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互聯網智慧醫療解決方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7月3日,NEC(中國)的“2015 NEC創新解決方案展”在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成功舉辦。今年的展會以“智慧之城(Smart City) 創想未來(Bright Future)”為主題,集中展示“安心便捷的城市”、“高效創新的企業”、“多姿多彩的生活”三個社會領域的多種解決方案,并展示了SDN、大數據等NEC的核心ICT。
NEC作為ICT的領先企業,在智慧城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都有著雄厚的技術實力和多年的建設經驗。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經濟越來越依賴于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成為了當今時代的熱門主題。NEC在“互聯網+”時代也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助力中國政府和企業創造價值,建設安全、安心、高效、公平、富足的信息化社會。
NEC中國總代表日下清文介紹說, 2015年NEC在中國的業務重點主要集中在安全、健康、環境,以及辦公領域,并帶來了尖端的技術,致力于成為社會價值創造型企業。
在此次展會上,NEC將展區分為“安心便捷的城市”、“高效創新的企業”、“多姿多彩的生活”三個區域,并特設了智慧商店(Smart Store)、智能汽車經銷商(Smart Dealer)、智慧課堂(Smart Class)、智慧辦公(Smart Office)四個特別展區,模擬企業在實際應用中的場景,讓參觀者切實感受NEC的技術與服務。
安心便捷的城市
隨著國內平安城市的深入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領域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此次NEC展出了它在人臉識別領域的豐富的技術產品,包括人臉識別軟件、人臉識別移動終端設備、全景監控設備、智能監獄系統、人臉識別防替考解決方案等,充分展示了人臉識別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為打造平安城市貢獻技術力量。
NEC在生物識別技術研發方面取得的成就已在全球得到業內認可。2014年5月,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NIST)組織的人臉識別技術基準測試的“靜態圖像識別人臉測試”中,NEC人臉識別技術的性能獲得了第一名的評價,這也是NEC繼2009年、2010年的測試后,連續3次拔得頭籌。在今年實施的指紋認證技術蒙眼測評中,NEC再次以壓倒性優勢獲得比對精度第一名,其測評結果也是全球業界公認的信賴度最高的生物識別測評。
NEC的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被運用到了全球各地的犯罪搜查和鑒別之中。至今,NEC的指紋識別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運用于超過40個國家的500多個項目。南非共和國國民ID系統和美國州政府城市警察AFIS系統(自動指紋認證系統)都使用了NEC的指紋識別技術,使用NEC人臉識別技術的公民身份識別及出入境管理系統已經被新加坡、南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導入。今后,NEC也會在生物識別領域開發更多應用,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更為廣泛的安全解決方案。
高效創新的企業
在經營、物流、銷售與生產現場緊密聯系的工業4.0時代,NEC以大數據、云計算、SDN、網絡安全等先進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為基礎,將“制造”“物流”“銷售”連接起來,將一線現場積累的智慧與尖端技術融合,進行價值鏈創新。
在NEC智慧商店(Smart Store)展區,客戶可以體驗包括O2O、來客感知、智慧總部、便捷結算、智能貨架等帶來的全新智能解決方案。NEC應用Beacon信標實現O2O服務場景,利用感知功能對顧客進店的時間點、滯留時長、訪問頻率等顧客數據進行跟蹤、搜集和管理,智慧總部的后端管理提供補貨預測和貨架分析等功能,POS手持終端等解決方案實現提供高效準確的結算系統。NEC智慧商店的一系列解決方案,可為企業解決銷售中遇到的眾多問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實現經營目標、更好地服務客戶。
在智能汽車經銷商(Smart Dealer)解決方案展區,整合了NEC人臉識別技術和觸摸屏技術的人機交互一體設備將4S展廳與汽車經銷商管理系統(DMS)、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和廠家的系統融會貫通,在廣告推送、信息采集、車型展示、商談成交、預約服務等環節帶給客戶不同以往的嶄新體驗。
智慧辦公(Smart Office)是首次在NEC創新解決方案展上展出,該解決方案導入了NEC先進的ICT,同時融合了NEC的SDN與網絡安全。其中的智能安全區域Smart Security Zone導入了NEC的人臉識別技術,為辦公安全保駕護航;Smart VIP會議系統支持迅速決策、無紙化會議,提供高效和充滿現場感的電視會議。智慧辦公(Smart Office)已經在NEC的北京辦公室成功導入,力爭在提高客戶滿意度的同時,提升員工滿意度。
多姿多彩的生活
