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改革開放40年來,支撐我縣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資源環境、產業結構、發展動力等,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面對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和新變化,如果發展理念還停留在過去的老路上,不僅難有出路,還會錯失良機。因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加快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在實體經濟上做文章。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根深葉方茂,本固枝乃榮”。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新興業態集聚壯大,全力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是要加快結構轉型升級,催生傳統產業增長的新動能。隨著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傳統產業舊有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只有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結構轉型升級,才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使傳統企業真正由大轉強、變優。二是要啟動創新這個新引擎,大力發展新興產業。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改善營商環境、加大人才引進、吸收先進技術等,大力發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數據等新興產業,不斷培育經濟新的增長動能。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綠色經濟,實現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農業、綠色工業、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動,加速形成城市、商業、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業態。
從宏觀環境來看,我縣還存在以下幾點優勢。一是新一輪產業轉移將加快工業化發展。在東部沿海地區面臨土地、環境、勞動力、商務成本等系列約束情況下,我縣如果能發揮土地、水、礦產、農副產品、勞動力等資源豐富,以及生態環境優越的后發優勢,利用產業落差加快承接國際勞動密集型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和國內東部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資源密集代工類產業轉移,跨越式推進我縣的工業化進程。二是城鎮化建設將為我縣注入長期發展動力。在國家城鎮化戰略的推動下,隨著我縣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我縣城鎮化必將步入快速推進階段,這不僅可以加快我縣發展,優化整個城鎮空間格局,而且進一步推動道路、橋梁、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從而帶動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三是泛長三角同城化將推動我縣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泛長三角區域的交通實現網絡化、公交化、共享化,勢必推動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亦將成為必然。為我縣外向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推動我縣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要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調整,要按照“區域調特、規模調大、品種調優、效益調高”的思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抓科技興農,抓基地扶農,抓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優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工業調整,要加快機制轉換和體制創新,要以技術改造、產品創新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導產業,抓大扶強。第三產業要以市場建設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業,以及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構筑以縣城為中心的區域購物中心、鄉鎮級的商業服務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級服務體系。
(二)要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出路。民營經濟產權清晰、主體明確、機制靈活,越來越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強的吸引力和極大的競爭力,針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組織引導上按照“抓大促小帶中間”的思路和方法,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群體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導規模企業,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過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持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擴大富裕面,“帶中間”就是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戶群體的發展,促進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在某產品、某一環節上做優做強,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關鍵詞:企業管理;會計;信息質量
