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熊貓的特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熊貓的外形特點是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毫米,尾長100-12毫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于雌性。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國寶,熊貓還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截至2019年11月,全球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600只。
(來源:文章屋網 )
1、自主學習,了解大熊貓的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感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與生動。
3、調查研究,關注大熊貓的生存現狀。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3、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其成為國寶的原因;
4、形象生動的說明;
三、教學設想:
5、本文的結構比較簡單,只要求學生掌握整體的思路;
6、運用多媒體教學;
7、教學方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8、課時安排:一教時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珍奇可愛的動物,你最喜歡哪一種呢?
(學生自由回答)
2、播放大熊貓影片,讓學生對大熊貓有個初步了解。
3、從題目中找出大熊貓的特點。
明確:珍貴
4、閱讀課文:
思考:(1)大熊貓為什么珍貴?請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板書:
體態可愛
數量稀少
活化石
(2)文中哪些語句分別表現這些特點。請用適當的語氣語調朗讀出來。
5、品讀課文:
思考:作者是如何來說明大熊貓的珍貴?
(1)出示幻燈片:比較課文第6段和《辭海》中對大熊貓形體的不同說明,討論這段文字語言的特點和表達效果。
體肥胖,形似熊而略小,長約1、5米,肩高66厘米,尾很短。毛密而具光澤,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為白色。
―――《辭海》
(2)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句子加以品析,進一步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注:學生相互評價)
6、歸納總結:如何增強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和準確性?
明確:(1)、準確使用形容詞和動詞,增強說明文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2)、巧妙運用擬人、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增強說明文的生動性。
(3)、科學使用副詞增強說明文的準確性。
7、學以致用:
請從文中篩選有效信息,選擇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以第一人稱來介紹大熊貓。
1、我的家族史
2、我的“家”
3、我的明星路
4、我的特殊身份
5、我的飲食習慣
6、自擬題
(提示:盡量運用自己語言)
8、進一步明確大熊貓生活現狀
9、請你自己設計一份拯救大熊貓的倡議書
格式:
倡議書
保護大熊貓的原因:
我們該怎樣去做:
倡議人:
時間:
10、教師總結:
向全社會呼吁:關注保護野生動物
五、板書設計:
國寶――大熊貓
體態可愛
珍貴數量稀少
活化石
保護
大熊貓不是冬眠的動物。
大熊貓具有從不冬眠也不懼寒濕的特點,哪怕氣溫在零下四度到十四度的時候,它們也會穿行在被白雪壓住的竹叢里。大熊貓也不怕潮濕,它們在濕度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陰濕天氣也可以正常生活。因此大熊貓并不是冬眠的動物。
大熊貓是哺乳綱、熊科、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只有兩個亞種。大熊貓的體型比較肥碩,皮膚很厚,外表是黑白相間的,可以隱蔽在密林的樹上,也可以藏在積雪的地面,還不容易被天敵發現。大熊貓也是中國的特有種,主要的棲息地是在中國四川省、山西省以及甘肅的山區。
(來源:文章屋網 )
一、材料投放與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相適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只有深入觀察了解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需要,才能使材料投放更具有針對性。我們都知道活動區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及發展目標設置的。由于發展的變化,游戲內容和所投放的游戲材料也要相應地進行調整。中班幼兒已經具有了平鋪、連接、架空、圍封等搭建技能,在游戲中也有一定的分工合作。我們給幼兒投放的基本材料有中型實心積木,塑料彩色積塑、竹筒和一些樹、汽車、動物等輔助材料。剛開始游戲時,幼兒在建構區游戲的主題不是很明確,只是幼兒自己想搭什么就搭什么,沒有分工也沒有合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認為這樣幼兒雖然也有提高,但是蘊涵的教育價值不大。于是,我們通過與主題的結合設計搭建內容,教會孩子學會尋找其它材料充當替代物來完善搭建內容。
