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傾聽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鈴蘭
我是一串鈴蘭,靜靜地綻放在林陰小路旁。沒有恣意的歡鬧,沒有體力的透支,我的生活只用一縷陽光、一滴晨露或是一個音符來點綴。
聽說在繁華的都市,人們喜歡嬌美的玫瑰、高貴的牡丹,但是生命賜予我的只有寧靜。我,喜歡寧靜。
喜歡在夜晚,沐一身皎潔如水的清輝,用心去傾聽“沙沙”作響的樹葉演奏著古老而浪漫的樂曲,仿佛向我講述大地曾經有過的激情和滄桑。那一刻,情感在胸中涌動,月華浸濕了我的心,令我不禁浮想聯翩……
更喜歡于每一個清晨,看燦爛的陽光穿過樹枝,斑斑駁駁地灑滿全身,蒙?著蟬翼般的金紗。我和著微風淺吟低唱,與每一滴晨露交響。
安靜和淡雅是我的追求,生活亦有動靜、濃淡之分。正因為如此,生命才愈顯多姿??難道不是嗎?
水滴
在蕩漾的湖泊中,我,是一滴水。
忘記了最初是怎樣來到這世界上的,日復一日,我在千萬兄弟姐妹的關懷下蘇醒了。
在偌大的湖泊中,我的確算不上什么。但是,我依然自由地存在。我穿梭于兄弟姐妹之間,雖然彼此并不相識,卻依舊習慣性地向他們輕輕點一下頭,或是嫣然一笑。他們也都如此。每當那時,我的心緒便慢慢蕩漾開來,好溫暖。
人們都說我是純潔的象征、溫柔的化身、真愛的靈魂。可我覺得,我就是我,每天無憂無慮地看日升日落;每夜用心去欣賞月曉風輕……
最近,聽說自己不久會被蒸發上天,再與其他水滴凝結成云,我一點兒也沒有感覺到離家的悲哀。我在天空中盡情地飄蕩,如果哪天人們需要我了,再化作雨水遠道而回,那該有多好!
月亮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就有了我的身影??一輪明月。我時常變幻著自己的身姿,于每一個靜寂的夜晚凝望人間。
不知何時,一位名叫太陽的男孩兒占據了我的整個心靈。他那熱切的目光化作一團玫瑰色的云霧籠住了我的心,我們甚至發誓要廝守終生。但是,日月相愛,人間蒙難,為了人間的幸福安寧,我們不得不做出無悔的選擇……
從此,無數個日夜過去了,我們彼此思念著,卻始終未見一面。痛與愛糾結著、壓迫著我的心房。可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人間還會有幸福嗎?
這時,望著人間,一種濕熱的東西充溢了我的眼眶,我要把它獻給人間,獻給太陽。
后記
寧靜之中,總會有一些色彩斑斕的遐想,總會有一種聲音在悄悄叩響自己的心門。
人如此,萬物亦如此。
她出生在一個又溫馨又富裕的大家庭中,她的同學得知消息后都很羨慕她的家庭。然而她卻因自己的出生一直悶悶不樂,她的同學時常不經意間過問她,她總是擦干眼淚,假裝擺出一個笑臉給你看。
自從她懂事的那刻起,就努力學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她越來越懂事了。后來,她只上完了初中。從她離開學校的那一刻起,她承受了從沒(認識)過的(“酸——甜——苦——辣”)……
時間時時刻刻一分一秒地從每個人身邊擦肩而過,如同生命一樣珍貴。
邁出學校大門時刻,還不感覺后悔。當回到家里時,一切都太遲了。總是忍不住回想在校時刻情景,一切都是那么值得留戀。現在想想,很后悔。