近年來,我國的會計信息管理有了明顯的發展和進步。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不僅關系到企業現今的財務狀況,還對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至關重要。如果會計信息質量不過關,對企業發展來說將是嚴重的漏洞。因此,想要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首先要了解會計信息的基本情況,找出如今會計信息管理中心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并找出問題出現的真正原因,才能最終找出解決問題的措施。這需要管理者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也需要員工的積極配合。
一、我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概況
(一)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含義
會計信息是反映企業財務運轉狀況的數據信息,同時也是提供給企業決策者的重要參考。會計信息質量是否過關,其實就是指會計信息是否滿足管理者的要求、是否滿足經濟秩序維護者的要求。會計信息質量是公司財務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公司做出投資、擴張等決策的重要依據。而不實的會計信息也就無法真實、權威地反映出公司真實的財務狀況和運營狀況,會給企業的決策提供錯誤的參考數據。因此,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的整體發展至關重要。
(二)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
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不只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有幫助,還在不同的方面為企業的發展帶來好處。首先,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對企業的結構調整起到重要作用,企業管理者根據會計信息提供的數據,對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進行調整。因此,高質量的會計信息會給企業提供良好的策略指導。另外,會計信息也可以作為企業外部投資者的參考數據,而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則會給投資者良好的印象,這可以幫助企業順利完成融資過程,提高資本利用效率。同時,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也會給企業帶來良好的口碑,提高品牌效應。
(三)我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的會計信息質量的問題,首先體現在管理的疏忽上。一些企業在財務方面的管理上較為混亂,沒有形成良好的體系建設,缺少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和管理財務人員,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工作人員的懈怠和懶散。另外,會計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者,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素質,同時也需要較強的綜合能力。但在人員的實際招聘過程中,企業對于財務人員的素質要求較低,導致企業中會計的素質水平不夠,這也就影響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從另一角度來說,企業財務的外部監督力度不夠,企業財務信息的公開度不夠,導致公眾無法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同時,在一些企業中出現了會計信息造假的行為,這種行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會計人員由于貪圖錢財而做出失職的行為,通過做假賬來謀取個人的經濟利益。另一種情況則是受到了企業管理者或領導的非法干預,即一些領導利用手中的職權來謀取私利,指使會計人員在賬目上做手腳,致使公司財務表面上的虛假繁榮。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對企業的財務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也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具體措施
(一)加強企業內部的體系建設
想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首要的措施就是完善企業內部的體系建設。首先,要完善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企業評級誠信體系的建設,從制度上為企業的財務安全提供保障。其次,要完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強化對企業財務預算的約束,從而防止偽造虛假賬目的情況發生。另外,還要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在企業內部設立嚴格的規章制度,在管理上明確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要求,用嚴格的獎懲制度來約束財務人員,從而避免其在財務方面發生錯誤。同時,還要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度,明確每個人所承擔的責任,保證在錯誤發生時可以找到明確的責任人,這從一方面有利于問題的處理,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員工起到警示作用。最后,還要嚴抓紀律,堅決杜絕腐敗、造假等不正之風,為公司的發展提供健康的財務環境。
(二)加強會計人員的素質培訓
