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創業創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一批批掌握新技術、新工具的新生代創業者登上商業舞臺,隨著創業投資機構和創業環境的日益成熟,一批批新創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來,營造了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商業生態。
總理在今年達沃斯論壇上呼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自然稟賦’就會充分發揮,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動機’就會更新換代升級。”
當然,總理講話能否激起全民創業熱情,仍是未知數。但所謂的“全民創業”似乎也不夠現實,但對于創新而言,“人人創新”卻是一件好事,也是每個人通過學習可以去嘗試的。
創業是一門功夫一門學問,不是光有熱情就可以。還需要經驗的積累,更需要知識和理論的裝備。根據美國統計數據,創業最高峰年齡段為35-45歲。
長江商學院戰略創新與創業管理實踐教授、高層管理教育項目副院長廖建文分析說,如果說20世紀80年代的創業是“揀錢時代”,現在這個時代的創業就是“激情時代、找錢時代”。創業者從機會導向走向能力導向。
在他看來,以往中國經濟增長率約為10%,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會變得多元化。而當經濟增長回到5%、7%的時候,很多多元化的企業將回歸主業。中國過去20年干了英國用70年做的事情,但是這種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能源為代價的。未來,當經濟增長率回到7%,意味著很多行業剩余能力將被擠壓掉,所有行業將回歸主業。從創業角度、公司經營角度講,時下是中國企業專注時代的開始。
中國能否借助“大眾創業”來推動“萬眾創新”,進而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成為一個帶有挑戰性的話題。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
據統計,在美國新創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產,5年以內80%破產,活下來的20%在第二個5年中又有80%破產。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現,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業家再次創業成功的比例是34%。
天使投資人、4399游戲董事長蔡文勝坦言,人們總是看到成功者光鮮的一面,而忽略了創業過程的艱辛。創業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全方位的,創業之前,一定要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準備充足,如果靠一腔熱血一時沖動去創業,往往碰到困難就退卻。而人生的道路有千百條,創業只是其中一條,每個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創立兩年融資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廁所用6分鐘搞定永遠也花不完的錢的故事,否則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這些故事,幾乎肯定是吹噓的,即便不是吹噓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運兒,即便跟你吹牛的那個人就是那個幸運兒,也不等于你會是下一個幸運兒。
很多企業在成功后宣傳時會下意識地杜撰很多“英雄壯舉”,這當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確實不足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裝”自己的心理。但其實這是最害人的,對于很多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稱的方式去做,基本上會“死無葬身之地”。
在美國,Facebook(臉譜網)的扎克伯格可以在創業之初就收獲PayPal前CEO彼得?泰爾的天使投資,還可以找到很多人給他做顧問,甚至可以飛到紐約見一下時代公司的總裁,這都是因為美國有利他主義的文化,有天使投資的文化,也有成熟的產業鏈,可以幫助創業者創業。但是在中國,幾乎沒有一個創業者可以如此幸運,中國的創業環境更嚴峻。
