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園教師工作經驗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幼兒園 精神環境 創設 利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被認為是一種隱形課程,其具有促進幼兒個性和幼兒智力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能激發幼兒進行思考并指引幼兒進行相關活動和行為,進而改變幼兒的理解和認知,同時幼兒在和環境互動中,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升,怎樣才能創造一個良好的幼兒園精神環境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了以下幾條。
一、建立良好的幼兒和教師之間的關系
教師在幼兒園里擔任著支持者和指導著的身份,在幼兒教學活動中,不但需要教給幼兒文化知識,而且要教會幼兒道德規范及人際交往的行為準則。教師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教師應和幼兒建立良好關系,首先要在情感上表現出對幼兒的尊重,這是幼兒和教師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的基本條件。其次教師在教育幼兒的時候要采取民主態度,對幼兒的行為要善于疏導而不是采取壓制的方法,不要以老師的身份權威的命令幼兒,善于傾聽幼兒建議和想法。最后保持指導而不支配,自由而不放縱的民主教養態度和方式,鼓勵和尊重幼兒的個。
二、指導幼兒和幼兒建立良好關系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溺愛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幼兒禮貌待人,團結友愛,同伴之間互相關心,共同交流思想情感和感想等行為,創造良好的幼兒園環境。為此,需要教師通過積極的教導訓練和社會往活動引導幼兒的行為。
(一)鼓勵幼兒相互交流感情和思想
大部分幼兒都存在自我中心的傾向,不善于觀察他人的情感和需要,對他人的情感狀態嚴重缺乏了解和認知,因此導致幼兒普遍缺乏同情、復位、關心、 幫助等親社會行為。教師應鼓勵幼兒相互交流思想感情,讓幼兒之間相互了解,對他人的需求有所認知,從而產生合作、幫助的行為,同時從幫助幼兒的行為中學到為人處世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幼兒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感受,讓幼兒從別人的分享中學習。
(二)引導幼兒建立相互友愛、相互關心的氛圍
引導幼兒建立正確的關心他人的方式,讓整個班級處于一種相互友愛、相互關心的良好氛圍之中,讓班級不再出現你碰我、我碰你的現象,沒有向老師告狀、幼兒之間吵吵嚷嚷的現象,取而代之的是相互之間詢問關心,互相禮讓,整個班級處于一種良好的環境之中。教師應在日常教育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將對幼兒的培養貫穿其中,例如在幼兒玩游戲時,鼓勵幼兒將玩具和他人分享,在玩游戲的過程中不小心碰到同伴,要先向同伴道歉,當自己被他人撞到時,別得理不饒人,在和他人交往時,要學會把“不客氣”“謝謝”掛在嘴邊。對于那些因為性格內向、害羞、不善于與他人交流的幼兒,教師要鼓勵他們多和其他幼兒交往,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也可以鼓勵其他幼兒和不善于交往的幼兒交往,讓同伴幫其建立自信心。
三、樹立教師和教師之間交往的良好形象
教師的行為往往對幼兒的行為有直接影響,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幼兒以自己為榜樣。教師和教師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如果能做到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相互撫慰,相互關心,那么幼兒在實際的活動中也會產生這樣的行為,并慢慢地穩定下來。相反,如果教師和教師之間就表現出一種人情淡漠、相互之間漠不關心的態度,那么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育幼兒養成各種親社會的習慣就存在困難,因此,需要教師加強自我約束,以自身示范為幼兒樹立好榜樣。
教師和教師之間的良好交往,能為幼兒園的班級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教師和教師之間的相關幫助、相互關心能為幼兒園和班級帶來一種溫情的氣氛,激發幼兒的各種親社會行為,幼兒也會在教師和教師之間的交往中不斷受到影響,慢慢學會適宜的、正確的行為方式,學會觀察他人的情感情緒。因此,在創造幼兒園的精神文化環境時,不管是幼兒園的主班老師還是配班老師,都要注意自身行為,確保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四、結語
幼兒的健康發展不僅受到單純幼兒園環境的影響,而且受到其他各種環境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先建立和幼兒之間的良好關系,其次鼓勵幼兒和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建立友好關系,最后以身示范,建立良好的教師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共同營造一個良好的、和諧的幼兒園精神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Stewart Cohen, Susan L.Trostle. Young Children’s Preferences for School-related Physical-environmental setting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November 1990, Volume 22 Number 6:753-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