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調查問卷分析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在扮演聽眾。其中有一部分是不會(或者未思考),還有一小部分是進行過思考,卻不愿發(fā)言的。曾詢問過部分學生:你會嗎?(學生答:會。)你為什么不參與他們的討論?學生的回答要么是“我不想說”,要么是“他們都說了,我沒什么好說的”,要么就是沉默。這說明,他們的表達欲望不強。在發(fā)言中還有另一種現(xiàn)象,學生雖理解并愿意說,但表達不得要領,說了半天,也不能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既浪費時間,也達不到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說,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言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課堂發(fā)言的情況,研究造成學生不良發(fā)言習慣的原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心里狀態(tài),獲得關于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言習慣的方法、途徑、策略,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發(fā)言習慣,提高發(fā)言能力,特進行了這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課堂發(fā)言的情況,喜歡發(fā)言和不喜歡發(fā)言的原因及動機。從而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心里狀態(tài),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
三、調查方法
通過調查問卷書面、個別訪談。
四、調查過程
調查一年級二班50人,采用不記名的問卷調查法,每個選項均為單項選擇。
五、數(shù)據(jù)匯總
1.在課堂上,你想發(fā)言嗎?()
A、很想B、一般C、不想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18人,占36﹪;選擇B的有27人,占54﹪;選擇C的有5人,占10﹪
分析:64﹪的孩子認為自己在課堂上不積極發(fā)言交流,大部分孩子都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發(fā)言的能力。這也正說明了開展此項課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課堂上,不想發(fā)言的原因是什么?()
A、不會B、怕別人笑C、不屑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20人,占40﹪;選擇B的有22人,占44﹪;選擇C的有8人,占16﹪。
分析:60﹪的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候,是有自己的想法二不回答。說明回答問題的欲望不強。
3.發(fā)言出錯時,你一般心理()
A、好好聽別人發(fā)言B、懊悔C、以后不發(fā)言了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26人,占52﹪;選擇B的有20人,占40﹪;選擇C的有4人,占8﹪
分析:48﹪的孩子在在發(fā)言時是因為得不到師生的肯定而降低了積極性。今后的課上鼓勵表揚發(fā)言的學生要多下工夫。
4.課堂中,發(fā)言精彩時,你一般心理()
A、聽別人發(fā)言B、沾沾自喜c、對別人的發(fā)言不屑一顧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28人,占56﹪;選擇B的有16人,占32﹪;選擇c的有6人,占12﹪。
分析:56﹪的孩子還是比較習慣于發(fā)言后聽別人的意見,近一半的學生要提高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倡導同伴間的互助合作學習,將發(fā)言同伴的發(fā)言作為一個訓練重點。
5.你認真聽的主要原因是:()
A、上課生動、有趣B、認真聽會得到老師表揚C、為了考試能考好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20人,占40﹪;選擇B的有7人,占14﹪;選擇C的有23人,占46﹪。
分析:46﹪的孩子發(fā)言的目的性極強,直指考試。25﹪的孩子是因為老師的課堂魅力而專注于發(fā)言。看來,我們要努力呈現(xiàn)生命充滿活力的課堂,吸引更多的孩子認真發(fā)言。
6.你對待別人發(fā)言的態(tài)度是:()
A、沒什么了不起B(yǎng)、很好,值得學習C、無所謂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10人,占20﹪;選擇B的有26人,占52﹪;選擇C的14人,占28﹪。
分析:48﹪的孩子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發(fā)言,說明部分孩子的發(fā)言習慣沒有養(yǎng)成。同時,班級良好的交流氛圍也十分重要
7.當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你能仔細認真聽嗎?()
A、能B、有時能C、不能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22人,占44﹪;選擇B的有18人,占36﹪;選擇C的有10人,占20﹪.
