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童話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預測題目】
假設你是劉偉,你的美國朋友Mike 想通過你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請你根據提示,給Mike 寫一封e-mail,向他介紹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情況。
內容提示:
春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期間人們的主要活動(節(jié)前、除夕、節(jié)日期間)。
提示詞語:Spring Festival, traditional, decorate, on the eve of the festival, get together, set off fireworks, lucky money
根據中文大意和英語提示詞語,寫出意思連貫、符合邏輯、不少于80詞的短文。所給英文提示詞供選用。注意:不要寫出你的真實姓名和校名。
【參考范文】
Dear Mike,
How are you? I’m really glad that you are interes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There are many traditional festivals in China,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Day and so on. I’d like to introduce the Spring Festival to you.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holiday in China. It usually lasts for 15 days. Days before the festival, people clean their houses. They think cleaning sweeps any bad luck. They decorate their houses with paper cuts. On the eve of the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and have big meals. Then they 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on TV. At midnight, they set off fireworks to welcome the New Year. During the festival, kids get lucky money from old people. People visit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They wish one another a happy year and good luck. How happy we are.
Best wishes!
Yours,
Liu Wei
【參考譯文】
親愛的邁克,
你好嗎?我真的很高興你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感興趣。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中秋節(jié)等。我想向你介紹春節(jié)。
春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通常持續(xù)15天。節(jié)日前幾天,人們打掃房屋。他們認為打掃掃除壞運氣。他們用剪紙裝飾房屋。在節(jié)日前夕,家庭成員聚在一起吃大餐。然后他們在電視上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午夜,他們燃放煙花迎接新年。節(jié)日期間,孩子們從老人那里得到壓歲錢。人們拜訪他們的親戚和朋友。他們祝彼此新年快樂,好運。我們是多么幸福。
最美好的祝福!
你的好朋友,
法國畫家巴爾蒂斯說:“物象的背后,還有另外一種東西,一種眼睛所不能見到但可以用精神去感覺到的真實存在。”中國古代大師之所以高明,能夠征服后人,征服我們,就在于他們捉住了這種東西,并且完美地把它表現出來。這種“看不見的東西”,其來源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在繪畫的表象上顯示著大師的個人感受,筆墨技法等各方面。而“這種看不見的東西”,即是畫的精神的傳遞,是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是畫的精神核心;而這種精神核心恰是我們需要傳承下來的,要通過我們的畫面再展現出來的東西。
