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醫脈診的操作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鮑身濤(1962-),男,山東煙臺人,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男科疾病和生殖健康相關性研究及皮膚性病防治工作。
【摘要】 應用中藥內服、中藥保留灌腸和針灸三為一體的中醫綜合療法治療慢性前列腺炎,臨床觀察107例。隨機分為治療組72例,對照組35例,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顯示中醫綜合療法療效遠較單一治療效果好。
【關鍵詞】 慢性前列腺炎; 中醫綜合療法; 精濁; 勞淋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統常見病之一,本病具有病因復雜、病情頑固、纏綿難愈、容易復發等特點,屬于中醫“精濁”、“勞淋”等范疇。筆者在18年的男性病臨床工作中,認真總結了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規律,發病特點以及影響慢性前列腺炎的內外因素,結合臨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各種方法,運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制定并實施了包括中藥內服和中藥保留灌腸加針灸,三方面為一體的中醫綜合療法為這類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本臨床觀察共納入107例,均來自本院男科門診和生殖醫學??崎T診。病例采集時間為2002年3月~2005年8月,將107例隨機分為治療組72例,對照組35例。
1.1一般資料
年齡分布:治療組72例,平均年齡36.8歲;對照組35例,平均年齡36.1歲。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 P> 0.05),具有可比性。病程情況:治療組72例,平均病程18個月;對照組35例,平均病程17個月。兩組比較無明顯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臨床癥狀:慢性前列腺炎的癥狀,多種多樣,且易反復發作,難于根治。也無特異性,部分患者無臨床癥狀,只有前列腺液等檢查異常;有的患者癥狀嚴重程度與客觀檢查不成正比。將治療組與對照組主要臨床癥狀進行比較無明顯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前列腺液檢查:兩組前列腺液常規檢查對比無明顯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1)典型癥狀:①尿路癥狀: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尿道灼熱,于晨起尿末或大便時尿道偶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②疼痛癥狀:疼痛表現在以前列腺為中心的廣泛區域,可為會、外生殖器區、下腹部、恥骨上區、腰骶及周圍墜脹疼痛,以上疼痛可單獨出現或合并出現。③障礙癥狀:可減退或消失,障礙,或陽痿或疼痛。④精神神經癥狀:精神萎靡不振,頭暈眼花,乏力,五心煩熱,抑郁或失眠等癥。(2)前列腺觸診:腺體飽滿,或軟硬不均,或有局限性硬結或局限性柔韌區,或質地較韌,可有局限性壓痛。前列腺大小不等,可以是正常大小,也可以因腺體纖維化而硬化萎縮,或因細胞浸潤而腫大。(3)前列腺液(EPS)鏡檢:WBC≥10個/ HP,卵磷脂小體減少或消失。
1.2.2中醫證候辨證標準(1)濕熱下注證:尿頻,尿急,尿痛,尿道灼熱,尿道滴白,陰囊潮濕,尿后滴瀝,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2)氣滯血瘀證:會、外生殖器區、下腹部、恥骨區、腰骶及周圍墜脹或疼痛,尿后滴瀝,尿痛。舌質黯或有瘀點瘀斑,脈弦或澀。(3)肝腎陰虛證:腰膝酸痛,五心煩熱,頭暈眼花,或遺精,舌紅少苔脈沉細。(4)腎陽不足證: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尿后滴瀝,精神萎靡,或陽痿,舌淡苔薄白,脈沉遲。(5)脾虛濕滯證:尿頻,排尿乏力,會陰少腹墜脹隱痛且遇勞加重,納呆食少,舌淡而胖大苔白膩脈細無力。
1.2.3病歷納入標準(1)符合西醫的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證候辨證標準。
2治療方法
2.1治療組
2.1.1藥物治療(1)中藥內服:自擬慢性前列腺炎方?;痉剑浩压ⅰ⒙购荨⒌?、赤芍、烏藥、川楝子、澤瀉、車前子、枸杞子、菟絲子。濕熱下注證減枸杞子、菟絲子,加萆解、黃柏、滑石;氣滯血瘀證加王不留行、山甲、桃仁、紅花;肝腎陰虛證減蒲公英、鹿含草,加熟地黃、澤瀉、山萸肉、山藥、女貞子、旱蓮草;腎陽不足證減蒲公英、鹿含草、澤瀉、車前子,加肉桂、山萸肉、益智仁、桑螵蛸;脾虛濕滯證減蒲公英、鹿含草、赤芍、川楝子,加黨參、白術、升麻、茯苓、炙甘草。用法:每付水煎3次,均分兩份,早晚各一份,每日一付。(2)中藥保留灌腸:自擬前列安灌腸湯。基本方:魚腥草、大青葉、苦參、土茯苓、車前子、郁金、雞內金、當歸、丹參、桂枝、竹葉、甘草。用法如下:每付中藥水煎成300 ml,每次用150 ml,藥溫保持37℃~40℃,待排空大便后用灌腸器由將藥物注入,改變呈俯臥位,保留30分鐘,同時囑患者收縮,早晚各一次。每療程為30天,治療兩個療程為限,兩療程之間休息3天。
