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鼓舞士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一個人最大的破產是絕望,最大的資產是希望。
2、不想當士兵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
3、任何的限制,都是從自己的內心開始的。
4、跟別人比較是不智的,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5、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6、不要等待機會,而要創造機會。
7、來,戰個痛快!
8、近程不出狂戰斧,不如回家賣紅薯。
9、沒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斷培養的信心。
10、初生牛犢,盡顯神威。當仁不讓,舍我其誰。
11、要想飛,就得追;要成功,努力干!
12、行動是治愈恐懼的良藥,()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
13、猥瑣是王道,讓我們猥瑣的干掉他們。
14、你們的英雄都很厲害。虐他們多余的!
15、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在法律法規對加盟關系缺少有效規范的時候,一些目光短淺的商人們就“浮出水面”了。
其實,服裝加盟欺詐從根本上說,是源于信息的不對稱。處于弱勢的加盟者,有著人性固有的弱點,對一些具有強大誘惑力的找商加盟很難產生免疫力。
盲目輕信 貨不對版
“哇,這些衣服真漂亮,既新穎時尚又便宜。”2007年的一天,天津市下崗工人王女士看到網絡廣告上“菲酷”的衣服圖片說。這是一家位于北京的韓國服裝連鎖加盟店品牌。想到自己失業已久,她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馬上跑到北京的總部去。結果也如王女士在家里看到的一樣一靚麗、時尚。
于是,她決定加盟。繳納了26000元的加盟費,然后花4000元對店鋪做了裝修,首次進貨427元。然而,貨發過來的時候,她傻眼了:“和我當初在網上看到以及實地在北京見到的根本不一樣,無論是面料還是款式都存在很大差距。”在開業后的一個月時間里,王女士居然一件衣服都沒賣出去。對方則回應,“貨品緊張,只能下次給你換點好的。”沒辦法的情況下,她只好將這批服裝送到自己的東北老家降價給處理了。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第二次進貨時她多長了個心眼,只進了3000元的貨。但這次似乎更離譜一訂的都是上衣,可發過來的全都是短褲。按捺不住氣憤的王女士找總部理論,但對方卻表示:“公司現在正缺貨,不能給你退換貨。”最后,她只得再次低價處理:100元3件給賣了。
對方欺詐 批發價變零售價
河南的蘇小姐最初準備加盟的是童裝,但在去了企業實地考察后發現,加盟條件太苛刻了,而且款式也不盡如人意。于是,她考慮換其他的服裝品種加盟。
后來,她在網上看到某內衣品牌的加盟廣告,條件非常誘人:可取得雙品牌經營、以每次進貨的10%報銷投資款、按標準配置一次性贈送整店裝修物料……
急著找服裝品牌加盟的蘇小姐馬上跟對方聯系了,要去廣州做實地考察。由于公司及產品情況之前已通過電話或網絡了解得很清楚,她在廣州只是在該品牌的營銷中心和市區的一個十幾平方米的加盟店看了看,然后向廠方提出要看工廠。“工廠在佛山,比較遠,我們絕對有正規的生產基地。”在對方接洽人員的保證下,缺乏經驗的蘇小姐輕信了。
2009年5月,內衣專賣店正式開業了。就在開業前夕,蘇小姐收到了總部發來的貨。“擺明了是欺騙,當時談好的2萬元的鋪貨原來指的是零售價。他們給的裝修物料也只是送了兩組柜子、一個背景墻、一個收銀臺以及一個不會亮的燈光模特和幾個很小的水晶字。這和公司當初承諾的2.3萬元的贈送相去甚遠。”蘇小姐氣憤地說,那兩萬塊零售價的貨品也幾乎是其他店退回去的貨,許多貨品顏色不全、尺碼也不全。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她也只好吃下啞巴虧,硬著頭皮開業了。
由于選擇的店址在市中心,“30米就有一家內衣店”,競爭非常激烈。在開業那天,在公司的協助下,蘇小姐的內衣店搞了一次促銷活動,就是買滿多少,送贈品。但是由于贈品不具吸引力,因此活動搞得并不成功,第一次的銷售額才600多元。“這個店的投資達到了6萬,其中加盟費2萬,租金1.8萬,裝修花了2萬。第一天的銷售額剛好保持不虧本,但開業以后的一段時間,銷售額就一直下降。”蘇小姐表示,自己選擇的這個品牌,相對其他品牌的產品來說,質量和款式都比較一般,且價格偏高。
獨家銷售成“空頭支票”
2008年年底,四川綿陽的雷女士通過電視廣告知道了“39度服裝”廣招加盟商的消息。她產生了加盟的興趣,于是便登錄該公司網站查詢相關信息,接著通過電話做更進一步的了解。2009年4月,雷女士來到“39度服裝”的總部廣州,并交納了1.98萬元的加盟費,和總部簽訂了一年的合同。
然而,收到貨物后她就后悔了。“根本不是我之前看到的樣品,款式和質量很不好,且價格過高。”后來,她還發現,總部當初承諾的
“同一地區獨家銷售”也成了空頭支票,在她的店鋪旁邊居然還開有另外一家加盟店。對于這一點,總部根本無法解釋。結果,雷女士進的所有衣服都很難銷售出去,專賣店開了20多天就被迫關閉。
后來,雷女士和丈夫來到廣州向總部討要說法。沒想到在火車站附近偶遇另外18家同是“39度服裝”的加盟商,大家來廣州的目的都只有一個一一討說法。“總部的負責人告訴我,如果我要退出39度服裝,所交的5.5萬加盟費只能退5000。”其中的加盟商黃先生告訴她,他只能暫時咽下這口氣,在網上一搜,發現這個品牌在全國范圍內的加盟商有幾百個之多,于是,他便建立了一個QQ群,組織所有受騙的加盟商一起來廣州“算賬”。
然而,當他們來到總部原址時,那里早已人去樓空了,經詢問物業公司,得知該公司已搬到了白云區機場路附近。“公司旗下的品牌不止一個,已經注銷了。”原公司一黃姓經理告訴他們。根據這些加盟商的說法,這些被騙的加盟商,少則2萬,最高達10萬元。此外,還要賠上裝修費以及貨款等損失。
估計錯誤裝修費太高
