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幼兒園對幼兒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手指游戲 初入園幼兒 語言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手指游戲是利用人的自身器官――手,伴隨兒歌口令節奏,通過手部動作和言語去構造游戲情境而展開的游戲活動。其次,手指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它是指幼兒邊說兒歌邊用手指做出纏、繞、張、合等各種模仿動作,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說、想等各種器官,培養幼兒手指的靈活性及手眼配合的協調能力,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使幼兒手部肌肉群得到發展,促進左右腦的和諧發展。手指游戲與其他形式的游戲相比,不易受環境、場地、時間等的限制,因此可以隨時隨地的開展游戲活動,在幼兒園里運用手指游戲來輔助語言教學活動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方式。初入園幼兒大多處于3~4歲的年齡階段,正處于特殊的“游戲期”,讓幼兒在手指游戲中學習是非常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年齡特點的一種教學方式,而且語言自身所具有的游戲性特點也讓手指游戲在語言教學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地位。
1手指游戲的特點及在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中的重要性
(1)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手指游戲的內容都是與幼兒息息相關的,如幼兒的手指、幼兒喜歡的動植物,或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及行為習慣的培養等等,手指游戲的題材不僅包括手指操,還包括誦唱、手工活動等游戲活動。
(2)節奏歡快,朗朗上口。手指游戲因其富有韻律感、節奏歡快而易于幼兒進行朗誦,如手指游戲《手指上課》:“兩個拇指碰一碰,點點頭;兩個食指變公雞,斗一斗;兩個小指勾一勾,做朋友;兩個手指撓一撓,握握手。”游戲中的“頭”“斗”“勾”“手”都是“ou”押韻,使得這個手指游戲讀起來朗朗上口。
(3)簡單易玩,饒有趣味。手指游戲由于是針對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來創編的游戲,因此手指上的動作創編就比較簡單,利于幼兒模仿學習,并且手指游戲內容的選擇多是根據幼兒喜歡的、有趣的動物或植物配以形象的手指動作和生動的語言來創編的,因而具有趣味性。如手指游戲《小老鼠上燈臺》:“小老鼠,上燈臺(雙手食指和中指從手臂迅速爬向頭頂);偷油吃,下不來(雙手彎曲變成爪子,在頭頂假裝偷油);喵喵喵,貓來了(雙手在臉前張開左右拉動);咕嚕咕嚕,滾下來(雙手食指和中指從頭頂迅速滑向腹部,然后雙手拍在地上)。”這個手指游戲就選擇可愛的小老鼠來創編,加以形象的手指動作使得游戲更加有趣。
(4)篇幅短小,方便記憶。由于幼兒的記憶力比較短暫,語言的句子結構比較簡單,因此手指游戲的篇幅比較短小,利于幼兒的學習和記憶。如手指游戲《手指做飯》:“切切菜,搟搟面,包包餃子,搗搗蒜。”這個手指游戲的篇幅就比較短小,方便了幼兒的學習和記憶。
2手指游戲對初入園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作用
2.1指導幼兒練習普通話的發音
幼兒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是3~6歲,為讓成人及時了解幼兒,知道幼兒需要什么,幼兒就需要學習語言,這樣可以讓幼兒準確的說出自己的興趣需要、感覺和感受。但是有的幼兒由于先天發音器官的缺陷、外部語言環境等的影響,使得他們的發音不是很標準。對于小班幼兒來說,良好的發音有利于奠定幼兒的語音基礎。而手指游戲是一種有韻律的語言游戲,不僅具有短小的結構,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方便小班幼兒的記憶和練習發音,增強幼兒對語言的感受性和敏感性,因此可以運用手指游戲來引導小班幼兒進行正確的發音訓練,通過教師標準的發音示范反復練習,同時加以幼兒手指上的肢體語言,不斷地發展幼兒發音器官肌肉組織的細小動作的協調性,促進幼兒的發音逐漸準確。
2.2幫助小班幼兒豐富語言詞匯
語言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交往工具,而詞匯則是組成語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幼兒時期的語言發展正處于關鍵期,他們的語言詞匯相對貧乏,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國外有關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研究表明,3~6歲兒童的詞匯數量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3~4歲的幼兒詞匯量一般在1600個左右,詞匯的增長率呈逐年遞減趨勢;3~4歲詞匯的增長率大約為50%。小班幼兒一般最先掌握的詞是名詞,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然后才是動詞、形容詞和介詞等。而在手指游戲中含有豐富的語言詞匯,特別是名詞和動詞,通過手指的動作與語言詞匯的組合,讓幼兒在手指游戲創造的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積累豐富的新詞匯,增加幼兒的詞匯量。
2.3促進小班幼兒學習與他人交往、合作
如今的社會離不開人際交往與合作,人際交往與合作又離不開語言的運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目標之一是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會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好品質。”如今的家庭,大多數的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沒有與他年齡相當的或是比他年齡稍大稍小的幼兒與他們交往和玩耍,因此這些幼兒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小班的幼兒,在家和在外截然不同,在外會顯得膽小、害羞,不敢與陌生人說話,他們的交往、合作能力與非獨生子女相比就比較弱。而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開展手指游戲,給幼兒創造了一個與其他同伴交往的機會,通過在游戲中學會與他人交往、合作,使幼兒在手指游戲的互動中逐漸學會運用語言去自己解決人際關系中的矛盾。
參考文獻
[1] 任麗娜.淺談手指游戲對小班幼兒的教育價值[J].才智,2011(27):279.