老莊哲學思想和禪宗思想是中國藝術精神的一個主要支撐,這是哲學對藝術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思想與藝術產生直接關系,這在中國畫及中國其他很多藝術形式中常見,而在油畫中卻未能常見,這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老莊》告訴我們,莊子所求的“道”衍生出來的理想人格,是一種“逍遙人格”。老子和莊子講的“道”落實到人生觀上,便是“自然”,即打掉生死、有無、彼此、是非的外在的、人為的認知束縛、界限,一切復歸于自然本性。莊子所重視的是生命本身的自然本性,他認為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保存生命的本身在然的狀態(tài),一切外在、人為附加都是做作的,都將使人失失去原始的淳樸,是對人生本性的一種損害,只會給原本清楚的人生帶來無窮的困惑與迷惘。莊子的“我”是原始的、自然的“我”,而且他認為只有原始的、自然的“我”才是真正的本質自我,只有回歸到原始、自然的生命狀態(tài),才能祛除來自社會渾濁、來自仁義道德的對生命的污染,追尋得到本質自我。為了追尋本質自我,莊子開辟出一片“無何有之鄉(xiāng)”的精神天地。《逍遙游》說:“今之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漠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無何有之鄉(xiāng)”是無為精神所開拓出來的廣大的生活空間,它已不是客觀意義的自然界,并非現實社會的實踐行動所能達成,而是人心靈世界中無所依傍無可企求的自足狀態(tài),它超乎任何實用的意圖,并因此精神得以自全自保,而擺脫任何的侵蝕與困擾。
“無何有之鄉(xiāng)”的精神空間中,人的精神狀態(tài)是“無所待”。在莊子看來,列子御風而行,猶有待于風,還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真正的逍遙,是“無所待”的心靈大自由。人經常要困于名利、權勢、毀譽,而在莊子看來,人一旦受制于這些東西,不啻于使自然清潔的精神蒙垢,仁義道德更是給精神戴上一具枷鎖。因此,要在體道認道的過程中,放棄一切違背生命本性的東西,直接觸及心靈本身。人生的意義不可能在社會功利中實現,也不可能在家庭倫理中實現,而只能在體驗宇宙真理,擁抱那個原始的、自然的本質自我中實現。只有無所待,人才能超脫一切與原始自然生命無關的東西,使心靈的活動超出物質世界的形象局限,達到大舒展大自由。莊子的人生觀最為自由,最少束縛,因而也最接近藝術狀態(tài)的人生境界。
人格理想的趨向,歸根結底取決于人對生命的看法。對生命、生死問題的看法,直接關系到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回答“怎樣的生命才是值得經歷的”這樣的問題。莊子在對世界的認識上是“齊萬物”,即萬物平等。而他在人生態(tài)度問題上,則是“齊生死”,齊生死實是莊子人生態(tài)度的根本出發(fā)點。一旦死生被視為無悲無歡,無慟無喜,整個人生便產生了根本性的轉換。莊子說:“人之生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有何患,故萬物一也。”這樣,死生大事,被泯滅于“無何有之鄉(xiāng)”這一精神空間的氣聚氣散之中,一切都順其自然。莊子以一種審美心理審視生死變幻,“生”與“死”在莊子這里,不再是兩種截然的絕對狀態(tài),而是兩種自然支配下相對的、自適的、對等的狀態(tài)。生與死,就像夢與醒,都是自然的狀態(tài)轉換,都沒有意義。生亦無樂,死亦無悲。而在作為哲學命題的“生死”問題上,莊子的回答是巧妙的:既然生是一種狀態(tài),死也是一種狀態(tài),兩者并無本質差別,栩栩然蝴蝶與蘧蘧然莊周,本就是對等的,互通的。安之此生之“我”,不正是死后之“我”呢?莊子不但否認了“生”的意義,而且否認了“死”的意義。
在中國文化史上,莊子以他深刻的哲學思想為基礎,開辟出一片新的精神天地,滋養(yǎng)了一類新的人,一種遁世求真,一心一意地追求生命的精神價值的人,一種歸依自然,在山水之間獨善其身的人,一種把人生意義與人生價值建立在自己內在精神的超越之上的人。
關鍵詞:專業(yè)教學設計;項目課程設計;校企合作平臺;實訓教學體系
一、把握專業(yè)職業(yè)能力的“四個特征”
1、“動手”與“動腦”。在“動手”與“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方面,經管類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技能更多的表現在應具備“動腦”能力。即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huán)境下所具有的分析、思辨、判斷決策以及各種方案和策劃的制訂、改善、調整、實施的能力。
2、“管物”與“管人”。如果說工程技術類專業(yè)畢業(yè)生大多面對的是材料和設備等有形物品,而經管類專業(yè)畢業(yè)生更多的是與“人”打交道。因此,勾通、協調、組織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3、“規(guī)定動作”和“自選動作”。高職經管類專業(yè)畢業(yè)生不管是在什么職業(yè)崗位上,其所處的環(huán)境都是千變萬化的。即使是按照固定的管理流程、標準和程序實施管理過程,但管理流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管理點都會由于環(huán)境和條件的隨時變化而產生許多變量。這就需要管理作業(yè)人員具有隨時適應環(huán)境,調整策略和方法的能力。
