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蜂膠的作用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蜂膠Propolis是由工蜂采集樹木(主要是楊樹、桉樹、樺樹和柳樹等)以及某些草本植物枝芽或破皮分泌出的一種固體粘液,與其本身上顎腺分泌物、蜂蠟和少量花粉加工混合而成的一種物質。通常涂在蜂巢的周圍和巢壁等地方,是蜜蜂本能地為了除病菌和蟲害,保護群居生活生息繁衍的一種天然物質。
天然蜂膠通常為黃褐色、綠褐色或灰褐色,具芳香氣味的樹脂狀團塊。有粘性,低溫下變硬、變脆,加熱可熔化。易溶于丙酮、苯、乙醚及乙醇等。
二、蜂膠的主要成分
蜂膠是一種十分復雜的混合物,其所含成分的性質與數量主要取決于蜜蜂采集地區的植物種類,但同時還與蜜蜂本身的種類有關。從結構成分來說,蜂膠主要由以下5類物質組成:①樹脂、膠質,占50%~55%; ②蜂蠟,約占30%;③揮發精油,約占10%;④花粉,約5%;⑤各種有機酸和礦物質,約占5%,其中又以脂肪酸最多,占其中的65%左右,灰分和糖分次之,少量維生素和礦物質鉀、鈣、鐵等,氨基酸約占1%左右[詳見:養蜂科技,2002,(5):30]。
通過核磁、質譜、紫外線、紅外線等分析技術,可進一步了解蜂膠中具體的化學成分,到目前為止已經從蜂膠中鑒定出300多種化學成分。
三、蜂膠的藥理作用
1. 抑殺微生物作用
(1) 抗菌作用
蜂膠的抗菌作用,早在1979年就有介紹,Grange等[詳見:Grange JM,Oavery RM,J Royal Soi:Medicine,1990,83:159]報道,在血液培養基中添加5%蜂膠提取物,然后在此培養基中接種20株病原菌,結果表明,蜂膠可抑制全部革蘭氏陽性菌,而對革蘭氏陰性菌無效果。楊更生等人[詳見:楊更生,侯曉藏,馮玲淑,等:現代口腔醫學雜志,1998,12(3):176]用蜂膠對變形桿菌、乳酸桿菌進行體外抑菌試驗,并與7種有抗菌作用的中藥進行對照。結果顯示:蜂膠的平均抑菌環明顯大于其它7種中藥(t>3.36,P<0.01。張偉等報道了蜂膠提取物對食品致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濃度為:傷寒沙門氏菌0.8%,志賀氏菌0.8%,魏氏梭菌0.8%,肉毒桿菌0.8%,蠟樣芽苞桿菌0.1%,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0.4%,金黃色葡萄球菌0.4%。
細菌對蜂膠亦可產生抗藥性,如葡萄球菌對蜂膠總提取物(EEP)可產生抗藥性,但與常用抗菌藥物之間無交叉抗藥性。如從病人體內分離出的對多種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有抗藥性的葡萄球菌對EEP仍敏感[詳見:Scheller S et al:Arzneim-Forsch 1977,27:889]。
關于蜂膠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國內外都進行了許多研究。初步證明從蜂膠中提出的5,7-二羥基雙氫黃酮、5-羥基-7-甲氧基雙氫黃酮、高良姜素、山奈素、咖啡酸酯、桂皮酸及其衍生物等可能是抗菌作用的一些有效成分。但從蜂膠中提出的單一成分(如黃酮類化合物)的抗菌作用不如其總提取物(EEP),故認為蜂膠的抗菌作用可能是其所含成分的復合作用的結果。[詳見:房柱:中國養蜂,1979,(3):10]和[喬管勝,陳瑞華:中國中藥雜志,1991,16(8):48l]
(2) 抗真菌作用
體外試驗證明,蜂膠提取物對黃癬菌、斷發癬菌、大腦狀癬菌、紫色癬菌、紅色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癬菌、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狀小孢子菌、疊瓦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有較強抑菌作用,此制劑與不同種類蜜蜂的蜂膠,對上述各種淺部真菌的抑菌作用無顯著差別。蜂膠提取物對孢子絲菌、白色念珠菌、裴氏著色霉菌、蛙烘霉菌、新形陷球菌、星狀奴卡氏菌、毛霉菌和熏煙色曲菌等深部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蜂膠中所含黃酮類化合物是蜂膠抗真菌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如3,5-二羥基-4,7-二甲氧基黃酮和5,7-二羥基-3,4-二甲基黃酮在25~35ug/ml即能抑制真菌生長。1977年Metzner 發現,蜂膠對念珠菌屬、酵母菌屬和囊球菌屬菌株的最小抑菌濃度為3~10mg/ml ,而松屬素(pinocembrin)的最小抑菌濃度則為0.1~3.0mg/ml,指出pinocembrin是蜂膠抗真菌作用的一種有效成分[詳見:房柱等:微生物學通報,1978,5:12]。
(3) 抗病毒作用
蜂膠能抑制水泡性口腔病毒、單純皰疹病毒I型、HVJ、SV-40的感染,能防御細胞感染病毒以及能抑制感染細胞內的病毒增殖作用。感染前滴鼻或霧化吸入50%蜂膠乙醇溶液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在小鼠體內繁殖,但感染后再給藥則無效[詳見:Shevchenko L F et al:Apic Abstr,1978,29:626]。徐誠等[詳見:徐誠,王國斌,陳汝仁,等:蜜蜂雜志,1995,3:5]用蜂膠酊在雞胚中做抑流感病毒的試驗,結果顯示:10%與1%蜂膠酊凝集試驗為陰性,0.1%有2只雞為陰性,說明蜂膠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優于植生根對照組。
2. 對機體免疫機能的影響
蜂膠無明顯的抗原性,但它與一些抗原混合免疫動物時,能起免疫增強作用。合用蜂膠和副傷寒菌抗原免疫小牛,較單用副傷寒桿菌抗原能顯著提高血清凝集素的濃度,表明并用蜂膠能增加抗體產生。與此同時白細胞的吞噬活力亦增加。單用沙門氏菌抗原免疫家兔時,在免疫14日后,血清抗體滴度最高,以后迅速降低,到35日時轉為陰性。合用蜂膠和沙門氏菌抗原免疫家兔,在免疫后7日,血清中已能檢出抗體,在21日抗體滴度達高峰,此后迅速降至維持水平,此水平至少持續65日。蜂膠還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這些均表明蜂膠能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從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詳見:林志彬:中國養蜂,1981,(8):29]。
3. 抗氧化作用
用蜂膠制劑進行對自由基、過氧化脂質及血液粘稠度的試驗,顯示可升高S0D活性和降低過氧化脂質的活性及降低血粘度作用。屬理想的抗自由基制劑[詳見:史滿田:中國養蜂,1998,49(5):34]。通過蜂膠黃酮對小鼠肝臟過氧化氫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響的研究,發現可明顯增強兩種酶的活性,從而清除體內大量自由基,減少對組織細胞的損傷,緩解腫瘤、炎癥、心血管等疾病[詳見:齊彥:中醫藥信息,1999,(5):53]和[郭麗新:中醫藥信息,1999,(6):56]。另有報道蜂膠黃酮對小鼠肝內丙二醛(MDA)活性影響的研究,發現應用蜂膠黃酮后肝內脂質過氧化反應的終產物MDA明顯減少,與前面文獻報道相符合[詳見:劉麗波:中醫藥學報,2000,(2):77]。研究還發現蜂膠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黃酮類化合物,通過自身供氫氧化實現的。其它成分如內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及可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應和自由基反應的阿魏酸、咖啡酸等。此外研究發現其抗氧化作用與濃度有關,并鑒于其熱穩定性好,與溫度關系不大。由此可肯定蜂膠是一種有前途的抗氧化劑。這點也通過以抑制非細胞體系產生的超氧陰離子和抗自由基的方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發現蜂膠能有效消除機體外產生的0-2和0H自由基,并呈現量效關系所證實[詳見:乞永艷:蜜蜂雜志,2000,(12):3]和[曹偉: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31(2):146]。蜂膠黃酮對小鼠腦-氧化氮影響的研究,顯示可明顯提高腦組織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時顯著降低腦組織N0含量,提示蜂膠黃酮可以抑制NO的細胞毒作用,達到延緩衰老的作用[詳見:韓德文:中醫藥學刊,2001,18(1):90]。另有研究報道,蜂膠提取物不但顯著增高小鼠S0D、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并保護細胞膜免受自細胞基損傷,避免細胞膜結構損傷而可能導致的Na+-K+-ATP酶活性下降,由此呈現抗氧化和保護機體的作用[詳見:郭麗新:中國中醫藥科技,2001,8(4):226]。 (未完待續)