來自山東的許小姐很早就有加盟做服裝生意的念頭,只是對這方面一點都不熟悉。后來,跟著同事跑遍了商場、找遍了門面之后,對服裝專賣店的運營模式有了一些
“模糊的熟悉”,便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到底做哪個服裝品種呢?再三權衡后,她選擇了內衣。因為無論是服裝的顏色還是面料、款式、流行趨勢,自己都不太懂,內衣就不同,款式和樣式就那么幾種,且知名的內衣品牌,開始的時候可以不用親自去配貨的。
后來,許小姐選擇了大連的桑扶蘭內衣品牌加盟。做這樣決定的原因,一是因為它是北方品牌,和國內其他內衣品牌相比,更貼合北方女人的體形;二是自己也穿過,感覺不錯,對其有一定的了解,銷量在吉林也不錯。
但是,后來她發現,桑扶蘭在山東沒有商的城市已經不多了,只有幾個城市可供其選擇。許小姐選擇了靠近她所在市的一個小城。
還家驚四鄰。
壽陵失本步。
笑殺邯鄲人。
一曲斐然子。
雕蟲喪天真。
棘刺造沐猴。
三年費精神。
功成無所用。
楚楚且華身。
大雅思文王。
頌聲久崩淪。
[關鍵詞] “十一五”期間; 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務; 地區差距
[中圖分類號] C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863(2013)04-0020-05
黨的十報告指出,要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均等化目標,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繼續改善取得新進展。十所提出的這一目標,不僅是面對新時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方面嚴峻經濟社會挑戰的應戰之策,也是對改革以來社會公平政策體系的探索與創新。
從國家具體規劃來看,“十一五”規劃首次確定了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目標。這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發展必須是科學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實現治理轉型。 “十一五”規劃還創新性地界定了政府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主要領域。 “十二五”規劃更加全面明確地規定了公共服務的領域和標準。“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已經成為中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的標志。
一、文獻綜述
從廣義上講,政府行使公共權力的一切行為都具有公共服務的性質,即政府公共行政的核心就是服務。從狹義上講,公共服務是那些能夠直接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各種直接需求和影響公民福祉的政府職能。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包括覆蓋水平、保障能力等)不僅是發展的手段,也是促進發展的目的。就標準而言,公共服務又可以分為基本公共服務和一般公共服務。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基本公共服務,是指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是一定發展階段下滿足公民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務。除去基本公共服務外,都屬于一般公共服務。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重要參與者,必須促成公共問題解決。[1]
對公共服務的評估框架經歷了一個從一元到多元深化的過程。胡鞍鋼等曾經使用地區差異系數分析了中國各地區人口、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人類發展指標的差距,直觀地揭示了各地區在社會發展方面的差距。[2]從國內外文獻來看,有關地區間公共服務差異問題的研究文獻可以分為四個方面: 一是通過探討教育、衛生、醫療等非現金收入( Non- cash Subsidies) 或實物轉移( In-kind Transfers)來研究收入不平等問題,如Rolf Aaberge等認為公共服務以非現金收入的形式緩解了收入不平等。[3]二是有關財政均等化的議題,如Acemoglu等指出, 不能一味地強調公共財政覆蓋的范圍, 而是要考慮公共支出才是有效的。[4]三是有關公共服務政策的地區差異問題研究,認為公共服務政策在不同地區間存在多樣性和差異性,并導致政策效果差異。[5]四是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來評估我國公共服務省際差異狀況,如任強建立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指標體系,對2000年至2006年公共服務水平的差異進行測算,認為中國省際間公共服務水平差異有擴大趨勢。[6]
然而,究竟什么樣的指標體系才能客觀全面的評估公共服務的發展?學者們并沒有達成一致。這既源于公共服務概念的包容性,也由于公共服務邊界的模糊性。公共服務作為政府職能,其內涵是隨著發展階段改變的。國家“十二五”規劃明確劃分了公共服務九大領域,這對建立當前公共服務評估體系具有政策性借鑒意義。此外,對“十一五”時期公共服務地區差異的評估并不多見。從評估操作來看,以往研究更多關注公共服務水平。事實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程度與公共服務水平(與經濟發展能力相關)和公共服務進步程度(與中央和地方供給能力和政策相關)兩方面指標相關。“公共服務進步”也應該成為衡量公共服務變化趨勢的重要指標。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演進過程中,公共服務水平是存量,公共服務進步是增量。一般來講,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存量)相對較高。
