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劉若英為愛癡狂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那一年,你21歲,他31歲。
那一年,你是他的徒弟,他是一個有妻有子的人夫。
那一年,你卻瘋狂的愛上了那個男人,那一年他叫陳升卻不唱【風箏】
你說你就是他手中的風箏,不論飛得再高再遠,終究是會回到他的懷抱。你會買他最愛喝的奶茶,去看他的每一場演唱會。你會偶然的輕哼那首【把悲傷留自己】,于是你學會了隱藏悲傷,在錯誤的時間,地點,愛上了對的人,這注定是一場悲劇,你卻瘋狂的演了21年,忘卻悲傷你只記得,他還欠你一個擁抱。一個只屬于你的擁抱..
一生,至少要有一次為了一個心愛的人,背叛一次世界,拋棄所謂的尊嚴,放下自認的引以為傲的才華,做一次最平凡自己。縱使日后我們分開,相逢于偶然喧鬧的城市里,我們擦肩而過,我會停住腳步,凝視著那個正遠去的背影,告訴自己那個人我曾經愛過。我以為只要認真地喜歡,就可以打動一個人,原來,卻只是打動了我自己。還打動了我們這些看客,你唱她寫給你的【為愛癡狂】。你是不是會有些竊喜,以為這是他在向你暗示什么,于是你唱的這般用情,聽得我們撕心裂肺。“想要問你想不想 陪我到地老天荒 如果愛情這樣憂傷 為何不讓我分享 日夜都問你也不回答 怎么你會變這樣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 像你說過那樣的愛我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為愛癡狂 像我這樣為愛癡狂 到底你會怎么想”。曾今的年少,對于愛情無非就是一場自顧自的執著,又或許類似自己看好的毛絨玩具,被別人搶先買走了。于是我們便無關風月的悲傷,罵這個世道的不公什么的。奶茶呢?她從來都沒有說過他愛過陳升,即使是自己酒后也不過是發了一封郵件“或許我永遠無法和你在一起,但我的心永遠追隨你..”。陳升沉默了,他也是愛這個為愛癡狂的小女孩的。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魚和飛鳥的,一個在天,一個深潛海底。而是縱使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悲劇。21年你習慣了聽他的歌,唱他寫給你的歌,就像是習慣了一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不是高傲的想去單身追求什么,你只是想在背上來臨的夜晚,打一個電話哭訴給她自己一個人所承受不住的悲傷。習慣了,就像他喜歡喝奶茶,沒有咖啡的高貴,少了茶的幾許清茗。但它就是淡淡的讓人無法忘懷。像那個雖然沒有傾國傾城美貌的你,卻傾倒了萬千的男女,又像是他的歌聲吧,悲而不傷。亦是你們的愛情無與倫比的美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是誰的夢攪吵了我們青春的城,而我們又在誰的夢中不肯清醒。他是你他一場夢吧,多少年后你還會不會期待這個夢的續集呢?
