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藝美術師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個人有一點追求不難,難的是一生始終都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應該做什么,怎樣去做。這樣,他一路走來,必定會有著無限的風光和豐碩的收獲。__——第二批“顏山英才”、__愛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在藝術的道路上走過了半個多世紀,在業內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執著堅韌,不離不棄。
1960年,剛滿15歲的__邁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來到__美術琉璃廠開始從事內畫及琉璃藝術工作。經過50多年的研究探索,他的內畫技藝精湛,細膩豐富,形成了線條流暢、刻畫細膩、設色典雅的藝術風格,被國際煙壺學會譽為“山東畫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也被譽為__內畫的“四大神筆”之一。為進一步探索研究琉璃產業,發展熱愛的琉璃事業,1993年,__成立了__愛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
一個人只要有了信念,就會始終堅守著,行動著。公司經過十幾年的努力,現已發展成為以生產研制各種琉璃花球、花瓶、琉璃工藝陳設品、動物禽鳥擺件、琉璃器皿、微型琉璃工藝品、圣誕禮品、小丑雪人等十幾大類,7000余個花色品種的全區最大的琉璃生產企業,并為__琉璃產業的不斷發展注入了活力。
作為__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__琉璃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這些年來,__一直注重作品創新、文化傳承和保護。他先后投資100余萬元對生產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在傳統琉璃工藝的基礎上,新研發設計出30多個花色和造型,所創作的多件作品在國家、省、市陶瓷琉璃產品創新評比中獲獎。其中,作品“紫氣東來系列”獲得第三屆中國山東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設計創新一等獎,“綠蔭生茵系列”獲山東工藝美術精品獎銀獎,“雞油黃雙龍瓶”獲中國輕工業精品展暨首屆中國玻璃藝術名家作品展金獎。他還主動請纓與青島大學共同承擔了“中國琉璃史”國家研究課題,并親自到各地搜集有關__傳統琉璃工藝的文獻和資料,為傳承琉璃傳統文化貢獻了自己應盡的力量。
五十年歷練,五十年堅守。老驥伏櫪,耕耘不輟。__深知,任何一項藝術的傳承都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只有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才能將琉璃文化發揚光大。他先后與清華美院、南京藝術學院、北京工商大學等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親自授課傳授琉璃制作技術,他的學生中,有多人榮獲“大師”稱號。他說:“把琉璃做成藝術品,中國要比國外早很多,但國外發展卻快于中國。國外的大學很早就注重人才培養,而我國高等院校設立琉璃藝術專業不過是近幾年的事。但這并不能說明什么,我們根基深、資源多、條件好,加上歷代從業者的探索和實踐的寶貴經驗,我們有能力在傳承__琉璃精華的基礎上,研發出更多既有傳統意蘊、又富現代氣息,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文化內涵的作品,讓__琉璃以獨特的神韻傲立于世界藝術之林。”
關鍵詞:民間工藝;梳篦;拓展市場;產業優勢
中圖分類號:J50文獻標識碼:A