二、分析框架與指標體系
(一)公共服務發展評估的分析框架
與經濟發展一樣,公共服務進步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公共服務水平越高,增長空間越小,進步程度反而越小。對于公共服務水平較低地區,實現對公共服務高水平地區的追趕,關鍵靠公共服務進步程度。進步程度作為基本公共服務的增量,更能體現基本公共服務的發展趨勢。將公共服務進步融入公共服務發展評估體系,有利于更加綜合全面準備地衡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走向。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地區差異,分為地區公共服務基礎水平、進步程度、地區間差異三個角度來分析。這三者共同構成公共服務均等化發展綜合評估體系。(見圖1)
(二)基本公共服務指標體系構建
由于基本公共服務是凝聚了多項客觀指標的綜合指
圖1 公共服務發展評估分析框架標,筆者采用綜合評價方法進行評估。基本公共服務可以概括為三大方面:一是基本生存服務,包括公共就業服務、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二是基本發展服務,包括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民政等社會事業中的公益性領域;三是基本環境服務,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公用設施和環境保護、公共安全等。這三方面可作為一級指標。在二級指標的選取上,充分考慮“十二五”規劃規定的基本公共服務九大重點領域,并對每個二級指標選擇客觀、可測的2至3個代表性指標作為三級指標,構建基本公共服務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基本公共服務指標體系可以劃分為3項一級指標、9項二級指標、17項三級指標,基本涵蓋“十二五”規劃指出的基本公共服務重點領域(見表1)。
(三)指數計算
對應于公共服務發展綜合評估體系,指數方面分別計算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基本公共服務進步指數和基本公共服務差異系數。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的測算方法主要借鑒了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的測量方法,基本思路是根據每個評價指標的上、下限閾值來計算單個指標指數(即無量綱化),指數一般分布在0和100之間,再根據每個指標的權重最終合成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此種方法測算的指數不僅橫向可比,而且縱向可比;不僅可以比較各省(區、市)綜合發展相對位次,而且也可以考察每個省(區、市)綜合發展的歷史進程。
在計算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的過程中,由于各個指標的單位不同,需要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如果指標是正向指標,無量綱化計算公式如下:
逆指標采取無量綱化計算公式:
其中,將第i個指標的實際值記為Xi,權重為Wi,下限閾值和上限閾值分別為Ximin和Ximax,無量綱化后的值為Zi。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0年最新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的新計算方法,指標合成采用幾何加權平均法。[7]將各三級指標得分按對應權重幾何加權平均即為當年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得分。將五年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得分累計起來求平均值,即為該地區在“十一五”期間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得分。
其中ei代表第i年的基本公共服務差異系數,Si代表第i年各地區公共服務指數的樣本方差,ω代表第i年的各地區公共服務指數的平均值。ei越大,代表地區間差距越大;反之則越均等。本文計算數據主要來源于2006-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及國家部委網站。
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評估結果分析
(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普遍提高
從各地區的公共服務水平指數來看,“十一五”是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普遍發展時期,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均有明顯提高。其中,北京、江蘇和上海明顯高于其它地區。從四大經濟地理板塊來看,東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一直較高,東北地區公共服務水平次之。西部作為2006年公共服務水平最低的地區,在2010年已經超過中部地區。這表明,在過去五年中,西部地區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經濟指標上的進步,同時也在公共服務方面獲得了實質性的發展(見表2)。
