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國漢字的演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片華夏大地上,漢字絕對是最為神秘的古代文明。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漢字是不可獲缺的書法瑰寶,它整齊卻又靈動。今天從學校圖書館借了一昨天我在學校的圖書館借了一本叫《探秘中華漢字》的一本書,才剛看一會,眼睛仿佛就出神了。腦子里浮現出種種自己以前對漢字的理解。漢字的的始祖倉頡大約在六千年前創造了漢字這種特殊的社會交流方式。
漢字的形體演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從成體系的漢字算起,漢字的形體演變中華漢字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甲骨文最早的漢字,就是在殷商時期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漢字。每一個字都是前輩們絞盡腦汁想出來的。中華漢字的魅力就在于漢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有著鮮活生命的你我他。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在我們的方塊字中潛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有著深厚的文化意蘊,有著獨特的文化魅力,有著深厚的愛國情結,尤其是漂泊在外的海外文化意蘊。中華漢字的魅力就是漢字的美麗就是形體,每一個漢字都有不同的神韻譬如“明”這個字左邊一個日右邊一個月一個太陽,一個月亮,組成的會意字。是不是覺得很生動么。還有“悶”這個字門里一個心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心被關在門里會悶。漢字的流傳至今的漢字在其他的國家都起到很重要的影響像朝鮮就是大量運用了我們的中華漢字,才去創造他們國家的漢字。漢字在全球國家都占重要地位,中國的漢字適用性很強,而且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才會傳承至今,從古時候的甲骨文、到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每一次演變都是前輩們嘔心瀝血創造。經過一星期的努力學習我發現了中國漢字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世界的文字都逐步走向拼音化發展,形聲漢字即是漢字拼音化的表現。漢字能夠隨時代的變化而同步進化。中國漢字許多的文化都需要流傳下去。
學習漢字就是在走進中華名族源遠流長的歷史,觸摸這數千年前漢字的脈動。我通過學習漢字從而了解到了古時候漢字的創造,漢字的演變,漢字的流傳,當然我們炎黃子孫當然要把中華漢字流傳下去,讓漢字一直流傳下去………
六年級:小書生
設計是一種美學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美可以說是無所無在的,無處不有的。人們需要生活中的美,也離不開美的生活。美具有多種層面以及無限的滲透性,它既有感性的層面,又有理性的層面。既有物質性的層面,又有精神性的層面。說到字體設計就一定離不開設計美學。設計中的美學是感性與理性的結合,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會。
設計是把某種計劃、規劃、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視覺語言傳達出來的過程。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它的研究內容和服務對象有別于傳統的藝術門類,因此,設計美學也有別于傳統的繪畫和裝飾,其研究內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傳統的美學理論。
從中國古代文字“美”字結構上為我們探索美的本質提供了新的理論思路,“美”字可以分為兩部分,并有兩種解釋,分別為:“羊大則美”和“羊人為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對“美”的感受:一方面“美”是物質的感性存在與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聯系。另一方面“美”又有社會的意義與人的群體和理性相關聯。這兩種對美的解釋有一個共同點,都說明美的存在離不開人的存在,人的審美活動是一種社會現象。
漢字的演變及美學風格的發展
1.漢字的文化
文字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又是人類用來記錄歷史文明的工具和傳播信息的載體。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于大千世界的不斷認識,社會經濟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特別是人們審美意識的逐漸變化和發展、文字也在不斷更新和改變著自己的面貌,這是人類進步和文明發展的必然過程。
漢字文化歷史悠久,漢字本身就是一種設計美學,從古代單一地記錄事物的象形符號到逐漸發展出書法字體的出現等多種字體表現形式,都是社會歷史各個階段字體設計演變的結晶,并且在以當今社會信息傳達為背景以及充分結合美學元素為主導的現代平面設計中得到充分運用。
研究漢字在字體設計中的美學風格并探討其時代特征和設計特點,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傳統漢字結合漢字的字體沒計理論,將促進漢字字體設計的不斷發展,對我們所學專業也是很有幫助的。也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服務。
2.漢字的演變
漢字書法的發展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大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這種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形成的各種書寫方式是字體美學歷史發展中所沉積的精心設計的結晶,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給人不同的藝術感受。而它們的共同點,是作為一種字體,既有實現字意和語義的功能,又有各自的美學效應。
