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超級情人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當時,有個叫考特的牧場主從報紙上讀到了一則關于南美駝羊的報道,他突發奇想:駝羊的產毛量比綿羊大得多,且毛質更優,售價更高。新西蘭有優越的自然條件,要是能將自家牧場的羊全部換成駝羊,那得多掙多少錢啊!
考特的想法得到了鄰居杰爾遜的支持,兩人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到駝羊中最值錢的是純色品種。那種渾身都是白色絨毛的駝羊,售價堪比黃金。兩人決定,盡快去南美買回500頭純色駝羊,讓它們生出更多的純色小駝羊,這樣不斷繁衍,準能賺得盆滿缽滿。
考特和杰爾遜通過多種途徑聯系賣家,可是沒人能供應500頭純色駝羊。經過上千年的馴化改良,純色駝羊已極其稀少。這越發引起了考特和杰爾遜的興趣,兩人將設想報告給新西蘭畜牧業合作協會,希望借助協會的力量達成心愿。
畜牧業合作協會對此事高度重視,多次派出專人前往玻利維亞商談,通過半年的努力,終于以高價購得500頭純色駝羊。玻利維亞賣家為了履行合同,幾乎找遍了國內所有牧場,才湊齊了數量。
望著牧場里新添的純色駝羊,考特和杰爾遜眉開眼笑。兩人嚴格按標準進行科學飼養,終于在秋天迎來了駝羊的孕期。然而,小駝羊陸續出生后,兩人都傻了眼。純色駝羊生下的小羊,全部是雜色。
考特和杰爾遜惱怒地將賣家告上了法庭,但沒有規定說純色駝羊生下的小駝羊就必須是純色的,玻利維亞法院以考特和杰爾遜不懂駝羊養殖的常識為由,拒絕受理此案。自覺吃了大虧的考特和杰爾遜不服,投訴至新西蘭畜牧業合作協會。協會經過多次調解無果后,專門向新西蘭總理作了報告,總理也鄭重其事地將此事作為外交事件與玻利維亞政府進行了交涉,但最終雙方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
玻利維亞人聽說此事,都嘲笑新西蘭人單純得近乎迂腐:如果純色駝羊生下的小駝羊都是純色的,那么純色駝羊也不會越來越稀罕了。執拗的新西蘭人仍不肯罷休,他們動用各種媒體,將事件向國內外公布,希望得到世人的公正評判。可是,各國輿論普遍支持玻利維亞,覺得新西蘭人愚昧迂腐。
吃了悶虧,還招致無數嘲笑,新西蘭人干脆將繁殖純色駝羊作為國家科技課題進行攻關。考特和杰爾遜積極配合,把500頭純色駝羊和新生下來的小駝羊全部捐獻給專家組進行研究。經過近10年的反復試驗,專家們終于找出了抑制駝羊毛色發生變異的基因技術。
如今,考特和杰爾遜成功實現了當初的想法。2011年,他們每頭純色駝羊賣價高達2.7萬新西蘭元(約合14萬元人民幣),創造了駝羊售價之最,新西蘭也一躍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駝羊養殖基地之一。
[關鍵詞] 《女人不壞》;科學,愛情
一
在諸多探討女性和愛情的影片中,徐克的《女人不壞》展現給觀眾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影片展示的是18世紀啟蒙者對人類情感尤其是愛情的一種科學式的理解。這部影片情節轟轟烈烈,但實際上僅僅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女人為了愛情可以付出一切。這個主題倒也沒什么新鮮的。可關鍵在于影片中體現出來的另一個關于愛情的科學化觀點:愛情最終來源于人體內一種叫做費洛蒙的神秘物質。而只要掌握了這種物質就能掌控別人對自己的愛情。于是,為了掌控這種神秘物質和控制別人的愛情的故事就開始了。
影片大概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哪一點上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斷言。如果徐克導演知道一點西方哲學史的話,他就會知道自己在講述一個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們在那個科學高歌猛進的年代雄心勃勃的講述的一個浪漫神話,這個神話叫做還原論(Reductionism)。它是主張把高級運動形式還原為低級運動形式的一種哲學觀點。它認為現實生活中的每一種現象都可看成是更低級、更基本的現象的集合體或組成物,因而可以用低級運動形式的規律代替高級運動形式的規律。還原論派生出來的方法論手段就是對研究對象不斷進行分析,恢復其最原始的狀態,化復雜為簡單。