2.1.2針灸治療(1)濕熱下注型:患者側臥,取穴三陰交、陰陵泉、膀胱俞、中極。操作方法:平補平瀉。(2)肝腎陰虛證:患者俯臥,取穴腎俞、命門、志室、太溪、三陰交。操作方法:采用補法。(3)腎陽虧虛證:患者側臥,取穴腎俞、命門、三陰交、關元。操作方法:采用補法。(4)脾虛濕滯證:患者仰臥,取穴百會、氣海、足三里。操作方法:采用補法。(5)氣滯血瘀型:患者側臥,取穴腎俞、膀胱俞、中極、三陰交、血海、委中。操作方法:采用平補平瀉。前10天每日一次,后20天隔日一次,20次為一療程,兩療程之間休息3天。每療程為30天,治療兩個療程為限。
2.2對照組
前列康片每次5片,每日3次,連用30天。消炎痛栓1枚,塞,隔日一次,連用30天。30天為一療程,治療兩個療程為限,兩療程之間休息3天。
3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
根據西醫診斷標準和中醫證候辯證標準,制定本病的療效判定標準。臨床治愈:① 臨床癥狀消失;② 前列腺壓痛消失,質地正常或接近正常;③ EPS檢查連續 2次以上正常。顯效:① 臨床主癥消失;② 前列腺壓痛及質地均有明顯改善;③ EPS檢查連續 2次以上白細胞計數較治療前減少≥ 60% 。有效:① 臨床癥狀減輕;② 前列腺壓痛及質地均有所改善;③ EPS檢查連續 2次以上白細胞計數較治療前減少≥ 30%。無效:① 臨床癥狀略有減輕或無變化;② 前列腺壓痛及質地均無改善;③ EPS檢查連續 2次以上白細胞計數較治療前減少
3.2治療結果
3.2.1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臨床治愈37例,占51.39%;顯效19例,占26.39%;有效16例,占22.22%;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對照組:臨床治愈5例,占14.29%;顯效10例,占28.57%;有效11例,占31.43%;無效9例,占25.71%,總有效率74.29%。經統計學處理,治療組療效顯著,兩組療效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
3.2.2治療后細菌培養轉陰情況治療組72例中,細菌培養陽性者16例,占22.22%,治療后細菌轉陰者13例,轉陰率81.25%。對照組35例中,細菌培養陽性者7例,占20.00%,治療后細菌轉陰者1例,轉陰率14.29%。兩組比較治療組療效遠遠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
3.2.3治療后三個月復查情況治療組病情穩定者66例,占91.67%;對照組病情穩定者19例,占54.29%;兩組比較治療組療效高于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
4體會
中圖分類號:R24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3)03-0061-03
中醫理論指導下,中醫特色的辨識是從望、聞、問、切這四診合參,以熱、磁、電生理、血液流變、壓力感受器以及計算機信號轉化技術,研制出了各種具有中醫優勢特色的現代化診療設備,將人體的異常信息通過數據或者圖像等直觀方式表達出來,經專業技術人員和醫務人員的分析,解讀亞健康狀態。輔助診斷中醫亞健康態的設備,如脈搏傳感器、一滴血檢查、紅外熱圖、體質辨識系統等已經逐漸應用于臨床。其檢查結果對臨床早期發現身體異常信息,以及在人群中發現亞健康態患者的預防醫學思想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實際意義。
1望診
11面診陸萍等基于面診的證素辨證(即五色:赤青黃白黑),制作中醫面診證素辨證神經網絡設計圖,在MATLAB工具下構造一個層前饋式神經網絡,通過輸入預處理層、證素辨證計算隱層以及后處理層,對64例受試者檢測分析,除了脾虛和濕證不能準確辨析,其余基本上都能得到準確的證型辨證結果[1]。上海中醫藥大學不僅在“色”,而且在具備中醫辨證特色的“光澤”也有研究。李福鳳等運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線性判別式分析LDA、二維線性可分性分析(2D)LDA方法對3600余例中實驗專家判讀一致的160例受試者提取面部光澤特征,對其分類判別,并對比實驗不同色彩空間中的識別效果,發現在RGB、HSV、Lab類3通道色彩空間上的結果普遍高于其它單通道[2]。李洪娟等對316例健康體檢人群在暗箱中采取目鼻唇額頰頦等區域的面部紅外熱圖,對熱值數據分析,發現此區域的溫度變化與臟腑疾病的分布規律一致,可間接推斷氣血陰陽運行狀態。此項比可見光的面診更方便準確,并能排除受試人皮膚本來顏色的差異對可視光下面診的干擾,因此減少了誤差偏倚[3]。
12舌診可視光分光光度計借助于特殊探針(非接觸性)進行舌、顏面皮膚各部位的血氧氣飽和度(SpO2)舌分光定量,對舌診結果進行無創的、客觀的、量化的研究。西原辰一等用這個儀器對81例健康人進行了檢測,測量面部和舌各部位的SpO2,女性比男性敏感,更易受年齡的影響[4]。
中醫舌色儀通過采集受試者的舌底圖像 2~3 幀,對舌下絡脈的形態、顏色以及舌下絡脈管徑最寬、最長徑來比較舌下絡脈的2異常程度。用計算機對舌下絡脈的RGB值,并進行計算轉換成I值。黃東華用中醫舌色儀分別對152例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患者分組檢測,腫瘤患者舌下絡脈異常程度明顯高于肺結核患者和正常人群,而肺癌患者的異常程度又明顯高于其他癌癥患者[5]。
