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有關母親的格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他們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他們認為“畜牲只有舔犢的溺愛,人類才有教子成人的理想”(藏族)。 “在家不會教子,在外就不會教人”(滿族),“教子猶如馴虎”,(滿族)。“刀不磨快難砍柴,孩子不教難成才”。(景頗族)對此,蒙古族的羅卜桑確丹曾經更明確地總結道:“家教是國家的根基。各家的禮儀好,國君自然會變開明”,“若家教荒亂,奮斗依靠、上進的目標無從會有”,因而提倡:“蒙古族家教好的家庭為尊貴”。
在家庭教育中,他們還特別重視對后代從小開始的教育。他們說:“走馬是從幼駒訓練的,教子女要從小兒奠基”(藏族), “樹木從小剪枝,兒女從小教育”(滿族), “畜壯要從冬天喂,知識要從小時學”(藏族),“人從小時教,馬從駒時訓”(蒙古族) , “雜草鏟除要趁早,孩子的教育要趕早” (蒙古族),“衣服要從新的時候愛惜,孩子要從小的時候教育”(維吾爾族), “飯團要趁熱捏,孩子要從小教” (云南哈尼族),“父親的教育——黃金;母親的教育——智慧;哥哥的教育——利益;姐姐的教育——慈愛”(蒙古族). 他們認為只有對孩子實行從小開始的教育,才有利于孩子日后成長為一個具有賢德的人,
他們非常注意教育孩子的方法,認為“馴猴子要有鞭子,教孩子要有法子”(藏族 )。
在家庭“父母是子女的鏡子,一舉一動要身體力行”(藏族)。他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孩子做出榜樣。 因為“兒童養成的一切習慣,多是來自父母的影響”(藏族),“馴服烈馬鞭子重要,教育子女身教重要”(滿族), “自己如何對待父母,兒女也一樣對待自己”(維吾爾族)。
他們對子女嚴格要求,因為“磨盤重了糌粑細,父母嚴了兒女賢”(藏族)“新衣裙頭次就要洗凈,人從小就要品行端正”(維吾爾族)。 他們注重對子女進行孝敬父母的教育。諄諄告誡子女“孔雀是森林的福,父母是家庭的福”(藏族)。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嚴格教育和忠告,因此作為子女要“過了河不能忘牛皮船,兒成人不能忘父母恩”(藏族)、“糌粑的香味不到餓時不知道,父母的忠告不遇挫折不明白”(藏族)、“牛奶燙嘴不叫痛,父母打罵不記心”(藏族)。
“百善孝為先”是一句流傳千古的古代格言。我是一個從教40年的退休教師,這是我幾十年教書育人最主要的感悟之一。應當讓青少年從小便能懂得并逐步做到孝敬父母,這是做人的第一步;這第一步走好了,意義重大。
中國傳統的孝道教育以規范日常行為為重心。它有4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它的早期性,孩子從牙牙學語始,家中父母長輩就按“規范”的要求。其二是它的日常性,365天都是“雷鋒日”、“道德節”,在不經意間收潛移默化之效。其三是它的細節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從小事做起。其四是它的長期性、系統性,讓孝道教育貫穿于孩子成長的始終。同時還要不斷地自我反省,久而久之,養成各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文化名人4歲時父親病故。母親獨自擔當起對他的孝道教育。在回憶錄里記下了這樣一幕:“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她醒來坐了多久。她看我清醒了,才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么事,說錯了什么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從4歲到13歲,在老家鄉下,正是在母親的嚴格行為訓練下,他做人和做學問這兩方面都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一個父親,我年輕時也是這樣教育自己兒子的。先從待人接物的禮儀教育人手,要求兒子每天都能做到向爺爺、奶奶、父母及一切熟識的長輩問早問好。