在《女人不壞》中,我們于是就看到這么一條還原論的鏈條:愛情原來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復雜活動,而這種活動可以還原為身體內費洛蒙的活動,于是愛情就等于費洛蒙!而人只不過是費洛蒙掌控下無力反抗的小白鼠。愛情并不神秘,愛情就是分子生物學。只要我們掌握了愛情的科學理論,我們就能用科學指導愛情,科學的談情說愛,實踐愛情科學發展觀……于是,用科學理論指導下的現代愛情故事就轟轟烈烈的上演了。
以科學技術作為愛情的基本前提來講述這么幾個個愛情故事的確是比較罕見的敘事方法。《女人不壞》或許只是想講述那個最古老的故事主題:女人和愛情。但借助科學技術的發展來重新思考這個主題,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偏離了影片初始的娛樂片定位,而商業化的運作和缺乏思考的市場邏輯則剝奪了影片可能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索的限度。根本原因在于,科學已經日益成為一種掌控現代社會的決定性力量,它對傳統的人類感情和社會都會產生根本性的沖擊力,從而有可能使傳統的人類情感生活和社會生活發生改變。而這種改變和沖擊的力量是影片無法忽略的。但影片的核心敘述結構依然是商業電影的賣點:女性與情感,僅僅把神秘的費洛蒙當作一個道具,這樣的處理很顯然表明了作品對于這個作為前提的科學問題可能會對傳統的愛情觀念所造成的結果的缺乏明確的認識。但是,如果我們清楚理解了這種科學化的愛情意味著什么,可能造成的結果是什么,那么我們將會明白這個太過于重要的道具反而在暗中將整部影片引向另一種全新的可能,從而使影片完全有可能變成一部對科學和人類社會生活關系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先鋒實驗影片。
具體而言,影片對費洛蒙的處理典型的反映了導演作為一個現代社會中的男性理解愛情的語境――在一種對科學技術無意識的接受和頂禮膜拜中理解世界和接受一切。這種心態局限最典型的體現在日本動畫片《機器貓》里。在機器貓的世界中,一切問題都只用哆啦A夢從口袋里掏出一個22世紀的新玩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在這個迷信科技萬能的時代,這種科學改變一切。科學主宰一切的想法或許已經成為很多人接受的無意識。影片的女主人公歐泛泛的邏輯或許代表了許多人的想法:如果我們沒有完美的愛情,那一定是因為我們沒有完美的科學技術。歐泛泛就這樣理解我們的現代生活。在歐泛泛眼中,愛情是不需要兩個人的,只需要自己一廂情愿的喜歡和一點分子生物學就行了。這種科學式的愛情觀甚至不需要人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的參與,不需要承諾,甚至不需要兩個人!只需要費洛蒙操縱的對象有生物本能就可以了,剩下的一切交給偉大的科學來解決。
惟一被歐泛泛遺忘的卻是自己和她的科學產品所要操縱的對象。影片中的歐泛泛愉快地接受了由分子生物學保證的司馬小剛的愛情。很多人可能沒想過這種用科學手段保障自己喜歡的人喜歡自己(這大概是很多女孩的一個小小夢想)意味著什么?想一想假如有一天自己不再愛這只可憐的小白鼠了,換一種費洛蒙是不是就可以輕輕松松結束一段愛情,然后尋找下一個自己喜歡并必定會喜歡自己的男人。于是,分子生物學的愛情就不需要什么承諾和責任這些作為主體性的人的愛情必不可少的東西。愛情只不過是找到可以控制對方的費洛蒙,然后消費,然后換掉,然后再消費……于是,所有少女時代那種對愛情的朦朧的渴望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借助高科技變成現實,而所謂的神圣的愛情最終變成了一件現代女性人人可以消費的小小商品而已。
在歐泛泛革命性的愛情觀念中,男人和實驗室里的小白鼠沒什么區別,都是科學的奴隸,都不過是些沒有思想、沒有自主選擇和判斷能力的碳水化合物。科學的費洛蒙最終證明男人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科學成功消滅了傳統的雙向度的愛情,并順帶消滅了男人。這是科學的悲哀還是愛情的悲哀?如果費洛蒙成為現實,想一想有一天我們走到一個商店對店員說:“我要買一斤愛情(費洛蒙)。”會是什么感覺?從欲望實現的角度來說,歐泛泛的費洛蒙只是在實現女性版的《哆啦A夢》幻想。惟一不同的是,這個女性版的《哆啦A夢》的口袋里只能掏出對付男人的東西。
