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籃球技術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籃球比賽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傳球與投籃的比賽。傳球是組織進攻的橋梁和紐帶。接球是傳球、投籃等技術的準備工作。實踐證明傳接球技術差,比賽中失誤就多。因此,在教學與訓練中,對傳接球技術應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練習,嚴格要求技術動作,提高傳接球技術。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觀察法對籃球傳接球技術的教學進行總結,為中學生籃球的傳接球技術教學提供些許建議。
關鍵詞:中學生 傳接球 教學
傳接球技術是籃球運動中的主要技術之一,是指在籃球比賽中進攻隊員之間有目的地支配球、轉移球的方法。它是進攻隊員在場上相互聯系和組織進攻戰術的紐帶,也是實現戰術配合的具體手段。在現代的籃球教學中,根據中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應該制定一系列的教學方法,為提高學生的籃球技術做好教學工作。
一、傳統傳接球技術教學步驟
傳統的傳接球技術教學步驟應從原地開始,掌握動作規范。在掌握動作規范的基礎上進行移動傳接球的教學,再進行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教學,最后再進行有防守的情況下的練習,提高在實戰中運用的能力。教師在傳授傳接球的教學過程當中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大都嚴格按照教材及原有經驗進行分步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容易讓學生對籃球失去興趣,調動不起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不好。
二、提高中學生課堂學習傳接球興趣的方法
根據《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體育與健康課程應當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使課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學生運動興趣的方法也適合在籃球的傳接球教學中運用。
2.1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的體育教學一般都是放羊式的教學,或者滿堂灌,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的“容器”,而現代的素質教育應以學生為主,學生是從事學習的受教育者,學生是活生生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教師在素質教育的環境下,要轉變教學觀念,變“主宰”為“主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
2.2創設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
籃球本身就是一項集快樂與對抗于一身的運動項目。要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得到快樂,就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的教學要在一種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中進行。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創造和諧、熱烈的課堂氛圍的基礎,是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思維、大膽質疑、積極探究的前提條件。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學練、嘗試,暢所欲言,在這種情況下學習,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會得到相當大的提高。
2.3應用多變的教學方法
教學的開始可以運用多種游戲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課的新知識的渴望,避免學生感覺枯燥乏味,產生懼怕心理。對于課的知識可以運用故事導入法,讓學生對課堂知識產生濃厚興趣,產生一種急于體驗的渴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態度。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運用各種比賽法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針對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這一種手段,而不是強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學生必須去服從的形式,從而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傳接球技術的運用
3.1傳接球的質量
傳接球應該是有目的性、進攻性、意識性的。傳球的質量及其特點將會直接影響比賽的質量, 在什么情況下傳什么樣的球是有講究的, 持球者在傳球時, 要考慮接球者的技術水平, 技術特點和接球時所處的位置, 傳出的球應該有利于同伴接球后做下一個動作, 同伴接球后能順利投籃、傳球、運球或突破。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這方面的講解和重點強調,要讓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嚴把質量關,提高傳接球的質量,對以后的學習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3.2要在移動中傳接球
