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腳像細牛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橡膠壩工程的應用是在20世紀中葉,是隨著高分子合成材料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水工建筑物替代品。它的主要特點是壩高由橡膠壩袋用水(或氣)充脹,形成擋水壩,壩袋結構的制作原理是受力骨架是高強度合成纖維編織而成,合成橡膠作粘結保護層,加工成膠布,壩袋的工作原理是把膠布按壩高的要求剪裁成一定的長和寬錨固在混凝土基礎底板上,成為封閉的壩袋,向袋內充水(或氣),形成擋水壩。抽去袋內的水(或氣)則塌平為原有河渠過流斷面。對于過洪不是極大且壩上游不允許抬高水位的河道上,對攔河閘有較大的作用。在我國在60年代建成了第一批橡膠壩工程。由于合成橡膠壩工業技術不斷進步和成熟,膠袋使用壽命不斷增長及在生產規模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價格已大幅度下降,所以橡膠壩的應用不斷擴大,效益也越來越突出。水利部對橡膠壩的應用作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先后多次召開了大型橡膠壩專業會議,大力推動了我國橡膠壩的發展,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在推廣應用。
一、基本情況
石窟河蕉城攔河樞紐工程位于石窟河中游的蕉城鎮,在長潭水庫下游約10.56公里,控制集雨面積為2250平方公里。工程設計頻率為P=2%,Qmax=4980m3/S,上游水位Z2%上=95.83 m,下游水位Z2%下=94.9m,正常水位為92.40 m,相應庫容467.17萬m3,它是集固床護堤、改善環境、灌溉、發電等為一體的綜合利用的工程。其主要建筑物有:①橡膠壩:壩體跨河寬度207 m,壩袋分三段,每段寬69 m,壩頂高程92.40 m,壩基面高程88.80 m,壩袋擋水高度3.6 m;②電站:總裝機容量3780KW(6×630),設計水頭4.4m,引用流量85m3/S;③壩體充排水泵房:布置4臺水泵 和4臺12.5 KW電動機;④泄水控制閘:樞紐工程設3孔泄水控制閘,總寬21.3 m,高度8.7 m,采用弧形鋼閘門控制泄流量,最大泄流為299.8m3/S。
二、工程設計
(一)壩址的選擇
橡膠壩選址時在必備其他閘壩工程建設的一般原則外,還應注意到壩袋薄和柔性特點,需注意如下幾個問題:首先壩袋是很薄的膠制品,易被刺傷或磨損,所以選點時,一定要考慮檢修壩袋的交通條件。其次由于壩袋屬于柔性薄殼結構,對水流脈動反應靈敏,易發生共振,所以在壩址選擇時應必須考慮水流平順,地質結構較好的河段。
(二)基礎設計
橡膠壩確定基礎寬度時主要考慮如下條件:一是確定基礎形式:采用整體性較好的鋼筋混凝土面板,上、下游加設鋼筋混凝土齒(截水)墻,為了減少面板的跨徑,中間可增設一道齒墻,據計算面板厚度為1.2米。二是確定壩高程:為從水力學及橡膠壩運用條件分析,壩基面應高出下游河床一定高度,通過陡坡段與下游河床相接,減少下游回流頂托產生振動。三是底板順水流方向的確定,
根據Ld=L+L1+L2+L3,L=n+x0=6.76(m),
L3 =(S1+S2+n+x0)÷2 L
=2.9730(m),則Ld=L+L1+L2+L3=11.733m,為塌壩后檢修交通可加寬2~3m。
(三)壩袋設計
壩的總長,根據水文、水力計算求得207m
壩袋高度根據控制水位要求,經過水力計算定為3.6m,H1=3.6m;內壓比C=1.3
壩袋內壓力水頭H0=CH1=1.3×3.6=4.68m
壩袋環向拉力T=0.375H12=0.375×3.62=4.86T/m
壩袋上游曲率半徑R1=1.5×H1=5.4m
壩袋上游段弧長S1=1.8464H1=6.647m
壩袋下游段弧長S=1.8097H1=6.515m
壩袋上游段貼地長度n=1.4142H1=5.09m
壩袋下游段貼坡長度X=0.6473H1=2.33m
雙錨袋有效周長L0=S1+S=13.162m
底墊片有效寬度L01=n+X=7.42m
壩袋總有效長度L=L0+L01=20.582m
單寬容積V=1.8045H12=23.386m3/m
橡膠壩袋定型規格為JBD3.6-1614-2,袋壁拉力T=4.6T/m,安全系數K=7,完全滿足設計強度。
(四)壩袋錨固