分析:56﹪的學生不能專心聽同學的發(fā)言,說明大部分學生不太善于發(fā)言同伴的發(fā)言,今后要注意指導學生發(fā)言別人發(fā)言的方法。
8.合作交流時你希望什么學生先說:()
A、優(yōu)生B、和自己同水平C、差生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15人,占30﹪;選擇B的有25人,占50﹪;選擇C的有10人,占20﹪。
分析:大部分孩子希望能有所準備再發(fā)表看法,要把訓練學生爭先表達自己的想法作為課堂教學時的一個重要內容。
9.老師表揚別人的發(fā)言時你一般:()
A、為別人高興B、不屑一顧C、發(fā)誓要超過他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23人,占46﹪;選擇B的有3人,占6﹪;選擇C的有22人,占44﹪。
分析:大部分學生心態(tài)是好的。
10.與別組爭論時,你的表現(xiàn)是:()
A、爭著說,搶著說B、認真聽,輪流說C、不聽也不發(fā)言
數(shù)據(jù):選擇A的有6人,占12﹪;選擇B的有43人,占86﹪;選擇C的有1人,占2﹪.
分析:關于小組交流時的發(fā)言表現(xiàn),選擇B的有43人,占86﹪從數(shù)據(jù)來看比較理想,但也不排除會存在沒有如實作答的情況,需要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加強過程性的監(jiān)測。
六、結論
(一)通過調查、觀察,我發(fā)現(xiàn)造成他們不良的發(fā)言習慣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客觀原因:外界的干擾影響了學生的發(fā)言。包括教師的態(tài)度、同學的態(tài)度。
2、主觀原因:學生的不夠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影響了他們的發(fā)言,還有興趣,信心方面的影響。
(二)解決的策略。
1.發(fā)揮示范作用:教師的、優(yōu)秀學生的、進步生的。
2.創(chuàng)造交流的氛圍、提高興趣、信心。
3.教會方法:善于說,還要善于聽取、完善。
【關鍵詞】雙語教學 調查問卷
雙語教學作為我國本科教學大力推行的改革方向,是培養(yǎng)復合型、個性化、應用型高級人才的必然趨勢。從雙語教學的目的來看,雙語教學既不是中文教學,也不是語言教學,其主要目的是運用語言技巧來掌握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了更好地開展雙語教學改革,使學生和教師真正受益最大化,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試圖了解學生的主要教學期望,希望能從中找到影響雙語教學的因素,進一步完善錢江學院的雙語教學。
一、調查問卷的具體情況
為了了解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期望和建議,我們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共向學生分發(fā)問卷調查表136份,其中有效問卷132份,有效率為97%。問卷調查表共設計28道題目,前27道是選擇題(其中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涉及學生的英語水平、對雙語課程、授課教師、教材、教學效果的預期等;最后一道題為開放題,請同學們對雙語教學提出自己的建議。
從問卷調查表統(tǒng)計結果中來看,被調查的學生英語基礎都比較好,有84.09%的學生通過了專四、大六及相當水平的英語測試。我們認為,在語言或專業(yè)能力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的條件下,雙語教學可能會使學生覺得非常地吃力。所以,開展雙語教學要求學生具備相關的英語水平和專業(yè)知識。如果忽視這一點,強制要求不具備條件的學生個體作為教學主體參與教學活動,則會大大挫傷其學習積極性。本次問卷調查顯示,在較好的語言基礎上,支持雙語教學的學生數(shù)達到85.61%。
關于授課教師,52.27%的學生認為外籍華人或者有留學背景的中國老師更能勝任雙語教學。與外教相比,這些教師兼具國內外信息資源優(yōu)勢,熟悉中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及英文理解能力,交流起來更容易。同時,希望外語好且專業(yè)能力較強的本土老師進行授課的學生比例也達到了38.64%,這部分學生可能更傾向于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只有9.09%的學生希望由外教來進行雙語教學。我們認為,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教師,要想成功地進行雙語教學,他們必須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和媒介,對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及教學過程等提出具體的規(guī)劃。
二、雙語教學的不同模式
目前,我國各高校開展的主要雙語教學模式包括以下四種:
1.滴注式雙語教學。即把雙語課程中的專業(yè)英語視作一門專業(yè)必修科目,保證每天或每周的固定學習時間。即通過日復一日的“滴注”,漸漸掌握專業(yè)英語。目前各高校在國際貿(mào)易等專業(yè)開設的商務英語就屬于這一類。
2.淹沒式雙語教學。即教師全部用英語授課,漢語不屬于教學語言。這種教學方法強制學生在課堂上接受英語語言,對培養(yǎng)西方思維、掌握課堂內容等方面大有裨益,但對學生的英語水平及專業(yè)知識要求非常高。
3.過渡式雙語教學。即一開始對學生進行部分或全部采用漢語進行教學,等學生漸漸熟悉了專業(yè)詞匯之后,再使用英語教學,其最終目的仍然是淹沒式教學。