[2] 傅玲.靈動手指智慧教學――手指游戲在小班語言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4(1):65.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育;現狀;重要性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開展對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認識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應該是每一個幼兒教師應該認真研究的問題。
一、現階段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現狀
1.現階段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夠明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教育目的不夠明確的問題比較突出,我們要知道,幼兒教育的對象與其他的受教對象不同,幼兒音樂教育有其特殊性,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其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的目的性更強,應該認識到幼兒園的音樂教育目的更多強調的是通過各種有趣的音樂教育活動激發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幼兒分享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的是為幼兒音樂素質的發展起到一個奠基的作用,而這種幼兒園音樂教育目的的模糊給幼兒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現階段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方法較為陳舊
在現階段的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陳舊,依然沿襲著小學的音樂教學方法,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音樂理論灌輸與音樂知識強化依然大行其道,這顯然與幼兒的年齡是不相適應的。幼兒正是心智發展的啟蒙階段,這一階段的孩子,對于音樂的理解還處在懵懂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音樂教學的實施中,采用音樂知識灌式的教學顯然是不恰當的,拔苗助長式的音樂知識化教學不僅不能讓幼兒的音樂素質得到明顯的提高,相反還會造成幼兒對音樂的厭倦,不利于幼兒音樂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嚴重點說,將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幼兒的音樂教學中是對幼兒的一種折磨,這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有效實施是極其不利的。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1.幼兒音樂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應該認識到幼兒音樂教育的開展是幼兒學前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學前教育是一種較為全面的素質教育,是一種以幼兒為本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如果輕視幼兒音樂教育,那么幼兒的素質教育實施也就無從談起,并且音樂教育本身又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其他的教育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他方面的素質教育與音樂教育彼此關聯、互相影響、相互促進,過分突出任何一種教育而忽視另一種教育是不可取的,因此,幼兒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幼兒音樂教育在學前教育實施中的重要性。
2.對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研究表明,在幼兒階段開展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幼兒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幼兒的動作與情緒都得到很好的鍛煉,這是幼兒參與生活實踐的極好機會,幼兒通過音樂活動的開展,身體的動作變得更加協調了,音樂的感知力也隨著音樂教育活動的開展而逐漸地增強,在音樂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幼兒的心智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在豐富了幼兒生活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在幼兒園開展音樂教育是極其必要的。
3.對促進幼兒音樂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家園合作 尊重 平等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24-02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與家長的交流溝通,是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工作的有效途徑,也是為幼兒提供優質服務的重要環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只有家園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促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提高,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和諧發展。
一、利用多種形式,提高家長對家園合作的認識
家園合作是幼兒園和家庭雙向互動,共同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活動,只有雙方在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才能積極配合,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教師需要家長的支持,家長也需要教師的理解和幫助,只有讓家長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才能正視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關系,明確家園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開展家庭教育講座
聘請教育專家進行家庭教育講座,向家長宣傳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向家長宣傳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宣傳科學的育兒方法和知識,使家長通過講座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觀念,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共同配合的重要性,從而能積極的配合幼兒園工作,并參與到家園共育的活動中來。
2.互動平臺
利用家長園地、班級博客、微信等平臺對家長進行指導與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家庭教育方法、幼兒園活動內容與目標、幼兒近期活動表現、需家長配合的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讓家長了解幼兒園活動內容的同時,激發家長以合作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教育的活動中來,真正實現“家園共育”。
二、創設溝通多渠道,促進家園合作實效性
1.接送交談與電話聯系