在傳接球前要學會觀察和判斷, 要有智謀和信心, 才能迅速、及時、隱蔽、 到位、巧妙的組織起有效的戰術配合。隱蔽傳球的意圖和利用假動作來迷惑對方的防守十分重要。傳球者應善于隱蔽自己的傳球意圖, 動作, 視線, 臉部表情等, 并能利用各種方式來引誘,迷惑對方, 使防守者判斷錯誤, 失去正確的防手位置。傳球者及時, 準確的將球傳到有利進攻位置上的同伴手中, 傳球后,應立即跑向另一個有進攻位置上接球, 以移動牽制對方防守,對防守施加壓力, 為持球的同伴解困。這種傳球后的積極移動是傳球技術運用中的十分重要的個人戰術意識的行動。接球后切勿盲目停球, 要及時快速的轉移球, 以便在人、球中不停頓的移動中創造更好的戰機。接球前應事先觀察判斷好球的時機, 要有預見性。
教師在傳接球的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在移動中傳接球的意識,養成移動打球的習慣,為學生在以后的比賽中能夠較好的執行技戰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傳接球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4.1如何掌握好傳接球的時機問題
傳球時要注意觀察, 當同伴有準備時才將球傳給同伴, 減少橫傳和高吊球, 因防守人多, 容易被斷球和破壞, 傳球時不要把自己的傳球意識暴露給對方, 充分利用眼睛的余光擴大觀察面以選擇更多的傳球點,觀察的時候, 要看到同伴接球的時機, 既有要看到防守隊員的位置, 看是否有斷球的可能性, 還有在選擇傳球時機的時候,如果防守隊員自己的手跟著球移動, 傳球前一定要做假動作,或者快速變換動作把球傳出去。這是教師如何在上課時必須給學生講解好的關鍵地方。
4.2如何掌握好傳接球的力量及方向問題
傳球的力量大小可根據接球人的距離遠近而定, 力量要適中, 尤其是球的旋轉速度不宜過大, 以減少接球隊員的失誤和不影響接球隊員的下一個動作技術。傳球要有方向目標, 一般傳球是將球在同伴離防守隊員遠的一側較安全, 少傳給那些沒有移動擺脫接球的同伴, 因為沒有移動擺脫, 一般防守隊員的防守位置是合理的, 最容易將球斷掉。在進行傳球的時候, 要判斷好球、人的速度, 傳球一定要傳到接球人的前面, 一定不要將球傳到人的后面, 這樣就是接到球也容易造成走步違例。還有在快攻二打一時, 接近禁區的時候, 接球人應首先考慮投籃來吸引防守隊員, 才會有傳球的空間, 造成好的傳球機會。這也將成為傳接球學習中的一個難點,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練習。
參考文獻
[1]王家宏主編.球類運動—籃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譚朕斌.籃球運動的基本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
[3]籃球運動理論與方法編寫組.籃球運動理論與方法[M].石油大學出版社.1989
[4]高鵬.籃球比賽中進攻節奏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5]趙茂勇. 淺談提高中學生籃球運動員傳接球技術的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報,2008.11,243
[6]劉國巖. 我省少年籃球運動員傳接球技術運用分析[J] . 山東體育
科技, 1996( 2) .
一、傳球必須有明確的目的
采用任何一種傳球,其目的都是完成球從自己的手中到預定的同伴手中的位移運動。球的飛行情況是由給予球的力、球出手的速度、球的高度、球的旋轉及在飛行中遇到的空氣阻力所決定的。作為一名優秀的傳球隊員,必須掌握這樣一個傳球原則:由守轉攻進行全場傳球時,由遠及近觀察判斷出球;進入前場傳球時應先內線后,由近及遠觀察判斷出球。掌握傳球的基礎上,還必須選擇適宜的傳球判斷方式,確定傳球的路線,掌握球速和落點。而運動員的任務是使這些因素結合起來產生最好的接球效果――接到球。
傳球是實現戰術目的的具體手段,是為戰術目的服務的。加強傳球的目的性、克服盲目性是提高進攻戰術質量、爭取主動、奪取勝利的重要環節。傳球的目的大概包括以下幾種:調整進攻隊形、隊員及球的位置,以便發動進攻;調整或打亂對方的防守部署,使防守不宜集中于有球的一側,以使同隊隊員接到球后達到突破或投籃的目的;調整向內線傳球的角度或時間,以便及時地把球傳向籃下,使同伴能及時接到球并創造投籃得分的機會。
在籃球比賽中,任何形式的傳球都力求達到助攻得分的共同目的,只是在通常的情況下,進攻一方往往采用大量的進攻移動來迂回達到最終助攻得分的目的。因此,在激烈對抗的比賽中有目的地佯攻轉移傳球和直接的助攻傳球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隱蔽傳球意圖。隱蔽的目的是迷惑對手,不是暴露自己真實的傳球意圖,同時要保護好球,傳球動作的隱蔽性是完成傳球過程、達到傳球目的的保證。在激烈的籃球比賽中,運動員要及時、恰當地將球傳向有利的位置,啟用聲東擊西來隱蔽傳球意圖,達到出其不意是關鍵。
2.選擇合理的傳球方式。無論在陣地進攻,還是在快速反擊時,通常情況下縱向的傳球能比較好地避開防守者的搶斷,特別是在半場陣地進攻的過程中面對激烈的防守時,橫向傳球給對手暴露出了比較大的搶斷空間,而縱向傳球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其就是要將球傳給籃下處于有利位置的同伴,達到助攻得分的目的。
二、傳球時機要恰當
傳球的方式是傳球技術的基礎,運動員要在早期的訓練期間采用專門的訓練來掌握各種傳球方式的主要環節。可傳球時機的掌握不是靠訓練就能獲得的,而是需要在后期大量的比賽實踐中逐漸形成,需要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過程中不斷積累來穩定。
1.掌握傳球時機,及時傳球。籃球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對任何一項技術動作、戰術的運用,都取決于能否周密地在瞬間內做出正確的觀察、判斷。運動員要通過在場上的觀察預測,掌握對方的技術特點及戰術規律,而采取相應的行動。還要掌握傳球時間,及時傳球。因此在進攻配合中,當同伴擺脫防守而去有利位置的瞬間,持球隊員應及時地將球傳給同伴。這樣及時傳球才能保證同伴在瞬間出現的戰機里接到球并完成進攻任務。
2.掌握好對手的情況和特點,因人因勢進行傳球。進攻中戰機已經出現,球能否及時到位,主要取決于持球隊員的傳球能力,取決于傳球隊員能否因人因勢地使球越過自己的防守人,安全地到達同伴手里。要達到上述要求,持球隊員必須在短時間里了解自己的對手,只有在了解并掌握對手的身高、臂長、防守的動作習慣、反應的速度以及他所占有的防守位置和距離等,才能根據對手的情況和特點,因人而異、避長就短地傳球。
三、正確地觀察和判斷