13TT-M熱成像IRT圖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令受試者背對鏡頭,雙手自然放在兩膝上,距紅外攝像機鏡頭15m處,屏氣狀態下用紅外熱像儀采取、記錄頸肩部熱像圖,經計算機圖像分析軟件處理后,結果發現:亞健康人群背部的溫度與正常人存在差異性,左右兩側對稱性也存在差異[6]。
14虹膜檢測虹膜檢測儀采集疲勞性亞健康狀態人群及健康人群的虹膜圖像,并依據虹膜定位圖及相關理論對其表現特點進行分析。王佳佳等采集疲勞性亞健康狀態人群420例,健康人群250例進行虹膜圖像檢測、分析,發現疲勞性亞健康狀態人群的虹膜表現按性別分組在胃環異常、卷縮輪無活力、卷縮輪星形或鋸齒、腸環色重、腸環狹窄等方面與健康人群存在顯著差異[7]。
15微循環檢測范海寧等采用多部位多功能彩色微循環檢測儀對亞健康者行甲皺微循環檢查,室溫保持18~25℃時,令患者端坐并將左手無名指置于心臟水平高度,顯微鏡下觀察微循環的管袢形態、血液流態及袢周狀態等指標,并按田牛氏積分法計算積分,發現在形態積分、流態積分、以及袢頂與袢周積分上存在明顯差異[8]。
16超高倍顯微診斷儀(MDI,亦稱“一滴血”檢查)郭廣會等以南京康氏公司生產的超高倍鏡顯微診斷儀(MDI)采取小手指末端血,制成活血片與干血片,發現亞健康者與健康人群,在血液細胞學標準及其有形成分的改變及干血片整體動態平衡、氧毒素的足跡及形態、大小分布及內含物等特征存在統計學差異[9]。
17多媒體顯微診斷儀(THMMDI)檢測法THMMDI在MDI基礎上將放大倍數提高20000倍,增加了病原體以及細胞學的檢查。錢錦康等對86名志愿者采小指尖血制成血涂片進行檢測,所得結果與臨床檢測結果比較,發現其診斷陽性符合率為90%,能基本暴露出臨床體檢中發現的陽性現象[10]。
小結:望診是較為直觀的檢查,醫生經驗的豐富直接影響診斷結果,但是通過客觀、量化的現代化設備,大為提高診斷的準確率。面診和舌診較為簡單易行,是中醫特色診斷的直接體現,故投入臨床的使用率較高;而一滴血、微量元素檢查雖為有創檢查,但理化檢查直接分析體內異常變化,準確率較高。紅外熱圖可視化在臨床使用意義也較大,例如頸椎病的早期發現,但和面診對信息采集的照度和色溫有較高要求一樣[11],紅外熱圖也對攝像環境濕度、溫度、空間等也有要求。有望今后在進一步提高望診的準確率及推廣率時,標準化望診信息采集環境[12]。
2聞診
21口臭儀Halimeter生產的口臭儀,通過對從口腔或鼻腔散發出來的難聞的氣味中的揮發性硫化物(volatilesulphur compounds,VSC)分子進行檢測,VSC≥125 ppb 即表示存在口臭。杜澤園等人對125例納入者進行口臭儀和傳統聞診測試,口臭儀在口臭的檢出率上低于傳統聞診,但在操作方法上避免了醫患雙方的尷尬[13]。
22中醫聞診采集系統“中醫聞診采集系統”經小波包變換結合近似熵的非線性方法分析處理各組聲音樣本,通過支持向量機(SVM)得到分類結果,為研究最基本的中醫虛實證候提供更客觀的中醫辨證施治方法。陳春鳳等對308例受試者研究發現,正常與非健康、實證與虛證、氣虛與陰虛各組的識別準確率均達到較高水平[14]。王憶勤等用此系統對81例慢性咽炎患者采集和分析聲音信號,發現慢性咽炎患者與正常人的語音信號在不同頻段上的能量特征具有區別[15]。
小結:嗅診主要對排除氣體中的各成分進行檢測和判讀,而聲診則運用現代聲學技術和傳統的聲診理論,客觀量化聲音,減少了因為聽力異常、環境干擾等對判讀結果的偏倚。聲診在辨識體質陰陽虛實方面的臨床診斷有客觀的發展前景,且因為對音頻音調的分析判讀使其在耳鼻喉領域亦有價值[16]。
3問診
31中醫心系問診采集系統上海中醫藥大學在實驗室里運用量表法及計算機,對中醫心系問診癥狀采集的規范進行嘗試性研究,研制出中醫心系問診量表,經統計學考核,基本達到研制目的,并在量表制作的基礎上,制作出中醫心系問診采集系統,即在寒熱、汗、頭身胸腹、飲食口味、二便、睡眠、情緒、婦女等8個維度中,最終篩選出66個癥狀變量[17]。劉國萍等已將此系統應用于中醫心系病證臨床采集工作,已采集病例3000余例[18]。
小結:各類問診量表可使問診客觀化、量化,但使問診系統化、規范化能更有效地、熟練地收集病人的信息,這也是目前問診研究的方向[19]。且因為問診的多維化,故目前針對各個方向或者系統的研究有限,首先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確立一套完整的具有臨床指導意義和使用價值的中醫問診的程序和規范[20]。
4切診
41脈象數字化分析儀上海中醫藥大學采集ZBOX-I型脈象數字化分析儀,采集2113例受試者寸口關部脈象,取7個壓力段,最佳取脈壓力段采集時間為60 s,其余壓力段采集時間為10 s,選擇最佳壓力脈圖備作脈圖參數分析平、弦、滑及弦滑脈脈圖,根據血液動力學的有關原理和方法,通過分析壓力脈圖計算四種脈象對應的脈搏波波速(PWV)、反射因子(Rf),并進行比較[21]。
42脈搏傳感器檢測蘭州理工大學利用HK-2000C集成化數字脈搏傳感器,在人體左橈動脈采集脈搏信號,通過對脈象信號的分析來識別亞健康狀態。但該研究的樣本數目有限,對脈象特征參數的提取上尚不完善,盡管該研究對亞健康的診、治評估可以提供客觀依據,但運用于臨床還有一定差距,以期提取更好的區別亞健康和健康狀態的特征參數[22]。
43攜式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趙蘭平用便攜式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采集亞健康人群的脈動壓力信息,從位、數、形、勢四個屬性對脈象進行研究,對獲得參數特征進行分析。發現亞健康狀態人群Pop、HR、CV、HB等特征量與健康組存在顯著差異,提示亞健康狀態人群脈圖多呈弦緊狀態[23]。
