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技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動態能力集;基礎數據集合;人才培養方案;工作過程導向
“加強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職業院校永恒的工作核心,對于推進高職院??茖W發展有著十分重要意義。國家教育十二五規劃又一次對職業教育提出要求:“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動態能力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我院在內涵建設、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核心思想是:將培養目標崗位化、崗位能力課程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安排課程開設順序;其中依據行業需求,不同年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崗位、崗位能力、課程內容選擇上均是動態變化。
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自2001年創建以來.始終堅持高職教育應用型、職業性特點。通過專業調研把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就業方向定位于網絡工程與服務領域,網絡工程師(中級)崗位為培養目標。依托“動態能力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實施采用項目化、角色化教學模式,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又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引導。
一、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
根據“動態能力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特點與要求.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工作分兩個階段:基礎數據集合構建階段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階段。
1.建立專業“動態能力集”基礎數據集合
首先緊緊圍繞“解決實際崗位問題”這一核心目標展開全面專業調研,先后收集了近千家企業的招聘信息,深入訪談調研全國近百家企業和近千名的一線工作人員.并經過反復多次分析與研究,形成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動態能力集”基礎數據集合。
(1)專業工作崗位基礎集合。網絡工程師、系統工程師、網絡系統設計師、網絡存儲工程師、網絡安全工程師、網絡技術工程師。(2)專業職業層次基礎集合。初級(管理員)、中級(工程師)、高級(專家)。(3)專業崗位能力基礎集合。專業工作崗位基礎集合、專業職業層次基礎集合形成二維坐標體系.得出一組不同層次工作崗位集合:以實際工作內容為依據,形成每個坐標點崗位能力基礎集合。(4)專業工作任務基礎集合。經過仔細梳理崗位能力要求內涵.構建出專業工作任務基礎集合。(5)專業課程基礎集合。根據實際工作調研.進行總結和概括.形成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工作過程步驟.目前計算機網絡服務類崗位工作過程為:建網一管網―,用網。
依據工作過程.對工作任務基礎集合進行提煉、組合,形成一門門體系完整的技能型課程,構筑專業課程基礎集合。
2.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階段
首先進行實時調研.并對調研信息進行細致分析.形成人才培養方案篩選條件集。然后根據此集合要求抽取相應崗位子集、能力子集、工作任務子集、年級課程子集,形成適合實時需要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下面以2010級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為例加以說明。
(1)實時調研,調整基礎數據集合。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計算機網絡技術教研室教師采用問卷調查、咨詢探討、資料收集等手段,到相關企業、行業、畢業生就業單位進行調查,調研了當前及后兩年社會對網絡工程與服務人才需求情況。一方面根據調研信息匯總結果,動態調整基礎數據集合,另一面調研信息分析結果形成2010級人才培養方案篩選條件集。(2)抽取子集。根據2010級人才培養方案篩選條件集要求從專業基礎數據集合中依次抽取2010級崗位子集、崗位能力子集、工作任務子集。(3)形成方案。最后根據工作過程.輸出2010級課程子集.從而形成2010級人才培養方案。
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與反饋
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階段,將每門課程任務化、項目化、實時化,選擇校內虛擬項目驅動、校內工學交替、校外頂崗實習等方式實施,達到教學模式集成化、教學過程工作化、教學環境企業化、職業能力標準化、學習渠道多樣化,充分體現“做、學、教”一體化教學理念,培養過程的職業性與實踐勝得以貫徹。
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注意收集各種信息,及時反饋,及時調整專業各基礎數據集合.為下一年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做準備。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8-0042-02
教育部對高職教育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的要求,其中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靈活地、創造性地與新的未知打交道”的基礎能力。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要在IT行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必須具備自主學習能力。筆者擬就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進行分析、研究。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知識和技術飛速發展的要求 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迅速,知識和技術的陳舊化周期變短,在校學習的“一次性”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學生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終身教育體系中,完全借助企業培訓和成人教育等方式會增加時間、資金及資源等成本。擁有自主學習能力就可以在他人協助下以較低的學習成本完成知識與技能的選擇、獲取或更新。知識總量的劇增和知識結構的迅速變化是職業人必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源動力。