NEC一直致力于促進醫療與養老行業的信息化,此次展出的移動醫療技術展示了通過移動終端盒移動技術,構建智慧醫療體系,拉近醫患互動距離,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同時構建新型院內物流管理和配送體系,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面向健康管理的步態收集和分析解決方案通過ICT對老人的日常步態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及時防止或預警異常情況的發生,保障老人的生活安全。同時,NEC充實現有養老管理系統,結合 NEC i-Care平臺、超聲波定位系統、人臉識別技術,為養老機構的緊急情況處理提供了及時且準確的早期支持。
NEC的智慧課堂(Smart Class)展示了在“互聯網+”新形勢下教育行業的新的改革和創新模式。睿課堂數字化教學平臺解決方案基于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實驗研究項目”的多年教學研究成果,利用平板電腦及無線網絡,把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引入到日常教學當中,豐富課堂互動,減輕教師負擔,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和自主探究式學習。該解決方案已在國內多所學校成功導入,讓信息化教育走進課堂,讓老師和學生體驗到前所未有的教和學的樂趣。
過去二十年,互聯網的沖擊主要體現在個人消費領域,無論PC互聯網,還是移動互聯網;接下來,互聯網將沖擊企業消費領域,包括醫療、金融、建筑、電信等行業,以前企業消費是“PC+軟件”模式,未來是互聯網。
互聯網還只是變革的動力之一,另兩個動力是“云計算+大數據”。后者是打開未來企業消費的秘鑰。
對于企業IT產品與服務提供商來說,在哪一個行業率先行動,根據各個企業積累的基礎。神州數碼選擇了智慧城市,基礎是電子政務方面的領先;用友選擇了企業管理軟件,基礎是管理軟件方面的優勢。
8月18日,東軟董事長兼CEO劉積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東軟將選擇醫療行業為突破口,然后向其他行業逐步拓展。”
為了方便協調資源,也因為雙方面對未來的戰略選擇,東軟與荷蘭飛利浦簽署了一份協議,飛利浦將其持有的東軟飛利浦25%的股權全部轉讓給東軟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東軟醫療。
東軟飛利浦是東軟集團于2004年與飛利浦成立的合資公司。
早在2011年,東軟集團開始面向“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未來布局智慧醫療,成立了東軟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互聯網醫療落地
劉積仁描述的智慧醫療包括“全程(全生命周期)醫療+物聯網+醫療地產(療養中心)”三個關鍵的環節。
全程醫療包括診斷、治療、診治后的服務。從病人進入醫院的那一刻開始,包括疹斷結果、治療過程狀況、治療后的反應都將以數據的形式存儲在東軟熙康的“健康云”里。
全程醫療改變了過去的“醫患關系”,過去有病看醫生,是一次,全程醫療是醫生隨時跟蹤病人的身體狀況,提醒患者各種注意事項,包括健康、飲食等各種注意事項。
過去只能一次的原因是技術條件不具備,全程服務需要隨時隨地采集患者各項數據,采集數據則必須用到云計算。劉積仁說,以谷歌眼鏡、智能手表、智能手環做數據采集設備,可隨時隨地采集患者的心率、脈博、血壓等數據。這些設備隨時聯網,把數據傳向東軟構筑的健康云。
此前,東軟已經推出了智能手表。劉積仁透露東軟或將推出更多可穿戴智能設備,比如智能手環、智能眼鏡等。同時,東軟還將推出基于智能手機的APP,通過智能手機采集數據。
通過這些智能設備,無論病人在睡覺,還是在跑步,數據都在向健康云中傳輸,醫生根據這些數據提供各種建議。
對于這種新的醫患關系,劉積仁比喻說,過去是汽車修理廠模式,車壞了才修;現在則變成全程服務的4S店模式。
另外,云計算需要大數據技術才能為患者提供貼身的服務,醫生通過長期積累的數據進行判斷,這樣更準確。
成立于2011年8月的東軟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東軟面向“智慧醫療”埋下的一枚棋子,該公司的業務包括計算機硬件、電子產品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與技術服務。
東軟熙康更大的作用是整合外部資源,外部資源包括醫院資源、醫生資源、社保資源、基層醫療機構。這樣,東軟熙康成為一個為個人和家庭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務平臺。
通過整合上述資源能實現兩個目標。一是打通所有醫療環節,病人不僅可以通過該平臺找到最合適的醫生,診治結束后,可以直接基于東軟熙康平臺進行支付,完成醫保報銷等。東軟能夠搭建東軟熙康這一智慧醫療平臺的基礎是東軟通過解決方案業務在社保、醫療行業積累的資源。目前,東軟是社保、醫療行業最大的解決方案與系統集成提共商。
二是實現醫療資源的平等。東軟熙康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即使是邊遠地區的平民也能通過這一平臺找到最好的醫生;醫療資源通過平臺的技術進行分配,醫生面對的是患者數據,而不是貼著貴賤標簽的個人。
合資公司分家
東軟集團在醫療領域的積累決定其實現智慧醫療的可能,而東軟在醫療領域的積累與東軟飛利浦息息相關。
東軟飛利浦成立于2004年5月,其中沈陽東軟持股49%,為第一大股東;另外PEC持股41%,PCI持股10%(PEC、PCI均為飛利浦在華子公司)。
按照最初的合作模式,東軟飛利浦負責生產CT等醫療設備,銷售分兩塊牌子,兩個渠道。
過差不多十年的合作,東軟得到了三個東西,一是市場,目前東軟在全國不同區域的醫院里安裝了3000多臺CT,目前每年以超過200余臺的速度增長。在銷售CT的同時,東軟也把自己的醫療行業解決方案銷給醫院。
