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寫花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2A-0041-0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力求有創意。這就要求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遵循個性化原則,重視學生的主觀感受,充分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樣才能使學生自由和有創意地表達,寫出個性化的作文。
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素材等均來源于生活。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高度重視生活與作文的密切聯系,讓學生寫出個性化的作文。
(一)引導學生大量閱讀。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閱讀,并且規定了各個年段的閱讀量。葉圣陶曾把閱讀與寫作比喻為“吸收”和“傾吐”的關系,不吸收豐富的養料就寫不出好的文章。因此,教師可結合每年的讀書月活動,帶領學生閱讀大量的有益圖書;讓學生能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采用摘錄、批注、寫體會等不同的方法進行記錄;組織各種類型的讀書活動,如故事會、朗讀比賽、讀書心得交流會等。學生在交流中不僅可以互相學習,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老師和同學的贊賞中體會到成功的歡樂,激發積累語言的興趣。
(二)感受大自然。祖國的大好河山是多姿多彩的,教師應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從大自然中尋找作文素材。春天,春暖花開,萬物復蘇,讓孩子們感受春的氣息,觀察花的紅,草的綠,感受春風的輕撫,春雨的滋潤。冬天下雪了,帶著孩子們堆雪人,打雪仗,感受銀裝素裹的世界是怎樣的景象。孩子們在假期里還可以和爸爸媽媽出去旅游,感受山的巍峨,水的柔美,感受和體驗各地的風土人情,從而獲得鮮活的素材。
(三)關注時事。寫作要與豐富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學生關注社會,走進社會,才能把握時代脈搏,從而充實生活積累,使寫作素材有一個豐富、新鮮的源泉。如奧運會,國慶節,足球世界杯等,這些事件或活動都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很好的素材。
(四)寫當天的感受。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寫經歷過的真實生活,寫對當天發生的事的真實感受,還可以寫美好的愿望,憧憬美好的明天。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生活會給學生帶來獨特的感受和思考。
二、引導學生大膽想象
思維的個性化反映在文章上,就是文章的思想獨到、新穎而深刻。這就要求學生有創新思維,重視思維的獨創性、突破性和新穎性,這些正是寫作文最需要的。
(一)教會學生多角度思考。讓學生學會個性化思考,是實現作文個性化的前提。思維是需要訓練的,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作文訓練的核心。在設計作文訓練時。教師應把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放在首位。訓練應充分體現教師的指導作用,尤其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路,傳授方法,以此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寫作時,個性化思維能幫助學生挖掘事物的內涵,讓他們能對事物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觀察,使文章立意深刻。如半命題作文《我想對×××說》,內容可以是向老師說,向同學說,向父母說,也可以向其他人說。再如“學校”這個主題,可以設計這樣一組題目:《我愛我的學校》(側重于記敘和抒情),《美麗的校園》(側重于說明),《未來的校園》(側重于想象),這樣多角度的命題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訓練學生大膽想象。想象是人在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創新思維需要想象的參與。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小學生正處于極富想象力的年齡階段,針對他們的特點,教師除了鼓勵學生多讀充滿想象力的童話、科幻故事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想象力的訓練。訓練中,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形式。
1.閱讀中,對閱讀材料進行改寫、續寫。如《小攝影師》一文,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孩子們根據教師的提示續寫這個故事:那個小男孩后來見到高爾基了嗎?故事的結果如何?
2.創設情境,引領學生自由想象。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讓學生想象醫生對阮恒說了些什么?把說的內容寫下來。
3.還可以讓孩子們進行看圖作文。編寫童話故事,寫想象作文等,如《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會變》《鉛筆、尺子、橡皮》。
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在作文中充分發揮了想象,不僅拓寬了寫作思路,還有助于抒發獨特的感受,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三、指導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
所謂個性化的語言,是指那些新穎、獨特,能啟人深思、引人聯想的語言,是那些富含韻味、飽含哲理、耐人尋味、充滿智慧的語言。語言是展示個性的重要載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
(一)貼切的修辭。修辭賦予了語言生命和活力,增添了語言的魅力,豐富了語言的內涵,學生巧妙運用修辭,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如:
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這是一些多么可愛的小精靈啊!
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手法,表達了作者對中國漢字的喜愛之情。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擬人手法寫出了洪水的肆虐與瘋狂。
我和書的故事實在是太多了,為書而歡樂,為書而哀愁,為書而被處罰……
排比手法的運用,節奏和諧,感情洋溢,抒發了作者和書之間的不解之緣。
(二)情感的表達。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突破常規,讓語言出彩。如:
我最喜歡吃奶奶做的豆沙包,因為里面包滿了奶奶的愛。
表達出了自己真切的情感體驗。
老師那一串串清晰的腳印印在校園的小路上。
表達出孩子望著老師的背影,心中充滿無限的敬仰之情。
《沈從文自傳》中作者幫學生撿球時有這樣的情節描寫:
我便愉快把球拾起,且仿照他們把腳尖那么一踢,于是那皮球高高地向空中躥去,且很快的落到那些年輕學生身邊了。那些人把贊許與感謝安置在一個微笑里……
“安置”一詞十分傳神,讀者仿佛已經看到那些學生們真誠的微笑。
(三)別致的句式。教師要教會學生使用別致的句式,突破慣用的模式,使文章呈現新奇之美,讓人眼前一亮。如:
沒有誠信的滋潤,心靈之地將干涸,靈魂都會枯萎,生命也將失去意義啊!