跨行業就業的崗位需求 盡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就業崗位明確,但是由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工作崗位可能分布在不同的行業,例如,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學生就業于IT、電力、金融、通信等行業的網絡管理員崗位。在不同的行業中工作,網絡管理員除了要掌握網絡知識和技術,還需要快速了解甚至掌握一些相關行業的知識。因為涉及行業太多,這些知識無法在學校教學體系中進行系統全面的講授。學生要快速構建跨行業崗位知識體系,就需要通過入職培訓、崗位培訓或者自主學習等方式盡快完成相關知識篩選和獲取,其中自主學習又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完善的資源庫提供可行條件 相對于傳統以書本為載體的知識存儲方式,Internet、電子資源庫等成為獲取便捷的新型知識的載體。同時,豐富的IT職業認證體系又為自主學習提供了足夠的選擇空間、目標和方法指導。職業人在職業發展中,不管崗位如何調整,總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只要擁有自主學習能力,便可以完成知識的獲取與更新。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案
(一)方案設計原則
自主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一種通過后天培養的能力,具有能動性、獨立性、自控性等特征。盡管自主學習能力是在學生就業之后才凸顯出對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作用,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要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進階式培養 高職學生入學前經歷了多年目標既定、大綱明確、自由度很小的學校教育,跨越式培養面向崗位技術需求的自主學習能力難度較大。而且相對于普通高校的學生,高職學生自控能力較弱。所以,應制定并執行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的,從教師主導、教師輔助到學生獨立完成的進階式培養策略。
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增強師生互動,綜合利用教學資源,革新教學方法,將能力培養的空間從傳統的課堂集中式向課外、社會實踐等時域逐步拓展,采取課內引導、協助制定目標、課內考核、崗位考核等多種方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體系。
共性與個性相結合 應遵循能力發展從一般(基礎)到特殊的規律,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既要面向專業學生群體的專業特征,又要突出每個學生的興趣方向、性格特點、情商等個體特性。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種基礎方法能力,必須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一項重要培養目標,這將無差別地作用于專業學生群體。但是,在具體實施中,尤其是在培養的高級階段,又可以通過不同的工程項目、角色擔當、技術方向或職業認證等特定情境加以具體化,這就要突出每個學生作為個體的特性,這也是因材施教教育觀的體現。
確定性要求與靈活選擇相結合 既然自主學習能力是職業發展所必需的,就要作為校內教育體系中的一項能力目標加以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有明確的范圍和程度要求。然而,能力培養的載體卻是多方向、多類型的,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中,就業崗位分布在數據通信、主機、安全、存儲和網站等多個領域,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特點靈活選擇目標和項目,以體現自主學習能力的獨立性。
導向性評價與興趣培養相結合 評價作為課程的四要素之一,既可對教師教學起反饋作用,又可對學生學習起導向作用。無論在課程內還是課程外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都需要建立客觀的評價體系,以督促和鼓勵學生。課程內的評價可以拓展課程考核內容,以形成性考核方式設置自主學習能力的測試項目。培養學生對專業知識與技術的興趣是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是學習能動性的基礎。所以,評價體系應選擇適度的、動態的、遞進式的自主學習能力考核權重,既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又要降低實施中遭遇挫折后的挫敗感。
(二)方案體系
自主學習在一個項目載體的具體化過程中可以歸納為目標選擇、計劃制定、文獻收集與檢索、過程實施、結果提交和結果測評等環節。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層次不同在每個環節中會表現出程度不同的獨立性?;诖耍灾鲗W習能力培養應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如圖1所示,級別越高,越能體現出較強的獨立性,時域向課外傾斜,教師主導因素逐漸降低,學生自主因素增加,而評價結構與形式也趨于多元化。
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實踐
以下按照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方案體系的設計,結合我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學實踐,說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高職;網絡技術;體系改革
目前,網絡技術正在以一種非常快的速度發展革新,在高職院校中,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的開設,也必須及時進行教學體系的改革,保證跟上技術發展的腳步,隨時達到社會的要求。網絡技術急速發展,公司和企業的用人標準也隨之變化,高職院校可以從專業教學體系、課程體系以及實踐教學體系三個方面入手,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達到社會的要求。
1構建科學的專業教學體系
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是教授給學生網絡集成、網絡編程、網絡管理以及網絡安全等網絡技術,同時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熟練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對于高職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教學體系的構建,應當以專業技能的培養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中心,打破專業界限,將教學體系進行延伸拓展,最終根據教學目標構建出科學的專業課程體系和開放的實踐體系,合理設計專業課程安排,使理論的基礎知識與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相結合,保證前期基礎課程與后期專業課程緊密相連,保證專業知識和網絡技術發展水平保持一致,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和未來的就業方向相匹配,真正做到讓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通過課程的合理設計,對課程進行刪選,調整合適的開設時間,從而形成高效有序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主要要求學生具有基本素質、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三個方面的能力,相應的,系統而高效的教學體系應該把對學生的素質培養、專業技能培養以及理論知識培養三個方面的教學任務合理的安排到一起,使學生能夠做到三方面同步發展進步,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建立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在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前期教學中,主要是教授學生學一些公共基礎課。