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景觀規劃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人文景觀 地域文化 景觀規劃
中圖分類號: P9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景觀規劃設計對城市環境的影響愈來愈重要,新的景觀規劃設計思路也在不斷的產生于創造。對于我國有著幾千年地域文化的國家來講,積淀的歷史景觀必定會萌發出更多的創造,從而促進地域人文景觀的發展,豐富地域文化的再次萌發,這對于現代城市的整體景觀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創造源泉。
1歷史文脈是人文景觀營建的核心
所謂文脈(Coniext),原意指文學中的“上下文”,也可以認為是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與它事物的關系。在此認為“文脈”,是指文化的傳承與延續的關系。一個城市歷史遺留下來的文化精髓可以說是代表一個城市社會的精神,歷史文脈是一種文明的漸進延續,是歷史與文化的積淀,它與城市文化和歷史環融為一體,反映自身的文化特征。在當今全球化進程中,地域文脈成為了重要的地域性的體現。
景觀規劃設計是地域文化的體現,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過程中的物化現象,是不斷和人類各方面文化融合發展的結果。這不斷演變的歷史文化信息就成為了地域的一種文化脈絡,這些文化脈絡是這個地區的文化基因。這些文化基因記載著這個地區歷史發展,對于今天的風景營建來講,依然是重要創造的基礎,必將會對這些歷史的記憶再凝練與創造,從而延續地域的文脈,弘揚地域的歷史文化精神。
2傳統人文景觀的特征
2.1人文情感性
傳統人文景觀最核心的特征即是有人類的文化創造,是人類文化的產物。人類文化創造作為人文景觀的核心,反映了人類的智慧創造,是這個地區中人類共同的記憶創造,沉淀了這個地區中人們集體的感情,是最有凝聚力的智慧創造。
2.2歷史文化性
人文景觀在其內容和特性上都深刻的反映出這個地區的歷史文人價值,凝聚有重要的人文信息,不僅僅是體現了一種景觀環境的氛圍,也展現了這個地區的歷史展現功能,具有該地區的歷史景觀意義。
2.3地域特征性
人文景觀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性,其景觀的營建在設計風格、形態藝術、還有色彩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都深刻的反映了當地人們的追求,承載著當地人們千年以來的智慧創造,成為這一地域的文化影響核心。
2.4時代應用性
人文景觀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必然是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人類創造,都有著不同背景歷史條件下的創造,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歷史人文景觀都有其重要的實際價值與功能,都是時代的反映,是人類在不同時期的需求,具有重要時代價值。而且經歷時間而積累,這些人文景觀對任何時期的人們都具有時代意義。
3基于傳統文化基礎的景觀規劃設計方法
3.1將自然與人工融為一體進行規劃設計
中國古代山水風景營建文化是景觀規劃設計重要的方法。中國古代的山水畫對于城市風景環境的營建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人總是以一種整體的觀念去看待城市風景的營建,總是將城市周邊與城市之內特殊的風景點相互的結合起來,將自然山水更為人性化的處理,將山水環境的美景轉化為人的特殊情感而從展現給世人。古人總是以宏觀的視野結合于周邊的自然環境輿圖人文特色而營建的,使這些景觀具一定的文化意義,并與自然保持一個空間上的整體性,整體展示給世人,強調整個空間環境的歷史意義。
3.2通過視覺的空間聯系進行規劃設計
對于景觀環境的空間設計中,掌控景觀之間的相互關系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景園設計中,前人都已總結出了大量的設計手法,例如借景、對景、障景、框景等。從這些手法中可以看出這些都是基于視覺基礎上。人的透視則可以產生軸線,從歷史的風景規劃設計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軸線規劃設計方法存在。軸線有著明顯的功能性特征,可以組織空間,加強對空間的控制,可以升華空間的特殊含義。傳統文化別崇尚“以中為尊”,因為人的視線總是發散的一種狀態,每個人則成為世界萬物的視覺中心,而視覺的光線是按直線的路徑進行的,自然便產生了“軸線”唯一性的概念,也是人們最早掌握和認識空間的基礎。因此大量的歷史營建作品特別強調軸線,也因此成為了城市設計最為重要的方法之一。
3.3借重要的景觀節點控制整體環境的空間秩序
在傳統歷史的景觀規劃中,對特殊的自然環境總會進行重點的設計,例如明清北京城的萬壽山的設計,以及頤和園的佛香閣的規劃設計,還有園林中的滄浪亭中的亭子的選址,都是選擇在重要的地方,成為控制整個景觀環境的核心,從而協調周邊的空間秩序。在傳統的景觀營建中,往往根據自然環境和自身的社會文化特點,在重要的地方點綴以人工建設。這些建筑在當地則可以稱之為地域的標志性建筑物,其在城市中都有著重要的功能含義,并且對城市的空間格局和城市形象都有著密切的影響。例如山東泰安城,在空間上,城內的許多重要建筑與泰山上的主要標志建筑基本都從整體上控制著城市的空間結構。古人強調因地制宜、順應自然,利用重要的景觀節點來控制整個環境的布局。依靠自身獨特的空間形態,以重要建筑之間或與自然環境相互的空間關系作為其選址的重要控制因素,最終使整個城市的重要建筑之間產生一定的空間聯系,形成一個空間上整體的聯系網絡,通過之間的協調性來對城市的整體空間格局進行控制。
3.4借“人文環境”培育城市精神
一個優秀的景觀環境展現出了一個城市空間的文化。芒福德曾說:“城市文化歸根到底是人類文化的高級體現”。[[美] 芒福德著.宋俊嶺等譯.城市文化.]一個好的景觀環境,能反映出這個城市的文化發展的水平。《荀子》中有句話:“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眺……不禁嘆為之治也”,[ 《荀子》]景觀環境也可以說是在營造一種文化。城市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場所,是人生意義的體現場所,而不只是生命消耗的物質空間。亞里士多德曾所:“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在那里過一種更好的生活。”[亞里士多德.政治學.卷A章二]在城市中有許多文化勝跡與古跡,古人向來崇尚歷史圣賢,對當地做出重大貢獻的明吏十分崇敬,總會在城市中建設重要的建筑銘記先賢。這些勝跡彰顯出了這個境域的人文氣息,提升了整個城市的精神文化,表達了一個地方的文化追求。雖然城市文化多種多樣,但城市的景觀空間規劃中則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主導文化需求,這是一種歷史環境所影響的結果,這是一個城市的文化追求的核心所在。一個城市的景觀好空間體現了城市發展的時代追求,通過空間環境所展示的“文化語言”進而對空間的寓意進行闡述,從而在整體上塑造一種文化空間格局。
小結
傳統人文景觀,其具有明顯的歷史人文特征,是這個地區文化積累的重要體現。人文景觀是人類文化、思想、生存情感等眾多活動的積累,是人類最凝練的文化創造,它指導著地域的人文精神價值,對該地域人文的思想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這些傳統的人文景觀蘊含著濃厚的地域性風采。現代的人文景觀設計應積極的從傳統的歷史文化中吸取智慧,并結合當今的現代生活需求,繼而創造一種具有本土的人文歷史特色,把一種人文精神融入到景觀規劃設計中去。
參考文獻:
[1] 吳良鏞.建筑·城市·人居環境[G].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 (美)凱文·林奇.城市意向[G].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北京.1990.
