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逆態(tài)度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語義逆化;認知語言學
一、引言
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作為英語日常交際的一種常見語言現(xiàn)象,引起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對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語用功能方面,很少涉及它們的語義特征。因此,本文從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句法語義視角,研究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語義逆化現(xiàn)象,通過分析三個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know,think和believe,探究語義逆化的證據(jù)、動機、演變趨勢和結果。
二、理論背景
1.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定義。語言學家Cappelli(2007)第一次提出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這一概念,指表示對事物認知、看法或者態(tài)度的動詞。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是表示認知主體的認識和理據(jù)立場的手段之一。事實上,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被定義具有潛在的能夠表達主句主語認知態(tài)度的能力。其中,術語“認知”是指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一種心理認知過程,反應了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不同程度的心理理解。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作為日常交際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給說話者提供了對事物的認識和理據(jù)立場,同時也給聽者提供了對說話者所提事物的認識判斷依據(jù)。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還包含這概念和程序信息的這種可能性也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
2.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語義逆化。在這篇論文中提出了一個新的名詞“antonymization”,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語義朝著相反的意義演化的過程。簡而言之,antonymization指的是語義演化的過程,當中的含義朝相反的方向改變。人們發(fā)現(xiàn)在句型“I don’t think/believe so, I know so”中,以往被認為是同義詞的know,think和believe相互之間存在反義特征。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know,think和believe,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通常被認為是同義詞,均指信念,反應命題態(tài)度的動詞。但是,在英語口語和非正式的書面載體中,如博客和討論論壇,存在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我們常使用“I don’t think/believe so,I know so”的否定結構,而不是“* I don’t think/believe so, I think/believe so”。例如:
(1)A: Do you think Dr. Luby will lead a theater trip to Broadway in New York City again this year?
B: I don't think so! I know so! And I've already signed up for it.
(2)A: “Wow, do you really think so?” I fished.
B: “I don’t think so, I know so!” was this genius’s reply.
(3) A: Oh you’re smiling now, dude, but in a couple of minutes that smile will be long gone. It ends here. Right now.
B: You think so?
A: I don’t think so. I know so. You see, I’ve been doing my research.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以往被認為是同義詞的know,think和believe相互之間存在反義特征。這一現(xiàn)象被稱作語義逆化(antonymization)。
三、語義逆化的產(chǎn)生原因
語義逆化是語義朝著相反義演化的一個過程,人們在對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know,think和believe的語義識解上的差異,可能是造成語義逆化產(chǎn)生的原因。因此,本節(jié)將從內容義與程序義,客觀義與主觀義,傳言義與認識義三方面研究know,think和believe的語義特征,從中發(fā)現(xiàn)語義逆化的產(chǎn)生原因。
3.1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程序義的差異。首先,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know,think和believe內涵的程序信息存在差異。相比之下,know的程序義的程度最低,也就是說,當說話者或作者用know來陳述一個命題時,know的認識義發(fā)揮主要作用,說話者或作者主要在敘述該命題的真實性而不帶太多的個人觀點或感情。相反,believe的程序義的程度最高,當說話者或作者用believe陳述一個命題時,believe的程序義發(fā)揮主導作用,也就是,說話者或作者著重關注他\她個人對命題的觀點和態(tài)度。Think的程序義程度在know和believe之間。由此可以得到三個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程序義等級:Believe>think>know
便于我們有一個更加清晰客觀的理解,請看以下例子:
(4) a.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
b. I know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