這些公共基礎課應當能夠為學生提供該專業知識體系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增強學生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基本文化素質,保證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在專業基礎課程中,應當能夠滿足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需求,讓學生能夠學習到足夠的科學技術知識、專業方法,并鍛煉自己對于這些知識與方法的實際應用能力。在專業模塊課程中,要以專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為準則,著重培養學生對于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解決能力,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在專業培養計劃的制定時,要注意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開設,要注重培養學生未來工作中必備的基本知識和職業技能,,這些課程的教學任務相對比較重要且繁重,所以課時可以安排多一些。專業模塊課程則是主要教授學生一些專業的理論知識,只要能夠滿足工作中的需求就可以了,這些課程的單門課程所占課時應當適當安排少一些,課程的數量應當安排多一些,課程內容應當盡量與當前科技水平匹配,保證學生能夠有所學,有所長。建立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
3健全開放性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培養實用性人才所必須進行的,在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教學中,實踐教學應該以學校機房和網絡實驗中心為主要場所,依托這樣的設備建立健全開放性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體系中,按照“學網、用網、組網、管網、建網”的順序,為學生安排相應的實踐任務。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的相關能力的培養,應當從網絡集成實訓、網絡軟件開發實訓以及網絡應用三個方面進行。網絡集成實訓中,主要是訓練學生掌握網絡軟硬件的構成、網絡拓撲結構以及網絡組成要素。進行組網實驗,應當從制定方案開始,然后按照實驗內容進行網絡的連接、系統的安裝、服務器以及工作站的安裝等等。以此為基礎,逐步延伸到局域網、廣域網、校園網等等,讓學生在實訓中培養自身對于網絡問題的解決能力。網絡軟件開發實訓,主要是對學生有關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的培養,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現在常用的數據庫以及應用程序和應用系統的相關知識,把握其原理和編程。網絡應用則是要求學生掌握圖像處理、網絡應用等網絡技術中的實用技術手段。在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中,學??梢愿鶕W絡技術當前的發展狀況以及社會對有關人才的需求,從專業教學體系改進、專業課程體系的合理配置以及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健全三個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教學有效性,同步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讓學生能夠成為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池瑞楠蔡學軍.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3,(13):13-14.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教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93-4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都融入了電子計算機技術,社會逐漸進入電子信息技術時代,一時間,計算機專業成為了人們爭相學習和關注的專業,大多數學校為順應時代的發展,都增設了計算機專業。其中“計算機網絡技術”是計算機專業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學科。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學習內容包括很多,但學習的順序確實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理論知識出發,慢慢增添新的學習內容,有助于學生們更好的接受和掌握新知識。另外,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技術是一項技能性非常強的學科,單憑理論知識根本無法掌握計算機技術的操作,所以及孫吉網絡技術課程,常常有相應的實驗室來輔助教學。實驗室是計算機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可以幫助學生們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加強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熬W絡計算機技術”這門學科屬于一門基礎性非常強的學科,為以后深入學習計算機技術,如網絡編程、網絡維修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說,只有先學好網絡計算機技術,才能掌握和熟悉更深層次的網絡技術應用。
但是,有很多的教學機構由于自身意識不夠或者減少資金的投入,往往不重視網絡計算機實驗室的設置,只是單純的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這樣做的結果會直接導致學生們的實際操作水平有限,僅僅會紙上談兵,學習網絡計算機技術根本沒有實際意義。以下,我們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例,淺談目前網絡計算機技術教學的現狀和問題,提出完善教學體系的具體措施,以便提高教學的質量。
1 網絡計算機技術的概述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通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計算機網絡是按照網絡協議,將地球上分散的、獨立的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集合。連接介質可以是電纜、雙絞線、光纖、微波、載波或通信衛星。計算機網絡具有共享硬件、軟件和數據資源的功能,具有對共享數據資源集中處理及管理和維護的能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了資源共享。人們可以在辦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訪問查詢網上的任何資源,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促進了辦公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家庭自動化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是服務現代科技的開端。
