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化學平衡圖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有關v-t圖像解讀
v-t圖像中,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反應速率。常常考查在某時間點或時間段內,根據速率的變化來推導其他因素的變化。
1.案例展示
例1在一定條件下的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
mA(g)+nB(g)pC(g)+qD(g)
改變某一條件后,發生了如圖1變化,并重新達到平衡,則該條件下敘述正確的是( )。
A.若該條件為減小壓強,則有m+n>p+q
B.若該條件為增大壓強,則有m+n<p+q
C.若升高溫度,則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D.該條件可能使用了正催化劑
圖1分析根據圖像可知,改變條件后:v(逆)>v(正),則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排除選項D;新平衡時的反應速率比舊平衡時的反應速率大,故減小壓強是不對的,排除選項A;增大壓強該平衡逆向移動,反應向著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則有m+n<p+q,故B正確;升高溫度該平衡逆向移動,反應向著吸熱方向進行,故正向為放熱反應,排除選項C。
2.方法解讀
(1)根據改變條件后的v(正)、v(逆)的大小判斷反應方向:v(正)>v(逆),平衡正向移動;
v(正)<v(逆),平衡逆向移動;v(正)=v(逆),平衡不移動。
(2)根據新平衡時的v′與舊平衡時的v比較,如果v′>v,則說明所改變的條件是增加,反之亦然。
(3)根據改變條件瞬間速率的連接點是“斷開”還是“漸變”,來判斷影響平衡的因素,“斷開”
一般改變的是溫度或壓強,“漸變”一般改變的是濃度。
二、有關y-t折線圖像解讀
y-t折線圖像中,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往往不確定,可以是百分含量、轉化率或者體積分數等物理量,常常用來同時考察溫度和壓強對反應的影響。
1.案例展示
例2密閉容器中,發生如下反應:
aA(g)+bB(g)cC(g)+dD(g)
如圖2所示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圖2
強下的關系圖,橫坐標表示時間,縱坐標表示混合氣體中B的質量分數,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T1>T2,p1<p2,a+b>c,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B.T1>T2,p1<p2,a+b<c,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C.T1<T2,p1>p2,a+b<c,該反應為放熱反應
D.T1>T2,p1>p2,a+b>c,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分析圖像中給出了三條線段,根據控制變量法,如果比較溫度,則需要壓強相等,故比較T1p2和T2p2這兩條折線,其中溫度較高的反應速率快,達到平衡所需要的時間就短,則“先拐”,故有T1>T2,在判斷反應吸放熱的時候,可以假設有這樣一個過程,從T1T2,溫度降低,對照縱坐標可知B的質量分數升高,則有降溫平衡逆向移動,逆向為放熱,正向為吸熱反應;同理,比較T1p1和T1p2這兩條折線,可以得到p1<p2,a+b<c,故正確選項為B。
2.方法解讀
(1)根據控制變量法,找到兩條等溫線或等壓線,確定兩條研究對象;再根據“先拐先平值最大”原則,判斷出溫度或壓強的大小。
(2)模擬過程進行“定一議二”,模擬一個從T1T2或者p1p2的過程,通過縱坐標的變化來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根據其中的邏輯關系得出反應的吸放熱或者前后氣體總體積的大小。
三、有關y-T/p曲線圖像解讀
在y-T/p的曲線圖像中,橫坐標表示溫度或壓強,縱坐標不確定,可以是百分含量、轉化率或者體積分數等物理量,也常常用來同時考查溫度和壓強對反應的影響。
1.案例展示
例3在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
A(s)+B(g)2C(g) ΔH>0,
隨著外界條件的改變發生如圖3圖3變化,那么y軸可以表示為( )。
A.反應在該條件下平衡時C的體積分數
B.反應在該條件下平衡時B體積分數
C.B的轉化率
D.反應在該條件下平衡時混合氣體的質量
分析根據題意,y軸的確定既要符合溫度的變化,又要符合壓強的變化。在討論溫度時,需要找一條等壓線,三條線段中任意一個就可以,結合化學方程式和圖像可知,升溫,平衡正向移動,y軸所表示的量逐漸減小,故B符合;在討論壓強時,則需要找一條等溫線,即在x軸上一點做x軸的垂線,與三條曲線相交于三點,根據這三點中任意兩點來確定y軸的變化,結合化學方程式和圖像可知,減小壓強平衡正向移動,y軸減小,故B符合。據此,可以看出B既符合溫度的變化又符合壓強的變化,即為正確答案。
2.方法解讀
(1)分析方程式,判斷出溫度或壓強的改變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記錄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
(2)根據“定一議二”的方法分析圖像,判斷出溫度或壓強的改變對相關物理量造成的影響,記錄y軸變化的趨向。
(3)將(1)(2)兩項結合,移動的方向與y軸的變化相一致,則可以用y軸表示;反之亦然。
關鍵詞:化學圖像題 ; 離子反應; 化學平衡
