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創業經驗

創業經驗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創業經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創業經驗

創業經驗范文第1篇

首先,我們進行了調查走訪,了解婦女所需所求。在調研中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分析,雖然失地農村婦女存在文化層次不高、技術不強、就業能力低等就業障礙,但她們身處城內,見識較多,比一般的農村婦女眼高手低。更何況,失地婦女在領取征地補償款后,如果不及時就業或者投資創業,只能是坐吃山空。因此,婦聯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刻不容緩。我們爭取勞動部門的支持,邀請分管就業的領導到各培訓機構、勞動力市場實地考察,從培訓師資、教學設施以及就業效果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經過反復權衡,我們面向市場,尋找就業機會大、就業收入相對較高的培訓項目。最后確定了高新職業技術學校、荊鵬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天英職業培訓學校、公交駕校及東湖駕校等五家職業技能機構,選擇高級家政服務、物業管理以及汽車駕駛等專業,以滿足失地婦女技能培訓工作的需要。

其次,我們健全了培訓制度,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每年年初,街道婦聯將就業工作納入各基層婦女組織年度目標考核內容,要求各村(社區)要將就業培訓資金列入財政計劃。各村(社區)的婦女主任兼任就業指導員,要接受婦聯和勞動部門的雙重目標管理考核,以此提高基層婦女干部的辦事效率。在我們的努力下,2008年舉辦了失地婦女就業培訓班7期,按照國家就業培訓政策選擇一門技能全免或減半費用,高級家政班和物業管理班全免學費,汽車駕駛班由街道、村、個人共同負責費用。這7期班共婦女培訓389人,街道為她們支付學費16萬元。如:如云峰村失地婦女馮霞輝接受物業管理培訓后,被應聘到了金鑫賓館工作,當上了一名服務員,月工資900元,她自己很滿意。她說:“我從種田婦女到住進安置樓,如今通過培訓后有了本事能成為拿工資的上班族。真是沒有想到呀!”

第三,我們抓住機遇,多形式多渠道促進婦女創業就業。

2007年8月,市婦聯要舉辦一個新的培訓項目——絲網花制作技能培訓,這個項目既能幫助婦女實現靈活就業,又可掌握技能后開辦花店實現創業,還能愉悅性情美化生活,我們立即組織發動,有53名婦女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學習培訓。這些婦女姐妹心靈手巧,學好本領后制作了絢麗多姿的絲網花,把自己的房子、村里的辦公室裝點得更加漂亮,而且全部實現了就業。

2007年10月16日至30日,舉辦了“李兆基金失地農村婦女創業培訓班”,29名婦女參加了學習培訓,她們都是來自7村7個社區的農村婦女。通過學習后,她們堅定了創業的信心,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走出了一條自主創業的新路子。如:云盤村斗米組鄧奇英是一名養豬專業戶,她擠出時間來參加創業培訓,掌握了市場調查等知識,逐步擴大規模,現在年出欄生豬800多頭,年純收入達到20多萬元;鄧橋村失地婦女黃利英在2001年創辦了預制件廠,參加創業培訓后拓寬了思路,現在又投資創辦環保機械有限公司,提供就業崗位30多個,達到了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果。

創業經驗范文第2篇

該鎮“返鄉經濟”的快速發展既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從客觀上分析,一是返鄉創業具備本土基礎。“家有三尺硬地”。外出能人根在家鄉,具備深厚的創業根基。二是返鄉創業擁有草根優勢。外出能人天生具有草根性,適應環境能力強,回到家鄉創業更是如魚得水。三是返鄉創業有現實好處。回到家鄉創業,機制更靈活,服務更細致,當地黨委、政府甚至可以動員全鎮的力量為其服務。四是返鄉創業可獲得精神享受。外出能人返鄉創業,可以受到當地黨委、政府較高的禮遇,有一種“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的感受,這是在外地創業所不可比擬的。

該鎮“返鄉經濟”之所以能取得明顯成效,與鎮黨委、政府的引導和扶持是密不可分的。主要體現在:

一是高位推動,引領能人返鄉創業。能否促成能人大批返鄉,當地黨委、政府的引導作用尤其重要。該鎮堅持把“返鄉經濟”作為壯大鎮域經濟的根本途徑來抓,努力把在外能人資源優勢轉化為本地經濟發展優勢。成立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為第一副組長的促返鄉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確定目標,制定規劃,并配備專職人員。通過上下聯動,該鎮黨委、政府摸清了符合××發展的潛在返鄉投資群體,在第一時間內掌握了在外能人的投資意向信息。為動員在外能人返鄉創業,鎮黨委、政府每年在打工創業人員相對較多的地方,召開促進××經濟發展知名人士座談會,聯絡鄉情,推介××投資環境和優惠政策。同時,充分利用在外創業務工者的親情、友情、同學情等關系,通過情誼架設返鄉創業橋梁。

創業經驗范文第3篇

[關鍵詞] 農民創業; 先前經驗; 創業警覺; 機會識別

2013年3月郭紅東周惠珺: 先前經驗、創業警覺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一個中介效應模型及其啟示2013年3月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一、 引言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農民創業問題,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農民創業的政策措施,農民創業環境得到改善,農民創業氛圍越來越活躍,但在我國真正能夠感知和識別創業機會從而踐行創業活動的農民并不多。基于此,本文試圖回答如下問題:為什么一些農民(而不是另一些農民)能識別創業機會?這些農民又是如何利用所積累的經驗來幫助自己完成機會識別過程?