從一開始,影片中的費洛蒙的發明者歐泛泛就是懷著一種用手段來代替目的方式來演繹著自己的愛情生活。歐泛泛的科學迷信從一開始就已經在貶低和毀滅傳統的愛情,只是她自己缺乏反思的頭腦(或許這是對科學家天真的價值觀的批判?),她沒想過沒有人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的參與,人只會成為科技的奴隸而不會是主人。有了科學家們的費洛蒙,我們可能只是在控制一個人而不是在愛一個人。我們可以想一想,當人類有了更先進的各種現代科學技術設備的時候,為什么人類的幸福感并沒有相應的增加?可惜,在這個科學迷信泛濫的時代能意識到科學技術永遠不會是人類幸福的決定要素這一點的人太少了。
二
影片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觀點在于對女性價值觀念的解讀(費洛蒙的產生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迎合這種女性觀念的產物)。影片中對三個女性的愛情觀的描述基本上是純粹的單向度和類型化的,沒有任何新鮮之處。簡單地說就是關于傳統女性的愛情神話:為愛而生、為愛而死,信奉著男權社會對于女性的角色設計,困守于男性為女性設計和規劃好的生活環境之中,可以為愛情放棄生活的主動權。雖然她們都生活在21世紀的大都市,但即使是外表冷 酷,看似個性十足,性格張揚的鐵菱,實際上也在等待為了那個狂熱的愛情夢想放棄一切,獻出一切。三位女主人公的愛情至上的價值觀沒有任何新鮮之處,歐泛泛自然不必說,就連萬人迷唐娜縱使平時輕而易舉將萬千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間,在最終的時刻,在適合于她的愛情費洛蒙出現之時,也成了無力反抗費洛蒙屠宰的羔羊。三個女人的表現清楚明白地表明了影片所依據的傳統浪漫愛情理論:女人一生只為一個僅僅適合她(統治她?)的男人等待。愛情是女人活著的最終依據,沒有那種叫情費洛蒙的東西,女人的生活就是沒有意義的。更進一步一個老掉牙的結論也準備呼之欲出了:女人應該為了愛情放棄一切。眼看這部電影就要墮落成為無聊女性雜志的愛情保鮮小貼士影視版的時候,這部影片終于有了一點讓人不那么昏昏欲睡的地方,唐娜居然能夠反抗費洛蒙的統治!在將要為女性宗教獻祭(換句話說,得到愛情)的時刻,唐娜竟然放棄了讓愛情實驗室里的男女小白鼠無法抗拒的精神食物。成為一個思考著的理性人,而不是一個只會生存的生物人。
這一轉折讓人頗感意外,在一個俗套的才子佳人的故事的最后結局,作為附庸的女性最終跳出了那個無法反抗的歸宿,開啟了一種新的生活的可能性。更具體地說,跳出了費洛蒙以及它所象征的科學的控制。這是影片最終意識到了費洛蒙背后沉重的科學和現代情感的理論問題是沒有根據的,說這是女權主義的覺醒則太過于拔高物質化的唐娜了,但毫無疑義她是在這個科學迷信的小小神話故事中勇敢地承擔了自己選擇后果的人,能運用自己的理智進行思考的人。而故事的另外一個女主人公鐵菱的選擇沒有唐娜那樣引人注目,但她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科學技術保證的愛情,回歸到期待傳統的兩個人的愛情軌道上。最終和歐泛泛一個人也能擁有愛情的革命性觀念分道揚鑣。從與傳統的愛情觀念的差距來說,鐵菱實際上是最傳統的。真正地對傳統愛情觀念進行革命的是歐泛泛和唐娜,歐泛泛直接把愛情變成高科技商品。唐娜反抗的則是傳統的女性角色和現代科學的神話的雙重壓迫,唐娜的反抗是不是一定會成功很難說,但至少她向我們展示了女人同樣不是不會進行思考的生物(雖然歐泛泛想得太簡單了點),女人也并不只有一種生活的可能性。只要有理性的力量,改變生活的可能性還是始終敞開著。人也不是無法反抗肉體的分子活動必然性的哺乳動物。在我們沉重的肉身之上還有無法被還原的人的精神和意志。如果人類無法反抗自然界的必然性,恐怕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人類,這最終給了這部商業影片背后這個沒有多少人注意到的陰郁哲學主題以一抹思想的亮色。
總體來說,這是一個在沒有清楚的理論問題意識下試圖用簡單的傳統商業電影手法來表述一些新想法的影片,然而正是因為缺乏對這個不適合在商業影片中出現的問題的思考,導致影片的思想性的不足,但這恐怕不能歸罪于導演。影片是按商業化邏輯運作的,但影片所涉及的問題實質上太過沉重,商業影片的邏輯無法承載。影片可能隱約意識到了費洛蒙作為一種科學控制力的象征的強大力量,但還是試圖用商業電業的票房邏輯來剪貼和壓制這個難以馴服的力量,最終的結果是不盡如人意的。作為一部商業影片來說它有點沉重,作為一部實驗電影它又太單薄了。形象地說,影片本身被這個隱含思想的費洛蒙得欲罷不能,但偏偏又無從下手。