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絡時代。計算機網絡極大普及,計算機應用已進入更高層次,計算機網絡成了計算機行業的一部分。新一代的計算機已將網絡接口集成到主板上,網絡功能已嵌入到操作系統之中,智能大樓的興建已經和計算機網絡布線同時、同地、同方案施工。
2 《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雖然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得到了所有人的重視和認可,但在具體的教學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們接受新技能的效果不明顯,達不到開展新學科的目的和教學效果。
2.1 計算機網絡技術不像是文學、歷史等科目,非常重視理論知識的灌輸,而不包含具體的時間課程。正相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是一門動手能力很強的學科,配置相應的實驗室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很多教學機構往往陷入了傳統教學的誤區,對實踐課程的重視不夠,學生們的實踐課程設置的非常少,這就導致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非常弱,只會紙上談兵,缺乏具體的操作能力,無法正確掌握計算機技術。
2.2 實驗課程的具體內容,對學生們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程度也有很大的關系??茖W合理的實驗內容,可以幫助同學們循序漸進的了解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原理,逐漸挖掘學生們的創新思想,達到完美教學的目的。在這一方面,很多學校做的往往不夠。實驗內容設置的十分單調,很難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再加上實驗的內容始終保持片面性,沒有系統性、深入性的內容,導致學生們的實際能力滯留不前,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學習有限,實際技能無法追趕理論學習的進度。
2.3 學生們缺乏自主學習能力,缺乏學習熱情。每課時的時間都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都是一個教師對應幾十個學生,無法和每個學生都進行及時的溝通,教師為了減少演示時間,增加學生的實際操作時間,往往只在講臺上對技術方法進行一遍演示,無法形成一對一教學,坐在前排的學生很容易看清和聽清操作步驟,再加上老師離自己比較近,所以下意識會認真進行時間,但是坐在較后面的同學,有時會無法看清老師的操作步驟,老師也沒有在身邊,下意識就會產生懈怠心理,降低了自主學習的熱情,無法掌握當堂的教學內容,從而影響下一課時的教學,不懂的技術也越積越多。因此,老師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題作用,在課堂上多走動并與學生溝通,為個別不明白的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
2.4 實驗教學的老師缺乏豐富的操作經驗,無法正確向學生傳授時間知識。這種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教學機構的教師隊伍不夠強大,大多數的教學設置都是一個教師教一門課程。而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因此最好有擅長不同領域的教師分別教學。如果實驗課程也使用教理論的老師,達不到開展實驗教學的目的,無法傳授出在實際操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面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能及時的進行解決,即使勉強完成了授課內容,也不能達到良好的時間效果,無法幫助學生消化相應的理論知識。因此,必須完善教師隊伍,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不能因為經濟因素等條件的限制,就“濫竽充數”。那樣做只會誤人子弟。
2.5 考核力度側重于理論,輕實踐。這個問題不僅表現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考核上,在很多學科中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這直接導致,學生們一個個成為“瘋狂的學霸”,考試之前瘋狂的背誦相關的理論知識,反而忽略了實驗課時的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本就是一門時間重于理論的課程,所以對時間的考核必須提升到與理論考核相同的高度。
3 計算機網絡技術改革教育研究提議
3.1 針對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增設相對的實驗室。完善實驗室內部的各種設備,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重視激發學生們的自助動手能力,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保障學生的實際操作水平與理論學習保持一致。
3.2 適當的增加實驗課時的數量,保障實驗課時與理論課時共同進行。增加實踐教學的地位,以小組的方式對實驗室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每部分內容都分配給特定的人員,保障管理等額有序性、合理性,促進教學的有效展開。增加相應的實驗設備,保障每個同學都有充足的實驗機會。
3.3 合理安排實驗教學的內容,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保持一致,難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而促進學生們的接受能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4 完善教師隊伍,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有所區別,所以應該有不同的教師進行授課。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新的技術內容經常出現,所以對教師應該進行定期的培訓,從而充實教學內容們,讓學生們接受最先進的知識信息。
4 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的教學改革務實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鞏固了課堂知識,培養了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創新的能力!其次,能夠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網絡的綜合分析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綜合應用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探索和研究中,我們雖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計算機網絡技術仍在不斷的發展,新方法不斷出現,實驗教學改革任重而道遠,要求我們必須不斷采用新的思路,努力學習、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朱志國.《計算機網絡》課程實驗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09(l):244-245.