我們住在教工宿舍大院里,其中既有校長、老師,又有傳達室、食堂的工人師傅及其家屬,凡是長輩都必須恭恭敬敬問早問好。每天上學離家及放學回家,都要跟家里人招呼:“媽,我上學了。”“媽,我回來了。”會說“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用語,這也很有意義。因為常把“謝謝”掛在嘴邊,就會懂得感恩;能常說“對不起”,就會養成知錯、認錯,進而改錯的好習慣。清代兒童啟蒙讀本《弟子規》開頭有關孝敬父母的具體規范“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先教其背誦,再通俗地講給他聽,并讓他在行動上做起來。他到了10歲左右,我就將《論語》中“子游問孝”、“子夏問孝”等內容深入淺出地講給他聽,鼓勵他按照經典中的規范,自覺地進行行為訓練。
一、基礎知識。(共18分)
1.看拼音,在括號里寫出相應的漢字。(2分)
rǔ shà jiǎo suō
侮( ) ( )時 ( )健 ( )衣
2.將“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這句話改成反問句。(1分)
3.縮句(縮到最簡):我忽然明白了清香的來源:是臘梅花。(1分)
4.將“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擬人句。(1分)
5.將“晚霞映紅了天空。”改成比喻句。(1分)
6.修改病句。(用修改符號在原句上修改)(4分)
(1)學校要盡量節約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2)我們懷著尊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紀念碑。
(3)有沒有動腦筋是考出好成績的重要原因。
(4)電視機里傳出雄壯有力的戰士們的歌聲。
7.擴句:采茶姑娘摘下嫩芽。(1分)
8.將“學好語文一定要加強課外閱讀。”改成雙重否定句。(1分)
9.排列亂句。(4分)
( )它原本是棄置在一位美國人所住的院子里。
( )主人平靜地說:“這塊石頭,我本來就是要丟掉的。我決定不占為己有,而將它送給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來欣賞。”
( )這塊石頭有個動人的故事。
( )誰知就在搬上卡車時,工人一時失手,石頭掉在地上,碰裂了一個缺口,大家才發現這并不時一塊普通的石頭,而是一塊紫水晶。
( )有一天,主人因石頭有礙觀瞻,就叫人來將它搬走。
10.在括號里填寫合適的關聯詞語,使句子前后連貫。(2分) 在人的一切活動中,記憶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人們沒有記憶力,( )不可能獲得知識和經驗。記憶力( )生來就有的,( )自然而然發展起來的,( )在正常的教學影響下培養起來的。
二、語言積累與運用。(共18分)
1.相信你一定能將下列詩詞補充完整。(3分)
(1)青山遮不住, ______。
(2) ______,樹頭花落未成陰。
(3)天街小雨潤如酥, 。
(4) ______,誤入藕花深處。
(5) _____,白發誰家翁媼。最喜小兒無賴,______。
2.根據情景寫詞語、詩句、歇后語、諺語、格言。(7分)
(1)(橫線上可以填哪些成語?)孩子們 , ______的兒童節終于到了,校園里處處處 ______,同學們個個顯得______。(3分)
(2)人們常用“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來贊美黃河的雄偉氣勢。你能借用古人的詩句來贊美下面的景觀嗎?(3分)
廬山瀑布: 大草原: 長江:
(3)請你寫出一條表示團結互助的歇后語、諺語或格言。(1分)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8分)
(1)其一人_______,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______,思______。這是______《 》一文中的語句,這篇古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___________
(2)漓江的水真靜啊,______ ;
漓江的水真清啊,______ ;