二是品牌,通過十余年的積累,東軟在CT行業已經成為繼GE、西門子、飛利浦之后最重要的品牌商。除此之外,東軟的CT還面向全球60多個國家與地區銷售,擁了一定的國際知名度。
三是技術,通過合資的方式,東軟掌握了醫療設備領域的先進技術,去年東軟推出了首臺64層螺旋CT,領先于GE、西門子、飛利浦等公司,打破了上述巨頭對高端產品的壟斷。
最重要的是向智慧醫療進行拓展的可能,出售醫療設備不是一槌子買賣,必須長期進行售后支持與服務,東軟因此與客戶具有穩定的客戶關系。這有利于東軟銷售智能手表等智能設備,也有利于通過醫院向個人銷售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上述目的達到后,東軟集團決定與飛利浦分手。劉積仁接受采訪時透露,前不久,飛利浦將其合計持有的占東軟飛利浦注冊資本25%的股權轉讓給東軟醫療,股權轉讓交易基礎價格共計8,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包括PEC持有的15%;PCI持有10%。
股權轉讓完成后,東軟醫療將持有原東軟飛利浦74%的股權。PEC將其持有的東軟飛利浦剩余26%股權轉讓給Cyber Bridge Investment Limited。
自2015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已經影響及改造了多個行業,而在此進程中也浮現出諸多問題,如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該如何融合創新、傳統產業該如何推動產業的轉型與變革、電信運營商如何借助“互聯網+”之力打造新的增長點等。因此,本期專題既提出了針對物聯網、車聯網等的解決方案,也探討了“互聯網+”在醫療、國土資源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并對運營商如何推進“互聯網+”的體系架構及其轉型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借本次專題回顧“移動互聯網+”在過去幾年的技術研究和應用成果,同時也對其發展方向與前景進行展望。
【摘 要】為了探討如何解決目前車聯網行業發展的信息化問題,首先分析了車聯網發展的現狀,并針對當前阻礙車聯網行業發展的行業解決方案欠缺的瓶頸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集云應用、管道、應用終端的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該方案的實施旨在為運營商帶來新的經濟效益增長點,同時為城市智慧交通建設提供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為綠色低碳城市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車聯網 智慧交通 綠色低碳
[Abstract] To discuss how to solv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problem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vehicle networking, and in view of bottleneck problems of the lack of solution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t used a set of integrated and comprehensive solutions for cloud applications, pipelines, application terminals,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The program not only brought operators significant new financial growth point, but also provided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urba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 making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green low-carbon urban construction.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 vehicle network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green low carbon
1 項目背景
1.1 國內外車聯網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智能汽車行業的高速發展,當今車聯網技術也進入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美國與日本等國家已經通過建立車輛和道路之間有效的信息通信實現智能交通的管理和信息服務。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未來五年內,全球車聯網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并且至2020年將會達到90%的車型配置車聯網技術。
我國在2010年將“車聯網”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第三專項的重要項目,并在同年提出兩項涉及車聯網的關鍵技術的項目;在2011年明確提出物聯網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領域率先部署;2012年指出重型載貨汽車和半掛牽引車應在出廠前安裝衛星定位裝置,并接入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督平臺;2013年交通部推進“兩客一危”車輛安裝北斗兼容車載終端,并接入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臺;2014年正式實施《道路運輸車輛動態監督管理辦法》。