傳球以觀察判斷為前提,觀察和判斷欠佳是導致失誤和失機的主要原因。觀察就是把場上九個人的活動情況看清楚,要善用眼睛的余光,盡量開闊視野。判斷是根據觀察的情況分析其行動的趨向,預見其真實意圖和下一步的行動。觀察和判斷是同時表現出來的,但首先是觀察。比賽中攻守雙方之間的干擾與反干擾、破壞與反破壞都是在動態中進行的,因此傳球隊員在觀察某機會時應把它視為某一過程的瞬間,不要思前顧后。例如:持球隊員在把球傳給中鋒,即將傳球是他所看到的防守位置是可以傳的,但當球打到中鋒位置時卻被對方斷走了。
比賽時隊員應始終觀察全場,更確切地說是觀察到雙方的每個隊員,但每個隊員在任何時間、地點都必須掌握觀察范圍有主要注意力和次要注意力的分配,并隨著位置、時間、雙方態勢的改變和戰術進行過程而不斷轉移注意范圍和分配。例如:從進攻全局看,觀察的重點是主攻方向和進攻方向的中心;搶到后場籃板球先遠后近,前場是觀察的重點;半場進攻時外線隊員應先看內線,后看外線,內線是觀察重點。
總之,進攻戰術的實施除了人的移動就是球的移動,二者的有機結合最終達到進攻的目的。穩定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傳球意識及扎實的傳球技術對運動員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籃球運動;技術教學;方法與技巧
籃球運動是高中學生比較喜歡的運動項目之一。高中學校開設選項課以來,籃球班受到了眾多男生的的青睞。然而大多數學生都希望能夠自己來玩,對教師的技術教學則不以為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認為學習技術沒什么用,自己又不想專業發展,只是隨便不玩玩而已。另一方面則是教師的技術教學方法運用不當,效果不明顯,學生學而不會,或是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引不起興趣。對于前者教師往往是無可奈何,但后者是可以研究、探討和提高的。
對于教學方法的探討、研究是教師永恒不變的主題。可以說教師的工作就是在不斷地探索和實際一些高效、實用的教學方法。筆者通過查閱資料,并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淺顯地論述了籃球技術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要領,并列舉了部分教學方法,希望與各位同仁一同探討、提高。
一、教學方法的運用應抓住技術動作的要領
動作要領是技術動作的核心部分,在籃球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技術動作要領的把握準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
例1:三步上籃教學時,教師一般都會反復地提示學生“一大、二小、三高跳”。但學生往往很難高效地掌握完整動作,往往出現手腳配合不協調、跳不起來,前沖速度過大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該是碎步接跨步的練習,然后把教學重點放在“跨出一大步的同時接球”,一大步的意義不僅僅是超越對手,更是為接下來的一小步和高跳做準備。通過反復的跨大步接球練習或是標出步幅的上籃練習能明顯改善動作質量。但該技術的要領應該是球的前放,形成人追球的態勢,才能很自然地跨出一大步。因而可以采用限制運球次數(半場上籃只能運球3--4次)的練習方法,迫使學生主動跨出一大步,并且這樣的練習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2:運球后轉身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項技術,但掌握難度很大。該技術不僅要完成平穩、快速的轉身動作,還要有手拉球的動作。學生練習時往往會專注于手拉球和快速轉身的動作,因而常常出現掉球和重心起伏過大的現象。然而這一動的要領應該是中樞腳上一大步的同時在身體側前方下球,教師在指導學生練習時可以特別強調上步和用力下球。反復練習幾次,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運球后轉身技術。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應有針對性
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具體問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采用一些特殊的練習方法,有效改善學生的練習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例3:原地單手肩上投籃要求全身協調用力(蹬、抬、伸、壓、撥)。下肢蹬地發力應該是輔助動作,如果做的不協調反而會影響整個動作的質量。而動作最難掌握和最關鍵的部分應該是手臂的抬、伸、壓、撥,因而有必要對持球手手臂、手腕和手指的動作進行有針對性練習。如:坐(跪)地對墻投或兩人互投;握腕自投或互投;投重球(球里裝滿沙子)等練習方法。
例4:運球技術千變萬化,但關鍵是手對球的感覺。讓球在手上有一個緩沖的過程,球在手上有停留時間,手能“粘”住球,才有足夠的時間處理球。做到了這一點,就沒不用低頭看著球運球了。因此加強手控制的能力,體會球在手上緩沖的感覺非常必要。主要方法有:五指張開,雙手交替滾球;體前變向運球時,強調手臂伸直,加長手臂做功距離(體會球在手上緩沖的感覺);身體貼墻,手臂伸直對墻運球等等。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應有區別性
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是一般的教學規律。籃球技術教學當中更應當遵守這一原則,因為學生的差異性很大,籃球技術又多種多樣,因而教學方法絕不可以一成不變。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生特長的形成。
例5:在傳球技術教學時,教師一般會要求學生把球傳到接球隊員的胸腹之間,但對中鋒隊員或特殊站位隊員傳球時,要求隊員將球傳至接球隊員伸手(防守隊員弱側)要球的位置。因而在傳球動作教學時,要區別特殊情況下的傳球動作,對特殊情況的傳球動作進行專門性的練習。
例6:籃球場上隊員的位置一般可分為前鋒、中鋒、后衛三種。每個位置都有不同的技術特點,每個學生身體特點不盡相同,也會有各自相對合適的位置。因而在課堂上具此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分類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相對專門化、精細化、特殊化的技術,并在實戰練習中相互磨練和提高。
四、教學方法的運用應結合實戰