4、“單體”與“協同”。從管理的組織原理看,絕大多數的管理項目不可能是“單體”作戰(zhàn),管理的層級組織注重的是協同效率。因此高職經管類專業(yè)畢業(yè)生,必須具備在組織環(huán)境和系統(tǒng)內的合作、服從、交流和領導的職業(yè)素質。
二、抓好課程體系開發(fā)的三個環(huán)節(jié)
1、界定行動領域。行動是指職業(yè)人在特定職業(yè)崗位上根據職業(yè)行動目標所進行的職業(yè)活動。行動領域是一系列職業(yè)行動的集合,其載體是來自企業(yè)的工作項目(任務)。界定行動領域是課程體系設計和課程開發(fā)的基礎,需要專業(yè)教師和企業(yè)專家共同組織研究小組,在企業(yè)第一線進行深入調研。確定行動領域應重點考慮業(yè)務范圍的一致性、工作過程的完整性、信息傳輸的便捷性、業(yè)務流程的范例性、經營目標的統(tǒng)一性、工作任務的相關性、職業(yè)能力的聚合性和產品流動的增值性等原則。
2、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學習領域是經過教學論加工的行動領域,學習領域即是課程。在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中,行動領域和學習領域可以是“一對一”的關系,也可以不是。行動領域向學習領域轉換,應保證教學實施的可行性、行動過程的連續(xù)性、行動目標的指向性、行動內容的多維性、工作過程的典型性、知識和能力的相關性以及教學方法的普適性。
3、學習情景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開發(fā)并不排斥職業(yè)能力分析,而是使二者做到有機結合。學習情境設計原則包括七個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相容性、能力目標的特殊性、能力結構的層次性、職業(yè)行動的針對性、學習和考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環(huán)境和條件的適應性以及職業(yè)領域的拓展性。
三、正確處理項目課程教學的“五個關系”
(一)工作過程、工作項目與職業(yè)崗位分析的關系
通常,只做職業(yè)崗位分析所帶來的問題是,大多數職業(yè)崗位因其所具有的多變性和復合性的特征,而不具有同一性和代表性。同是物流企業(yè),不同規(guī)模和經營范圍其職業(yè)崗位設置的差異是很大的,因此,單純建立在職業(yè)崗位分析基礎上的課程體系構建就缺乏充分的根據。基于工作過程和工作項目分析并不排斥職業(yè)崗位分析,而是二者應做到有機結合。它的具體表述應是:一個具備職業(yè)能力的職業(yè)人在特定的職業(yè)崗位上,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進而完成一項具體的工作項目。這樣職業(yè)人通過完成具體工作項目所具備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就具有了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工作過程與工作項目的關系
按照基于工作過程和工作項目設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思路,工作過程與工作項目的關系是鏈條與結點的關系。工作項目體現在工作過程之中,而工作過程和其過程目標的實現則要求具體工作項目的實施,二者的有機合成構成一條完整的“工作鏈”。
(三)工作項目中“大項目”與“小項目”的關系
在高職經管類專業(yè)中,有的專業(yè),從專業(yè)整體看工作過程比較明顯,如會計、市場營銷專業(yè)等,由此,應首先明確工作過程,在此基礎上確定工作項目;而有的專業(yè),如物流管理、國際商務等專業(yè),從專業(yè)整體看工作過程不明顯,則首先應確定工作項目,以工作項目的實施排列工作過程,而一個具體工作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又要通過“小工作項目”(工作任務)的完成才能實現其項目目標,這就出現了在課程開發(fā)中“大項目”和“小項目”的關系。
(四)工作項目與課程體系的關系
在課程開發(fā)中,工作項目與課程體系是對應關系。其中,應把握的要點是,在職業(yè)能力和工作過程分析的基礎上,工作任務應和課程相對應,有時一門課程可以對應多項工作任務,但不允許一項工作任務對應多門課程。如果出現此情況,就意味著應對該課程進行解構和重構。如物流管理專業(yè)課程體系中,倉儲設備操作(工作任務)和運輸設備操作(工作任務)分別體現在倉儲業(yè)務操作和運輸業(yè)務操作兩門課程中,出現這種情況就應經過整合獨立開設“物流設備操作”課程,從而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課程的設置一方面要與工作任務相對應,同時應明確完成該任務,學生應具備的知識點,能力點和職業(yè)素質,從而為制訂課程標準和教材開發(fā)奠立基礎。
