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營業員求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建立“雙師型”師資隊伍
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師,必須是“雙師型”人才。會計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還必須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技能,獲取相應的資格證書。目前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教師一般只具備合格學歷,缺少相應上崗資格證書。很少有實際操作能力和在企業擔任會計職務的經歷。要培養職業技能好,動手能力強、高質量的會計人才,建立一支企業化“雙師型”的精品教師隊伍十分必要。
一方面,職業院校要鼓勵專業教師走入企業,深入生產經營活動實際。到公司、企業、會計咨詢機構等單位兼職或實踐,在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服務的同時,也為教學收集適合企業用人需求的第一手資料,使會計專業教學緊跟不斷變化的實際。這方面可以嘗試借鑒國外職業教育辦學成功經驗:讓專業教師定期或不定期離開學校到公司、企業等專業崗位兼職或實踐,保持同生產實際的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從生產一線引進或聘用學歷層次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才(如會計師、統計師、經濟師等)客座教師,完善“雙師型”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
二、以崗位群技能所需為核心,進行動態課程模塊設計
會計專業是直接為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等提供會計人力資源的。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市場不斷細分化,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規格更為多樣化。針對職業院校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特點,會計專業課程設置要與企業對會計各崗位人才需要相適應。因此,在課程設計時應由會計專業院(系、部)牽頭,聘請企業理財專家組成課程開發委員會,指導課程設計,確定培養規格。然后研究制定專業發展計劃、人才培養目標,按照教學規律設計與培養目標密切相關的動態課程模塊。
如在課程設置時將會計專業全部課程劃分為國民素質、職業通識、崗位技能三部分。對職業通識、崗位技能課程按崗位群(如成本會計、流通會計、酒店會計、金融會計、柜臺收銀、單位出納、單證數據錄入等)建立動態課程結構模塊。強調以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進行選擇。如果選擇成本會計方向,成本也要細分為材料成本、產品成本、工程成本等,重點培養成本核算的技能。細分后學生能夠深入學習,有利于培養嫻熟的技能適應企業的不同崗位需求,保證職業能力培養目標順利實現。
在排課時,要注意知識點的銜接,安排好課程的先后順序。課時的分配與課程的先后順序是非常重要的。如初級會計原理課必須安排在行業會計課之前,因為只有掌握了會計基本原理和核算方法,才能在行業會計課學習和實習實訓中做到正確認識經濟業務的發生,做好填制、審核會計憑證,正確登記會計帳簿等基礎會計核算工作。
三、創新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學生是被動學習。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應充分利用現代科技的優勢,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使教學適應企業對人才需求目標,在沿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同時,大膽創新。專業課教師可以把課堂搬到工廠、企業(如對成本計算分步法的講授)。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景式案例教學,把會計課本中抽象難懂的專業知識同企業的生產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信息化網絡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將異地共享教學資源變成了可能。無論學生在哪里,只要留言把作業設計通過E-mail發送給專業教師,教師便可以隨時輔導。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問題在線答疑,或通過建立班級QQ群,進行專題研討和交流。這樣不僅提高教學效率,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教學。尤其是在頂崗實踐中,學生有了實際問題,可以隨時在網上與教師交流和探討。此時的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更是指導者、咨詢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
四、建立實驗、實訓教學基地
為提高學生實踐技能,必須創建實驗、實訓基地。實驗、實訓教學基地包括校內實習(實驗)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兩個方面
建立校內會計模擬實訓室(實習室),讓學生在仿真企業環境學習,既能了解企業經濟業務流程,認識會計各崗位職能,還能動手進行會計實務操作(如銷貨填單、購貨結算、貨物入庫、交納稅金、審核填制憑證、登記帳簿、月末結帳、編制報表、內部審核等)訓練,提高學生直接進入會計崗位的適應能力,為教學緊貼生產實際提供條件。
建立校外實訓教學基地,走校企合作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暨校企聯合,實踐中一直是職業院校尤其是財會金融類專業很難做到的事情。一是因企業怕影響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二是會計、金融工作的特殊性(主要同錢、財、物打交道,會計信息資料屬于商業秘密等)。針對這種情況,要積極尋找機會,同一些大的企業、集團公司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關系,可以與企業進行“定單培養”、或定期派學生到這些單位(如大型超市、零售商店、酒店度假村、生產企業的車間等)頂崗實習、就業。這樣,學生從最基本的崗位做起,就能逐步熟悉不同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流程、基本的業務處理和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實現學生由學校到企業過度的“零距離”。
職業院校要經常派指導教師到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跟蹤服務,了解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工作表現和存在問題,及時給予指導和解決。