3.字體設計的美學發展
字體設計也能反映出每個時代的風貌和特征。不僅如此,設計還和書法一樣,能夠通過抽象的點畫線條,千變萬化的節奏旋律來體現某種氣質、某種精神、某種審美。從最初單一的宋體字到現今豐富多彩的藝術字體。這里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進程。盡管仍是那么幾種基本筆畫,但今天這些字體的時代風格和美學價值卻是早先的字體所無法比擬的。它不僅融注了歷代字體設計者的智慧和心血,更經歷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檢驗和認可。字體設計也是整個文化歷史發展的縮影。漢字字體的演變是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積淀和中華民族氣質的體現。
漢字在字體設計中的美學體現
1.漢字的特征美
文字具有圖形化特征,一直是設計師最忠實的設計素材。漢字起源于像甲骨文一樣的象形文字,本身就是一種圖形創作,而現代社會使用的中文簡化字也保留著大量的象形文字的感覺,其他國家的文字很少具備這樣的特性。 因此, 每個漢字都有獨立的含義,它既是文字又是圖形,這與現代字體設計領域中形意結合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在設計中也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也注定了漢字成為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2. 漢字的形態美
漢字的獨特視覺審美性,能夠最大限度的表達文字的精神內容。無論是漢字設計還是拉丁字母設計,他們都具有強烈的視覺美感,并通過特殊的方式表現自身的獨特韻味,通過視覺傳遞帶給人們一種愉悅感。確定了涉及范圍,在迎合主題的前提下,對筆畫和形態進行靈活運用和調整。
現代設計中的漢字美學
1.漢字與現代設計的融合
字體設計作為平面設計中信息傳達的構成元素之一,在平面設計的視覺傳達中占有主導地位。而中國的設計師在平面設計中對漢字運用的歷史由來已久,魯迅先生說過:“漢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把漢字的形、音、義 ,結合幾千年來漢字書法的演變,用平面設計的形式美學加以提煉,設計出的作品既符合現代造型特征,又融入了圖形創意的元素,是民族性、藝術性和商業性的有效融合。
2.漢字美學對我的啟發
中國的漢字是一種極富魅力的文字樣式,每個字都有其不同的含義,俗語又說:“見字如見人。”這更說明即便是同一個字,出自不同的書寫習慣和書寫方法,其形象甚至含義都可能差異很大。這也決定了漢字在平面設計中必將是一種擁有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設計元素,現代字體設計正是對漢字的美學內涵進行了深入挖掘。
①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了解我國的漢字文化。
②了解漢字的演變及不同時期的形體特點。
③把握漢字的結構,并揣摩漢字的意義。
④正確、規范地使用漢字。
對于本節課而言,教學內容著眼在“優美”兩字上。初步感知漢字的音韻之美,重點欣賞漢字的形體之美,探究漢字的意蘊之美。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感受漢字的音美,了解漢字的演變。
過程與方法目標:欣賞漢字的形美,探究漢字的意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從整體上了解漢字,了解漢字承載的文化意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漢字的形美,探究漢字的意美。
教學難點:探究漢字的意美。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名言導入
由歌曲《中國娃》中孩子反復地說唱“最愛說的話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切入,再引入魯迅先生的名言“漢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優美的漢字”,感受漢字之美。
2.畫音同步,沖擊視聽
播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音頻文件,同時配以各種書體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文字,沖擊學生視聽,讓他們感受漢字的音美,欣賞漢字的形美。漢字的音美只需粗略感知到抑揚頓挫、音韻和諧即可。了解漢字的形體演變并欣賞漢字的形體美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1)讓學生閱讀教材,梳理出漢字的演變歷程,及不同書體的主要特征。
(2)給出各種書體的拓本圖片,通過比較、分析,讓學生區分不同字體的特征。提問學生后,將各種字的形體特征總結如下——篆書:字形長方,左右對稱,用筆圓潤;隸書:字形扁平,蠶頭燕尾,有波磔;楷書:方正、端直;草書:筆斷意連,寫法簡約、獨特;行書:楷書快寫、飄逸靈動。讓學生欣賞漢字的形體之美。如:楷書的方正之美,隸書的古雅之美,行書的飄逸之美,草書的氣勢之美。
(3)給出一組書法作品的圖片,讓學生現場賞析,說出是哪種書體,有何特征,來檢驗學生對漢字形體特征的把握情況。
3.明確結構,探究意美
主要采用揣摩意蘊、探究分析的方法,感受漢字的意美。主要是利用漢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讓學生通過分析字的結構及組成,探究揣摩漢字的意義。
(1)分別給出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的例字,讓學生根據字的結構探究字的意義。
①象形:
②指事: 旦 本 刃 示
③會意: 歪 從 涉 休
④形聲: 材 和 漁 祐
(2)漢字之趣。通過分析漢字的組合結構,趣話漢字,以此突破“漢字意美”的教學難點。
①形近之趣:比較每組字的區別,仿照例句,趣話漢字。
例句:“比”對“北”說:“夫妻一場,何必鬧離婚呢?”
“兵”對“丘”說:“哥們兒,怎么幾天不見,腿兒被炸飛了?”