增強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從員工入手,加強會計人員的素質培訓。首先,可以為企業的會計人員組織一定的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既幫助員工提供財務方面的專業技能,同時又要培養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幫助員工樹立愛崗敬業、誠實正直的品質,消除員工的懈怠情緒,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另外,還要引導會計人員適應新型的市場環境和科技環境,鼓勵員工主動學習新時代環境下的新技能,更新自身的專業技能,不斷與時俱進。同時,在對財務人員的管理方面,企業管理者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吸收國外新型財務管理方法的精華,并運用到自身的運營中,從而保證自身會計信息的高質量。
(三)加強政府和社會的監督
從企業外部來看,加強外部監督是一項十分有效的措施。首先,相關審計部門要加強風險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嚴格審查相關的財務報告數據,從而保證能夠及時地發現企業財務問題,將企業的財務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另外,政府各級財政管理部門也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督,對企業進行定期抽查和監督,及時糾正企業的財務失誤,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在轉變政府職能的同時,加強政府的監督力度,并加強政府與企業間的信息交流,防止由于溝通不善造成的財務損失。同時,要完善相關經濟的法律法規,不給企業任何利用法律漏洞謀利的機會。
三、總結
總的來說,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對企業的各方面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想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就必須先認識到我國會計信息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找到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從企業管理本身、員工素質以及企業外部的監督等方面對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做出改進,努力彌補管理方面的漏洞,從而保證企業的財務安全和正常運轉。只有努力解決企業會計信息中出現的問題,才能保證企業發展的健康,才能為國家的現代化發展大計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及對策[J].會計審計,2016.
關鍵詞: 高質量審計;債務治理;成本效率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3-7217(2013)04-0072-06
一、引 言
現代公司治理理論認為,債務杠桿的作用是將可能被管理層濫用的現金流轉移給債權人,達到有效降低管理層的可控現金流量并增強對經理層監督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債務治理效應[1-4]。此外,另一個熱門話題是外部審計對公司問題的影響。廖義剛等(2009)從持續經營審計意見的視角證實了獨立審計能夠降低公司債務成本,特別是對于非國有企業,若獨立審計機制與債務治理機制并存,兩者相互作用將會產生積極的協同效應[5]。但已有研究也發現,債務雖然可以通過降低成本來提高公司的市場價值,但最終外部審計的需求也會相應減少,即債務融資與外部審計具有替代性[6]。顯然,對于高質量審計與債務融資之間的作用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此外,研究表明審計能有效緩解融資約束并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對稱,是緩解利益沖突的有效機制[7],同時公司所在地區的金融發展程度越高,則債務治理作用越強[8]。那么不同金融發展水平地區的公司,高質量審計與債務治理的協同或互補關系是否存在差異? 本文以我國2007~2010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分別從成本和效率視角,檢驗高質量審計能否提升銀行借款的治理功效。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長期以來,學術界認為我國銀行債務無法發揮治理功效的原因就在于預算軟約束現象的存在,如田利輝(2004)認為由于沒有相應的治理措施,雖然商業銀行增大了政府關聯公司的可控資源,銀行借款的增加反而會導致成本的上升,這就意味著債務治理功效沒能發揮作用[9];金雪軍、張學勇(2005)則發現,在2003 年以前, 債務融資會增加經理人的自由現金流進而增加公司成本[10]。然而,上述研究使用的數據均來自于2003年前,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自2003年開始的股份制改革已經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新一輪改革的開啟,伴隨而來的是國有銀行日益規范的運作及不斷增強的風險意識,可以預期隨著商業銀行改革的深入,銀行債務將逐步發揮治理作用,進而將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成本。
另一方面,銀行借款一般可以分為長期和短期借款,相對于長期借款而言,短期借款需要在短期內不斷地進行還本付息,因此公司會經常面臨償付本息的壓力,這就迫使管理層必須約束其風險偏好,因而管理層相對來說難以濫用資金從事過度的在職消費活動和經理人帝國的創造 [11-12],同時,由于長期借款的還款周期較長,債權人監督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遠不如短期借款,加上管理當局缺乏還本付息的巨大壓力,因而較多的長期借款反而更有可能激化管理當局的機會主義行為。綜上,提出以下假設1a和假設1b:
H1a:銀行借款能夠緩解上市公司的問題。
H1b:與長期借款相比,短期借款更能緩解上市公司的問題。