[3] 錢學森.社會主義中國應該建山水城市[J].城市規劃.1993,03.
關鍵詞:住宅小區;規劃;景觀設計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further speed up urbanization, the city scale more and more adults living conditions of urban household demand more and more to the pattern of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facil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 value, to the city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to provid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n improve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of residential planning desig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mmunity plann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important role community.
Keywords: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Landscape design
中圖分類號:[F28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蓬勃興起,房地產業也日益成熟,競爭越來越激烈,如何提高小區住宅的檔次,便于營銷,已經成為各個房地產企業成敗的關鍵。因此,設計師們紛紛開始以景觀的功能性為根本出發點,加強小區的人性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設計,為人們創造綠色、自然、健康的生態住宅環境。
1住宅園林景觀的設計理念
1.1以園林景觀的功能性為根本出發點
小區住宅環境的設計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要考慮能否滿足人們在物質層面對景觀的要求。附屬于建筑的輔助設施,必須具有切實的使用功能,景觀的布局最重要的是考慮人們生活的方便和安全。
1.2 立足生態環境、崇尚自然
營造那種舒適、優美、內涵豐富的住宅環境。居住區景觀的設計逐漸進入穩步的發展階段。
根據當今社會人們的文化層次越來越高的特點,住宅的景觀設計要突出文化特色、文化品味,可以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互融合,外來文化和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營造一種多元文化的共存氛圍。全面了解居民的運動休閑、交流需求,滿足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年齡階段居民的要求,立足于生態,體現自然,從而使居民接觸到更多的綠色,觀賞到更豐富的景觀。
1.3 滲透文化藝術
在住宅園林景觀的設計中,既要滿足植物和環境在生態上的統一,又應滲透文化藝術的構圖原理,從而體現個體景觀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產生的意境之美,深層次地發掘文化藝術內涵。巧妙地對形體、線條、質地、色彩進行運用,通過各種植物的季相變化形成藝術構圖。
1.4 通過小品進行點綴
住宅景觀中景觀小品的點綴有著重要的藝術價值,比如雕塑、燈具、水景、凳、花架、階梯扶手等,它們給住宅景觀增添了生動、豐富的情趣。
1.5 生態環境綠化
住宅區的環境綠化,是在住宅區的用地上種植花草、樹木等而形成綠地。小區住宅的綠地功能有:構建戶外的生活空間,為各種休閑環境創造條件;創造接近自然的環境,通過小品景觀等手段,創造豐富多彩的小區住宅環境。
1.6 生態保護
實施生態保護,不僅可以遏止有毒、有害物質,而且其本身屬于一種自然資源,住宅區綠地的種植,使自然資源的范圍大大增加了。
2住宅區景觀設計存在的問題
由于商業競爭的需要,開發商普遍存在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態。這樣的心態使小區園林綠化建設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2.1景觀存在的問題
盲目引進,結果栽培的植物因環境不適,成活率不高,從而增加維護費用;小區中使用的樹種未能體現生物多樣性;盲目移植大樹,結果使用過多,既增加成本,也造成對現有生態資源的破壞。
2.2建筑缺乏地域風格和文化特色
環境設計跟風照搬,缺乏特色和個性。把國外成熟的住宅區景觀規劃設計理念和一些經典作品不加分析、不分地域地搬到國內來應用,建出一些明顯缺乏地域文化特性的建筑。
2.3追求形式,忽視功能
過分強調視覺的美化性,追求裝飾性、豪華性、異域性,缺少實用性。設施不足,無處休閑,忽略了人休息和娛樂最基本的行為心理。
3住宅景觀設計的對策和建議
3.1 注重人性化原則
建筑師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考慮不同文化層次和不同年齡人活動的特點,要求
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如老年人活動區、青少年運動場地和兒童游戲設施等),要形成動靜有序、開敞和封閉相結合的空間結構,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人性化設計更大程度地體現在設計細節上,如各種配套服務設施是否完善,還有尺度問題和材質的選
擇等。另外,在居住區的公共環境中無障礙是必不可少的設施,身體障礙者更需要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和舒適使用的環境空間。為廣大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提供行動方便和安全的空間,創造一個平等參與的環境。總之,在現代居住區的規劃與設計中,應強調以人為本的原則,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3.2 創造和諧的交往空間