有誰的煙火,可以許,下一世你們的地老天荒呢?當年人夫的他,而今人妻的你,你用21年學會去忘記一個人。他或許要用一輩子去疼痛一份無始無終的愛情。
你們相遇,是一個秋天的下午。那天,陽光很好,你正在地里拔蘿卜。遠遠地,公路邊停著一輛小車,一個穿黑色風衣的女子,戴著墨鏡。你當然無從知曉,她就是劉若英,那個當紅的大明星。
她站了一會兒,向車里的人打了個招呼,便徑直向你這兒走來。但在你眼里,她只不過皮膚白皙,衣著光鮮,和很多城里人一樣,來水庫度假。所以,你漫不經心地瞅了一眼后,繼續低下頭專心拔你的蘿卜了。
大姐,你好――她已經來到了你家的田埂上,摘去墨鏡,笑盈盈地看著你。你好!你有點不習慣地回道。你確實遲疑了一下,一種受寵若驚的不安于心頭一閃而過。你見過很多城里人,但像這樣友善熱情的,你還是第一次遇到。
接下來的時間很愉快。你選了兩個鮮嫩的蘿卜,在旁邊的小溪里洗干凈,遞給了她。她則在田埂上找了處干凈的地方坐下,剝下一截長長的蘿卜皮,一邊吃一邊和你聊天,高興得手舞足蹈。
聊著聊著,你才知道她剛才叫你大姐虧待了你。你們同歲,只是你灰頭灰臉,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十來歲,她卻比實際年齡小十多歲。你問:你不是本市的吧?她則淺淺的笑說,我是臺灣的。
哦,怪不得你聲音那么好聽呢。你也跟著笑了,露出了一口好看的牙齒。你當然不知道她因聲音而外號叫“奶茶”,更不知道奶茶是什么意思。在你眼里,世界上只分為城里人和鄉下人,有錢人和窮人。
臨走時,她喚助手拿來照相機,說要和你合影。她親昵地摟著你時,你心不在焉地笑著。你在想身后那一大堆蘿卜,今晚一定要洗出來,明天拉到城里,趁著鮮嫩勁兒,應該可以賣個好價錢的。
照完相,她一個勁地夸蘿卜清甜可口,又問助手要了一張票。客氣地說,今晚在市體育館有演出,送一張嘉賓票給你,大姐你一定要去。你接過票,順手塞在口袋里,懵懵懂懂地點頭,說,一定去,一定去。
你終于趕在天黑前,將地里的蘿卜用班車拉回了家。做好飯,喂了豬,關了雞,然后和丈夫在院里的水井旁洗蘿卜。一邊洗一邊說著下午的事,說著說著,你突然怔住了,在身旁抹了下手,從口袋里掏出那張票,對著燈光瞅,娘哎,這張票1280元!
你丈夫是個老實人,向來對你百依百順。黑黝黝的山路上,風馳電掣,心急火燎地向市區駛去。
體育館人山人海。你讓丈夫在外面等你,丈夫有些不滿,嘟著個嘴,卻不敢說不。
一個城里的男人在門口攔住了你,說1000塊買你的票。你猶豫了一下,咬咬牙,甩開男人的手,隨著人流進去了,檢票的人看了你半天,然后畢恭畢敬地把你領到一大堆省市領導中間坐下。你很后悔沒有好好打扮打扮,你怕給她丟臉,因為看著周圍森林一般的海報,你知道她叫劉若英,是個唱歌的有錢臺灣人。
舞臺上五光十色,各路人馬粉墨登場。吶喊聲,歡叫聲,海嘯般將你吞沒。你對誰都不感興趣,一眼不眨地盯著舞臺,期待著她的上場。
1970年,劉若英出生在臺北一個非常富有的家族。她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身邊總是圍繞著五六個仆人。高中畢業后她赴美國修讀聲樂和鋼琴演奏,并取得古典音樂的學士學位。然而不知為什么,她內心卻很自卑,她對自己的才華很不自信。
1991年,一個好朋友介紹劉若英認識了當時滾石樂隊的著名歌手兼音樂制作人陳升。在臺灣藝人界,有幾個人是出了名的玩性格,陳升位列前三。那天他的形象完全是個“都市吉卜賽”,穿著拖鞋,不修邊幅,1米78的大高個,男人味十足的大胡子,給劉若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若英對這個性格男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而劉若英那天T恤牛仔褲的簡單打扮,也給陳升留下了極好的印象。尤其是聽了劉若英的歌聲后,陳升認定出水芙蓉般清純的劉若英是個很有前途的歌手,立即邀請劉若英到自己的工作室工作。21歲的劉若英欣喜若狂,一口答應了。這個決定對她的父母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當歌星與她的家族太不搭調。父親拋下一句話:“你若選擇唱歌,就離開家!”于是劉若英租了一間單身公寓,開始了獨身生活。