常州傳統梳篦工藝是極富地方文化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傳統梳篦工藝停留在“原生態”艱難的生存狀態,面臨后繼無人,逐漸失去市場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文化創新和市場開拓等軟肋的制約。一是業態屬性限制,傳統工藝,靠政府支持,自我生存能力弱;二是創作形式局限,梳篦工藝屬趨同性文化產品,難以形成產業優勢;三是梳篦工藝生產模式陳舊,固守傳統,個體小作坊手工制作式生產,生產規模小,梳篦產品產出與經濟效益不成正比;四是營銷理念落后,產品處于中低檔市場和末端的價位,市場發展空間小,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市場化機制,所以造成產業生存危機。
民間工藝美術是文化和經濟的雙重體,有了文化產業,還必須有市場支撐,有了市場,就會有民間工藝的傳承與發展。梳篦工藝必須立足于傳統文化產業的優勢,打破傳統民間工藝手工作坊式的、粗放型的、小規模生產的產業單一運作方式,借鑒資本運作、市場策劃、市場營銷、知識產權保護等市場經營理念,把現代產業的成功經驗、理念、技術引入到梳篦工藝美術市場開發中去,實行梳篦企業集約化管理與集群化產業鏈開發,拓展市場空間,形成梳篦工藝產業優勢和經濟效益,也是傳統民間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實行集約化管理與集群化整合模式,
形成梳篦產業競爭優勢傳統梳篦工藝向現代產業轉化,應打破傳統作坊式產業運作模式,運用現代文化產業的資本運作方式,建設梳篦工藝美術產業鏈,形成行業管理集約化、企業生產集群化“二化格局”,提升梳篦工藝的競爭優勢,更好地保護和發展民間工藝美術。
1.梳篦工藝美術行業實行集約化管理,形成產業競爭優勢
集約化管理是現代工藝美術行業提高效率與效益的基本形式。集約化就是集合工藝美術人力、物力、 財力、管理等生產要素,進行統一配置,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達到降低成本、優化配置、高效管理、提高經營回報,使工藝美術行業集中核心力量,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
集合梳篦工藝美術人力資源,進行梳篦藝術人才集約化管理。從事梳篦工藝美術行業中,傳承人在減少,從業人員技藝水平普遍不高,行業技能型的人才奇缺,加之梳篦工藝均采用家庭式、小作坊式的運作方式,人力資源分散,不能形成產業人力資源優勢。要形成產業的競爭優勢,必須進行人力資源集約化管理,在梳篦行業內打破地域界限,打破師承界限,打破作坊界限,整合梳篦工藝行業人力資源,進行統一上崗培訓,統一人力資源調配,集中人才、智力與技術優勢,進行題材創新、內容創新、工藝流程創新、經營模式創新,把人力資源和生產要素加以重新組合,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分散的、多余的成本支出,有助于取得最佳的集約化經營效果。
集合梳篦工藝的藝術資源,進行梳篦藝術產品集約化管理。常州梳篦藝術資源豐富,民俗的、市儈的、宗教的內容與題材廣泛,文化深厚,是梳篦工藝創新創作取之不盡的藝術資源。但是梳篦工藝行業由于工藝流程的特殊性,藝術資源分散。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創新文化產品,開拓藝術品市場,必須集合梳篦藝術資源,進行梳篦藝術品的創新與集約化管理,形成梳篦藝術品的競爭優勢,這是實現梳篦產業集約化經營的出發點和歸宿。梳篦工藝產業應集約專業知識、生產技能、市場信息、藝術信息等梳篦產業集群內部資源,集約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營銷市場等產業外部資源,形成知識與信息累積效應,為梳篦產業提供創新的重要藝術資源,使集群內的梳篦產業保持創新動力和活力,促進更多梳篦工藝品的創新和產出。
集合梳篦工藝信息資源,進行梳篦產品開發集約化管理。傳統梳篦工藝行業如何運用信息資源,進行企業集約化管理,是傳統梳篦行業發展的新課題。創造性地使用梳篦工藝信息,創造新的工作方式和經營規則,擴大梳篦企業管理時效性,給梳篦產業集約化管理帶來了新的機會,挖掘出集約化管理的潛力,將梳篦產業的發展理念和管理模式搭建在信息化平臺上,整合梳篦工藝信息資源,建立起梳篦行業集約化的組織架構、控制流程和藝術品營銷體系,通過梳篦工藝信息集約化來實現管理集約化,建立符合梳篦企業特點的信息化管理流程。