蘭州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信息工程學院,以標準胸前單極導聯方式和脈搏信號通過血氧探頭,采集脈搏功率譜峰值和脈搏傳輸時間,并作為特征參數。脈搏功率譜上的第一主峰的頻率f1 反映心臟的搏動頻率,因此提取脈搏功率譜第一主峰的峰值作為特征參數。而脈搏波傳導時間,則通過測量心電圖上R波與到達手指脈搏的脈搏波的時間差來確定[24]。
小結:腹部切診即腹診亦屬切診的一部分[25]。目前尤其對脈象的客觀研究較為豐富,將脈象的形、態信號轉換為可視化的直觀結果,便于進行特征化統計歸納。
5討論與結論
關于亞健康狀態評測的方法還只是局限在量表評估和儀器評估階段,至今也沒有一種公認的評測方法。而現存的各項生化等輔助檢查存在成本高,診斷過程相對復雜,且限制結果判讀的準確率。但輔助檢查是診斷過程中的一種檢測手段,使診斷更加客觀、量化并規范。臨床上可采用主觀指標與客觀檢測結果相結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辨識亞健康狀態,其研究價值在于可為亞健康狀態的評估提供客觀依據。
參考文獻:
[1]陸萍,林坤輝,周昌樂基于神經網絡的中醫面診證素辨證的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8,25(9):2655~2657
[2]李福鳳,李國正,周瑞基于PLS_LDA的中醫面診光澤識別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1,13(6):977~981
[3]李洪娟,沙莎,李婷婷面部紅外成像診法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2,18(7):787~790
[4]西原辰一,史載祥,酒谷薰健康人舌診及面部望診的可視光組織氧監測研究[J].中醫研究,2009,22(11):18~21
[5]黃東華舌下絡脈望診對肺癌的診斷價值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2006
[6]李順月,張棟,宋曉晶,等中醫"未病"診斷的初步研究-背部肌肉疲勞的紅外熱像圖分析[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0,16(6):535~536
[7]王佳佳,王天芳,王齡,等疲勞性亞健康狀態人群虹膜表現特點的探索性研究[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0(2):79~82
[8]范海寧微循環檢測在亞健康診治中的意義[J].海南醫學,200718(6)145~146
[9]郭廣會,徐莉,王雪梅MDI量化分析礦泉浴對飛行人員亞健康的調節作用[J].中國療養醫學,2011,20(9):769~770
[10]彭娜亞健康診斷評估方法的研究現狀[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6):1324~1326
[11]宮愛民,邸丹中醫望診標準環境的選擇與測量[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8):2029~2030
[12]張成明紅外熱成像技術指導針灸干預亞健康臨床的環境標準基礎研究[J].瀘州醫學院,2010
[13]杜澤園,陳禮云口臭患者應用口臭儀與聞診診斷的效果評價及護理[J].護理學報,2006,13(3):36~37
[14]qinWang,Jian-junYanC-fY-i,Application of voice signal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J].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2010,8(10):944~948
[15]董偉,陳春鳳慢性咽炎患者中醫聲診語音信號特征分析[J].遼寧中醫雜志,2012,39(2):202~204
[16]莫新民,張義勝,張建麗中醫聲診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8,4(1):54~56
[17]劉國萍,董英中醫心系問診采集系統初步研制及評價[J].中西醫結合學報,2009,7(1):20~24
[18]劉國萍,許朝霞中醫問診規范化研究的難點[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6):1191~1193
[19]劉國萍,王憶勤中醫問診理論的源流及發展[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2(3):21~23
[20]唐利龍,王天芳中醫問診研究進展[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0932(6)71~74
[21]燕海霞,郭睿中醫常見脈象脈圖特征分析及識別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5(12):2295~2298
[22]張愛華,楊鳳霞,王潤東基于脈象信號的亞健康狀態的識別[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06,32(6):82~84
[23]趙蘭平,李海燕,朱慶文等亞健康狀態數字化脈診屬性特征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2,19(3):197~198
[24]王琦,張愛華心電脈搏信息融合在亞健康狀態識別中的應用[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09,26(6):1181~1185
作者簡介: 唐仁曉,男,本科,營口市精神病醫院 中醫主治醫師, 從事中醫臨床近30年。
