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教育類的法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目標分辨率模型;空情想定設計;模型的校核和驗證
中圖分類號: TN945.12 文獻標識碼: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4.022
Research on the Validation Method for the Target Resolution Model of Warning Radar Simulator
JIaNG Miao, YaN Liao-liao, MeN Xing-huo, XU Yi-nan
(He Nan,Luo Yang 471003)
【Abstract】Simulator resolution settings of early warning radar affect the detection of target number,and resolution errors cause both
the false alarm and missed alarm, which are in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Radar system.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aspects of the validation model for the simulator resolutions,then we investigate an effective method based on air surveillance imagination to verify the simulator resolutions.By simulations, our proposed method can successfully improves the simulation effectiveness.
【Key words】warning radar simulator; target resolution model; air surveillance imagination; Model validation
0 引 言
仿真模型是對真實世界的抽象,它將需求轉譯為模擬功能和模擬行為能力,模型的逼真程度直接關系到模型的可信性和模型的生命[1]。校核、驗證技術可以促進仿真模型的測試評估工作,并可以大大提高仿真結果的可信度,因此在建模仿真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
目前,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已成為電子對抗仿真領域中的重要裝備,而作為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探測目標信息的重要組成,目標分辨率模型的精確度直接影響到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上報情報信息的可信度。因此,本文研究了對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目標分辨率模型進行校驗的方法。本文首先從理論上分析了對目標分辨率模型的校核方法,然后研究提出了測試驗證目標分辨率模型的空情想定設計方法。在目標分辨率模型校驗過程中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將模型分解為若干個子模型,對每個子模型進行單獨驗證,分析驗證結果,在每個子模型都滿足精度要求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整個模型的精度是否符合要求。這個過程反復進行,逐漸逼近,直到全模型的精度達到要求[2]。
1 模型校核
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作為整個仿真模擬系統的情報源,情報信息的準確性直接影響上級指揮機構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而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中目標分辨率模型的精度,則是直接影響雷達模擬器上報情報正確性的重要因素之一[3]。因此,對目標分辨率模型進行校核十分必要。圖1是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及目標分辨率模型仿真的一般流程圖。
美國DoD5000.61指令[4]對校核的定義如下:校核是確定仿真系統是否準確體現開發者的概念描述和技術要求的過程。對預警探測雷達模擬器目標分辨率模型進行校核的目的和任務就是要確定在實裝轉換為模型的過程中,模型的行為與被仿真對象的行為在滿意的精度下一致。
依據仿真模型的VV&A理論,對目標分辨率模型進行校核通常需要考慮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5]:
1)基于需求的理論依據