蜂膠的保健、治療或輔助治療效果的好壞,與服用量的多少和服用時間的長短有很大的關系,任何一種藥品和保健食品都是如此。如果服用量不夠,或服用的時間不夠,都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同時,個體體質和疾病的輕重程度不同,體現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講,蜂膠日常保健用量為“蜂膠黃酮”(以蘆丁計)80~120毫克/天,分早晚2次服用;治療和輔助治療用量為“蜂膠黃酮”(以蘆丁計)150~300毫克/天,分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服用。消費者可根據個人的服用目的和體質特點,適當增減用量,并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食用方法和用量。
消費者在選購蜂膠產品時,一定要查看蜂膠有效成分“蜂膠黃酮”的含量,因為這是蜂膠產品國家標準的一個重要指標,可以據此判斷產品中蜂膠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也可以據此判斷蜂膠產品中蜂膠原料投入的多少。
關鍵詞: 蜂膠; 黃酮類; 藥理作用; 含量測定
【中圖分類號】R12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2-0434-02
蜂膠是蜜蜂從長膠源植物的樹芽、樹皮等部位采集的樹脂,再混以蜜蜂舌腺和蠟腺等腺體的分泌物,經反復代謝合成的一種膠狀物質[1]。蜂膠內含多種成分,主要有黃酮類、酚類及酯類等物質。其中,黃酮類為主要成分。隨著科技的發展,對蜂膠的研究日益深入。鑒于此,對近年來國內外關于蜂膠藥理作用及其黃酮類成分含量測定方法的相關研究作一綜述。
1蜂膠的化學組成
德國學者kustenmacher最早對蜂膠的化學組成進行了研究,他在1910年從蜂膠中分離并鑒定出肉桂醇與肉桂酸。現代科學表明,蜂膠中已鑒定出的化學成分有數百種。蜂膠的化學組成主要包括黃酮類,芳酸及其酯類,醛酮類,甾體類,糖類,氨基酸,維生素等。
2蜂膠的理化性質
蜂膠是不透明的固體,呈棕褐色、棕紅色或灰褐色,有時帶有青綠色。蜂膠表面光滑或粗糙,切面與大理石外形相似。天然新鮮蜂膠有樹脂香味,燃燒時發出乳香氣,味微苦、嚼之粘牙。蜂膠具有一定的黏性和可塑性。蜂膠密度隨不同采集植物而異,一般為1.112~1.136g/cm[2]。蜂膠屬樹脂類物質,極易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及質量分數為 2%的 NaOH溶液,溶于體積分數為 95%的乙醇[3]。
3蜂膠的藥理作用
3.1抗菌:蜂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等20余種致病性細菌具有抑制作用。王南舟[4]利用蜂膠乙醇提取物與芍藥甘草湯配伍制成復合蜂膠制劑,對多種腸道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為對象,進行體外抑菌試驗,結果表明:復合蜂膠制劑對各受試腸道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均有較強的抑菌能力,尤其對沙門氏菌和福氏痢疾桿菌的抑菌力更強,同時證明了其抗菌有效成分來自蜂膠、白芍與甘草,而非作為溶劑的低濃度乙醇。
3.2抗真菌活性:蜂膠中所含黃酮類成分是其抗真菌作用的重要成分,體外實驗表明,蜂膠乙醇提取物對各種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
3.3抗炎作用:胡福良等[6]研究了蜂膠醇提物和水提物對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大鼠急性關節炎、大鼠急性胸膜炎的影響,結果表明,其對急性炎癥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3.4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蜂膠中的黃酮類、萜烯類化合物等具有很強的清除自由基、減緩機體內各種有害的過氧化物對機體的傷害能力,從而可以保護機體的安全和健康[7]。
3.5抗腫瘤活性:臨床預實驗研究表明,蜂膠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活性。文獻表明,蜂膠的黃酮、酚、醇、萜、烯等化合物特別是黃酮類物質具有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抑制癌細胞增殖的功能[8]。
3.6增強免疫作用:蜂膠能有效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具有促進吞噬細胞的作用,刺激體內產生抗體來抵抗多種疾病[9]。
4蜂膠中黃酮類成分的含量測定
蜂膠中黃酮類成分的含量測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色譜法。色譜法則主要有薄層色譜法、氣相色譜法、毛細管色譜法等。
4.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處理簡單,操作速度快。但該方法只能表示化合物的總量,不能反映蜂膠單個活性成分的濃度,且由于蜂膠成分復雜,百種化合物,活性各不相同,因此,色譜技術更能滿足要求。
4.2氣相色譜法:劉波靜[10]等用氣相色譜一質譜分析方法分離鑒定北京蜂膠中的化學成分,分離了黃酮類、醇類等個化合物,并對其含量作了測定,表明黃酮類中喬松素含量最高。
4.3液相色譜法:單個黃酮類成分含量測定研究過程中,液相色譜法應用最廣泛。趙玉娟[11]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蜂膠中種黃酮化合物,樣品中,9種成分均有檢出。其中,高良姜素、柯因、喬松素、槲皮素占總量90%以上。王東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河南和湖北不同產地蜂膠中的柯因、槲皮素和芹菜素含量。
4.4毛細管電泳法:Cao YH.et al采用高效毛細管電泳研究了浙江蜂膠,分離測定了六種成分的含量。
5展望
蜂膠成分復雜,含有三四百種化合物,具有多種生理功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先進儀器的普及,對蜂膠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和廣泛。我國擁有豐富的蜂膠資源,鑒于蜂膠的藥理活性,其研究和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參考文獻
[1]王忠壯,胡晉紅.人類健康的紫色黃金――蜂膠[J].大眾醫學,2006,(2):38
[2]王亞群,任永新.蜂膠產品的開發[J].中國食物與營養,2007, (3):20-21
[3]任永新.天然 “藥 品”――蜂膠[J].山東食品發酵,2006,142 (3):21-26