[2]劉杰彥,易發勝.“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實驗教學探索[J].實踐教學,2008(22):57-58+54.
關鍵詞:高職院校;網絡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1-0000-01
Analysi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Zhang Qing
(Neijia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Neijiang641100,China)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extremely rapid,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Therefore,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and social needs of network technicians are constantly changing,the school'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continue to change,to develop highly qualified personnel.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vocational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problems,proposed several measures for its reform.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s;Network technology;Teaching;Reform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對網絡技術人才的需求也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但是高職學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其難以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高質量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如何改變高職學校網絡技術教學的現狀、培養出具有較高實踐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
一、轉變教學觀念,更新理論教學內容
教學理念是影響人才培養的首要因素,只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才能保證計算機網絡技術教育取得有效成績。高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出具有較高就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技術應用型的人才。所以,高職學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應該根據職業和社會需求確定教育目標、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教師應該轉變以學科為中心的觀念,在教學中引入培訓課程和企業認證,實現網絡技術教育與企業發展的緊密相連。
此外,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知識更新比較快,所以教師在教學生學習這一課程時應該結合網絡技術的新變化,不斷給學生引進新技術的和新的網絡產品,著重給學生講解比較常用的網絡協議。這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二、完善實驗室的建設,改進實踐教學
當前,沒有專門的網絡技術實驗室是影響很多高職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要對高職學校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進行變革,就應該完善學校的實驗室建設,積極改進實踐教學。
首先應該加強硬件實驗室的建設,給學生提供一種設備安裝、連接和測試的真實的操作環境,從而能夠加深他們對網絡技術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協議以及原理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和應用技能。
其次還要加強仿真實驗室的建設,通過仿真軟件讓學生準確清晰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原理和內部結構。另外,虛擬實驗室的建設也必不可少,因為虛擬實驗室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操作安全、開放性好等優點,而且能夠對實驗需求做出快速響應。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以前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往往是通過“一塊黑板和一支粉筆”或者通過多媒體展示完成課堂教學。單一的教學方法使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逐漸喪失。所以,要進行網絡技術教學改革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如下幾種教學方法對于激發學生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指的是教師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利用典型的案例把其中涉及到的理論知識逐步進行分解和細化,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知識。進行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與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其中的基本概念與原理的認識與理解。進行案例教學時,可以采取這樣的步驟:第一,給學生描述案例的基本情景;第二,提出該案例的知識點與問題;第三,講解知識點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第四,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從而對方案進行驗證。
(二)實施參與式教學。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所以,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學生參與到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來。教師在實施參與式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查閱新的網絡產品、新的應用軟件等新技術,讓學生自主分析、研究,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實施合作教學。合作教學是培養學生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各個小組就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在相互學習和相互交流中有所提高。另外,教師也可以開展項目教學,把生產項目的任務落實到每一個小組之中,讓小組成員在交流與合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把合作教學和項目教學有效結合,是提高學生各種能力、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水平的高低對教學效果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高職學校應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專業技能以及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學??梢圆扇∪缦麓胧旱谝?,完善激勵機制,估計計算機網絡技術老師參見IT認證等考試;第二,設立教師實訓基地,讓教師到企業中進行鍛煉;第三,學校聘請一些專業知識豐富、實踐能力比較強的專業人員擔任學校教師。
五、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迅速,要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計算機網絡技術人才,就必須對高職學校的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進行變革。高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積極進行探索,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內容,完善實驗室建設、改進實驗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改進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士新.網絡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J].福建電腦,2009,6
[2]鄭冬花,彭小娟.談如何優化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