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熱愛生命的名言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戰勝者。
2、一個人要先經過困難,然后踏入順境,才覺得受用,舒服。
3、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
4、生活的本意是愛,誰不會愛,誰就不能理解生活。
5、生活真象這杯濃酒,不經三番五次的提煉呵,就不會這樣可口!
6、如果容許我再過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復我的生活。因為,我向來就不后悔過去,不懼怕將來。
7、上人生的旅路罷。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8、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不順心的時候暫且容忍: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就會到來。
9、幸運并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并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
10、不要慨嘆生活底痛苦!慨嘆是弱者……
11、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
12、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靜和愉快。生活就是這樣,我們也必須對待生活,要勇敢、無畏、含著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
13、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14、生活的全部意義在于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于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15、生活就是戰斗。
16、我比以前更熱愛人生。因此,人生快要終結的時候,我受不了,越愛人生,就越不能服膺生活者的條件。如果只為了凝視人生,要意識做什么呢?
17、為了美好的生活,必須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生活的平等的、完全的主人。()
18、生活的真締老躲著我,想來也將永遠躲著我,不過,我還是照樣愛它。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問個為什么。
19、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20、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1、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
2、尊重生命,完全尊重生命。
3、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卻活了很長。
4、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
5、在所有的批評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
6、時間就是能力等等發展的地盤。
7、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而昨天,不過是行去流水。
8、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9、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10、我總覺得,生命本身應該有一種意義,我們絕不是白白來一場的。
11、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
12、有關珍惜生命的名言 對于誰都是寶貴的
13、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14、我們若要生活,就該為自己建造一種充滿感受、思索和行動的時鐘,用它來代替這個枯燥、單調、以愁悶來扼殺心靈,帶有責備意味和冷冷地滴答著的時間。
15、時間是一個偉大的作者,它會給每個人寫出完美的結局來。
16、一切節省,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時間的節省。
17、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長久的。
18、人的全部本領無非是耐心和時間的混合物。
19、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20、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與奔向前去的時候,才美麗,才有意義。
21、每一點滴的進展都是緩慢而艱巨的,一個人一次只能著手解決一項有限的目標。
22、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請關注:珍愛生命名言 關于珍惜生命的句子
23、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
24、生命的路是進步的,總是沿著無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25、本來,生命只有一次,對于誰都是寶貴的。
26、合理安排時間,就等于節約時間。
27、我的一生始終保持著這樣一個信念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接受。
28、應該笑著面對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29、成功=艱苦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
30、沒有方法能使時釧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
31、應當仔細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
32、時間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時間給空想者痛苦,給創造者幸福。
33、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
34、從不浪費時間的人,沒有工夫抱怨時間不夠。
35、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36、對人說不,生命是一切寶物中最高的東西。
