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無言獨上西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古詩帶拼音
xiāng jiàn huān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lǐ yù
李煜
wú yán dú shàng xī lóu , yuè rú gōu , jì mò wú tóng shēn yuàn suǒ qīng qiū 。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jiǎn bù duàn , lǐ huán luàn , shì lí chóu ,bié shì yī bān zī wèi zài xīn tóu 。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 古詩賞析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后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于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后的一個插曲,由于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里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這首詞感情真實,深沉自然,突破了花間詞以綺麗膩滑筆調專寫“婦人語”的風格,是宋初婉約派詞的開山之作。
1、原文: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譯文: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來源:文章屋網 )
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铎稀断嘁姎g》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蹩儭兑巴?/p>
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R己《早梅》
6、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7、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蹙S《相思》
語文特級教師黃厚江把古詩詞教學概括為三個層面:一是由詩到畫、二是由內到外、三是深入淺出。下面我以《相見歡》為例,從三個層面說明如何進行古詩詞鑒賞教學:
一、由詩到畫
蘇軾說:“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其實,不只王維的詩中有畫,任何一首古詩詞都具有畫面感。因此,在進行古詩詞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把詩歌內容由抽象的文字轉換成具體可感的畫面?!?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笔拙洹盁o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蔼毶稀倍止蠢粘鲎髡吖律淼菢堑纳碛埃陋毜脑~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霸氯玢^,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全句摹畫了一幅意境朦朧、浸染著哀愁的圖畫。“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庇媒z喻愁,新穎而別致。末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李煜對愁的體驗與感受。那一個星辰寥落的夜晚,一個孤獨無望的詞人黯然無語,獨自走上西邊蕭瑟空寂的樓閣, 仰望蒼穹,一彎如鉤殘月鑲掛在陰郁的夜空,在這幽靜深邃的庭院中,幾棵寂寞的梧桐樹稀立著——是誰鎖住了這清秋之景呢?又有誰會解開那困擾人心的門鎖,那擾人的離愁啊!像一縷惆悵的銀絲想剪卻剪不斷,想梳理卻更繁亂,何至于此,別有一種無以言表的滋味籠罩心頭。
二、由內到外
“內”既是指作者的內心世界,也是指從文本內走向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外是指文本以外的東西,比如有關的各種材料。有的文本宜于借助外部材料,進行適當的拓展聯想,進而感受形象、品味語言,而中學生的詩詞欣賞,卻大都由內而外,即從文本拓展到生活。教師可從文本入手,逐句帶領學生領略詞句之美。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盁o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 “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孑然一身,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凹拍嗤┥钤烘i清秋”, 然而“寂寞”的又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于這高墻深院之中,然而 “鎖”住的又何止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都被這高墻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怎一個愁字了得。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 下片“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造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于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這首抒寫離愁的詞,從渲染孤寂凄涼的環境氣氛入手,形象地展現了心頭無可解脫的愁苦之情。上片于環境烘托凄涼的景物中,蘊含著深深的愁恨,景中有情,情溢景外,情與景妙合無垠。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就說過“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起句攝盡凄惋之神,李后主愁恨滿懷、踽踽獨上的形象躍然紙上。下片只用一個具體的比喻,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體化,卻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受的無可解脫的愁苦。結句不同凡響,寫出愁之深味,根植于作者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心感方知。此種無言之哀,直接訴諸于人們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感同身受,此所謂“無聲勝有聲”。全篇愁思凄惋,如泣如訴,明白如話,句句精彩。善用比喻手法,自然貼切,意蘊深厚,有極強的感染力。句式參差錯落,抑揚頓挫,長吟短嘆,極盡回環曲折之意,是李煜的短篇佳作。
三、深入淺出
這里的深入淺出就是說教師要做到能把深刻的東西說得簡潔明了。要做到這點,教師需有深厚的知識積累?!耙磺形淖郑鄲垡匝獣摺!薄昂笾髦~,真所謂以血書者也”。(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對任何一個作家作品的解讀,都離不開對其本人生平和思想的了解,因為在作品中,無一例外地蘊藉著作者自身的愛憎情感和思想觀念,知人論世的傳統觀照下,詞人的亡國之君的創作背景在任課教師那里一般會得到特別關照與闡發。
理解新詞,僅有知人論世顯然不夠,要能夠針對詞中的詞眼援引相關詩詞進行詮釋,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需要教者博覽群書,厚積薄發。“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承載著他人生的無常之悲。詩詞中常借梧桐抒發內心的愁悶。溫庭筠“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更漏子》);李清照“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以上俱是寫景佳作。寫雨中梧桐,能表現詩人內心的愁苦。寫缺月梧桐,則又是一番境界。蘇軾語“缺月掛梧桐,漏斷人初靜”(《卜算子》)。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份凄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為下片抒情做好鋪墊。
2、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唐·杜甫
3、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唐·王維
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铎?/p>
5、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6、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
7、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8、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啤ざ鸥?/p>
9、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拙右?/p>
10、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