1、跟手機型號有關,蘋果一般比其他手機清晰度高。
2、手機發朋友圈視頻,視頻清晰度也可能和你的手機像素有關,還可能和你拍攝時抖動程度有關,如果以上都沒有問題,建議發朋友圈視頻時,選擇光線好的地方拍攝,這樣發的視頻就不會模糊了。
3、其他人拍攝時可能固定好攝像頭,然后用清晰度高的手機,所以發出來的視頻清晰度高。
(來源:文章屋網 )
論文摘要:南朝文學雖從整體來看主觀情感和審美特質獲得普遍突顯,但傳統儒學思想和倫理意識也必然影響到文學創作。在南朝文學作品中,我們時常可感受到文人們心中那強烈兼濟之志和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憂患。他們無法掌控政權的快速更迭,與忠君相比,他們更傾向于用誓死報國的熱情和對民生苦難的憂患來體現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自覺意識產生和彰顯時期,文學的本體性和審美性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揚,對文學本身的關注成為文學發展的主流現象。但文學的存在與發展是極其復雜的,不能孤立地存在于社會之外,與經濟、政治、文化等存在著錯綜復雜的聯系。南朝文學雖從整體來看主觀情感和審美特質獲得普遍突顯,但傳統儒學思想和倫理意識也必然影響到文學創作。本文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梳理,具體考察兼濟情懷和優患意識在南朝文學中的彰顯。
1南朝文人兼濟情懷的袒露
南朝文人的兼濟情懷大多表現在他們以邊塞為題材的詩歌作品中。南朝邊塞題材的作品多在文人擬樂府詩中以《效古)擬古》、(古意》這樣的面目出現,也有部分詩人是在酬唱贈答中即事名篇,如蕭子云《贈吳均詩》、裴子野《答張貞成皋詩》等。據當代學者統計,南朝宋、齊、梁、陳四代創作過邊塞詩的詩人共計64人,創作總數達162首,其中以梁陳兩代為多①。可見,在南朝,尤其是梁陳兩代,邊塞詩的創作己蔚為風氣。當然,無論從作家人數、作品數量還是質量上看,南朝邊塞詩均無法和唐朝相比,但南朝部分詩人大膽的嘗試,已經使南朝邊塞詩成為唐代邊塞詩興盛的前奏。南朝邊塞詩多描寫邊塞風光和戰事,表達征人思鄉離別之苦,寄寓作者誓死報國、收復中原之志。
備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南朝文人,其最高理想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即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南朝對北朝的戰爭勝少而敗多,偏安一隅的江南領地日益銳減,國都建康岌岌可危。因此,南朝不少文人強烈地期望著驅逐人主中原的異族,收復已經失去的半壁河山②。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兼濟之志充分體現在邊塞詩中,尤以鮑照和吳均為代表。鮑照和吳均都屬于“才秀人微”之人,他們自負才學、汲汲功業,然而出身的寒微使他們在那“士庶天隔”社會里頗受歧視,備受打擊。出色的文學才能又使他們常借邊塞詩一隅來表達“兼濟”報國之志。如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六)、《擬古詩八首》(其三)、《代東武行》;吳均《人關》、《胡無人行》、《邊城將詩四首》、《古意詩二首》等。我們不妨以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和吳均《人關》為例管窺他們的報國熱情:
羽徽起邊亭,烽火入咸陽。征騎屯廣武,分兵救朔方。嚴秋筋竿勁,虜陣精且強。天子按劍怒,使者遙相望。雁行緣石徑,魚貫度飛梁。蕭鼓流漢思,放甲被胡霜。疾風沖塞起,沙礫自飄揚。馬毛縮如婿,角弓不可張。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瘍。—宋·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①