37、魚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38、得其志,雖死猶生,不得其志,雖生猶死。
39、生命不可能有兩次,但是許多人連一次也不善于度過。
40、人生就像奕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
41、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畝是時間。()
一、課程傳授策略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我校安排專用的教學時間,比較系統地向學生傳授有關“三生”教育的知識,并在各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具體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開設專用課。每星期用一節晨會課將“三生”教育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活動專題,系統地對學生實施教育。教育內容盡可能結合學生生活和當前社會實際,把向學生傳授生命科學知識與消除學生對生命意義的模糊認識結載允云南教育•小學教師 2012•1、2合起來;教學方法上盡可能把教師自上而下的知識講解與學生自下而上對具體案例的辨析結合起來。
2.挖掘各學科教材中所蘊含的“三生”教育素材,在各學科的日常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各科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三生”教育素材,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機融合和滲透有關“三生”教育的內容,寓“三生”教育于這些學科的教學之中。如,在品德與生活課和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可以運用孝敬父母、敬重老人、珍惜時間、注意安全等方面的知識開展“三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英雄人物舍己為國為民的事跡開展生命意義和人生價值觀的教育;在科學課中可以充分運用教材中環境保護等內容進行熱愛自然,保護生存環境的教育。
3.利用班會課、對會課開展“三生”教育。班會課、對會課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班會、對會課,組織學生開展以“認識生命之源”、“解讀生命意義”、“探討人生價值”、“學會求生保護”、“感悟人生幸福”等為主題的專題討論和心得交流,切實提高“三生”教育效果。
4.通過寫周記和日記,鞏固“三生”教育成效。為了使“三生”教育的效果能夠及時得到反饋,我們可以讓學生將接受“三生”教育后的心得體會記下來,并且通過在中隊會里演講、在黑板上刊登等途徑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使學生在自我教育的同時能夠互相教育。
二、文化熏陶策略
偉人對生命的意義、生存的價值以及生活的態度有著許多精辟的闡述和獨到的見解,形成了有關“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的深厚文化積淀,這是對小學生進行珍惜生命、學會生存和熱愛生活教育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資源,以直觀具體的演繹、潛移默化的熏陶對學生進行教育。
1.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有關生命、生存和生活方面的圖書資料,讓學生從這些圖書資料所敘述的真人真事中豐富對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如,當學生閱讀了《張海迪的故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紅巖》等書籍后,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的認識會得到極大提高。一個學生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后寫道:“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但仍堅持寫作。是什么在激勵著他呢?是完美的人生價值和堅定的人生信念。”
2.引導學生收集名人、偉人論述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名言并學習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和行為事跡。特別是從那些英雄人物“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的大無畏精神中,讓學生感悟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初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生命科學的影視,了解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等知識。
4.讓學生上網查找有關“三生”方面的信息資料。
三、師愛感染策略
在對小學生進行珍惜生命、學會生存和熱愛生命的教育中,教師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學生尊嚴的關注的實質就是對學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關愛。因此,教師用自己的真情實感關愛學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最直接、最形象、最具體、最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三生”教育的過程。
1.強化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之情,強調教師敬業愛生,強調關注學生生命的發展、為學生生命的發展奠基的理念,用教師對學生的真情實感來感染學生。
2.營造師生互敬互愛的情感氛圍,讓學生置身于“被人愛”和“愛別人”的氛圍里,讓學生懂得如何感激、報答別人給予自己的愛,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3.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都要盡可能地體現“人性化”和“人情味”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使教育教學的過程成為學生感受和珍惜生命、學會生存和熱愛生活的過程。
4.教師要以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為學生樹立珍惜生命、學會生存和熱愛生活的榜樣。