[4]王南舟.復合蜂膠制劑調節腸道功能的體外實驗研究[J].營養衛生,2003,24(3):119-122
[5]祁雪,李震,羅桂賢,等.蜂膠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J].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1,17(4):60
[6]胡福良,李英華,陳民利,等.蜂膠醇提液和水提液對急性炎癥動物模型的作用[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3,29(4):444-8
[7]Moon Y Heo,Su JSohn,William W Au.An-genotoxicity of galgngin as a cancer chemoprevention agent candidate[J].Mutation research, 2001:135-50
[8]劉青云,徐先祥.蜂膠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安徽醫藥,2007,11(1):1-3
[9]王儲炎,范濤,吳傳華等.蜂膠的研究.農產品加工[J],2009,1(1):16-21
[關鍵詞] 反諷;作文教學;真情實感
一、什么是反諷
自反諷一詞產生直至今,許多人都試圖給反諷下一個簡潔而又確切的定義。反諷一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它最初源于古希臘喜劇,意思是佯裝無知者。曉蘇在《論反諷小說的角度與形態》中把反諷看成是現代小說的一種修辭方式。我比較認同曉蘇的看法,反諷本是指一種正話反說”或所言非所指的語言現象,但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反諷則是言在此而義在彼的寫作方法或修辭。反諷最顯著的特征是言非所指,作者所要表達的深意不是呈現在讀者眼前的文字,需要讀者透過文字去深掘其中的真正意義。
二、反諷手法在作文中的功能
在中學語文課文中,存在相當一部分運用反諷手法的文章。但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幾乎不涉及這些體裁的訓練,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一般以記敘文、議論文為主,但我們卻可以發現運用這些文章運用反諷手法之后的閃光點,把這些閃光點運用到我們的作文課堂教學中。
1、改語言平鋪直敘無波瀾之狀
學生作文中存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語言的直白陳述,沒有層次和起伏感。新課標指出:“根據表達的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恰當運用敘述、說明、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能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推敲、錘煉語言,力求準確、鮮明、生動。”反諷語言的應用我們作文教學中的一大缺失。學生作文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文章語言敘述過于直白,猶如一杯白開水,品嘗索然無味。其實在寫作中語言是多義的,尤其是在作文中運用反諷語調,可以使原來平鋪直敘的語言更具波瀾與跌宕性。
2、改人物的透明扁平為復雜與多面
在學生作文中存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敘述的人物沒有個性,所塑造的大眾形象幾乎在所有文章中都可以作為主角出現,沒有唯一性。新課標指出:“寫作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教教材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教材,讓學生掌握觸類旁通的能力。像塑造人物復雜多面的典型在教材中就可以找出很多案例,如契科夫的《變色龍》中的探長奧楚蔑洛夫,他對待那條咬了赫留金的狗的前后復雜態度,讓人一眼就看出他專橫跋扈、欺凌弱小、見風使舵的復雜形象。學生作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可以借用這種反諷手法來塑造人物,讓自己筆下的人物更鮮明立體。
3、改情節的俗套簡單為新穎與跌宕
學生作文中存在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情節的俗套和簡單,寫的故事都是沉疴舊事,沒有半點新意,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情節沒有創新點。比如說《我的母親》這個話題作文,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寫過,但還是有人把它寫出了自己的味道,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成為流芳百世的名篇,如的《我的母親》。其實在情節創新上也可以運用反諷的寫作手法,仍以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為例,《雷雨》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蘩漪與周沖的母子,四鳳又與周沖的還懷有身孕,這一切都沖擊著讀者的視覺與心臟,到最后四鳳與周沖的雙雙斃命,讀者的心始終被這懸疑跌宕的情節僅僅牽扣著。這就是反諷手法對情節的改造和創新,讓學生多揣摩課文中的案例,在自己的作文中學會運用。
4、改主題的明朗膚淺為多意與深刻
現在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主題的單一與明確,直白的表露作文的主題和指向,在老師看來猶如喝了一杯幾經稀釋的濃茶,是茶但沒有了茶的味道。雖說主題明確也只是隔靴搔癢,沒有深度。我們一般認為魯迅的文章筆法犀利,思想深刻,縱觀魯迅的文章,我們可以發現其中大部分文章都用了反諷的手法,如《藥》、《祝福》、《狂人日記》等等。又比如當代作家蘇童的《神女峰》這篇小說最大的特點就是結尾采用反諷的手法,文章講述一對情侶為了見證自己的愛情去神女峰旅游,結果還未到目的地,女友與自己的朋友跑了,自己卻還不知情,在船路過神女峰時,他一句“,這就是神女峰。”全文戛然而止,各種反諷意味蘊含其中,突破了愛情背叛與破碎的淺顯主題,讓人去思索神女峰的蘊含的深意與現實的淺薄和脆弱。
三、反諷在作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自由有個性,減少對寫作的束縛,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學生學會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有創意寫的不雷同,固然考驗學生的寫作基本功,但是學會用常人不經常用的修辭或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獨到的創新,反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這種寫作修辭的運用。
1、留心觀察生活,筆露真情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寫作也是一門藝術,它的素材需要我們從生活中去發掘,只有貼近生活的才是我們親近有溫情的。新課標指出:“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積累和運用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并不一定忠實于生活,寫作是一個再創造再加工的過程,只有經過提煉和塞選過的才可能成為我們需要的素材。當然我們可以根據某個現象或事件進行恰當的虛構,但是文中的現象和人物心理活動與現實之間的感情樞紐必須是真實的,這樣讀者才會聯系自己的體驗甚至產生共鳴。古有蒲松齡的《聊齋》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貧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齡所寫的鬼妖狐媚都是虛幻的,卻能撥動人的心弦,其原因之一就是文章體現了人之常情。文章感情的真實是反諷寫作的前提,必須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2、多種修辭手法并用,增強文章厚度