當前國內互聯網汽車市場發展非常迅速。在地圖領域開發方面,騰訊通過12億元購買四維圖新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而阿里巴巴也以11億美元收購高德;在硬件與接口開發方面,騰訊擁有路寶盒子,阿里推出智駕盒子,淘寶網開始涉足汽車維修O2O,百度也推出了開放車聯網協議Carnet。
1.2 車聯網信息化發展的需求
至2016年3月,我國的機動車保有量達2.83億輛,目前,緩解交通擁堵與減少交通事故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車聯網的提出成為智慧城市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將引領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車聯網的組成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移動互聯網為基礎,以規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實現車與車之間、車與路人之間、車與人之間、車與互聯網之間的連接,從而達到車輛控制智能化、信息服務移動化、交通智能化的智能交通物聯網絡。
構成車聯網產業鏈的組成部分包括車輛制造商、服務提供商、設備提供商、內容提供商、移動網絡運營商等,涵蓋汽車、計算機、物聯網、通信等多個行業,這決定產業鏈條的發展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與應用整合。
隨著車聯網行業信息化的發展,可以通過實現道路利用情況的動態實時反饋與掌握各類車輛的駕駛行駛狀況的方式,達到合理分配利用城市道路資源、監管各類車輛駕駛狀態的目的,最終實現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問題、優化車輛行駛路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污染及發現與排除車輛安全隱患等,實現城市交通的透明化管理。
車聯網的信息化將會帶動智能交通技術,可以實現智能公交管理、智能停車場管理、車流量監測與管理、智能信號管理等功能,以做到合理疏導和調度道路車輛行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與利用率,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與交通堵塞,降低城市能耗以促進綠色低碳城市的建設。
2 車聯網一體化運營綜合解決方案
2.1 技術架構介紹
圖1為車聯網一體化運營綜合解決方案技術結構。該解決方案的技術架構由“云、管、端”三個部分組成。“端”主要由感知終端組成,由個人PC、手機終端、行業終端、企業信息終端以及車載Wi-Fi等組成;“管”是實現車聯網通信的承載移動網絡,由GSM/WCDMA/LTE移動網絡、專線APN(Access Point Name,接入點)、共享APN與Wi-Fi組成,同時搭配防火墻、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ccounting,驗證、授權和記賬)認證與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分布式拒絕服務)防護等技術;“云”部分由車載音樂、實時路況、位置服務平臺、車聯網輔助分析平臺以及微信客戶端等組成,并由云數據中心實現對所有云應用的承載。
2.2 關鍵功能架構描述
車聯網一體化運營綜合解決方案從縱向劃分為云服務+智慧管道+行業應用終端,橫向劃分為車載音樂+實時路況查詢+位置服務+輔助分析+專網Portal服務+微信客戶端等應用,通過橫縱結合發力,構建基于“云應用+網絡運營+多元終端”的車聯網綜合解決方案。
(1)云應用
“云”端由自建平臺或者與第三方合作建設的平臺共同組成,包括位置服務平臺、路況查詢服務平臺、物聯網自輔助分析平臺、微信平臺、音樂平臺、視頻空間、語音對講、支付平臺及其他應用平臺,如圖2所示。
1)位置服務平臺:位置綜合服務平臺(LCS)采用了LBS和GPS兩種定位技術,以提高GIS并發能力及綜合處理能力,并可以在LCS基礎上建設位置通等其他業務系統。平臺實現在位置服務的基礎上建設面向車聯網的位置服務共享應用平臺與GPS定位平臺,并提供擴充地理信息系統的標準開放接口。
2)交通服務平臺:通過與深圳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統平臺合作建設的交通服務增值服務平臺,實現城市路況、高速路況、公交出行、地鐵出行等多項功能,結合高速3G WCDMA與4G FDD-LTE移動網絡為用戶提供便捷出行功能。
3)物聯網自服務分析平臺:物聯網自服務分析平臺提供“貼身的”增值服務給迫切需要部署物聯網應用的車聯網企業,平臺由幾大功能塊組成,涵蓋了用戶管理、賬戶查詢充值、流量預警、充值和機卡分離控制、漫游控制、報告報表等功能,從而實現了車聯網企業的自服務平臺系統。
4)微信服務平臺:面向車聯網客戶提供專屬的官方微信,實現用戶設備與卡號碼的綁定關系,為車聯網客戶端提供基礎服務功能,包括登錄、查詢、充值、轉套餐、報失等基本功能。
5)專用Portal平臺:通過提供專網Portal,面向客戶提供免費享用Wi-Fi上網服務的同時,提供多種增值服務,包括業務查詢、支付等專網通道。通過廣告引入消費環節,將普通Wi-Fi設備升級成為商用廣告Wi-Fi,實現多元營銷。
6)音樂平臺:與三方音樂平臺合作提供客戶音樂定制下載業務。
7)語音對講:與三方語音對講平臺合作開發基于IP的對講平臺,通過車載電子設備實現車友間的對話和群聊功能。
8)語音識別:與三方語音識別平臺合作開發實現通過語音識別技術對車輛下達操作指令。