三個小姑娘,一個秀氣,一個洋氣,一個土氣。秀氣的滿是靈氣,洋氣的全是嬌氣。土氣的露出幾分傻氣。
我們的生活是一本書,在每一頁晴朗的日子上,都閃耀著太陽鮮紅的印章。
四、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評價具有促進作用。孩子們作文的一字一句凝聚著他們的努力,因此,教師要用鼓勵的、欣賞的話語評價學生的作文,讓學生在作文中嘗到成功,在鼓勵中感受快樂,從而不斷努力,發揮個性潛能。教師的評語對學生作文的水平發展至關重要,在作文教學中筆者主要采用以下方式。
(一)鼓勵性的評價語。教師要以兒童的眼光看待學生寫的作文。教師只有站在兒童的角度去審視他們的作文,批改他們的作文時才能有分寸,有說服力。如,我們可以這樣評價優秀的作文:“文章字里行間都滲透著詩意美,讓老師陶醉其中……”“你的文章語言很流暢,也寫出了老師的感受,你是老師的知音。希望我們共同切磋,在文學的百花園中,采擷芬芳的一朵。”這樣的評價語,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了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改革開放是1978年黨的上提出的一條戰略決策,這個決策的成效之一就是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故步自封的情形,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這一點,從我們寶雞的變化中就能深切體會到。
聽姥姥和爸爸說,他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日子過得很貧窮、很艱難,吃得很簡單、很匱乏,基本上是種什么吃什么,沒錢去買也很難買到別的。面條里基本沒菜,米飯更不知道,吃饃也算一頓,肉菜、餃子,都是過年才能吃到的珍稀品。遇到災年,常常是餓著肚子。不要說零食,水果都很少見到。而如今,各類美食店沿街林立、層出不窮,奇珍異果、小吃零食琳瑯滿目,南北大菜在家門口都能品嘗到,可以周周去嘗鮮。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等這些洋快餐已經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了。
我看過爸爸小時候的照片,身后是兩間低矮破舊的土瓦房,屋門上殘跡斑斑,窗戶上也是用紙糊的。爸爸說,他們小時候都是幾家人住一個四方院,每家四五口人都擠在一間房子里,很擁擠也很熱鬧。這種房子冬天很冷,遇到長時間天雨還會漏雨。姥爺小時候生活西安城區,也是這種格局,不過房子好些,是用水泥砌成的平房。而現在,市區原來低矮的平房、簡易房和大片大片的空地不見了,高高的電視塔、高大漂亮的樓房、高檔豪華的寫字樓以及近來的別墅群拔地而起、層疊林立,成為寶雞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幾乎每家每戶都搬進了單元房,原來的四合院反倒成了奢侈品。即使在農村,條件好些的都蓋起了小洋樓,差些的也換成了一排排平房。
改革開放帶給寶雞的變化遠遠不止這些:原來寶雞只有一條中山路是雙車道的柏油公路,而其他的小巷一到雨天就變成了泥濘小路;而現在我們修建了寬闊平坦的經二路、高新大道和西寶高速公路等,在市區已經看不到土路了,即使在農村,都已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渭河兩邊原來是一片光禿禿的河灘,沒有花、草、樹木。現在則建成了美麗、整潔、綿延數公里的渭河公園,放眼望去,一片綠色,為人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場所。原來稀缺昂貴的手機、電視、空調、電腦都已成為人們的日常消費品,就連汽車也已進入許多普通的家庭。
我的家鄉變化真大呀,我相信它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聽著“淅淅瀝瀝”的雨聲,看著舊式的日記本,讀著塵封的回憶,笑著曾經的幼稚。
蔚藍的,不,是蒼白的空中,突然飛過一只黑色的鳥,接著一聲慘叫,它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它被彈弓打中了。
雨水無情地打在它的身上。
如果這是一只幼鳥。
在它閉上眼睛的那一刻,它想到了出門前媽媽對它的反復叮囑,想到了爸爸答應過它:如果它乖就帶它去世界走一遭的諾言,想到了它希望當一名著名飛行員的曾經完美而遙遠的夢,如今在一念之間,全都不在了。
有一滴雨水打在了幼鳥的身上,它沒有掙扎。
如果這是一只歷經滄桑的鳥。
在它閉上眼睛的那一刻,它想到了自己的兒女已經長大,已經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想到了老伴已在天堂等著自己,想到了自己已經完成了平生的夙愿——為祖國,為大地添上那一丁點兒生機。
