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滴水穿石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滴水的力量對于巖石來說,簡直是微不足道,但它竟能夠穿石,原因就在于它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只要能像小水滴那樣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門必定為他敞開;反之,不去努力,盡管天資聰明,也會一事無成。
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王曦之,他那自成一體的書法,是他長年累月刻苦練習而成的。他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傾心于習字。他還常常來到河邊,用鵝卵石練習投擲,用薄石片練習打水漂。長此以往,他的腕力、臂力過人,所以他的字蒼勁有力、入木三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他從小就顯露出了在音樂上的才能,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可是他在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但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而是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寫出了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在發明炸藥時,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可是他并沒有放棄,依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終于在炸藥發明上取得卓越貢獻,為人類的文明付出了努力。司馬遷,他10歲開始讀古書,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他父親司馬談死后,開始動手編寫《史記》,后來觸怒了皇帝,被捕入獄,受盡了凌辱,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活了下來,發憤著書。正是因為他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他55歲那年終于完成了偉大的著作——《史記》。
由此可見,只要有專一的目標,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可以成功。
湖濱中心小學五年級:吳陽
初看上去,這真是奇妙的很,一滴水能有多大的能耐,又輕又柔,實在太渺小了;而巖石,堅硬,沉重,人們要鑿穿它,都要借助鐵錘等工具,費一番工夫才行呢?
那么渺小的水滴是怎樣穿透巖石的呢?這就得從時間說起了。古人曾說:“滴水穿石,非力使然,恒也。”滴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為它在漫長的時間里從未停過,始終有著一股堅忍不拔的精神。
不禁我們聯想到人。一個人不管做多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那麼不論他的能力大小,當他努力到一定程度時,他就會獲得成功。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我國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的畫獨樹一幟,詩也寫得清新文雅,可是字原來寫的軟弱無力。于是他下決心練字。他天天練。月月練,幾年后他終于練就了一手好字。他的畫、詩、字被人們譽為“三絕”。可見人們做事的時候是要有滴水石穿的精神,否則難以取得成功。
滴水石穿還在于落下的水滴是朝著一個方向,落在一個定點上。目標明確,精神專一。如果不如此是不可能有穿石之功的。
同樣,我們在為遠大理想奮斗的過程中也需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而不能三心二意。我國晉朝有個文學家左思,在幼時曾專攻書法,但無所成,后又致力于彈琴,成績依然平平。他的父親就對他失去了信心,對朋友說?左思的智力和才能還趕不上我呢?“左思聽了這話,受到極大的觸動,從此發奮苦讀,立志在文學上做出一番成就。經過十年,終于寫成了使”洛陽紙貴“的《三都賦》。而我們現在有一些青年們,看到一本好的小說,又想當作家;看到陳景潤摘取數學王冠,就幻想當數學家;參加一次演唱會,又想當歌星。像這樣沒有明確目標,35作文網不朝一個方向努力,怎么能夠有穿透巖石的精神呢?