9)支付平臺:通過三方充值平臺實現用戶充值功能,支持微支付、支付寶、銀行卡以及充值卡的用戶個人充值方式。
(2)智慧“管”道
移動互聯網智能“管”道主要從移動網絡與安全網絡機制兩方面實現:
1)移動網絡:依托高速與成熟的WCDMA/LTE無線網絡技術,并利用APN技術提供的安全機制與接入手段,實現車載終端用戶的無線數據的傳輸功能。
公眾網:采用普通公網卡,實現與所有網絡的互聯互通,具備高速、開通便捷的特點。
共享APN:行業客戶所有的APN卡采用共享的域名,其內部網絡通過公共互聯網(有固定IP地址)與公網GGSN設備相連,實現車載終端與行業客戶內部網絡的互聯互通,具備低成本、開通方便快捷的特點。
專線APN:行業客戶所有的APN卡采用特定域名,其內部網絡通過專線(MSTP(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基于SDH的多業務傳送平臺)、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體系))與公網GGSN(Gateway GSN,網關GSN)設備相連,實現車載終端與行業客戶內部網絡的互聯互通,具備安全性高、高質量保障特點。
2)安全網絡機制:對于行業安全性需求較高的客戶,提供企業級的硬件防火墻、AAA認證服務器及DDOS防護設備與系統等安全防護體系。
防火墻:提供包括過濾防火墻、應用網關防火墻、狀態檢測防火墻以及復合防火墻等多類產品,為行業客戶提供不同層次需求的防火墻設備。
AAA認證服務器:AAA認證提供給行業客戶APN接入的二次認證管理平臺,完成認證、授權、審計三項功能,實現對用戶身份合法性的認證授權,控制用戶的不同服務訪問權限。通過AAA認證服務器平臺能夠滿足APN用戶的安全認證需求,并能提供業務管理和系統管理等功能。通過與APN產品結合,為企業提供AAA認證服務,既能為客戶提供更完善的無線通信安全解決方案,也能增強傳統APN產品的競爭實力。
DDOS防護設備/系統:通過在骨干網絡為行業客戶部署DDOS檢測處理設備,通過把控正常數據流量的通行與攻擊流量的清理過濾,實時檢查用戶流量安全。通過部署DDOS防護設備/系統,為行業客戶提供安全性高的互聯網絡。
(3)多元終端
實現包括手機類終端、PC類終端、企業信息終端、SIM卡芯片嵌入的車載終端的多元云接入解決方案,打造“云服務+多元終端+車聯網沃”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1)手機類終端:支持目前主流的IOS操作系統、安卓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接入。
2)個人PC類終端:支持目前Windows操作系統、蘋果Mac OS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的電腦終端接入,同時支持IE、Google、Safari等主流瀏覽器的登錄。
3)車載類終端:支持安卓類操作系統的車載類終端接入。根據不同廠家設備將會對兼容性做進一步擴展。
4)行業應用終端:提供特定廠家(中興、華為)芯片模組的網絡接入,并根據市場需求將會進一步支持更多行業應用終端。
5)車載Wi-Fi:實現車載類Wi-Fi的訪問,實現車內移動終端免費上網功能。
隨著車聯網一體化運營管理系統的規模放大,將會不斷擴大終端的支持數量與內容。
2.3 方案關鍵技術描述
(1)實現面向企業與用戶的一體化服務平臺
車聯網一體化運營綜合解決方案打造面向企業級(B2B)與面向用戶級(B2C)的免費的增值服務平臺,并實現個人渠道的充值系統平臺。通過一體化服務平臺建設,不僅向企業提供強自服務平臺,并且向個人客戶提供貼身的個性化服務平臺,從而強化企業之間合作的深度與用戶的使用黏度。
(2)實現從“傳統SIM”至“機器專用M2M卡”的轉變
針對汽車環境因素所具備的溫差變化大、潮濕、強振動等各種因素,滿足車聯網企業特殊要求,量身打造專用芯片和汽車專用模組。
方案使用工業級的車載設備專用M2M異型芯片卡取代傳統消費級的SIM卡,具備耐高溫、防塵、防潮的特點,并可集成于汽車專用通信模組,達到低成本、更長的使用壽命以及高集成度產品的目的。
(3)基于大數據挖掘的分析方式
通過對每天50 TB左右的原始話單與位置定位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參照3GPP通信協議規范挖掘原始數據中的CELLID、IMEI、IMSI、流量等所需字段信息,并按需求制定分析與統計規則,實現機與卡對應匹配、位置定位與流量統計等相關應用分析。
(4)多源定位技術
通過LBS與GPS兩位定位技術的結合,并支持AGPS定位技術,實現精確度達到5 m的精準定位。同時結合凱立德實時路況數據,為車載用戶提供多元定位服務。
3 項目意義
車聯網一體化運營綜合解決方案對車聯網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發展、城市智慧交通發展,以及綠色低碳城市建設都有積極的意義:
(1)車聯網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發展。車聯網產業鏈的構成包括車廠、內容提供商、設備提供商、網絡提供商、服務提供商等,涵蓋汽車、計算機、物聯網、通信等多個行業,這些應用要求相關行業的協同發展,這將會帶動這些行業的企業進行科技創新與應用整合。在中國經濟轉型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過程中,將會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起到重要作用。
(2)城市智慧交通發展:通過車聯網運營項目可以動態實時地掌控道路利用情況、各種車輛的駕駛行駛狀況等,由此實現對道路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監管(營運、私家)車輛的駕駛行駛狀態,可以有效緩解道路交通擁堵、減少車輛尾氣污染、及時發現和排除車輛安全隱患、優化車輛行駛路線等,實現了交通、車輛的及時透明化管理。