4.保留式雙語教學。即學生剛進入高校時采用漢語教學,以后逐步在部分學科使用英語,部分學科仍然使用漢語。
在實際教學中,滴注式雙語教學被視作普通課程,收效甚微;淹沒式雙語教學對學生和教師的英語語言和專業(yè)知識水平都有較高要求,真正采用這種模式的高校也不是很多;過渡式和保留式雙語教學比較符合我國大多數(shù)高校的實際情況。目前,過渡式和保留式是較理想的雙語教學模式。
三、雙語教學改革的建議和對策
雙語教學不僅有利于中西方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的融合和互補,也能大大促進教師和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從本次調查問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接受雙語教學的學生必須具有良好的英語基礎,才能從主觀意識上真正喜歡雙語教學,否則一味地“填鴨”,只會導致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反感。另一方面,如何保持英語語言教學的連續(xù)性,是保證學生英語能力特別是專業(yè)英語水平不斷提高的關鍵。我們應該繼續(xù)利用已有的語言優(yōu)勢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方面的條件。
影響我校雙語教學的另一個瓶頸是師資隊伍問題。為了搞好雙語教學改革建設,必須要以師資隊伍建設為突破口,努力建設一支雙語教學骨干教師隊伍。當前師資培養(yǎng)工作必須先行,師資隊伍建設必然要經(jīng)歷從無到有、從量到質的不斷完善過程。應該充分發(fā)揮學校出國留學人員的作用,選拔一批有過長期出國經(jīng)歷的教師組成雙語教學骨干隊伍。對英語基礎比較好,又有教學和專業(yè)知識經(jīng)驗的教師通過英語強化培訓。
總之,從這次對錢江學院的雙語教學調查問卷的分析中,我們清楚地認識了我院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了解了學生對雙語教學的具體期望。在實際的雙語教改過程中,對這些問題要進一步地了解和確認,進行客觀的科學解釋,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才能真正地改善雙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燦. 對我國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幾個相關問題探討──以會計學學科為例.高等教育研究,2007(1):50-52.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萬人迷”為你整理了這篇稅務局2020年納稅人滿意度網(wǎng)站問卷調查分析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為進一步提高稅務網(wǎng)站服務稅收工作、服務納稅人、繳費人的水平,準確了解納稅人、繳費人及社會各界對稅務網(wǎng)站的意見、建議和需求,2020年10月27日起,國家稅務總局湘西州稅務局對2020年納稅人滿意度開展了網(wǎng)站問卷調查,現(xiàn)將本次調查的結果分析報告如下。
一、調查總體情況
本次調查時間為2020年10月27日至11月27日,調查對象為全州納稅人、繳費人,通過國家稅務總局湘西州稅務局網(wǎng)站公布調查問卷方式開展。
調查問卷共設置13個問題,其中前12個問題政策宣傳、助力疫情防控、涉稅事項辦理、執(zhí)法情況、辦稅服務廳服務、12366熱線服務、納稅信用建設、公共發(fā)票服務平臺(使用免費UKEY開具普通發(fā)票)、電子稅務局等,第13個問題為開放型問題。
本次調查共填寫問卷34份,其中有效問卷34份,有效率為100%,提出文字意見建議共12份,占35.3%。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調查對象分析
本次調查共34人參加,調查對象主要是納稅人、繳費人,調查問卷能有效反映稅務網(wǎng)站主要服務對象的需求。
(二)評價情況分析
調查對象對政策宣傳、助力疫情防控、涉稅事項辦理、執(zhí)法情況、辦稅服務廳服務、12366熱線服務、納稅信用建設、公共發(fā)票服務平臺(使用免費UKEY開具普通發(fā)票)、電子稅務局較為滿意,相關事項滿意度超過80%。但調查對象中有5.9%認為注銷難度大、需要多頭跑,14.7%認為限制領票數(shù)量、需要領導簽字,17.6%認為部分稅務機關沒有落實前置預審服務,納稅人被叫號后發(fā)現(xiàn)資料不齊或不符合要求,需要重新補填資料,再取號辦理,導致納稅人重復排隊。
(三)需求情況分析
1.稅務注銷。要區(qū)分簡易注銷和一般注銷,對屬于簡易注銷,應該嚴格落實“最多跑一次”辦稅事項清單,不應人為設卡,增加辦理流程。
關鍵詞:高職 公共英語 考核手段
一、調查活動的目的和實施過程簡述
為了解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xiàn)狀,選擇能夠較準確反映學生在日常生活及職場中應用英語的能力的考核手段,特開展本次調查。問卷共包含十七道題目,均為不定項選擇題。題目內容涉及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的薄弱點及考核方法等三方面。課題組希望通過此調查,比較全面和客觀地了解高職學生對選擇合適的英語評價方式的理解和感受。
本次調查以我院會計及傳媒兩個專業(yè)的學生為對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40份,收回有效問卷40份,問卷有效率100%。問卷由學生們獨立完成,不要求署名。問卷收回后課題組成員對有效問卷進行了逐項統(tǒng)計,并進行了結果分析。