寫作不是一項簡單的文字游戲,它需要作者用心去構思與抒寫。“反諷是一種綜合性的修辭藝術,在具體運用中往往離不開其他修辭術的支持與配合如比喻、 夸張、象征和對比等,其中搭配最多的就是對比。”如《項鏈》一文中把馬蒂爾德借項鏈前的虛榮、失項鏈后的窮賤和知曉項鏈真假的原因后的怨悔和百無聊賴進行對比,更讓人覺得馬蒂爾德參加宴會后所過生活的戲謔的反諷意味。《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把菲利普夫婦見到于勒前后的神情態度做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諷刺了親情在金錢面前的無力與蒼白。所以,在學生作文中,反諷手法并不是單一存在的,它需要其它寫作手法或修辭的相互糅合。
3、寫作中正確把握反諷手法的度
在運用反諷手法中教師最值得注意的是就是讓學生學會把握反諷的度。我們鼓勵學生善于我們鼓勵學發現生活,學會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真善美與假惡丑,對于假惡丑的批判也需要掌握度。凡是過猶不及,在中高考寫作中更是如此。怎樣把握反諷寫作的度呢,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端正自己的寫作態度,以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指導寫作。新課標指出:“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現在社會中出現的種種丑惡現象,我們要引導學生正確的分析和對待,不能單一或極端化去思考問題。其次,注意反諷言語的貼切。言語犀利,剖析深刻固然是好事,但犀利跟過度直白是兩碼事,在作文寫作中,要引導學生學會用含蓄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含蓄不等于含糊不定,而是使你的作文有了思考和回味的空間。語言的過度直白會讓反諷變了味,連珠炮式的直白批判猶如潑婦罵街,毫無文學美感而言,挖掘思想性的同時注意文章的審美性,含蓄內斂會讓文章更有深度和韻味。
結語
反諷是中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師要給學生適當的點撥,讓學生推開現在一片贊揚真善美的一扇窗,開啟另類深刻反思剖析的門,讓學生寫自己的真情實感,用自己所學的反諷手法去正確抒寫社會的百事窗,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思考。別再讓假大空綁架了學生豐富的情感,還學生獨立思考作文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江漪:《論反諷的語用功能》,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報2010年第27期。
[2]肖莉:《論反諷》,懷化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3]曉蘇:《論反諷小說的角度與形態》,《江漢論壇》,2013年第2期。
[關鍵詞]新生教育 學風建設
面對當前新的社會環境對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也隨著市場的需求進行適時的改革。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環節――新生教育,其模式與內容也在逐步擴大。傳統的適應性教育已經不能涵蓋新生教育的全部內容,也不能體現新生教育的重要性。同樣,高校的學風建設也是一項重要的系統工程。優良學風一旦形成并能夠成為全校師生共同的理念,一代代繼承下去,學校將會為社會輸送大量人才,為國家培養優秀的接班人。然而良好學風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每一屆學生來講是貫穿在大學四年學習生活之中,就學校而言是貫穿在學生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新生是大學生活的開始,如果對新生進行系統的、有效的教育,“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風自然形成。所以新生教育在高校學風建設中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新生教育與學風建設的關系
1.關鍵起點
處在高等教育的始發站,新生是否適應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是否接受了科學的觀念?勢必影響到他們的大學四年,以至將來。同樣也關系到這一批次學生的教育質量。新生在進校后,開始接觸全新的生活和學習內容,所有信息都是最初概念,這是最基本、最深刻的。在他們深深感受大學應有的學習態度、作風后,他們會很快轉化為自己的學習態度和作風。所以在新生入學后,我們要安排一系列入學教育,積極引導他們盡可能快地進入狀態,采用配套措施減弱或消除新生的負面因素。
2.最佳時機
新生正處在的人生轉折點和心理矛盾期,他們非常渴望得到指導,在思想和行為上很容易受到引導和暗示,有很強的可塑性。此時,我們要因勢利導,調整教育內容和方式,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在新生尋找定位和人生目標的時候,給與他們燈塔的作用。
3.重要組成
傳統的新生入學教育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形勢,我們必須賦予其新的內涵――學風建設教育。在新生教育階段指導學生認識大學學習的特點,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效提高學習效率,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進行思考和研究,培養其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4.長效保障
如果學風建設僅僅停留在“運動式”的表面,沒有建立、健全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就談不上學校的校風建設和長足發展。在新生教育階段就形成良好的學風,在良性螺旋式上升過程中,學風建設的機制也會不斷完善。這樣為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提供了前期保障。
二、我們要了解新生的特點,這樣才能在教育過程中有的放矢
對于大學生來講,從高中步入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大學生活已經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面對重新定位人生目標、重新確定社會角色、重新適應學習方法和環境、重新建立人際關系,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帶著興奮、憧憬、迷惘、孤獨的復雜感情開始了新的挑戰。大一新生是一塊璞玉,“琢磨了璞玉,美玉出焉。琢磨了君子,圣賢出焉。”
1.定位人生目標困惑
