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發展教師
1.新教師——青藍結對,幫助成長。每位青年教師配備一位老教師,以老教師帶動青年教師,徒弟聽師傅的課,師傅聽徒弟的課,促進課堂更好的開展。師傅還從教育教學常規、班主任工作等方面對徒弟給予指導,讓每一位新教師先“入格”再“入門”爭取早日“入道”。
2.青年教師——明晰目標,以賽促培。為加快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搭建學習平臺(同課異構)、實踐平臺(試講課、匯報課)、研討平臺(說課、評課)、展示的平臺(課堂大講賽、思政課大賽),讓青年教師能夠成長得更好,成長得更快。
3.經驗教師——分類推薦,經驗共享。為更加有效地發揮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在教學一線的示范、引領作用,學校定期開展優秀教師教學特色展示活動。使教師們互相學習,進一步形成、完善和升華自己的教學特色。
4.校長——深入一線,引領發展
校長經常深入課堂,與一線教師共同探討“生態課堂”,交流激發學生思維碰撞進行深度學習。參與教研,增設周二、周四特色教研活動;鋼筆字、簡筆畫、讀書交流會、專業課研討會、文學常識大賽等,全方位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與業務能力。
二、培養學生
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搞好教育工作的同時,主抓課堂教學,開設第二課堂,延伸第三課堂,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一)趣味活動多樣化
學生定期可參加各類趣味活動:語文學科的漢字聽寫、成語大賽、詩詞大賽、講故事、演講比賽等;數學學科的計算能力大比拼、珠心算比賽、數獨大賽;英語學科的朗誦比賽、演講比賽、話劇等;綜合學科的綜合知識競賽、校園歌手大賽、運動會、合唱賽等,可謂玩中學,學中樂。
(二)推進科技教育
1.科普知識宣傳:“國旗下講話”傳“科普”;主題班會,議“科普”;校報專設,學“科普”。
2.舉辦科技節。
3.巧抓季節,實踐探索
春季:組織學生去識別農作物,觀察、了解大自然,豐富學生的農科生活。秋季:開展植物標本收集大賽,讓學生了解多種植物,培養科學素養。
4.科技大篷車進校園
后期將引進“科技大篷車”,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展板和展品,提高師生的科技認識層面。
(三)研學旅行
組織學生進行遠足,領略本地風土民情;帶領學生參觀科技館、科技園、動物園等,開闊視野,激發求知欲。
(四)勞動教育
小學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勞動教育。
1.營造氛圍使學生喜歡勞動。
在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加強學生勞動觀念,培養學生積極的勞動態度。
2.加強引導,重視勞動。
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觀父母的工作地,同時,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
3.教給勞動方法,使他們學會勞動。
結合學校的勞動實際,教給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入校第一次大掃除,教給學生怎樣掃地、排課桌等。發動家長,每逢節假日教孩子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4.重視評價,讓他們自覺勞動。
①學生自評。②學生互評③家長參與評價④教師評價。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生活條件優越,依賴心理嚴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我在思品課的教學中,結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做家務活》、《東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這類課文,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有哪些事是自己應該做的,這些事怎么做,教會學生自我服務,克服依賴父母的習慣,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一、課堂調研,了解現狀
為了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生活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我對班級50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情況作了調查,了解學生在家里是否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早晨起床后是否能自己穿衣、疊被、每天能否自覺地刷牙、洗臉、洗手。結果表明,學生在家里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偏低,上述幾項做到的學生不足15名。我還對50名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一次整理書包的比賽,?結果做得好的僅有5人,一般化的有15人,做得較差或很差的有30人。針對學生生活處理能力差這一點,我決定在教學中從明確認識入手,再進行實踐指導,進而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二、課中明理,提高認識
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我們在對低年級學生進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時,針對和、樣取多種方法,如講故事的形式,即運用一個生動的故事,像“小花貓為什么哭了?”通過鮮明的形象和有趣的情節,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這一道理寓于淺顯的敘述之中,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在生動的內容中,情感得到激發,認識得到提高。又如讀兒歌的形式,即結合課文內容,自編一個通俗易懂而又瑯瑯上口的兒歌,讓學生朗讀、背誦,學生既易記牢,又易指導行動,端正思想。再如看圖或錄相片的形式,通過生動、直觀的畫面,給學生展示了“怎樣學做家務活”和“東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等行為要求,激發了興趣,明確了道理。
除了以上幾種方法,我還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在生活處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加以典型化、?編成辨析討論題,使學生在討論辨析中明白道理。如:1、文生在收拾屋子,媽媽說:“你的年齡還小,不會干,這活不用你干。”文主應該怎么辦?