五、以企業需求為中心,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現代企業需要員工的團隊和敬業精神?,F在,學生大多以自我為中心,缺乏紀律性,功利主義嚴重。在生活中常常流露出浮躁情緒,不愿吃苦。有時為了追求某種利益,甚至有突破道德、紀律、法律底線的傾向。中國教育學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等舉辦的“教育家與企業家共話教育”論壇上,教育界和企業界共同呼吁:學校在教育學生學好技術本領的同時,應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精神。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職業道德比職業技能更重要。作為企業會計后備軍的會計專業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對個人今后的發展尤其重要。
關健詞:職業教育 英語口語 教學
一.當前職業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筆者作為在職業院校從事多年英語教學的教師,通過平時對學生的觀察以及對學生的調查訪問,可以得出目前職業院校的英語口語教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首先,職業院校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眾所周知,職業院校當中的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相當的一部分文化課的基礎都比較薄弱,單從英語學科來看,職業院校當中的學生的“讀”技能要好過“寫、聽、說”技能,也就是學生普遍都能看著書進行閱讀,但是“寫作”“聽力”“口語”能力都不強。究其原因,一部分是因為其基礎比較薄弱,底子不牢固,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職業院校的學生由于心理上其實都存在著自卑感,因而其對于“說”這項技能缺乏信心。經筆者調查,僅有15%的學生能夠用極為生澀的口語進行簡單的交流;75%的學生因為恐懼而排斥“口語”;僅有5%的學生愿意開口說,并能夠熟練地運用。其次,職業院校的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大部分職業院校的條件都比較落后,缺乏相關的英語口語教學的多媒體設施,口語教師進行講課的時候基本上還都是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用教材進行照本宣科的教學,比如教師選擇一個話題要求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學生基本上不愿意發言,被老師點名發言的時候,通常也是極為拒絕或者被迫開口說兩句。這樣的教學形式并沒有讓學生都參與進來,不但不能提高口語教學,還會給學生帶來心理負擔。最后,口語教學場景脫離職場環境。職業院校對于學生培養目標就是要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也就是說職業院校的學生進來學習是以就業為目的的,因而他們希望學習到跟其專業相關的英語口語,并能夠運用的實際的工作場景當中。在筆者的調查當中,70%的學生表示英語口語教學對自己意義不大,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工作場景。而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確實發現,很多教師在口語課堂上選擇的話題都比較單一,甚至幾個專業學生上口語課的時候都是一樣的話題,這其實脫離了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教學缺乏針對性,導致學生僅會談論天氣,興趣,名勝古跡等等。
二.職業需求寫的職業院校英語口語教學改革的途徑
1.針對不同的專業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當前大部分的職業院校的專業有會計、旅游、酒店、物流、營銷、文秘等等,因而應該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的進行口語教學。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職業需求為原則,在參考統編教材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學校學生的不同情況編寫校本教材,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口語教學場景,通過模擬將來學生可能從事的職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口語教學,使口語教學與職場真正接軌,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學以致用。
2.改革口語教學的方法與形式。改變當前教師的教學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展現就業以后會遇到的場景,讓學生模擬這些場景,激發學生對這些場景的興趣,比如,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就可以讓學生模擬與客人進行溝通,解決客人在入住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客人解決問題等場景,這些都是學生就業以后都會遇到的情況,讓學生進行模擬,熟悉,從而在從業以后能夠及時方便的解決問題。另外,還要充分的利用學校能夠利用的多媒體設備,校園環境,甚至可以通過“校企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深入到一線,將音頻、視頻、現實場景充分的利用起來,在提升學生感受、認知程度的同時,也更有利于教師的課堂實效性。
3.轉變課程的評價方式。英語口語教學本身就是一個技能性質的教學,因而對于英語口語的課程不應該僅僅通過考試這一方式進行評價,而是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從而提高評價的公平性,增強學生的信心。英語口語應該采用過程性的評價方式,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進行評價,防止很多學生一聽說是考試,反而因為緊張發揮不好,進而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一些列的方式進行多元化的綜合評價,比如經常觀察學生的表現情況,記錄學生每節課的表現;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通過競賽的方式進行評價??傊處熢谠u價的過程當中應多方面的進行考察,注意做到盡量客觀,全面。
三.小結
英語作為當今世界的通用語言在全球一體化的格局下顯得越來越重要,職業學院培養的是實用型人才,因而基于學生職業需求下的英語口語教學就顯得愈加重要,當然,本文所提出的看法僅是一家之言,但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希望廣大職業院校的英語教學工作者能夠重視在英語口語教學上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并作出更深入的研究,提出更有力的對策。
參考文獻
[1]葛鳳平.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英語口語教學研究[J].校園英語,2015,32:59.