居住區的空間布局要合理化、科學化。居住區環境是人們生活的一種客觀的外界環境。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間場地,滿足居民交往的需要,除文化娛樂場所外,組團空間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際交往空間,應作為居住區園林建設的重點,把它建成既有觀賞景觀又有交往設施(亭臺、桌椅、器具等),又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綠化空間
3.3 優化綠化水體設計
在居住區綠化中,各園林要素要與居住環境和諧統一,從而體現綠化所帶給居民的人性關懷。創造從住宅區中心綠地到組團,可按“公共――半公共――半私有”空間系列,在居住區以不同組合形態構成的院落。空間雖然有限,但經過精心布置綠色植物、花壇、座凳和雕塑等環境小品,還有可供老人和兒童休閑游戲的場地和設施。組團中心綠地是半公共領域,也是院落空間的延伸,是便于居民閑暇散步休息、兒童游戲的主要場所。中心綠地則可以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系和植被等自然因素,開辟有利于鄰里交往等共享空間及設施,創造豐富的景觀和富有情趣的空間環境,居住區水體的設計就應表現出人與水的情感,在尺度上應與居住區整體環境相協調,水池、噴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之間能做到主次分明,附屬要素很好襯托主體。
3.4 交通道路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的影響
居住區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遷居,滿足消防、救護需要,減少對住戶的干擾,以達到通達性、安全性、方便性、一體性和多層次性的要求。交通以人行優先,不能讓車干擾居住環境,有條件可人車分流。車輛對住宅區域全無干擾,效果良好。“ 以人為本” 原則還應考慮到居住區外部空間的空氣環境、聲光熱環境、水環境等問題,應通過景觀的高低、穿插、圍合、引進、剔除,以及生態技術等的運用,盡量消除或減輕環境污染。例如,對小區汽車噪聲和尾氣的隔絕,以及汽車對小區住戶日常出入的干擾的避免,可以通過人車分行,在車行道兩旁種植綠化帶;也可以將小區汽車直接停放在小區周邊,使其不進入小區內部,實行小區內部步行化,輔助以自行車交通等措施解決。
3.5適度發展智能小區
住宅小區智能化是利用現代4C(即計算機、通訊與網絡、自控、IC卡)技術,通過有效的傳輸網絡,將多元信息服務與管理、物業管理與安防、住宅智能化系統集成,為居住區的服務與管理提供高技術的智能化手段,以期實現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務與管理,提供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
4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居住質量有了新的追求。住宅規劃和景觀設計需要多考慮人的因素, 本著 “以人為本”的原則創造最符合人們需求的,充滿人情味的空間,遵循當地生態環境、氣候環境的特點,因地制宜進行居住區的規劃和設計,要敢于改革與創新,為居民創造優良的生活環境,造福于后代
參考文獻
1 李香敏,陳茜夷.住宅建筑空間與景觀環境整合途徑[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1)
關鍵詞:城市景觀;景觀設計;原則 ;方法
中圖分類號:P901 文獻標識碼:A
作為一項多元關系的綜合藝術品,城市景觀是城市周圍空間與各視覺事物、事件組織關系的藝術,受到人們主觀感受和視覺思維的相互影響。此外,城市景觀作為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其集藝術、工程技術、科學等于一體,范圍涉及到城市人居環境的各個方面。
城市景觀設計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組織各類事件和事物,讓城市景觀意境、形象、風格能更有效的表達和顯現。
一、城市景觀設計的范圍
城市景觀設計最早是源于美國景觀設計和城市建設的融合,作為一個符合設計體系,其包含植物設計、風景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城市設計等。城市景觀設計應用十分廣泛:從大地生態規劃、流域規劃到區域景觀規劃;從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到城市廣場、步行街規劃;從城市公園建設到私家花園建設;從局部環境建設到街頭城市小品、雕塑設計等,涉及到城鎮規劃、場地規劃、區域景觀規劃、公園與休閑區規劃、環境設計、土地發展規劃、生態規劃與設計、社會與行為學設計等諸多領域。
二、城市景觀設計的原則
尊重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是城市景觀設計的三大原則。
1、尊重人
尊重人,就是尊重最為普通的、平等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感的人,而非集體名詞,他們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而非奴隸或被征服的人,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和貴族。尊重人,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尊重人性,景觀設計師在進行城市景觀設計時需要結合實際,摒棄決策者的標新立異,用設計語言把大眾社會需求表現出來。
2、尊重自然
在人與自然中建立一種親切友善的關系。在城市歷史的發展中,人們從屈服自然向征服自然轉變,從一面的不和諧走向另一面的不和諧。尊重構成自然的風、水、生物,尊重自然地形自然格局。
3、尊重文化
作為歷史的一種象征,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尊重歷史文化脈絡,重視繼承、保護和利用已有的景觀資源,把握特定的本土環境特征,尋求客觀規律,創造一種更為適合本土特色的城市景觀形態。通過對環境進行設計,實現人與自然及文化之間的相互協調、和諧共存。為此,景觀設計師需要將城市和景觀設計的前沿理論、現代技術及傳統文化進行巧妙地融合,創造更為舒適、和諧的生活環境,并讓其為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服務。
三、現代城市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方法