2、小元玩得正高興,忽然聽見爸爸叫他去拿報,小元怎樣做才對?3、小紅在學校里勞動很好,可在家里什么活也不干。她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因為辨析討論題來自學生生活。有的還是學生自己平常表現的寫照,所以討論時,不少學生都能帶有真情實感,暢所欲言。在正確與錯誤行為的比較中提高了認識。
三、課上實踐,指導行為
要想使學生生活中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在這樣的形式中受到激勵,增強培養自我服務能力的自覺性。
四、課后檢查,養成習慣
平時進行督促檢查,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生活中自我服務能力形成的重要環節。
一是家庭的督促檢查,根據學校對孩子的要求,讓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孩子的表現,定期填寫班級制訂的“自我服務能力考查表”。
思想品德課要做到一課一得。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吃透大綱和教材,明確大綱對不同年級所提出的不同層次要求,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為目的,系統地理解每冊、每單元、每一節課的教學目的。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目標明確,有的放矢,克服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使學生做到每一節課都能有所收獲。根據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大綱,以及當前的實際情況,我們確定以下教學基本內容:熱愛祖國教育、熱愛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教育、愛人民愛勞動教育、愛學習愛科學教育、紀律與法制教育、道德規范教育、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健康和心理品質教育。大綱對小學生愛勞動的教育目標已按年段明確規定:在低年級只要求學生知道從小愛勞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學校當好值日生,在家里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如課文《自己的事自己做》。中年級則要求學生懂得勞動光榮,懶惰可恥。要積極參加家務勞動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如《學會做飯菜》。高年級要求學生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勞動創造,勤勞守法、勞動致富光榮;損人利己、投機取巧可恥;要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學習勞動人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參加簡單的生產勞動,如《從小學創造》。如果教師把握不準各年段的教材,對小學生進行“愛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和層次就很可能提得過高或降低要求,達不到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應通讀全套教材,明確大綱對各年級的教學要求,以便各就各位,瞄準目標,搞好教學。
廣泛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增強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能力較差,思想品德課教師如果憑書講書,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我們根據教學任務和教材特點及師生實際精心選擇教法,采用了故事、游戲、小品表演、兒歌等形式,運用幻燈、掛圖、攝影、錄音、錄相等教學媒體。如教低年級《愛護花草樹木》一課時,先讓學生學兒歌,再讓學生看攝影。孩子們看到的是只有亭、橋和光禿禿的公園,然后教師用復片為公園種上花、草、樹,這樣整個公園變得有生氣了,以景激情,讓學生懂得愛護花草樹木、美化環境的道理。對中年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選擇攝影、歌曲、幻燈、錄相等手段。教學《林則徐》,先讓學生在看書、聽錄音后,帶著課后的問題看錄相《林則徐》片斷,學生從心中油然升起對林則徐這位杰出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的無限崇敬之情。到了高年級,事理型的課文增多了,可用攝影、錄相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小組討論來辨明事理。如教學《祖國河山多壯麗》,讓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祖國名山和風景區,然后用幻燈片介紹泰山、華山、黃山、武夷山、喜馬拉雅山、長江、黃河、西雙版納、大興安嶺等,讓他們領會名山之秀,景色之奇,引發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從而激發學生為保護名山、建設風景區作貢獻的情感。
由于改革了教學方法,采用多媒體教學,大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聽其形”、“觀其聲”、“動其情”、“悟其理”,從而強化了感知理解,豐富了想象思維和情感,深化了道德觀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勞動最光榮》。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5月1日要放假,可是大家知道它到底是什么節日?為什么要放假為什么要舉國歡慶呢?
“五一”節其實就是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全世界勞動人民共同的節日。每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都成為我們贊美勞動者、歌頌勞動的節日。
我們現在還是小學生,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首先應當牢記自己的學習使命。培養高尚的情操,掌握豐富的知識,學會更多的技能,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就是力量,今天我們學會的知識越多,將來就能為祖國、為人民作出更多的貢獻。( 文章閱讀網:sanwen.net )
我們應該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家里,自己的一服自己穿,自己的床鋪自己疊,自己的書包自己理;在學校,積極打掃衛生,時刻保持換進的整潔;在社會上,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
我們要珍惜勞動成果。“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浪費每一粒米、每一的水、每一分錢。
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勞動的人。勞動最光榮,勞動的人最美。無論是白領還是農民工,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清潔工,他們都是光榮的勞動者,都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
一、指導思想
為積極建設資源節約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增強廣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積極推動綠色校園的創建,舉辦“善待地球·愛護家園”的活動,并以此為契機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理念滲透到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去。
二、活動內容
開展黑板報專刊比賽、上街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發放低碳環保倡議書等活動
三、活動領導小組:
組 長:李世先
副組長:李訓國
成 員:少先隊大隊部 全體班主任
四、活動內容:
(一)、地球日活動動員暨教育講話。
1、地點:操場。
2、時間:4月21日課間集會。
3、主講:李世先
4、目的:啟動我校地球日活動的動員講話暨地球日相關知識的教育。
5、參加人員:全體師生。
(二)、上街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和發放低碳倡議書
1、目的:教育廣大村民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養成低碳環保的好習慣。
2、負責人:以四年級為單位,由教導處和班主任老師負責。
3、時間:4月21日下午第三節課。
(三)、徹底清掃校園衛生:
1、目的:從小事做起,美化環境就是熱愛地球。
2、要求:各班由班主任老師負責,將本班所分擔的衛生區域進行徹底的打掃。少先隊大隊部進行評比表彰。
(四)、徹底清掃校園周邊環境衛生:
1、活動目的: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勞動,為全社會的環境美化作出貢獻。
2、參加人員:三、四年級全體同學。
3、時間:4月21日放學后時間。
(五)、環保板報評比。
1、評比時間:4月21日。
2、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