模型的建立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實際需求之上。因此,校核初期通常將概念模型與開發需求進行對比,決定所需過程及其聯系是否充分;實體,包括相應的屬性、組件是否準確定義,與其他對象的動態、靜態關系是否準確描述;輸入數據需求和權威來源是否確定;逼真度要求是否詳細說明。保證概念模型理論充分的前提下,以此建立仿真實現模型。
2)假設和簡化合理
假設是用來確定概念模型適用的條件,與很多因素有關并且與算法聯系緊密。它的物理意義也應該被闡述清晰,并在具體算法中聲明,這對理解算法很重要。正確和完備的假設關系到模型是如何運轉的、信息和數據的來源、模型不同部分的逼真度和重要性,不完備的假設會給今后的仿真應用帶來隱患。
根據仿真測試系統需求,確定模型是對真實對象的功能進行模擬,并不需要實現其所有功能,只要滿足需求即可。因此,設計實現模型時可以進行必要的簡化,與需求無關的模型不需要模擬。
3)結構和邏輯關系正確
模型應盡量按真實設備的物理結構劃分模塊,這樣模塊的物理意義清晰,并能方便模型的理解和程序的糾錯。模塊劃分在結構上應具有層次化,上層模塊可以通過下層基本模塊構建,頂層模塊即是模型,整個模型呈樹型結構。
各個模塊的邏輯關系清楚,輸入、輸出變量明確,才能夠便于系統的集成。按照概念設計的固有邏輯檢查物理表達(如通信、過程執行)和行為表達之間的動態關系。另外,對含有聚合與解聚的模擬模型還應評估其適應性與敏感性。
4)算法合理正確
算法定義了實體或過程的運作方式及其如何與其它事件之間的相互作用,應盡可能使用科學和技術符號來表示。在校核這項內容時,應首先確定所有算法及與之相關的實體和過程,算法的表示可以用行業術語,也可以采用傳統的代數學方法。追蹤所有確定的算法的來源及與其它相似算法之間的關系和算法的假設、數據元素,如果不能提供數據元素的精確值,就應給出期望的數據來源并提供數據的假想值。
5)模型參數設置合理,參數取值正確
關鍵詞:民辦高校;法律問題;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事業單位;法人
中圖分類號:D9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23X(2012)08—0025—03
一、民辦高校的法律規定及其分類
(一)民辦高校的法律規定
我國《憲法》(1982)第19條第4款明確規定,“國家鼓勵集體經濟組織,國家企業事業和其他社會力量依照法律規定舉辦各種教育事業”,這是民辦教育立法的根本根據。
民辦高校是一種民辦學校,因此,《民辦教育促進法》(2002)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2004)自然也就是調整民辦高校的最直接法律依據。
由于民辦學校通常被歸入民辦非企業單位,因此,也受《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1998)的調整。另外,民辦高校的性質決定了,《教育法》《教師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公益事業捐贈法》等法律中的相關規定也適用于民辦高校。
(二)民辦高校的分類
第一,根據其教育類型,可以分為文化教育類和職業培訓類(或者分為普通教育類和職業教育類)兩類。
第二,根據其是否取得合理回報,可以分為取得合理回報類和不取得合理回報類兩類。
第三,根據舉辦時資產的來源,可以分為投資類和捐資類兩類。
第四,根據是否從事經營,可以分為經營性類和非經營性類兩類。
第五,根據是否取得學歷,可以分為學歷教育類和非學歷教育類。
二、民辦高校的法律性質
(一)民辦高校有別于公辦高校
1997年,國務院制定的《社會力量辦學條例》第2條規定的適用范圍,與取代該條例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第2條的規定,在措辭上不太相同,而內容卻是一致的?!渡鐣α哭k學條例》第2條所規定的“社會力量”是指“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這里的社會力量其實就是指社會組織;該條規定明確了社會組織的范圍。從《民辦教育促進法》第2條的規定可知,民辦高校與其他民辦學校一樣,是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的區別僅僅在于,其舉辦是否利用了國家財政性經費:利用了則屬于公辦,反之則屬于民辦。
(二)民辦高校與法人
1。民辦高校是否屬于法人?
《民辦教育促進法》第9條規定,舉辦民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舉辦民辦學校的個人,應當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民辦學校應當具備法人條件。第35條又規定,民辦學校對舉辦者投入民辦學校的資產、國有資產、受贈的財產以及辦學積累,享有法人財產權。該法規定了舉辦者的“法人資格”、民辦學校的“法人條件”和“法人財產權”,卻沒有明確規定民辦學校屬于法人。本文認為,既然法律要求舉辦民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應當具備以上法定條件,那么民辦學校自然也就應當具備法人資格、屬于法人,否則就無法正常開展教育事業,無法正常進行經營。本文建議,在今后修改《民辦教育促進法》時必須予以明確民辦高校的法人資格,這樣規定可以避免引起歧義和不必要的法律難題。
2。民辦高校屬于什么類型的法人?