任何技術掌握優劣程度的評判都應該通過實戰來驗證。學生練習技術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在實戰中得以應用和發揮。因而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運用過程中應盡量結合實戰,以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例7:雙手胸前傳球動作在實戰運用中,往往會被省略掉腳蹬地發力的動作,通過快速的伸臂、抖腕、撥指發力來完成傳球,會更具隱蔽性和高效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練習快速伸臂、抖腕、撥指的方法。可采用兩人傳兩球;一人同時對墻傳兩球;多人對一人的傳球等等方法來強化練習,以提高學生快速控制球和傳球的能力。
例8:在進行投籃和跑籃練習時,適當地增加干擾和追防,模擬實戰的場景,不僅能提高技術動作的熟練性和抗干擾性,更能夠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五、教學方法的運用應增加趣味性
高中學生,絕大多數是不可能走籃球專業發展的道路的,籃球選修只是從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發,最終也只能是興趣和愛好而已。如果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過分單調枯燥,反而會影響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因而有必要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考慮練習方法的競爭性、對抗性和趣味性,促使學生更加喜愛籃球運動。
例9:在投籃練習過程中引入競爭和懲罰機制,不但能營造比賽的氛圍,更能夠激發學生練習的熱情。如常見的“爬格子”、罰籃賽、三分球賽。輸的一方適當地做幾個俯臥撐作為懲罰,是比較常見的激發練習者興趣的方法,學生對這樣的練習也是樂此不疲。另外在進行小組依次投籃練習時,可采用“前進后亦進“的方法,進球次數累加,不進的同學需要完成與前面進球個數相等次數的俯臥撐,受罰后可以挑選站隊位置,這樣一來能有效提高練習的積極性和趣味性。
例10:在兩人一組全場來回傳接球上籃,或是單人半場運球上籃等練習中,通過限制練習的時間,并鼓勵學生取得好成績,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斗志。
例11:將班內的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分別起名,并利用若干次課的時間進行循環賽,把每次比賽的成績和學生得分、犯規等情況記錄下來,排出名次。這類練習通常非常受學生的歡迎。
關鍵詞: 反饋控制 中職籃球技術教學 應用
反饋是控制系統的基本方法和過程。我們所談的體育教學反饋是將教學結果返回到輸入端,進一步調節教學活動的新信息,使教學形成閉合回路的過程。籃球技術教學可看作一個形成技能的閉環控制系統,它屬于一種不完全確定性的、可控的教學系統,而反饋則是有效控制它的核心。在中職籃球技術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系統地學會各種技術,教師常依據動作形成的一般規律,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但因教學無定法,所以教學方法不是萬能的。目前,反饋原理在中職籃球技術教學中初步應用,并創造出一些有益的教學方法。因此,遵循反饋原理應用的原則,在中職籃球技術教學中選擇、創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中職籃球技術教學的效率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此談談反饋控制在中職籃球技術教學中進行應用的問題。
1.反饋控制在中職籃球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1.1制定反饋標準,用反饋信息作為教師改進和調節教學的依據。
1.1.1制定反饋標準是師生進行反饋調節的前提條件,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反饋標準,就沒有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的依據,也就無法對教與學作出正確的評價。籃球技術的反饋標準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定量化標準(技術達標),另一類是定性化標準(技術評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尤其是在課堂的教學反饋中,應用定性化的評價要比定量化的評價更多一些,并且在中職目前的條件下,在沒有達到能夠隨時對學生進行全面技術定量化分析的水平時,定性化的分析評價更是十分重要的。在制定技術評定標準時,動作環節劃分得越細越好,便于使定性的分析向定量化分析轉化。
1.1.2籃球技術教學是一個由多因素構成的復雜的教學系統,要想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在教學工作開始之前了解學生籃球基本技術原理知道多少,對籃球基本技術掌握了多少,以及對籃球的興趣、積極性如何,然后以此為依據,盡可能合理地安排各階段、各課時的講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和運動量,確定某一教學階段或某一次課的教學任務和目的。然而,在中職實際教學中,雖然做了大量的調查準備工作,制定出了教學計劃方案,但這些計劃方案有時與我們所控制的對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不相符之處,可能還會出現教師認為教學中的難點教材,在實際教授時學生掌握得又快又好,而教師認為簡單易學的技術動作,學生掌握得又慢又差。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因為教師本身教學經驗上的誤差所致,有的可能是由于教學中其它因素的干擾所致。要想解決這種矛盾,教師就必須通過反饋的方法對照反饋標準將教學中出現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全面分析綜合,找出向題,以及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以此為依據修訂自己的階段或課時教學計劃。
1.2反饋環路的多樣性。