1991年3月,劉若英來到陳升的新園工作室,擔任制作助理。讓人想不到的是,她在工作中悄悄愛上了才華橫溢的陳升。
陳升是個工作狂,加夜班是家常便飯。有一次只有陳升和劉若英兩個人加班,晚上12點離開辦公室的時候,突然停電了。辦公室在6樓,兩人只好摸黑下樓梯。陳升讓劉若英走在前面,他點燃打火機走在后面為她照路。樓梯里安靜極了,盡管陳升和劉若英盡力保持著禮貌的距離,但劉若英依然能感到背后那個將她環繞的溫暖懷抱。那是一種從沒感到過的溫暖,她的心開始怦怦直跳。到達樓下時打火機被燒壞了,劉若英感激地說:“謝謝!”陳升拍拍她的頭:“傻丫頭,謝什么!”這一拍,便從此拍進了劉若英的心里。可她對這份感情沒有絲毫的信心。31歲的陳升已經是有妻兒的男人了。劉若英只能把自己對陳升的愛變成對他的默默關心。
陳升起初沒有察覺劉若英對他的愛,他只感到這個女孩很勤奮很有才華,只要他說的事情,她都會出色地完成。但讓他奇怪的是,劉若英和他說話時總是小心翼翼。他哪里知道,她的緊張是因為對他愛得太深。
陳升其實也喜愛劉若英。每天下午的午間茶點,陳升總是點奶茶。大家好奇:“陳升,你怎么這么喜歡奶茶?”陳升笑著說:“因為奶茶有奶的芳香卻不像奶那么膩,有茶的清淡卻不像茶那么澀。所以奶茶可以喝一輩子不會膩味。”他又看著劉若英,半是打趣半是認真地說,“劉若英就像一杯奶茶!她雖然不算標準美女,但就像杯溫暖的奶茶,雖然沒有紅酒的高貴典雅,沒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卻自有一種溫潤香濃的芬芳。”劉若英頓時羞紅了臉。
陳升無意中的評價讓劉若英非常甜蜜,她想,自己是不是他生命中的“奶茶”呢?“奶茶”從此成了劉若英的昵稱,她要求每個喜歡她的朋友叫她奶茶,因為這是心愛的人給她的名字,她會如同生命一樣珍愛它。
然而陳升除了對劉若英的賞識和憐愛,似乎沒有更多的舉動。劉若英不敢直接向陳升表白愛情。對于一個21歲的少女來說,劉若英的感情遭遇是殘酷的,她還沒有享受戀愛,卻已經失戀了。她愛上一個不能說愛的男人。他遠在她情感的彼岸。
為了忘記愛情的痛苦,劉若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1991年9月,工作室給歌手黃鶯鶯和艾敬錄制專輯,因為母帶沒法辦托運,必須派人送母帶去北京錄制。劉若英為了逃避感情的苦悶,自告奮勇前往。她背后的雙肩包內背兩個,兩手各一個手提箱,每個手提箱里面都有兩個母帶,瘦小的她承受這樣的負荷,令很多人都為她捏把汗。
時值9月,北京秋高氣爽,可劉若英的心里卻下著失戀的滂沱大雨。圓滿完成錄制任務的那個晚上,劉若英一個人跑到錄音棚附近的一個小酒館喝了二鍋頭,結果喝得爛醉。她借著酒精的力量,給陳升打了長途電話。一聽到陳升的聲音她就哭了,可是她依然沒有勇氣說出自己的愛。最終她在北京給陳升發了一個快件,將自己的心事寫給了陳升:“或許我永遠無法和你在一起,但我的心永遠追隨你……”
這封只有幾句話的信給陳升不小的震撼。他是喜歡她的,可是他不能給她婚姻,那對她來說太不公平,他不能接受她的這份愛。劉若英從北京回來后,再見面時,陳升看她的眼神已經變得不像以前那么坦然了,他深邃的眼神里帶著一種少有的謹慎,謹慎中又藏著濃濃的愛憐。而劉若英卻極力躲閃著陳升對她的關心。那天晚上,陳升第一次約劉若英出去走走。他們走到臺北的新世界廣場,廣場上很多人在放風箏。晚霞中,陳升凝視著劉若英,良久他嘆了口氣,意味深長地輕輕拍了拍她的頭。劉若英突然撲倒在他懷中,啜泣起來。那是壓抑已久的淚水。