現階段與創業機會識別相關的研究成果頗為豐富。已有研究發現影響創業機會識別的因素包括:先前經驗、社會資本、創業警覺、認知特征、機會屬性、個體特征等[15],創業機會識別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形成的認知過程,而創業警覺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6]。Ardichvili等指出,創業警覺是成功識別創業機會的一個必要條件,而創業者的個人特質、社會資本以及先前經驗都是創業警覺的前因,但他們沒有就所提出的理論分析框架進行實證分析[7]。面對存在的客觀機會,只有經過真實個體的認知主觀化與創造性的活動之后才能被發現與開發[8]。基于對已有文獻的梳理,可以判斷機會識別會通過“先前經驗—創業警覺—創業機會識別”這樣一個理論路徑來完成,但目前對這一邏輯關系的實證研究甚少。

農民創業研究仍處在起步階段,可以劃分為兩類,即總體描述性研究與專題深入性研究。當農民創業剛剛興起并逐漸成為影響農村經濟的一種重要現象時,學者主要集中于探討影響農民創業的原因、描述農民創業的特征等方面,對農民創業進行一般性的分析和描述;當農民創業進一步發展成為一種常態現象時,學者們開始逐步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專門對農民創業績效、農民社會資本、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等進行研究。當前在農民創業機會識別方向上的研究還不多[9],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從理論框架上探索影響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的可能因素[10];二是運用實證方法檢驗影響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的因素,如創業環境、社會資本、先前經驗等[1113]。現有文獻資料已開始從理論上關注創業警覺這一關鍵因素在農民創業機會識別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實證上則基本沒有展開相關研究。個體對創業機會的警覺性是他們在多年實踐中學習積累和沉淀出來的一種認知特質。正規教育是潛在創業者認知積累和沉淀的一種重要方式,但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認知水平的提高更多是依賴于正式教育以外的途徑來實現,通過這些途徑積累起來的知識和經驗會幫助他們強化創業的警覺性,從而提高其識別創業機會的概率。

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將以具有創業意向的農民群體為研究對象,基于所獲得的問卷調查數據,在研究先前經驗對農民創業機會識別影響的基礎上,考慮先前經驗作為創業警覺的前因以及創業警覺對創業機會識別的影響,將創業警覺作為中介變量進行引進,構建“先前經驗—創業警覺—農民創業機會識別”關系理論模型,旨在揭示存在于先前經驗和農民創業機會識別中的轉化路徑,以及創業警覺在這一過程中的中介作用。

二、 研究假設

(一) 先前經驗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

先前經驗,是指過去經歷積累所形成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已有研究考察的先前經驗主要包括行業經驗、創業經驗、管理經驗、獨特經驗及其他職能經驗,如從事研發、市場營銷、財務等工作的經驗[14]。張玉利等在研究社會資本、先前經驗和創業機會之間的關系時,從先前工作經驗和先前創業經歷兩方面來考察先前經驗,其中先前工作經驗包括了職能經驗和行業經驗[5]。另外,農民創業方面的研究顯示,培訓作為人力資本要素中的重要部分,在農民知識積累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對農民創業行為的邊際影響相對于其他因素來說更為顯著[15]。所以除了先前工作經歷和創業經歷外,農民的培訓經歷也是其先前經驗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初,學者認為在給定的技術環境下,不同個體會識別出相同的創業機會,但Venkataraman指出,個體所積累的不同先前經驗會影響他的認知,讓他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因而不同的個體在給定的技術條件下對創業機會識別情況也是不同的[16]。Shane對創業機會識別的研究顯示,先前經驗和受教育情況是影響機會識別的重要因素,并用實證方法論證了由于每個個體先前經驗的分布差異,它們對同一創業機會的識別情況不完全一樣[17]。Ucbasaran等從認知理論的視角將創業者所擁有的先前經驗的規模和性質與其機會發現行為聯系起來進行研究,證明有先前經驗的創業者會發現更多的機會[1]。先前經驗和創業機會識別之間關系的研究側重點也許會有所不同,但研究結論基本是一致的:先前經驗會顯著影響創業機會識別。但縱觀這些研究會發現,研究對象大都定位于一些受教育水平較高的群體,所得結論能否推廣有待進一步討論。