漓江的水真綠啊,______ 。
三、閱讀。(28分)
(一)丁香(12分)
媽媽帶我在院中種了幾棵丁香樹。
丁香樹很快長得就超過了我的身高。我常常站在丁香樹前觀察它的變化。早春,一張張嫩葉,形狀酷似心臟。然后,它的枝頭出現了一團團紫色的或白色的云,這是由許許多多小花朵組成的。到了秋季,它接下扁扁的果實,再過不久,寒冬來臨了,丁香樹卻脫掉身上的全部綠裝,裸露出干瘦的軀體,讓枝丫忍受零下四十余度寒冷的襲擊。最初,我擔心這嬌嫩的小樹會被凍死。可是到了翌年早春,它又開始生枝、長葉、開花。在那苦澀的時代,我往往感覺不到丁香的芬芳。有時在它的花瓣上反而會發現顆顆晶瑩的淚珠,莫非它也嘗到了人間的幸酸? 老師說,丁香的花朵有四個小瓣兒。可是俄羅斯小同學們偷偷地告訴我,還有五個瓣兒的。如果發現了五瓣兒的丁香花,就是發現了幸福。這時,可不能讓幸福跑掉,要馬上把它吃掉。這或許是俄羅斯人的風俗?從他們的風俗里,也不難看出他們對幸福的殷切渴望。那時我們都是孩子,不知道幸福須要去爭取。我們男男女女小同學們聚集在一起時,只要發現五瓣的丁香花,就爭先恐后地搶著吃。我吃過多少,不得而知了。 有一年盛夏,狂風卷著暴雨,呼嘯了兩天兩夜。我的小丁香樹被刮斷了。我以為它再也活不了了。媽媽說:“別哭,它會活的!”果然,斷干敖過了寒冬,到了春天,它抽出新條,長出新葉。那年開的花朵中,雖然我也發現了五個瓣兒的,可是不忍心把它吞掉。我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從文中劃出4個錯別字,把正確的寫在后面:______(2分)
2.你覺得丁香具有怎樣的品質?為什么?(3分)
3.同學們為什么要吞吃丁香花?“我”后來又為什么不忍心把它吞掉?(4分)
4.展示合理的想象,補充本文的結尾部分(3分)
(二)
能夠成為吳青教授的學生是我在北京外國語大學最幸運的經歷,而她授予我們的第一堂課更使我終身難忘。 我們的第一堂語課排在3月2日,誰知3月1日,從報紙上一行冰冷的觸目驚心的文字中,我們驚悉冰心老人與世長辭的噩耗。吳青老師還能照常給我們上課嗎?早就聽聞吳青老師與母親感情很深,承受著刻骨切膚的喪母之痛,她是不會來了。
帶著種種的猜測與疑惑,我們仍然準時做在教室里。11點整,一個嬌小但挺拔的身影走進了教室,平靜的面容,平靜得讓我們發現不了什么,惟有她左臂上的黑紗刺痛了我們的眼睛,刺痛了我們的心。 是她,是吳青老師!
剛才還有說話聲的教室頓時鴉雀無聲。吳青老師從容地環視了一下四周,開始自我介紹。她聲若洪鐘,字正腔圓,那流利而純正的美國英語令我們一下子為之折服,羨慕不已。接著,她就上課紀律、教室衛生等向我們提了幾點要求,然后緩緩問道:“你們能承諾嗎?”我們齊聲回答:“我承諾。”她用略帶贊許的目光望著我們說:“既然你們承諾,那就沒有任何理由做不到。因為作為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誠實。”
因為這學期口語采用了新課本,吳青老師對課本進行了詳盡的介紹。生動活潑的形式,不經意間流露的幽默感感染了我們。于會心處她與我們一同爽朗地開懷大笑。聽著她如同行動流水的講述,我們幾乎忘記了冰心老人的辭世。
介紹完課文,這堂課也臨近尾聲了,吳青老師收斂起笑容,神色變得凝重起來:“大家都已知道了我母親去世的消息,我絕不會因為母親的離去而耽誤工作,我們家的傳統就是‘人走了,但生活還是要繼續’。當年我父親吳文藻去世時也是如此。我母親堅信‘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她熱愛孩子,對青年人寄予厚望……”
透過朦朧了雙眼的淚花,我仿佛看到冰心老人也站在我們的講臺上。這位老人非常平靜地看待生死,曾說出“人間的葬禮是天上的婚筵”這般通透豁達、大徹大悟的話來,吳青老師能夠把悲痛化為力量,不正源自她母親的精神嗎?
談到動情處,吳青老師禁不住哽咽了,忽然間老師仿佛記起了什么似的,抬腕一看表,重又微笑著說:“這堂課結束了,剛剛一席話耽誤了大家吃飯,對不起了。記住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下課。”
吳青老師走了,可我們還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很久。
1.給文章加一個恰當的題目,寫在文前的橫線上。 (1分)
2.吳青老師的母親是______,除了本文寫到的,你還了解哪些有關吳青母親的情況呢?