提到拉卡拉董事長兼總裁孫陶然讓人想到的一個詞就是創業,從最初的與《北京青年報》聯合創辦《北京青年報?電腦時代周刊》獲得巨大成功到現在第三方支付巨頭拉卡拉,十幾年時間里他用創業活出了最燦爛的人生。在他看來,創業是帶著一群未知的人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創業者也無法在出發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經想清楚,一旦開始做也會發生很多變化,所謂“槍聲一響預案作廢”,絕大多數公司成功時的方向和最初設想的產品都大相徑庭。創業者需要在前進的過程中根據市場的情況以及消費者的反應,甚至是競爭對手的動態來隨機應變。創業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創業之路開始容易,過程很難,收場更難,煎熬是創業的典型狀態,創業路上,最常見的不是成功和失敗,而是長時間的苦苦掙扎。
孫陶然分析說,創業者需要具備四個素質:一是事業心,是否把企業當作命根子來做。二是眼光和境界,要比別人想得多,比別人看得遠,具備一種比別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三是心理素質,能否百折不撓、處變不驚;四是學習能力,是否以學習為生活方式,有無及時復盤的習慣。當然作為一個領軍人物,舍小我為大家的胸懷也非常重要。
以創新思維管理創業
大家或許對這樣的故事并不陌生:年輕有為的大學在校生窩在宿舍里開創未來;他們天馬行空,掌握新科技,滿懷激情,赤手空拳打天下;早早的成功讓他們籌得資金,把令人稱嘆的新產品推向市場;他們雇用朋友,組建明星團隊,世界無法阻止這些年輕人的腳步。
在報紙雜志上、在電影大片里、在無數博客中,我們聽到的是成功創業家們的祝禱:有了決心、才智、好的時機,還有最重要的――出色的產品,你也可以名利雙收。
一些造夢行業不斷向我們講述這樣的故事,但它們大多只是個傳說,我們聽到的故事是有選擇性的,而且全算得上是事后諸葛亮。事實上,在和幾百位創業企業家的工作接觸中,我親眼目睹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開始大都黯然收場。殘酷的現實是:大多數創業以失敗告終;大多數新產品并不成功;大多數新企業無法支撐到大展身手的那一天。
為什么新創企業以慘敗告終的情況比比皆是?身為一個創業者十年有余,IMUV聯合創始人及CTO埃里克?里斯給出了中肯的分析――
第一個原因在于好的計劃、可靠的戰略和深入的市場分析造成的誘惑。在早期,這些都是衡量成功可能性的指標。把它們也套入創業企業中去的想法令人難以抗拒,但是此路不通。因為新企業的運營當中包含了太多不確定性。企業還不知道誰是自己的顧客,自身的產品應該是什么。當情形變得更加難以捉摸之時,未來越發撲朔迷離。老的管理方式無法勝任這項工作。計劃和預測只能基于長期的、穩定的運營歷史和相對靜止的環境,而這些條件是新創企業所不具備的。
第二個原因在于,當目睹運用傳統管理方式無法擺脫困境后,一些創業者和投資人干脆就撒手不管,回到“想做就做”跟著感覺走的狀態。人們相信,如果實施管理反而有問題的話,無為之治就是解決之道。
在他看來,新創企業的那種顛覆性、創造性和混亂的狀況是可以加以管理的,或者確切地說,必須加以管理。這種說法看似有違直覺。多數人認為流程和管理枯燥無味,而創業則充滿活力和激情。但是真正令人激動的是看到企業獲得成功,埃里克?里斯為此還提出“精益創業”的五項原則:
――創業者無處不在。你不一定非要在車庫里折騰才算是創業。在創業企業中工作的任何人,都算得上是創業者。
――創業即管理。新創企業不僅代表了一種產品(的問世),更是一種機構制度,所以它需要某種新的管理方式,特別是要能應對極端不穩定的情況。
――經證實的認知。新創企業的存在不僅僅是為了制造產品、賺取金錢、服務顧客,它們的存在更是為了學習了解如何建立一種可持續的業務。
――開發-測量-認知。新創企業的基本活動是把點子轉化為產品,衡量顧客的反饋,然后認識到是應該改弦更張還是堅守不移。
――創新核算。為了提高創業成果,并讓創新者們負起相應責任,我們需要關注那些乏味的細枝末節:如何衡量進度,如何確定階段性目標,以及如何優先分配工作。這需要為新創企業設計一套新的核算制度,讓每個人都肩負職責。
通過創業去創新
鯨死后,它們重達30至100噸不等的尸體會緩慢而悄無聲息地沉入大海深處,成為新的微觀世界之源。鯨尸體可以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滋養海底的動植物,形成包括數百種物種在內的復雜微觀環境。大到食肉鯊魚,小到硫代謝蠕蟲,還包括“自然界的創新”,即此前未被發現的新型海洋生物,經過自然選擇,在這個獨特的生態系統中繁殖壯大。
活著的“鯨級企業”可以有很多種方式來培養創業生態環境――作為投資者進行風險投資;作為消費者購買創新產品;還可以作為營銷伙伴幫發展初期的小公司進行全球拓展。大企業與創業活動有必要共生共存――如果大企業沒有進行有意或無意的培育,繁榮的創業生態環境根本不可能被創造出來。
一般我們會認為,大型企業會沒有創業精神,它們就像一只體態臃腫、步履蹣跚的恐龍,對改變充滿恐懼。不過,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我們這些刻板印象都是錯誤的。