四、環境影響策略在對小學生進行“三生”教育時,必須營造能夠促進“三生”教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使學生在這一環境和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
1.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向家庭成員進行有關“三生”的調查和訪問。如,通過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生命的孕育過程和母親十月懷胎的艱辛,從而知道生命的來源和寶貴,感受母親的崇高和偉大,體味家庭的溫暖和人生的幸福。
2.引導學生融入社區,通過參觀、訪問,了解現代社會對于人的生命的關注和愛護,學習當突發事件發生時如何自救等相關知識。例如,充分運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寶貴生命,白衣天使舍己救人的壯舉、全國人民的守望相助等感人事例開展“三生”教育,讓學生從中感受生命的寶貴和生活的美好。
廣州市海珠區聚德東小學六年(3)班黃倚韻指導老師:劉穗英
生命是有限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你自己的生命,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踏它。當然,每個人都會選擇好好地使用生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你又怎樣選擇呢?《生命生命》這一課,作者從飛蛾求生的欲望、小瓜苗在惡劣的環境下茁壯成長這兩方面知道了生命的意義:我們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不要虛度年華,無所作為。
觸摸春天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一個清香裊裊的早晨驚奇地抓住了蝴蝶,將蝴蝶放飛的故事。我讀后,覺得殘疾人的心靈也是多資多彩的。比如,海倫凱勒雖然在出生的幾個月后的一場重病使她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但她非常努力,在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進入大學學習。寫了許多文字和幾部小說,她的精神受人們崇敬。后來,海倫凱勒成了19世紀美國卓越的改革家、盲聾啞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
生命是無私的,不是嗎?在充滿生命危險的病區里,那些可親可敬的白衣戰士,面對病魔,前赴后繼、無私奉獻地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千百個病人的康復;生命是頑強的,不是嗎?清香的曇花生命雖然短暫,但它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爆發出生命的無限能量,展現了最美的一面;瓜子草,它在沒有泥土和水的情況下,仍然能生長。難道這不是頑強的生命?生命是美好的,不是嗎?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熱愛生命的人: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治病救人的醫生、護士;忠于職守的警察叔叔……他們用勞動創造著美好的生活,也使自己的生命充滿光彩。
《語文課程標準》突出強調語文教學要有“豐富的人文內涵”,這就決定了它是一門以人為本的學科。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所選錄的許多課文都闡述了生命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處處滲透著生命情感教育。語文教學理應自覺肩負起生命教育的職責。在教學中進行生命主題的教育,在教學內容上實現整合,在教學方法上打破傳統,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為語文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使得學生的相關知識更加系統與豐富,進而思考生命教育的價值,并懂得珍愛生命,呵護生命,領悟生命的可貴。
一.依托文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名家關于生命話題的作品,如七年級上冊《安恩和奶牛》,八年級上冊的《生命的意義》,九年級下冊的《熱愛生命》、《生命與和平相愛》、《享受生活》等。憑借這些文本,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體味作品的生命情懷,感悟生命的不朽與堅韌。
《享受生活》的作者海倫?凱勒,一位因病導致又聾又啞又瞎的小女孩,身體極度殘疾,厄運折磨得她痛不欲生,苦不堪言,但她并沒有絲毫的膽怯、哀怨,更沒有自暴自棄,依然微笑著面對人生坎坷與挫折,依然微笑著迎接生活中每一個燦爛的朝霞,因為她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有擁抱生活的熱情。“只要朝著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她不愿也不甘心生活在別人憐憫的目光里,她用行動向世人宣告,即便是一個殘疾人,依然可以做一個不比常人遜色的人,依然可以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來。于是她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用真情、真心、真意寫下了對生命的感悟,寫下了失去光明后在黑暗中、在孤寂中“看”到的最亮麗的風景,“聽”到的最動人的聲音。她與命運不屈不撓的斗爭經歷和真實的體驗,彰顯著令人膜拜的生命韌性,觸動著每一個熱愛生命、敬重生命的人的心弦。這就足以引起中學生的思考:有著敏銳的耳朵,有著明亮的眼睛,有著健全的體格,有著優越的學習條件,有什么理由不去熱愛生命追逐自己的夢想,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熱愛生命》的主人公――一個美國西部的淘金者,他身處絕境,瀕臨死亡,在求生的旅途中遭遇種種不幸:寒冷、饑餓、傷痛、野獸、恐懼、孤獨、迷路等同時向他襲來,使他一度產生死亡的念頭,但他憑著生命的意識和對生命的渴求卻不肯向困難低頭,毅然竭盡生命全力掃除阻擋他生活下去的一切障礙。他的驚心動魄的經歷,向讀者展現了人忍受痛苦頑強求生的剛強和熱愛生命的勇氣,彰顯著生命的偉岸和強大。我們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感受到生命本身蘊藏的巨大潛能,它告訴我們:請敬畏我們的生命,擁抱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結成最緊密的“聯盟”,我們就會盡享生命的美麗與神奇。“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這位主人公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硬漢子。