審計需求的信息理論認為高質量審計可以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并且能夠通過傳遞信號達到有效配置財務資源的作用;王艷艷、陳漢文和于李勝(2006)認為聘請高質量的審計師能夠有效制約管理當局的機會主義行為且經過高質量審計師審計的公司其盈余的價值相關性也更高[13]。那么高質量審計能否為債權人提供有助于進行債權監督所需要的信息呢?Houghton (1983 )發現澳大利亞的信貸官進行信貸決策的重要考慮因素就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意見;胡奕明、唐松蓮(2007)認為獨立審計在銀行貸款定價過程中能發揮一定的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因債務人財務杠桿及信息透明度的高低而有所不同[14];江偉、雷光勇(2008)發現高質量審計對上市公司獲取更多的長期債務融資具有促進作用,這一作用在國有上市公司和處于金融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公司中更顯著[15]。因此,銀行在進行信貸決策時,需要對債務人進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等階段的持續監督,而財務信息在這一監督的過程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根據審計需求信息假說,高質量審計能夠顯著地提升被審計單位的信息質量,因而也能促進銀行債務更顯著地發揮債務治理功效以進一步降低公司的成本。因此,提出假設2:
H2:銀行借款對聘請高質量審計師的公司問題的抑制效果更顯著。
唐松等(2009)的研究認為,上市公司所在地金融發展水平更高,則公司債務治理的作用也越強 [8]。另一方面,關于制度環境和獨立審計治理功效之間的聯系,學術界有替代論和互補論兩種不同觀點。近年來很多研究發現一個國家的制度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獨立審計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如Francis、Khurana & Pereira(2003)發現獨立審計作為一種監督機制,普通法系國家的公司對其有更高的需求[16];Francis & Wang(2008)發現公司的盈余質量隨著所在國投資者保護程度的增強而提高,但這一關系僅在國際四大審計的公司中體現,而在非國際四大審計公司中,盈余質量和公司所在國的投資者保護程度并無顯著關系,上述研究支持了互補論[17]。但Choi和Wong(2007)則支持了替代論的觀點,他們認為獨立審計的治理功能在法律制度較弱的國家更為重要[18]。總體而言,上述研究都表明一個國家的制度環境會影響獨立審計治理功能的發揮。
陳信元、朱凱(2009)的研究表明,在發達金融市場中審計意見類型對融資約束具有明顯的影響,較高的金融發展水平可以顯著減少公司外部融資的平均成本,還可以使投資者更加關注公司所獲得的審計意見類型,最終表現為被出具非標準意見的公司將面臨更大的融資約束和融資成本[19]。而在金融發展水平低的市場中,政府對金融系統的干預力度較大,銀行對債權人的監管動力不足,或者即便努力實施了監督行為,由于政府的干擾使銀行也難以采取措施加強債務監督,審計意見對公司融資約束的影響也不顯著,此時高質量審計與銀行借款之間不存在互補關系也不存在替代關系。綜上,在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地區,銀行等金融機構發揮強有力的監督作用需要依賴高質量審計所提供的信息,高質量審計和債務治理機制預期能夠發揮積極的協同效應。綜上,提出假設3:
H3:聘請高質量審計師的公司,若其處于金融發展程度高的地區,則銀行借款對其問題的抑制效果更顯著。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及研究樣本的選取
選取2007~2010年A股上市公司作為初始樣本。并對初始樣本進行了以下篩選:(1)剔除了金融行業和公用事業類上市公司,因為這些公司存在行業特殊性;(2)剔除管理費用為負的樣本;(3)剔除缺少財務數據的樣本;(4)剔除無法判斷控股股東性質的樣本;(5)剔除主要變量處于1%和99%分位數之外的樣本。最后樣本為3617個,其處于金融發展水平高地區的樣本1731個,處于金融發展水平低地區的樣本1886個。
(二)模型設定與變量定義
四、實證分析
(一)單變量檢驗
將全樣本按照金融發展水平中位數分為金融發展水平高和低兩組子樣本,表1是對兩組子樣本主要變量均值和中位數差異的檢驗結果。表1顯示金融發展水平高地區上市公司的管理費用率、長期借款水平、資本投資水平以及應收賬款周轉率更低,這意味著金融發展水平有助于提高效率;金融發展高水平地區上市公司變量sales/assetsit和aud的均值和中位數均顯著高于金融發展水平低樣本組,這表明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效率并促使公司聘請高質量審計師。
(二)多元回歸分析
表2中Panel A 是成本模型的回歸結果。模型1的回歸結果顯示,變量loan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銀行借款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成本,這支持了假設1a;loan×aud的系數顯著為正,這意味著高質量審計的介入將弱化銀行借款的監督效應,這一檢驗結果并不支持假設2。進一步檢驗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對成本的抑制作用,模型2的回歸結果顯示變量sloan的系數顯著為負,表明短期借款相比長期借款更有助于降低公司成本,這支持了假設1b。此外,交乘項sloan×aud的系數為正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而lloan×aud的系數卻顯著為正,這結果意味著假設2依然沒有得到支持。
Panel B 是效率模型的回歸結果。其中模型4的檢驗結果顯示變量sloan和lloan的系數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銀行借款無法顯著提升公司的效率,意味著此時假設1a未得到支持。進一步考察高質量審計能否有助于銀行借款發揮治理功效進而提升效率,模型3的回歸結果顯示loan×aud的系數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可能意味著就提升效率而言銀行借款作為一個總體,高質量審計的介入無助于其提升治理功效;變量sloan×aud的系數顯著為正,這意味著高質量審計與短期借款存在顯著的協同效應并有利于效率的提高,這支持了假設2;變量lloan×aud的系數顯著為負,意味著隨著高質量審計的介入,長期借款反而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表2的檢驗結果綜合表明,銀行借款作為一個整體有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成本但無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效率,其中短期借款降低成本的效果高于長期借款,這一實證發現部分地支持了假設1a和假設1b;而銀行借款與高質量審計的協同效應僅在短期借款中存在且僅有助于提升效率,這意味著假設2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支持。