壩袋錨固是橡膠壩能否安全可靠地運行的關鍵,前期多采用螺栓壓板錨固。通過實踐、創新,目前在有條件的地方多采用混凝土和木契塊梆塊錨固。由于各種構件均為規則形狀,容易在現場澆筑制作,安裝方便。蕉城攔河樞紐工程的壩袋錨固采用上述方法進行。
(五)控制系統
1、壩的充、坍壩時間
充壩時間t=2~3小時,坍壩時間t=1~2小時,取設計充壓時間為2小時。原設計采用充、坍壩時間為2小時,符合要求。
2、水泵選型
(1)水泵的流量Q=V/nt
V=1.7204×H12×L=1511.69m3則
Q=V/nt=1511.69/(1×2)=755.85m3/S=0.21m3/S
(2)揚程的計算
出水采用直接向壩袋充水
H3=(Δ1-Δ2)+ΔH
Δ1=H1+Δ3=93.48m
Δ2吸水管最底水位高程為86.5m
hf=V2τ/ (C2R),當V=3m/s,D=0.3時,hf=9.33m;
ΔH水頭損失為1.15×hf=10.78m,
H3=(Δ1-Δ2)+ΔH=16.76m。設備選取揚程為19米。能滿足要求。
(3)管徑的選擇
根據D= (4Q÷πV)1/2。式中:Q=0.21m3/s,V=3m/s
D=(4Q÷πV)1/2=0.298m。壓力水管管徑取0.3m,符合要求。
(六)橡膠壩的過流能力計算
1、基本數據
計算工況P=2%。上游水位Z上=95.83m;下游水位Z下=94.9m,上游河床Z上'=86.5m;下游河床Z下'=86.5m。
2、過流能力計算
根據Q=εσmB(2g)1/2H03/2
(1)側收縮系數ε的確定
根據ε=1-0.2[ζK+(n-1)ζ0]H0/nb
下游水位超出堰頂高度hs=Z下=Z堰=6.0(m)
上游總水頭H0=Z上-Z堰+V2/2g=7.64m
根據hs/H0=6/7.64=0.785,取半圓墩的ζ0=0.45,
ζK=0.7,當n=3、b=67.8m時
則ε=1-0.2[0.7+(3-1)×0.45]7.64/(3×67.8)=0.988
(2)淹沒系數δs的確定
根據H=Z上-Z堰=6.93(m),hs=6m,則hs/H=0.865
故,查得δs=0.695
(3)流量系數m的確定
根據SL227-98規定,當橡膠壩塌壩后其過流堰的形式作寬頂堰計,其流量系數m=0.33~0.36間,取m=0.36。
所以,橡膠壩的最大過流為:
Q=εδsmB(2g)1/2H03/2=4700.71m3/s
(七)橡膠壩下游水流銜接計算
1、計算工況為P=2%、Q=150m3/S
(1)計算工況為P=2%,
a、基本情況:上游水位Z上=95.83m;下游水位Z下=94.9m,上游河床Z上'=86.5m;下游河床Z下'=86.5m,行近流速V=3.74m/s。
b、判別下游水流銜接形式
上游總水頭E0=Z上-Z上'+V2÷(2g)=10.04m
收縮水深hc的計算
根據能量守垣原理E0=hc+q2÷(2gΨ2hc2);上游總水頭為E0=10.04
E0=hc+q2÷(2gΨ2hc2)
10.04= hc+33.64÷ hc2。求得hc=2.05m
c、躍后水深hc″的計算
根據hc″= hc÷2×[(1+ 8αq2÷ghc3)1/2-1] =6.34(m)
d、水流銜接的判別
t=Z下-Z堰,則t=94.9-86.5=8.4m
根據δhc″≤t時淹沒出流,式中δ取1.1;則1.1×6.34=6.97<t=8.4m。當P=2%時下游銜接為淹沒出流,不須設消力池。
2、當正常畜水及壩頂過流150m3/s的下流水流銜接計算
a、基本數據:同上
b、 判別下游水流銜接形式
行近流速V=150÷(3.8×3×67.8)=0.194(m/s)
單寬流量q= 150÷ (3×67.8)=0.737(m3/s)
上游總水頭E0=Z上-Z上'+V2÷(2g)=6.3m
同理算得hc″=1.19m
c、水流銜接的判別
t=Z下-Z下=1.76(m);根據t≥δhc″=1.1×hc″時淹沒出流;t=1.76m>1.1×hc″=1.31(m)水流銜接為淹沒出流,不須設消力池
(八)橡膠壩設計中的幾點體會
1、橡膠壩混凝土基礎
橡膠壩基礎砼底板設計也和其他水工建筑物一樣,必須滿足其各方面的穩定和強度的要求,但其結構計算又有自已的特點,如壩袋錨固結構。由于壩袋是用混凝土和木楔塊擠壓在錨固槽上的,所以對上游邊地錨固槽外邊緣的作用力需認真分析,不能勿視擠壓時的作用力;對錨固槽的內邊要明確要求平整度,有利于壩袋錨固的密封性;為減少橡膠壩在塌壩后在混凝土板上磨擦,增加壩袋的使用壽命,對下游底板的表面要明確要求光滑度,最好是鑲貼瓷磚。
2、輸水管的布置
馮玉祥坐在他那古香古色已經陳舊的辦公椅子上,屁股動也不動,側著身子,把洪國從頭到腳打量了一下,說:“你學好了嗎?”馮洪國沒有察覺父親的表情,笑著回答:“學好了!”