大型企業不同于創業企業,而且永遠也不可能相同。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就不能像創業型企業那樣富有創新精神,那樣快速發展。它們不同之處是,采用不同的做事方法。
創業者的首要工作是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如果不能夠在每一個微小的細節上反復貫徹“傾聽-學習-行動”這個流程的話,就不可能達成目標。反饋循環的真正價值存在于當創業者用它從宏觀視角來了解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的效果如何時。
2、許諾固然可以獲得友誼,但培養和保持友誼的還是行動。——費爾瑟姆
3、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司湯達
4、在科學研究中,是允許創造任何假說的,而且,如果它說明了大量的、獨立的各類事實,它就上升到富有根據的學說的等級。——達爾文
5、任何時候做任何事,訂最好的計劃,盡最大的努力,作最壞的準備。——李想
6、婚姻經過創新,就變成了婚外情。——曹盛蒂
7、如果你要成功,你應該朝新的道路前進,不要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約翰·D·洛克菲勒
8、要敢于面對自己的缺點,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升。——郭廣昌
9、事在人為,也就是說,辦事就要找人,而且要找對人;人找得多了也不行,少了也辦不成事;辦不同的事找不同的人。現在,我已經弄清楚了。——陳鎮光
10、如果只把工作當作一件差事,或者只將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從事你最喜歡的工作,你依然無法持久地保持對工作的熱情。——比爾·蓋茨
11、創新是科學房屋的生命力。——阿西莫夫
12、大凡實際接觸過科學研究的人都知道,不肯超越事實的人很少會有成就。——赫胥黎
13、作為一個未來的總裁,就應具有激發和識別創新思想的才能。——斯威尼
14、如果你不比別人干得更多,你的價值也就不會比別人更高。——塞萬斯
15、人們為自己做出了漂亮的事情而沾沾自喜,但是事情的成功往往是由于僥幸,而不是預先設計好的。——拉羅什富科
16、我們的行動是唯一能夠反映出我們精神面貌的鏡子。——卡萊爾
17、現在的一切美好事物,無一不是創新的結果。——穆勒
18、在我看來有三種人,生意人:創造錢;商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企業家:為社會承擔責任。企業家應該為社會創造環境。企業家必須要有創新的精神。——馬云
19、一個人再有本事,也得通過所在社會的主流價值認同,才能有機會。——任正非
20、有了精神的實驗和觀測作為研究的依據,想像力便成為自然科學理論的設計師。——廷德爾
21、我們的科學史,只寫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的,發現“此路不通”的失敗者統統不寫,這是很不公平的。——愛因斯坦
22、偉大的思想只有付諸行動才能成為壯舉。——威·赫茲里特
23、蜜蜂則采取一種中間的道路,它從花園和田野里面的花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培根
24、創新是科學房屋的性命力。——阿西莫夫
25、有發明之力者雖舊必新,無發明之力者雖新必舊。——陶行知
26、狂熱的欲望,會誘出危險的行動,干出荒謬的事情來。——馬克·吐溫
27、創新是企業家的具體工具,也就是他們借以利用變化作為開創一種新的實業和不創新,就死亡。——艾柯卡
28、一個公司在兩種情況下最容易犯錯誤,第一是有太多的錢的時候,第二是面對太多的機會,一個CEO看到的不應該是機會,因為機會無處不在,一個CEO更應該看到災難,并把災難扼殺在搖籃里。——馬云
29、任何研究工作都應有所創新。創新的基礎,一是新概念的指導,二是新方法的突破。——王鴻禎
30、正確對待前人理論,學百家之長,自主創新。——陳國達
31、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過程中。——班庭
32、言辭是行動的影子。——德謨克利特
33、我們生活在行動中,而不是生活在歲月里;我們生活在思想中,而不是生活在呼吸里。——菲·貝利
34、光看別人臉色行事,把自己束縛起來的人,就不能突飛猛進,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會掉隊。——本田宗一郎
35、事情辦得出色,也即事情辦得及時。——迪·巴爾特
36、如果我們真想知道自己的心境,就應先看看自己的行動。——托·伍·威爾遜
37、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綜合,勇于創新。——宋叔和
38、企業一旦站立到創新的浪尖上,維持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要持續創新。——張瑞敏