相對于城市,農村地區的農民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傳統生活方式下他們與外界交流不多,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務農以外的經歷對他們知識的積累則異常重要。所以有意向開展創業活動的農民是眾多創業者既普通又特殊的一員。一方面,作為普通的創業者應該遵循創業活動的一般行為模式;另一方面,由于農民身份的特殊性,從識別創業機會開始就更需要依賴先前經歷中所積累的知識來幫助他們解讀信息,發現隱藏的商機。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假設1a:先前工作經驗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正相關。

假設1b:先前創業經歷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正相關。

假設1c:先前培訓經歷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正相關。(二) 創業警覺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

創業警覺最早是由Kirzner提出的,被定義為一種不進行搜尋就注意到此前一直被忽略的機會的能力[18]。盡管近年來創業警覺已經為越來越多的學者所關注,但目前仍缺乏統一的定義,不同學者往往從不同角度來界定和衡量創業警覺。本文基于其原始概念,認為創業警覺是一種持續關注的能力,關注那些尚未被發覺的機會[19],它不僅是一種天賦,更多的是不同個體在實踐中學習、積累和沉淀出來的認知特質。

Gaglio和Katz建立了一個以創業警覺為中心的理論模型,指出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識別出創業機會從而成為創業者,但創業警覺性高的個體成功識別出創業機會而成為創業者的概率大,但沒有對此進行實證研究[20]。Ko 和Butler對來自于65個高新技術公司創業者身上的數據進行了實證研究,從對商業機會的警覺性和對信息的警覺性兩個維度來衡量創業者的警覺性,結果表明,前者會顯著影響該創業者每月平均識別出的商業機會數量[21]。魏喜武和陳德棉梳理了創業警覺與創業機會之間關系的相關文獻資料,肯定了創業警覺在強度上對創業機會識別的顯著性影響[6]。目前對創業警覺的衡量已漸趨成熟,不同研究會根據自身需要來選擇相應的測量方法,同時提出應關注創業警覺在屬性上與創業機會的匹配。基于已有的研究結論可知,對所有創業者或潛在創業者來說,創業警覺都是其識別創業機會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結合研究對象,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假設2:創業警覺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正相關。

(三) “先前經驗—創業警覺—農民創業機會識別” 中介效應模型的構建

機會識別被認為是創業研究中的核心概念。Ardichvili等提出的創業機會識別理論分析框架指出,創業警覺是成功識別創業機會的一個條件,而創業警覺又受個人特質、社會資本及先前經驗的影響,但沒有用實際數據進行驗證[7]。Tang等研究了創業警覺在追求新機遇的過程中如何發生作用,其中將創業警覺分解為瀏覽和搜索、組合和聯想以及評價和判斷三個維度,在對其進行測量的基礎上構建模型進行實證研究,驗證了先前經驗對創業警覺的顯著性影響以及創業警覺對創新能力(即發現新機會的能力)的正向作用,“先前經驗—創業警覺”和“創業警覺—創新能力”之間關系的這一研究結論說明創業警覺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個人的創新能力,創業警覺性越高,越有助于發現創業機會,而創業警覺可以通過先前經驗的積累而提高[3]。也就是說先前經驗、創業警覺和創業機會識別之間可能有一定的邏輯關系,但文章并沒有對創業警覺在先驗知識對發現創業機會過程中的作用進行解析。

李仁蘇和蔡根女對創業機會識別的核心概念、關鍵因素及過程模型進行了分析,并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由先前經驗所形成的知識走廊的開發會通過強化創業警覺來發現創業機會[22]。雖然先前經驗、創業警覺和創業機會識別三者之間的關系缺乏實證研究,但以上分析足以說明三者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基于先前經驗和創業警覺作為創業機會識別的重要影響因素,以及先前經驗對創業警覺的強化作用,本文將創業警覺作為中介變量,構建“先前經驗—創業警覺—農民創業機會識別”關系理論模型,見圖1:圖1“先前經驗—創業警覺—農民創業機會識別” 中介效應模型

農民會在各種實踐活動過程中積累經驗,他們所擁有的這些先前經驗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自身在受教育水平低下的情況下能否迅速解讀隱藏在新信息背后的商業價值,創業機會將在他們對所獲取的新信息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中,被那些具有敏銳洞察力和機會意識的個體發現。也就是說,農民的先前經驗會通過影響個體的認知而作用于其機會發現行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假設3a:創業警覺在先前工作經驗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的正向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設3b:創業警覺在先前創業經歷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的正向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假設3c:創業警覺在先前培訓經歷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的正向關系中起中介作用。三、 數據搜集與變量測量