梳篦工藝美術行業集約化管理,以自主創新、集約經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梳篦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創意研發平臺和產業創意產業鏈。統一運行方式,運用現代創新理念和現代營銷理念,實現梳篦產業聯動合作。統一工作步調,實現梳篦產業集群合作,把展會、展示、交流、銷售、訂貨結合起來,構建各級別的梳篦行業協會的管理體系,形成統一規范的集約化管理模式。
2.梳篦工藝企業集群化整合,打造產業品牌形象
產業集群超越了一般產業范圍,在特定地理范圍內形成多個產業相互聯結的共生體,構成區域特色的競爭優勢。梳篦產業應打破傳統經營觀念和生產方式,對梳篦產業進行集群式開發。在地理上集中有關聯性的梳篦企業、供應商、金融機構組成的群體,代表著介于梳篦產業與市場間新的市場經濟組織形式,使集群內梳篦企業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
以品牌企業為龍頭,形成梳篦產業集群化。梳篦工藝普遍存在作坊式小規模生產方式,均屬中、小企業。其產值90%以上均在規模以下(50萬元以下)的企業,大部分梳篦企業各自為政、獨闖天下,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和市場的風險性。從原料供應、產品設計、工藝制作、產品包裝、生產銷售等環節,還沒有形成與梳篦有關的供應鏈、生產鏈、商品鏈和價值鏈相關的產業。要打造梳篦工藝品牌,以梳篦品牌企業為龍頭,采取以經濟互助、配套、關鏈企業的產業集群化合作體制,形成梳篦產業集群,包括梳篦產業間的材料供應、梳篦制作、市場營銷、產品宣傳等環節,聚集成完整的產業鏈。優化梳篦產品和產業結構,提升梳篦產業集群內的產品層次。使梳篦產業在企業集群內一體化發展和集中運作,加深梳篦企業生產的分工和協作,降低企業間生產和運輸成本,提高梳篦集群內企業生產效益,促進集群內新企業的快速衍生與成長。在集群內部相關企業和研發服務機構及專業人才在此發展,可以形成更多的市場機遇,獲得更豐富的市場信息及人才支持,衍生出更多的品牌產品,對于維持梳篦產業集群穩定,擴大梳篦產業規模,提高生產效率,提升梳篦產業的市場競爭力,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產業集群在競爭激烈的態勢中,具有專業化特征的梳篦中小企業聚集在產業群內,形成柔性與動態的合作關系。這些相關梳篦企業分享其產業集群內設備設施、藝術信息、人力資源,使梳篦企業集群內生產商密切聯合銷售商、學校、政府、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支持性機構,形成集群內企業互動,能激發新思想、新方法的應用,從而提高集體創新能力,獲得整體競爭優勢。
以區域經濟為依托,形成工藝美術產業集群化。傳統民間工藝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和環境下形成的生產經營模式,這些運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各自分離、各自為政、各自為戰,沒有區域優勢。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固然有它歷史意義上的合理性,但在世界進入新的經濟、文化交融期的今天,適合梳篦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就是產業集群與區域合作。以區域經濟為依托,發展梳篦產業集群,吸引更多的與梳篦相關企業集聚,擴大和加強梳篦產業集聚效應。梳篦產業集群內相關聯企業及其支撐企業、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在空間上相互集聚,形成一種柔性生產綜合體,構成了區域的核心競爭力。單個企業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然而企業通過集群內企業的整體力量整合,利用群體效應,容易形成區位品牌,從而使每個梳篦企業受益。區域內梳篦產業品牌是眾多企業品牌精華的濃縮和提煉,更具有廣泛的、持續的品牌效應,它是一種珍貴的文化資產。這種區域品牌是由梳篦企業共同產生的,可以為梳篦集群內企業所享受。梳篦產業品牌效應,有利于在集群內資源共享,對外交流,開拓市場,提升區域內產業形象。