關鍵詞 浙北平原;秋色葉植物;種類調查;生態應用
中圖分類號 S68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0-0178-03
秋色葉植物是指秋季或經霜后葉片的顏色由綠色變成紅、黃或紫等色的植物。秋色葉樹大多屬于落葉樹木,秋色葉樹種是秋冬季節更替過程中樹木表現出來的一種自然現象。在秋季來臨之際,許多落葉樹葉片開始變為紅色、黃色、紫紅色或紫色等絢麗多彩的顏色。隨著季節的變化,秋色葉植物在樹形、色彩、葉叢疏密、層次和果實等方面也會發生變化,從而形成豐富的自然景觀效果。秋色葉樹木在美化環境、豐富園景及調節季相間的宏觀景色的變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園林植物造景中重要的材料[1-5]。
1 調查內容與方法
1.1 調查內容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查閱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選擇桐鄉市典型綠地類型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公園綠地、居住綠地、道路防護綠地、單位附屬綠地、生產綠地5類。即對新世紀公園、鳳鳴公園、植物園、復興路濱河綠帶和慶豐路、校場路、迎賓大道、世紀大道為代表的36條道路,另外還有10余家綠化先進單位、居住小區、3個省級森林村莊、城郊苗圃的秋色葉植物進行調查。
1.2 調查方法
應用調查統計法,進行現場實地調查和資料整理收集,對秋色葉樹種的種類、數量、在城市綠化中的應用形式、綠化美化效果進行記錄,對秋色葉植物種類及應用形式、群落結構的多樣性進行整理、分析、歸納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桐鄉市秋色葉樹種應用的色彩類型
2.1.1 紅色。紅色秋葉樹常作庭蔭樹,或在草坪孤植、對植或叢植??梢酝ㄟ^與常綠樹搭配,紅綠相襯,增添色彩效果。比如在草坪、溪旁、池畔、亭廊、山石間、林帶中種植楓香、三角楓、烏桕、大葉櫸、杜英、紅楓、雞爪槭、羽毛楓、紫薇等,加以常綠樹或白粉墻作背景,則更添幾分姿色,配以銀杏、無患子等秋葉變黃樹種,使秋景更為豐富燦爛,以楓香為上木,下植常綠灌木,間植槭類,入秋則層林盡染,制作盆景或盆栽于室內亦很雅致。
2.1.2 黃色。如銀杏、金錢松、鵝掌楸、復葉槭、青桐、法國梧桐、無患子、黃山欒樹等,常作庭蔭樹、行道或孤植樹,也可叢植、列植、片植于草坪、公園入口兩側和街道綠地。此類樹為上層木,配常綠花木于其下,效果更好。
2.1.3 紫色。如柿樹、沼生櫟、火炬樹、黃山欒樹(果)等,秋季變紅紫色,果實似火,是園林中觀葉、觀果、又能結合生產的樹種,在公園、居民住宅區、林帶中具有較大的綠化潛力。
2.1.4 褐色。如池杉、落羽杉、水杉等樹木都屬于褐色類,多孤植、列植或群植于公園、草坪、綠地中。也可與常綠地被植物營造風景生態片林,還可用作行道樹。
2.2 桐鄉市主要秋色葉樹種、種類
桐鄉市主要秋色葉樹種調查見表1,種類見表2。通過調查,已知該市應用的秋色葉植物有45種,隸屬于23科32屬。
2.3 秋色葉樹種應用方式
2.3.1 結構配置。人工栽培體是模擬自然生長的植物群落,有利于發揮秋色葉植物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綠化、美化、彩化功能,通常由喬木、小喬木、灌木、地被、苔蘚植物等組成,可以構建喬木層、喬本亞層,灌木層、地被層、層外層(藤本)等多層次搭配的城市人工植物群落。其基調是梧桐樹(市樹)、(市花),上層骨干樹種以銀杏、杜英、楓香、無患子、黃山欒樹、烏桕、大葉櫸、法桐、歐美楊等為主,配置紅楓、雞爪槭、紫薇、紫葉李、石榴與其他常綠或落葉植物。中下層配置木芙蓉、白玉蘭、紫玉蘭、桂花、貼梗海棠、垂絲海棠、西府海棠、夾竹桃、梔子、海桐、杜鵑花、山茶花、梅花、臘梅、蘇鐵、金絲桃、郁李、月季、牡丹等。最下層配置石蒜、萱草、金雞菊、八角金盤等或鋪設草坪。
2.3.2 功能配置。體現園林意境,與山石、水體、建筑、園路等配置相宜。秋色葉植物配置要重視園林植物的季相變化及生長的景觀效果,從而達到步移景異,時移景異,創造優美景觀。