1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在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中,要根據當地周邊的環境與地形地貌,盡量做好既經濟劃算又美麗非凡。對于盲目的照搬歐美發達國家的景觀園林的設計方法是不合理的,不能盲目的追去奢華,根據我國的國情和實際情況,現在我國城市景觀園林設計的主要目標是居住環境的改善,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景觀園林應該擴大綠地的面積,開展各項的綠化工作,建造一個科學合理的綠化格局。
2充分的發揮景觀園林的生態效應,創造一個優美的生態環境 在城市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中,盡量把園林建設成最接近當地地區的生態環境,同時在種植時,要多選擇看可以有效抵抗病蟲害的樹種,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再引進外來樹種,相互結合同時作為補充來發揮更好的作用。
3注意注重每一個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在進行景觀園林的規劃設計時,第一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在整個城市之中,景觀園林的性質、功能以及形式要結合城市的發展現狀來進行準確的定位,統一協調好景觀園林的建設、周邊環境等因素,景觀園林建筑的各種性質要適應和符合環境的需要,統一協調好其他的景物,景觀園林的設計要講究烘托對比、承上啟下、主次分明、最大限度的讓所有的景物在景觀園林中都扮演自己的重要角色。注重每一個細節,體現設計的特色。
4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和機制,有效地管理景觀園林的規劃和設計 為了使景觀園林的設計工作能夠更加有力的開展和進行,使專業技術隊伍明確自身的責任和設計施工的順序,要建立專門的協調會制度,讓技術人員對自身的職責進一步明確,并且責任落實到人。同時建立健全各項相關的管理制度,減少設計施工中出現的專業問題,注意協調各個施工部門的工作,甲方作為管理者,要協調統一領導,要有專人指揮,甲方管理人員要嚴格的遵守執行國家相關的規范和標準,提高自身的業務學習能力和素質修養。
四、城市景觀設計要注意的問題
1、調查求細
設計注重運用創意的設計理念和內涵,但前提需要詳細調查城市、市場背景。周邊環境未來發展能否與此項目匯合一起?房地產市場未來發展怎樣?這些都需仔細的調查清楚,讓項目跟將來周邊環境很好的配合。
2、方案求值
方案經系統設計須經濟、有效益。許多片面的想法認為好設計定靠昂貴材料、奇特方案、新穎方法才能制作、表達出好的效果,這個是不絕對的。但另一方面,好設計創意對整個方案都有影響,方案富有經濟效益很重要。
3、設計求遠
設計要考慮長遠,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必須是好項目,這對城市景觀設計師來說非常重要。如環境設計、園林設計須考慮植物5年后、10年后的樣子,把植物生長與將來效果融合在一起。一些公園,如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就是比較成熟的設計方案,經多年變化實現了永恒的效果。
4、材料求宜
城市景觀設計材料要因地制宜,選擇植物更注意每個地方都有不同植物可利用,特別是植物配置上要講求配置原則: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因樹制宜、因景制宜。
5、風格求準
每一個項目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需有一套切合項目主題風格的設計語言。根據項目特點,通過系統設計,把一些特別元素通過一些創意和設計語言運用在項目上。
五、城市景觀設計的發展趨勢
1、學科優勢互補
理論上,城市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是相對獨立的學科,但它們最終目的是創造理想的人類聚居環境,核心內容都是規劃和設計,也就是說它們的學科性質、任務是一致的。其次,以人居環境的觀點,這三門學科的知識結構是重疊的。
為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城市景觀設計、城市規劃、建筑設計將會由幾個人合作到只需一人就可完成。隨環境問題的日漸突出,城市景觀設計對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影響將會越來越大,三者合一的復合型人才是社會的需求。
2、信息化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大量運用
計算機系統的應用引起了信息革命,如何規劃設計信息社會中的各種空間環境也將不可避免地成為城市景觀設計行業的重要課題。雖然這方面的研究正在起步,但這蜂擁而至的知識浪潮、星系革命必然對此行業產生重大影響,讓城市景觀設計設計理念、研究方法、工程技術等發生巨大變化。
3、城市景觀設計思想的傳播
先進的甚至超前的城市景觀設計思想需要得到提倡和傳播,引導人們樹立對人和自然關系的正確認識。大眾傳媒對城市景觀設計時尚的形成將產生重要影響,城市景觀設計關系每個人。通過環境教育,讓公眾自然地關心環境,普通民眾把地球當成人類的家園;通過環境教育,草坪四周柵欄及廣告牌、警示牌也將被取消。傳媒對公眾環境意識將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公眾環境教育的一種方式;提高公眾環境意識又會對城市景觀設計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景觀設計師怎樣利用好傳媒擴大自身影響,傳媒如何正確引導大眾對城市景觀設計鑒賞力也值得思考。
城市景觀設計發展取決于人素質的提高,某些地方失敗的城市景觀設計能實現,甚至被稱頌,可以說是設計師和決策者專業素質不高所造成的,同時也說明普通受眾的鑒賞力、分辨力還不是很強。因此,引導、培養公眾對城市景觀設計鑒賞力,加大對該專業基礎知識的普及十分有必要。
結論
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和自然演化的協調,城市景觀設計在未來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發展形勢也是一片大好,為此,景觀設計師在進行作品設計時需處處體現“以人為本”,著眼于未來,看到城市景觀未來的發展,設計出時代精品,讓我們的城市成為人見人愛的大家園。
參考文獻:
[1] 李興.好看又好用的景觀——從無錫蠡湖新城濱水綠地談起[J].園林.2011(08).