將全樣本區分為金融發展水平高和低樣本組并使用效率模型進一步展開檢驗,檢驗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僅在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變量sloan×aud的系數顯著為正,這一檢驗結果總體證實了假設3,即聘請高質量審計師的公司,若其處于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則銀行借款對問題的抑制效果更顯著,但這一效應僅在短期借款中存在且只體現為提高效率。
(三)附加檢驗
將全樣本劃分為法治化水平高和低兩個子樣本,并分別使用效率和成本模型檢驗高質量審計能否提升商業信用的治理功效。表4顯示,成本和效率模型中變量bloan的系數分別顯著為負和為正,這表明商業信用的存在可以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將全樣本區分為法治化水平高和法治化水平低樣本組后,僅有效率模型中變量bloan×aud的系數在法治化水平高樣本中顯著為正,這意味著在法治化高地區聘請高質量審計師的上市公司其商業信用提升效率的作用更強。這再次證明了獨立審計職能的發揮會受到制度環境的影響,即處于法治化水平高地區的上市公司高質量審計與商業信用的協同效應可以顯著提升效率。
(四)穩健性測試
為增加研究結論的穩健性,本文還進行了如下穩健性測試:(1)分別使用十大①以及審計行業專業性作為高質量審計的測度指標,研究結論基本不變;(2)用總資產負債率代替銀行借款率,相關檢驗結果基本不變;(3)改變將變量交叉相乘法,將樣本分為雇請與未雇請高質量審計師的公司,分別檢驗兩組樣本變量loan、sloan及lloan的符號和顯著性水平,研究結論基本不變。此外,我們還考察了各模型中自變量的VIF值,發現所有變量的VIF值都小于3,表明模型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
五、結論
以2007~2010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分別從成本和效率的視角檢驗高質量審計是否具有提升銀行借款的治理功效。研究發現:短期借款與高質量審計間的協同效應有助于提升效率但無助于降低成本;此外,高質量審計與短期借款間的協同效應僅顯著存在于金融發展較為完備地區的上市公司中。與此同時,附加檢驗的結果顯示,高質量審計具有透過改進效率進而提升商業信用的治理效應,但二者的協同效應只存在于法治化程度較高地區的上市公司中。上述研究結果揭示了高質量審計提升債務治理功效的路徑和影響因素,表明在我國目前的制度環境下高質量審計和負債的治理功效及其相互作用機制之間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特殊性。
注釋:
①依照中注協年度排名,處于當年度前十名的事務所則為十大。
參考文獻:
[1]Jensen, M..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 takeover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76):323-329.
[2]Grossman S J, Hart Oliver .Corporate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 [D].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
[3]Harris M, Raviv A .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 [J].Journal of Finance, 1991,(46):297 -3551.
[4]汪輝.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公司治理與市場價值[J].經濟研究,2003,(8):67-75.
[5]廖義剛,張玲,謝盛紋.杠桿治理、獨立審計與成本[J].經濟評論,2009,(6):74-82.
[6]曾穎,葉康濤.股權結構、成本與外部審計需求[J].會計研究,2005,(10):45-54.
[7]王少飛,孫錚,張旭.審計意見、制度環境與融資約束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審計研究,2009,(2):33-39.
[8]唐松,楊勇,孫錚.金融發展、債務治理與公司價值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財經研究,2009,(6):34-42.
[9]田利輝.杠桿治理、預算軟約束和中國上市公司績效 [J].經濟學季刊,2004,(3):23-29.
[10]金雪軍,張學勇.銀行監管與中國上市公司成本研究[J].金融研究 ,2005,(10):110-119.
[11]Barnea. A, Robert A .Haugen, and Senbet Lemma W .A rationale for debt maturity structure and call provisions in the agency theoretic framework[J].Journal of Finance,1980,(35):1223-1234.
[12]Hart, O. and Moore, J. Debt and Seniority: An analysis of hard claims in constraining management[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5,(85):567~587.
[13]王艷艷,陳漢文,于李勝.沖突與高質量審計需求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 [J].經濟科學,2006(1):72-82.
[14]Houghton,K.A. Audit reports: their impact on loan decision process and outcome: an experiment[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1983,(66):5-20.
[15]江偉,雷光勇. 制度環境、審計質量與債務融資[J].當代經濟科學, 2008,(2):117-121.
[16]Francis, J., I. Khurana, and R. Pereira. The role of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J]. Asia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3,(10):1-30.
[17]Francis, J.R. and Wang, D. The joint effect of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big 4 audits on earnings quality around the world[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8,25:157-191.