“天”對“夫”說:“頭上那么大個包,挨揍啦?”
“日”對“曰”說:“哎喲,幾天不見,你怎么胖成這樣了?”
“叉”對“又”說:“哎喲喂,什么時候整容了?臉上的痣不見了!”
②字謎之趣:根據給定的謎面猜字謎。
看文字一半是春秋,論年代一半在春秋。——秦
眼看田上長青草。——瞄
差一點不準。——淮
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默
一只狗,兩個口,誰遇它誰發愁。——哭
存心不讓出大門,你說煩人不煩人。——悶
這些訓練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同時又檢驗了學生對漢字字形及字意的理解和把握。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課后反思
實話說,之所以有“優美的漢字”這節課,更多是因為本人對漢字的熱愛與敬畏。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本人對漢字有著特殊的感情,當然也因為長于書寫而使這節課愈加順利。
在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本人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豐富和提升了自己,使自己對漢字的起源、演變及構成,包括書法藝術,漢字文化等相關知識有了更系統和全面的把握。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歷史,不負文明古國之稱。中華文明是最獨特的文明,漢字也是最獨特的文字。世界上所有國家里,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始終沒有間斷過地傳承下來的。漢字的演變,也正是中國一步步的蛻變。漢字,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成長。
趣
人們都說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但我并不這么認為,在我看來,漢字充滿了樂趣。
一個漢字經過了多次演變才成為現在的樣子。舉個例子來說,“門”是一個最常用的字,你知道它是經過了怎樣有趣的改變才成為“門”的嗎?
“門”像一個雙扇的大門。左右兩塊是門板,門板兩邊是轉軸,同時與頂部組成門框。甲骨文的門框是長方形的;金文的門框頂部是橢圓形或三角形的;楚、篆、楷的門框分了家,只留下兩條轉軸和兩個被提到頂部的門板,宛如兩個人在對話;簡化字又復原了門框,門板不見了,多出一個“小點”表示門鎖、門把、鑰匙。
區區一個最簡單的漢字,就有這么神奇的演變,是不是很有趣呢?
美
世界五大文明發源地中的其他四種文字:埃及的圣書,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美洲的瑪雅文,印度的梵文,它們或早已退出社會舞臺進入歷史博物館,或束之高閣,僅供少數學者研究,只有漢字這“東方魔塊”顯示出日益強健的生命力與無與倫比之美。
漢字,美在詩意。一個漢字就是一首詩。
比如“明”字,何人不解其意?日月為明,太陽明,月亮亦明。其實不然,在小篆里,明字左邊是“濉保右邊是月,“濉本褪譴盎В意思是一輪明月照在窗戶上。你看,古人造字,是不是很美,很有詩意呢?
強
如今,在世界各地都設有孔子學院。截至目前,中國已在一百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五百所孔子學院和一千個孔子課堂,學員總數達到了一百九十萬人。通過這些龐大的數據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華民族的語言和文化正一步步地走向世界。這不正證明了中國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嗎?不正說明中國已不是原來的“中國”了,正在以全新的面孔面對世界嗎?這難道不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驕傲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漢字文化更是奧妙無窮。漢字見證著中國的歷史,是中華兒女智慧與勤勞的象征,更是祖國的靈魂!
關鍵詞:漢字圖形;視覺傳達;設計運用
漢字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不僅僅是作為設計的符號元素和視覺語言,更多的是被當作中國文化特色設計的重要語匯。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漢字圖形具有視覺傳達的優勢,也是視覺活動中的客觀存在,所以其就與視覺傳達設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漢字能夠被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視覺傳達設計中,傳遞各種信息,成為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視覺傳達設計是通過色彩、圖形、標志等設計元素的相互組合,并以一定的媒介為載體,傳達設計思想的一門學科。信息時代的到來,使視覺傳達設計的媒介載體正在從傳統的二維平面向現代的三維空間轉變,對于漢字的運用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綜合各類設計成果可以發現,對漢字中的點、線和意象元素的運用仍是設計的重要內容,漢字是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
一、漢字的特性