這時,馮玉祥一下子站起來,指著洪國說:“早呢!不要癲大哥坐秤盤——自高自大!”
馮洪國漲紅了臉說:“爸爸,我有啥不是,請您指點指點!”馮玉祥望著他那一身打扮說:“你看你這味兒,再去看看我們的勞動大眾!”馮玉祥停了停又說:“兒啊,你要脫下西裝、皮鞋,到牛棚里去熏一下,聞聞牛屎兒味,才會知道五谷香。古人說,奢能滅志,儉以養德。你雖然還不曾掌管事業,談不上奢化,但從你的穿戴上看,是危險的!”“是,爸爸。你放心,回到國內,就按您的意思處事,決不給祖輩丟臉!”馮洪國被馮玉祥“一板子”打清醒了!他真的脫下了西裝。皮鞋,換上了大青年便衣,穿上了粗布鞋。
后來,馮洪國在宋哲元軍學生團當大隊長。日軍進攻北平時,馮洪國率部抗敵,英勇獻身,沒有辜負爸爸的教誨。
真正的美和真正的智慧一樣,是非常樸素的。
——高爾基
心有天下人,胸懷天下事。
——許德珩
富貴不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程顥
衣服務求樸素,不可標新立異。
——華盛頓
千萬不要華麗而低俗,因為從衣服往往可以看出一個人。
——莎士比亞
關鍵詞:中職教育;行動導向;實訓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4-0215-03
一、前言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目標確定為:為生產、服務一線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隨著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的清晰和教學改革的深入,人們對職業教育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地集中于教學過程。怎樣把實施課程改革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結合起來?怎樣才能提高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真正學起來讓教師能發展起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教職成〔2008〕8號)指出: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要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教學環節,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
[案例]
實訓場地:動物醫院。
實訓班級:牧醫09-7班(共有46人,其中一人請假,實到45人)。
實訓時間:2011年3月29日。
學習形式:分小組進行,每小組10~12人。
二、《牛結核病變態反應診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善始善終的工作態度。讓學生學會團隊合作以及善待動物。
2.知識目標。按法定的檢疫項目、方法實施檢查。
3.技能目標。掌握牛結核病變態反應診斷的操作方法和結果判定。
(二)重點難點
本次課的重點:牛結核菌素皮內變態反應的操作方法,結果的判定。難點:游標卡尺的使用、皮內注射。
(三)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次課使用現場教學法,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中的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實訓分為4個子項目:(1)實訓器械準備。(2)注射部位的確定及術前處理。(3)結核菌素的注射方法。(4)診斷結果觀察與判定。
(四)實訓要求
1.按法定的檢疫項目、方法實施檢查。
2.技能操作過程中注意人身安全,保定好牛;并正確持注射器。
3.來回動物醫院的路途中注意交通安全,過馬路必須走斑馬線。
(五)課前準備
1.實訓場地的準備,實訓安排在奶牛場或動物醫院進行,場地內要有牛的保定設施。
2.實訓動物的準備:準備2~4頭健康黃牛。
3.藥品和器械的準備:牛提純結核菌素一瓶、100ml生理鹽水4瓶、一次性注射器(1ml)12支、注射針頭(7號、16號)、針頭盒4個、游標卡尺4把、鑷子4把、中托盤4個、75%酒精棉球4瓶、剃須刀2把、毛剪2把、粉筆等(按4組準備)。
4.學生學習準備:提前1-2天通知學生做好預習,分發《牛結核病實訓報告》、《牛結核病防治技術規范》等資料。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10~15分鐘)。(1)復習動物檢疫的方法。(2)介紹全球人結核病的流行上升情況及我國肺結核疫情,說明牛結核病檢疫的重要與緊迫,引入本次課。(3)強調注意事項。如刮毛或剪毛時,切忌有外傷;操作練習過程要注意保定好牛等。(4)介紹實訓設計過程,強調重點、難點,分配學生實訓的場地和動物,布置學生分組自行組織按實訓要求去操作練習。
2.學生分小組操作,教師巡視:30分鐘。(1)學生進行實訓準備:①閱讀實訓步驟。②討論實訓需準備的器械、藥品等,列出所需物品清單后到老師處領取。③組長分工,每個環節均有同學負責,中途可進行交換。(2)學生分組操作:確定注射部位注射部位剃毛測量注射部位皮皺厚度記錄測量結果消毒注射部位注射0.1毫升結核菌素72小時后觀察注射部位的反應,有熱痛、腫脹等炎性反應,測量皮皺厚度并記錄判定結果。
3.實訓效果的檢查評估(見表1):25分鐘。(1)實訓內容的檢查和評估:內容主要包括:診斷部位的確定、診斷部位的處理、結核菌素的注射方法、游標卡尺的使用、診斷結果的判定。方法:每組派出(或老師指定)2名學生參加操作,本組其他同學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老師對操作過程評定成績。(2)其他項目的檢查和評估穿插于課堂中,主要由學生自己評價和小組間交叉評價。