剛下學的我每天都愁眉苦臉的,剛開始面對眼前的事情很不適應,后來隨著時間的變化我漸漸適應了這一切。不上學的感覺和上學的感覺與眾不同,記得上學時刻總是盼著休息日。而不上學卻讓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輕松快樂著。有一點不是那么理想化,正如[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淘汰]。當我真正踏入社會時刻,從懂得社會的復雜性。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正反兩方便,上學時為什么不好好珍惜時間呢現在在想踏入學校大門真的太遲了,正如老師所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知識是個永遠學不完的一門科目,正如-活到老,學到老。]大部分學生靠在校時間學習那點知識,而少數學生利用課間時間來學習課外的知識。這就說明什么呢正如有些學生不適何學習,而適合其它項目一樣。人一旦離開了知識,那么后果不敢想象。當我適應這一切時刻,感覺這樣也蠻好的。雖然在學習方面選擇放棄,但是在這方面要堅持到底。我同樣相信放棄了學習,一樣能把事業拼打成功。其實這些事情總晚要面對,我既然選擇了就不后悔。
下學后不久的她開始接觸從沒接觸過的”新知識”此時她心里有種說不出的難受感覺。她想放聲大哭,可這里人太多了。于是,她咬咬牙,把淚往肚中咽,最終忍了下來。當時的她心中充滿了恨,她更恨自己,時間久了,當她以習慣這一切時家里人以為她心情會好點,可誰知在她心里只有痛苦,哪里還有快樂的起點。
她干活時很拼命,甚至不顧一切。有時看她已累的滿頭大汗時,心疼的父母忍不住勸她:歇會在干吧!然而已累的出汗的她擺出個笑臉給父母看,為了讓我們開心而已。難道這就是命嗎?我雖然沒有同齡孩子一樣開心快樂的度過每一天,在生活上更沒有同齡孩子們的要求高,可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目標——做一個平凡的自我。
她不要求自己無論在任何一方面都比別人強,只要求做一個最平凡的自我就知足了。隨著社會經濟向前發展趨勢,大多數人的眼光無論對某種東西都會產生喜新厭舊的看法。如:今看見這款衣服挺流行的,明又看到這款衣服比昨那一款衣服更流行。真是眼都看花了,還不知買哪件好呢!然而她只要求有衣服穿就知滿足了,她何嘗不羨慕與她同齡孩子的生活呢?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然而在她幼小的肩膀上卻背著一個沉重的擔子,她何嘗不想放下擔子,輕松過著屬于她的快樂的日子。可因她懂事的原因處處為她人著想,從不為自己考慮。
耳朵,是一個很平常的東西,每個人都有,平常得讓我們有點忽略了它的存在。
摸摸耳朵,凹凸不平,耳垂軟軟的,手感很好。和其他器官相比,耳朵處在下風,耳朵不如眼睛會眉目傳情,也沒有嘴巴能說會道,更不及鼻子占據有利地勢。可是,偏獨居一角的耳朵默默的做著其他器官所不能及的事情——聽。
站在人群中,側耳傾聽。“呼呼”,那是風兒來到人間玩兒了,“嘩嘩”,風兒在和樹葉玩耍,歡快地跳著舞,“叮鈴”自行車緩緩前行,一撥,車鈴就響了,很清脆。人們在對話,說幾句,開心地發出“哈哈”的笑聲,很爽朗。“滴答”雨也來湊熱鬧,一聲跳進的水里,一圈淡淡的波紋。眼睛看到的世界很美,耳朵聽到的世界更美,
六年級:妞喜歡吃糖
大自然的美妙音符是無處不在的。早上睜開眼睛,便可聽見窗外鳥兒清脆的歌唱,為斬新的一天而歡誦;雄雞響亮的鳴啼,鼓舞著我用飽滿的精神和熱情去迎接新的挑戰;晚上睡覺前,窗外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青蛙的叫聲、蛐蛐的“齊奏”,偶爾伴著小雨的沙沙聲落下,交織成一典恬美悠遠的小夜曲,輕輕地伴我進入夢鄉,此時的意境是任何情景都有無法比擬的,此時的音樂是任何旋律都無法替代的,因為它是來自大自然的藝術,是與人的內心深處的感動相呼應、相融匯的絕美藝術。