直到天色黑下來,劉若英才平靜下來。一直沉默的陳升這時說道:“你是個很有才華的女孩。就像風箏,屬于你的天空很高很高,你應該自由去飛翔,不要被我給你的天空局限了。”劉若英堅定道:“可風箏的線在你的手里,只要你拉一拉風箏的線,我無論飛到哪里,都會回來的。”說著,劉若英再次流淚了。面對這樣一個真性情女子,哭與笑都是一樣純粹,她的眼淚如花瓣上滴落的清露,陳升怎么能不動情。他不忍心說出更直接的話去傷害劉若英,但他的沉默似乎給了劉若英某種希望。
陳升所能給予劉若英的就是對她事業上的支持和鼓勵,接下來陳升為劉若英寫下了很多經典歌曲,如《風箏》、《為愛癡狂》。劉若英的高音在這兩首歌中得到充分發揮,歌曲中充滿了陳升的影子。
1995年,陳升向張艾嘉推薦劉若英演出《少女小漁》,她清純如水的形象和自然的表演讓張艾嘉非常欣賞。拍片結束后,劉若英請張艾嘉吃飯,張艾嘉不知道劉若英暗戀陳升,她善意地說:“奶茶,你應該去戀愛!”劉若英很吃驚,張艾嘉說:“你知道嗎,你演愛情中的女人很不像,因為你的眼睛里沒有戀愛女人的那種幸福和甜蜜。你必須要戀愛,才能體會。”劉若英的眼淚一下子掉了下來,她愛上了一個不能說愛的人。
《少女小漁》為劉若英贏得1995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從此,蟄伏多年的劉若英開始了事業的騰飛階段。很快,她出了第一張歌曲專輯《少女小漁的美麗哀愁》,劉若英從音樂制作助理變成了一個獨具人文氣質的“才女歌手”。為了讓劉若英在事業上有更大的發展,1996年,陳升鼓勵劉若英離開自己的工作室,他說:“奶茶,你飛吧,我這里的天空太小了。”起初劉若英很舍不得離開工作室,但為了讓劉若英能跟更多有才華的藝人合作,這一年陳升主動中止了和劉若英的合同。
劉若英帶著無限傷感離開了陳升的工作室,接著她開始了與來自馬來西亞的光良的合作,由于兩人的風格很接近,都是清純路線,很快唱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時已經30歲的劉若英依然單身,親友都非常關注她的感情生活,因為她的沉默和低調,她的情感生活幾乎成了一個“謎”。她和那個男人將永遠定格為“師徒”。
命運總是弄人。2002年6月27日,陳升與“恨情歌”的樂團成員排練收工后,去餐廳宵夜無故遭遇一伙流氓的襲擊,陳升的頭部受重傷被送進醫院。這次襲擊讓陳升腦神經受損,右手能力行為盡失。為了恢復右手功能,陳升每天游泳1.5公里,騎自行車40公里,跑步10公里,很多年輕人可能想都不敢想的東西,陳升卻一項項都做到了。半年后,他右手的活動能力恢復了一半。他因此成了當年臺灣“鐵人三項”的代言人。這場災難改變了陳升的性格,他對人生變得更加釋然。遺憾的是由于大腦受傷,陳升的事業漸漸停止了前進。
在這個過程中,他也終于想清楚了自己與劉若英的感情。作為一個對人生看得太清楚的男人,他希望劉若英不要再對自己抱有什么幻想,希望她能幸福地嫁人。于是他不再和劉若英見面,偶爾接到劉若英的電話,他就用“難聽話”教育她:“一個女人,最重要的是要嫁人,你隨便找個人嫁了吧,哪怕是個司機是個廚師!”劉若英除了流淚,沒有任何回答。
2002年他和往常一樣在臺北舉辦跨年度演唱會,歌迷為他能夠重新回到舞臺而鼓掌喝彩。殊不知,劉若英也在下面默默地凝視著他。演出結束后,無數歌迷圍著陳升請他簽字,劉若英含情脈脈地走了過來。歌迷們立即認出了大名鼎鼎的劉若英,爆發出更激動的喊聲。劉若英站在陳升面前,當著所有人的面,近乎哽咽地懇求:“你能給我一個擁抱嗎?”