有些學者從微觀經濟理論的角度探索消費和投資的最優比率。例如,Phelps構建了不確定收入下的最優消費率[2]。基于這一模型,Merton以布朗運動模擬不確定收益,利用動態規劃建模的方式,求出在連續時間假設下獲得最大消費效用的消費和資產投資組合[3]。然而Merton的模型采用了Pratt的絕對風險厭惡度(absolute risk aversion)[4],即假設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是和年齡、財富無關的常數,從而把家庭總財富比率設計成常數。為了改進過于嚴格的常系數風險厭惡假設,Farhi和Pan-ageas假設投資者可以通過控制退休時間來調整勞動供給,從而實現最優消費和投資[5]。另外有些學者拓展了Merton等人的模型,如Hakansson和Richard研究了存在保險時的生命周期最優消費[6][7];Karatzas使用鞅方法研究了個人如何選擇消費率來實現消費和財富效用最大化[8];Bodie等人探討了退休期間的最優消費投資問題[9]。有些學者則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闡述消費和投資對消費效用最大化的影響。李嘉圖的古典消費理論強調了消費對經濟的刺激。凱恩斯絕對收入假說認為消費主要取決于當期絕對收入,平均消費傾向(APC)隨收入增加而減少。按此假說,一戰后,美國人民收入增加,儲蓄應隨之增加。但是,Kuznets實證研究發現戰后儲蓄并未增加,長期APC穩定[10]。為解析上述矛盾現象,Duesenberry提出相對收入假說,家庭會比較其他家庭的收入,即相對水平,來決定自己的消費水平[11](P3)。相對收入假說的缺陷在于家庭的消費是短視行為,沒有考慮未來收入。為克服相對收入假說存在的問題,Friedman提出了家庭將根據終生收入來決定消費的持久收入假說[12](P26-135)。內生增長理論被廣泛用于分析投資和消費的最優分配。該理論假設在生產過程中的規模收益不變,即凸性生產技術,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是生產要素,生產率是由模型內生所決定的,而不是由資源、人口等外部因素決定。典型的內生增長模型有AK模型、Rebelo模型等[13]。
曾經有人質疑AK模型是否可以用來評估經濟增長。Jones建立了技術為常數的AK模型,對函數關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求最大值,并基于1950~1988年加拿大、法國、德國等15個OECD國家的時間序列數據,研究發現戰后投資額同經濟增長無關,并由此推斷AK模型對投資和經濟增長關系的預測是短期的或不正確的[14]。為了反駁AK模型不適用于研究經濟增長的結論,McGrattan建立了技術為常數的AK模型,對函數關于消費和資本求最大值。McGrattan用1870~1989年11個國家的數據驗證了投資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證明政府投資誘導政策會永久性影響經濟增長[15]。McGrat-tan發現Jones之所以用AK模型測不出投資和經濟增長的相關性,一是數據期限短,二是模型設計存在缺陷。McGrattan的模型假設如下:(1)代表性家庭選擇投資和消費,從而實現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2)家庭有兩種資本,分別是結構資本和設備資本,家庭收入來源于把結構資本和設備資本租給公司的租金;(3)家庭收入要向政府繳納稅收,因此政府政策可以影響投資產出比和勞動閑暇選擇。這樣一來,McGrattan就解釋了Jones觀察到的投資增加而產出穩定的短期離差,并從理論和實證角度驗證了AK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在持久收入假設和內生增長理論框架下,研究經濟增長的最優消費投資比率,從理論上指導國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之所以選擇資本產出彈性為單位彈性的AK模型,是因為資本對發展中國家很重要。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購買技術先進的國家的設備得到知識,這種由投資帶來的技術溢出可以加速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另外,由于行業間存在溢出效應,當資本提高某個行業的生產率時,與之相關行業的生產率也隨之提高[16],所以不僅要考慮資本對單個行業的作用,還需要考慮資本的社會回報。Ljungqvist和Sargent建立的AK模型與本文有類似的目標函數yt=Akαt,也猜測了相同的值函數形式,并得到了類似的策略函數[17],但本文與之不同的是:第一,他們假設資本產出彈性大于零而小于1(0<α<1),從而使資本邊際效用遞減,通過數學推導發現資本收斂,而本文假設資本產出彈性等于1(α=1),從而使資本沒有邊際效用遞減,通過數學推導發現資本不收斂,而值函數收斂;第二,本文考慮了資本折舊;第三,本文通過真實數據,再現改革開放以來消費和投資對提高社會效用的貢獻。本文余下部分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建立包含資本折舊率和貼現因子的最優消費模型,通過猜解求出策略函數,討論了消費、資本積累序列的意義,并通過求導分析了各變量對值函數的影響;第三部分比較了不同貼現因子下的值函數,并用三維效果圖展示了1978~2010年中國消費、資本和值函數的演變關系;最后是本文的結論。
模型