以產業鏈為模式,構建梳篦產業集群。趨同性文化產品難有市場,家庭作坊式經營影響規模檔次,傳統梳篦工藝品源于民間,制作原始,工藝簡單,做工粗糙,產品包裝不夠精美,細節不夠精巧,現代性不強,受眾群狹小,沒有形成產業規模,滿足不了市場需要,也無力擴大再生產。梳篦產業也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文化宣傳、價值發現和市場營銷機制,缺乏品牌意識,使得梳篦工藝產業形成惡性循環的境地。所以梳篦企業必須構建產業集群,打造梳篦產品市場,連動梳篦產業基地,形成從研發——原材料——制作——裝潢——包裝——營銷——運輸——售后服務的梳篦產業鏈。通過梳篦產業集群內生產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市場組織的鏈接和互動,形成集群的成本優勢和規模優勢。實行產業鏈模式可以降低成本、刺激創新、提高效率。通過產業鏈合作方式,可以在人員培訓、技術開發、產品設計、產品銷售等方面合作,使得本來不具有市場生存能力的梳篦企業,參與到產業集群,不但生存下來,還增強了集群的整體競爭力。
二、建立產品開發與市場營銷機制,
拓展梳篦產品市場空間在集群式整合和集約式管理作用下所打造出來的梳篦工藝美術產品,進入工藝美術市場競爭,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文化宣傳機制、價值發現機制、產品開發機制和市場營銷機制,良好的機制是拓展梳篦工藝市場空間的必要途徑。
1.構建交流宣傳機制,搭建展示平臺
梳篦工藝產業振興的希望在于思想解放,固步自封、自我束縛、缺乏信心將制約產業發展。梳篦產業應該構建有效的交流宣傳機制,搭建自我展示平臺,通過宣傳平臺,展示梳篦工藝美術的學派、流派、風格、品位與風采。
精心策劃,舉辦高規格的梳篦展覽會,為梳篦工藝產品提供一個推廣、宣傳、銷售的平臺。展覽會可以由政府牽頭,行業協會、梳篦企業舉辦方式,借鑒現代會展管理模式來經營和管理展覽會,重在運用市場化運作方式,使梳篦工藝美術展示與展銷活動常態化。
資訊共享,建立梳篦產業網絡聯盟,在政府與協會門戶網站上設立專欄,與各梳篦產業集群內企業網站互聯,形成梳篦產業的網絡聯盟,建立互聯網聯盟機制。行業協會及集群內企業建立聯絡員制,管理企業網站,及時更新信息,負責搜集業界資訊,在網絡聯盟平臺上,梳篦產業市場化運作信息,活躍網絡專欄氣息,達到資訊共享,交流互動的目的。
激勵創新,舉辦梳篦工藝美術比賽與評獎活動,建立新人新作認定機制,聯合舉辦工藝美術新人新作評審活動。推出原創作品,組織梳篦業界觀摩,聘請專家點評,發現與推介梳篦行業新人,培養后起之秀,采取資格互認方式,評選梳篦工藝美術師,培養、選拔和保護梳篦工藝美術傳承人。
2.建立價值發現機制,探索市場開發空間
梳篦產品市場開發,必須探索梳篦工藝美術的文化傳承、文化教育和市場開發的價值發現機制,有利于梳篦工藝美術在藝術品、工藝流程、傳統技藝、傳承人等方面的保護。
第一,文化傳承價值。傳統梳篦工藝產品具有文化和藝術屬性,是文化、藝術、精神高附加值的行業,民族文化的褪色,就是民族性的消亡,一旦拋棄了文化的高附加值,梳篦產業也就淪落為普通的制造業了。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梳篦工藝美術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它是一個蘇南地區文化歷史積淀的優秀成果,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珍寶,也是民族歷史、文化的載體。梳篦工藝是民族寶貴而獨特的藝術珍寶,是蘇南地區歷史發展不同階段的見證,具有文化傳承價值。
第二,文化教育價值。傳統梳篦工藝是蘇南的文化載體,文化傳承與教育的最好題材,通過梳篦工藝美術特有的內容和藝術形式,能影響人們的視覺和靈感,是知識進化,開啟心智的源泉。起到以美輔德、陶冶情操、提升民族素質的作用。
第三,市場開發價值。多彩文明的梳篦工藝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藝術品市場的升溫,為開發工藝品和旅游產品奠定了消費和開發的基礎,為梳篦工藝美術市場開發提供了極好地機遇。開拓投資收藏品市場、禮品市場、旅游紀念品市場、工藝美術裝飾市場,意味著梳篦工藝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和經濟效益。