化學圖像題是一種重要的化學題型,它能考查學生分析圖像、知識應用、歸納綜合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瘜W圖像題的這一特點,使得它倍受命題人的青睞。平時教學中也可適時、恰當地使用化學圖像題對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點也是大有幫助的。本文主要介紹兩種常見類型的化學圖像題:一類是離子反應圖像題;一類是化學平衡圖像題。
一、離子反應圖像題
離子反應圖像題是將離子反應的相關信息用圖像的形式形象地表達出來的一類化學題。解答這類題的關鍵在于根據圖像,分析離子反應過程。當然,不同圖像的解析方法和技巧是不同的。以下筆者例舉幾種常見類型的解析方法和技巧。
1、有關氣體生成量的離子反應圖像題。
例1 將2.5g Na2CO3、NaHCO3、NaOH的固體混合物完全溶解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該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鹽酸,所加入的鹽酸體積與產生CO2的體積(標準狀況)關系如下圖所示:
(1)寫出OA段所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2)當加入35mL鹽酸時,產生CO2的體積為mL(標準狀況)。
(3)計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質量及Na2CO3的質量分數。
解析:由題圖可知OA段沒有產生CO2氣體,故發生的反應為:
H++OH-=H2O,CO2-3+H+=HCO-3 。
當加入35mL鹽酸時,只有10mL鹽酸發生了反應HCO-3+H+=CO2+H2O,故V(CO2)=1mol?L-1×0.01L×22.4L?mol-1×103mL?L-1=224mL。
設Na2CO3、NaHCO3、NaOH的物質的量分別為x、y、z,則有: 106g?mol-1×x+84g?mol-1×y+40g?mol-1×z=2.5gx+y=1mol?L-1×(0.045-0.025)Lx+z=1mol?L-1×0.025L
解得:x=0.01mol,y=0.01mol,z=0.015mol
所以m(NaOH)=40g?mol-1×0.015=0.6g
ω(Na2CO3)=0.01mol×106g/mol2.5g×100=42.4。
2、有關離子生成量的離子反應圖像題。
例2 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若向其中逐漸加入鐵粉,溶液中Fe2+濃度和加入鐵粉的物質的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稀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 。
解析:據氧化性由強到弱的順序HNO3>Fe3+>Cu2+,可知隨鐵粉的增加,反應的方程式分別為:
4HNO3(?。?Fe=Fe(NO3)3+NO+2H2O
4mol 1mol 1mol
2Fe(NO3)3+Fe=3Fe(NO3)2
2mol 1mol 3mol
Cu(NO3)2+Fe=Fe(NO3)2+Cu
1mol 1mol 1mol
所以原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的物質的量之比即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2mol-1mol):1mol:4mol=1:1:4。
二、化學平衡圖像題
化學平衡圖像題是考試中常見的一類題型,解這類題有“三步曲”:
(1)看懂圖像:看圖像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橫坐標和縱坐標;二看線,即看線的走向、變化趨勢;三看點,即看曲線的起點、重點、交點、拐點、原點、極值點等;四看要不要作輔助線,如等溫線、等壓線;五看定量圖像中有關量的多少。
(2)聯想規律:聯想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規律。
(3)推理判斷:結合題中給定的化學反應和圖像中的相關信息,根據有關知識規律分析作出判斷。
此外,解化學平衡圖像題還有兩個原則:
(1)“定一議二”原則:在化學平衡圖像中,包括橫坐標、縱坐標和曲線所表示的三個量,先確定橫坐標(或縱坐標)所表示的量,再討論縱坐標(或橫坐標)與曲線的關系。
(2)“先拐后平,數值大”原則:在化學平衡圖像中,先出現拐點的反應速率較快,先達到平衡,往往溫度較高或壓強較大。
以下筆者就一些常見的化學平衡圖像題的類型進行具體地例析。
1、以速率―時間(v-t)圖像描述化學平衡移動的本質
2、以物質的量(濃度)―時間(n(c)-t)圖像描述可逆反應達平衡的過程
例3 一定溫度下在密閉容器內進行著某一反應,X氣體、Y氣體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YX
B.t1時,Y的濃度是X濃度的1.5倍
C.t2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D.t3時,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
解析:從圖像可以看出,t2時刻X、Y兩物質的物質的量相等,而不是反應速率相等,故C不正確;t3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所以正反應速率等于逆反應速率,故D不正確;反應開始X指示的量不清晰,故無法判斷化學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故A不正確。該題答案選B,可根據圖中數據得出結果。
3、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