例如:在中班上學期,我們班的飛飛小朋友抱來了一對非常可愛的熊貓毛絨玩具,孩子們都爭著去抱一抱、親一親,對這對熊貓很感興趣,由此我們班的游戲主題定為“熊貓樂園”。孩子們提議要給熊貓搭建一個既可以睡覺,又可以玩耍的家,一開始孩子們嘗試著搭建他們心目中熊貓的家,但孩子對這方面的經驗很少,于是我們請家長帶孩子到動物園或熊貓基地去參觀,研究房子怎么搭。大家找來紙板、紙筒、積木做支撐,當房頂。隨著主題的深入孩子們又提出:熊貓喜歡吃竹子,可材料里沒有竹子,這可怎么辦呢7于是我們就組織孩子們一起討論,決定給熊貓修一片竹林。用什么樣的材料修竹林呢?討論和實際操作中發現修竹林需要很多的竹子,而現有的竹子材料又不夠。怎么辦呢?我們啟發孩子學會尋找用其它材料替代,第二天,班上的左伽豪激動地大喊:你們大家快看!我給熊貓修的竹林!原來他是利用了竹筒上的孔,將塑料小草插入孔中就變成了一株一株的竹子。幼兒通過自己的實踐掌握了運用材料的一定方法,就更加有游戲興趣了。
二、材料投放隨游戲情節的發展適時調整
材料是游戲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游戲的工具,有了材料,才能引發幼兒游戲的興趣和愿望。但游戲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能完成的工作,教師要在幼兒游戲中,認真進行觀察和指導,并隨游戲情節的發展適時增加和調整材料投放,以保證幼兒長時間的游戲興趣。在工作中我們采取以下兩種措施:1、觀察記錄幼兒操作材料的情況、記錄游戲內容。2、觀察幼兒使用材料的次數和持續時間。最后,把觀察的結果作為游戲材料投放的依據。
當建構區游戲進行一段時間以后,幼兒已經能熟練地運用積木搭建出某些物體的主要特征,游戲的目的性也逐漸增強了,但會出現幼兒經常重復搭建的現象,這時就需要教師對材料進行添加或調整。如:在熊貓樂園的幾次重復搭建以后,我們發現幼兒搭建的圍墻沒有創新,樂園內主要是圍繞給熊貓建房子,而沒有更多的情節擴展。于是我們適當地減少了動物的投放數量,增加了大的紙盒圍墻、玩具汽車、軌道、樹木、標志牌、廢舊的飲料瓶等輔助材料。我們在游戲中認真觀察幼兒對材料的使用頻率和操作時間,認真分析尋找原因。并以角色身份啟發幼兒搭建熊貓家周圍的設施,此時,教師的啟發就如同為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插上了翅膀。幼兒在修建圍墻時又有了新的創新,樂園內幼兒用紙筒當做熊貓快餐城的圍墻,用兩個高竹筒做大門,門口由兩只站立的恐龍當保安,門上還安裝了監控器。快餐城里用紙板、竹板搭成桌子、椅子,用塑料插筒當做小碗,吸引了無數只熊貓來作客。樂園里還建起了高架立交橋,橋上跑起了汽車,路兩旁還有標志牌……幼兒之間有了更多的合作,分工更細化了,每個幼兒都玩得非常投入。隨著游戲情節的不斷深入,幼兒利用各種材料又搭建出熊貓醫院、熊貓球場等。為了突出主題的特點,我們又投放了幼兒自制的熊貓、紙板、彩色紙筒等輔助材料。有了這些游戲的材料,幼兒在游戲搭建的過程中就很自然地發展了游戲主題的情節了。
三、一物多用,激發幼兒的創造
在幼兒掌握使用材料的一定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又啟發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己尋找其它方法及替代物,不斷補充新的材料,永遠保持游戲的新鮮感。有些輔助材料投放后,我們沒有向幼兒介紹,而是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拼擺、琢磨。例如:當我們引導幼兒嘗試用積木多層搭建后,啟發孩子討論:“除了用積木搭,還可以用哪些不同材料搭呢?”幼兒探索后得出高搭必須要有支撐。于是找來了易拉罐、紙筒等來替代積木材料進行相同內容的搭建活動。在此基礎上,我們又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究游戲材料的多種玩法。一物多用,一個主題多種材料搭建等。這樣孩子們在搭建過程中表現出更多的求新性,大膽想象創造,思維變得更加活躍起來。
四、參與材料的制作和投放,發展活動區的交往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大熊貓的保護降級意味著,中國過去10年對大熊貓的保護卓有成效。不過,隨后,中國國家林業局又聲明稱,中國的大熊貓仍然是瀕危動物。這個聲明如果說不是針鋒相對,也是不完全同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觀點。
瀕危降為易危的理由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于1948年在法國楓丹白露成立,現在總部位于瑞士格朗,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環保組織,同時,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是自然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唯一作為聯合國大會永久觀察員的國際組織。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一個特點是,政府和非政府機構都能參加,這樣的國際組織為數不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會員可分為國家、機構和個人,目前擁有全球185個國家的200多個國家和政府機構會員,另外有1000多個非政府組織是機構會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有6個專家委員會,其中超過15000名科學家和學者作為個人會員加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于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中國開展工作,1996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有29個中國會員,其中香港5個。