39、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即使最后失敗了,你也獲得了別人不具備的經歷。——馬云
40、回頭看我的創業歷程,是不斷尋找不斷糾正的過程。——吳錫桑
41、想升高,有兩樣東西,那就是必須作鷹,或者作爬行動物。——巴爾扎克
42、要有所行動,然后認識你自己。——蒙田
43、人好像一只表,以行動來定其價值。——歐洲
44、任何研究創新都會碰到沖破傳統阻力的問題。——王鴻禎
45、如果試圖改變一些東西,首先應該接受許多東西。——薩特
46、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陶行知
47、我覺得真的是不缺錢,想法也滿天都是。中國缺的是有一個想法,并且能夠持之以恒把這個想法不斷堅持做下去的人。——馬云
48、有一件事情是十分清楚的:創新思想不是那些專門從事開發創新思想的人的專有領地。——斯威尼
這本書到底要講述什么?
本書不再重復老一套的公司要有創造力、要跳出陳舊思想框架等等,因為今天的公司已經擁有足夠多的先進而新穎的創意了。
本書也不講述如何管理創新項目,因為就如何構思、發展并革命性地推出新的產品與服務,已有很多很多的好書。
本書要講述的是,如何將創造力轉化為現實,如何將創新項目轉變為企業內部發展的全新道路。
“團隊創業”精神將會推動使用那些并不完全適合核心業務的創新機會。新近有些作品重點討論了突破性或根本性創新。要發揮潛能,實現技術突破或產品更新,通常要求全新的商業設計,然而,這些并非“團隊創業”的唯一途徑。
有些時候,如果改革現有業務成為一種全新業務,而非原有業務的衍生,那么業績往往增長得更多更快。“團隊創業”精神倡導的是在現有業務基礎上實施全方位立體創新,比如在客戶體驗管理、銷售渠道策略和價值獲取等方面,對于這些方面,大多數企業考慮得遠遠不夠。
許多公司通過適度地革新其產品或工序,并反思其主要商業模式,從而取得了巨大成功。2003年索尼公司的一位高管十分痛惜地說:“iPod本該是我們索尼的!”確實,索尼有傳統、有品牌、有技術、有渠道――具備所有條件。早在1979年該公司推出了Walkman,重新定義便攜式音樂,風靡一時,以至于當人們想到一臺磁帶播放機卻不具備錄音功能時,都會覺得非常不習慣了。
然而,蘋果公司的斯蒂夫?喬布斯認識到,在網絡時代只有通過新業務創新而不僅僅是更好地發展MP3播放器,才能打開便攜式數碼音樂的巨大市場。蘋果公司進軍數碼音樂市場較晚,但是其產品iPod和iTunes非常成功,它不在于外形設計有多么講究,更看重的是如何滿足客戶需求。他們改變了音樂供應鏈,讓客戶有更佳的體驗。換句話說,蘋果公司設計了一項全新業務。
要想有效發揮“團隊創業”精神,大多數公司要做的不僅僅是成立獨立部門去精心開展根本性革新。而僅僅是去孵化創新業務也是不夠的。成立獨立研發部門和集中關注如何創新突破也并非戰略上的良策。
恰當的做法有好多種,比如說,如果你想為已有的技術和能力尋找新的客戶和市場,你可以成立專門小組,指導和支持你們業務部門去發現并開發相關市場。如果你想發現并留住具有創業精神卻未能充分發揮這一潛能的員工,那么你可以設立新的項目,將這些人調入現有高度增長的業務領域。
依據我們的經驗,人們在推動“團隊創業”過程中,常常過分注重尋找創意,但是如果沒有恰當的管理結構和過程,將這些奇思妙想轉變為新業務設計、進而轉變為新的業務增長,那么這些創意就一錢不值了。
曾經有多少次你和你的同事參加集思廣益的討論活動,但結果對公司并沒有什么作用?如果金點子總是被忽略、種子資金總是不能按時到位或者數量不足,人們就不會繼續嘗試了。
即使創意需要時間慢慢成熟,但是它們往往沒過多久就一點點凋零了,根本沒有機會轉化為新業務,它們很容易就被扼殺在搖籃之中!其原因是,現有業務部門往往要保護他們既得的勢力范圍,或者因為過早考慮收益和利潤等目標問題。
然而,由于創新創業者不了解適合創新創業企業的融資渠道和投資人的特點,找錯投資人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錯誤的人面前講自己的創業計劃,融資當然難以成功。創業有其規律,創業融資依然,了解創業融資基本規律,可以幫助創業者制定適宜的融資戰略和行動步驟。真的需要一部針對創新創業企業融資的著作來引導創新創業者一步一步走向融資成功。
《創新創業融資:天使、風投與眾籌》一書從創新創業的基本規律出發,闡述了從謀劃和創建企業到成功獲得融資實現快速成長這一令人興奮的過程中,創新創業者所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識和規律。創新創業是一場團隊作戰的馬拉松比賽,創業者既要有必勝的信念,又要有長期戰斗的心理準備。該書作者利用兩章的內容,向創業者描述他們將要面臨的創業過程、可能的發展歷程,刻畫他們將要面對的投資人和資本市場。接下來,作者警示創業者,不要被投資人的各種表達誤導而膨脹,而應在啟動融資之前,充分認識自己的企業。作者給出了創業者評價自身企業的思路:機會(天花板問題)、創新(相對優勢和創新擴散模型)以及團隊。創業者只有對自己有了清晰的認識,才能做出正確的融資決策,增加成功融資的概率。