中國的文字是在歷史長河中經過不斷的錘煉和洗禮演變而來的。起初,人們在生產活動中,為了方便生活而隨意刻畫,形成簡單的圖形。后來,為了有效交流,簡單隨意的圖形經過進一步的統一而呈現出規則的演變,并形成象形文字。如今,漢字在被設計運用時,往往會被喚起文字最初的象形含義。漢字具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種構造原理。而視覺傳達設計常用的是前三種構造原理。象形,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外在的形象加以描述表達,如“月”“日”“山”“水”等字形。指事就是運用具象的東西表達抽象的事物,或者在具象的字體上額外添加某些特征來表達,如“上”“下”“刃”等字形。會意就是用兩個或幾個簡單的字組成一個復合字,把這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綜合的意義,如“明”“休”等字形。漢字濃縮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的西方設計不同,其代表了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設計形式。漢字字體容易被抄襲和借用,一些設計者大量運用現成字庫里的字體而缺乏思考,使作品顯得呆滯、缺失靈氣。
二、漢字的思維理念
漢字經過歷史的洗禮和不斷的變換,從最初的簡單圖形,通過合成、假借等手法,簡化為現在的文字。漢字構造原理中的會意和轉注最能體現漢字的思維理念。漢字的會意思維理念自古以來就與漢字同步發展,通過漢字的造字原理,讓人們一看到字就能聯想到其內在的深刻含義。而漢字的轉注構造理念可以拋棄漢字原來的組織結構而獨自立意,并不影響漢字理念的表達,這就意味著漢字的轉注思維理念可以更深刻地表達其內在含義。漢字的重組構造,不僅能夠有效地打破人們的定式思維,還能起到讓人們重新認識漢字內在含義的作用。漢字的創意運用,既是對文字演變原理的深刻總結,也是對其原理的升華。只有當其理論逐漸成為共識,其才能為大眾所接受。漢字正是秉承了這一原理,才能源源不斷地為設計者提供用之不竭的創意思維和文化內涵,才能始終作為設計元素被加以創新運用。視覺傳達設計不同于平面設計,需要設計者對漢字的理念和運用技巧進行把握,在此基礎上再對設計理念進行抽象和整理作業,從而追求藝術與技藝的高度吻合。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對視覺傳達設計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漢字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漢字作為設計元素,往往作為傳達思想、傳播文化的媒介。在視覺傳達設計中,運用到字體設計的地方很多。如,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除了要求有好的品質外,也越來越注重產品的外觀設計,成功的包裝設計不僅能在表面上傳達產品信息,更能通過畫面的內容組合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從而間接地影響消費。作為設計元素的漢字被運用在包裝設計中,設計者不僅可以通過文字偏旁部首的組合進行設計表達,也可以通過文字的書寫表達出漢字的韻味。因此,采用古老的文字,可以增強包裝設計的魅力。文字運用得當,書寫生動,并能展示文字的性格、氣質等,不但能增強設計感,更能引起消費者的共鳴,從而刺激消費。版式設計作為視覺傳達設計的一部分,不僅是關于排版的學科,更是一種技能,是一門需要技術與藝術相統一的科目。文字編排作為版式設計的一部分,除了需要使觀者產生精神上的共鳴,更需要在形式上獲得受眾的視覺認同。盡管當下廣告行業發展迅速,各種技術載體和視覺形式不斷出現,但招貼設計在設計行業中始終未被取代,依然保持著原有的活力。作為招貼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文字通過在招貼海報設計中不斷重組構造并與圖形相結合以體現形式美法則。計算機技術突飛猛進,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或多或少地受其影響,數字媒體在帶給人們方便和快捷的同時,也在借助字體、圖像、聲音等融入設計作品。數字媒體的內容表面上是三維的形式,實際上也是通過點、線、面、體的組合和排版而構成的。設計者通過對數字媒體技術的熟練運用,并加以字體設計和版式設計,呈現出視野開闊的設計作品。因此,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各個領域,都能找到漢字被廣泛運用的案例。漢字作為一種具有文化形態和內涵的設計元素,被用于企業策劃、產品宣傳、書籍裝幀等設計活動中,不僅能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能促進漢字的進一步發展和升華。
結語
漢字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往往起著傳達思想、表達內涵的媒介作用。漢字起源于古老的象形文字,是不可或缺的設計語言。漢字也往往被圖形化,通過重組,漢字不僅能表達出外在的形象張力,也能表達出內在的意蘊,使漢字的運用具有視覺和寓意的雙重設計屬性。純粹的文字書法作品,不僅是通過漢字的含義來表達,更多的是通過優美流暢的字形和意蘊深遠的字義來表達。在視覺傳達設計中,以漢字為設計元素的設計載體是多元化的,設計者需要汲取傳統漢字文化的形意精華,并將其融入思維意識,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既具有形式感又具有精神內涵的設計作品。漢字的文化內涵和意蘊往往比外在的形式感更具有表現力和張力。優秀的設計作品只有具備了外在形式和精神內涵,才能體現出中國文化的歷史穩重感與外在設計感。如今,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先進的圖像處理軟件極大地方便了設計活動,然而,只有根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設計,才能屹立于設計前沿而不被淘汰。
參考文獻:
[1]蘇淑娟.漢字的結構布局對現代版式設計的影響與啟示.包裝工程,2012(10).
[2]李叢芹.漢字與中國設計.榮寶齋出版社,2007.
[3]曹方.視覺傳達設計原理.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