這一聲懇求像炸雷一樣在歌迷中炸開,人群頓時安靜了下來。時間仿佛靜止了。但是陳升遲疑了一下,最終只是用他那厚厚的手掌拍了拍劉若英的頭,沒有給她擁抱。劉若英眼神一下子黯淡下去,兩行淚水刷地流了下來。她全明白了,他要將與她的一生緣分都寫成“師徒”二字。
2008年,在全球樂迷的期待下,老鷹樂隊帶來了全新的唱片《Long road out of eden》(遠離伊甸園),實際上從1979年以后,這個樂隊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場現場演唱會之外,幾乎從不現身,但他們的名氣卻是結實存在,他們的歌曲被眾多發燒唱片收錄,沒有傳媒的泡沫堆砌,他們讓我們感受到那種真實的醇厚。
專輯以非常具有環保意識的鄉村音樂加民謠搖滾“No More WalksIn The Wood”《不再林間漫步》揭開序幕,接著映入耳際的是曾為老鷹合唱團創作過暢銷曲“Best Of My Love”的搖滾歌手J.D.Souther在1974年所寫的典型老鷹式民謠搖滾小品“How Long”(多么漫長)。單這兩首,就足以讓你停下手邊的一切駐足聆聽。讓我們等了28年的老鷹完全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們的歌曲一方面寫著男女情愛的浪漫關系,但也從來不少對于周遭環境與時局的關心,甚至還有他們各自自我沉潛的過程。最值得一提的是由唐亨利與格林佛萊齊力打造的10分鐘搖滾史詩大作“Long Road Out of Eden”(遠離伊甸園)則是從戰爭時局反諷人類文明的墮落,同時也感慨現代社會充滿對立,嘩眾取寵的現象。
所謂經典是永恒的,偶像也永遠不會褪色,老鷹樂隊用音樂實力詮釋著音樂和歷史。作為我們這些樂迷,真是要慶幸在混亂的唱片市場大環境下還能聽到這些好歌然后繼續發燒,至于剛剛接觸老鷹樂隊的新樂迷,知足吧,一開始就用老鷹樂隊的音樂入門,至少你一定懂得如何區分什么樣的音樂,值得你聽。
月度唱片推薦:黃曉明《It's Ming》
黃曉明這張《It's Ming》利用內頁當中對李小龍的模仿以及封面中肌肉和文身的展示表現了一個男演員在女影迷心中本該具有的性感身材,同時也通過歌聲的感性展現了他在劇中一些角色的人物性格。在演唱技巧上也幾乎沒有高音或者長音的處理,更沒有讓自然嗓音條件不算太好的黃曉明為難自己和聽眾。
方大同《未來》
一年一碟,恰當的時間距離營造了恰當的期待。當一眾香港歌手都有意無意地在大碟中找些歌曲回避愛情題材,談親情談世界談社會,以顯示自己“題材多元化”時,方大同的《未來》卻反其道而行地大談愛情。不過,十一首歌浮現出來的情愛,一如既往沒有切膚的痛,沒有濃稠的愛,有的只是輕靈風飄,斧落不著痕跡,卻蕩回再三。
張嶺《女人的歌》
在音樂圈里張嶺有著“中國樂壇首席貝司手”、“中國藍調第一人”的美名,而熟悉張嶺的人,就自然而親切地稱他為老張――BigJohn。張嶺的新專輯定名為《女人的歌》,同名第一主打《女人的歌》唱出了一個為愛著迷的男人對心的心聲。
葉蓓《我要的自由》
應該可以直白地說,這是一張具備了葉蓓的思想與個性的唱片,她在悠揚的音符中,詮釋著自己的經歷和思考。在葉蓓自己負責作曲的《自由行》中,她高唱著屬于曾經的自己渴望的生活狀態。
林一峰《城市旅人》
有的歌手總是一擊即中我的心,有的歌手是像海浪那樣慢慢拍打我的耳朵,林一峰倒更像是一輛公交車,載著我去看很多過去、現在甚至未來的風景。他的傷感從來不沉重,他的放縱很迷人。這張專輯里,一峰懶洋洋的圓滑歌聲,居然配上了薩克斯,太驚艷了。強烈推薦《剛點起煙車就來》。