如果說前三章講的是“道”,那么緊接著的兩章:怎么估值,怎么寫商業計劃并且與投資人談判,就是“術”。在術的層面,作者也有諸多見地。這得益于作者數年《金融學》課程授課經驗,作者將創業公司的價值徹底講透,理解這些估值原理之后,投資人再也不用貶低創業者的金融能力了。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了風險資本融資時估值方法的特殊性和適應性,勉勵創業者,估值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拿到錢和錢背后比錢還重要的,來自專業投資人士的“增值服務”。關于商業計劃書的編寫,作者提出了一個非常復雜的編寫流程,原來,商業計劃不是拍一次腦袋的問題!那簡直是對創業的深度謀劃!創業者若能夠按照嚴格的商業計劃流程帶領團隊完成商業計劃,創業就成功了一半了!
在此書的后三章,作者分別介紹了創新創業最常用的三種融資渠道: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和互聯網眾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特別適合種子期、初創期和擴張期這三個階段的創業者學習。
然而,必須看到,此書由于具有理論深度,學習起來可能會有一些難度,但創業者需要明白,唯有掌握了創新創業融資的基本理論,才可以在融資實踐中游刃有余。
該書的主筆作者羅國鋒博士是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的中國火炬創業導師(2012),是河北省科技廳認定的首批火炬創業導師,現為東北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管理學院副院長,受聘為“小薇創客與創業學院”首席創業導師以及國內10多所大學的創業導師。他具有創業者、投資者、咨詢師和大學教師等經歷,在大學專門講授《金融學》和《創業學》等課程,在創業者教育領域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今天,創新創業時代的大幕已然開啟。對一些人來說,創業已經或即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自由自在,馳騁在想象的空間里,遨游于新創造的市場之中,瀟灑如劍客,所向無不披靡。在鼓舞人心的號角聲中,那些懷揣夢想的職場中人(特別是那些出色的研發人員和市場人員)、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甚至那些剛剛進入大學的在校生,紛紛卷入了創新創業的大潮之中。然而,創新創業需要一個生態系統的支撐,而融資就是這個生態系統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沒有針對創新創業的融資活動,創新創業的夢想就是沒有血液和肉體的軀干,空有骨感之美。
1、缺乏貼近學生的創新、創業成功案例。以往在課堂上講的都是一些大型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案例,學生雖然喜歡聽,但是感覺距離自己的生活很遠。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更像是在聽故事,在仰望那些電商界的巨人。很少有真正促動他們的案例。
2、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導,單項輸出,案例分析思路程式化,缺乏多角度思維,缺乏設置問題的靈活性,缺乏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型。
3、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具備一定嫻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是現階段的很多電子商務課程,都是在講大把大把的理論,沒有把計算機專業相關的課程比如網頁制作課、平面設計與制作,flash動畫等課程等學到的東西與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有效結合在一起。
二、以創新創業為目標的電子商務課程改革思路
以創業創業為目標的電子商務類課程改革應遵循“培養能力與傳授培養并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舉,教師主導性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增加學生實踐時間,增加社會實踐學分,讓學生能夠真正“走出“校園區鍛煉,能夠真正意義上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創意”三創能力的具有嫻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電子商務應用型人才。