c. I think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
d. I believe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
以上四個例子描述都是聽話者或讀者會同意說話者或作者觀點的意思,她的例舉對我們都有激勵作用。但是,他們所表達的程度明顯地不同。例句4(a)沒有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只是簡單地陳述命題,例句4(b),說話者或作者著重在陳述“她的例舉對我們都有激勵作用”的事情真實性上,例句4(c),說話者或作者表達了他的個人看法也就是“it is possible that you will agree with me, that 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例句4(d),說話者或作者強烈地表示了他們對“her example is inspiring to us all”的認同態(tài)度。
總之,不難看出,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know,think和believe在程序義和概念義上存在明顯差異,這可能是人們對這三個詞產(chǎn)生反義關系理解的原因之一。
3.2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傳信度差異。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是由認識義和傳言義兩個基本概念域相互作用而成(程麗,2010)。這兩個概念域的凸顯程度導致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語義逆化的產(chǎn)生。通過比較,know的傳言義凸顯,可以說是一個純傳言性動詞。也就是說,傳言義在know中出于凸顯地位,認識義出于虛化、弱化地位,know所斷言的命題傳信度最高。Believe 由認識義和傳信義相互作用,傳信度相對know較低。Think的認識義處在凸顯地位,傳信義弱化,傳信度在三者中最低。由此,可以得出這三個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傳信度等級:Know>believe>think。可見,know和believe對所斷言命題的可能性有較高的把握。其中,know的高傳信度基于說話者或讀者對所斷言的命題有可靠的、客觀的理據(jù)支撐。而believe的高傳信度是基于說話者或讀者對所斷言的命題的較高的情感理據(jù)和自我情感,一般這種理據(jù)的可靠度不高。Think則在陳述所斷言的命題的個人觀點和態(tài)度時,也給聽者保留了對說話者所斷言的命題進行判斷可能性。
總之,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think,know 和believe這三者在傳信度上的差異性,也可能是人們產(chǎn)生反義關系理解的又一個原因。
四、總結
本文通過探索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know,think和believe的語義逆化演變,為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提供了一種全新且全面的解讀,加強了對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解釋力度,加深了對認知態(tài)度類動詞的了解,對促進日常交際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參考文獻】
李 愚
最近,總有大學同學時不時地向我傳達這樣一個信號――生活過得真沒勁,每天重復地工作、重復地生活,沒一點兒激情和色彩。聽起來也的確如此,初出校園的那份激情和新奇已逐漸被重復、機械的工作消磨殆盡了。于是,便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整日里無精打采、工作中少了改進和創(chuàng)新、心情壓抑、內心苦悶、抱怨增多……
我們的抱怨也許是因為不滿現(xiàn)狀,因為它與理想相差甚遠;抑或是由于工作本身,因為它不能給你帶來你所期望的成就和滿足感;再或是與周邊人的關系緊張,使你感受不到關懷和溫暖。不管使你感到壓抑或不開心的原因是什么,都請不要讓這種情緒蔓延開去,因為這只能使你與理想的距離越來越遠,使你的工作積極性越來越低,使你與周圍的人越來越陌生。我想你肯定不愿意讓這樣的結果出現(xiàn),那就振作起來吧,生活其實很簡單,復雜的只是你的態(tài)度。
一直以來,我都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我們必須相信目前我們所擁有的,不論順境、逆境,都是對我們最好的安排。”既然是最好的,那我們?yōu)槭裁床荒苋フ湎?也許你認為自己的工作簡單機械、枯燥繁瑣,讓你不堪忍受。那么請你轉過頭去看看你身邊的人,我想不會是所有人都同你一樣討厭它。當你看到別人正充滿熱情地工作,并真心誠意地感受其中的樂趣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份工作、這個崗位就如同你對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公司、對他人是如何重要,你沒有理由不把它做好,并盡可能做到盡善盡美。而當你把注意力和思想完全投入其中時,熱情將會帶回到你的工作中去,你的領悟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將得到重生,你就會體會到工作的樂趣,它也將帶給你所期望的自豪和滿足感。
工作如此,生活亦然。你要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關鍵取決于你如何看待它、操縱它。每個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心情舒暢時,烏鴉的叫聲都是悅耳的;而當你心情煩躁時,百靈鳥的歌唱對你來說都是噪音。
有個故事我總是不能忘記:畫家列賓和朋友雪后外出散步,朋友瞥見路邊有片污漬,顯然是狗留下的尿跡,就順便用靴尖挑起雪和泥土把它覆蓋了,沒想到列賓發(fā)現(xiàn)時卻生氣了,他說:“幾天來我總是到這里來欣賞這一片美麗的琥珀色的。”
生活中,當我們老是抱怨別人給我們帶來不快,或抱怨生活不公平、不如意時,想想狗留下的那片尿跡。其實,它是“污漬”還是“一片美麗的琥珀色”,完全取決于你怎么看它。
工作如此,生活如此,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朋友家串門,他3歲的兒子正在堆象棋子玩。小家伙玩得很投入,鼻尖上出了層細細的汗珠。我饒有興致地看著。每次,當他摞上五六個棋子后,我就開始勸阻他別再往上堆了,不然就要倒了。但他很固執(zhí),就是不聽,他想堆得更高一些。然而,隨著堆起來的棋子高度的增加,它就會在某一刻突然開始搖晃,接著就“嘩啦”一聲整個倒了。
我們都想遠離平庸,出人頭地,為了夢想中的人生高度,我們流血流汗地追求,拼死拼活地奮斗。可并不是所有努力都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并不是所有付出都能得到應有的回報,我們的人生在很多時候只能遺憾地停留在某種高度。其實,想想棋子“嘩啦”倒地的情形,我們?yōu)槭裁床荒芤砸环N平和的心態(tài),笑對曾經(jīng)的夢想,“揮一揮衣袖”呢?