3.形成產業創新機制,開發新的文化產品
目前梳篦企業,科技含量較低,市場化程度不高,難以得到社會的承認。新經濟時代,文化需求、審美要求發生快速變化,求新、求變、求異,對傳統的老面孔已產生審美疲勞。新的消費群體正伴隨著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而自然興起,他們有著新的審美情趣,要求民間工藝品在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具有濃烈的時代特征和人文、生活氣息,也給予了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梳篦產業的發展,要依靠產品創新、走向市場,形成梳篦產業創新機制。以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人才為主體,以梳篦創意產品為主要內容,以梳篦商業營銷模式等為依托,從創作理念、創作內容、創作形式、工藝流程、產品包裝上進行創新。創新型梳篦產業與模仿型產業相比,創新程度較高,與作坊型產業相比,技術密集型程度較高,與傳統產業相比,現代產業集群特征明顯。產業創新機制,有利于梳篦企業創新制度建立和商業文化環境營造。
4.建立市場營銷機制,開拓新的文化市場
梳篦產業經過集群式發展,形成企業品牌,需要通過市場運作機制,經過產品展示、產品宣傳、廣告策劃和產品營銷方式,開拓梳篦產業市場。
利用產業集群平臺,設立連鎖銷售網絡。發揮產業集群功能和產銷優勢,建立梳篦工藝品流通體系,共同培育、建設產業市場。設立梳篦工藝品新型旗艦店,以梳篦產業經紀人角色,選擇業內經營場所,分設連鎖銷售商店,也可以在商場和旅游地設立銷售店,形成梳篦工藝品營銷網絡。
統籌企業集約優勢,構建營銷服務平臺。集約管理和人才優勢,以創意產業平臺為導入,創建產學研合作的創新研發機制,建立產業服務體系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構建梳篦企業與展銷、企業與商場、企業與旅游店合作營銷服務平臺,使梳篦工藝品營銷渠道暢通,拓展了梳篦產業良好開發空間。
曹 歡 江西余干人,1983年7月生,高級工藝美術師,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主要擅長人物、山水、走獸的陶瓷繪畫創作。作品創作神形兼備、自然生動,引起人們發自內心的共鳴和向往,作品曾多次獲獎和媒體報道,深受廣大陶瓷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與好評。
電話:15079869990
網址:
般般如畫出自清代詩人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選姿》:常有眉目口齒,般般入畫。形容女子容貌很漂亮,簡直可以畫在畫中。也可用來形容陶瓷作品件件精品。
般般畫坊陶瓷藝術中心擁有一批創作思維活躍、畫工功底扎實的實力派青年陶瓷藝術家,公司傳播“現代陶瓷藝術審美”理念,引領景德鎮陶瓷繪畫藝術,以生活提煉藝術,藝術美化生活。
江 輝 1983年11月生于江西景德鎮,景德鎮市高級工藝美術師,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主要擅長花鳥、走獸陶瓷繪畫創作,作品構圖巧妙高雅,色彩清新自然,給人與美的享受,作品曾多次獲獎,深受廣大陶瓷愛好者的好評及收藏家的收藏和贊許。
電話:18979808800(江) 15079808080
網址:
胡南林 江西波陽人,1982年2月生,高級工藝美術師,畢業于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主要擅長人物,山水的陶瓷繪畫創作,其作品富有國畫韻味,構圖變化豐富,用筆潑辣又不失細膩,格調高雅,雅俗共賞,作品曾多次獲獎,深受國內外廣大陶瓷愛好者和收藏家的喜愛與收藏。
電話:13479818100(胡) 網址:
吳 策 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市高級工藝美術師,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景德鎮市陶瓷協會會員。