反饋環路的多樣性是指在籃球技術教學中,不僅應建立教師對教學情況進行控制的反饋環路,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控制的反饋環路,而且應建立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控制、學生之間對相互學習情況進行控制的多樣式的反饋環路,等等。在中職籃球技術教學中建立多樣式的反饋環路具有以下優點。
1.2.1便于教師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各種表現中獲得反饋信息,以便采取合理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步驟和方法。
1.2.2便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自己學習的情況,不斷校正自己的練習,達到盡快熟練地掌握技術動作的目的。
1.2.3便于加強學生之間的信息聯系。這既便于學生加深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有利于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團結,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培養籃球運動所需的集體主義精神。
1.3選擇反饋內容。
在籃球技術教學中,只有反饋給學生的信息準確才有利于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正確的動作,同時,教師對學生練習中一些錯誤動作情況的反饋,每次必須加以選擇,學生學習動作的不同階段反饋內容的選擇應有所差異。
1.3.1在學習籃球技術動作的初級階段,由于學生的神經過程處于泛化階段,內抑制尚未建立,因此學生的控制能力差,完成動作不協調,易出現多余動作。簡言之,在反饋內容的性質上,應適當注意他們的一般動作錯誤,重點選擇對他們完成動作影響最大的錯誤因素來反饋,多肯定正確的一面,多給予陽性的反饋信息,如說:“對”“正確”等,盡量少說“你錯了”,“你想想錯在哪里”等語言。這樣在強化正確動作的同時,通過負誘導的機制來抑制錯誤動作。
1.3.2在學習動作的精細階段,學生對肌肉運動的表現較清楚,動覺對動作的控制加強,語言反饋信息的作用加強,而視覺對動作的控制相對地逐漸減弱,意識動作的控制也相對地減弱。因此,在反饋信息內容的性質上,教師可直接指出動作的錯誤,但對動作細節上的錯誤每次反饋也應加以選擇,不可太多。在反饋內容的形式上,應注意運用語言反饋信息。
1.4受遺忘規律的作用。
由于人的記憶受遺忘規律的作用,因此,對技術動作的練習應得到及時的反饋信息,正確動作應及時強化,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研究證明,初學者對動作表象記憶的有效時間一般在20-25秒以內,在此以后,動作表象記憶的正確率下降高達90%,超過1分鐘,動作表象就模糊不清。在練習中,當動作基本正確時,應及時強化。若練習出現嚴重錯誤時,應停止練習,1分鐘后再進行正確語言指導練習。此時,及時的反饋信息就顯得更為重要。
2.在籃球教學中應用反饋控制應注意的事項
2.1應用教學反饋控制必須同教學目的相聯系,否則將會產生混亂,比如在中職籃球技術課的教學中,對于中職生,反饋標準的要求必須是規格化的,具有示范性。
2.2經過對學生完成動作的多次觀察,每次只對學生完成動作的最關鍵性的錯誤進行反饋調節。
2.3反饋應是指示性的。除了要告訴學生錯在哪里外,還要提供如何改善動作的信息,如學生在開始練習雙手胸前傳球過程中所出現某些問題,教師應立即發出“垂肘”和“翻腕”“撥指”等指令性信息,使學生能隨時按照教師發出的即刻反饋指令進行練習,這樣有利學生利用反饋信息調節改正錯誤,掌握技術動作。
2.4課堂上應允許學生有一些時間分析自己的錯誤,然后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其目的是教會學生分析現狀,逐步形成能夠獨立運用反饋控制方法。
2.5反饋后的重復動作是關鍵。反饋后應立即進行實踐,可以使學生在對信息印象還較清楚的情況下改進動作。
2.6在提供反饋信息時,最好是以提示詞或短語形式。這樣學生在課堂練習中,可以把它作為提示信號;解釋過長,所起到的作用反而不大。
參考文獻:
[1]體育心理學教材編寫組.體育心里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關鍵詞:籃球傳接球技術;雙語教學;多媒體CAI課件;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84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3612(2010)03-0095-03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AI Courseware in Basketball Bilingua l Teaching about Passing and Receiving techniques
LI Zheng1, ZHANG Quanning2, LIU Li1, WU Zhaobin1
(1.PE departm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 ications, Beijing 100876,China; 2.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 on, Beijing 100088, China)
Abstract: The result shows that multimedia CAI courseware is useful to basketball bilingua l teaching about ball passing and receiving. Using multimedia CAI courseware inbasketball bilingual teaching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est to the teacher and st udents.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AI courseware teaching and conventional teac hing method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And we cannot exaggerate the funct ion of anyone unilaterally.