生活其實真的很簡單,復雜的只是你的態(tài)度。
贊美的殺傷力
亦 舒
一位歌唱比賽的評委在聽一位參賽者唱完一首歌后問:“誰叫你來的?”“朋友。”評委答:“他們不是你的朋友。”
這故事叫我們慚愧。上一次我們對朋友講老實話是幾時?都埋沒了良心,為著皆大歡喜,為著友誼永同,來日繼續(xù)互相利用,好話說盡。
為什么不能據(jù)實相告:“你趁早找一份公務員做是正經(jīng),千萬別從事文藝工作。”可不是,都說:“假以時日,大作一定會驚世駭俗。”
一個來自皇家工程學院的大男孩很不自然地坐在一輛新輪椅上,他的對面是4位來自某知名企業(yè)滿頭銀發(fā)的面試官。
“你好像遇到了什么意外,小伙子。”
“是的。看到對面那棟樓了嗎?我從三樓跳了下去,先生。”男孩坦言。
“跳樓?”面試官們一臉疑惑。
“因為我被院長勒令退學。”應聘者緊張地說。
面試官們面面相覷,對男孩投以懷疑和好奇的目光,“能說說原因嗎?”
“因為我喝醉了酒在院長家門口撒尿。”
面試官們驚呆了。沒人相信皇家工程學院的學生會干出這樣荒唐的事,還敢拿出來冠冕堂皇地說。
“從你的簡歷上看,你的成績一直不好,能說說這是為什么嗎?”其中一位面試官不懷好意地問道。
“害怕,因為害怕!我從小就是個好學生,父母希望我結束家庭的貧窮,我每天都在為改變家庭和取得好成績而祈求上帝的眷顧。你知道,得不了第一,我就什么也不是,我常害怕得難以呼吸。”男孩停了一會兒繼續(xù)說,“斷了16根骨頭后,我終于明白:面對這艱難的人生,我不能再畏畏縮縮地活下去,而應勇于直面生活賜予的這一切。所以,即便今天你們拒絕了我,我也會去做我認為有意義的事。”
聽到這里,面試官們向男孩拋出了橄欖枝:“20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碰見像你這樣的應聘者。你要知道,你的直率對工作后的業(yè)務開展是不可取的,我們需要圓滑的員工去跟客戶打交道。但是,如果你能改變這種態(tài)度,那么……”
這時,男孩看了看窗外明媚的陽光,然后堅定地說道:“斷了兩條腿才讓我真正站起來,這種態(tài)度真是來之不易。所以,你保留你的工作,我保留我的態(tài)度。”
這個離成功一步之遙的應聘者掉轉輪椅準備離開。
這時,面試官開口了:“等等,先生。”
是的,他成功了!