枕神經痛是指枕大神經或者枕神經受到刺激引起的以后枕部和頸部疼痛為主的病癥。起病急,常為一側后枕部和頸部陣發性酸痛或針扎樣疼痛,頭部活動、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重,于后枕部有壓痛點。本病屬中醫“偏頭痛”范疇。本文作者于臨床采用針刺方法治療枕神經痛20例,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F介紹 如下:
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病人,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最大者58歲,最小者23歲,病程最長半年,最短2天。
2診斷依據
所有患者均有枕后疼痛,并向頭頂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額及眼眶區,為針刺樣或燒灼樣疼痛,可持續數天或數周,部分患者經不活動時可誘發或加重癥狀,多數患者有受寒涼或枕部勞累病史,檢查枕部無紅腫,在枕下2cm左右距后正中線2~4cm之間有壓痛點,痛點處肌肉緊張。枕部皮膚常有感覺減退或感覺過敏,無其它神經系統陽性體征。
3治療方法
3.1取穴:主穴:風池、天柱、阿是穴。
辯證配穴:風痰阻絡:翳風、列缺、豐隆。
肝膽火旺:太沖、行間。
痰濁上擾:陰陵泉、豐隆。
3.2操作方法:上述穴位均取患側,以1.5寸毫針針刺,用瀉法刺頭部穴位快速捻轉,加強針感。留針20分鐘,每日針刺1次,14天為一療程,休息3―4天后繼續下一療程。
4療效標準
4.1痊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即枕后疼痛及牽涉痛消失,枕下無壓痛,半年內無復發;
4.2顯效: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局部重壓后仍有輕度疼痛,半年內偶有復發,再經針刺治療癥狀及體征消失;
4.3好轉:疼痛及其它癥狀明顯減輕;
4.4無效:疼痛及其它癥狀無明顯改善。
5治療結果
本組20例,治療1―2個療程,最少6天,最長28天,治愈13例,顯效4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95%。
6典型病例
王某,女,31歲,營口市某企業員工。2011年6月初診。主訴:右側后枕部持續性針扎樣疼痛近一周。痛甚時自覺右側頭重頭麻,不敢轉項,時有頭暈。曾口服去痛片,高烏甲素片等,療效不好而來診。查:右后枕部乳突后1―2cm處有壓痛點,轉頭時疼痛加重。舌苔紅,苔白膩,脈弦滑。西醫診斷為枕神經痛,中醫診斷為偏頭痛(風痰阻絡)。治以祛風化痰,通絡止痛,取風池、天柱、阿是穴、翳風、列缺、豐隆,均取右側,針用瀉法,留針20分鐘。起針后患者痛止。 翌日,患者自訴針一次回家后止痛近6小時。每日1次繼續針刺,共治療6天,疼痛及頭重頭麻等癥狀完全消失。
7體會
【關鍵詞】 中藥;保留灌腸;嬰兒濕疹
嬰幼兒濕疹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約占嬰幼兒皮膚病門診的60%以上。中藥治療嬰幼兒濕疹療效好、不良反應小、復發率低,但中藥味苦,嬰兒口服困難。自2004年8月開始,筆者采用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該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來源
120例濕疹患兒均來自2004年8月-2008年6月本院小兒皮膚病專診門診。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齡1~6個月65例;>0.5~1歲41例;>1~2歲14例;病損部位:發于頭面部者76例,肢體屈側者26例,泛發全身者18例。
1.2 診斷標準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于嬰幼兒濕疹的診斷標準[1],中醫辨證分為濕熱型、脾虛型、血虛型。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符合本項觀察的治療技術適應癥要求。③嬰兒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上述疾病和證候診斷標準。②已經接受其他方法治療,可能影響本項研究者。③合并有心、腦血管及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危及生命的原發性疾病者。④年齡大于2歲者。
2 治療方法
2.1 辨證施治
2.1.1 濕熱證 形體強壯,活潑好動,多食易饑,多怒,大便多干,小便多赤。治法:清熱解毒、利濕止癢。方藥:濕疹湯加減(石膏、滑石、黃柏、板藍根、龍膽、白芍、牡丹皮、甘草、黃芩、生地黃)。發于頭面可加疏風清熱藥防風、蟬蛻;發于外陰者加清熱利濕藥柴胡、梔子。
2.1.2 脾虛型 形體虛胖,性格較靜,大便易溏,舌多胖,苔多膩。治法:健脾除濕、祛風止癢。方藥:枳術湯加減(滑石、茯苓、黃柏、枳殼、厚樸、蒼術、豬苓、澤瀉、薏苡仁、白術、車前子、陳皮、甘草、防風、砂仁、黃芪)。濕困化熱去白術,加金銀花、萆薢。
2.1.3 血虛型 皮損色黯或色素沉著,劇烈瘙癢,或皮損粗糙肥厚,伴面色無華,眩暈,心悸,失眠,指甲色淡,舌質淡,苔白。治法:養血疏風、潤膚止癢。方藥:養血潤燥湯加減(當歸、生地黃、白芍、何首烏、蒺藜、黃芪、沙參、麥冬、雞血藤、土茯苓、枸杞子、甘草)。瘙癢明顯影響睡眠者加白鮮皮、酸棗仁;夾瘀者加紅花、桃仁。
2.2 操作方法