Key words: passing and receiving basketball techniques; bilingual teachi ng; multimedia CAI courseware; teaching effect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已越來越多地在教 學中得到運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許多方面制約著體育專業教學的發展,而現代化教學方法 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掌握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手段。制作籃球傳接球技術雙語多媒體 CAI課件并進行教學實驗,為高等體育院校籃球雙語教學地開展和普及提供現代化的教學手 段和工具。
1 課件的制作
課件的主要適用對象是高等體育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籃球主修課的學生,通過對學生學習 特征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課件的類型定位為課堂演示型和自主學習型。教師可以在 課堂上通過控制課件的演示來進行動作的講解示范、練習和錯誤動作的糾正。
1.1 課件的設計原則
1.1.1 實效性原則在設計和制作多媒體體育課件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其次,要把 握成人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規律,做到既了解成人學生身心的共同規律,又能把握學生的個 別差異;再次,要熟悉媒體手段及其功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員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媒體 ,制作相應的課件。
1.1.2 開放性原則多媒體CAI課件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教學的需要和教學實際對課件的內 容進行更改、替換、更新。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交流過程,教師通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 握程度的反饋來決定進一步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從而制作出真正適合自己所教授班級實 際情況的課件。
1.1.3 啟發性原則多媒體CAI課件在設計和制作上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以教師為主導,發揮學為主體 作用。通過多媒體CAI課件提供的生動、直觀的材料激發學生的聯想,喚醒學習者長期記憶 中的有關知識、經驗或表象去同化新知識,從中培養學習者的創新意識。
1.1.4 可操作性原則多媒體CAI課件教學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課堂教學時主要是 由教師進行演示、操作,學生進行自學時主要是單機播放或網絡播放,由學生自行操作。
1.2 制作課件籃球傳接球雙語多媒體CAI課件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語言學習的特點,運用文本,圖像 、聲音和視頻等媒體,增強學生學習時的效果,并遵循體育技術動作教學的特征,把課件總 體框架設計成樹狀結構。課件共分為技術簡介、教學內容、案例分析、練習題和單詞庫五個 部分。
1.2.1 腳本的編寫和翻譯 目前為止 ,國內還沒有通用的籃球雙語教材,大部分是各學校自行出版或翻譯國外籃球原著,例如沈 陽體育學院的《籃球雙語教程》,首都體育學院陳鈞副教授的《籃球(決勝因素系列叢書雙 語教材)》等。這些教材的出版為我國高校尤其是體育專業院校的籃球雙語教學課程開設提 供了豐厚的資源。但是,它們對籃球傳接球技術
投稿日期:2009-11-18
作者簡介:李征,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的教學并沒有詳細的闡述,這為本課件腳本 內容的制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基于這一點,在課件內容的選擇過程中,課件以國內體育院 校通用教材為主要藍本,并參考國外著名學者籃球原著,對教材內容進行了翻譯。
1.2.2 文本素材的制作文字信息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在本課件中,通過使用交互按鈕,文本的呈現時 間可以自主控制,閱讀時的靈活性比較大。在課件制作前期準備階段,使用文字處理軟件( Word 2003)、掃描識別系統(OCR)把文字錄入計算機,以DOC格式保存。
1.2.3 圖像素材的制作為了避免單純地使用文本形式表現知識內容,盡量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在課件的制作過 程中應用了大量的圖像、圖片和圖形。
課件所選用的圖像素材主要來自以下幾個途徑:1) 使用掃描儀對教材或其他出版物上 面的圖片進行掃描,把生成的圖像文件輸入計算機保存;2) 通過使用數碼照相機和攝像機 拍攝標準的學生動作,然后使用專業軟件進行取材;3) 通過互聯網獲取NBA、CBA豐富的 比賽圖片;四是專門的素材光盤,采用其中的插圖、標志、背景圖片等圖片作為課件制作的 圖片素材,它們一般都可以在課件中直接使用,也可以根據多媒體課件的需要進行加工。