3.用“~~~~”劃出你最喜歡的一句話,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2分)
4.讀3-6小節,說說喪母之后的吳青老師是怎樣像平常一樣上課的?(3分)
5.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吳青老師對母親去世內心是非常沉痛的?(2分)
6、吳青老師為什么能忍住喪母之痛給我們上課?(3分)
7、讀了這篇章后,請你談談對吳青老師的看法。(3分)
四、作文。(30分)
【關鍵詞】 《豐乳肥臀》,習語,英譯策略
一、引言
習語通常包括成語、俗語、格言、歇后語、諺語等。其形式音節優美,音律協調,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和鮮明的文化內涵。在《豐乳肥臀》中,莫言用了很多習語來表達了中國的特色文化,使小說更加形象生動。筆者將通過文本分析對比法對葛浩文在其英譯本中的習語的英譯策略進行探討。
二、《豐乳肥臀》中習語的英譯策略
2.1、保留原文意象的異化策略
中文習語里,有部分意象在西方英語世界有對應的表達,有些則不然。對于這些習語的英譯,葛浩文的翻譯方法是,當源語的意象能在目標語言中找到相應的表達,或中文的意象經過直譯或者解釋后能激發起外國讀者相同的聯想時,依照源語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為英文讀者保留異國情調。對于那些在英語中不存在對應表達的中文習語,葛浩文則采用省略或者表達替代的方法,以保證目的語讀者能順暢的理解原文本的內涵。
例1:
【原文】“……怎么說呢,你家的驢,是我家的種馬日的,解鈴還得系鈴人。……” (莫言,2012:27)
【譯文】“…But what can I say, since it was my horse that impregnated her? Whoever hangs the bell on the tiger's neck must take it off. …. (Goldblatt, trans., 2004:24)
“解鈴還得系鈴人”是一句很常見的中文多字成語。比喻誰惹出來的麻煩,還得由誰去解決。在原文本的意思表明:樊三的馬給上官壽喜家的驢配了種,他就有責任幫助那頭驢產下所懷的騾子。葛浩文通過直譯大的方式,將原文的含義準確傳達出來,即便目標語讀者之前沒聽說過這種表達也能理解,并且將中國的習語表達成功傳遞給英文讀者。
例2:
【原文】母親咬著牙齒說:“姓沙的,你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做夢去吧!”(莫言,2003:60)
【譯文】Mother clenched her teeth. “You there, Sha,” she said, “like the toad who wants to feast on a swan, you can just dream on!” (Goldblatt, trans., 2004:113)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也是人盡皆知的俗語,比喻人沒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謀取不可能到手的東西。但是,對于英文讀者群來說,他們并不熟悉或者知曉“癩蛤蟆”與“天鵝”的關系,但通過葛浩文解釋后面的“you can just dream on”以及原文語境,英文讀者們不難理解原習語的表達意思。因此,葛浩文的直譯加解釋的方式,即保留了原文生動的意象,有完好的傳達了話語的內涵。
2.2、替代表達
替換是指用目的語中相似的表達來替換源語表達的方法,它能很快激發目的語讀者在腦海產生類似的認知意象,準確傳達原文內涵。
例3:
【原文】“領地,”……母親說:“再容易也是人家捉的。你難道不知道吃人家嘴軟,拿人家手短的道理?”(莫言,2012:114)
【譯文】”Lingdi,” she said, …“But they're still his birds, no matter how easily he comes by them. Don't you know that people expect favors to be returned?" (Goldblatt, trans., 2004:145)
在源語,鳥兒韓是一個捕鳥能手,每天將捕獲的鳥兒送給上官領弟。但是上官魯氏覺得鳥兒韓獻殷勤是有所企圖,怕領弟受騙。她以這句俗語來警告領弟。中國人講究傳統的“禮尚往來”,而西方民主國家強調理性,在做決定時人情味不如中國,故其在讀到有關“禮尚往來”這種情結的時候,覺得很不自然,更別談在邏輯上能理解了。所以,葛浩文用“Don't you know that people expect favors to be returned?”的含義來替換掉整個句子在結構上所要表達的意思,增進了譯文讀者在邏輯和意思上的理解。
例4:
【原文】“你不要高興得太早!你那個漢奸丈夫沙月亮死有余辜,我勸你夾緊尾巴,否則,誰也救不了你。”(莫言,2012:42)
【譯文】“It’s too early to celebrating! Not even death will clean the slate for your turncoat husband, Sha Yueliang. So don’t go off half-cocked. If you do, no one will be able to save you.”(Goldblatt, trans., 2004:45)