表1 課堂檢查評價表
4.總結、創新(10~15分鐘)。讓學生總結實訓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找到解決的辦法或進行改進。最后老師做點評和總結,對學生的表現和智慧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三、收獲與反思
(一)課堂成效收獲
1.課堂紀律明顯好轉。表現為大部分學生都能全程參與實訓,課堂上很少有學生離開或做其他不相關的事情,一旦有違紀現象,同學指出,比老師批評更能有效地制止。老師不再需要反反復復地講課堂紀律,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2.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團隊合作精神得到提高。學生分小組學習,評價考核也是以小組為單位,因此學生至始至終都要相互配合;學生在相互配合過程中增進了友誼,學會了合作,集體榮譽感更強。
3.學生的責任心增強了。例如以前上課,實訓場地的勞動衛生是在老師的監督下完成的;現在實訓場地的清潔衛生工作,不需要老師布置,學生就自覺做好了。實訓器械從老師處領取,在實訓結束學生能做到清洗干凈、如數歸還。
4.在老師的引導、鼓勵下創新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不一定要有多大的突破,也不需要有多么重大的發現。比如這次實訓規定只要你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就是創新,找到解決的辦法更好。其中有一個同學發現1ml的注射器抽取液體時常常有氣泡,使注射量不夠準確,另一個同學說了解決的辦法。問題雖小,精神可嘉,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實訓項目操作展示讓學生得到表現自我的機會,學生為了讓自己的表現得到肯定,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成了主動學習;組長擔心本小組成員表現不好,督促同學學習,或者自己先對組內成員進行抽查;因擔心其他組比自己組表現好,出現了相互學習;學生的學習形式更加靈活了。
6.老師授課過程更加輕松。原來上課,老師一遍一遍地講,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再一次一次地示范,好多學生還是不知該做什么,怎么做。本次課將實訓過程印成資料發給組長,讓組長帶領本小組同學邊學習邊操作,發現學生很認真聽,實訓過程有了章法,基本都能正確操作。
(二)存在問題探析
1.怎樣制定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與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相結合,堅持德育為先,重點培養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同時更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符合行業要求,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維目標進行有機整合。所以需要老師不斷學習,深入實踐。
2.怎樣使學生喜歡并認真參與你的課堂?現用教材為學科體系式,因為缺乏適用于項目教學法的現成教材,所以老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準備、設計教學過程,挖掘更多更好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制定學生感興趣的評價體系來吸引學生的學習,從而在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的難題。
3.學生學習準備不足的問題如何解決?上實訓課時學生常有不帶書本、不帶資料的問題出現,預習就更加少了,目前還沒有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法。本次課采用的使學生帶領學生的辦法,有一定效果,但是只能促使少數學生進行課前學習的準備。
4.課堂怎樣總結?要做到全面有效的總結課堂情況,就需要老師做到仔細觀察,認真記錄點點滴滴。同時總結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從不同的角度看課堂,總結更全面、更精彩。但是課堂總結重在對學生成長的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的信心。可是很多老師往往在使用鼓勵、表揚的語言時很吝嗇。
5.切合實際的課堂評價讓老師真正成為課堂的引領者,指導課堂的開展,不再需要凡事都參與其中。課堂評價內容的設定要因授課地點、授課內容、授課方式的改變而改變,公開、公平、公正。評價主要由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求評價者說出評價的理由,培養學生的責任能力,同時對學生課堂紀律的改進有很大幫助。但沒辦法做到針對每一個學生進行評價。
參考文獻:
[1]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M].第二版.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牛結核病防治技術規范[M].獸醫局,2008.