在圖像資料收集完成后,建立專門的素材庫,根據課件的需要對圖像進行調用和處理。
1.2.4 視頻素材的制作課件所需視頻內容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傳接球技術動作練習, 使用攝像機拍攝技術動作、練習方式和常見錯誤等;二是取材于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的籃球技 術教學光盤;三是錄制2006年男籃世錦賽部分中國隊比賽錄像以及NBA、CBA比賽錄像。
以上素材采集完成以后,根據需要使用Ulead VideoStudio 9.0軟件,進行編輯。所需 視頻以MPEG1的格式保存,并建立視頻庫,以備課件制作過程中調用。
1.2.5 音頻素材的制作課件使用的音頻素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錄音棚使用專業設備錄制英語解說并以WAV 格式保存。課件制作過程中用豪杰解霸音頻播放器進行編輯;二是課件選用的部分視頻素材 當中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漢語講解,所以沒有加入專門的聲音素材。
1.2.6 動畫的制作課件通過使用Flash 8制作動畫,模擬練習行進路線,使學生在學習時達到一目了然的 效果,提高學習效率。在課件制作時,用Authorware的動畫播放圖標直接調入用Flash 8制 作的動畫,并配合文字說明使用。
1.2.7 課件的集成課件集成的過程就是根據腳本利用多媒體制作軟件進行素材組合的過程。本課件所采用 的軟件時Authorware 7.0,它為用戶提供了基于圖表和流程線的結構化設計環境,具有強 大的交互功能。
課件集成工作的重點是進行界面制作和實現交互功能。在制作課件界面 時,要考慮到界面元素的布局、色彩的選擇、各種文字的字體、字型、式樣等的不同會對學 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為避免課件界面一味的只是文字描述,設計時在界面當中插入一 定的圖片、視頻和動畫等素材;在設計交互控制時,考慮到人們操作計算機的習慣性,本課 件將交互按鈕放在界面的上方和下方。當使用者將鼠標移至相應的按鈕熱區時,鼠標指針會 自動變為手的形狀,單擊鼠標左鍵就可以進入使用者想要進入的界面。由于本課件服務于雙 語教學,所以根據雙語教學特點設計了簡單的翻譯功能,以方便學生的學習。
1.2.8 課件的打包為了使設計完成的課件能夠脫離編輯環境,在沒有安裝Authorware的計算機上也能正常 運行,需要將Authorware文件制成可執行的程序文件。本課件采用直接打包的方式,把.a7 r格式的Authorware源程序變為可直接運行的.exe文件。打包后,對課件運行調試,把媒體 文件和驅動文件拷貝到和程序同一的目錄下,保證程序正常運行。
2 教學實驗
2.1 教學實驗內容和安排 實驗對象是隨機抽取首都體育學院2005級體育教育專業(22人)一個班,另選擇2004級 運動訓練專業(24人)一個班,目的是檢驗課件的適用范圍。并通過使用多媒體CAI課件進 行輔助教學,獲取試驗前后的數據并進行對比分析,檢驗多媒體CAI課件對傳接球技術雙 語教學的輔助教學效果。
圖1 多媒體課件輔助籃球傳接球技術雙語教學模式依據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籃球主修課》教學大綱,本實驗制定了6個學時的內 容。受課時限制,不能把所有的傳接球技術在課堂上進行講授,所以教學實驗以雙手胸前傳 球、單手肩上傳球、雙手擊地傳球和雙手頭上傳球等為主要教學內容進行講授。專業英語教 學內容為:籃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專業術語與要點、常用專業短句、對話、交流以及課堂組 織用語等。
在實驗實施階段,采用首都體育學院2004屆碩士研究生何陽的雙語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并 根據研究需要加以改進,在進行教學實驗的各個階段,配以多媒體課件進行預習、學習、復 習和課的評價。教學模式結構框架如圖1所示。
2.2 試驗結果與分析在教學實驗結束后,從兩方面來檢驗和說明教學實驗效果:一是實驗前后兩個班專業技 能和外語成績的比較分析;二是利用態度量表主觀客觀化來了解實驗班學生對課件教學的態 度與意見。
2.2.1 對教學實驗前后客觀指標測試數據的處理與分析表1說明,體育教育專業實驗班的口語測試成績和筆試成績試驗前后呈顯著性差異(P=0. 0 02
表1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試驗前后專業英語成績對比
N(人)口語(20分)(X±Sd)筆試(80分)(X±Sd)及格 率實驗前228.50±2.3247.86±12.1950%試驗后229.81±2.9251.63±7.9763.63%T3.582.15P0.002
表3是體育教育實驗班試驗前、后的專業技術測試成績對比,單項技術的技評分數和技術綜 合運用成績試驗前后均呈顯著性差異(P=0.00
表2 運動訓練專業學生試驗前后專業英語成績對比
N(人)口語(20分)(X±Sd)筆試(80分)(X±Sd)及格 率實驗前247.83±2.2645.75±10.3237.50%試驗后249.08±2.9050.33±8.8562.50%T4.313.78P0.00
N(人)單項技術(40分)(X±Sd)綜合技術(60分)(X±Sd )實驗前2229.00±2.2344.87±3.79試驗后2230.89±2.1746.66±3.61T5.422.76P0.00
表4 運動訓練專業學生試驗前后專業技術成績對比