考大學之前,目標非常明確――考上大學。這是他們從小開始家長和老師不斷灌輸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也是努力奮斗的動力源泉。等跨進大學們后,寬松、靈活的自我管理模式讓他們一下從思想上松懈,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了信念,不知道該怎么辦?同時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馬上又讓他們感到了遙遠的危機,他們內心有些抓狂。新生很難確定自己的人生規劃,很難有一個與新環境相符合的人生定位。
2.社會角色的認知困難
大學新生必經的一個過程就是――角色的認知。在高中,他們也許是出類拔萃的學生,他們帶著自豪步入大學校門,在高手如云的新集體中他們的自豪感受到挫敗,情感產生強烈落差。知識、才藝、家庭背景等存在許多差距,他們必須進行重新“洗牌”。大家又要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自豪感與自卑感的撞擊,讓新生產生認知困難。
3.學習方式的重新掌握
作為應試教育的產物,很多新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學習內容單一的高中階段,大學教育則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和增強專業指導和實踐。新生雖然有勤奮好學的態度,但不知道怎樣學,面對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體系,他們也要重新掌握學習方法。
4.生活環境變化大、人際關系更加復雜
許多新生都是習慣了凡事父母包辦的家庭教育模式,他們獨立生活能力差,凡事都要按自己意愿,進入大學后開始過集體生活,寢室成為主要生活環境,許多瑣事都要自己解決,他們感覺不能馬上適應。在中學,人際關系相對簡單,然而進入大學后,面對陌生環境,他們感到孤獨,急切的需要認識新朋友,可是在尋找朋友的過程中,
他們碰壁了,這使得他們沮喪、不安。
三、談一下如何利用新生教育促進學風建設
1.系統化的入學教育
按照慣例,大部分高校都會把入學教育放在新生進校的前兩周,抓好這兩周是非常關鍵的。科學的教育內容與新生當時的思想狀態充分結合,新生教育就開了個好頭。
1.1新生軍訓的重要
每個學校軍訓的時間不一樣,通過對高校在新生剛進校軍訓和大一結束后軍訓的比較,筆者認為軍訓應該放在新生剛進校的時候。原因如下:1.最佳的收心時間。高考結束后,學生們經歷了三個月的“放風”,無論從思想上,還是狀態上都呈現出松散,不能馬上進入大學的學習狀態。如果馬上接受大學較為自主和寬松的學習、生活方式,他們會措手不及,反而影響了良好習慣的養成,造成新生剛開始的學風就不是很好。通過軍訓可以讓他們收心。
1.2良好品格的形成
軍訓是人生旅途中一次不可多得的意志磨煉,培養獨立生活能力的機會,培養了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尤其是對現在的獨生子女。軍訓為剛進校的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融入大家庭的環境,在軍訓過程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關心,能夠很快增加集體榮譽感。3.最佳的校紀校規教育時間。通過軍訓,新生們懂得了并且親身體會了部隊紀律嚴明、令行禁止的原則。學校只要適時對他們進行校紀校規的教育,能夠讓他們馬上理解和接受,為學風建設奠定基礎。
2.專業思想的教育
在新生進校后,他們渴望對學校和專業的了解。此時,應該充分調動專業教師的積極性,特別是資深教授,對他們進行專業思想教育,讓他們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有一個初步認識,還可以讓師兄師姐對專業做感性的闡釋。通過對專業背景、專業特色、專業發展、培養方式、師資配置、就業前景等的介紹,讓新生充分認識專業特點,穩定專業思想,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熱情。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在這個時候舉行一些與專業背景有關的活動,吸引新生,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專業的特色,培養專業興趣,慢慢開始喜歡自己的專業。例如外語系,就可以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話劇大賽等。
3.心理健康的教育
我們一直都說新生是處在“心理斷乳期”,他們用敏感的心去接觸新的環境,在這個階段,輔導員的工作就要非常到位。通過開大會、開班會、下寢室、單獨談話等方式,及時了解新生的思想狀態,并進行團體或個人的心理輔導及疏導,讓他們有步驟的接受新環境和新朋友。同時也要積極與家長溝通,關注新生在大學的適應過程,并有效指導他們形成好的習慣。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檔案,并關心、關注貧困學生、孤兒或單親家庭的學生。
4.社會化的教育
在高中,他們沒有太多接觸社會,也沒有想過會馬上接觸社會。可是到了大學,他們開始有了社會角色和責任。所以從新生進校開始,就要進行四年大學計劃和人生職業規劃教育。形式也有很多種,例如優秀畢業生回校做“我的大學生活”座談,考研或找到很好工作的學生進行“我的人生規劃”演講等。
5.校園文化的教育
良好品位的校園文化能夠深深影響和感染學生,提高了新生入學教育的感染力。新生在進校后,就馬上被豐富的、高品質的社團活動吸引,他們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學校文化氛圍的熏陶。寓教于樂的活動,加強了新生對新環境的適應性教育。
四、人性化的管理教育
從新生跨進學校的第一步,就要讓他們有家的感覺,讓他們馬上感受到家的溫暖,這就需要我們人性化的管理。我們學風建設一直在講“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我覺得在新生教育中應該更好的體現“三全”。
1.熱情的接待工作
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安排好每個環節,盡量做到人性化。例如志愿者的安排,可以多安排一些志愿者幫助新生家長搬行李;在校園內設置明顯的指示牌;制作新生指南,告訴他們怎么做才能馬上熟悉環境和目前應該做些什么;在家長休息室設有飲用水;新生宿舍應該都安排好,打掃干凈,設施齊全等。“細節決定一切”,在新生剛進校就感受到了學校對他們的關心,這無疑也是愛校榮校教育最好的方式。
2.輔導員的細致工作
在高校對學生的管理主要是輔導員,從輔導員的角度看,如果想帶好自己的學生,新生教育階段是非常關鍵的。在剛開始就能給同學們留下很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關系,這對于將來開展工作是很有利的。那么輔導員就要做好預習。
2.1提前拿到學生名單,熟悉學生的姓名、來自哪里。在現場報名的時候,要熟記學生,并能夠和學生有第一次的親切對話。在后來的見面中能主動打招呼并叫出學生的名字。
2.2在新生入住寢室的第一天晚上,到寢室去了解情況,與新生親切交談,解決他們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輔導員的溫暖和親切(這需要輔導員在前期要有充分準備,對學校、系、專業等有充分的了解。)
2.3在軍訓過程中,始終陪著他們,和他們共同經歷大學的開始,要有與學生“同甘共苦”的思想,能夠讓自己從行為上和思想上融入新生集體中。并且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盡快熟悉自己的學生。
2.4要和學生的家長建立溝通,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模式。
2.5能夠在新生進校一個月內,與每位同學有一次深刻談話,初步了解學生思想狀態,并建立學生檔案。
2.6加強對新生的習慣教育,從開始就要“立好規矩、做好樣子”,這為日后良好學風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