2.3.3 色彩配植。①彩籬或模紋花壇:常用的彩籬植物,如紅花檵木、紫葉小檗、金葉女貞、金邊黃楊等可以與綠色植物相搭配,常應用在城市公共綠地、分車道、立交橋下、綠島、廠礦企業、居住小區中。②叢植:在淺色的建筑物前進行叢植,或將綠色的喬木做背景、彩葉植物作前景處理,均能得到較好的景觀效果。③孤植:孤植樹應該選擇銀杏、三角楓、馬褂木,以及紅葉石楠等壽命長、體形壯觀和枝葉姿態或色彩上有特點的樹種孤植于草坪中、林緣外、水邊或建筑物的一旁,獨立成景。種植地點要有相當的空間,在幾個方向保留適于欣賞的距離。
3 推動秋色葉植物發展的建議
3.1 增加秋色葉植物,豐富城市景觀
秋色葉植物具有色彩獨特、枝繁葉茂的特點,便于營造大面積群體景觀。目前桐鄉市主要推廣了紅楓、雞爪槭、紫葉李、金葉女貞、紅花檵木等為數極少的幾個品種,運用模式較為簡單,因此,要掌握秋色葉植物比例,以豐富城市景觀。
3.2 再造城市森林,加快森林桐鄉建設
桐鄉是典型的平原水鄉城市,特色明顯。從建設布局上,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河網資源,強化森林景觀的網絡特征,突出“林水結合、林水相依、林水一體”的景觀風貌特色。以城區為核心,以水系、道路綠化為網線,以森林城鎮和森林村莊建設網點,通過“一城、十道、百村、千河、萬帶”綠化等重點工程建設,形成“一核二圍,三網多點”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總體結構??傮w形成“森林環抱,內部綠化成網”生態防護林帶的森林城市。并充分利用城市郊區的空間優勢和資源優勢,實現森林圍城的目標,建成環城生態圈,形成森林生態防護體系。
3.3 增加四季常綠針葉樹和不同季相的觀葉植物
桐鄉市有大量針葉樹種,但是園林綠化中只應用了雪松、“三杉”、龍柏、園柏等,并且與闊葉樹結合較少。為了營造桐鄉市四季分明的景觀特色。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迎春、白玉蘭、桃、梅、紫荊等早春開花的;月季、茶花、春鵑等;初夏開花的木槿、金絲桃、紫薇和各種草花等晚春開花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火棘、構骨、海棠等秋天觀葉的;雪松、龍柏、嚴寒開花的臘梅等冬季翠綠的。體現三季有花、四季有綠的配置效果。
3.4 加大管護力度,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市民愛護花草樹木,增強建綠、愛綠、護綠意識;政府應出臺相關城市綠化管理辦法,給城市綠化建設管理部門賦予應有的權力;加強園林工人業務培訓,提高園林工人素質;依法實施城市綠化行政許可,嚴格城市園林綠地占用、城市樹木砍伐、移植審批程序、嚴把園林綠化施工企業資質審查、審核發證關、城市園林綠化規劃設計圖紙審查關,以提高城市綠化專業水平[4-5]。
3.5 提高秋色葉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認知度
秋色葉植物在園林綠化中,主要用于園林景觀,在花壇、花境、花池、草坪綠地、庭院、公園、風景區中,能夠創造出優美的色調。孤植可發揮景觀的中心視點或引導視線的作用;叢植可豐富景觀色彩,活躍園林氣氛,將黃葉種類與綠色樹種叢植,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群植或片植,達到成林的規模,可營造景觀氣勢;列植主要用于道路兩側,可豐富道路和建筑的色調。
秋色葉植物造景要綜合考慮時間、環境、植物種類及其生態條件的不同,使豐富的植物色彩隨著季節的變化交替出現,使園林綠地的各個分區地段突出一個季節的植物景觀,實現景觀更替的效果?;ü嗄揪坝^組合的色彩、芳香、個體、葉、花的形態變化是多種多樣的,應從功能出發,區分主次,突出重點[4-5]。
4 參考文獻
[1] 徐秀珍.彩葉樹種在江南地區風景園林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5.