(3)綠色低碳城市建設:通過車聯網運營項目帶動了智能交通技術,可以實現智能公交管理、智能停車場管理、車流量監測與管理、智能信號管理等功能。這些能夠在現有的道路交通基礎上,對道路上的行駛車輛進行合理疏導和調度,最大限度地發揮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減少道路交通堵塞,降低燃料消耗,提高經濟性,提高道路的利用率。
4 結束語
車聯網一體化運營綜合解決方案旨在實現運營商對物聯網行業應用市場開拓進程的一次強有力推進。本項目融合車聯網行業發展需求,采用“云+管+端”技術架構,再結合運營商網絡資源等幾大要素,符合現代城市交通未來發展的方向,實現了城市交通“低碳環保”和“科學管理”等系統目標。希望通過該方案促進城市智慧交通的建設,并且有效帶動車聯網行業的發展,為車聯網上下游企業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健強,吳辰文. 車聯網架構與關鍵技術研究[J]. 微計算機信息, 2011(4): 156-158.
[2] 李磊,隴小渝. 淺談車聯網的發展[D]. 西安: 西安郵電大學, 2013.
[3] 何廷潤,李軍芳. 車聯網核心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探討[J]. 移動通信, 2013(15): 10-14.
[4] 陳禹. 基于Telematics的中國車聯網產業市場分析[D]. 北京: 北京郵電大學, 2012.
[5] 周志勇. 國內外車聯網市場發展的現狀及市場驅動力分析[J]. 電子產品世界, 2015(10): 12-15.
[6] 譚紅英. 國際與國內車聯網專利知識圖譜對比分析[D]. 重慶: 重慶大學, 2014.
[7] 郭華. 智能化信息化引領車聯網發展[J]. 移動通信, 2016(1): 29-33.
[8] 于慧. 車聯網時代悄然到來[J]. 汽車縱橫, 2014(6): 122-126.
賽迪信息最新的《中國智慧城市產業戰略研究(2012)》顯示,到2012年,我國明確提出規劃,并已經啟動建設的智慧城市數量已有40個左右,密布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區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區熱點涌現的總體分布格局。
一個向好的趨勢是,在全國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中,大家不再僅僅關注硬件和網絡層面的系統建設,不再滿足于城市的各個部門建設自己的垂直系統,而是在智慧城市整體系統的頂層設計、數據共享、應用便捷等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數據層和應用層是核心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數字化、IP化、網絡化、Web化、寬帶化、移動化、智能化、云化、社交化、泛在化等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打下基礎,無線城市、數字城市、物聯網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條件。智慧城市是城鎮化進程的下一個階段,是城市信息化的新高度,低碳城市、綠色城市、幸福城市、創新城市是智慧城市的應有之義。
顯然,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也是智慧城市能夠在2012年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以前,很多城市的工商、公安、稅務、社保等管理部門也曾先后建起一些信息化系統,但這些系統往往互相割裂,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智慧城市作為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就是要實現對城市及時、互動、整合的信息感知、傳遞和處理,面向政府、企業和個人,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企業競爭力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般來說,智慧城市的總體架構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層和應用層。雖然基礎設施層不可或缺,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各種計算設備、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的堆砌,而是必須在數據層和應用層多下功夫,幫助政府部門在提升管理水平的同時,更好地為企業和市民服務,讓城市管理擺脫舊有體系的羈絆,加速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一體化成發展趨勢
近年來,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覆蓋率逐步提升,城市化和信息化都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有關研究表明,我國城市化程度每提升1個百分點,帶來的年投資需求將增加6.5萬億元。信息化建設是城市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物聯網正在廣泛應用于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個人健康等領域,物聯網及其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將帶來一個萬億元級的高科技市場。
智慧城市復雜的應用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在“十二五”期間,寧波將投資407億元打造“智慧之城”,淮安將投入100億元打造“智慧淮安”……