(五)課程教學中專、兼職教師的關系
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專業(yè)主干課和核心課程的實訓教學應以兼職教師為主”,這樣的要求無疑是經過認真調研,是科學、可行的。但是,應注意的問題是,在課程教學中,專、兼職教師同講一門課程,依據同一個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案。因此,專、兼職教師必須彼此熟悉,相互溝通,雙方的合作應作到“零縫隙”,否則專、兼職教師雖然在課程教學中發(fā)揮了各自的專長,但偏離了課程標準,則不可能真正體現工學結合和教學做一體,其教學效率也將大打折扣。
四、構建校企合作的“六個平臺”
1、專業(yè)建設平臺。在專業(yè)建設平臺上的合作項目應包括:專業(yè)和專業(yè)方向的開發(fā)、專業(yè)人才需求調研、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和論證、專業(yè)教學標準的制定和論證、專業(yè)教學評估、雙證融通教學模式的實施等。對此院校應充分利用企業(yè)優(yōu)勢,依據行業(yè)標準,聘請企業(yè)領導和專家實實在在參與上述項目實施的全過程。
2、課程開發(fā)平臺。在課程開發(fā)平臺上的合作項目重點應圍繞精品課程和優(yōu)質課程建設。精品課程和優(yōu)質課程建設是示范專業(yè)的主要建設項目,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上述項目的建設必需有企業(yè)深度參與。
對此項目負責人應當根據課程的性質和內容,選擇并深入典型合作企業(yè),與企業(yè)共同開發(fā)。其中包括: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和教學方案、共同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依托企業(yè)選擇真實的工作場景、開發(fā)企業(yè)管理案例、廣泛匯集企業(yè)真實的制度等有關資料等。實踐證明,離開了企業(yè)的支撐和幫助,精品課程和優(yōu)質課程建設很難達到預期目標,也很難做出示范。
3、實訓教學平臺。根據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精神,“專業(yè)的生產性實訓應占實訓教學時數的80%以上”。根據經管類專業(yè)實訓教學的特點,生產性實訓應體現在生產過程、生產場景、生產對象、生產方法等方面。在實訓教學平臺上,校企可以通過課程內實訓、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真實場景和職業(yè)崗位上訓練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職業(yè)素質,逐漸做到校內教學與企業(yè)真實的職業(yè)崗位“無縫對接”,并逐漸過度到“訂單培養(yǎng)”,同時為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
4、項目研究平臺。項目研究對于校企雙方是雙向的。一方面,在示范院校和示范專業(yè)建設過程中有大量的教學研究項目,如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教學和課程標準、教學管理及其運行機制等。上述教學研究項目只有借助于校企合作平臺,請企業(yè)專家深度參與,研究成果才能具有真實性、科學性、代表性和實用性;另一方面,企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也必然會遇到大量的需要研究的項目,企業(yè)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師所具有的科研能力優(yōu)勢,結合企業(yè)需要,真題真做,從而實現校企雙贏。
5、專任教師培養(yǎng)平臺。高職院校的年輕教師普遍缺少企業(yè)經歷,從而不具備“雙師素質”和“雙教能力”,這已成為深化教學改革的瓶頸。在專任教師平臺上,院校的青年教師可以有目的、帶項目下企業(yè)進行實踐鍛煉,這是教師團隊建設不可缺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6、培訓與服務平臺。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yè)的收益往往包括需要院校提供員工培訓、技術支持和服務以及項目咨詢等。在培訓與服務平臺上,校企雙方可以根據企業(yè)需要共同開發(fā)員工培訓和服務項目,共同制訂培訓大綱和實施方案,通過員工培訓和技術服務,一方面可以全方位地提升企業(yè)員工的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院校教師接觸企業(yè)實際,提升教學與科研能力的極好機會。
五、實施“五個環(huán)節(jié)”,建立點、線、面一體化的實訓教學系統(tǒng)