(一) 樣本選取與數據搜集

由于本文著重研究先前經驗和創業警覺影響農民能否識別出創業機會的內在作用機理,而已經創業的農民都是識別出機會進行創業的,不列入本文考察范圍。本文選擇有創業意向但還沒有進行創業的農民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搜集數據。被訪對象應符合以下條件,缺一不可:(1)屬于農村戶口;(2)目前本人及家庭主要成員沒有開展任何創業活動;(3)年齡在 18 —60 周歲之間(含18 周歲和 60 周歲)。

本研究由浙江大學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者由農經專業的部分研究生和浙江大學“三農協會”中來自農村的學生組成。從22個省(市)抽取100名學生為調查成員,每位學生在其家鄉隨機抽取4—5位滿足條件的農民進行調查,問卷調查時間為2012年1—3月。考慮到本調查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難度,為了保證最后所獲得數據的有效性,在2012年1月初課題組組織所有參與本次調查的人員進行了一次相關的培訓活動。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10份,回收問卷399份,對于其中明顯缺答的以及沒有創業意向的問卷予以剔除,最后得到有效問卷234份,問卷回收率與有效問卷回收率分別為97.32%和57.07%。

從被調查者性別分布上看,男性占71.24%,女性占28.76%;從被調查者年齡看,30歲以下的被調查者占55.13%,30—39歲占14.53%,40—49歲占23.50%,50歲以上占6.84%,可以看出有創業意向但還沒有進行創業的農民以青壯年居多;從受教育程度分布看,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36%,初中文化程度占30.74%,高中文化程度占24.6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7.23%,數據顯示目前具有創業意向的農民普遍只具有中等文化水平;從樣本所在地區看,東部地區選取的樣本占62.39%,中部地區占22.22%,西部地區占15.38%。

(二) 變量與測量

1.因變量:創業機會識別

不同的學者根據研究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對創業機會識別進行定義。本文采用Baron的定義[23],認為創業機會識別是指面對多樣化的刺激和事件時對商機存在與否的一種知覺,也就是說是否感知到創業機會,并且設置一個虛擬變量 “您是否發現過創業機會(創業項目)”來考察受訪者的創業機會識別情況,其中“是”賦值1,“否”賦值0。

2.自變量:先前經驗

本文從先前工作經驗、先前創業經歷和先前培訓經歷三方面來考察具有創業意向但還沒進行創業的受訪者的先前經驗。其中,根據張玉利和王曉文的研究,先前工作經驗也可分為通用性和專用性兩種性質[24],因此,這里設置三個題項來衡量這一變量,分別為“您在農業或非農工作中擔任過管理職務嗎”、“您在農業或非農工作中擔任過銷售職務嗎”和“您是否有手藝或技能”, “是”賦值1,“否”賦值0,變量“先前工作經驗”的取值則為上述三個題項得分的算術加總。先前培訓經歷則是考察此次創業之前受訪者是否參加過培訓,“是”賦值1,“否”賦值0。對先前創業經歷的衡量,設置題項“您以前創業過嗎”,“是”賦值1,“否”賦值0。

3.中介變量:創業警覺

因為在對創業機會進行關注和搜尋的過程中,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本文通過對受訪者在思考創業問題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受訪者對自己識別創業機會的自我評價來衡量受訪者的創業警覺[25]。高警覺性的創業者會通過積極搜尋來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信息,并且對發現的內在信息進行外在化,最終識別創業機會。因此,本文具體設置了4個題項,采用利克特5 點量表來度量這些指標,1表示“非常不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所衡量指標的強度越大。

表1是對創業警覺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測量量表信度系數為0.770,該測量工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符合要求;KMO樣本充分性檢驗值表明樣本數量是充分的;Bartlett 球形檢驗值說明各項目是相互關聯的,適合提取公共因子。這里提取出了一個公共因子,其方差貢獻率為59.433%,也就是說,原來4個指標的方差中,有59.433%可以用所提取的公共因子來解釋。

4.控制變量

本文選取了可能對創業機會識別帶來不同程度影響的一些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包括受訪者的性別、年齡及受教育程度。

四、 模型檢驗方法與結果

(一) 模型檢驗方法

五、 結論與啟示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先前經驗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之間并不全都表現為直接作用關系,還有一部分是嵌入到認知層面的,通過促進創業警覺的提高,對機會識別發生作用,并且不同種類的先前經驗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之間的作用關系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首先,創業警覺在先前工作經驗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的正向關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農民本身知識的有限使他當前所擁有的信息與知識的存量直接影響其對某些特定機會的認知;同時,先前工作經驗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其感知周圍環境和信息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提升農民正確判斷信息價值的能力,識別被他人視作潛在威脅和風險的機會。先驗工作經驗一方面直接影響農民創業機會的識別,另一方面通過影響創業警覺性來促進其對機會的感知。