“夾緊尾巴”在漢語里意為做事要謹慎小心,與之對應的英文意思相同的為“grip the tail”,但在英語世界的思維里并沒有此內涵意義。但是,葛浩文將其替換成了英語里比較常用的“don't go off half-cocked”,以此巧妙地傳達了原文的含義。
2.3、省略
英語的表達在習慣上偏向言簡意賅,語言通常簡潔凝練。而漢語的一些俗語善用由兩組不同意象組成的對稱的句子來表達同一個意思,這在英文讀者看來有時會顯得格外冗長。因此,葛浩文采用省略的方式,既傳達了原文的意思,又去冗從簡,符合讀者的習慣。
例5:
【原文】戴上你的破帽子,滾到你的座位上去,她厭惡地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面還多,我走過的撟比你走過的路還多。(莫言, 2012:306)
【譯文】“Put that crummy hat back on your head and get your ass back in your seat," she said with a look of disgust. "I've eaten more salt than you have noodles.” (Goldblatt, trans., 2004:341)
原文里,音樂老師紀瓊枝用這句俗語表達對巫云雨自大的教導,意在勸誡他在一個有著豐富人生經歷的老師面前要謙虛。其形式對稱,但過于冗長,前后兩句意義相同,這與英語講求簡練的表達習慣不符。因此,葛浩文將過長且重復的俗語省略,較好的保證了語言的簡潔,避免冗長,更加符合英語讀者的口味。
三、總結
所以,在小說的習語英譯時,應像葛浩文在精讀和充分了解原文本涵義和語境的前提下,針對不同的習語內涵和使用情景,充分發揮譯者主觀能動性,靈活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使習語的翻譯既能生動再現原文本表達,也能滿足目的語讀者的理解與把握。
參考文獻
[1] Goldblatt, Howard. Big Breasts & Wide Hips [M]. New York: Arcade Publishing, 2004.
[2] 莫言.《豐乳肥臀》,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年。
家庭教育在內是對子女品質的培養,呈現在外的是家人處事待物的姿態。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強的家庭觀念,家風更是這個家族立足于世的顏面,家風或是忠良愛國,或是孝義清廉,或是節儉誠信,等等傳承家風,自然少不了言傳身教,更有前人把“教”落實到了文字上,變成了家規。
文字記載的家規資料,可謂歷史悠久,我們卻發現縱然時代變遷,歷史更迭,但是對于子女的要求,對于家風的傳承,先人對家規的教育,往往都是相同或類似的幾個詞語,譬如:孝義、儉約、清廉、誠信、自尊自重、精忠愛國……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先輩也許發現,正是這些詞語蘊含的品質符合了歷史的需求,一代代人曾經就是因為具備了這樣的品質,才得以讓家族繁榮,才得以促進歷史的進步,才得以調和時代的發展,才得以讓文明延續。
家教、家規的品質,對于家族的延續究竟有多大的影響?
正如《家書》中所言:“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 ,繼而流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續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綿延十代八代。”
傅雷家書享譽海內外,他教育自己的孩子愛國,“首先,自己得全心全意地愛國”。他的兒子傅聰,銘記父親的諄諄教導,毋忘祖國,永遠維護國家尊嚴,以“貧賤不移”的自愛情懷,報答父母,報效祖國。
晉商在中國商業歷史上久負盛名,誠信是晉商的立足之道。喬家是晉商歷史的一個縮影,在歷經戰火的歲月中,時局動蕩,喬家人不違祖訓,恪守商道,寧可賠錢,也不能失信。用信譽穩固了商家的根基,延續了商號命脈。
在“任人唯賢”和“舉賢不避親”之間,無疑傾向前者。他對自己的親人嚴格要求和諄諄教誨,以身作則不搞裙帶關系,為建國初期的黨風建設,掀起一陣清廉之風。
鄭氏望族,以孝義治家,謙讓恭敬,宋、元、明時期,“一門尚義,九世同居”,鄭氏家族同居共食360多年,族人和睦共處,以孝義行天下,被稱為“江南第一家”。
尊重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對人性的禮敬,唐朝郭子儀深明尊重之道,他位居三朝元老,功高而主不疑,芳澤延綿數代,是因為他能做到對人內在的尊重。這種對生命的尊重,就像遵守自己的一個承諾,答應別人的一個請求,在別人需要時給予一個幫助,但更重要的是能自重。
觀今宜鑒古,好的家規的確可以讓家庭成員保持生長,保持良好的品質,有利于家族的傳承。對于中國家庭而言,能夠讓后代子孫繁榮昌盛、光宗耀祖地延續下去,是每個做長輩殷切希望的。可以說家規有無、家規品質與貧富無關,與社會地位無關,與男女無關,但與當下社會風氣有關,更與家庭和子孫的未來有關。
那么在今天,我們的家庭又該如何規范家庭品質呢?