①根據患兒情況選擇正確,清潔肛周皮膚,墊一次性小單,肛管。②用一次性醫用導管自輕輕插入肛管5 cm,抬高臀部10 cm,把溫度為38 ℃藥液(2 mL/kg)緩慢灌入內。③藥液注入完畢后,緩慢拔除肛管,用衛生巾在處輕輕按揉,并囑患兒家長觀察15 min,保留藥液1 h以上。療程:1次/d, 15 d 1個療程。
3 療效標準
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擬定。臨床治愈:全身皮損完全消退,皮膚瘙癢消失無新皮疹出現,隨訪3個月無復發者;顯效:全身皮損消失>70%,皮膚瘙癢明顯減輕,無新皮疹出現;好轉:皮損消退30%~69%,皮膚瘙癢減輕,隨訪有少量皮疹復發;無效:皮膚丘疹、水皰未消失,皮膚瘙癢不減,新皮疹反復發作。
4 結果
臨床治愈67例,占55.8%;顯效35例,占29.2%;好轉14例,占11.7%;無效4例,占3%。有5例于用藥期間出現腹瀉,流口水較多,停藥后消失。
5 討論
中藥給藥方法陳舊落后,一直是制約中醫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雖然醫圣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已經提出“密煎導”的肛腸給藥方法,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后,中藥保留灌腸才有了很大發展。《內經》指出:“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里”,即皮膚的某些病變與肺的功能有關,而肺的功能變化又與消化道,特別是大腸的關系密切。在臨床上,我們發現很多皮膚病都與消化道功能異常有關,在治愈消化道系統疾病的同時,皮膚病也得到治愈。這些都給中藥保留灌腸治療皮膚病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F代醫學認為,直腸有大量的靜脈叢,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特別是直腸下靜脈叢,經過髂內靜脈直接進入下腔靜脈。經直腸吸收的藥物,不經過肝、胃等臟器,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而發揮療效,減少了藥物對這些臟器的危害,同時也減少了消化酶對藥物的破壞,這是其他療法所不能比擬的。特別是嬰幼兒,直腸靜脈新嫩,其主要活動為睡臥和爬行,不同于成年人久坐或站立,受重力的影響小,很少患痔瘡等直腸靜脈瘀阻的疾病,吸收能力明顯高于成年人,加之小兒服藥困難,因此,中藥保留灌腸對嬰幼兒更有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古代中醫心理治療醫案評析
前言
在中國,隨著工業化、現代化的迅速發展,心理障礙、心身疾病、神經精神疾病及社會適應不良等,已成為影響現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態勢,[1]對于這類疾病,單純的藥物治療往往是不夠,甚至是無效的,而心理治療卻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2]目前國內心理治療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3]但中國人的人格特點、心理狀態等與西方人差別很明顯,[4]心理治療中不能簡單、機械地套用西方理論、模式。[3]作為中國的心理治療,必須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與醫學有著深入的理解。[5]中醫學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創造了許多獨特的心理療法,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6]中醫得心應手的治病技藝,數千年來主要在醫案中體現,本文選擇部分歷代心理治療醫案,按照不同的治療方法歸納整理,并結合現代心理學理論對所選用的每個醫案進行客觀分析。
勸說開導
勸說開導療法是針對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狀態、情感障礙等,采用語言交談方式進行疏導,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糾正其不良情緒和情感活動等的一種心理治療。勸說開導療法,應用范圍極廣,是中醫心理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運用要點:在進行勸說開導時,良好的醫患關系是治療的關鍵,因此醫生要有極大的同情心,態度要嚴肅、誠懇、熱情,語言要慎重,鼓勵、引導病人吐出真情,因為病人的傾訴不僅可以幫助判斷病情,本身也是一種宣泄,可以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
怡悅開懷主要是通過醫生對患者進行語言勸說開導,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情志障礙所在,從而積極主動地加以自我調節,控制情緒,糾正不良心理。