[2] 蔡建武,金凱.加快桐鄉市森林城市創建的思考[J].林業調查規劃,2012,37(2):131-134.
[3] 臧德奎.彩葉樹種選擇與造景[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關鍵詞 民辦高職院校;求職行為;就業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18-0007-04
大學生就業問題近年來愈發凸顯。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量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堪稱又一個“史上最難就業季”,大學生就業面臨新的挑戰。與本科生相比,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受社會關系壁壘、地域壁壘和學校壁壘等因素影響,其就業形勢更為復雜嚴峻。
1 國內外研究現狀
求職行為的定義 國外的研究者將求職行為看作一種信息搜集的活動。如Steffy Shaw和Noe對求職的定義是:對職業信息數量以及適用性進行探索的行為,這種行為可以看作一種信息搜索的活動。Bretz Boudreau和Judg對求職行為的定義是:求職者要花費一定的時間以及精力對勞動力市場的信息進行篩選的特定行為,在進行這個行為之時不需要考慮動機以及求職的結果,只是單純的一種信息的搜索活動。Soelberg認為求職的行為可以分為兩種,分別為準備求職行為以及實際求職行為。準備求職行為發生在求職者求職的早期階段,是對求職信息搜集、鑒定的過程;而實際的求職行為則是求職者根據求職市場的信息切實地尋找工作機會,具體應聘某個工作的過程。
如今隨著學者對求職行為研究的深入,更多的人認為求職行為就是在短期內以就業為導向,并根據勞動力市場的信息進行自我調節的過程。Kanfer等對求職行為的定義就是一種自我動態的調節過程,并且這種調節過程是自愿的,開始階段為對就業目標的識別,之后根據就業目標付出努力。在這個定義中,求職行為被定義為一種目標行動,主要關注點為求職行為與結果的關系,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縮小自身的狀態與就業目標之間的距離。
求職行為的測量 Kanfer等認為,求職行為作為一種目標指向行為,可以在三個維度上進行測量:頻率―強度、內容―性質、短期―長期。頻率―強度測量的是求職行為的頻率和努力程度;內容―性質維度是根據求職行為的內容,將求職行為分為正式求職和非正式求職;短期―長期維度指的是求職行為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變化,此維度反映的是求職行為的動態性和持續性,因為難以進行測量,所以關于這一維度的研究很少。
目前很多的求職行為的測量都是從頻率―強度入手。頻率方面主要是對求職者可能的求職行為進行羅列,如求職者在網站上瀏覽的信息,求職者在報紙上關注的用工信息以及參加的面試等。通常在測量的過程中要求被測試者回答的是進行某種行為的次數,以及在某種行為上所花費的時間,之后對所進行的次數以及所花費的時間簡單相加。針對強度的測量,則是要求被測試者回答在特定的時間內為求職目標的達成所付出的努力,而不要求他們回答進行了哪些具體的求職行為。
根據前人學者的研究,本文主要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對他們的研究,探索求職行為頻率與強度對求職結果的影響。本文還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在求職行為上的頻率以及強度存在的不同進行詳細分析,為實現精細化就業提供理論和實踐支撐。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學生的求職行為進行調查,隨后根據調查結果編制“民辦高職院校學生的求職行為與就業結果調查問卷”。方便選取民辦高職某學院全日制大專畢業生,利用表單大師進行網絡調研。共收集問卷158份,有效問卷155份。
按人口統計學分類標準,采用的155個樣本來自被調查學院的21個專業。其中,男生46人(29.7%),女生109人(70.3%);包含工科專業23人,文科專業86人,醫科專業46人。從數據可見,樣本所代表的專業廣泛,性別比例、專業比例基本接近該??傮w情況,抽樣符合自然分布。
自編問卷包含20道求職行為題目和15道就業結果題目,調查被試在過去的一個月里的求職行為和就業結果,均采用五點計分法。求職行為的測量包含求職頻率5道題目(每天求職的時間、一個月內投遞簡歷的次數、參加招聘會的次數等)、求職強度(投入精力、就業心態、努力程度、策略調整等)15道題目。就業結果分為兩個維度:就業狀況(已就業、未就業)和就業質量。就業質量為已就業畢業生對簽約工作的各項滿意度情況,12道題目;未就業畢業生獲得的就業機會數量等,3道題目。運用SPSS 22.0軟件,采取F統計檢驗、Pearson相關、二元Logistic回歸和多元線性回歸,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求職行為對就業狀況的預測作用
1)描述統計結果。表1按照專業和性別兩個維度列出學生的求職頻率、強度以及已就業率的描述統計。結果顯示:工科類學生的已就業率最高,而醫學類專業最低。進行F檢驗后發現,在求職行為上,專業主效應均不顯著,性別主效應顯著,即男生的求職頻率和強度都顯著高于女生。由于樣本所在學院專業設置的特殊性,工科多為男生,醫學類多為女生,文科類男女生各半,因此,工科生的求職行為和已就業率都高于文科和醫學類。