本文考慮生產單一商品的經濟,此商品既可消費又可投資,投資以資本的形式體現,消費品和資本品可以相互轉換。消費數量和消費投資比決定代表性行為人的效用,社會計劃者的目標是通過政策引導消費路徑,使代表性行為人在任意時期都能獲得最大效用。經濟增長由資本驅動,因此設生產函數為yt=Akt,其中A反映技術水平,yt、kt和ct分別表示在時期t的生產量、資本存量和消費。對于任意t期,有ct≥0,kt≥0;且初始資本k0已知。由此,可得模型:max∑!t=0βtln c(t)s.t.kt+1=yt+1-(δ)kt-ct, yt=Ak烅烄烆t(1)其中δ為資本折舊率,0≤δ≤1;β為貼現因子,0<β<1;βtln c(t)是消費效用。式(1)是終生消費效用,資本積累規則為下期資本的數量取決于本期的有效商品總供給和本期的消費。令f k(t)=Akt+1-(δ)kt=(A+1-δ)kt表示包含資本折舊的有效商品總供給,則式(1)可轉化為:max∑!t=0βtln c(t)s.t.kt+1=f (kt)-ct,f (kt)=(A+1-δ)k烅烄烆t(2)式(2)目標函數的含義是代表性行為人追求一生消費的貼現效用最大化,其中消費ct是控制變量,資本kt為狀態變量。由約束條件kt+1=f (kt)-ct,可得ct=f (kt)-kt+1,即控制變量可表示為狀態變量的函數。求式(2)的最優解,就是在給定約束條件下,找到一個恰當的序列ct,k{t+1}!t=0,使目標函數∑!t=0βtln (ct)取得最大值。(一)猜解求值函數和策略函數為方便求極值,將式(2)由離散形式轉化為連續形式,并定義值函數()V k為投資者在給定財富下所能達到的期望終生總效用。在競爭性均衡中投資者的效用得到了最大化,則根據漢密爾頓-雅可比-貝爾曼方程(Hamilton-Jacobi-Bellman equation,HJBE)可得:()V k=maxk'()ln [f k-k]'+β{V (k)}'()=ln [f k-g(k)]+βV [g(k)](3)式(3)中,k是當前時期的資本存量(相當于kt),k'是下一時期的資本存量(相當于kt+1)。g(k)是利用HJBE進行遞歸迭代的策略函數,且g(k)=k',表示計劃者面臨的決策為:究竟是應該用政策引導代表性行為人當期多消費一些,還是當期少消費,留作下一期的資本,從而使下一期能消費更多。()V k和g(k)都是連續可微的。根據動態規劃理論,可猜測值函數的形式為:()()V k=E+Fln k(4)其中,E、F是待定常數。對式(3)和(4)計算一階最優的必要條件,并根據式(2)可得:g(k)=k'=βF A+1-(δ)k1+βF(5)()c=f k-k'=A+1-(δ)k1+βF(6)式(5)是策略函數g(k)關于k的顯式解,F是待定系數。(二)最優消費、資本累積序列令n=1,式(3)變成式(7)。由式(2)可知當t=1時,以下兩式成立:V1()k=maxk'()ln f k-k[]'(7)V1()k=maxk'()ln f k-k[]'+βV0k()'(8)式(7)是目標函數(2)的最大值,即社會計劃者最優問題中的值函數;式(8)表示代表性行為人一生的效用貼現值等于當期效用、未來效用的貼現值之和。當期消費和期末資本的選擇c,k{}'產生了當期效用ln(c),下期的資本k'將按照策略函數g(k)來選擇。此處可獲得的最大期望效用是V k()',而k'的貼現值為βV0k()'。類似的,利用式(5)、式(3)逐期遞歸迭代可得到值函數Vn()k序列。對任意t期,有:Vn()k=∑n-1i=1(β)i-1 lnA+1-δ1+β()F+βn-1ln (A+1-δ)+ ∑n-1j=1j(β)j lnβF A+1-(δ)1+β[]F+∑ns=1(β)s-1()ln k由于0<β<1,根據級數理論容易證明:當n!時,Vn()k是收斂的,且其極限值()V k=limn!Vn()k就是無窮序列的唯一解。也就是說,得到的函數方程與式(4)的猜測完全符合。可以解出E=11-βln (1-)βA+1-[(δ)]+β1-(β)2lnβA+1-[(δ)],F=11-β。將E和F代入式(4)可得到函數方程(3)的具體表達式和相應的策略函數:()V k=11-βln (1-)βA+1-[(δ)]+β1-(β)2lnβA+1-[(δ)]+11-β()ln k(9)g(k)=βA+1-(δ)k(10)式(9)也就是式(1)的解。對于任意給定的k0>0,值函數()V k采用策略k'=g(k)=βA+1-(δ)k恒可取得最優值。回到式(1)的離散形式,對任意時期t(t≥0),當資本存量按策略kt+1=βA+1-(δ)kt逐步演變時,式(1)必定取得最優解。相應地,ct=1-(β)A+1-(δ)kt。綜上所述,可得式(1)的最優消費、資本累積序列ct,k{t+1}!t=0為:ct=1-(β)A+1-(δ)ktkt+1=βA+1-(δ)k烅烄烆t(11)從式(11)可以看出:資本折舊率δ和當期消費ct以及下期資本kt+1負相關。資本折舊率反映了資本的使用成本,折舊率越大,資本越少,收入越少,可供消費也越少。對資本的良好維護,可以降低資本折舊率。宏觀政策能改變折舊率,比如政府推出投資刺激政策,會使維護既有資本的成本高于重新投資,從而提高資本折舊率;再如,高利率增加貸款成本,導致生產者更傾向于用廉價原材料,產品耐用度降低,資本折舊率提高。貼現因子β和當期消費ct負相關,和下期資本kt+1正相關。貼現因子反映了資產預期總收入超出當期總收入的部分折現到當期末的值。貼現因子越小,代表性行為人越傾向于當期消費ct;貼現因子越大,代表性行為人越希望把消費推遲到將來。貼現因子是隨機的、主觀的,受真實的經濟發展變化的影響,可以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引導貼現因子變化。比如福利保障制度可以提高當期消費者的信心,而提高利率會導致人們推遲當期消費。α=1時,AK模型y=Akαt的資本增長率kt+1kt=βA+1-(δ)更大,而且資本不收斂。0<α<1時[1 7],AK模型y=Akαt的資本增長率kt+1kt=αβAkα-1t更小,而且資本收斂。另外,根據方程(1)最優解的一階必要條件可以斷定,當且僅當ct+kt+1=Dkγt(D為常數,γ是大于零的任意實數)的形式時,即ct+kt+1必須與kγt成正比關系,AK模型才可能求出顯式的最優解。