案一:楊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病,七日大漸。其子環而泣之,請醫。季粱謂楊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為我歌以曉之?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匪佑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醫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曉,終謁三醫。一曰矯氏,二曰俞氏,三曰盧氏,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溫不節,虛實失度,病由饑飽,精慮煩散,非天非鬼。雖漸,可攻也。季梁曰:眾醫也。亟屏之。俞氏曰:汝始則胎氣不足,乳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醫也,且食之!盧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稟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醫也。重貺遣之。(《列子·力命第六》)[7]
按:如何治療季梁的疾病,因三個醫生的語言、治療水平不同,故效果、待遇迥異。矯氏按一般情況硬套,被辭退。俞氏重視先天稟賦和后天調養,得到病人好評。盧氏指出此病產生既不由天,亦不由人,更不由鬼,藥物也不能治好。人存在很大的個體心身差異,若能明白這個道理,尋求適合自己心身特點的調養方法,這病是能好的。盧氏的勸說除了暗示作用外,與病情相符,言語契合病人心理,被愉快接受,增強了其痊愈的信心。
釋疑解惑釋疑就是根據患者存在的思想疑慮,通過語言說理開導或是采用其他的方法,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懷疑或猜疑,幫助他們去掉思想包袱,恢復健康。
案二:吳橋治陳龍,年八十而病尿濁不禁,則隱幾而日夜會,不復近衾。診之六脈沉沉垂絕矣。叟乃命孫扶起,曲跽告曰:老夫春秋高,子孫僅立門戶,死其時也。吾從侄繼鸞,年四十,病瘵且危,家極貧,舉室五口,嗷嗷待哺,愿公救其死,即尤死賢于生。就而診之,臥無完席,室中僅二缶作炊。然左脈平,右脈虛大而數,曰:此憂思傷脾也,扶脾土則有生理,治宜補脾抑肝。叟聞瘵者可生,則大喜過望,其病一再劑而愈。逾月瘵者無恙,則夫婦帥諸子羅拜謝之。(《太函集》)[8]
按:陳龍,年八十,病尿濁不禁,不復近衾。古稀老人并不畏死,一番言語讓吳橋知曉了,“尿濁不禁,六脈沉沉垂絕”的根本原因是擔憂“從侄繼鸞病瘵且危,舉室五口,嗷嗷待哺”。醫家又診其侄,告知瘵者可生,解除了陳某的思想包袱,大喜過望,接受治療,二劑病除。
暗示轉移
暗示轉移法亦即意示療法,指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以誘導患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醫生的治療性意見,或產生某種信念,或改變情緒和行為;一部分醫家同時借助語言等方式,剖析本質、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治療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
其運用要點:暗示轉移法主要是使用語言或借物示意。語言暗示包括詞句語言和肢體語言。借物暗示指借助于一定的藥物或物品,暗示出某些現象或事物,以解除患者心理癥結的方法。醫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具有較強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豐富的社會學和生理知識,運用時應該謹慎從事,切不可令患者看出任何破綻,否則難以取效。
案三:一人在姻家過飲,醉甚,送宿花軒。夜半酒渴,欲水不得,遂口吸石槽中水碗許。天明視之,槽中俱是小紅蟲,心陡然而驚,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覺閉塞,日想月疑,漸成痿隔,遍醫不愈。吳球往視之,知其病生于疑也。用結線紅色者,分開剪斷如蛆狀,用巴豆二粒,同飯搗爛,入紅線丸十數丸,令病人暗室內服之,置宿盆內放水,須臾欲瀉,令病人坐盆,瀉出前物,蕩漾如明,然后開窗,令親視之。其病從此解,調理半月而愈。(《名醫類案·卷七·諸蟲》)[8]
按:醉甚口渴,而飲石槽水,但天明視之,槽中俱是小紅蟲,疑心頓起,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思則氣亂”,胃脘便覺閉塞,脾失健遠,漸成痿隔。“情疑而病,向來以藥治之,皆無驗也”。吳球用藥催瀉,將紅線丸混入排泄物中,使病人產生蟲去病將安的信念,“其病從此解,調理半月而愈。”可見暗示療法確是心因性疾病的上佳治法。
順情從欲
順情從欲是順從患者的意念、情緒,滿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消除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適用于情志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
其運用要點:人的欲念無論惡劣與否,都有其存在的必
然性,如果正當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得到滿足,不僅影響人的正常生理活動,甚至會導致精神情志的病變。此類病變,單憑勸說開導、移情易情是難以解除患者的疾苦,必須“以從其意”(《素問·移情變氣論》),只有當其基本欲望得到滿足時,神志病變才有可能痊愈。
案四:有荷擔販鹽者,家無斗粟,鹽為捕所奪,嘔血數升,匍匐求治。同文潛以白金半錠雜藥中,其人啟函得金,以為誤也。同文曰:我安得有金?即遺汝,必明告汝矣。其人得金喜,飲藥立愈。(《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第十二冊·醫術名流列傳》)[7]