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九條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劃分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大熊貓屬于一級保護動物。但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動物保護的分類劃為9類,最高級是滅絕(ex),其次是野外滅絕(ew),極危(cr)、瀕危(en)和易危(vu)這3個級別統稱受到威脅,其后依次是近危(nt)、無危(lc)、數據缺乏(dd)、未評估(ne)。這種分類的根據是動物數目的下降速度、物種總數、地理分布、族群分散程度等。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評判物種是否瀕危時,主要依據5個標準,分別是:野生種群成熟個體數是否少于250只;野生種群分布區或占有區是否低于5000平方千米;過去10年或3個世代內野生種群是否出現大幅下降;野生成熟個體多于2500只時,今后10年降幅是否會超過20%;今后5個世代滅絕風險是否超過20%等。
在這5個標準中只要滿足任何一個,就可以定為瀕危動物。但是,伴隨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和棲息地規模的持續增加,大熊貓已經沒有這5個標準中的任何一個,所以對其降級為易危合情合理。
中國國家林業局2015年年初公布的中國大熊貓調查結果表明,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從2003年的1596只增加到2013年的1864只,增長了16.8%,圈養種群數量從164只增加到375只。而且,從1981年開始,中國禁止買賣大熊貓皮毛。1988年生效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禁止偷獵大熊貓并將其保護級別升為最高。
1992年,中國建立大熊貓保護體系,擴增其棲息地,如今,中國已有67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其棲息地達到258萬公頃(25800平方千米),比2003年增加了11.8%,使得67%的大熊貓得到了保護。中國的四川被視為大熊貓的故鄉,現在四川分布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387只,棲息地202.7萬公頃(20270平方千米),同比增幅也在10%以上。
這些情況證明,中國在過去10年保護大熊貓成績斐然。
不同的意見
大熊貓是中國的特有生物物種和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除被中國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外,也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物種,素有“國寶”和“活化石”之稱,具有極高的生態、文化、科研和美學價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保護評級結果當然是對中國保護大熊貓成果給予的充分肯定。
但是,就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大熊貓保護評級結果后的第二天,9月5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微博稱,大熊貓仍是瀕危物種,將大熊貓保護等級降低還為時過早。理由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報告是根據相關數據和技術指標,從理論上做出的判斷。但中國國家林業局作為大熊貓保護管理部門,要著眼于實際工作情況和保護形勢對大熊貓狀況進行評估。
目前中國的大熊貓仍然面臨4種危險境地:一是棲息地破碎化,部分局域種群仍面臨生存風險;二是種流狀況有待改善;三是全球氣候變化會影響大熊貓的生存,未來80年大熊貓賴以生存的1/3竹林可能會消失;四是大熊貓分布區保護經費投入不足,保護管理能力仍需加強。
棲息地破碎化表現為,大熊貓僅分布于川、陜、甘三省的狹窄地區,由于自然隔離和人為干擾等因素影響,大熊貓野外種群被分割成33個局域種群。個體數量少于30只、具有滅絕風險的種群有22個,其中個體數量少于10只、具有高度滅絕風險的局域種群有18個。
大熊貓小種群滅絕風險較高體現在,鐵路、公路、輸電線路等工程導致大熊貓棲息地被破壞,同時大熊貓分布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放牧、采集竹筍、藥材等活動仍較普遍,影響到大熊貓的生存和繁衍。而且,由于棲息地破碎化,隨之而來的影響是,大熊貓局域種群基因交流受阻,遺傳多樣性不足,也威脅到大熊貓的生存。
盡管中國國家林業局提出了不同意見,但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評估相比,也有一些相似評估。例如,雙方都認為,大熊貓不再被列為瀕危物種可能只是暫時的。但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大熊貓的棲息地的碎片化,而是氣候變
暖,這種氣候變化將慢慢毀掉世界上的竹林,大熊貓的生存將再度面臨威脅。
不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堅持認為,中國保護大熊貓是卓有成效的,因為一旦進入瀕危物種,很少有物種能夠從瀕危名單上被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