圍繞智慧城市建設的產業鏈正在逐步形成。應用終端、數據傳輸、計算與存儲、通用軟件都是智慧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產品,這些新需求給眾多的硬件產品提供商帶來了新的希望。包括高速網絡、大型數據中心、物聯網在內的智能基礎設施、城市信息資源中心、跨領域的應用解決方案,吸引了來自神州數碼、太極股份等眾多系統集成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針對智慧城市的IT基礎設施、信息資源、日常應用等系統的運營雖然還處于探索階段,但已經被認為將催生多種產業模式創新。
相關產業政策不斷出臺,地方政府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企業加速布局,這些都將推動智慧城市產業高速成長。未來十年,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將從規劃期邁入大規模建設期。從需求的角度看,越來越多的城市青睞那些有智慧城市建設經驗、能夠提供從基礎設施到垂直應用一攬子解決方案的廠商。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產品、網絡、應用、服務等產業各環節的關系日益緊密,各種技術不斷融合滲透,產業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大廠商都在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在智慧城市市場中,廠商的競爭正從單一產品和單項服務的競爭,逐步轉向全產業鏈綜合實力的比拼。
相關鏈接
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企業
神州數碼
目前,智慧城市已經成為神州數碼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核心戰略,其目標就是成為“中國智慧城市專家”。截至2012年9月30日,神州數碼已經在69個城市布局智慧城市戰略,并與14個省市級政府簽訂了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些城市包括揚州、無錫、張家港、鎮江、桂林、武漢等。12月6日、12月20日,神州數碼又先后在福州和佛山市民融合服務平臺,這標志著神州數碼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實現了新的突破。
太極股份
目前,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將智慧城市列為公司的戰略性創新工作重點,成立專門的智慧城市事業部,支撐相關業務落地。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太極股份鎖定公共安全、智慧醫療、智慧政務、智慧交通、智慧環保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它的優勢是可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太極股份的智慧城市業務采用以北京為主,向其他城市推進的策略。借助“智慧北京”、“祥云計劃”等大型項目,太極股份承擔了北京物聯網平臺建設,參與策劃了北京市政務云服務,并開發了部分支撐解決方案落地的軟件工具。
東軟集團
東軟集團已經對自身在智慧城市中的發展做出了戰略規劃和定位,其跨越多行業的技術實力和分布廣泛的地域優勢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產品方面,東軟擁有自有品牌的醫療產品和信息安全產品;在建設環節,東軟的行業解決方案涵蓋了電信、能源、金融、政府、制造、商貿流通、醫療衛生、教育、交通等眾多領域;此外,東軟還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應用維護、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等一系列業務。東軟曾成功幫助唐山市建設健康城市項目。
無獨有偶,4月13日,上海市委書記韓正相也邀請馬華騰交流了“互聯網+”,就智慧城市建設形成戰略合作意向,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是“互聯網+”,而邏輯樞紐則正是上海政府推出的“政務云+”,突破則需要“云調度+”。事實上,在民生這個領域,百度早已經發力,百度健康的凸顯的正是百度的大數據優勢,百度的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也已經具備了規模。同時,各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實現上也是各有突破點,智慧上海的著力點在“政務云”上,貴陽則是靠大數據產業來入道。
也不怪互聯網巨頭進入,有政府相邀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市場巨大,有數據分析師表明,2015年國內智慧城市的IT投資將會突破2400億元,拉動經濟總產值超過1萬億元。當前正處于“互聯網+“初級階段的市場總量就達這個數,后面的發展可想而知。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正是”互聯網+”
對于每一個城市而言,”互聯網+”基本可以體現在四個層面上,即“互聯網+城市”、“互聯網+政務”、“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人”。城市對應生存環境,政務對應政府服務,企業對應經濟,人即生活在城市中的市民。城市與人之間,由政務與企業連接,人們在政府的各種政策與服務下有秩序的生存,生活則有企業提供薪資來保證,企業的收入保證城市GDP的增長同時為熱門提供生活及生產資料,人即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無論是城市、政務、還是企業,最終都是為人們創造更舒適更和諧的生存環境。我在《“互聯網+”最終+的是人》一文中講”互聯網+”最終+的是人,與城市存在的道理是一樣的,”互聯網+”最終也是促進全社會產業升級,進而為全人類創造更好的生存環境。