其次,創業警覺在先前創業經歷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關系的中介作用沒有在本研究中得到驗證。可能因為所調查的擁有創業經歷的樣本量有限,創業警覺在先前創業經歷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關系中的中介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本文對有創業經歷和無創業經歷的農民受訪者的創業警覺性以及機會識別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顯示有創業經歷的農民具有更高的警覺性,更容易識別出創業機會。具體而言,已經具有創業經歷的農民,在以往判斷創業機會的決策情境中形成了機會意識,提高了對創業機會的敏感性,比沒有創業經歷的農民更容易識別出機會。

最后,創業警覺在先前培訓經歷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的正向關系中扮演了中介作用。對農民進行培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他的知識儲備,由于農民本身知識存量水平較低,增加的這一部分知識會在提高其認知水平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意味著農民的先前培訓經歷對他們的影響主要集中于認知能力的提升,先前培訓經歷的影響全部經由認知層面而作用于農民對創業機會的識別過程中。

本文對農民創業實踐和政策制定有重要啟示:第一,對于那些有意從事創業活動的農民來說,可以采取先就業后創業的策略,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行業進行就業,在就業中嘗試不同工作崗位,從別人創業活動經歷中總結經驗和積累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和創業警覺性,從而提高創業機會識別能力。第二,政府應加大對農民培訓的支持力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培訓經費的投入,鼓勵社會機構與企事業單位加大對農民尤其是有創業意向農民的培訓力度,通過培訓提高農民的認知水平和創業警覺性;另一方面,要不斷創新培訓方式,除了課堂授課以外,還要建立創業導師制,要積極鼓勵那些創業成功的農民擔任創業導師,與有創業意向的農民結對學習,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提高農民的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D.Ucbasaran, P.Westhead & M.Wright,″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y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Vol.24,No.2(2009),pp.99115.

[2]P.S.Adler & S.W.Kwon,″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 Academy of Management,Vol.27,No.1(2002),pp.1740.

[3]J.Tang, K. M.Kacmar & L.Busenitz,″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in the Pursuit of New Opportunitie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Vol.27,No.1(2012),pp.7794.

[4]苗青: 《企業家的認知特征對機會識別的影響方式研究》,《人類工效學雜志》2007年第4期,第811頁。[Miao Qing,″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Cognitive Features o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Chinese Journal of Ergonomics,No.4(2007),pp.811.]

[5]張玉利、楊俊、任兵: 《社會資本、先前經驗與創業機會——一個交互效應模型及其啟示》,《管理世界》2008年第7期,第91102頁。[Zhang Yuli,Yang Jun & Ren Bing,″Social Capital,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A Mediating Effect Model and Its Implications,″ Management World,No.7(2008),pp.91102.]

[6]魏喜武、陳德棉: 《創業警覺性與創業機會的匹配研究》,《管理學報》2011年第1期,第133136頁。[Wei Xiwu & Chen Demian,″A Study on the Match of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with Opportunity,″ Chinese Journal of Management,No.1(2011),pp.133136.]

[7]A.Ardichvili, R.Cardozo & S.Ray,″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Vol.18,No.1(2003),pp.105123.

[8]汪良軍、楊蕙馨: 《創業機會與企業家認知》,《經濟管理》2004年第18期,第2429頁。[Wang Liangjun & Yang Huixin,″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and Entrepreneurs Cognition,″ Economic Management,No.18(2004),pp.2429.]

[9]孫紅霞、孫梁、李美青: 《農民創業研究前沿探析與我國轉型時期研究框架構建》,《外國經濟與管理》2010年第32期,第3137頁。[Sun Hongxia,Sun Liang & Li Meiqing,″A Pioneering Study of FarmersEntrepreneurship and Framework Construction of Chinas Transition Period,″ Foreign Economics & Management,No.32(2010),pp.3137.]

[10]陳文標: 《農民創業機會識別與把握研究——基于企業家精神視角的分析》,《林業經濟》2012年第6期,第113115頁。[Chen Wenbiao,″How Farmers Identify and Grasp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 Forestry Economics,No.6(2012),pp.113115.]

[11 ]黃潔、買憶媛: 《農民創業者初始社會資本對機會識別類型的預測能力研究》,《農業技術經濟》2011年第4期,第5057頁。[Huang Jie & Mai Yiyuan,″The Impact of Farmer EntrepreneursInitial Social Capital on 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No.4(2011),pp.5057.]

[12]高靜、張應良、賀昌政: 《農戶創業機會識別行為的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基于518份農戶創業調查》,《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第4146頁。[Gao Jing,Zhang Yingliang & He Changzheng,″Empirical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Behavior:Based on the Survey of 518 Farmers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5(2012),pp.4146.]

[13]郭紅東、丁高潔: 《社會資本、先驗知識與農民創業機會識別》,《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3期,第7885頁。[Guo Hongdong & Ding Gaojie, ″Social Capital, Prior Knowledge, and Farmers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3(2012),pp.7885.]