N(人)單項技術(40分)(X±Sd)綜合技術(60分)(X±Sd )實驗前2431.58±1.7452.90±3.68試驗后2432.15±2.1852.46±3.07T2.430.74P0.0230.05通過實驗所得數據我們看到,籃球傳接球技術在學生雙語學習過程中起到了積極地作用 ,在使用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后,學生的外語成績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在專業技能方面,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成績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是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由于在入學以前有過系統的籃球訓練經歷,所以變化不明顯。
2.2.2 對調查問卷具體指標的分析教學實驗結束后,為了解試驗班級對采用多媒體CAI課件輔助教學的態度傾向,設計專門問卷發給兩個試驗班,通過對回收問卷的分析,來彌補使用實驗數據說明教學效果帶來的不足之處。
表5 學生對課間教學的認知態度(n=43)
調查項目態度等級(人數)ABCD EF值①學習興趣(5等級)10275100.53②認真程度(5等級)28150000.83③教學滿意度(5等級)15260200.63注:① 學習興趣: A.很感興趣B.感興趣C.一般D.不感興趣E.很不感興趣;② 認真程度:A.很認真B.認真C.一般D.不認真E.很不認真;③ 教學滿意度 :A.很滿意B.滿意C.一般D.不滿意E. 很不滿意。
通過對表5的分析,學生對傳接球技術雙語多媒體CAI課件感興趣程度比較大(很感興趣 和感興趣的占86%,F值為0.53);在教學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是認真的(很 認 真和認真地占100%,F值為0.83);學生對使用傳接球技術雙語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 學,其教學效果還是滿意的(很滿意和滿意的占95%,F值為0.63)。
表6表明,學生對課件的教學效果還是認可的(認為很好和好的占95%,F值為0.60); 認為利用雙語多媒體CAI課件教學有助于加深技術動作記憶(很有幫助和有幫助的占91%, F值為0.58);認為利用雙語多媒體CAI課件教學有助于專業英語學習(很有幫助和有幫 助的占91%,F值為0.65);學生通過使用課件能夠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占74%, F值為0.67),同時,學生也表示愿意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使用多媒體CAI課件(會的占6 5%,F值為0.60)。
表6 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態度傾向(n=43)
調查項目態度等級(人數)ABCDEF值④輔助教學效果(5等級)12291100.60⑤加深技術動作記憶(5等級)11284000.58⑥促進專業英語學習(5等級)18213100.65⑦提高自學能力(3等級)3283000.67⑧應用前景(3等級)28132000.60注:④A.很好B.好C.一般D.差E.很差;⑤A.很有幫助B.有幫助C.一般D.沒用E.非常沒用;⑥A.很有幫助B.有幫助C.一般D.沒用E.非常沒用 ;⑦A.能B.一般C.不能;⑧A.會B.不一定C.不會。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多媒體CAI課件對籃球傳接球技術雙語教學起到了較好的輔助作用,與傳統教學方法 相結合,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普遍認可在籃球傳接球技術雙語教學當中 使用多媒體CAI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掌握 和提高籃球傳接球技術,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多媒體CAI課件進行輔助教學與傳統的 教學方法是相輔相成的,不能片面地夸大任何一種教學方式的作用。
3.2 建議
1) 為新教學手段的實施創造有利的條件。首先,學校要具備良好的硬件設施,它是教學實 施的基礎條件,并為多媒體CAI課件與傳統術科教學提供緊密結合的平臺;其次,要加強師 資隊伍的建設。2) 課件的開發要符合實際教學的需要。在制作多媒體CAI課件之前,教師應該先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運動技能做初步的調查, 在以后的制作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在使用過程中,更具實際教學的需要,及 時對課件進行改進,使其完全適合教學需要。3) 多媒體CAI課件最終要服務于教學,開發出的課件要方便儲存和使用。將課件在網上發 布,能夠更加方便教師和學生的使用。
參考文獻:
[1] 孫民治,主編.球類運動―籃球(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徐福蔭,袁銳鍔,主編.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 張穎潔,張冰.普通高校籃球多媒體CAI的教學設計與制作[J].體育科學,2000( 3).
[4] 朱子丹.籃球投籃CAI課件的設計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7.
[5] 陳鈞,張全寧,等.在我院籃球實踐課中運用雙語教學的初步實驗研究[J].首都 體育學院學報,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