古代的中國家庭結構就像“十”字,豎線代表祖父輩、父輩、兒孫輩,橫線代表伯父、叔父、姑姑、兄弟姐妹,四世同堂算是最明了的家庭模式。這么多人生活在一起,自然要長幼有序,舉止有禮,不亂綱常。一般來說,家中年齡輩分最大的長者,是最有威嚴的,話語都很有分量。但是這種話語權不是僅僅靠年齡和輩分來支撐的,更多是靠德,所謂位尊德厚,不然很難教導子孫。老一輩人為了保持自己的威嚴,都是嚴格要求自己,尤其是在家規方面更是身體力行。教“孝義”,自己肯定是個孝子;講“誠信”,自己肯定誠信不私;說“愛國”,自己一定精忠大義;言“尊重”,定做表率自重尊人;道“清廉”,更無虧心之事。
現如今,家庭大多是小單元的三口之家,獨生子女漸多,家庭結構衍變成了“Y”字形,家庭成員變少,家族規模變小。家里面很少有老人當家作主,反而一家人都圍著孩子,獨生子女成了家庭延續的唯一希望,自然獨享了老人的所有關愛。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每天都忙著工作、應酬,老人帶孩子成了一種社會默許的理所當然。古代說教子要有義方,現在“教子”大多是長輩們滿滿的溺愛。
歷史上,揚州是安徽徽商的天下。安徽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上也很有一套,尤其是培養孩子自立方面。在安徽有這樣的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歲,往外一丟”,那時的孩子就是這樣。父母對孩子用心培養,十二三歲就送出去當學徒,跟著學商,到外面發展,沒有父母兄弟朋友幫忙,都是自己站起來的。對父母來講,一個孩子要自立,只希望他有口飯吃,不要做壞事,出來做什么事業是他的本事與命運。結果安徽在歷史上,涌現出了一大批了不起的商人和世家。
我們很好奇的是,那些父母在孩子十二三歲之前都是怎么培養的,怎么用心的?
《朱子治家格言》開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生活,怎么穿衣,怎么端碗,怎么吃飯,怎么洗臉,怎么灑掃,怎么衛生,怎么做人有規矩,怎么說話有禮貌……這些是孩子家庭教育最基礎的,也是自立的前提。原來對孩子自立的培養應是從“灑掃應對”上開始。
現在的父母大多不會那么“狠心”了,都是先幫著孩子成家,然后再找個穩定工作,最好有五險一金的……
三十而立,成家立業。立,不單是事業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立足于世。立足于世靠的不是財富地位,而是個人的品行。
對于個人品行的教與養,在中國歷代的家庭教育中母教是最重要的。
《三字經》中所說:“養不教,父之過”即是針對父母,尤其是母親,因為再偉大的英雄都是由母親(女人)養育的。父母在家庭中的分工和作用不同,父親是承載,要外出勞作養家;母親是孕育,撫養兒女。子女大多會遺傳父親的體質,但會沿襲母親的性情,畢竟和母親生活相處的時間會更長一些。胎教近些年很流行,因為科學證明從懷孕開始,不管是女人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言語舉止、意念情緒,孩子們都已經自覺在娘胎開始學了。
新時代的女性普遍接受過學校教育,具備了在社會生存和立足的能力,女人和男人都一樣賺錢養家,古代的那種“男主外,女主內”的生活方式在今天更是已經演化,現在的女性都是半邊天,甚至在家里占大半邊天了。但現在女人都要出來工作,自然在家的時間相對減少,真正相夫教子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無論怎樣,在家庭中女人都直接關系到孩子生命的成長,因此女人就應該多多受到男人的尊重和家庭的關愛,但女人更應該自重,自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