例4 反應X(氣)+3Y(氣)2Z(氣)+熱量,在不同溫度、不同壓強(p1>p2)下,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中Z的質量分數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應為( )。
解析:可逆反應X(氣)+3Y(氣)2Z(氣)+Q的特點是: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是放熱反應。根據化學平衡移動原理:①壓強不變時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則Z減少,故可排除A、B;②溫度不變時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Z應增大,故可排除D。答案為C。
4、化學平衡綜合應用圖像。
例5 已知某可逆反應aA(氣)+bB(氣)cC(氣)+Q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在不同溫度(T1和T2)及壓強(p1和p2)下,混合氣中B的質量分數(ωB)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右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T1
B.T1>T2,p1
C.T1p2,a+b
D.T1>T2,p1>p2,a+b>c,Q>0
解析:本題是化學平衡移動的綜合應用圖像題,其特點是根據題給曲線圖像,判斷外界條件及可逆反應方程式中有關量相對大小,實質仍屬逆向思維。解題時,既要考慮反應速率的快慢(拐點出現的先后),又要考慮化學平衡移動。
由(T1,p1)和(T1,p2)兩支曲線可知,等溫(T1)下,壓強為p2時達到平衡所需時間較短,即反應速率較快,所以p2>p1,且壓強越大,ωB越
大,則a+bT2,且溫度越高,ωB越小,故正反應為吸熱反應,Q
參考文獻:
[1]李衛民.創新設計2012高考總復習(化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1
讓學生知道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的進行有一定的限度,不能進行到底;
初步了解什么是化學平衡狀態,能從正逆反應速率的變化來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認識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要有一定的條件,有一個過程。
在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實驗探究和總結后,教材又設置新的實驗探究,讓學生發現化學反應限度問題,經過對該問題的再認識,逐步形成了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并以上述觀點為指導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目標】
1、認識可逆反應、化學反應限度的涵義;
2、初步學會根據反應速率判斷化學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初步了解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
【重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涵義和影響因素
【難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征
【課時安排】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情景創設〗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是按照方程式中的系數比進行反應的,那么,在實際反應中,反應物能否按相應的計量關系完全轉化為生成物呢?
〖提出問題〗怎樣來認識化學反應的限度呢?
〖指導閱讀〗課本29-30頁
〖演示實驗〗課本30頁
〖板書〗一、化學反應限度
1、概念:化學反應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應所能達到的最大程度。
2、可逆反應:在同一反應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化學反應。
3、說明:
(1)絕大多數反應都有一定的可逆性。一個反應是可逆反應的必需條件:在同一反應條件下進行。
(2)可逆反應不能進行到底,只能進行到一定程度后達到所謂的平衡狀態,平衡時各物質的物質的量都大于零。
〖板書〗二、化學平衡
1、化學平衡的研究對象:可逆反應的規律,如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外界條件對反應進行情況的影響等。
2、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
(1)可借助速率-時間圖像來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與化學反應速率之間的關系。
〖指導閱讀〗課本31頁圖2-2
(2)可借助濃度-時間圖像來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建立與化學反應速率之間的關系。
3、化學平衡狀態:
(1)概念:化學平衡狀態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的可逆反應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物不再減少,生成物不再增加,反應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2)特征:逆、等、動、定、變、同
①逆:化學平衡研究的是可逆反應;