[14]田莉、龍丹: 《創業過程中先前經驗的作用解析——最新研究成果評述》,《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9年第11期,第4145頁。[Tian Li & Long Dan, ″An Analysis of the Role Previous Experience Play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No.11(2009),pp.4145.]

[15]韋吉飛、王建華、李錄堂: 《農民創業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西北五省區調查的實證分析》,《財貿研究》2008年第5期,第1622頁。[Wei Jifei,Wang Jianhua & Li Lutang, ″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Farmers: Survey from Five Northwestern Provinces,″ Finance and Trade Research,No.5(2008),pp.1622.]

[16]S.Venkataraman, ″The Distinctive Domain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n Editors Perspective,″ in J.Katz & J.Brockhaus (eds.), 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Greenwich, CT: JAI Press,1997,pp.119138.

[17]S.Shane, ″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Organization Science,Vol.11,No.4(2000),pp.448469.

[18]I.M.Kirzner,Competi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8.

[19]段清賢: 《創業警覺性的影響因素研究》,《現代商業》 2011年第17期,第283頁。[Duan Qingxian, ″Factors Influencing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Modern Business,No.17(2011),p.283.]

[20]C.M.Gaglio & J.A.Katz, ″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Vol.16,No.2(2001),pp.95111.

[21]S.Ko & J.E.Butler, ″Alertness, Bisociative Thinking Ability, and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in Asian Hitech Firms,″ in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Wellesley, MA:Babson College, 2003,pp.421429.

[22]李仁蘇、蔡根女: 《創業機會識別:核心概念、關鍵因素及過程模型》,《湖北社會科學》2007年第11期,第7579頁。[Li Rensu & Cai Gennü, ″Identific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 Core Concepts, Key Factors and Process Model,″ Hubei Social Sciences,No.11(2007),pp.7579.]

[23 ]R.A.Baron,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A Valuable Tool for Answering Entrepreneurships Basic ′Why′ Ques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Vol.19,No.2(2004),pp.221239.

[24]張玉利、王曉文: 《先前經驗、學習風格與創業能力的實證研究》,《管理科學》2011年第3期,第112頁。[Zhang Yuli & Wang Xiaowen, ″Empirical Study on Prior Experience, Learning Style and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No.3(2011),pp.112.]

創業經驗范文第4篇

建材店換址開業,

經營走上正軌

賣桔子的故事暫時告一段落,我還要考慮店面如何發展,因為樓下的新位置要三月份才能讓出來,所以這段時間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如何處理樣柜,設計新店裝修方案。我原來的店最后一分錢也不值了,因為沒有人會花錢兌我這個店,最后商場收回了,擺了一些沙發在那里賣,再后來這個店商場以很低的價格租給另一個外面來的商戶了。

就在我準備裝修的這段時間又發生了一件事,廣東總部知道了我要重新換位置,并且讓我把圖紙傳給他們,給我重新設計裝修方案和樣柜,我把圖紙傳過去了,但等到的卻不是好消息,因為我這個新位置店面面積太小了,只有60平米,不達標,不符合廠里的要求,可是我又沒有別的辦法,樓上面積雖然大,但不賺錢呀,跟總部解釋,也沒用。因為二樓的店已經開業二年了(韓姐做了一年,我做了一年),跟總部簽合同時,一年要完成一定金額的進貨額的,顯然,沒有完成,這樣總部有權取消我的資格。雖然總部沒有馬上取消我的資格,但是卻也沒有跟我簽新一年的合同,這又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沒辦法,我也不能做別的,只得按自己的思路重新裝了一下新店,自己在廠里下單定了樣品,(雖然沒簽合同,但還是正常合作的),新店剛開始還算順利,銷量也比在樓上的時候好了許多,但隨后問題就出來了,因為銷量大了,售后就多了,接連一個月,我幾乎每單貨都有售后,各種各樣的,不是運輸破損了,就是廠里做錯了,要么就是我們設計出問題了,給我氣的,打給總部區域經理,把他一頓臭罵,我不能天天把精力放在處理售后上面吧?結果:過幾天區域經理跟我說本市又要開一家商,我說不行,我是獨家,他說我們今年沒跟你簽合同,我說隨便你了,后來我們市就又開了同一品牌的專賣店,這個事還是顧客告訴我的。我當時真是想把L總大罵一頓,后來想想忍了,誰叫咱沒實力呢,如果你銷售得好,總部是不敢胡作非為的,先忍著吧,不管怎么說,我還是賺錢的。

(創業經驗:在你沒實力的時候,你就要裝孫子,不要跟總部談太多的條件,因為你沒有給他們帶來利益。當你有實力的時候,你可以跟他們講條件,如裝修支持,要樣品折扣,要廣告支持,要超額獎勵,要獨家,要......打工也是一樣的道理,大家都懂的。)