點、線、面一體化的實訓教學系統(tǒng)是指:根據認知規(guī)律,構建以“單項能力、崗位能力和綜合能力”,即“點——線——面”為一體的技能訓練系統(tǒng)。
其中,“點”是指崗位單項能力,即在職業(yè)崗位完成某一工作任務應具備的單項操作技能,其載體是工作任務鏈的節(jié)點,單項能力尚不能完成該工作任務的全部技能操作。“線”是崗位能力,即在特定崗位上,履行職責,根據工作過程,完成全部工作所具備的技能,是單一工作任務鏈上相關技能的集合。 “面”是指專業(yè)綜合能力,即適應輪崗、轉崗需要的工作技能,是多工作任務鏈相關技能的集合,也包括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點、線、面實訓教學系統(tǒng)的實現方式為:
崗位單項能力=課程實訓+綜合實訓
崗位能力=綜合實訓+頂崗實習
專業(yè)綜合能力=頂崗實習
六、建設具有“七個結合”功能的校內實訓基地
1、課程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專業(yè)主干課和核心課程內的實訓是指,在該課程中的學時范圍內,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應安排的實訓環(huán)節(jié)。其形式為企業(yè)參觀+校內計算機軟件模擬+沙盤模擬演練+相關設備操作;綜合實訓是指,學生在已經完成專業(yè)主干課和核心課程學習的基礎上為了實現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所進行的綜合訓練,其實現方式應是在真實場景下的生產實訓。在課程實訓和綜合實訓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力求符合生產性實訓,學時應占總實訓學時的60%-70%的基本要求。
2、仿真模擬與實際操作相結合。仿真模擬實訓是高職經管類專業(yè)實訓教學主要形式之一。從目前看,仿真模擬實訓主要包括計算機軟件模擬實訓和沙盤演練模擬實訓。仿真模擬實訓利用其理念和方法虛擬了企業(yè)真實的經營環(huán)境、條件、流程、數據和管理,符合教育部2006年16號文件中關于“建立虛擬工廠和虛擬車間”的基本精神。由于仿真模擬的實訓過程體現了企業(yè)的真實場景和真實的經營過程,尤其是符合經管類專業(yè)“實訓應設置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huán)境”的基本要求,因此仿真模擬實訓應視為生產型實訓。但是在高職經管類有的專業(yè)中,實訓過程只依靠仿真模擬是不夠的,應使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經營環(huán)境中進行設備操作,接觸到真實的合同、憑證和單據。在項目課程教學中應圍繞一個具體工作任務的完成,將仿真模擬和實際操作訓練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通過訓練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能和職業(yè)素質。
3、“動手”與“動腦”訓練相結合。“動手”與“動腦”的能力培養(yǎng)體現了經管類專業(yè)學生職業(yè)技能的特征。在這里尤其要強調注重學生“動腦” 能力的培養(yǎng)。近年來國內有的公司開發(fā)的“沙盤模擬演練”以及課程教學中的小組活動與研討,典型案例分析等應當在實訓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中給予充分考慮。
4、課程教學與技能取證相結合。“雙證融通”在許多高職院校中已經成為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特色。在經管類專業(yè)中,許多專業(yè)的職業(yè)資格鑒定充分體現了行業(yè)標準,因此雙證書教育既是學生就業(yè)的需要,也是深化專業(yè)教學改革和課程建設的需要。在實踐中,課程教學和職業(yè)技能取證在學生的知識和素質培養(yǎng)以及技能訓練中,其內容和方式具有一致性。高職經管類專業(yè)實訓基地所具備的實訓功能和開出的實訓項目也應當與專業(yè)職業(yè)資格鑒定的要求相吻合。
5、校內與校外實訓相結合。由于條件所限,經管類專業(yè)有的實訓項目在校內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必須注重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使“兩個基地”在實訓教學中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開發(fā)不同的實訓項目,并且互為補充,以滿足實訓教學的要求。
6、校內實訓與對外開放相結合。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示范專業(yè)在建設中必須發(fā)揮其引領、輻射和帶動作用。因此實訓基地建成后應做到資源共享和充分利用。一方面提高有限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向社會開放也可以進一步搞活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創(chuàng)新實訓基地的管理模式。