新生教育是個短期的過程,學風建設是個長期的工程,短期是為了長期做準備的。我們把好前期關,后面的工作就會好做。所以,新生教育對優良學風的形成是起到關鍵作用的。只要我們做好科學細致的新生教育工作,學風建設就能順利進行。
參 考 文 獻
促進傷口愈合、保護肝臟、保護受損心肌、降低血糖及提高人體免疫力、降低腫瘤發生風險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并
分析了我國蜂膠保健食品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對蜂膠保健食品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蜂膠 藥理活性 保健功能
蜂膠是蜜蜂從植物芽孢和樹干處采集的樹脂,然后混入蜜蜂上顎腺分泌物和蜂蠟等物質形成的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粘性膠狀固形物[1]。一群蜜蜂一年內只能生產100~150g蜂膠,因而蜂膠也被譽為“紫色黃金”[2]。
蜂膠具有極其復雜的成分,目前已鑒定出300多種物質,包括黃酮類、萜烯類、芳香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醛酮類物質以及多種烴類物質、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和酶等[3-4]。此外,蜂膠還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活性和藥理活性[5],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消炎、促進傷口愈合、保護肝臟、保護受損心肌、降低血糖、提高人體免疫力及降低腫瘤發生風險等,因此被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化妝品等領域。針對蜂膠的研究和開發逐漸升溫,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綜述了蜂膠在促進人體健康方面的作用。
1 蜂膠對人體健康的作用
1.1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在對蜂膠的成分進行分析時發現,蜂膠含有上百種黃酮類物質,黃酮類物質是強大的抗氧化劑,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從而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傷[6]。此外,研究還發現,除了黃酮類物質外,蜂膠中所含的咖啡酸苯乙酯成分也同樣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7]。
云南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動物實驗,給氧化損傷模型的小鼠喂食蜂膠,結果發現,蜂膠能夠顯著地增強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質過氧化物(自由基攻擊脂肪的有害產物)的水平[8]。在探究蜂膠的抗氧化作用研究中,除了動物實驗,科學家還開展了人群試驗:克羅地亞的科學家給予健康志愿者持續30天補充蜂膠(48.75mg/d),結果在對男性志愿者的觀察中發現,蜂膠能夠顯著地降低丙二醛(有害的氧化產物)的水平,增強體內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顯然,蜂膠可以顯著增強機體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損傷的發生率[9]。
1.2 消炎、促進傷口愈合
科學家發現蜂膠能夠緩解炎癥問題并促進傷口愈合[10]。浙江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動物實驗,給患有炎癥模型的大鼠和小鼠灌胃蜂膠,研究結果發現,灌胃蜂膠能夠通過降低炎癥因子(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水平進而減輕實驗動物的炎癥問題,換言之,蜂膠具有顯著的緩解炎癥的作用[11]。
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粘膜問題,蜂膠對于口腔潰瘍又有何作用呢?以色列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臨床試驗,使用蜂膠給口腔潰瘍問題較嚴重且長期治療無效的女嬰在患處進行涂抹。試驗發現,涂抹蜂膠10天后,潰瘍面積明顯變小變窄,繼續涂抹蜂膠3個星期后,口腔潰瘍完全愈合,并且在隨訪中口腔潰瘍沒有復發[12]。
下肢靜脈性潰瘍俗稱“老爛腿”,主要是小腿中下段的慢性皮膚潰瘍,波蘭的研究人員給下肢靜脈性潰瘍志愿者局部使用蜂膠,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蜂膠后能夠大大加快潰瘍的愈合,改善下肢靜脈性潰瘍問題[13]。
此外,針對不同傷口(例如燒傷、糖尿病足、褥瘡潰瘍、骨髓炎、傷口感染、手術創口感染)的愈合問題,波蘭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干預試驗,研究中給予志愿者使用蜂膠外敷,經過跟蹤觀察發現,蜂膠能夠有效地促進上述各種傷口愈合[14]。
1.3 降低血糖
通過基礎研究發現,蜂膠能增加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血糖水平[15]。日本研究人員先后開展了兩項動物實驗,給糖尿病模型小鼠使用巴西蜂膠,結果發現,蜂膠能夠加快葡萄糖轉運的效率,并且有效地改善胰島素抵抗作用,進而降低血糖水平[16~17]。胰高血糖素是體內升高血糖的激素,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能夠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沙特阿拉伯科學家開展了一項動物實驗,連續6個星期給糖尿病模型小鼠喂食蜂膠,驗結果發現,蜂膠能夠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小鼠體內胰高血糖素的水平,從而降低小鼠血糖水平。換言之,蜂膠能夠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18]。
在人群試驗方面,北京和浙江的研究人員分別開展了兩項臨床研究,給糖尿病志愿者連續2年或者1個月服用蜂膠,并檢測糖尿病者空腹以及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常用來評價血糖水平的兩項指標)。該研究結果發現,服用蜂膠后糖尿病者空腹以及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明顯下降[19~20]。
蜂膠的成分復雜,可能受植物的品系以及采集地地理環境以及加工過程等影響,并且與蜂膠的生物學活性密切相關[21]。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動物實驗,給糖尿病大鼠喂食4種不同產地(巴西、北京、新疆、山東)的蜂膠,實驗結果顯示:雖然4種蜂膠產地不同,但都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22]。
1.4 保護肝臟、保護受損心肌