1、國家衛生部2012-04-05了《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衛生行業標準WS/T368—2012,于2012-08-01實施。
2、新規范對醫院空氣凈化的概念作了明確的界定:空氣凈化air cleaning,降低空內空氣中的微生物、顆粒物等使其達到無害化的技術或方法。潔凈手術部(室)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room),采取一定空氣潔凈技術,使空氣菌落數和塵埃粒子數等指標達到相應潔凈度等級標準的手術部(室)。
3、空氣凈化、空氣潔凈二者的界定。空氣凈化涵蓋了空氣潔凈;空氣潔凈不完全等同空氣凈化。空氣潔凈技術的核心是過濾,沒有包括消毒殺菌和控制化學污染。
4、新規范提出了九項空氣凈化實用技術,醫院空氣凈化建設進入多元化的建設的新時期。
新規范提出了九項空氣凈化的實用技術
1.通風;2.機械通風;3.采用凈化消毒裝置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4.空氣潔凈技術;5.紫外線消毒;6.循環風紫外線消毒器;7.靜電吸附式空氣消毒器;8.化學消毒法;9.能使消毒后的空氣中的細菌總數≤4cfu/5/15min.直徑9cm,平皿,獲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許可證的其他空氣消毒產品。歐盟藥品GMP(EU GMP)在簡介中明確提出:除本指南闡述的各種方法外,還可以采用其它方法來實現質量保證的目標。本指南無意成為任何新概念或新技術發展的障礙,如果通過驗證并證明所用方法能達到至少與本指南所述方法等價的質量保證水平,也應予以認可。
空氣凈化的定義
空氣凈化涵蓋了空氣潔凈;空氣潔凈不完全等同空氣凈化。 空氣潔凈技術的核心是過濾,沒有包括消毒殺菌和控制化學污染。
1、空氣凈化技術分類;按殺菌原理分類:1)紫外線(UVC, VUV);2)光催化(離子與UVC和VUV);3)低溫等離子;4)氣體(過氧化氫,二氧化氯,過氧乙酸,臭氧);5)復合技術。稀釋法: 空氣潔凈技術(多級過濾)通風(機械通風,自然通風)循環風紫外線殺菌管道凈化消毒裝置。劑量法:濃度X時間化學消毒法;低溫等離子凈化消毒;強度X時間紫外線直接照射。
1.污染源隔離。
2.動態空氣與表面殺菌;1)離子殺菌技術;2)管道紫外線殺菌技術100000級潔凈度,換氣次數: 12~18次;10000級潔凈度19~25次;1000級潔凈度30~36次;100級潔凈300~680次;10級300~680次;1級360~680次。
二、八一醫院凈化用房技術多元化
1、中國人民第八一醫院是全軍肝病中心、全軍腫瘤中心,凈化用房數量多、要求高、布局分散、建筑空間不足。
2、中國人民第八一醫院在凈化用房的承建中,將空氣潔凈技術、循環風紫外線消毒技術、低溫等離子殺菌技術、靜電除塵及光觸媒(PHI)技術,靈活配置,以滿足不同區域個性需求,達到建設成本低、運行能耗小、使用功能全(殺菌、降塵、除異味)。
3、八一醫院婦產科手術室、眼科手術室,以風機盤管取代空調機組和循環機組,采用初效、中效兩級過濾器,同循環風紫外線組件,低溫等離子發生器組成空氣凈化系統。各項技術指標均到達國標要求。
三、空氣潔凈技術
1、醫院空氣凈化的主流技術
2、醫院潔凈技術發展存在三大瓶頸
醫藥領域成功采用空氣潔凈技術,推動了自身的發展。醫用潔凈技術以除塵方式實現除菌,在“大風量”、“高阻力”狀態下運行,導致潔凈手術部產生了“建設高投入”、“運行高能耗”、“設備大空間”的三大建設瓶頸,制約了醫用潔凈技術的發展。濾菌技術同殺菌技術相結合,是醫用潔凈技術發展的新途徑,循環風紫外線動態殺菌系統已獲得了成功應用,加強對氣流形式的分析研究是當務之急。我國政府、醫學界、工程技術界對空氣潔凈技術在醫藥領域應用十分關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貫徹實施大輸液GMP,制訂了生產環境空氣潔凈度規范。全國各地醫院對大輸液生產環境進行改造和驗收。為潔凈技術在醫藥領域的普及創造了條件;為潔凈手術室的誕生奠定了技術基礎。潔凈手術部的誕生是手術室發展過程中一次重大的進步,它改善了外科手術環境,推動了手術室配套設施的完善。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我國出現了建設潔凈手術部熱潮,推動我國醫用工程這一新興產業的大發展。科學地總結潔凈手術部建設中的不足和問題,推動醫用潔凈技術融合當代高新技術,與時俱進,快速發展,也是本次大會的目標之一。1995年頒布了《軍隊醫院潔凈手術部建設技術規范》,醫院潔凈手術部建設拉開了序幕。《GB50333—2002醫院潔凈手術部建筑技術規范》的頒布,是手術部建設工作中的里程碑,我國手術部建設結束了無序局面,潔凈手術部的建設受到社會的關注。2004年許鐘麟教授主編了《潔凈手術部建設實施指南》,同年潘兆岳教授主編了《醫院現代手術部建設與管理》,2005年涂光備教授編著了《醫院建筑空調凈化與設備》。以及后續許多相關著作的出版,反映了醫用工程建設與學術發展的互動。潔凈手術室是通過除塵達到動態除菌,除塵是手段,除菌是目的。除塵設備系統龐大(新風機組、循環機組、過濾器、消音器、送風管、回風管),導致建設的高投入。高阻力、大風量導致系統高能耗,潔凈手術室節能降耗工作,應從降低阻力,減少風量入手。
四、低溫等離子殺菌除污染技術