“互聯網+城市”、“互聯網+政務”、“互聯網+企業”、“互聯網+人”,四位一體,通過與互聯網融合提升更高的運作效率及更多的附加值,每一個領域的升級是內因,也是量變,當四個領域都量變到足夠高,也就發生質變,這個質變的結果就是當前正興起的智慧城市。
可以說,在總理提出”互聯網+”之前,以上海等為代表的城市已經開始探索互聯網與城市的融合。一方面是借助互聯網推動城市各產業的進步,另一方面也探索如何使用互聯網讓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更加方便與快捷。智慧城市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為”互聯網+”的提出做了提前的實踐,同時也證明了可以以”互聯網+”的形式來推動全社會全產業升級與轉型。
再來談談“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通過物聯網基礎設施、云計算基礎設施、地理空間基礎設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以及維基、社交網絡、Fab Lab、Living Lab、綜合集成法、網動全媒體融合通信終端等工具和方法的應用,實現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大眾創新、協同創新為特征的可持續創新。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設在國內外許多地區已經展開,國內的如智慧上海、智慧雙流等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偉哥認為,從構成及應用方面來看,智慧城市大概分智慧環境、智慧連接及智慧應用三個階段,當前的主要任務還是做智慧環境的構建,后面的智慧連接則主要體現在通訊、物聯網及大數據上,最終是這個環境中的人的應用。
不同地域的智慧城市布局體現在產業與城市管理上,譬如新疆克拉瑪依利用清華同方大數據技術整合教育資源,福建龍巖正在著手解決數據共享問題,杭州寧波利用大數據解決醫療問題,重慶交委則用大數據解決交通問題。這些地方的初步成效體現了智慧城市的重要性,同時一批專注大數據、物聯網、物流行業等的企業也涌現了出來,最早是IBM提出了“智慧地球”,后面才有了“智慧城市”,如“智慧冰雹”等做數據起家的企業也開始做智慧城市的整體解決方案。同時,在互聯、數據、信息化這幾個標簽下,中國移動等三大通訊運營商也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主力。
智慧城市主要為了解決什么?
事實上,智慧城市的發展跟智能家居類似,算是一衣帶水的關系。創客們研究硬件的智能化,聯網是最基本的功能,創客們推動了以工業4.0為主要體現的硬件復興。隨著各種智能硬件的出現,智能家居過去二十年邁的步子甚至不如最近兩年的步子大,智能硬件的興起為智能家居提供了更多的可實現環境與發展空間。同樣,智能化與聯網化正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當然智慧城市不只是解決家庭智慧的問題,還要解決人與人、人與物之間連接關系,換句話說,是要解決場景互聯的問題。
未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帶來的是場景時代,大概5-10年以后就能實現虛擬現實中的典型應用-全息投影。這意味著什么呢?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交流都可以足不出戶,智慧城市中的智慧連接可以保證360行都能與政府、企業連接,大數據則可以分析每個企業、每個家庭、每個人的醫療、保險、財產、人際等數據。對于政府的每個職能部門而言,未來的管理將是再簡單不過;對于企業而言,與員工之間的關系將更加條理化與清晰化,未來的每個人都是數據的集合;對于每個市民而言,日常生活中的各處都充滿著“智慧”,衣食住行都將更加便捷,發個口令或者做個手勢甚至意念一動就能有一頓豐富的晚餐。
另一個角度看“智慧城市”的發展意義
智慧城市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模型,隨著人類居住環境的惡化,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變的越來越重要。在城市這個社會生態中,人是主體,所以人的各種行動都影響著生態的千變萬化。譬如過去的多個“五年計劃”以經濟發展為主,中國沒有太多的新興產業,發展經濟就需開足馬力去做生產制造與化工合成,背后犧牲的是人類的生存環境,是PM2.5的不斷上升與二氧化碳的不斷增多。智慧城市正好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智慧城市的推動,一方面倒閉企業放棄落后的產品而升級去做新興的商品,這點與”互聯網+”有異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由于企業從生產到銷售等都有所升級,譬如機器人及3D打印等,化學合成以及高污染的產業會大大的降低,而不是像當前一樣各地嚴打污染。
同時,每個城市的智慧化過程中,都會有行業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升級轉型過程中,這是一個很大的紅利期,也是一個很大的人才缺口,崗位的增多為更多人創造就業機會。還有老生常談的全民創業,智慧城市包含移動互聯網環境建設、智能設備制造與安裝、智慧工作人員培訓上崗、相關的智能產品設計等,這些領域都是創業者們可以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