侯隆義 藝名:榮森,江西省高級陶瓷工藝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學會會員,江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陶瓷粉彩研究協會專家,1965年出生于陶瓷世家。1987年畢業于景德鎮市職大美術系,師從于陸如、寧鋼、程曲流、張學文、方復等名家。在1987年“青春杯”大獎賽獲拔尖獎,作品被景德鎮陶瓷館收藏。作品以筆抒情、古樸典雅、格調清新,擅長粉彩山水兼人物花鳥,是景德鎮市中青年最有價值和潛力的陶藝家,是收藏家們最喜歡的陶瓷美術大師。
吳 萍 女 高級陶瓷美術師,江西省陶瓷美術師。出生于江西景德鎮,畢業于江西省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系。“藍印花布”陶瓷創意總監、景德鎮陶瓷協會會員、珠山陶瓷職工書畫院常務理事。作品形式多樣,創意出新、不拘成法,意境悠遠深邃而氣韻生動。筆觸細膩柔美、清新淡雅,具有較濃的現代生活氣息。作品《沐夏》榮獲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評選”金獎,作品《荷塘情趣》榮獲“第五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金獎,作品《和諧》榮獲江西省工藝美術大獎賽銀獎,青花釉里紅作品榮獲中國瓷都——景德鎮國際陶瓷節銅獎,其作品贏得各界人士青睞,多件作品被國家、省級博物館收藏。
孫海霞 1973年生于江西景德鎮,江西省工藝美術師,中國傳統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景德鎮美術家、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曾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余仰賢、省工藝美術大師馮叔文學畫、受益非淺。書畫同源,書法師承中國國際藝術終身成就大師徐明文。
藝術源于生活,藝術創作中擅于發現生活的點滴,以獨特的審美視角來表現布局美、色調美、情趣美、意境美。多年潛心研究將中國畫與西洋畫的光影、色彩相融,揚長避短、別具一格。
十六竹壺
說起紫砂中的竹器,高湘君的《十六竹》遠近聞名。這位紫砂藝苑中的女將,用從容的態度,將自己的作品做出了一種常人難以達到的氣度。
高湘君先后師從李碧芳和謝曼倫,兩位師傅無私的態度至今讓高湘君心存感恩。人總說“一個人的作品風格與其性格有關”,在謝曼倫身邊十幾年的高湘君也與師傅一樣,行為做事有著男子漢一樣的氣魄。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曾經對高湘君說過:“如果只看你的作品會以為你是一個男子漢。”高湘君也確實是一個性格直爽、大度寬容、腳踏實地的人。也因此,她能把竹子的氣質很好地體現出來。
在高湘君諸多以竹子為題材的作品當中,有傳統的器型《十六竹》,也有結合了自己創新思路的“祥和竹”,每一件作品都挺拔昂揚,將竹子高潔的品質體現得恰如其分。能將這樣的題材做到神形兼備、高度凝練,與高湘君對竹子的喜愛無法分開,她喜歡竹子的品質,她是借這樣的題材來寄托自己的情懷。
太平盛龍鼎
其實,高湘君也有不為人知的細膩的內心,對于生活中純真美好的東西,她比別人更能敏感地感受和發現,或者說她有著善于發現美好的眼睛和心靈,而當生活遇到困難,她也總能向著積極的一面努力。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也是紫砂廠最不景氣的時候,有不少人選擇離開紫砂廠,甚至離開這個行業。高湘君是為數不多選擇留守的人之一。她說,“我就是喜歡紫砂,無論她能帶給我貧窮還是富有,我都會不離不棄”,而且讓她有信心堅持下來的,還有壺迷們對她的支持。正是生活中這種美好的事物,讓她對生活充滿感恩。在她的創作當中也時刻激蕩著這樣的情緒,《太平盛龍鼎》就是一件弘揚時代精神的作品。在經歷了紫砂進入低谷、現在重新進入輝煌時期的起伏之后,高湘君對時代的謳歌越發出自肺腑。她用象來代表太平,用龍來代表盛世,抒發了對美好生活和中華盛世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