蜂膠中的黃酮類物質對肝臟有很強的保護功能,能有效解除肝中含有的毒素,減輕肝中毒。蜂膠中的木脂素可以改善毒素對肝臟的影響,促進肝臟修復。蜂膠中的萜類物質有降低轉氨酶的作用。添加蜂膠可以阻止/防止使用撲熱息痛對肝臟的損傷[23]。國內外許多醫學專家對蜂膠治療乙型肝炎進行了大量基礎和臨床應用的研究,證明蜂膠制品能有效增強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很強的抗乙肝病毒作用。蜂膠對肝病患者肝的循環系統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促進肝細胞再生,修復受損細胞,對肝臟其他類型疾病也同樣有效。蜂膠提取物可保護肝細胞免受乙醇、四氯化碳、半乳糖胺、丙烯基乙醇等毒素物質的損傷,尤其是蜂膠水提取物中的二咖啡醇喹尼酸具有很強的保肝作用,使肝臟在糖代謝中發揮作用,可將進入人體內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儲存。也可將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輸入血液內以此調節血糖濃度,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24]。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質代謝紊亂,脂質代謝異常的情況,更甚者會進一步加重糖代謝紊亂,二者互為因果關系[25]。
心肌受損現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統的許多生理和病理變化過程中,是導致多種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重要基礎。金毅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蜂膠黃酮類提取物可使受損心肌細胞的SOD活力升高,丙二醛(MDA)產生量和LDH活性降低,從而減輕活性氧自由基對生物膜和SOD的破壞,對Fe2+/半胱氨酸誘導的原代心肌細胞氧化性損傷具有保護作用。體內實驗同樣證明了蜂膠總黃酮可明顯提高缺血-再灌注損傷和超負荷運動鼠心肌組織的SOD活性,明顯降低MDA產生量以及提高去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含量。CAPE是蜂膠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結果表明,CAPE可明顯抑制缺血-再灌注損傷導致的心室性心搏過速(VT)和心室纖維性顫動(VF)發生率,減少心肌細胞的梗死面積以及梗死面積/風險區域面積[26]。
1.5 提高免疫力
蜂膠具有調節免疫力的功能,基礎研究資料顯示,蜂膠可能是通過激活免疫細胞,刺激抗體的產生,從而進行免疫調節[27]。為探究蜂膠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在韓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給小鼠使用蜂膠(蜂膠活性成分提取物)后發現,蜂膠能夠有效地提高小鼠體內相關免疫因子(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2、白細胞介素-4及干擾素)的水平,增強小鼠的免疫系統功能。因此,蜂膠能夠調節免疫系統功能,增強免疫力[28]。
受植物的品系以及采集地地理環境以及加工過程等影響,不同產地的蜂膠由于成分差異,其生物學活性可能也存在著不同[29]。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給衰老模型大鼠喂食不同產地(巴西、國產)的蜂膠,并檢測血清抗體水平、溶血素和抗體生成細胞數,以此來比較兩種產地的蜂膠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效果,發現巴西蜂膠增強衰老小鼠體液免疫的作用要優于國產蜂膠[30]。
1.6 降低腫瘤發生風險、抗癌作用
理論研究顯示,蜂膠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力、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31]。尤其是富含阿特匹林C的巴西蜂膠,更是顯著具有降低腫瘤發生風險的作用[32]。阿特匹林C是一種抑制腫瘤活性的物質,其從巴西蜂膠中首次分離得到。日本科學家發現阿特匹林C能夠有效地抑制人類白血病細胞的生長,但對于人正常的淋巴細胞并無抑制作用[33]。在探究阿特匹林C抑制腫瘤生長的動物實驗中,日本研究人員給移植人腫瘤的小鼠補充阿特匹林C,實驗發現,補充阿特匹林C后小鼠體內腫瘤細胞發生凋亡,免疫細胞被激活。顯然,含有阿特匹林C的巴西蜂膠能夠顯著降低腫瘤發生的風險[34]。
隨著對蜂膠抗癌作用研究的深入,其抗癌機制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這些機制主要包括:抑制癌細胞和腫瘤干細胞的增殖,抑制血管生成,調節腫瘤微環境,以及對其他抗癌療法的輔助作用等。據Messerli等(2009)報道,巴西綠蜂膠提取物中的主要成Artepillin C(阿特匹林C)可以通過阻斷原癌基因PAK1信號通路,從而完全抑制與人多發性神經纖維瘤相關的小鼠移植瘤的生長。同時,發現CAPE(咖啡酸苯乙酯)也可以起到與之相似的抑制作用。然而,CAPE主要存在于溫帶地區的蜂膠中,而Artepillin C只存在于巴西綠蜂膠中,這兩種蜂膠成分差異較大,生物學活性也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蜂膠抗癌作用的研究多局限于動物實驗,缺少人體相應的藥效、吸收、代謝及毒理方面研究,離臨床上的實際應用還有較長距離[35]。
2.蜂膠保健食品概況
我國是養蜂大國、蜂膠資源大國和蜂膠原料出口國,自從人們認識到蜂膠對人類的益處之后,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對蜂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充分認識到蜂膠的價值和對人類健康的作用。世界科學家一直贊譽蜂膠為人類健康的“紫色黃金”、“二十一世紀人類發現的最偉大物質”。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丹麥、美國、新西蘭、加拿大、俄羅斯、日本等將蜂膠制成了許多高精尖藥品、食品、用品,如蜂膠牙膏、藥皂、膠配、膠片、漱口液、保鮮劑、健身品、護膚霜、美容霜等,而且在西方國家的人民中,早已掀起了蜂膠的應用熱潮[36]。
從1996年我國開始實施《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以來,截至2014年年底衛生部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以蜂膠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共計400種。蜂膠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種類雖有12種之多,但主要集中于免疫調節、調節血糖和調節血脂,尤其是免疫調節功能占總數的比例竟高達76.5%。劑型以軟膠囊為主,占劑型總量的67.25%。
近年來,我國蜂膠保健食品雖數量上升趨勢較猛,但保健功能過于雷同和重復,缺少突破與創新。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性食品很多,生產商不應僅局限于最低門檻,而應與其他更具典型性代表的保健品競爭,在經濟水平允許的條件下發揮蜂膠最為突出的優勢[37]。
3 總結
綜上所述,蜂膠含有特別豐富且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消炎、促進傷口愈合、保護肝臟、保護受損心肌、降低血糖、提高人體免疫力及降低腫瘤發生風險等功效,但蜂膠作為保健食品,在保健功能上^于單一。
不同地區蜂膠所含有的化學成分差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蜜蜂所采集樹脂的植物,受季節、氣候、蜜蜂種類、采集方法等因素影響。雖然蜂膠來源廣泛,化學組成復雜,但是與其植物源的特征性成分具有明顯相關性,可根據膠源植物對蜂膠進行分類,更有針對性地對不同類型的蜂膠化學成分進行研究,極大地促進蜂膠的開發與利用,從而發揮蜂膠在保健食品、藥品等領域的最大優勢。
參考文獻:
[1] 徐響,張紅城,董捷.蜂膠功效成分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2008,29(9):286-288.