7、政府投資與企業(yè)共建相結合。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融入企業(yè)資金,做到校企共建將會改變實訓基地的性質,使其具有雙重屬性和不同的服務功能,這對校企雙方是雙贏的。經管類專業(yè)在實訓基地建設中應積極尋找與企業(yè)合作的機會,積極吸收企業(yè)資金,逐漸使實訓基地和企業(yè)環(huán)境做到“零距離”,雙方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參考文獻:
[1]黃克孝.“中等職業(yè)教育多元整合式課程模式的開發(fā)”研究報告[g].教育部面向21世紀職教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項目成果匯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89〕豫法經字第14號請示報告收悉。關于中國河南省軍區(qū)訴鄭州市花園路城市信用合作社借貸、擔保合同糾紛一案的法律適用問題和對信用社統(tǒng)一印制的無期限、無數額的擔保協議書的效力認定問題,經研究,答復如下:
一、本案擔保合同簽于《借款合同條例》頒布之后、生效之前,可以適用該條例第八條對借款合同保證人的法定條件和法律責任的具體規(guī)定。
二、擔保人河南省軍區(qū)營房處在貸款擔保書上注明“只限透影機款,不擔保每筆貸款”,透影機款應視為擔保的限額,其擔保責任不能超出透影機款的范圍。
三、本案借款合同雙方在1985年3月15日的借據上注明:“約定償還日期:1985年7月13日”。擔保合同作為從合同,應以主合同的償還日期作為擔保還款的期限,不應視為無期限的擔保。
一、題材多樣,想得廣闊
童話作文的內容,具有開放性,涵蓋了學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間。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話中得到映照。學生的喜怒哀樂,也能在童話中得以體現。我們積極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選材。在教學中給他們提供自由想象、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一次作文課,我出示了一幅畫:幾棵向日葵,筆直的稈托著圓圓的花盤,綠油油的葉子托著金色的花瓣,還有幾只漂亮的蝴蝶在穿行。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選材,學生大膽想象,有的說抓住向日葵的稈、花瓣、籽之間的關系;有的說抓住向日葵與太陽的關系;還有的以種向日葵的小朋友為主角編故事。還有一個學生說他要寫這樣的故事:蝴蝶和蜜蜂在向向日葵傳播花粉的時候發(fā)生了誤會,在向日葵的勸說下,又和好了……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路越來越寬,一個個童話故事在這樣一幅畫上產生了。正因為給了學生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再也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才得以充分的發(fā)展。
二、構思新穎,想得巧妙
童話往往以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來吸引人,所以在指導學生寫童話時得講究巧妙的構思。同樣一個富有新意的題材,構思不好,它也不會吸引人。一個老題材,如果進行了巧妙的構思,也能生出新意來,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有一個同學寫了篇《趣談“0”》,巧妙地講解了關于零的知識:在零王宮里,所有人都一樣,而且不分男女(即不分正負)。別人到零王宮來,只能與零王宮的人握握手而不能擁抱,因為擁抱是乘法,任何數乘零就變成了零,而握手是相加,握過后還是原來數;高低床是一個分式,下鋪是分母,上鋪是分子,所以零不能睡下鋪……構思奇特,情節(jié)曲折生動,非常吸引人。
三、語言生動,想得有味
童話語言獨具特色,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方面寫童話比寫一般記敘文具有優(yōu)勢。因為童話是以幻想、夸張、象征、擬人等表現手法為基本特征的。美的可以很美,丑的可以很丑,善的可以很善,惡的可以極惡。學生具有廣闊的表現空間,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一位學生在童話中這樣寫爸爸拍蚊子的情節(jié):“兩只蒲扇(手)鋪天蓋地逼近轟炸機(蚊子)。‘啪’!響亮的一聲,它被碾在蒲扇下了。”小作者借助夸張、擬人的寫作手法,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把拍蚊子的情節(jié)極具人情味地表現出來。如果不是童話,那雙手怎會有如此大的威力?