②等:平衡時v正=v逆〉0(本質);
③動:平衡時,反應仍在不斷進行是動態的平衡;
④定:平衡時,反應混合物各組分的濃度保持一定,百分含量保持一定(表象);⑤變:外界條件一旦改變,平衡就會被破壞,并在新的條件下建立新的化學平衡;⑥同:同一個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狀態既可以從正反應方向建立,又可以從逆反應方向建立。最后都可以建立同一個平衡狀態。平衡狀態只與條件有關與反應途徑無關。
〖總結〗可逆反應;化學平衡;化學平衡狀態。
〖作業〗課課練完成課時13
【教后感】
①化學反應速率和限度,都屬于化學反應原理范疇,是化學學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識之一,是深入認識和理解化學反應特點和進程的入門性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礎性知識。
關鍵詞:自制教具;等效平衡;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
化學教學中常常要借助實驗、符號、圖像、模型等教具來進行教學。如化學變化借助化學實驗,元素周期律借助元素周期表,原子結構借助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云,化學平衡的建立借助化學平衡的建立圖像等等,這樣的例子非常多,舉不勝舉。更有些知識講解要借助于自制教具進行教學。加強自制教具教學,既彌補了教儀的不足,又克服了一定的經費困難,為更好、更快地普及化學教學打下了基礎。下面我就介紹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應用。
等效平衡是中學化學化學平衡中的一個考點,也是一個教學難點。想讓學生學好,憑空想象等效平衡,實有一定難度。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正好為我們解決這一難題。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變抽象為具體,變具體為圖像,在教學中使用非常方便,用它分析等效平衡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學生也可以自己畫,學習中實用方便,是解決等效平衡這一知識難點的好幫手。
如何使用?首先需要我們了解什么是等效平衡。
一、什么是等效平衡
化學平衡的建立與途徑無關,即可逆反應從反應物方向開始,還是從生成物方向開始,只要條件不變,都可以達到同一平衡狀態。
相同條件下,同一可逆反應體系,不管從正反應開始,還是從逆反應開始,達到平衡時,任何相同物質的含量(體積分數、質量分數或物質的量分數)都相同的化學平衡互稱等效平衡??煞譃椤叭刃А逼胶夂汀跋嗨频刃А逼胶?。
在一定條件下(定溫、定容或定溫、定壓)的可逆反應,當達到化學平衡時,同種物質的濃度相同,這樣的平衡稱為“全等效”平衡;同種物質的含量(物質的量或氣體體積或質量百分數)相同,這樣的平衡稱為“相似等效”平衡。在下列三種情況下,均可視為等效平衡。一是同溫同體積時,對于N2 +3H2 2NH3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改變的可逆反應,只改變起始時加入物質的物質的量,如通過可逆反應的化學計量數比換算在同一半邊的物質的量與原平衡相同,則兩平衡等效。二是同溫同壓時,只改變起始時加入物質的量,只要按化學計量數比換算在同一半邊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平衡相同,則兩平衡等效。三是同溫同體積時,對于I2 +H2 2HI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沒有改變的可逆反應,只改變起始時加入物質的量,只要按化學計量數比換算在同一半邊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平衡相同,則兩平衡等效。
在一定條件下(恒溫恒容或恒溫恒壓),對同一可逆反應,起始時加入物質的量不同,達平衡時的狀態規律如下表:
轉化思想:把各物質都有的起始狀態轉化為只有反應物或只有生成物的起始狀態 ,從而使問題變得單一和明了。
二、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介紹
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是我自制的教具,它包含兩件。一件用于前面提過的“全等效”平衡,即表格中的第三種情況。同溫同壓時,對N2 +3H2 2NH3的可逆反應,加入的反應物只要成比例,就可達到等效平衡。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一)有兩個圖和一個模擬活塞,通過活塞的移動可以展示另一個圖。圖形如下:
另一件用于前面提過的“相似等效”平衡,即表格中的第二種情況。同溫同體積時,對I2 +H2 2HI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沒有改變的可逆反應,加入的反應物只要成比例,就可達到等效平衡。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二)有兩個圖和一個模擬活塞,通過活塞的移動可以展示另一個圖。圖形如下:
三、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使用
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中的不同圓點表示平衡時不同分子。