滴水的力量對于巖石來說,簡直是微不足道,但它竟能夠穿石,原因就在于它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只要能像小水滴那樣不懈努力,成功的大門必定為他敞開;反之,不去努力,盡管天資聰明,也會一事無成。
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王曦之,他那自成一體的書法,是他長年累月刻苦練習而成的。他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傾心于習字。他還常常來到河邊,用鵝卵石練習投擲,用薄石片練習打水漂。長此以往,他的腕力、臂力過人,所以他的字蒼勁有力、入木三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他從小就顯露出了在音樂上的才能,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可是他在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但孤寂的生活并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而是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寫出了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在發明炸藥時,他的弟弟被炸死,父親被炸成殘廢,可是他并沒有放棄,依靠著“滴水穿石”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終于在炸藥發明上取得卓越貢獻,為人類的文明付出了努力。司馬遷,他10歲開始讀古書,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他父親司馬談死后,開始動手編寫《史記》,后來觸怒了皇帝,被捕入獄,受盡了,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活了下來,發憤著書。正是因為他這種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他55歲那年終于完成了偉大的著作——《史記》。
由此可見,只要有專一的目標,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可以成功。
湖濱中心小學五年級:吳陽
關鍵詞:養成教育;小學階段;行為習慣
一、關于養成教育的相關背景
養成教育的一切出發點與措施都是為了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從成長的角度來進行養成教育的實施,才能減少養成教育的盲目性,調動學生與家長的主動性,配合學校進行養成教育。而從實際情況來說,養成教育可以按年齡段來分不同的重點,如小學低年級階段的養成教育應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在中高年級階段,就應該加強日常習慣和文明習慣的培養;到了高年級階段,學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與交往習慣。
學校的教育對于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正如巴金先生所言:“孩子成功的教育應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其實,孩子的行為習慣是其在特定的情境下形成的個體行為,家長或老師會把有利于孩子健康發展的并符合社會規范的行為稱為良好的行為習慣,而無益于孩子發展的,同時不符合社會行為規范的習慣歸納為不良的行為習慣。從這一點分析,小學階段的養成教育其重點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為其一生的行為習慣打下堅實基礎。其中,對小學生而言,體現在其日常生活與學習活動中的習慣主要包括了生活習慣,也就是作息習慣、衛生習慣、飲食習慣與運動和消費習慣。學習習慣包括日常的讀書、閱讀以及思維方式等的慣性。這些都是體現于小學生生活與學習方方面面的細節,而在小學教育中,其思想道德品質與科學文化素質都是受到其行為習慣的直接影響的。良好的作息習慣,如不早退、不遲到、愛護公物、注意節約、待人有禮貌等良好生活與交往習慣等,都是體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在小學階段,學校應重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而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書寫認真、按時完成作業、勤于思考等,才能提高小學階段的教育成效,為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生涯作好鋪墊。
二、如何在小學階段通過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行為習慣是指不需要個體付出意志與努力就能執行到位的行為方式。從廣度上來說,影響一個人成才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5%,而非智力因素則占75%。正如孔子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句話正是說在小時候所養成的習慣會像人的本性一樣牢固,而今后的發展與成長很多時候都是受這些直接影響的。