為了保證旅游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能保持可持續、協調性的發展和進步,旅游工作者應該正視當前產業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彌補產業中的漏洞和不足,提高旅游產業的質量,降低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風險。旅游產業工作者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的管控措施,提高旅游產業的服務水平,保證產業運行的質量,降低旅游產業發展中發生風險的幾率。
一、發現旅游產業中的趨勢――制定合理的風險管控方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熱愛旅游和外出游玩,旅游產業作為當代興起的熱門行業,受到社會的極大關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青睞。但是,由于中國的旅游產業正處于黃金發展和戰略轉型時期,對風險存在敏感度高、矛盾凸現明顯等特點,造成危機和風險發生頻繁的現象,市場經濟波動和起伏較大,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給旅游產業造成許多負面壓力。因此,旅游產業工作者要重視產業風險的合理性管控,找出產生風險的原因,正視當前產業中出現的不合理結構和缺陷,針對風險提出有效的對策和改進措施,加快產業發展和產品結構的全方面升級,提升旅游產業在各大行業中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降低產業發展中的旅游管理風險,豐富游客市場管理和經營模式,做到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客源,降低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風險事故發生的概率,增加對于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減少游客發生危險的幾率,降低風險度,給游客提供安全、可靠和多元化的旅游管理機制和服務系統。
二、加強旅游產業中的條件――提供多元的風險管控措施
旅游產業中常說的“風險”就是指可以預測的不確定性因素,從旅游產業的發展前景來看,中國目前存在的旅游產業風險因素主要有:發展風險、風險管理、旅游決策風險、企業管理風險、旅游制度風險等,旅游工作者應當充分重視這些旅游產業的發展危機,制定出合理和有效的處理機制,全面地分析旅游產業的管理方法和運行模式,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和管理設備,提供多元化的風險管理措施。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產業是一種戶外進行的活動,存在許多突發性的潛在危險和安全事故隱患,所以在產業發展中加強旅游設備的管理,時常更新和完善旅游設備,確保游客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障旅游產業的高質量運行。從旅游產業發生過的危險和事故來看,大部分原因是旅游管理機制不合理,設備不完善,管理者對游客的安全問題存在疏忽,造成事故。因此一定要加強旅游產業中的管理條件完善,提供多元化的風險管理防控措施。
在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旅游產業也有運行結構調整、票價改革及收入多元化的趨勢,應當在運營過程中更多的分析和應用網絡營銷,例如可以進行“朋友圈拼團旅游”、“網上旅游消費積分享禮品”等模式。同時,產業在發展過程中要經常引進高技術的管理人才和產業規劃人才,對旅游產業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要制定有效的改進措施和完善計劃,加強旅游產業中的管理運行機制,對旅游產業工作者要嚴格地培訓和教育,加強安保系統和警察防備管理,讓旅游產業高效和高質量的運行。
三、優化旅游產業中的管理――降低突發的風險事故幾率
旅游工作者要從旅游管理理念的角度出發,制定出完善的風險管理措施和手段,提高旅游產業的發展質量,促進產業的高效運行,才能降低突發的風險事故幾率,保證產業的可持續和協調性發展。在產業發展過程中,對風險形成多種因素進行合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能探索出有效的優化政策和改進措施,提高旅游產業的風險防范意識和提供重要的理論指導決策依據。高質量的旅游產業離不開完善的旅游發展元素,即旅客的“吃、玩、行、娛樂”等,旅游產業是一個抗風險能力弱,面對突發事故的抵抗力不強,但經營模式多種多樣的交叉性產業,因此工作者一定要優化旅游產業中的管理機制和措施,加強防范意識和應急策略,減少突發問題給游客帶來的危險。另外,管理者要具備善于發現的能力,即對旅游設備和器材要經常檢查和更新,發現有問題的器材要及時地更換,對游客存在的不安全舉動或行為也要及時地制止和管理,以防l生不必要的危險。旅游產業是大型的戶外活動產業,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具備耐心、細心的工作態度和管理理念,加強防范意識和管理機制,保證產業的高效和高質量的運行。
同時,工作管理者可以在危險的地方加強標志語的宣傳力度,比如“勿投食、勿”等標志,管理者可以在野生動物近距離觀看的區域設置語音安全播報,比如“緊鎖車窗”、“請勿開窗”、“請勿拍打玻璃”等提示,能有效地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提高防護意識,提高警惕。另外,管理者要加強游客的跟隨巡邏和偵察等工作,善于發現野生動物動向,及時給游客做保護措施和救護措施,給游客提供安全服務強、保險意識高的旅游管理產業。
三、結語
Abstract: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Since the late 20th Century,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have become a hot issue for the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profession. At present,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China has initially formed,its quality should have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criteria.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關鍵詞:會計準則;質量標準;保障;體系
Key words:accounting standards;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09-0009-01