楊宗緯《鴿子》
有才華的人,永遠不會被淹沒――這個長相很一般甚至初看有點丑的選秀明星,在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中用自己的歌聲征服了一批又一批的觀眾,并成功地讓這些觀眾變成了歌迷。楊宗緯過早地放棄了選秀帶給他的特權,帶著專輯《鴿子》加入到了傳統男歌手的廝殺當中,那在比賽中出類拔萃的復古聲線如今看來多少有點平凡,但銷量是硬道理。
劉若英《Rene’》
首先我當然要說,奶茶的唱片《我很好》延續一貫的文藝氣息,但是從傳唱的角度來說肯定無法和《很愛很愛你》《后來》《為愛癡狂》相較量,所以奶茶原先的公司,就借著新專輯上市的效應,趁勢也推出了一張名為《Rene’》的精選輯,寫在專輯封面上的一行字:“如果,2016年的12月5日想起了劉若英,你會想起自己哪一個時期的面貌?”再加上漫畫款的封面照,還真是把這張精選輯的品位足足提升了一個檔次。
一把電吉他,一只話筒,獨自站在舞臺中央,是節目中他慣用的演出方式。作為喚醒師,他很有成就感:“很多被‘打撈’的大牌歌手聽到我們選出來的曲目,包括改編的結果,都非常欣慰。因為本身他們也可能會提供給導演組一些可以值得打撈的歌是當時因為放在專輯里不是很重要的位置,就被人遺忘了。所以現場無論是小哥費玉清,還是梁詠琪……當歌曲被喚醒成功,他們上臺跟我合唱的時候,都很感動、很激動”。 每位原唱出場后,都習慣性地給金志文一個大大的擁抱,訪問環節,小個子的他則總是默默地站在一旁,認真聆聽著。
其實早在讀書時期接觸音樂的時候,金志文就偏愛那些相對冷門的歌曲。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公開場合表示過影響自己最深的歌手是周華健和動力火車,用他們的歌去學習彈吉他,但他最喜歡的既不是朗朗上口的《花心》,也非紅遍大街小巷的《當》。“周華健有一首粵語歌叫《等一分鐘》就很好聽,包括他早先有很多經典之作,比如說有一首快歌,李宗盛大哥給他寫的,叫《忙與盲》,這歌有好幾個版本,我聽過一個是李宗盛的,一個是周華健的,還有很多人翻唱過。這就很值得打撈,特別好聽的歌。”談到這些陪伴自己青春歲月的金曲,金志文便滔滔不絕,他還記得周華健1996年發行的專輯《小天堂》,里面收錄了不插電版本的《花心》,封面是周華健和幾個當時骨灰級的樂手,穿著淺色襯衫,拿著自己的樂器走在大風的海邊。后來他來到北京,還真的見到了其中一名吉他手阿匡老師,但遺憾的是,當年專輯封面的貝斯手和小提琴老師都已辭世,“聽到他們離世的消息真的很難過,因為他們陪伴著我度過了剛接觸音樂的年代”。如果有機會,他希望能翻唱周華健的《怕黑》,在合適的場合向華健大哥致敬。
如果說周華健是金志文的音樂啟蒙,那么動力火車則算得上是他音樂上的真正開端。在去酒吧找駐唱工作的時候,金志文喜歡用他們的《無情的情書》當作試場歌曲,而且屢試不爽。在綜藝節目中與動力火車碰面,他激動到哽咽,更現場清唱了一首偶像的《我不知道》,“像《明天的明天的明天》、《背叛情歌》已經算是很紅,但這首是我特別喜歡、特別愛的歌!”接著他又連撈了兩首動力火車的《刺猬》和《翅膀之歌》,不停地安利“這樣的歌特別走心”。