2)就業狀況的回歸分析。大學生求職行為是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為達成工作目標而實施的全部行為的總和,是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具有全程性、綜合性和多樣性的行為表現。在求職過程中,求職者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求職認知與求職行為,以達到滿意就業的目的。為了探討求職行為對就業狀況的影響,本研究以“就業狀況(已就業、未就業)”為因變量,“專業”“性別”“求職頻率”“求職強度”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H-L檢驗顯示,P=0.431>0.05,說明該模型能很好擬合數據。
表2的結果顯示,最終的擬合結果中有兩個變量入選,分別是“專業”類別中的“工―醫”虛擬變量和“求職頻率”。這說明求職頻率可以有效預測就業狀況,并且工科專業的學生相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就業的可能性更大,即其他條件相同的工科學生,就業的可能性是醫學專業學生的8.943倍。張天舒等人在2012年對研究生的求職行為與就業結果進行的分析研究中指出:工科學生所學專業應用性更強、專業更有針對性,在就業市場屬于優勢群體,所以具有較好的就業狀況。本研究的結果說明,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也具有此特點。
不同就業狀況學生的求職行為對就業質量的預測作用 目前對求職結果的定義傾向于將就業看作一個連續變量,而非二元變量。將就業結果劃分為就業與未就業,無法充分說明就業狀態的復雜性。為了更加全面地說明求職行為對就業結果的影響,本研究繼續調查了已就業學生和未就業學生的就業質量。已就業學生的就業質量為畢業生對自己目前工作的各項滿意度情況,包括工資、職位與教育程度的符合度、工作滿意度、離職意向等,共12道題目;未就業學生的就業質量為畢業生目前已收到的面試通知數量和簽約機會數量等,共3道題目。
如表3所示,求職行為與就業質量的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對于未就業學生,“求職頻率”“求職強度”與“就業質量”兩兩顯著正相關,即應聘越積極,得到的就業機會越多;對于已就業學生,“求職強度”與“就業質量”顯著正相關,但“求職頻率”與“就業質量”卻成顯著負相關。潘杰(2010)在他的研究中給出的解釋是:投寄的簡歷越多,面試機會越多,畢業生反而會覺得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從而降低對已經獲得的工作的滿意度。另一種解釋是:如果畢業生對獲得的聘用要約不滿意,就會更加積極地繼續應聘,以期獲得更好的機會,但持續應聘只是增加了他們選擇的數量,獲得的工作沒有很大改觀,因此對工作的評價沒有太大提高。
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中,“專業”和“性別”均為分類變量,將“專業”以醫學類為參照組,轉化為兩個虛擬變
量:“工―醫”和“文―醫”?!疤摂M性別”變量以男生為參照。表4回歸結果顯示,對于未就業學生:“求職頻率”“文―醫”變量、“求職強度”均進入模型,且標準化Bata值為正,表明這些變量對于未就業學生的就業質量有正向預測作用,并且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文科類學生比醫學類學生在獲得就業機會方面可能性更大。這可能是由學歷層次決定的,社會對于醫學類專業人才受教育程度要求較高,相對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而言,高職醫學類人才的就業范圍可能受到限制;在控制了“專業”“性別”和“求職強度”變量之后,“求職頻率”對于未就業學生的“就業質量”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
表5回歸結果顯示,對于已就業學生,“求職強度”可顯著正向預測其就業質量,“求職頻率”可顯著負向預測其就業質量。這就進一步驗證了Pearson相關結果。
4 結論與展望
研究結果表明,對于民辦高職院校畢業生,其求職行為與就業結果之間存在以下關系:
1)男生的求職頻率和求職強度均顯著高于女生;
2)求職頻率越高,就業率越高,未就業學生獲得的就業機會越多,但是對于已就業的學生而言,求職頻率越高,工作滿意度方面越低;
3)求職強度可以有效正向預測就業質量,即能夠及時調整就業心態和就業策略的畢業生,獲得的就業機會更多,工作滿意度更高;
4)在專業差異方面,工科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顯著好于醫科類專業畢業生,文科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機會也顯著多于醫科類專業。