1會計準則質量的涵義
會計準則質量由以下三個層次的內容構成。
1.1 會計準則制定質量會計準則制定質量是指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在其工作過程中滿足會計準則產品質量要求的程度,由制定程序質量和制定工作質量組成。制定程序質量是指會計準則制定程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1.2 會計準則產品質量會計準則是一個會計規范體系,其形式是一系列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文件,會計準則產品質量即指這些文件在滿足、規范會計工作中所具備的特性。
1.3 會計準則執行質量會計準則執行質量是指企事業單位及其會計人員在日常的會計實務工作中對會計準則的理解、運用及遵循情況。健全的、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只是為規范會計實務和行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其作用的發揮有賴于遍布各行各業的廣大會計人員對它的正確理解和合理運用,沒有這一點,質量再高的會計準則都將是一紙空文。
2會計準則的質量標準
2.1 會計準則的質量目標會計準則的質量目標是會計準則在質量方面所要達到的預期標準和成果,是基于會計準則需求者的需求標準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會計準則的質量目標是對需求者滿意的一種預期。會計準則作為會計信息質量保證體系的重要一環,人們對它的預期是,通過指導和規范會計行為以使會計信息達到高質量,即真實、相關、可比、一致、透明和充分披露。由此可見,會計準則的質量目標應該是,能夠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相關、可比、一致、透明和充分披露。
2.2 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準則質量特征①會計準則內容的適應性。首先,對環境的適應性。當然,會計發展的國際環境是會計的國際化或會計準則的國際協調化。其次,對經濟業務交易和事項特點的適應性。會計準則是對經濟交易和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規范,因此必須適應交易和事項的特點。②會計準則能否反映經濟實質。經濟業務的經濟實質與它們的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的明顯外表并不總是一致的,只有反映經濟實質的會計信息才是真實的信息。因此,會計準則的內容必須能體現經濟業務的經濟實質。③會計準則中可選擇范圍的恰當性。由于企業經濟交易和事項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的特點,單一的確認、計量基礎和方法難以滿足會計實務的需要,并可能導致某些會計信息失實。因此,在會計準則中對某些交易和事項規定一個確認、計量基礎和方法的選擇范圍是追求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做法。④會計準則的可操作性。會計準則可操作性的強弱直接影響到會計準則的實施質量,并進而影響到會計信息的質量,因此,高質量的會計準則應該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⑤會計準則內容的全面性和嚴謹性。會計準則應盡可能兼顧所有現實的和可能的情況,其內容盡可能涵蓋所有現實的和可能的交易與事項,并且表述盡可能嚴謹。
3會計準則的制定質量保障體系
3.1 準則制定機構質量保障目前,我國會計準則由財政部會計司制定。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會計從屬于財政的關系將會逐漸淡化,而見會計司在力量上難以兼顧到經濟活動的廣泛性、多樣性和復雜性;與此同時,國家證券委員會、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學會等組織機構都會對會計準則的制定產生影響。因而,有必要組建獨立的中國會計準則委員會專門負責會計準則的制定,以提高會計準則的質量。
3.2 準則制定程序質量保障從商品經濟的角度看,會計準則的制定程序質量保障就相當于生產產品過程中為保障產品質量而采取的措施。這應該是一個嚴密而嚴格的過程,要經過規劃、研究、起草、征求意見和實施等若干階段,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廣泛征求各方的意見;這也是目前比較薄弱的環節。
3.3 準則制定基礎質量保障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必須建立在一系列相對穩定的堅實的會計理論基礎之上,而這一保障的核心就是會計準則必須符合會計概念結構框架的要求。借鑒FASB和IASC的成功經驗,這一財務會計概念框架體系至少應該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會計目標、會計對象和會計假設;第二層次,會計要素、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和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第三層次,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與財務報告。
4會計準則的執行質量保障體系
會計準則的執行質量保障體系是指各單位會計人員在日常會計工作中對會計準則的理解、運用及遵循情況。高質量的會計準則只是為規范會計實務提供了前提條件,而其作用的發揮則有賴于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會計準則的執行質量保障體系主要包括會計人員素質質量保障和會計監管質量保障兩個方面。
4.1 會計人員素質質量保障目前,我國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曾達較低,知識結構不盡合理,對于制定的準則理解木了。操作困難。這種現象是會計準則質量提高的“瓶頸”,副作用很大。應采取以下措施來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第一,對目前的在職人員進行重新登記考核,加強對會計人員會計資格的認定。當然,這項工作的量是很大的。對此,我們應更加注重對新加入會計職業界的人員的考核。第二,建立嚴格的會計人員素質和后續教育機制,并讓這一機制更加有效地運行。第三,建立科學的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體系。以保證會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第四,強化職業道德觀念和行業自律意識,嚴格執行與遵守有關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