二、調查問卷的內容及統(tǒng)計結果分析
(一)英語學習動機分析
第1、2題的調查結果顯示80%的學生對英語學習是有興趣的,而35%的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動機是為以后求學求職發(fā)展,另有22.5%的學生看重英語的交際功能。這表明高職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一定的熱情并認為英語有助于他們日后深造或求職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英語學習的薄弱點分析
第三題的分析結果顯示高職學生的英語基礎一般,主要集中在60-80分段(55%)。第四題顯示學生英語學習的軟肋主要集中在詞匯(62.5%)和語法兩方面(22.5%)。而第七題和第九題恰恰顯示詞匯量小和語法薄弱已成為制約學生提高寫作和聽說能力的兩大主要因素,進而造成第六題和第八題所反映的問題,即:17.5%的學生能就課文內容筆頭回答問題,37.5%的學生能寫出普通的書信或便條,只有0.25%的學生能寫文章,還有45%的學生不知道怎么寫。62.5%的學生還不能用英語進行口頭交流。
另一方面,通過第五題我們又可以看到學生非常重視說英語的能力(77.5%)其次是聽(22.5%)和寫(10%),而讀只占到了5%。
這一調查結果再次提醒我們高職英語教學應以聽說為主輔以寫和讀。在教學中還應因材施教,注意教授日常常用詞匯及語法。
(三)教學方法分析
第十題說明作為在校生,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還是依靠教師的指導,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方法。第十一題顯示目前教師主要采用講練結合(67.5%)的教學方法形成一定的師生互動的教學效果,但我們應看到這一互動的效果是有限的,只占25%,也就是說講練結合的方法并沒有很好的調動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第十二題也顯示只有65%的學生認為自己能較好的掌握學習內容,且有32.5%的學生認為自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還不到60%。60%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圍繞課文進行多種形式的聯(lián)系。
以上分析說明我們當前的教學方法需要進一步改進以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多種多樣的練習來增強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
(四)英語考核手段分析
以上調查結果說明目前對高職學生英語水平的考核方法與本科院校或非職業(yè)性的專科院校學生的考核方法是一致的。這并不符合高職教育的"職業(yè)性"特征。因此我們應引入一種能夠較全面反映高職學生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中應用英語的能力的考核方法。同時還應用其來指導日常教學。
三、探討與建議
根據(jù)以上調查結果分析,筆者認為,現(xiàn)階段的高職英語教學的"職業(yè)"特性還不夠突出,考核手段與非職業(yè)性的本、專科院校趨同。因此如何使高職英語教學更好的為專業(yè)服務,如何有效增強學生在日常生活及職場中應用英語的能力以及如何真實、有效地對這一能力進行考核都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供探討:
(一)改革高職英語教學內容
傳統(tǒng)的高職英語教材偏重于英文課文的閱讀理解和課后的大量習題練習,而高職院校要求有專業(yè)的實用英語會話,能夠滿足職場翻譯和交流等需求,,所以應從以下幾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和改革:①加強教材建設,組織編寫適合本專業(yè)的英語教材;②增加跨文化交際類的選修課,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③適當增加應用文寫作、聽說會話及專業(yè)實踐等方面英語的教學,尤其要加強聽力教學的比重。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
①在教學手段上,要大力提倡和培訓教師運用現(xiàn)代科技條件,整合多媒體外語學習資源,提供英語虛擬環(huán)境、作品影像以及背景資料。
②因材施教、突出專業(yè)特色、創(chuàng)設工作場景,使課堂教學更具有職場感和生活化,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③增設外教課及英語角,為學生創(chuàng)造與外國人交流的條件與環(huán)境,幫助學生克服與外國人交流的恐懼感。
(三) 改革考核手段,將社會考試與學習有機結合
目前高職院校衡量學生英語水平的手段往往是書面的考試,這種考核手段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以模仿、重復和死記硬背為主。引入社會考試,將英語學習與就業(yè)聯(lián)系起來,一方面對英語教學和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以適應未來求職或求學的需求。
四、結語
課題組結合此次調查,嘗試將托業(yè)橋考試作為考核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的手段,并將針對如何依托托業(yè)橋考試深化交際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展開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蓓;論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實用性能力的培養(yǎng)[J];海外英語;2011年04期