說明: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中部包括: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和海南。西部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東北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
圖3 公共服務水平指數與人均GDP散點圖(2010) 從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與人均GDP指數散點圖來看(見圖2、圖3),隨著人均GDP增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所提高。各個地區公共服務水平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58,為中等相關水平),但是地區公共服務水平不能單純地被認為是地區經濟發展的結果。各個地區具體實施的公共服務政策對公共服務水平具有重要影響。2010年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指數與人均GDP指數的相關系數R22(0.58)顯著大于2006年的R12(0.50)。這很可能是公共服務的發展受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危機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地區,公共服務發展減緩,致使2010年公共服務與經濟發展擬合水平略高于2006年水平。
(二)基本公共服務進步呈現差異
“十一五”時期各個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均呈現出進步態勢。從各地區比較來看,公共服務的進步程度有明顯差異。2006-2010年期間,東北地區的公共服務指數提高了7.5%,東部地區提高了16.4%,中部地區提高了13%,西部地區提高了17.9%。因此,西部地區進步最快,東北地區進步最慢。西部地區公共服務的快速發展,正好解釋了“十一五”末期,西部地區公共服務水平超過中部地區的原因。
圖4 “十一五”時期基本公共服務進步比較從基本公共服務各項二級指標增長幅度來看,除就業服務和住房保障兩項二級指標外,其他指標均有所增長。社會保障增長最為明顯,其余依次是公共文化、公共教育、基礎設施、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公共安全。從一級指標來看,基本生存服務(3.84)、基本發展服務(3.8)、基本環境服務(3.48)都得到了一定提高,而且提高水平比較接近。
圖5 “十一五”時期各項基本公共服務進步:2010年/2006年 為了進一步分析公共服務進步狀況,筆者將“十一五”分成兩段,分別討論公共服務進步程度(見表3)。比較而言,公共服務發展在前半程(2006-2008年)和后半程(2008-2010年)有明顯差異,前半程的進步速度明顯高于后半程。各個二級指標在2006-2008年期間的增長幅度普遍高于2008-2010年期間(醫療衛生和公共安全在兩個時期相差不多),這表明“十一五”期間的上半程公共服務進步程度相對較高。針對這種現象,筆者認為可以有兩種解釋。其一,2006年的公共服務發展水平相對于2008年較低,增長空間更大。其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各地區的公共服務投入水平,在客觀上也制約了公共服務的增長幅度。具體來看,“十一五”時期進步較快的指標有社會保障、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環境保護五方面。
增長指數散點圖(2006-2010) 基本公共服務進步是否與經濟增長相關呢?從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進步指數與GDP增長指數散點圖來看,公共服務進步速度并沒有隨著人均GDP增長增加,說明公共服務進步與人均GDP增長并沒有顯著相關關系(R2
(三)基本公共服務地區差距趨同
“十一五”差異系數變化的趨勢顯示,全面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差距正在縮小,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已經走向趨同。從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差異系數來看,2006-2010年各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差距有所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呈現趨同之勢。只是在金融危機之后,2009年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略微拉大,但2010年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差異系數再次下降。
指數差異系數變化趨勢 從各地區二級指標相對差異系數來看,除就業服務受金融危機影響差異系數擴大外,各類基本公共服務差異系數明顯縮小(見表4)。其中,住房保障、基礎設施、公共教育、環境保護的差異系數縮小較多。這說明,不僅基本公共服務在各地區間趨同,而且具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指標也是普遍趨同的。就具體趨同化速度而言,基礎設施的趨同化速度最快,其次是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住房保障和公共教育的趨同化速度也較快。從一級指標來看,基本環境服務趨同化速度最快,其次是基本發展服務和基本生存服務。
五、結論