“一棵小樹,生命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她啟迪我們:上帝在給我們關閉一扇門時,也為我們打開另一扇大門。通過學習這類生命主題的文章,學生感受到主人公強烈的生命意識、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人生更有價值,達到滲透教育的目的。
二.啟發思考,領悟生命教育的內涵
學,源于思,起于疑。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經驗的教師總是牢記著亞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對于領悟生命教育的內涵,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質,教師更要精心構思,設計恰當問題,有如剝筍般啟發學生思考,進而領悟文章的內涵和事物蘊含的道理。學習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妝》,我就要求學生思考:1、在文中,化妝師認為人的表相化妝有哪幾個境界?2、化妝師由表相化妝聯想到什么?3、通過與化妝師的對話,“我”體悟到怎樣的人生哲理?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設計這幾個逐漸深入的問題,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學生更加理解“在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么,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里改革”這幾句話的意義:它淡化了化妝本身的作用,而強調更深層的意義,即一種生活態度和風度,人不應該只注重表面,更應該注重培養內在氣質,要通過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等方式來充盈自己的內心世界,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更加燦爛,從而明白了生命的化妝里的智慧和真諦,進一步領悟生命教育的內涵。正像林先生所說,我們要“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尊嚴”,這樣,我們的生命才會煥發出燦爛之光。
三.噴薄激情,探索生命教育的意義
在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我還發現許多課文都蘊含著對生命意識的感悟與啟迪。八年級上冊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節選的重要片段《生命的意義》、八年級下冊《紫藤蘿瀑布》等,這些課文均全方位、多角度折射出生命的光輝,加強學生對生命意識的情感領悟和對生命意義的深刻認識,滲透著生命情感教育。因而在教學中,教師理應噴薄激情――“披文入情”。如在講授《紫藤蘿瀑布》時,一方面我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精心編輯文字、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刺激學生的眼、耳、腦等多種器官,讓學生通過看繪聲繪色的圖畫來感受紫藤蘿花綻放的繁茂及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幫助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學生擎起想象思維的空間,對沒有感知過的事物也能夠具有清晰的表象,使學生透過文字看畫面,透過語言看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我進行抽絲剝繭式的講解,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作品的主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然而然地由盛開的紫藤蘿瀑布領悟到人生哲理:花和人雖會遭遇種種的不幸,但時代的洪流總會沖走種種令人不快的過往。面對生命長河的流淌,只要你蕩起雙槳,扯起生命的風帆,勇于迎接挑戰,你也會再次盛開,組成那燦爛瀑布的一朵浪花,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匯入到生命的長河中去。教學這篇文章時,可以進行師生互動,開展生命討論,促進生命交流,探究文本中的生命意義。
四.喚起愛心,承擔生命教育的責任
在學習完《生命的意義》后,學生認識到生命是最寶貴的,每個人僅有一次,它是父母賜給的,我們不僅無權隨意揮霍自己的生命,而且要為了更多關愛我們的人們,涌動愛心,奉獻愛心,履行生命教育的義務。
《語文》八年級(下)第22課《散步》,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散步過程中,開頭一家人很溫馨,前面是母親和兒子,后面也是母親和兒子,但后來產生了分歧,分歧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從課文中尋找到答案,但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深刻主旨,探究本文的寫作目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兩個問題:1、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1)“我”聽母親的;(2)母親聽孫子的;(3)妻子聽“我”的;(4)兒子聽“我”的。2、那么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對生活的使命感,對家庭的責任感。成熟的生命愛護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這是人生的一種生命責任,以此喚發學生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另外我還能由課內延向課外,聯系媒體關于中小學生自殺或他殺的報道:2007年5月13日清華大學一女生跳樓,2007年5月14日中國農業大學一男生跳樓,2007年5月16日中國人民大學一女博士墜樓身亡,這是自殺的例子。另有殺人的例子,如:浙江金華中學生徐力殺母,云南大學馬加爵殺害同學,湖南衡陽一名初中生李毅(化名)毒翻全家……通過現實中這一系列慘痛的事例,學生意識到生命并不僅僅屬于個體,它同周圍的一切都有著割舍不斷的聯系,一個生命的消亡,會給親人,給朋友帶來永遠的傷痛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從而自覺承擔生命教育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