先說整米(將稻谷加工成大米)。整米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的工具有碾子――風斗――篩子。先將稻谷放在碾子上去碾。碾盤和碾磙都是用堅硬的青石鑿成,碾子有私家的,也有公用的,一般有碾子的地方都有一棵大樹或一眼水井,成為中國農村的一道風景。碾盤約10公分厚,直徑約兩米左右,碾磙是一個圓柱體,長約60公分,直徑約40公分,碾米時將碾磙套在牛的肩胛上。鞭子一響,一聲“駕”,牛就拉著碾磙,沿著碾盤周而復始的走,直到將稻谷碾成白米為止。牛的兩只眼睛用眼罩蒙住,其用意一是防止牛發暈,二是防止牛偷吃碾盤的谷米。牛戴上眼罩就什么也看不見,一個勁的轉圈圈。由于年長日久,牛腳將碾盤下的一周踏成了一圈很深很深的槽。牛一開始轉圈,大人們就干別的活去了,留下我們這樣的孩子,拿著鞭子監工。遇上牛娃偷懶怠工就響一下鞭子嚇唬嚇唬它。這活又輕松又好玩,小時候我很愿意跟在牛屁股后頭走,一邊走,一邊唱:“牛娃牛娃真聽話,碾磙拉得勻巧噠,碾出的大米白花花,蒸出的米飯香噴噴,大人吃了力氣大,小伢吃了個長大……”這樣碾呀碾呀,直到谷殼碾成了糠,米才碾好了,一碾子大約可以碾出5斗(50公斤)大米。
接下來是將碾好了的米和糠一起用風斗去風,風斗是用木頭做的,一個風斗有四個口,上面是進口,下面是出米的口,側面是出粗糠的口,背面是出細糠的口,風斗一風,米和糠就分開來了。最后一道工序是用篩子將風好了的米再篩一遍,把谷頭子和小石子都篩出來。
整米的第二種方法用的工具有礱子――風斗――石碓――篩子。這種方法適用于小家小戶,一次整的米不多。先用礱子將谷梭一遍,剝去谷殼,梭出糙米。礱子有兩塊,上下一般大,每塊厚約30公分,直徑約40公分,中間是礱子心,起固定作用,礱子心旁邊有一個進谷的眼。礱谷是用人力,梭起谷來發出隆隆的響聲,一村子的人都聽得見,礱子是用黃泥巴和木片子做成的。先用黃泥巴做到礱胚,再將小木片嵌進四周和礱子面上,形成石磨一樣的齒槽。用礱子將谷殼剝好后,接下來用風斗去風,將谷殼與糙子米分開。第三道工序是將糙子米放進石碓中去舂,這稱做等礱谷舂米。石碓就是石臼,外方內圓,直徑約40公分左右,傾斜著埋在地下,舂米的碓杵,也是石頭的,圓柱體,長約20公分,直徑約10公分,嵌在一塊長木板的頂端,石碓上有一個木架,舂米的人扶著木架,踩著木板的另一端,將碓杵踩得蹺起來,然后腳一松,碓杵就自動落進石臼里去舂米。這樣一下一下地舂,直到將米舂熟(白而發亮)為止。舂米是一項磨性子的活,一臼只能舂3公斤左右米,要把一臼糙米舂熟要一頓飯的工夫。我性子急,每次舂米,一邊舂一邊數,數到一千下就喊“老媽(祖母)!你看舂好了沒有?”祖母憑經驗不看就知道還沒有舂好。于是大聲對我說:“起碼還一舂一千下!”我只好愁眉苦臉接著舂。有時心里煩燥,急于求成,恨不得一蹴而就,一頓亂舂,把米粒舂出了臼窠,少不了挨祖母一頓訓。第四道工序是將舂熟的米用篩子篩一遍,把糠和雜質篩出來。
按照我上面說的傳統方法整出的米,晶瑩潔白、滑手,煮出的飯雪白耀眼,香氣撲鼻,不要菜也能吃幾碗。