我得罪不起總部,也沒辦法,要是再換一家,我又得從頭開始,還要到廣東考察,還不知道再加盟的品牌咋樣呢,而且我的店面小,即使再換一家估計還是不達標,就這樣挺著吧。

就這樣我們兩個商在同一個城市各自經營(有必要說一下,這行沒有一個品牌兩家做的先例),我們基本走上正軌,而且市場人氣也旺了,所以生意還過得去。而另一個商呢,因為是一個大學生出來初次創業,經驗不足,再加上所在的商場也沒什么人氣,所以銷售不太好。但總部“一女兩嫁”的做法確實是坑人,舉個例子來說吧,我花錢在戶外做了一些廣告,而那個商從不做廣告,我銷售的價格比他銷售的價格高,有時他還撬我的客戶,我跟他也認識了,畢竟也是大學生創業,我不能太打擊他,找他談了一次,與總部溝通后,達成協議:兩家店對外稱是一家的,價格要統一,不互相詆毀,誰有違約,則被總部取消資格。可是協議是約束不住人的,我們互相體諒算是平穩渡過了2008年。這時我們做的這個品牌也算是有點影響力了,我想兩個商做一個品牌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得早點解決這個問題。

總的來說我的新店經營比較平淡,我平時出幾趟差,參加幾個展會,看看新產品,了解一下業內形勢,店里經營基本是老婆打理,我又把重要的精力放在了冬季批發桔子的運作上。

桔子“黃了”,虧損20萬

前面我有總結出“做事要專心,不能一心二用”,我知道這個道理,但剛賣了一個月的桔子就賺了我開店一年也沒賺到的錢,我有點這山望著那山高了。我想,從桔子下樹到桔子存儲期結束有至少四個月的時間,如果我做四個月,全力以赴,保守估計賺到30萬是不成問題的,于是我決定把主要精力放在桔子這個項目的運作上:

品牌設計:我想到的第一點就是品牌,因為我2006年底就已經申請注冊了商標了,我可以用商標,不過只能是TM。然后就是VI的設計,當時想找個正規公司給設計一下,一咨詢,光設計幾個英文字母就要一萬,我一看這不是搶錢嗎?于是上網,找威客,在豬八戒網發個任務,500元搞定。

包裝設計:上網找外國設計的包裝,看看人家是怎么包裝的,最后決定還是用產地生產的塑料箱包裝,因為如果自己生產包裝,量小的話成本太高。

市場調查:為了偉大的桔子事業,我北上黑龍江綏芬河,南下廣州江南,深圳布吉,中間去了北京新發地,我覺得先把這幾個城市,再加上出口俄羅斯市場,搞定一個就行了。綏芬紛河滿大街是掛著俄文店名的商店,我在那拜訪了幾個專做對俄貿易的公司老總,結果不行,因為我們是單品,不好做,跑了一圈最后只能在北京和我們城市做。

創業經驗范文第5篇

關鍵詞:國外高校;創新創業;借鑒;啟發

課題項目:2016年濰坊市科學技術發展計劃項目:“基于‘互聯網+’的濰坊高校大學生新創業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6GX090)階段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3月13日

2015年5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標志著創新創業教育上升為國家戰略穩步推進。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強調“創新創業”并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由此可見,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當今時展的主旋律。

一、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述

國外的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和實踐起步早、發展快,其各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構建已趨成熟,經驗極其豐富,值得吸取和借鑒。美國是第一個開設這方面教育課程的國家,從1947年至今已發展有1,800多所高校,其創新創業教育理論也形成了一個相當完備的體系。英國至少有45%的大學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澳大利亞也非常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教學,很多教師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既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家。另外,日本、新加坡已逐步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中,能提供多項基金讓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體驗活動;加拿大、新西蘭等國家的創新創業教育也正如火如荼地發展。本文將著重對美國、英國和日本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情況進行分析介紹。

(一)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述。美國是最早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國家。從1947年,美國哈佛大學開設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史上的第一門課程;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比爾?蓋茨掀起了美國高校創新創業的新浪潮;2000年后,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呈現出系統化和規模化趨勢;到現如今,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高達25%,遠遠高于中國。總之,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經歷了70年的發展歷程,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創新均處于世界前列,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述。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始于1982年,英國政府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出臺了“大學生創業”項目,以鼓勵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由于該項目主要是出于解決就業問題的功利性目的,缺乏動力,后英國政府停止了該項目。英國政府在意識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后,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引導和規范,并從人力、物力和政策等方面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保障,自此英語的創業教育納入正規教育。2004年英國政府推出創業競賽活動,有1/3的青少年因此轉變了自己的創業態度,對高校大學生的創業激情和素質的提升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同年,英國大學生創業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全國的創業教育,進一步促進了英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系統發展。值得一提的,英國較為先進的是創業園孵化器,其中的劍橋中英創業園、牛津大學科學園、伯明翰科技園等都很有名氣,這一方面為各大企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同時對英國創業教育發展、大學生的創新進步以及商業項目的研發都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幫助。