對“十一五”期間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水平進行綜合評估,主要發現如下:“十一五”期間各地區和各類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從地區比較來看,“十一五”初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低的地區,進步較快,導致全國各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差異縮小;從內容來看,基礎設施等基本環境服務趨同化速度較快,各類基本公共服務地區差距縮小。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后地區趨同化水平降低,就業服務趨同化水平降低,2009年又出現升高趨勢。初步分析表明,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經濟發展呈現中等相關,基本公共服務進步程度與經濟發展速度并不相關,因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主要取決于政策導向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等方面因素。
“十一五”是中國基本公共服務大發展時期,這也體現了政府正在逐步實現由增長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即民生型政府的轉型。在“十二五”規劃以及未來相當長的一段發展時期內,全面、公平地發展公共服務仍舊是國家治理轉型的重中之重。后金融危機時代,應該把保增長與確保公共服務穩步發展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經濟社會轉型,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提高各項公共服務的覆蓋率和保障水平,使經濟發展成果普惠全體人民,“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為確保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制度基礎和民生基礎。
[參考文獻]
[1][美]羅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劉俊生,譯. 新公共服務:服務而非掌舵[J].中國行政管理,2002(10).
Robert B. Denhardt, Janet V. 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Not Steering.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2(10) .
[2]胡鞍鋼,鄒平.社會與發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98-134.
Hu Angang, Zou Ping. Society and Development . Hang Zho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of Zhejiang,2000.pp98-134.
[3]Rolf Aaberge, Manudeep Bhuller, Audun Lang.rgen, Magne Mogstad.The Distributional Impact of Public Services when Needs Differ.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10(94).
[4]Acemoglu, Daron and Thierry Verdier. The Choice between Market Failure and Corrup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2000,Vol . 90,No. 1.
[5]Andrews Rhys, Martin Steve. Regional Variations in Public Service Outcomes : the Impact of Policy Divergence in England,Scotland and Wales. Regional Studies,2010 (44).
[6]任強.中國省際公共服務水平差異的變化: 運用基尼系數的測度方法[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 11).
Ren Qiang. The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Level of Public Services: A Measurement Based on the Gini Coefficient . Journal of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09(11).
【摘要】本文簡述了實物期權發展的背景,在傳統價值評估方法日益受到局限時,理論界與實務界尋找到了一種新的價值評估方法,即實物期權方法。重點闡述了實物期權理論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并提出該領域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方法和問題。
【關鍵詞】實物期權價值評估綜述
一、理論背景
人們在對現資決策的研究中發現,大多數投資決策不同程度上具有三個基本特征,投資是部分或完全不可逆的,也就是說投資必定存在初始沉沒成,本來自投資的未來回報是不確定的,人們在投資時機上有選擇的余地。這些特征使得傳統價值評估方法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不斷顯示出其局限。鑒于傳統評估價值方法的局限性的不斷暴露,理論界與實務界一直致力于尋找一種方法去彌補這種局限,從而期權定價理論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即實物期權方法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企業價值評估方法越來越注重實用性,期權理論的發展是對傳統價值評估方法的改進和彌補,那么實物期權的研究現狀如何,本文將在下文中進行詳細分析。