按:赤貧之人,以荷擔販私鹽為生,鹽為捕所奪,“怒則氣上”,嘔血數升,匍匐求治。本案治心為上,藥治為輔。錢同文巧妙地以半錠白銀混入藥中,使貧窮者極需掙錢養家的渴求,因得到意外之財而滿足,對癥治療,飲藥立愈。
移易性情
移易性情療法就是轉移注意療法,是通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過精神轉移,改變患者內心思戀的指向性,從而排遣情思,改變心志,以治療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種心理療法。
其運用要點:心身疾病病理過程中一些導致或影響疾病的境遇或情感因素,常成為影響患者心身功能穩定的刺激灶,它反復地作用于心身功能,使之日趨紊亂,而這種紊亂又強化了刺激作用,以致形成惡性循環,使病證遷延難愈。對此,可借助移情易性轉移注意療法,有意識地轉移患者的病理性注意中心,以消除或減弱它的劣性刺激作用。如魏之所言:“投其所好而移之,則病自愈?!?/p>
凡患者過分關注自己的病痛,以致這一心理活動有礙于疾病治療和康復時都可選用。若患者過分注意軀體的某些部位,從而成為強化了的病態條件反射,亦可試用。此外,還可用于糾正某些由于注意力過分集中而出現的病態行為。
案五:按《古今醫統》,莫君錫,不知何郡人,大業中為太醫。煬帝晚年,尤迷于色,方士進大丹,帝服之而陽過盛,日飲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錫奏為置冰于帝前,日夕望之而渴逐止。(《古今醫統》)[7]
按:隋煬帝過服壯陽藥,“日飲水百杯而渴不止”,莫君錫讓隋煬帝把注意力轉移到冰上,面對冰形成條件反射,涼意生,煩渴止。此法與曹孟德望梅止渴異曲同功。
激情療法
有意識地誘發病人某種情緒變化,如激怒病人,或使其羞愧、驚恐等,利用隨激情而出現的某些可以預期的強烈機體或行為反應,從而改善軀體功能狀態,達到治療目的的療法,可以稱為激情療法。
其運用要點:此法難度極大,容易被病人誤解。此療法用之失當,有可能刺激傷害患者,侮辱其人格,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故非萬不得已不可行之。
案六:齊閔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摯,文摯診王脈,謂太子曰:非怒則王疾不可治,怒王則文摯死。太子曰:茍已王疾,臣與母以死爭之,愿先生勿患也。文摯曰:諾。與太子期而往。不當者三,齊王固已怒矣。文摯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問疾。王怒不與言,文摯因出陋辭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王不悅,果以鼎生烹文摯,太子與母合爭之不得。夫忠于平世易,忠于濁世難也。(《呂氏春秋·至忠》)[7]
按:此為激怒療法。文摯診齊閔王臥病不起,認為怒可愈。首先與太子商定出診時間,但三次爽約令王怒;在診病時又逐漸增大刺激力度,故意“解履登床,履王衣”,加深怒意,最后以陋辭誘使王大怒,怒則氣上,郁積之物隨之一吐為快,“遂乃疾已”。
案七:邱汝誠治一女子,欠伸臂不下。邱命其母裸女上身,以單裙著之。曰:俟吾揭簾即去下裳。母如命。邱揚聲而入,女羞縮臂即復故。(《揮塵新談》)[8]
按:激起人的羞愧之情,每能誘發其做出超常的反應,特別是強有力的保護行為。合理地進行誘導,正常地利用這種自身強有力的保護反應,??善鸬郊m正心身病態,尤其是運動系統病態的作用。本案是婦女運動系統的病態,類似于神經性強迫狀態。男尊女卑是封建社會的價值取向,男子可樂無度,但女子卻不能失去貞節,甚至有“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說法。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身體意味著失去清白,邱汝誠抓住女性的這種意識,突然上前佯要脫其衣裙,女子因羞愧下意識做出超常的自我保護,心身病態得到糾正。
案八:一人無故舌出于口寸余,他醫遵古方熏以巴豆煙,飲以清心脾藥,不效。先生(陳夢琴)命取雞冠血涂之,使人持銅鉦立其后,擲于地,聲大而騰,病者愕顧,而舌收矣。或問其故,先生曰:舌為心苗,心主血。用從其類,必雞冠者,清高之分,精華所聚也。擲鉦于地者,驚氣先入心,治其原也。以按:周真治婦蓋從其法化出。(《冷廬醫話》)[9]
按:此為驚恐療法。舌出于口寸余,熏以巴豆煙,飲以清心脾藥,不效。陳夢琴用雞冠血涂舌來轉移病人的注意力,“使人持銅鉦立其后,擲于地”,巨大的響聲令“病者愕顧”,隨響聲出現了強烈的應激反應,使舌出不能收的軀體功能狀態得到改善,舌能收回口腔中。
【參考文獻】
1董湘玉.中醫心理學基礎·編寫說明[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
2王米渠.中醫心理學[M].武漢:湖北科學出版社,1986:67.
3江光榮.心理咨詢與治療[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379,378.
4李黎,俞錦賓.試論心理咨詢的理論和方法的本土化[J].紹興師專學報,1994.(1):55.
5閻勤民.女性潛意識——一個心理醫生的導引手記·自序[M].合肥:花城出版社,1999:5.
6徐斌.心身醫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7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第十二冊·醫術名流列傳[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l983:152,291,1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