嚴格來說,《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所規定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是無法整體歸類在《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法人范圍之內的。因為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性質較為復雜,難以整齊劃一,需要予以區別對待。民辦高校也同樣是這樣?!睹穹ㄍ▌t》規定的法人類型有企業法人、機關法人、事業單位法人和社會團體法人。雖然法律要求舉辦民辦學校的主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但這不意味著民辦學校自然成為舉辦法人單位的一部分,也不意味著民辦學校從屬于舉辦主體的法人性質,而分別成為了企業法人、事業單位法人或者社會團體法人。
首先,需要區分民辦非企業單位與事業單位。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和《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可知,二者的區別僅僅在于資產的來源不同: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是事業單位;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是民辦非企業單位?!睹褶k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2條規定,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第2 條中規定,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這說明了,目前的民辦高校不屬于我國現行法律規定的事業單位范圍。
其次,需要區分事業與事業單位。一方面,《民辦教育促進法》第3條中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民政部制定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1999)第4條列舉了民辦非企業單位的9種類型,教育事業為其中之一,這樣,民辦高校自然也是一種民辦非企業單位。由此進一步說明了,按照現行法律規定,民辦高校的教育固然屬于教育事業,而民辦高校卻不屬于事業單位。
(一)考試科目
⒈高起本(兼報高起專)
⑴文史類:語文、數學(文史類)、外語、史地,共四科。
⑵理工類:語文、數學(理工類)、外語、理化,共四科。
⒉高起專(含高職)
⑴文史類:語文、數學(文史類)、外語、公民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共四科。
⑵理工類:語文、數學(理工類)、外語、公民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共四科。
⒊專升本
專升本統考科目為政治、英語和專業基礎課,共三科。專業基礎課根據各學科門類的特點設置8門(見附表一),由招生院校按專業的需要規定考生應試其中一門。
⒋高起本、高起專的外語考試,分英、俄、日三個語種。
⒌招生院校對部分專業規定了專業測試或特殊要求,有關測試的科目、時間、地點,請考生注意所報專業的相關信息并咨詢招生學校。
(二)計分辦法
⒈所有考試科目滿分均為150分。
⒉報考高中起點藝術類的考生,其數學考試成績不計入投檔分,但要載入電子檔案,供招生院校錄取時參考。
⒊招生院校規定的專業測試科目計分辦法由測試院校確定,其成績不載入電子檔案,由測試院校存檔,供錄取時參考。
(三)考試時間
2011年全國各類成人高校招生統一考試于10月15、16日進行。高中起點本、專科各科考試時間為120分鐘;專升本各科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考試具體時間安排按“2011年全國各類成人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時間表”執行(見附表二)。
(四)考試命題
《公民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按《公民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復習指南》中的考試說明,由我市自主命題;其他考試科目按教育部2011年頒布的復習考試大綱的要求,由教育部統一命題。
(五)考務要求
為配合網上閱卷工作,試卷將全部采用便于機讀的模式制作為試題卷和答題卡,試題按書寫工具不同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兩類。要求是:客觀題用2B鉛筆填涂,主觀題用0.5mm黑色簽字筆在規定的題號及區域內書寫做答。
為了保證答題效果,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將為考生準備標準文具,考生自愿購買,各區縣(自治縣)招生考試機構不得做出強制性購買的要求,凡訂購的考生在領《準考證》同時領取文具。
未訂購標準文具的考生,請按以上要求自備質量合格的文具。
附表一:
專升本各學科門類考試科目設置一覽表
報考學科門類以及一級學科 統一命題考試科目 專業課
公共課 專業基礎課
哲學、文學(藝術類除外)、歷史學以及中醫學類(一級學科)
政治
英語 大學語文
由
招
生
院
校
自
定
藝術類(一級學科) 藝術概論
工學、理學(生物科學類、地理科學類、環境科學類、心理學類等四個一級學科除外) 高等數學(一)
經濟學、管理學以及職業教育類、生物科學類、地理科學類、環境科學類、心理學類、藥學類等六個一級學科 高等數學(二)
法學 民法
教育學、體育學(職業教育類一級學科除外) 教育理論
農學 生態學基礎
醫學(中醫學類、藥學類等兩個一級學科除外) 醫學綜合
附表二:
2011年全國成人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時間表
一、高中起點升本、??瓶荚嚂r間表
日期
時間 10月15日 10月16日
9:00-11:00 語文 外語
14:30-16:30 數學(文科)
數學(理科) 史地(高起本文科)
理化(高起本理科)
公民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二、專升本考試時間表
日期
時間 10月15日 10月16日
9:00-11:30 政治 大學語文
藝術概論
高等數學(一)
高等數學(二)
民法
教育理論
生態學基礎
職業教育法律體系在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方面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能夠有效保障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但是隨著我國教育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當前的《職業教育法》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明顯的滯后現象。為了不斷推進職業教育改革促進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對當前職業教育的法律體系建構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
職業教育;法律體系;建構探討
一、我國現有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在不斷發展的職業教育形勢下顯現出的問題