[關鍵詞] 乳腺腫瘤;危險因素;護理
[中圖分類號] R3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8(a)-0154-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high risk factors. Methods Breast cancer women adimitted to Shandong Cancer Hospital and Institute from March to July in 2015 and no bl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healthy women patients who have more than 5 years of common life was recruited in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from the nursing layer.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was calculated by chi square test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was used by logistic analysis. Results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abortion, contraceptive method, production method, menstrual regularity, cultural degre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leep tim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were contraceptive ring (OR=2.953, 95% CI=2.146~4.065) , low cultural degree (OR=2.953, 95% CI=2.146~4.065), pessimistic personality (OR=1.835, 95% CI=1.229~2.741), less sleep time(OR=1.661,95% CI=1.341~2.057). Conclusion Contraceptive ring, low cultural degree, pessimistic personality, and less sleep time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course of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for those high risk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dividual nursing and correct guidance.
[Key words] Breast neoplasm; Risk factor; Nursing
乳腺癌已經(jīng)成為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重大惡性疾病之一。隨著現(xiàn)代科學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乳腺癌的治療和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乳腺癌診療水平的提高已經(jīng)成為實體腫瘤治療的標桿。近年來乳腺癌的發(fā)病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對于乳腺癌發(fā)病的危險因素,目前認為主要與個體遺傳和環(huán)境綜合作用有關[1]。提高乳腺癌的危險因素認識,有助于術后有的放矢的提供個體化的治療及護理,協(xié)助患者順利度過癌癥危機,走出陰影,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該研究方便選取2015年3―7月在山東大學附屬山東省腫瘤醫(yī)院住院的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以及與患者無血緣關系、具有5年以上的共同生活經(jīng)歷的健康女性200例進行調查,應用病例對照研究方法對乳腺癌的危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以期增加對乳腺癌的發(fā)病危險因素的認識,為乳腺癌的治療及護理奠定基礎。
1 調查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研究對象方便選取在山東省腫瘤醫(yī)院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及家屬陪護人員。病例組均經(jīng)病理確診為乳腺癌。對照組為與患者無血緣關系的健康女性,與患者具有5年以上的共同生活經(jīng)歷,既往無惡性腫瘤病史,采用l:1配比,要求與病例年齡相差5歲以內。
1.2 調查方法