利用接送幼兒這段時間簡單的向家長介紹孩子在園的情況和表現,并了解孩子在家的行為表現、家庭環境、家長的教育方式及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難和需要教師協助解決的問題,同時針對孩子情況家園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共同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電話聯系更是一種簡便快捷的聯系方式,教師和家長可以針對隨時出現的問題進行聯系溝通,尋求解決的方法,使家園教育同步化。
2.家長助教和開放活動
為了使家長對幼兒園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每個學期都會開展家長助教和親子開放活動,請家長參與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彌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不足,并在與幼兒歡慶六一、快樂游園、親子運動會等親子互動中更加了解、體驗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園生活,從而積極建立起主人翁意識,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幼兒園管理和幼兒教育中來,真正成為幼兒園教育的互助合作伙伴。
三、尊重家長、平等對待,以積極的態度進行溝通
1.以誠相待 主動溝通。
主動真誠的對待家長,是做好家長工作的關鍵,每天接送幼兒時間,教師都熱情微笑的和家長打招呼,并且主動的將孩子在園的情況告訴家長,使家長在感受到老師熱情的同時也體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和對工作的盡心盡責,家長才會信任老師,放心的將孩子交到老師手中,并且愿意和老師溝通和合作,只有家長相信老師,才會消除顧慮,積極支持我們的工作。
2.運用技巧 巧妙溝通。
和家長達成共識是家園溝通的最終目的,每位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贊美,所以教師在和家長溝通孩子情況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要看到孩子的優點,在贊美孩子優點的同時,避重就輕的提出孩子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這樣家長一般都很容易接受,也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只有家長積極配合了,在教育和培養孩子方面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因人而異 靈活溝通。
不同的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同,對老師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與家長交流時,要因人而異靈活溝通,對年齡大的家長就多反映一些孩子在園的生活情況,對于年輕的家長多反映一些孩子在園的表現情況,并爭取他們的支持;而對于文化較高的家長,教師要引導家長了解客觀的評價觀和適當的教育理念,從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來談孩子的發展。對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長,教師就用淺顯的語言宣傳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在選擇需要配合的工作時,也要量力而行,并做好簡單的解釋工作。
總之,有效的溝通,是做好家園工作的關鍵,是架起家園互信、互相理解、共同合作的橋梁,是保證幼兒健康成長、和諧發展的基礎,也是促進教師、家長共同化成長的有利途徑。
【關鍵詞】幼兒園 親子教育 必要性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206
引言
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增強家長與幼兒園的聯系,還能夠增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密關系,在現階段的幼兒園教育中,親子教育是一種主要的教育方式。然而,就當前幼兒園親子教育實施的情況來看,親子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幼兒園親子教育的實施,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健康成長,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對策加以解決。
一、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的必要性
(一)親子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階段,獨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長都將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對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家長由于工作的忙碌很少有時間找過孩子,再加上教育觀念的影響,親子游戲時間少、空間少,對孩子的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家長認為只要給予孩子最好的便認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盲目性和隨意性比較大。此外,部分家長對幼兒的成長規律并不了解,而在幼兒的成長教育中又缺乏專門的機構進行咨詢,因此未能和幼兒共同成長,錯過了最佳的教育良機。
(二)親子教育是當前幼兒園教育的需要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包括教師和幼兒,還包括幼兒家長;幼兒園教育活動效率的高低,不僅取決于教師和幼兒,還取決于幼兒家長。鑒于幼兒家長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要想進一步提升幼兒園的教育水平,就必須實施親子教育,這是現階段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的必然要求。
(三)親子教育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
幼兒時期是人生的初始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教育往往決定了幼兒今后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時期教育質量的高低將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特別是親自互相作用,對幼兒的發展影響更大。因此,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可以為幼兒人格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幼兒園親子教育如何有效的實施
(一)幼兒園要正確認識親子教育
我國已經頒布了同學前教育相關的文件,對幼兒園教育的開展作出了有關規范,也對幼兒園教育的實施提出了一些要求,要求幼兒園教育要把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因此,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活動的時候,一定要貫徹落實相關的規章制度,改變以往不重視親子教育的觀念,以有關學前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和指導性文件為契機,轉變教育觀念,深化對親子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將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視為家園共育、幼兒園服務家庭和社會的重要手段[2]。只有從觀念和意識上得到轉變,幼兒園親子教育水平才有可能不斷提升。
(二)建立有效的親子教育活動機制