圖(一)中第二個圖體積是第一個圖體積的兩倍,各種分子個數也是兩倍,因此各物質的含量(體積分數、質量分數或物質的量分數)都相同。氣體的體積與物質的量成正比時,只要溫度相同第一個圖中的壓強與第二個圖中的壓強是相同,那么第一個圖中的平衡與第二個圖中的平衡是等效平衡。當然需要反應前兩容器內的反應物的量也要成倍。第三個圖是第二個圖遮去一半,與第一個圖完全一樣。由此類推同溫同壓時,只改變起始時加入物質的量,只要按化學計量數比換算在同一半邊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平衡相同,則兩平衡等效。第三個圖是第二個圖遮去一半,與第一個圖完全一樣。
圖(二)中第二個圖體積是第一個圖體積的兩倍,各種分子個數是相同,因此各物質的含量(體積分數、質量分數或物質的量分數)都相同,只是各物質的濃度減半。溫度和分子數相同時,壓強與體積成反比,那么第一個圖的平衡的壓強是第二個圖的平衡的壓強兩倍。對I2 +H2 2HI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沒有改變的可逆反應,改變壓強平衡不移動。第一個圖表示的平衡與第二個圖表示的平衡是等效平衡。第三個圖是第二個圖遮去一半,與第二個圖的平衡是相同的。第三個圖表示的平衡與第一個圖表示的平衡是等效平衡。由此類推同溫同體積時,對于I2 +H22HI反應前后氣體分子數沒有改變的可逆反應,只改變起始時加入物質的量,只要按化學計量數比換算在同一半邊的物質的量之比與原平衡相同,則兩平衡等效。
等效平衡模擬示意圖比較直觀說明等效平衡,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很好的幫助。
教學實踐表明:巧用自制教具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情趣,并能調動其大腦處于最活躍的狀態,能有效地激發學習熱情,易于達到茅塞頓開的境界,使之自覺主動地投入教學活動中。托爾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各感官功能,自制教具教學與教師言簡意賅的講授相配合,就容易達到教學目的要求,從而改變教師手持課本口若懸河,學生卻表情漠然的被動聽課形式。巧用教具教學有助于提高授課質量與效率。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采取加強自制教具教學的教學法,既克服了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精疲力竭收效卻甚微的現象,又能解決一些很難講明的抽象問題。
學科組會和教研組會對學校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平衡教學中,首先要通過學科組會和教研組會對化學平衡的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討論,進行準確的把握。讓教師在教學設計和目標的制定中能夠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學生掌握之本知識,培養和提高基本能力[1]。教師在進行備課時,要準確進行這一課時目標準確把握以及認識,并把它體現在教學設計當中來。我認為,這是教師設計的基本出發點,也是教師實施教學的基本標準。而通過學科組合和教研組合的力量,能夠讓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不同特點更加準確的進行化學平衡教學中的知識難度和深度,以及教學中的重難點。
二、結合歷年高考考點以及各種大考的考題進行研究
化學平衡是歷年高考中,化學試題中的一個熱點,是必考內容,而高中的學習,有很多程度是為了高考。因此在進行化學平衡教學時,要把握住教學的深度,還應該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來進行研究,就以2011年的高考試題為例:在江蘇卷的第15題中進行了化學平衡的移動的知識的考察;在浙江卷的第12題以及福建卷的第10題當中進行了化學平衡中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知識的考察;在浙江卷的第13題中進行了化學平衡中沉淀溶解平衡知識的考察;在北京卷的第12題和天津卷的第6題當中進行了化學平衡圖像的考察等等。還有其他地區高考中也有化學平衡知識的考察,還有歷年中各種關于化學平衡的考題。教師在進行化學平衡教學過程中,想要把握住教學的深度,必須要結合歷年的高考題來進行考慮。另外,教師在進行化學平衡教學深度的把握中,還應該結合本地和一些相鄰地區的大考考題進行思考。這些大考考題的出題教師一般都擁有深厚的化學教學經驗,很多還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能夠很好的進行高考考點的把握和預測。因此教師在進行化學平衡教學深度的把握過程中要對歷練的高考考題和各種大考的考題進行深入研究,然后制定自己的教學計劃。
三、把握化學平衡教學的易錯點
要想把握化學平衡教學的深度,一定要針對化學平衡中的易錯點來制定教學計劃,這樣對化學平衡深度的把握才會更加合適。化學平衡知識中的易錯點主要有以下幾項:
1.在化學平衡移動當中,氣體混合物反應已經達到平衡,然后再充入稀有氣體和無關氣體時的平衡移動情況,主要有兩種:
(1)在定溫定容的前提條件下,充入無關氣體或稀有氣體,平衡的移動情況;
(2)定溫定壓的前提條件下,再充入無關氣體或稀有氣體,平衡的移動情況。
2.勒夏特列原理在化學平衡中的應用。
(1)對平衡體現而言,如對一種剛開始的氣體反應,進行壓強的增加,反應是正向進行,并不服從勒夏特列原理;
(2)在反應中,如果改變其中一個平衡條件,可以使用勒夏特列原理來進行反應移動方向的判定,但當改變的是多項平衡條件是,就要根據各種天劍的不同改變對平衡的影響,來進行移動方向的判定;
(3)平衡移動只能減弱各種改變,并不能消除各種改變。
3.在外界的條件發生變化時,我們經常不能從正、逆反應的速率的變化程度來進行化學反應移動方向的判定,因為這種變化并不能直接的得到,而是要從平衡移動的方向來進行正、逆反應速率變化的確定。
4.化學平衡的移動是具有方向性的,但是反應的速率的變化卻并沒用方向性。當外界的條件發生 變化,對正、逆反應的速率是同步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