二、國外研究現狀
期權定價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年法國數學家路易斯·巴舍利耶提出的巴舍利耶模型,而伊藤清發展了巴氏理論,其后就是卡索夫模型,期權理論的重大發展始于上世紀60年代的斯普林科的買方期權價格模型、博內斯的最終期權定價模型、薩繆爾森的歐式買方期權定價模型,而1973年Black和Scholes的經典論文的發表標志了期權定價理論的最終形成,而Merton、Cox、Ross以及Rubinstein等專家的研究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期權定價理論。
最早將期權定價理論引入項目投資領域的是教授StewardMyers,他于1977年首次提出將投資機會看成增長期權的思想,他認為基于投資機會的管理柔性存在價值,而這種價值可以用金融期權定價模型來度量,由于標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Myers教授稱之為實物期權。1984年Myers教授在“FinaceTheoryandFinancalStrategy”中又講述了項目戰略的期權意義。Dixit和Pindyck于1995年指出“在確定投資機會的價值和最優投資策略時,投資者不應簡單地使用主觀的概率方法或效用函數,理性的投資者應尋求一種建立在市場基礎上的使項目價值最大化的方法。于是,實物期權價值的確定成了研究的焦點,Joseph認為,與金融期權相比實物期權價值的確定似乎沒有固定的模式,因為大部分投資項目的特殊性使得尋找標準化實物期權的可能性不大。為此,Timothy于1998年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構造合適的期權形式,從而使實物期權的價值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金融期權定價模型確定。而Amaram和Kulatilaka(1999)又提出了一個實物期權應用框架,使得該理論在實際中的應用進一步成熟。
利用實物期權研究投資時機選擇問題始于McDnald&Siegel(1986)研究不可恢復投資計劃的最佳投資時機,討論延遲期權的評估,并推導出最佳投資時機的決定方法。同時McDnald&Siegel利用仿真的例子指出延遲期權的重要性,結論指出投資計劃的最佳延遲時機大約是在當計劃價值為投資成本的兩倍時。Smit&Ankum(1993)則利用二項模式與博弈論來探討在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及寡頭壟斷市場中,延遲期權和競爭者存在的情況對于投資決策時機的影響。
三、國內研究現狀
范龍振和張子剛(1996)是國內較早進行投資機會價值期權方法研究的文章。范龍振(1998)比較實物期權與金融期權的異同,研究企業經營柔性中的時間選擇型實物期權。范龍振和唐國興(1996)假設項目價值和初始投入均服從幾何布朗運動,在Pindyck(1991)的研究基礎上,拓展分析了投資時間選擇期權的價值及其對決策的影響。范龍振和唐國興(2000)在項目價值和初始投入服從幾何布朗運動、推遲投資時間有限的假設下,把項目投資機會看作美式看漲期權,并利用蒙特卡羅模擬法求解。范龍振和唐國興(2000)把項目產品的價格運動路徑假設推廣開來,分別在幾何布朗運動、均值回復過程和更一般的隨機過程這三種情況下,運用蒙特卡羅模擬法和二叉樹法得到數值解,進而討論了項目暫停生產的管理柔性價值及影響。
黎國華、黎凱(2003)運用實物期權原理分析了不確定性對項目投資評價和決策的影響,通過風險中性概率方法將這些影響予以定量化,并進一步對實際投資行為做出了解釋。
梁鑠、唐小我、馬永開(2004)從思維方式的角度肯定了實物期權理論對企業經營投資行為的現實意義。他們認為戰略管理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創造和保持靈活性,為未來不利的變化做準備,為抓住機會做準備。通過將實物期權思想納入企業戰略管理,使在不確定環境下的戰略管理有合適的思維工具。
丁正中、曾慧(2005)在二項式模型的基礎上探討了三項式模型,為期權定價方法的改進提出了新的思路。他們的研究表明,相比于二項式模型,三項式模型的計算結果更加準確。
在專利權和許可證估價領域,實物期權方法同樣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和研究。特別是在當今這個技術至上,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和創意價值的時代,無形資產尤其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
香港中文大學的譚躍、何佳(2001)借助方程,分析了牌照實物期權對中國移動通信公司和中國聯通通信公司的價值。他們的結論是,牌照對中國的兩家移動通訊公司具有重要意義,其帶來的期權價值尤其應當重視。
楊春鵬(2003)探討了實物期權理論在專利權定價、無形資產評估等領域的應用。學者們指出,對于生物制藥、網絡媒體等技術密集、資金密集、風險較大的行業,實物期權理論具有更大的意義,因為相比于傳統評估方法,實物期權理論將更多的注意力投向了這些不確定性。
實物期權理論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不僅限于上述領域。例如,瞿衛東(2004)將實物期權應用于不動產商務租賃定價的應用。張梅琳(2004)認為,非共識項目的特點和重要性使得其決策很困難,實物期權理論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視角。實物期權理論在土地開發決策方面也有應用。研究表明,在不確定的市場條件下土地開發是一種等待型實物期權,可以通過實物期權定價方法進行決策(張金明、劉洪玉,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