21世紀的空氣凈化新技術離子群滅活原理,凈離子群工作原理是來自水分子的正離子與來自氧分子的負離子,在微粒表面發生化學反應,形成OH根,破壞分子表面的蛋白質,致使分子其本身功能失效,滅活了浮游病毒等的有害物質。凈化關鍵:凈離子群離子在附著浮游菌表面的瞬間,生成氧化性最強的「OH(羥基)自由基從浮游菌的蛋白質中抽出H+。使其失去活性,最后以水分子的形式返回到空氣當中。手術室離子除菌機理:D5型的離子發生器安裝在無影燈上方的送風天花上,通過等離子放電,將產生并在空氣中放出與自然界中相同的正負離子,通過天花板送風裝置送至手術室中,當正負離子附著在霉菌或病毒表面時,變為氧化力極強的OH基,從表面蛋白質中瞬間抽取(H),將蛋白質分解。低溫等離子消毒鍋,手消毒,傷口愈合,美容,空氣凈化,建筑與設施表面消毒。低溫等離子四個功能:1.空氣消毒,2.表面消毒,3.控制分子污染,4.減少灰塵。在運行狀態下對建筑環境,凈化空調系統和生產設施消毒殺菌的無菌潔凈技術,離子體——物質的第四狀態。
殺菌除味離子技術
糖尿病足、生壞疽的糖尿病足、確定進行膝下截肢、進行保守性手術(治療-保留)手術后使用低溫等離子體對傷口進行處理 未使用抗生素或其它處理手段,通過低溫等離子體治療,雖然截肢,但保住了腿部治愈時間比正常快20天。等離子空氣凈化器特點:除菌效果比較匯總,除菌方式除菌效果%3min,10min,30min;完整的凈化消毒設備96.72%99.80% ,99.95%,僅僅H14和G4過濾器,96.97%,99.64%,99.96%僅僅低溫等離子98.43%,99.42%,99.94%。
普通空調與凈化空調風機能耗比較
凈化空調 風機能耗0.5-1W/m3/h;普通空調風機能耗0.04-0.08W/m3/h;二級過濾結合消毒殺菌技術風機能耗:0.15-0.3W/m3h;普通空調結合等離子殺菌技術風機能耗 0.041-0.082W/m3/h。
五、光催化(光觸媒)空氣凈化技術
1、具有離子、紫外線、臭氧三者的復合殺菌效果。2、PHI空氣凈化技術。PHI空氣凈化的特點:PHI Cell空氣凈化設備應用先進的PHI技術,以提高空氣本身的自我凈化、自我調節的能力,生成具有強凈化能力的高效粒子氣團,通過空氣循環,使其高效粒子氣團分布于整個空間,達到全面、快速、主動、安全地凈化效果。達到快速去除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包括微生物、有害氣體及異味、懸浮顆粒物等污染物。另外PHI Cell空氣凈化設備是一種免維護,無需耗材的凈化設備,單臺功率都在20W以下。對室內空氣中的污染有更好的控制功效。
PHI空氣凈化的特點:
A、快速:病菌通過飛沫在空氣中傳播,實驗表明噴嚏速度約為46米/秒,噴嚏飛沫能達3.5米甚至更遠,可見只有未擴散就及時殺滅才能有效防止病菌傳播。實驗表明:1、PHI Cell空氣凈化器能在飛沫起始傳播的90厘米內,殺滅其中78%的病菌,大大降低了疾病通過空氣傳播的可能性2、PHI Cell空氣凈化器凈化綜合凈化效率比單獨使用臭氧快200倍,比單獨使用紫外線快3000倍。美國安全實驗室的測試:通過美國安全實驗室的噴嚏試驗表明:速度約為46米/秒的噴嚏飛沫,RGF PHI空氣凈化消毒設備能在飛沫起始傳播的90厘米內,殺滅其中78%的病菌,大大降低了疾病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的可能性。PHI空氣凈化的特點:B、全面:多數傳統空氣凈化器只是利用過濾裝置對“可吸入顆粒物”進行了過濾,對微生物、異味、氣味等主要污染物卻無能為力。PHI Cell空氣凈化器可全面消除有害微生物,驅除有毒氣體、煙味,可以消除小至0.01微米的污染物。 C、安全:PHI Cell 空氣凈化器產生的凈化物質本身全部會被還原為自然界的礦化物質,不造成二次污染。PHI Cell空氣凈化器含有控制臭氧含量的專利技術臭氧生成量決不超過美國聯邦標準0.04ppm。對人絕對安全。PHI Cell 空氣凈化器的紫外燈外層包有PPC高分子材料保護套,避免了因為燈管意外破裂導致水銀蒸汽泄漏對空調電器腐蝕。PHI空氣凈化的特點。
六、動態紫外線殺菌技術
紫外線-C(UVC)功能:UVC光波屬于UV(紫外線)(100‐400nm)。UVC是一種最短和最多能量的光波,擁有(100‐280納米)的波長,僅次于UVB(280‐320納米)和UVA(320‐400納米)光波。從生物學的角度,紫外線-C(UV-C253.7nm)對于危害人體的細菌,病毒,霉菌等有極大的摧毀力。其殺菌原理是細菌、病毒…..等單細胞微生物,經紫外線-C(UV-C)照射,直接破壞其生命中樞DNA(去氧核醣核酸)及RNA(核醣核酸)的結構,使得構成該微生物體的蛋白質無法形成,使其立即死亡或喪失繁殖能力。從醫學的角度,這意味著微生物不再具有傳染性。換句話說,微生物已經變得無害。UVGI空氣滅菌管的原理一次通過,瞬間滅菌。
巴斯特空氣滅菌管
幾十年來,科學家在不斷尋找和研究新的普通環境空氣持續滅菌技術,特別是紫外線殺菌技術,試圖取代目前采用的不能持續滅菌的空氣消毒技術,但成效甚微。2008年5月,荷蘭科學家經六年研究和實踐檢驗,發明了可瞬間殺滅微生物的巴斯特節能UVC空氣滅菌管。這一重大發明是醫院滅菌技術的歷史性突破,獲得了世界發明專利。
UVGI技術與過濾技術結合可以提高和確保滅菌效率。與F7~F9過濾技術結合的UVGI系統可能達到與采用高效過濾器系統的同等的除菌效果,結果減少了能耗。中國人民衛生裝備研究所和軍隊CDC進行了我國首次空氣一次性通過,紫外線殺菌效率檢測,初步檢測表明:在2500m3/h,白色葡萄球菌的殺滅率為:99.99%研究結果表明:單獨使用垂直流空氣凈化的手術中空氣細菌數為7.67cfu/m3;僅使用隔離防護手術服,不使用垂直流空氣凈化,手術中空氣的細菌數5.91cfu/m3,比單獨使用垂直流空氣凈化的手術中空氣細菌數減少了約23%;單獨使用紫外線比單獨使用垂直流空氣凈化,手術中空氣細菌數減少更多,僅為2.96cfu/m3,減少了61%;不使用垂直流空氣凈化,但組合使用紫外線和隔離手術服,手術中的動態空氣含菌濃度更為顯著降低,僅為0.47cfu/m3,減少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