羽檄起邊庭,烽火亂如螢。是時張博望,夜赴交河城。馬頭要落日,劍尾掣流星。君恩未得報何論身命傾!—梁·吳均《入關》
鮑照并無邊塞生活經驗,只在軍隊當過文官,《代出自薊北門行》一詩可能是他以宋魏在元嘉二十七年爆發的戰爭為背景,參考前代邊塞詩的描寫,再通過自己的想象寫成的。他在詩中強調,只有在時局危難之時才可看出臣子的氣節,只有在世事混亂之中才能識別忠良;投軀獻身報效君主,即使戰死,身為國瘍也心甘情愿!可見他對祖國的熱愛,收復中原的決心。鮑照一生懷才不遇,此詩寄寓了他的慷慨不平。吳均曾跟隨蕭宏的軍隊到過北伐前線,是一位有過邊塞軍事生活體驗的詩人。《人關》開始極力渲染戰事的緊急,民族的危亡,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君恩未得報,何論身命傾!和鮑照一樣,我們從吳均的詩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誓死報國的熱情。
南朝通過邊塞詩作表達兼濟情懷的文人還有很多。如孔稚硅“左碎呼韓陣,右破休屠兵。橫行絕漠表,飲馬瀚海清”(《白馬篇》)、江淹“綺帷生網羅,寶刀積塵埃。思君出漢北,鞍馬登楚臺”(《步桐臺》)、虞羲“擁旎為漢將,汗馬出長城”(《詠霍將軍北伐詩》)、裴子野“吾生悠逸翩,撫劍起祖征”(《答張貞成奉詩》)、劉孝威“頓取樓蘭頸,就解邪支裘”(《隴頭水》)、庚肩吾“誓師屠六郡,登城望九峻”(《登城北望詩》)、戴篙“丈夫意氣本自然,來時辭第已聞天。但令此身與命在,不持烽火照甘泉”(《度關山》)等等。從以上作品中,我們可以捕捉到以下三點信息:第一,他們多用樂府古題,借兩漢抗擊匈奴這一事典來寄寓自己的報國之志。他們希望能像兩漢英雄一樣長驅直入開疆拓邊、建功立業;第二,他們在酬唱贈答中也會以邊塞題材的詩歌向他人表白自己的報國意愿;第三,他們游覽山水,登高北望時,偶爾也會想到祖國的半壁河山,心中的兼濟情懷也不由噴涌而發。
此外,南朝文人的兼濟情懷還可以在他們“志不獲騁”的壓抑之作中得到表現。如鮑照在《擬行路難十八首(其六)》中感嘆,“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蝶蹼垂羽翼!”;江孝嗣在《北戍瑯邪城詩》中也說,“丈夫許人世,安得顧心臆。按劍勿復言,誰能耕與織”!這從另一側面說明,南朝文人在憂患自身命運的同時,也表現出對國家和民族的危亡并不是麻木不仁,而是希望為國效力。
2南朝文人憂患意識的彰顯
文人的憂患大體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即優生患死的個體憂患和關注國家、民生的社會憂患。此處所談憂患即為后者。“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自屈原始,中國文人始終懷有一顆對下層百姓困苦生活的同情之心,一直保持著一種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憂患意識。魏晉以后,隨著社會的動亂和生命意識的覺醒,作家們對社會和人生的憂患更加張揚。到南朝,有學者認為這種憂患呈現出淡化乃至消失的趨勢,筆者認為這是相對的,與建安文人相比,南朝文人的憂患確有所淡化,但并未消亡。在南朝作家中,仍有很多人是有一種強烈的憂患意識的,他們關心現實,憂慮民生,更希望著能替國君分憂解難。這種憂患在他們的詩歌作品中時有體現,就連一向心高氣傲的謝靈運偶爾也會在其作品中關切百姓之疾苦,如他在《北亭與吏民別詩》中說:“常呼城旁道,更歌憂逸民”。
郁郁不得志的鮑照更是懷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他的樂府詩繼承了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真實地記錄了受壓迫人民的苦難生活。如他的《代東武吟》訴說了一位久經沙場、功勛顯赫而卻被棄置的退伍老軍人的不幸遭遇,折射出作者對出征士兵苦難的同情,對君主寡恩的憤慈和對戰亂的怨恨;他的《代貧賤苦愁行》一詩用白描手法敘述了下層貧窮人民生活的艱難,“長嘆至天曉,愁苦窮日夕。盛顏當少歇,鬢發先老白。親友四面絕,朋知斷三益。空庭慚樹營,藥餌愧過客”,寄予了深深的同情。他的樂府詩還對因戰亂而引起的征人思鄉和夫妻離別進行控訴:如《代東門行》、《代悲哉行》。還有范云,他曾于齊永明十年出使北魏時路過黃河,作《渡黃河詩》,中有“空庭堰舊木,荒疇徐故膛。不睹人行跡,但見狐兔興”之嘆,寫出了歷經戰亂后的荒涼,表達了對社會現實的憂患。就連宮體詩人王僧孺也有《傷乞人詩》,原詩是:“少年空扶轍,白首竟填溝。葦席何由足,寂蕾不能周。自顧非好乞,行且欲包羞。勞君款曲問,冒此殷勤酬”。這首詩流露出作者對淪落為乞丐的窮人的深深憐憫之情。再如何遜的一首《見征人分別》:“凄凄日暮時,親賓俱佇立。征人拔劍起,兒女牽衣泣。候騎出蕭關,追兵赴馬邑。且當橫行去,誰論裹尸人”。此詩選取征人與親人離別的場景,以白描的筆調把戰亂給百姓帶來的苦痛描寫的淋漓盡致。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長期飲用無糖或低熱量飲料的人比普通人發福速度更快。