其次,童話是學生內心思想情感的真實反映,它折射出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男同學往往喜歡以英雄、戰(zhàn)士、飛機等為題材,女同學則喜歡以小動物等弱小的形象為題材,這使得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富有個性化。一位男同學在寫作中,用上了這些詞語:不速之客、深謀遠慮、戰(zhàn)功赫赫、久經沙場、完美主義……想象使本來沉靜在心底的詞語一下子活躍起來了。這些詞語的頻繁使用加速了小作者語言特點個性化的形成。
四、結合實際,想得合理
一旦兒童的思緒之帆揚起,往往又會乘著興致,漫無邊際的想象開去,這就需要老師當好舵手。于是,我便向他們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因為,只有想象合理,才有意義。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兒童往往把握不住,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兒童并不能掌握要領,我是這樣做的:(以《我和凡卡》為例) 一生這樣寫:我對凡卡說:“我?guī)愕缴倌陮m去玩,好嗎?”凡卡高興地說:“好!”一路上他像小鳥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我就問:他曾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對你說的環(huán)境不了解,他的情緒變化會這么大嗎?于是小作者又改成:
我對凡卡說:“我?guī)愕缴倌陮m去玩,好嗎?”他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宮?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自己的家嘛!每個小朋友都能去。”凡卡還是顯得有些膽怯:“真的嗎?”……
她的情緒從膽怯到漸漸地活潑起來,想象比較合理。教師的作用,在于適時發(fā)掘學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生立足現實,合理想象。如在寫《小鴨和小雞》這一童話時,小雞想學游泳,請教小鴨,可是小鴨不教他,小雞獨自在河邊嬉水,不小心跌到河里淹死了,而小鴨還認為小雞逞能,淹死是自作自受,活該。這時,教師要巧妙地問問學生:“小雞死了,你心里難過嗎?”學生似乎明白了老師的用意,把結尾改成了“小鴨游到小雞身邊,把小雞救上了岸。”
五、意義深刻,想得深沉
在童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實生活的影子,在童話中可以反映賭博、拜金主義、嫉妒心、賣假貨、貪污受賄等社會現象。別看小學生年紀小,但對社會上的現象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通過童話含蓄地表達出來。有的學生寫河馬當了官,天天吃公款,嘴巴吃得好大!有的學生寫到了小猴和小豬是鄰居,下雪了,門前的路被覆蓋了,但他們誰也不管,結果一個摔得屁股都紅了,一個摔腫了嘴巴。小作者想通過這則童話教育小朋友要熱愛勞動。又如《橡皮的遭遇》一文,寫了小主人不愛護橡皮,結果一封信寫到了報社,記者前來采訪小主人是怎樣對待他們的,也很有意義。
很多學生借助動物之間的關系反映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的感情。童話也能反映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當學生的心完全沉浸在美妙無比的童話世界中,就會覺得“童話是快樂的”。他們的精神也就永遠是愉悅和幸福的,從內心體驗到人間真善美,體會到童話語言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樂趣,使筆下的語言與自己的精神世界合二為一,共同構筑學生絢麗多姿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