第一,各層次的職業教育之間缺乏有力的銜接,在法律體系上沒有形成順暢的溝通連接。第二,職業教育法律體系的層次設計缺乏合理性,職業教育法律體系中的法律規定對當前職業教育的體制沒有明確的界定,存在很大的模糊性,難以為職業教育活動提供具體的法律支撐。第三,職業教育的法律法規在培養模式方面的規定實踐性不強,而職業教育本身則具有明確的實踐性,這就導致職業教育的法律體系不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由于受到職業教育法律法規的影響,職業教育類的院校的專業設置與具體的市場需求存在脫節的現象,教學的模式比較單一。第四,職業教育中所需要的機械設備和實訓耗材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職業教育院校在經費方面存在巨大缺口。第五,職業教育的法律體系中,沒有具體的法條在生源問題上做出明確。近年來,國家推行擴招政策,以及不斷減少的高中或初中生源,直接影響了職業教育學校的生源數量。面對生源不斷減少的情況,一些職業教育院校開始不斷相互搶奪生源,生源問題也需要在職業教育法律體系中有所體現,解決當前職業教育院校搶奪生源的紛爭。以上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不斷完善現行的法律體系,提高職業教育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對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從法律的層面進行規范,解決當前職業教育當中存在的障礙和問題,實現我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為我國的經濟轉型和企業升級提供優質的職業型人才。
二、我國職業教育法律體系的構建原則
增強職業教育立法內容的針對性。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它的應用性特別強,主要目的就是就業。在國際上,立法時對職業教育院校的定位十分清晰,而各大職業教育類的院校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定位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除了指導性的原則規定外,在職業教育立法的內容上,還應該包含具體實施的條款。這些條款都應該足于現實要求,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的具體措施以及希望達到的目標進行詳細具體的規定,大大增強職業教育法律法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職業教育服務于經濟發展,有助于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科技經濟的進步必然也會反過來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進步,由此便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世界各國在對職業教育立法時,逐漸調整職業教育各個領域的問題,并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由此可見,我國的職業教育立法除了原則性規定之外,還需要增強內容的針對性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職業教育立法體系的完整程度。另外,我國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嚴重不健全,除了現行的《職業教育法》以外,不存在與職業教育直接關聯的部門法。而部門的政策性文件所具備的法律效力不高,位階也比較低。因此要加強我國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構建,推行和完善部門法,在經費保障、校企聯合等方面不斷完善職業教育的外部環境,從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推行完善的監督系統,為職業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三、構建我國職業教育法律體系的策略
1、政府應轉變職能,在法律上加強宏觀管理
職業教育是為經濟發展和企業的轉型提供高新的人才,它與市場關系最為密切,因此,在構建我國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的過程當中,需要把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社會穩定和人員就業緊密聯系起來,最大限度發揮職業教育在經濟發展和企業改革當中的積極作用。同時,通過法律發展,引導政府和社會正確公平的評價職業教育。在進行評價和評估時,注重職業教育的特點,給職業教育院校自,采用以學生技能的培養為重點,全面提高職業教育學校學生的素質的評價機制。發揮市場需求導向作用和就業優先的原則,規范職業教育的管理。
2、完善職業教育的配套法律法規
職業教育涉及的范圍非常廣,例如:教育、勞動、人事等部門。針對這一特征,在構建我國的職業教育立法體系時,也應該從所涉及到的各個部門進行完善,建立全面系統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根據我國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再加上當下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對現行的《職業教育法》、《勞動就業法》等進行綜合考慮,不斷修訂和完善與職業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至今,針對職業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已有多個省份制定出了地方性的法規,為法律體系的構建指明了方向。構建職業教育法律體系的過程中要注重實用性與可操作性,保障受教育者接受職業教育的權利以及參與工作的權利,同時對企業、教育機構等也要進行統一的規范和保障。
3、我國職業教育法律體系的構建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
把握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增強職業教育法律體系構建的前瞻性?,F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對人才的培養和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也是社會發展的成果以及積極發展的現實需要,因此,應該在立法層面促進職業教育院校不斷創新和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轉變職業教育學校的教育模式。
四、小結
筆試考試根據專業不同分為衛生、教育和綜合三大類,各類均考一科。
衛生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和醫藥衛生專業基礎知識兩部分,分別占整個試題分數的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六十,專業基礎知識部分按醫療、藥劑、檢驗、中醫、護理五類分別命題;教育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和教學基礎知識兩部分,分別占整個試題分數的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六十 ;綜合類考試內容為公共基礎知識,包括法律法規、政治經濟理論、時政方針、科技知識、省情省況等基礎性知識和綜合寫作。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