(三)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述。日本創新創業教育亦始于20世紀80年代,起初以高校創新創業形式呈現,后到90年代的見習制度,效果并不顯著。1995年,《科學技術基本法》和科技立國政策的推行極大地促進了日本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2000年以后,伴隨著“創業家精神”的正式提出,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其中,產、官、學協同模式是日本創新創業教育的突出特色,即在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集中全社會資源優勢,形成以政府、受托或獨立進行創業教育的組織和高校三方協同發展的模式,政府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政策和資金保障、企業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經濟和技術支持、高校以及中小學校則發揮其在創新創業中的主體作用。

二、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經驗借鑒與啟發

(一)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借鑒與啟發。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呈現一系列突出特點。其一,國家出臺多項法律法規,讓高校大學生創業具有法律保障。如,美國國會于1953年通過了《小企業法案》、1981年里根政府通過了《經濟復興稅法》、1986年出臺了《稅制改革法案》、1992~2012年,國會先后通過三部法案延長具有高度競爭性的小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先后支持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等許多國際知名企業,對美國在前沿學科占據領先地位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成為各國仿效的典范;其二,高校大學生創業流程便捷,準入成本低廉。世界銀行的《2014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表明,美國的營商環境便利度在全球189個經濟體中排名第四。一個有限責任公司,在美國從注冊到運營僅需6個環節,僅需5天便可全部辦完。并且,美國創辦公司的經濟成本非常低廉,僅占人均國民收入總值的1.5%;其三,多渠道資助大學生創業,融資方式靈活、易得性高,一方面政府為創業型企業提供資金援助,另一方面政府還通過政策引導,拓寬創業型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如鼓勵銀行加大對小企業的貸款額度并減免利息,創建并提供多種投資渠道(包括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種子資本等);其四,提供定制式輔導服務,增強創業型企業的生命力。美國創設了大量專門的創業輔導機構,在管理、服務、技術、營銷、人才等方面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咨詢;其五,美國高校制定諸多支持性的制度和措施,鼓勵大學生創業。20世紀30年代麻省理工學院率先規定“五分之一原則”,即教師可以在一周內的任意一天去從事咨詢或參與企業活動,現在這一制度幾乎為美國所有大學接受,全方位助推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同時,美國高校普遍允許學生既可全日制上課,也可半日制上課;允許學生休學創業一段時間以后再回校復課學習。高校與企業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從而使學生積累企業相關經驗。

(二)英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借鑒與啟發。一方面英國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經費支持。英國的創新創業方面的政策法規由教育與技能部、財政部貿工部和首相k公室共同制定和完善,并且高校創新創業經費主要依靠政府統一撥款,政策制定與經費撥款的相互協調,為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英國的創新創業教育有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如英國政府成立的英國科學創業中心和全國大學生創業委員會。專門管理機構助推了全國創新創業觀念的轉變,保障了政策法規的有效執行,從而確保英國的創業教育由起初的功利性教育轉變為非功利性的創業意識和品質精神教育,從創業課程的規范教育轉變為專業和學位的系統化教育,并具有了自身鮮明的文化和特色。此外,英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集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完善的課程設置于一體,形成了一個相互促進、多元互動的體系,各方面合力的發揮使英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優勢和特色日益凸顯。

(三)日本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借鑒與啟發。日本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亦有很多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的方面。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較大,日本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法規,在國家政策上給予高校創新創業強有力的支持,并且建立了政府及社會各界多元化的融資渠道,提供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日本高校注重整合自身教育資源,以形成獨具特色的“產、官、學”一體化創新創業體系,充分利用和發揮企業、政府和高校自身的協同力量。除此之外,日本民眾具有較強的集體意識和忠誠意識,因而全國上下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較高,確保日本高校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人才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三、小結

總之,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對高校所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各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為避免少走彎路,我們應該認真總結和虛心借鑒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統籌政府、社會、企業、學校多方面的力量,積極探索構建“互聯網+”時代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深入做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主要參考文獻:

[1]焦烈,王堯.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福利一区 | 天堂网avav|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久 | 欧美 日本 国产 | 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夜色精品三区 | 成人黄色电影在线观看 | 久久在线免费视频 | 99久久综合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福利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欧美日|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视频1区 | 久久九九久久九九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 成年人在线播放 |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精品第100页 | 国产资源福利 | 免费成人av在线 | 激情网综合| 成人av毛片 | 欧美日韩一区视频 | 欧美黑人巨大久久久精品一区小蓝 | 麻豆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精 | 丁香六月婷婷 |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 又湿又紧又大又爽a视频国产 |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100 | 欧美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黄 | 亚州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