拋開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時機,打造一首金曲可能要比打撈一首金曲更難。盡管已經創作出了《夏洛特煩惱》、《我們結婚吧》這樣膾炙人口的歌,但金志文依然很向往成為那個“被打撈”的人。“可能是自己因為個矮腿短,所以必須比別人多搗騰幾步――我在這個圈子一直是以這樣的快走的方式,去攆別人的節奏,去走音樂這條路。”
2012年《中國好聲音》,那一屆的盲選他恰好也是因為演唱了一首老歌――劉若英的《為愛癡狂》,改編和唱功出色,被導師楊坤收入麾下。而最初他只是被定為節目的替補,“這個已經是一個不算秘密的秘密了吧。”金志文豁然一笑說。比賽結束后,他多是深居幕后擔綱音樂制作人,包括在《我是歌手》中為韓磊和陳明改編、制作歌曲,直到2016年,才在熒屏上有越來越多的曝光率,也就是那一年,他作為終極踢館歌手參加了《我是歌手》第四季。為了拿到這個名額,金志文報名芒果TV網絡賽區,通過五十二天的直播,最后從七十四個人當中拿到了唯一一個可以去踢館的席位,也是最后一個踢館名額。“看看自己的藍天、白云,跳跳腳,多走兩步就可能趕上別人了。”在這個顏值即流量的時代,金志文走得不容易,言談中能明顯感覺到他的那股謙虛勁兒,拍照時也二話不說應攝影師的要求爬上了集裝箱,完全沒考慮怎么下來。
多年的編曲和制作經歷,給金志文積累了不少人脈,他直言圈子里朋友多,老天也賦予自己一些表現機會,自己便只有盡可能地、盡全力地把這些機會利用好。金志文挺有藝能感,東北人的幽默氣質和段子手潛質無疑是他的優勢,在節目《厲害了我的歌》中,他從音樂總監,慢慢變成領隊,還演了小品,當了主持,他笑稱是導演老給自己“加戲”。而后,他又加入音樂節目的評論團,在韓紅的音舞臺劇《阿爾茲記憶的愛情》中成為搞笑擔當,漸漸“放飛自我”。未來他也沒給自己設定太大的目標和計劃,覺得不斷地發新作品,用音樂的方式讓大家了解他的生活日記。“去曝光的時候就是讓大家別忘了我,記得發歌的時候給個面兒,點開去聽一下,就好了。”
撈一撈
周華健
代表作:《花心》
打撈金曲:《怕黑》(專輯《讓我歡喜讓我憂》1991年)《忙與盲》(專輯《風雨無阻》1994年)《小天堂》(專輯《小天堂》1996年)
喚醒理由:“關于打撈金曲我們只挑最合適的,不挑可以最紅的,在整個音樂的編配上會為這首歌的原曲增添色彩,而不是一心為了說要迎合聽眾的口味。我們更多的是引領,沒有去做更多的迎合。當然這是在改編上,因為畢竟喚醒成功的話會有原唱出來,我是覺得那種落差比較大的。”金志文說。
動力火車
代表作:《當》
打撈金曲:《刺猬》《翅膀之歌》《我不知道》(專輯《明天的明天的明天》1998年)
喚醒理由:“創作這件事情,首先我覺得你說的是什么事很重要,說的是大家都很關心的事,這也很重要。這件事用什么樣的曲風去編配,那就是說在你想說的這件事的基礎上,再去為這首歌定調一個風格。這個風格出來之后,無論怎樣,一定是很貼近你要表達的內容,所以才能和大家產生共鳴。比如說今天天氣那么好啊?大家都不太想上班啊!這個心情,這件事,就可能有很多人有共鳴。所以“事情”很重要,并不是說你在音樂的技術上能夠更多的去吸引聽眾。當然要是旋律從頭到尾都是一個調,那就是Rap了,也不一定不能紅。但是現在音樂曲風已經沒有太多的局限性,所以說在旋律的設計上,其實我覺得讓它流暢,讓大家聽著很舒服,順著你的想法、你的心能走到下一句,這樣的旋律就會更讓大家接受一些。”金志文說。
金志文自薦
代表作:《夏洛特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