資料收集由經(jīng)過專門培訓的調查員完成。采用統(tǒng)一的調查表,面對面與病例組和對照組受訪者進行訪問調查,收集資料。同一對病例及其配對的對照組受訪者由同一名調查員進行調查,調查環(huán)境安靜,無其他人在場,調查時間充裕,對嚴重不合邏輯的數(shù)據(jù)進行核查。調查內容包括基本情況,婚姻狀況,生育情況,生產(chǎn)方式,避孕方式,月經(jīng)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性格特點,飲食習慣,睡眠時間等。
1.3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單因素分析采用χ2 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法。P
2 結果
該調查研究共調查女性乳腺癌患者及其相應對照各200例,病例組發(fā)病年齡最大為64歲,年齡最小為29歲,平均年齡為(48.7±9.1)歲;對照組最大年齡為68歲,最小年齡為28歲,平均年齡為(47.7±12.3)歲。病例組和對照組,生育次數(shù)、初潮年齡、是否絕經(jīng)、是否飲酒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病例組與對照組比較,流產(chǎn)次數(shù)、避孕方式、生產(chǎn)方式、月經(jīng)是否規(guī)律、文化程度,性格特點及睡眠時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危險因素與乳腺癌的發(fā)病的相關性發(fā)現(xiàn),避孕環(huán)避孕、文化程度低、性格悲觀、睡眠時間少可顯著增加乳腺癌發(fā)病的危險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目前,中國乳腺癌發(fā)病呈逐年升高趨勢,乳腺癌引起的死亡仍然是女性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發(fā)現(xiàn)是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重要手段。這提醒廣大女性,尤其是高危人群,應該早診早治,增強預防意識,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做到定期檢查[2]。
乳腺癌的危險因素研究較多,該研究單因素分析流產(chǎn)次數(shù)多的女性乳腺癌的發(fā)生率高,這與國內曾艷[3]等報道結果一致。避孕方式的選擇對乳腺癌的發(fā)病的影響爭議頗多,有研究稱口服避孕藥能夠增加乳腺癌的風險,亦有人稱口服避孕藥能夠降低乳腺癌的發(fā)病風險[4-5],而該研究χ2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避孕環(huán)避孕的方式與其他避孕方式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目前乳腺癌的治療仍然是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乳腺癌患者的護理貫穿治療的始終,優(yōu)質、個體化的護理能夠促進患者的病情恢復,協(xié)助患者順利度過癌癥危機[8]。避孕環(huán)避孕、文化程度低、性格悲觀、睡眠時間少可顯著增加乳腺癌發(fā)病的危險性。因此,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著重留意患者的高危因素,積極與患者溝通,普及疾病知識,緩解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向患者講述抗癌成功的典型事例,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于睡眠障礙患者要加強疏導,條件允許可以選擇單間,盡量減少外界干擾,嚴重者可指導患者藥物治療。此外要對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健康指導,全程管理,促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 劉麗媛. 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及風險評估模型的流行病學研究[D]. 濟南:山東大學, 2015.
[2] 榮磊, 李歡, 王恩禮. 深圳市女性乳腺癌風險評估模型的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6, 31(3):470-473.
[3] 曾艷, 徐茂盛, 譚世奇,等. 乳腺癌危險因素分析[J]. 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0, 30(3):622-623.
[4] Pakai A, Farkasné Buzánczky G, Horváthné Kívés Z, Oláh A, Boncz I, Sélleiné Gyúró M, Fullér N, Vajda R. Breast Cancer Awareness Survey[J]. Value Health, 2014, 17(7):A738.
[5] 于杉, 陳新, 王艷,等. 乳腺癌發(fā)生風險的病例對照研究[J]. 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 2015, 22(22):23-25.
[6] 毛錫金,邢成顏,張升華,等.女性乳腺癌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3, 20(2):187-190.
[7] 沈敏,顧建芬,董鈺英.影響乳腺癌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分析[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4, 12 (5):782-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