貼有“健怡”、“無糖”或“低熱量”標簽的飲料中含有如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以代替蔗糖和果糖。一項歷時10年針對474人的研究表明,人們飲用上述種類的飲料越多,體重增長也越多。
得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臨床學教授海倫?哈祖達說:“那些標有‘無糖’的飲料或許不帶熱量,但并不代表人們飲用之后不會產生熱量。這項調查和其他前瞻性調查的數據都表明,把無糖汽水和含人工甜味劑的飲料作為健康飲品是錯誤的選擇。”
這項調查的研究人員將飲用無糖飲料人群的腰圍和未飲用此種飲料人群的腰圍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前一群體的腰圍增長幅度比后一群體要高出70%;大量飲用無糖飲料的消費者的腰圍增長幅度則要比未飲用此種飲料的消費者高出500%,即前者腰圍增長幅度是后者的6倍。
編撰這份報告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糖尿病協會科學年會上提出,推廣健怡飲料“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危害”。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項調查并沒有考慮飲用無糖飲料的人群與非飲用人群的其他飲食和生活習慣,而前一人群可能比后一人群的飲食質量普遍要差。
研究顯示少吃脂肪有助預防糖尿病
一項研究成果顯示,降低患糖尿病風險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減少脂肪攝入量。
美國亞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人員說,為了解脂肪攝入量與糖尿病之間的關系,他們對69名體重超標的人進行跟蹤研究。被調查對象是被認為有可能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研究人員將被調查對象分成兩組,并對他們的飲食進行干預。第一組人員每頓飯減少脂肪的攝入量;第二組人員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當研究進行到第8周時,研究人員發現,第一組人員的胰島素分泌明顯增加、葡萄糖耐受性明顯改進、胰島素敏感性也明顯增強,這些改善有助于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以上生物指標被認為是導致糖尿病的風險因素。
負責這項研究的營養學家勞拉?格利指出,就預防糖尿病而言,吃什么比吃多少更重要。換言之,與其費勁節食減肥,不如改善飲食結構。
站直能讓人減輕疼痛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試驗表明,站直了不僅給人以良好的印象,還能減輕身體的各種疼痛,讓人感到全身舒暢,心情愉悅。
研究人員先給志愿者的胳膊綁上血壓計,然后進行充氣,直到他們感到疼痛為止。而后第二次試驗前,讓志愿者先保持20秒鐘的瑜伽姿勢,背部挺直,兩腳叉開。結果證明,站直了可以降低身體對疼痛的敏感度,無精打采則會讓身體對不適更加敏感。《實驗社會心理學雜志》認為,因為這種姿勢能夠提高身體對疼痛的忍耐度。
研究人員指出,疼痛既是心理上的,也是生理上的,而站直身體,不僅能緩解和預防身體上的不適及疼痛,還能緩解情緒上的痛苦。因此,他們建議,平時可以頂本書,看看自己能不能站直;當你感到不適時,也不應蜷縮身體,而應挺胸直立,并盡可能舒展身體。
靜坐超兩小時患心臟病幾率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