再說磨面。將小麥加工成面粉的主要工具是石磨和籮篩。石磨有大磨和小磨,大磨是大戶人家或從事飲食業的人家用,用驢拉磨。如同用牛碾米一般。大磨的直徑有一公尺左右,小磨是小戶人家用的,直徑約50公分左右,放在磨架子上,用人推,下面用一個簸箕接住面粉。
幾歲時,看見大人們推磨覺得很有趣,一人推,一人喂(將麥粒丟進磨眼里),推一轉,磨架就發出一聲吱呀的聲音,像在唱歌。記得祖母一邊喂磨,一邊把我摟在懷里,教我唱推磨歌:“推磨磨,推磨磨,磨子推得飛飛過,推的面粉白不過,發的粑粑個賽個,憨包(傻子)吃了十三個,半夜起來上茅所(廁所),門閂碰了額腦殼,哎喲哎喲疼不過。”
后來等我長到能推磨了的時候,才知道推磨是天下第一件苦活。推小麥面更苦,每推一轉,只能往磨眼里丟幾粒麥子,丟多了磨不細,等于白搭,而且要慢慢磨,磨快了也磨不細。磨了頭道,還要磨第二道、第三道。往往兩升(約2.5公斤)麥子要推半天。我性子急,看到這樣難磨,幾次恨不得丟下磨拐就跑,但老祖母總是耐心說服我:“伢兒呀,你不想吃粑粑?想吃就要推!”沒辦法,只好耐住性子繼續推。只有在這時,我才真正懂得“粑粑好吃磨難捱”的道理。
磨過三遍之后,我像刑滿釋放的犯人,急不可耐的趕緊放下磨拐就跑出去找小伙伴們玩,剩下的事情由祖母用篩子將面粉與麩皮分開。篩篩子是一項技術活,會篩的人篩子在手上團團轉,像舞蹈動作,這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練出來的真功夫。
那時候,要想吃一餐粑粑(饅頭)真不容易,雖然是黑面饅頭,但吃起來比現在吃白面饅頭香得多哩!誰家做了粑粑,還要給左鄰右舍端幾個去品嘗,可見是個稀罕物。
最后,再來說說榨油。榨油不是一家一戶能干的,是由專業作坊來承擔的,開辦一家榨油坊要有寬敞的廠房、設備、資金,一般要請5~6個長工。方圓十幾里只有一家榨坊。榨坊的老板都是當地的富翁,他們在鄉下有田產,在街上有企業,因此在時都劃為資本家兼地主。
我家的后面有一條小河,小河對岸就有一家榨坊,每當榨房開榨打油,那濃濃的香氣就穿云渡水從河對岸飄過來,讓我們免費聞香。榨房的老板姓王,與我家是世交,因此我經常過河去到榨房里看工人們打榨,有時也偷偷抓一把炒熟的芝麻塞到口里去。
榨油的程序一般是:先將菜籽或芝麻炒熟,再用水煮,再加稻草(起牽連作用)做成箍餅,然后將箍餅裝進榨筒里去用榨桿撞,這樣榨出油來。
榨筒是用檀木或花梨木做成的,特別結實,先將圓筒子鋸成上下兩塊,挖空,合在一起成為榨筒,榨筒長約4公尺,直徑約40公分,內空直徑即為箍的直徑,一般為30多公分,榨桿也是用檀木或花梨木做的,頭上用鐵箍箍著,一個鐵箍有幾十斤重。榨油主要靠榨桿撞擊榨楔,擠壓箍餅而榨出油來,榨楔是楔在榨筒里的,形狀如斧頭,前扁后方,是運用劈的原理。隨著榨桿不斷撞擊榨楔,榨楔漸漸深入,對箍餅形成的壓力漸漸加大,油就漸漸被榨出來,榨楔也是用檀木做的,頭上也包有鐵箍,特別抗擊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