(1)改革課程內容,對已有的電子商務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與優化,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現在已有的《電子商務基礎與應用》課程,主要是以電子商務理論為主,穿插案例進行講解。為了培養學生實際的動手能力,在已有的課程中滲透創業教育內容,特別是針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已經有設計靜態網頁和實現動態網頁的基礎,比如在電子商務中涉及相關網頁設計的課程模塊里,可以讓學生從創業者角度思考,以具體的某一家企業為背景來設計并制作相關的電商網站;在網絡營銷課程模塊中,可以讓學生分組模擬來完成建立一家即將在天貓店開設的企業所需的準備工作及后期相關運營的策劃。從網站籌劃與建設、具體工作任務在整個小組中的的分配及相關資料搜,寶貝圖片的收集整理加工、flash廣告動畫制作、淘寶店鋪的裝修,微博微信推廣等。通過這些課程的設計,不僅可以培養他們把具體的計算機能力運用到實際的電商運營中去,同時也可以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溝通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與此同時,也讓他們把創新創業的精神貫徹到整個課程中去。
(2)開展校企合作,引入相關企業入駐創新工廠,使校內創業平臺和校外創業平臺想結合。學生在接受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如能進對真實企業項目開展演練,會引起他們更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創新創業的效果也會更好。同時可以鼓勵有能力有想法的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創新創業實踐,如可以利用淘寶平臺、拍拍平臺來進行免費開店,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在校內建設創新工廠,即引入有需求的電子商務企業,為學生創造真實的運營環境。選拔有想法的學生到真實環境中進行進一步的實踐。開展校企合作,使校內模擬創業與校外真實創業的相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企業的運營過程,提高他們畢業后進行自主創業的成功率。引入相關企業入駐學校創新工廠,讓學生能夠真正在實戰中收獲技能的成長和團隊合作意識。
(3)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創業類的競賽,以賽促學。目前,全國和地方性的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也越來越多,學校也越來越重視一些比賽。在浙江省,每年舉辦的與學生創新創業有關系的比賽比如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設計競賽和浙江省大學生電子商務競賽已具有一定規模與影響力。并且這些比賽大多是以團隊的方式參賽,但與此同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還是有限,主要少部分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的比賽中來。而這些比賽又能更夠很好的鍛煉人,不光是在文檔書寫,創新創意方面能夠提升自己,還能夠鍛煉自我的團隊合作能力。所以要鼓勵更多的學生能夠廣泛參與各種創新創業競賽來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學校可以適當鼓勵要求學生來參與這類比賽來獲得相應的能力素質學分。在參與比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我發展,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團隊協作,能力提升”的目標。
(4)改革課程教學方式,以互動型案例教學為手段來設計教學。在傳統的電子商務案例教學中,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導,單項輸出,案例分析思路程式化,缺乏多角度思維,缺乏設置問題的靈活性,缺乏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型,而互動型案例教學,不僅解決了傳統案例教學所帶來的問題,同時引導和培養了學生思維創新和對于案例中所蘊含知識的應用能力。真正意義上強調了實踐中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運用。在互動性案例教學中,采取團隊協作式上課方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來組織上課。討論問題,回答問題都以小組為單位。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能力、溝通技巧與決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