1.小學低年級階段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指小學一、二年級階段,此階段的學生剛剛進入學校教育。對于學校而言,重點是培養其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年齡小,正像小樹剛開始抽枝,此時正是養成教育的關鍵時期。在此時期,如果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則可以為一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如果錯失良機,就會難以補救。因此在此階段,養成教育在于從細從緊,在于落實與執行。可以通過主題班會,通過晨會來講解良好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的常規要求,教師應親身示范,讓學生直截了當地明白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接下來,可以讓學生去想想自己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是可以改的。并發揮同學間的監督力量,如設立“啄木鳥行動小組”,讓學生之間以游戲的心態去慢慢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可以以兒歌的形式讓低年級的小學生記住相關的規范,如“鈴聲響,進課堂,書本文具放整齊;小嘴巴,快閉上,認真聽講用心記;寫作業,勤于思,練就本領比高低;好習慣,早養成,健康向上有活力”,等等。這些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其習慣培養效果非常顯著。如兒歌“彎彎腰,伸伸手,地上垃圾跟我走”,這樣朗朗上口的兒歌,會始終提醒孩子們注意環境衛生。同時教師選拔出榜樣,讓學生去效仿,并通過口頭表揚、書面表揚、宣傳表揚的方式來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班風。對于此階段的養成教育而言,應從細節入手,哪位學生衛生習慣好,課桌收拾干凈,寫字工整等,都可以納入表揚與關注的范圍。但在具體的操作中應把一個學年的養成教育內容進行按月劃分成大主題,再把這些大主題劃分成小項目。接下來,再按周執行,每天重復一次訓練,每周進行一個良好習慣的回顧,每四周再進行一次大的表彰。
2.小學中年級階段
進入小學三、四年級,學校的養成教育就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其健康習慣與文明習慣上。考慮到此階段的小學生還是處于知識積累的階段,不僅經歷淺薄,同時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還處于很表面的階段。因此,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應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感受起,明白為什么要按時剪指甲,為什么要抬頭挺胸走路,為什么不能挑食,為什么要早睡早起,等等。此時的養成教育教師可以慢慢教會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特別是應該讓學生對衛生保潔工作進行重視。
如可以為每個學生分配一個成長記錄袋,把里面的衛生保潔按學號進行隨機劃分。特別是從對于文明習慣的培養上,教師應讓學生學會如何行禮,從書寫的規范到升國旗時的規范,從上學放學時的站路隊,到與教師如何行禮問好,等等。要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滲透到學生的行為思維中去。對每個行為習慣的環節與細節都進行細細糾正,并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小事上去領會良好健康習慣與文明習慣的益處。
3.小學高年級階段
小學高年級階段,即五、六年級,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與交往習慣。在這一階段,教師應把養成教育的重點放在情感的激發上。對于此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此時再以長篇大論式的說教來進行教育,很容易讓學生反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基于此,在進行小學高年級階段的養成教育時,應針對此階段學生的心理與情感特點,通過針對性設立各種教育活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可以從設計學生座談會讓學生暢所欲言,對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評論,進行討論,教師可以適當進行引導,以培養學生的正確思維模式。還可以通過設立知心信箱,讓學生把自己生活學習中存在的困惑與困難訴諸筆端,教師予以回信,或者在課堂上進行側面回應,甚至還可以以班會的形式進行討論。但一切都應以尊重學生個人意愿為基礎進行,以保證學生在這樣的傾訴里得到幫助,感受到溫暖,培養其樂觀積極的心態。還可以進行“手拉手”結對子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互幫搭檔,不僅可以在這樣的結對子當中讓學生們彼此學習,還可以進行交往習慣的培養。當然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征文比賽等來激發學生正面的榮譽感、團體意識,讓學生可以通過這些活動培養起良好的團隊精神,培養起協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意識,并在活動的實踐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思維模式與交往習慣。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養成教育來說,應立足于學生長遠發展的根本。從學生的成長內動力入手,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育任務與教育方案。同時,以學生的心理為重要參考,在進行養成教育時,注重其親和力與靈活性,在保持學生寶貴天性的同時,培養出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生。當然,還應注意養成教育的持續性以及與家長的配合度,只有發揮出教師、學校、家長的全部力量,才能保證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六林,郁培林.緩坡上升的學生規范[J].教書育人,2010(01).
[2]肖昌斌,李長明,饒小平,張建林.成功的教育從好習慣開始―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第四小學養成教育特色紀實[J].湖北教育(綜合資訊),2010(05).