[2] 曹煒,尉亞輝.蜂產品保健原理與加工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48-49.
[3] 崔慶新,劉國富.蜂膠乙醇超聲波提取物化學成的GC/MS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1,13(6):36-38.
[4] Sforcin JM. Propolis and the immune system:a review[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2007,113(1):1-14.
[5]江臨,王凱,胡福良.蜂膠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6):2645-2652.
[6] Havsteen B H. The biochemistry and med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flavonoids[J]. Pharmacol Ther, 2002,96(2-3):67-202. [review].
[7] Russo A, Longo R, Vanella A.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ropolis: role of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and galangin[J]. Fitoterapia, 2002,73 Suppl 1:S21-S29.
[8] J. Q. Zhao, Y. F. Wen, M. Bhadauria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polis on inorganic mercury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mice, 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vol. 47, no. 4, pp.264-269, 2009.
[9] Jasprica I, Mornar A, Debeljak Z, et al. In vivo study of propolis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on antioxidative status and red blood cells[J]. J Ethnopharmacol, 2007,110(3):548-554.
[10] Olczyk P, Komosinska-Vassev K, Wisowski G, et al. Propolis modulates fibronectin expression in the matrix of thermal injury[J]. Biomed Res Int, 2014,2014:748101.
[11] Hu F, Hepburn H R, Li Y, et al. Effects of ethanol and water extracts of propolis (bee glue) on acute inflammatory animal models[J]. J Ethnopharmacol, 2005,100(3):276-283.
[12] Kiderman A, Torten R, Furst A L, et al. Bi-lateral eosinophilic ulcers in an infant treated with propolis[J]. J Dermatolog Treat, 2001,12(1):29-31.
[13] Kucharzewski M, Kozka M, Urbanek T. Topical treatment of nonhealing venous leg ulcer with propolis ointment[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2013:254017.
[14] Kucharzewski M, Kubacka S, Urbanek T, et al. Stan scheller: the forerunner of clinical studies on using propolis for poor and 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2013:456859. [review].
[15] Aoi W, Hosogi S, Niisato N, et al. Improve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blood pressure and interstitial pH in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OLETF rats by intake of propolis extract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432(4):650-653.
[16] Kitamura H, Naoe Y, Kimura S,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Brazilian propolis on type 2 diabetes in ob/ob mic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immune cells in mesenteric adipose tissue[J]. Adipocyte, 2013,2(4):227-236.
[17] Ueda M, Hayashibara K, Ashida H. Propolis extract promotes translocation of glucose transporter 4 and glucose uptake through both PI3K- and AMPK-dependent pathways in skeletal muscle[J]. Biofactors, 2013,39(4):457-466.
[18] Al-Hariri M, Eldin T G, Abu-Hozaifa B, et al. Glycemic control and anti-osteopathic effect of propolis in diabetic rats[J].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11,4:377-384.
[19] 高海琳,孟培德,馬益嬌,等.蜂膠在糖尿病綜合治療中的作用[J].北京醫學,2000(02):115-116.
[20] 周萍,X志明,章征天,等.蜂膠軟膠囊輔助降血糖人體試食試驗研究[J].養蜂科技,2006(01):3-5.
[21] 吳健全,高蔚娜.不同產地蜂膠成分含量的比較。中國食物與營養2013,19(7):62-65。
[22] 張楠楠,吳健全.不同產地蜂膠改善糖尿病大鼠氧化應激功效的比較研究.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4年第26卷第1期:23-25.
[23] 牛靜華,張學棟,張靜等.蜂膠的生物學活性及其在豬生產中的應用[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15,0(6):14-15.
[24] 包東.功效不凡的蜂膠[J].食品與生活,2007,(3):34-35.
[25] 楊明[1],隋殿軍[2],陳文學[1]等.蜂膠總黃酮對自發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謝的影響及抗氧化作用[J].中國藥學雜志,2015,50(3):217-220.
[26] 金毅,尹小梅,劉義,等.蜂膠黃酮類提取物對培養心肌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J].錦州醫學院學報,2003,24(6):17-21.
[27] 葛苗苗[1,2],孫麗萍[2,3],朱翔杰[1].蜂膠及其活性成分保護受損心肌的研究進展[J].中國蜂業,2014,65(13):50-54.
[28] Sforcin J M. Propolis and the immune system: a review[J]. J Ethnopharmacol, 2007,113(1):1-14. [review].
[29] Park J H, Lee J K, Kim H S, et a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in Balb/c mice[J]. Int Immunopharmacol, 2004,4(3):429-436.
[30] 吳健全,高蔚娜.不同產地蜂膠成分含量的比較。中國食物與營養2013,19(7):62-65。
[31] 高蔚娜,韋京豫.不同產地原料蜂膠對衰老小鼠體液免疫功能影響的比較研究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3年第29卷:1262-1265.
[32] Khalil M L. Biological activity of bee propolis in health and disease[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06,7(1):22-31.
[33] Kimoto T, Aga M, Hino K, et al. Apoptosis of human leukemia cells induced by Artepillin C, an active ingredient of Brazilian propolis[J]. Anticancer Res, 2001,21(1A):221-228.
[34] Kimoto T, Arai S, Kohguchi M, et al. Apoptosis and suppression of tumor growth by artepillin C extracted from Brazilian propolis[J]. Cancer Detect Prev, 1998,22(6):506-515. [review].
[35] 申小閣.蜂膠抗癌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蜂業,2014,65(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