幼兒園在實施親子教育活動的時候,應當持有明確的、科學的、合理的活動目標。由于當前絕大部分幼兒園在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的時候對于理論框架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活動機制,不斷完善和規范幼兒園的管理,為親子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親子教育活動機制的建立,必須要從全局出發,全方面考慮問題,除了要體現科學性和合理性之外,還要體現全面性。全面性包括很多內容,比如組織機制的建立、實施機制的建立、評價機制的建立等。組織機制主要包括既定目標、應遵循的原則以及各種形式等;實施機制即與親子教育活動開展相關的內容;評價機制則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家長對親子教育的評價,另一方面是幼兒園對親子教育的評價[3]。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對親子教育活動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提升幼兒家長的活動參與度
由于當前幼兒園在開展親子教育活動的時候存在家長參與度不高的問題,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而將親子教育活動納入幼兒園課程建設體系中無非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解決辦法。親子教育活動納入到幼兒園課程建設體系中,能夠避免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與家長經驗脫節現象的出現,防止親子教育活動的效果受到影響。這樣一來,親子教育活動的開展有了一定的保障,使得親子教育活動的質量得到很好地提升,有利于促進幼兒園課程體系的開放與建設。
(四)加強對幼兒園園教師的培訓力度
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組織者,能夠為家長和幼兒提供必要的指導,教師在親子教育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幼兒園教師一定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幼兒園本身也應當給予幼兒教師更多提升素質水平的機會,使得幼兒教師能夠具備更高的素質來對家長和幼兒在親子教育活動中表現進行引導。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園親子教育活動的實施意義重大,即滿足了社會對幼兒園教育的要求,又滿足了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需要,還符合了幼兒健康成長的規律。盡管現階段影響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活動順利開展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在能夠從社會、幼兒園、家長和幼兒等方面著手,針對性的加以應對,就一定能夠提高幼兒園親子教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慧萍.幼兒園實施親子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J].教育:文摘版, 2016,12(10):00134-00134.
關鍵詞:幼兒園;家園共育;問題;策略
一、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內涵與意義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并不是家庭抑或是幼兒園單方面地進行教育工作。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學前教育的日益重視,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家園共育對于幼兒的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目前世界各國的學前教育都非常重視家園共育,我國的政策法規也積極提倡家園合作。
二、幼兒園家園共育中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園或家庭對家園共育的重視程度不高。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仍不完善,而且與小學教育等存在明顯的差異,有其自身所特有的性質,所以即使現在學前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但幼兒園的家園共育仍然存在重視程度不高的問題。
(2)家園共育中教師與家長的觀念存在分歧或誤區。幼兒園教師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學前教育方面的權威,所以會要求家長配合自己的活動,很少聽取家長的意見,從而使家長在家園共育中處于被動地位。對于某些高學歷的家長來說,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育兒觀念,所以可能會與幼兒園的教師在家園共育中存在觀念的分歧,如果不及時進行溝通,必定會影響家園共育的效果。而對于某些低學歷的家長來說,他們覺得自己的學歷不高,所以會一味吸收幼兒園教師的育兒觀念,不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家園共育中可能會完全成為教師觀念的執行者,缺乏育兒理念與實踐的創新。
(3)家園共育的活動過于單一或未落實到位。目前幼兒園中家園共育的活動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召開幼兒家長會,根據家庭教育需求以及幼兒園教育需要,幼兒園教師向家長匯報幼兒在園情況,爭取家園配合,使工作更有效地開展;②舉行親子活動,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參與活動,親密家園關系;③利用園報和網站實現家園互動,使家長了解幼兒園是怎樣教育孩子的,給家長提供一些關于幼兒教育、保育知識的學習材料。所以不論是幼兒,家長還是教師都缺乏參與的積極性。
三、促進家園共育的策略
(1)提高幼兒教師的自身素質,培養家長家園共育的意識。對于目前幼兒園家園共育重視度不夠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幼兒教師的素質問題,只有全面提高幼兒教師的素質,使幼兒教師意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幼兒園的家園共育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其次,幼兒園需要向家長傳遞家園共育的理念,使其認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這樣才能調動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積極性。
(2)幼兒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交流。不管教師與家長的育兒觀念存在多大的分歧,但是兩者的本質是一樣的,即通過雙方的合作,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從家長的角度出發,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改變家長在家園共育中所處的被動地位,尋求家園共育的最佳形式。而家長也需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活動,并為教師的活動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3)豐富家園共育的活動形式,將活動落到實處。家園共育的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除了開展家長會、舉行親子活動和利用園報、網站等,還可以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開展家長―教師崗位一日體驗活動、做好家訪和家長問卷調查工作以及定期舉行育兒經驗交流活動等。但是不管采用哪種活動形式,最主要的是將活動落到實處,教師應該以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為目標與家長進行家園共育合作,而家長則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活動。
四、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確信家園共育對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所以不論是幼兒園還是家庭都應該重視家園共育,合作促進幼兒園的家園共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