小小的水滴,是怎樣一滴一滴,滴穿石塊的呢?為什么強大的雨滴卻滴不穿石塊呢?這源于信念和信心,信念和信心這兩種東西每個人都會免費獲得,而最重要的是你會不會把握住它。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1前幾個星期,我們五(1)班學了《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我明白了水滴的力量也是不小的,如果我們能像水滴那樣,持之以恒、目標專一,就沒有事情能做不成了。
《滴水穿石的啟示》一課中主要寫了在太極同內有一塊石頭,石頭上方的接連不斷的滴在石頭的同一個地方,幾萬年過去了,水滴竟然滴傳了石塊,成為了奇觀。文中舉了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翻山越嶺,嘗遍百草,終于在二十多年的時間內寫了一本巨著《本草綱目》。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孜孜不倦,研究電學,有一千多種發明專利權!現代的著名書畫家齊白石,他“不教一日閑過”堅持每天作畫三幅,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說明了古今中外的人都是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取得成功的。
現在的我們,也要學習所說的那幾位名人,滴水穿石的精神,這樣的話我們也能取得成功了。
有一次,我看見別人做的秋千非常好看(手工),所以我也想做,于是一天,我準備好了所有的材料,先把線剪好,再用有色卡紙把兩個扶手椅做好,然后把線固定在上面----,過了一會兒,我就把秋千做好了,但不知道怎么把它弄到我的學習桌上去,我想了好半天,怎么都不行,所以我就“病急亂投醫”隨便粘了上去,但看上去也挺好的,朋友、同學來我家都說我做的好漂亮,我的動物型鑰匙鏈還能放上去蕩呢!這也算是目標專一、持之以恒的事吧。
夢想,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是很遙遠的,但只要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2今天,我學了《滴水穿石的啟示》,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了:只要我們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讀完這篇課文,我想到了浪花能把毛毛棱梭的礁石碰撞成圓石頭,它也具有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不信,你想想,浪花日日夜夜、年年月月,永不停息地前進,也在不分日夜地沖擊礁石、浸蝕礁石、啃噬礁石,它最終能不讓礁石的棱角變小、變平嗎?
課文中的李時珍就是從小立志要編寫一部翔實準確的醫藥巨著,所以他就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了。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還要親自到各地采集藥草,可他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永不放棄,終于寫了藥學巨著《本草綱目》,為祖國醫學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其實,像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了偉大事業的人還有許多,如:王羲之、愛迪生、齊白石、歐陽修……真是舉不勝舉,數不勝數呀!
其實,我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四年級上冊的寒假里,我不知啥原因迷上了毽子,有可能是看表姐會踢,很羨慕的緣故吧!于是我每天都練踢毽子,每天就踢得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學會了踢毽子,最多一次可踢到20個呢!
我也要像他們一樣,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努力學習,將來成就一番大業。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3“滴水穿石”,人們聽起來會感覺是水不停地滴,然后石頭被滴穿了。我之前也這么認為,但自從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以后,我明白了“滴水穿石”的真正含義---做事要目標專一、持之以恒,這樣才能成功。
我們為什么要有一個專一的目標?因為,如果一個專一的目標去拼搏,那你就只能是一個三心二意、一事無成的人。我們為什么要持之以恒?因為,我們不管做什么事都會遇上崎嶇與坎坷,但是只要我們不半途而廢,就可以獲得成功。
明朝名醫李時珍用了二十多年寫的一部醫學巨著《本草綱目》。他訪名醫、嘗藥草,不顧生命危險,無私奉獻,終于攻破了醫學的重重堡壘。
我認為我的作文寫得好,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我堅持每天寫日記。大家都知道,寫日記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但是如果不堅持寫,再怎么有寫作的才能也是沒有用的。我現在不但每天寫日記,而且還給自己提出了要求,規定每天都要寫200字以上的日記。只要我堅持,我相信我的寫作水平會有更大的提高。