事實上,劇中可憐的大男孩迫于家庭的壓力,學了他并不感興趣的建筑工程專業(yè)。學校的院長是個專橫跋扈的老頭兒,為了報復這個老頭兒,一晚,他和室友竟然在酒醉后跑到院長家門口撒尿。隨后,憤怒的院長勒令他退學。得知這個結果,萬念俱灰的他從教學樓三樓縱身一跳,險些喪命。而不肯就此罷休的院長卻打賭他永遠也找不到工作,因為他墊底的成績連拿畢業(yè)證都成問題。然而,正因為上面發(fā)生的這一幕,校長最后因此而被剃去了他傲慢的胡須。
一個成績墊底、在師生看來都沒有希望的畢業(yè)生卻在求職路上開出了燦爛的花瓣,何也?我想,每當我們?yōu)檎业揭环堇硐氲墓ぷ鞫ㄎㄖZ諾地偽裝自己、粉飾自己時,都應該來反思這個問題:我們在面試官面前交代了多少實話?
另一方面,我們中的不少人為了找到一份好差事,為了迎合面試官,不知輕易地改變了多少自我精彩的本色。我們隨意地擯棄了自己寶貴的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我們甚至全盤否定了自己獨立的存在形態(tài),試問,有多少人敢為一個如此不負責任地改變自己的人埋單呢?
然后又有很多很多的人來到這里,享受著他們自己的故事,或許是非常的不可思議,或許也是慫人聽聞的,但是他們一開始就不愿意相信那些天大的委屈又該向誰去訴說。
只不過看到他們那些輕蔑的眼神。即便是真的,裝作不在乎,內心也是非常受傷的。多么渴望能有別人認可自己和理解自己,哪怕僅僅只有一個人也可以呀。
可是那個時候我們一直都在等待就從來沒有等到一個真的可以讓自己滿意的結局和下場。他們在那樣的時光當中游業(yè)者歲月總是期待著會有更多的人來到這里看到我們。
同學們也許知道,在許多西方國家,情侶、夫妻們會在2月14日,也就是情人節(jié)這天互贈禮物。然而,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地區(qū)卻非常獨特――首先,他們的情人節(jié)叫“圣約爾迪節(jié)”,不是在2月14日,而是在每年的4月23日;其次,人們互相贈送的,除了巧克力或玫瑰花,還有一本精挑細選的書;另外,在有孩子的家庭,父母還會一起送給孩子一本書。
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傳統(tǒng)啊!加泰羅尼亞人把他們對書本的喜愛與尊重,以如此直接而又溫暖的方式表達出來,實在值得稱道。而且他們相信,這個傳統(tǒng)應該發(fā)揚光大。于是,在每年“圣約爾迪節(jié)”前幾天,在加泰羅尼亞的巴塞羅那市中心,都會舉辦熱鬧隆重的書市,提醒著人們,是時候為自己最重要的人挑本好書啦!
“閱讀加泰語”
然而,哪怕是如此喜愛書本的民族,也不能避免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的影響,特別是給孩子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他們變得不愛讀書,更愛上網(wǎng)。另一方面,加泰羅尼亞人的母語在英語和西班牙標準語的夾擊下,也有被弱化的危險。
面對這些新的挑戰(zhàn),加泰羅尼亞人決定發(fā)起新的活動來提醒人們要熱愛書本,熱愛母語。于是,加泰羅尼亞政府發(fā)起了“閱讀加泰語”這一活動,把每年的9月12日定為閱讀日,倡導人們在這天閱讀至少一本以加泰語寫成的書。
而且,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這項活動中,政府還邀請明星為這項活動代言。比方說,2010年在巴塞羅那凱旋門公園舉辦的大型書展上,他們就邀請了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的球星杰拉德?皮克出席,并介紹自己用加泰語寫作的自傳。活動中,皮克還與主持人一起用加泰語探討書本和寫作對自己的意義,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的關注。通過這種方式,“閱讀加泰語”活動在年輕人中得以廣泛開展,母語的重要性得到正視,加泰羅尼亞民族喜愛書本的傳統(tǒng)也得以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無論是“圣約爾迪節(jié)”還是“閱讀加泰語”活動,加泰羅尼亞人對書本的喜愛、對母語的熱愛都讓人敬佩。
讀書活動我策劃
感受了加泰羅尼亞人民愛閱讀的勁頭,你是不是也熱血澎湃起來?一起來策劃讀書活動吧!
1.同學過生日的時候,送上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