又一滴雨水打在這只鳥的身上,它滿意地閉上了眼睛。
一、話題的審題要“清”
審題就像下棋一樣,“走錯一個子,輸一盤棋”。所以,寫好話題作文的第一點要求就是善于在一個寬泛的范圍內,“擇其一點,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寫“大范圍”中的“某一方面”。話題雖然可以自由擬題,但不是信馬游韁,而是像放風箏一樣,不管風箏怎樣飛,手中總有一根線牽著,這線就是話題。要認真深入地理解所設話題的內涵。
1、擬一個靚麗的題目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可見題目的關鍵。話題作文的題目,一定要準確、醒目、生動、新穎、簡潔,做到緊扣文章的內容,能揭示文章的中心,對文體亦有所揭示。常言道:“文題善,佳篇成一半。”有了一個好的題目,就好像有了開啟靈感之門的鑰匙,閱卷老師也可以從題目上看出作文所涉及的內容。話題作文要求中都有“題目自擬”一條,根據題目自擬的要求,結合平時自己的積累,你應精心打造一個漂亮的題目,為你的作文亮出第一道靚麗的風景。
像有一年安徽省中考作文以“體驗”為話題,有的考生起的題目很新穎,如“體驗女朋友,狗眼看人”等。這樣的題目就能讓人耳目一新,引人注意。
2、選拿手的文體
題作文要求自選體裁,那么應當怎樣選擇體裁呢?這就要根據作文的“提示語”和“要求”來考慮。話題作文寫作要求都有“文體不限”一條,這樣能給學生選擇文體的最大自由,學生可以揚長避短,選擇自己最拿手的文體,或記事,或寫人,或議論,或抒情,演出自己的拿手好戲。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文體,都要因文而異、因人而異,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示自己的才華。 像“體驗”為話題的作文,有的考生寫童話,寫寓言,寫小說。但千萬切記文體“四不像”,把作文寫成各種文體一鍋炒的“大雜燴”。
二、話題的立意要“奇”
“立意創新”是寫好話題作文的保證 。考生在考場上要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確非易事。文章要想再新,立意必須新奇。 立意是作文的靈魂。為此自己必須獨辟蹊徑,表現個性。這樣根據話題的要求立意,確定中心,中心要切合題意,要有現實意義,要有創新意義,盡量挖掘深層含義,力求表現新鮮的意思,如四川省有一年中考話題是"交往"。有一得滿分考生由回憶小街拆遷,新樓林立,引起對人生的感悟,其中有一句“小街那悠悠的魂靈定在那里飄蕩,保路人一生平安”,這樣的典范句寫出了新意,引人深思。
三、話題的選材要“新”
平時留心的人物信息和事件是考場上很好的材料,但選材必須做到一想二比三定。想,在話題允許的廣闊天地中,看看有哪些材料。比,對材料進行比較。定,就是材料必須選優,是自己最熟悉,自身體驗過,深入思考過的,這樣易寫得具體,有真情實感。要寫有積極意義,內容健康向上的,并且要寫出新穎,寫出自己的個性。有一年在安徽中考中有一得滿分的考生選材是母親節那天,自己由于沒錢買花送給母親,而是在花店里打電話向母親祝福,傳遞著自己的愛母之情。這樣起到了以小見大的效果。在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獨辟蹊徑,表現出文章的新穎性和作者的創造性 。
四、話題的布局要“巧”表達要“美”
好的文章結構要合理、完整、嚴謹。那么布局要巧,也就是采取恰當的順序,安排好詳略,注意過渡,懸念迭出。特別是文章的開頭要精彩,結尾要完美。如有一年四川中考一"交往說明書"滿分作文,考生就是巧用平時所見藥品一類說明書的布局來寫的。
我是一名初一的學生,半年前,我還是一名小學生。是您從我手中把我快樂的小學生涯奪去的。哎,還有我那可愛的童年,他們都在您那兒吧!
在您如此無情地帶走我的快樂之后,我仍然堅信您是一位白發蒼蒼、充滿智慧的老者,因為大概在宇宙形成之后您就存在了,您一定知道很多事,但我不想知道那么多!我只想知道,您把那些曾經停留在我身邊的短暫的快樂弄到哪去了!
今天我去看爺爺,好大一桌子豐盛的菜,我和哥哥吃得很開心,玩得也很開心,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就在我坐著看電視的時候,您大概飛快地跑了過去吧?好幾個小時的時間一晃就過?!回到家后才發現,今天的作業只字未動,為了趕進度,我只好又泡在書海中了!說真的,我很佩服您!好幾十萬歲的年紀,竟跑得那么快!可憐我那短暫的快樂啊,還沒等我仔細享受,就被您帶走了!
上初中以來,我的時間越來越緊了,早上6點多起床,晚上常常寫作業到9點,可就是這樣,您還要跑得那么快,讓我覺得既迷茫又傷心,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聽說到初三得寫到晚上12點,真太可怕了。咱們可不可以商量一下,您跑的慢一點,我追的緊一點?讓我有更多時間去享受生活,享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