古今中外,哪個名人不是因為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才得到這般成績?因此我們做事要一定要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只要我們銘記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我們的愿望終究會實現。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4課文《滴水穿石的啟示》先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的水滴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最后終于把石塊滴穿,再用中外名人的事例說明他們的成功都是靠了“滴水穿石”的精神,告訴我們: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讀完課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學琵琶的事情。6歲時,我開始學琵琶。一開始,我彈得斷斷續續,聲音特別難聽,簡直就是噪音。盡管這樣我還是高高興興地練著,琴藝也漸漸有了進步。可才練了幾個月,我就不愿意再練下去了,因為琵琶很沉,長時間豎在腿上,腿很痛很累;手指尖要緊緊按住那細細的鋼絲弦,還在弦上不停地滑動,真得非常疼;而且曲子的難度越來越大,要彈出悅耳的聲音,雙手還要配合,而我總是兩手不協調,顧了右手,左手跟不上,顧了左手,右手配不好,我的琴聲比彈棉花聲還難聽,把爸爸媽媽震得都頭暈了。老師和爸媽見了,就跟我講了許多道理,最終我被他們說服了,同意繼續學琴。一年,兩年,三年……六年過去了,如今我琵琶九級了。現在我演奏的曲子節奏準確、聲音委婉動聽,能令人陶醉。
回想這六年中,我經歷了無數的艱難困苦:夏天,熱得大汗淋漓,我抱著琵琶練琴,冬天,冷得手指發僵,我抱著琵琶練琴;有時連續幾天沒空練,動作生疏,彈得聲音不堪入耳,被媽媽責罵,還得加時練;有時連續練習3小時,坐得腰酸背疼,練得手指僵硬……最終在爸爸媽媽和老師的鼓勵下我戰勝了它們。
讀了《滴水穿石的啟示》,我慶幸我堅持了下來,現在我深深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名言的道理。我要向課文中的李時珍、愛迪生、齊白石學習,目標專一,持之以恒,努力,努力,再努力,向自己的理想前進,前進,再前進。
我還想告訴所有和我一樣學琴的孩子:堅持吧,堅持就是勝利,決不能半途而廢。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5這學期,我學習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學完之后,我深有感觸。
課文主要講了太極洞內的奇觀,還舉了李時珍、愛迪生和齊白石三位古今中外的人的正面事例,雨水的反而事例,更加突出了“水滴石穿”給予我們的啟示。這就是:目標要專一而不能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能半途而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在我們身邊有沒有“滴水穿石”的例子呢?有,只不過要用我們的一雙慧眼去發現,去探索。
記得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姐姐在樓下玩,我在一旁玩單杠,姐姐在練習踢毽子。她還對我說:“小弟,我一定能踢50個!”不料,先開始她最多只踢了4個,但她毫不氣餒,接著踢,等上樓時,她能踢19個了。第二天,我們又下去玩,她能踢30多個了。就這樣日積月累,她終于完成了目標--50多個!經過近半年持之以恒的練習,到現在,她一口氣最多能踢120多個呢!
不光她身上有這種品質,我身上也有這種品質。記得上幼兒園時,老師讓我代表中(2)班去參加跳大繩大賽。我高興極了,立場要拿冠軍。一回到家,我就拿起跳繩跑到樓下去練習。起初,我一分鐘只能跳80多個,要知道這個成績在班里已經很不錯了。但是,我并沒有因此而驕傲,因為我知道,我要挑戰的可是高手如云的大班的哥哥姐姐,他們可比我強多了。于是,我狠下功夫練習。胳膊甩累了,堅持;腿跳酸了,堅持!此后每一天,我都堅持跳半小時。比賽的日子漸漸到了,我的練習時間也由半不時增加到1小時。終于我們迎來了比賽的緊張時刻。賽場上,我胸有成竹,發揮了水平,居然跳出了127個,得了冠軍,我好高興啊!
正是有了“滴水穿石”的精神,我才能成功,今后,我要堅持做一個小小水滴,銘記它給予我的啟示,更好地把它的精神運用到實際中去,取得更多的成就。
滴水穿石的啟示讀后感6今天,我們學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篇課文,這篇課文給予我的啟示是: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理想。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他雖然雙耳失聰,但是,他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和不屈不撓。持之以恒的精神。一個夜晚,一位客住在一間簡陋的店里,欣賞著從樓上傳來的忽高忽低。忽快忽慢。的樂曲,似流水拂過,優美至極。突然,幾滴水從房頂的裂縫中滴落下來,正好滴在了這名客的臉上。客大驚,便上樓去看。樓上住的竟是當代大音樂家貝多芬。只見他身邊擺了一盆水。原來,是他練琴的時間太久了,手指練得都發燙了,需要用水來冷卻一下。由于太匆忙,水不小心被他打翻了。貝多芬就是憑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最終摘取了音樂巔峰上的貴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