“十三五”規劃指出,將加快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突出特色、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增強活力,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逐步構建職業教育與社會培訓并舉、勞動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各類教育與職業教育相互銜接、普職融通、升學和就業并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民辦高職院校學生有其特殊性,對于就業的自我預期較低,求職行為也缺乏主動性。結合本研究的結果,在今后的職業教育或者就業指導過程中,需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為指導思想: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培養畢業生主動實現職業目標的能力,包括職業認知和求職技能;加強畢業生求職心理和行為的研究,指導學生建立合理的就業期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樣本來源單一;沒有考慮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因素的作用。很多研究表明,求職者擁有的人力資本(受教育程度、個人實踐經驗、外語水平、學業成績等)和社會資本(嵌入在家庭、學校、師生關系、朋友關系、同學關系等社會網絡中的資源等)等因素都對其就業結果存在影響。在今后的研究中會拓寬調查范圍,豐富樣本層次,并且將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相關因素考慮在內,進行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EB/OL].http:///html/c/2015gxbys/index.shtml.
[2]Steffy B D, Shaw K N, Noe A W.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job-search behavior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9,35(3):254-269.
[3]Bretz R D, Boudreau J W, Judge T A. Job-search behavior ofemployed managers[J].Personnel Psychology,1994,47(2):275-301.
[4]Soelberg P. Unprogrammed decision making: Job Choi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1966.
[5]Blau D M. An empirical analys is of employed and unem-ployed job Search behavior[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2,45(4):738-752.
[6]張天舒,杜言敏.碩士畢業生求職行為與就業結果關系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術探索,2012(5):34-38.
[7]Kanfer R, Wanberg C R, Kantrowitz T M. Job search andemployment: Apersonality-motivational analysis and meta-ana-lytic review[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5):837-855.
[8]劉澤文,宋照禮,劉華山.求職行為的心理學研究[J].心理科學進展,2006,14(4):631-635.
[9]郭寶付,商應美.2014屆全國大學畢業生求職行為調查報告[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6(4):32-40.
[10]潘杰.人力資本、求職行為與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滿意度的關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第二季各DRAM廠商營收在DRAM合約價上漲23%及現貨價上漲27%下,皆較第一季增長,增長幅度約在10~50%之間。其中,三星(Samsung)以及爾必達(EIpida),因第二季營收增長表現優于市場平均,使其第二季DRAM市占率增長近3%。第二季全球DRAM產業營收為40億4,300萬美元,與2009年第一季相比,上漲了27.1%。
一、全球DRAM廠自有品牌內存營收排名
根據集邦科技統計,2009年第二季DRAM產業營收上漲了27.1%,其中韓系廠商三星在合約價上漲,制程轉進以及提高DDR3的生產比例下,其第二季DRAM營收漲幅高達40.7%,為11.79億美元,市占率上升2.8%~29.2%,穩占DRAM產業龍頭寶座。韓系廠商海力士(Hynix)第二季DRAM營收在季均價上漲20%、季位增長10%以及DRAM單位成本下降的影響下,營收上漲31.5%,為9.28億美元,市占率上升O.7%~22.9%,位居DRAM產業營收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