最美的是在郊外。設想,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當我們置身于此,仰望藍天白云,聆聽遠處傳來群馬奔跑之聲,傾聽羊兒的“咩咩”之聲,這時候,也許還夾雜著牧高亢嘹亮的歌喉……感受著這美妙無比的天籟之音,你的心情會如何?此時的你也許會感到仿佛整個人和自然已經融為一體了,也許甚至有仿佛置身天堂的幻覺。設想,在綠色滿目的樹林里,耳邊各種鳥兒在歡快地啼鳴,眼前的小溪流將悅耳的潺潺之聲送入耳廓,頭頂上傳來可愛的小松鼠自由自在啃著松果的聲音,還有腳邊不時躍出的小野兔奔跑的聲音。那是讓你何等的應接不暇。當此時,你的心情又會如何?你會感到連流動的微風都傳遞著樂聲,你會感到連美妙的彩蝶的輕巧的翅膀都在拍打著動聽的樂聲。
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是大自然的音樂,但是,只能用心,方能聽出其無限美妙之處。
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一些古里古怪的響聲嗎?太虛無和雜亂了。這樣想是不好的。正是這種聲音,才是最原始、最天然的。也正是這種的聲音,才最能觸動人的靈魂。你看,它洗去了世俗的虛偽與做作,抹去了世俗的繁瑣與喧囂。它帶我們純凈,帶給我們空靈,也帶給我們心靈的寧靜。如此美妙的音樂之聲,偶爾體驗一下又何妨呢?
走進大自然吧,朋友,那兒萌動著世上最動聽的音符,那兒總上演著世界上最悅耳的協奏。用耳,用心去體會,去傾聽吧,你定會發現許多,得到許多……
精美范文精評:
記得小時候,我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雖然爺爺奶奶對我百般疼愛,但是我仍是吵吵嚷嚷地要回家。原因只有一個??奶奶的嘮叨。從早到晚,奶奶對任何小事都要“嘰哩呱啦“大說一通,可話題永遠都是東家長西家短的。毫無意義!因此,我寧愿整天躲在樓上,躺著看天花板也不愿意下樓。盡管如此,奶奶的嘮叨還是一次次令我厭惡。就算下樓洗手,甚至上廁所,奶奶也會見縫插針地說:”肥皂要多涂幾遍,手要洗洗干凈“每當這時,我都會捂著耳朵,一路沖上樓,重重地摔上門。可奶奶似乎毫不灰心,我每天被逼得只有吃飯時才下樓,可飯桌上仍回蕩著奶奶的嘮叨。“要好好學習!”伴隨奶奶的最后一聲嘮叨,我坐上爸爸的車,揚長而去,在別人看來也許會不舍,但我的開心地大于痛苦,終于離開了奶奶的嘮叨!
每周一次的電話,是我最煎熬的時光。“不要挑食!多吃點青菜,聽老師話”每到此時,我總把話筒放到一邊,有一天,奶奶忽然不嘮叨了,總是叮囑我說:“別貪玩兒!”便靜靜不語,很驚訝,但很快樂!某天,從姑姑的電話中我才知道,原來爺爺這段時間身體不好。我一下子感到心中四分五裂。我心急火燎地趕到奶奶家,卻發現,奶奶仍然對一病不起的爺爺不停地嘮叨。我對奶奶的嘮叨增生了恨意。
現實總是那么殘酷,爺爺去世了
奶奶搬到了姑姑家,姑姑雖然很近,但我已學習為由,仍然很少去看奶奶。偶而,被爸爸帶去奶奶家,我也總強顏歡笑,奶奶不嘮叨了。
學習任務越來越重,看奶奶的機會也愈來愈少。終于有一天,奶奶提出要回老家,在多次勸導后,大家一致決定讓姑姑陪奶奶回去,待安頓好以后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