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集成電路的識別方法

集成電路的識別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集成電路的識別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集成電路的識別方法范文第1篇

 

模式識別技術的應用,使微電子封裝工藝得到迅猛的發展。如引線腳數逐年提高,平均每年増加16%,PGA的引線腳數己由300?400條増到1000條,QFP>400條,BGA>60條,引線節距逐年下降,己由2.54—1.27—0.65—0.5—0.4—0.3—0.15—0.1mm。

 

1基本概念

 

1.1模式識別技術

 

模式是對某些感興趣的客體的定量或結構的描述,模式類是具有某些共同特性的模式的集合。模式識別就是用計算機來模擬和實現人的識別與理解功能(包括視覺信息與聽覺信息),依靠這種自動技術,機器將自動地(或人盡量少地干涉)把待識別模式分配到各自的模式類中去。模式識別技術有統計模式識別(幾何方法),句法模式識別(結構方法),模糊模式識別與智能模式識別。模式識別技術廣泛地應用于軍事(目標識別,定位),公安安全(指紋,聲紋,身份證實與識別),地質,石油,資源,農業,醫療衛生與自動化控制中,在微電子工業生產中己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1.2模式識別的系統結構

 

模式識別的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分為識別模式與訓練模式兩部分。先設定訓練模式,對訓練樣本數據采集后把不同特征的非電量,如圖像、聲音、灰度等轉變為電信號,使計算機能夠辨識。后經預處理可以濾除干擾、噪聲,再經特征提取與選擇后進入分類器,提供分類決策。在待識別模式中對待識別樣本同樣經過數據采集、預處理、特征提取與選擇后,從訓練模式中的分類器中提取分類決策,得到識別結果。若分類器不能提供目前的分類決策,則得到錯誤檢測,需要更新訓練模式,直到重新獲得正確的分類決策。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特征(基元)的提取與選擇。這是一個去粗取精,由量測空間經過變換降維到特征空間的過程。具體到微電子封裝工藝中,就是識別元件的圖案并確定切割線、粘取點與焊接點等的過程。

 

2模式識別技術在微電子封裝工藝中的應用

 

2.1SOT—23塑封工藝的流程及模板匹配法

 

SOT—23工藝是一種二極管、三極管或其他元器件表面貼片塑封工藝。其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其中前幾道工序,如劃片、粘片與焊線對整個流程的質量與產量影響很大,而其中所依賴的關鍵技術就是模式識別技術。在自動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任何形式的模式識別技術與人工智能,都能使生產力更上一個新的臺階,實際上,我們剖析開來,在整套貌似先進的SOT—23生產線的工藝過程中,采用的都是比較原始、比較基本的模板匹配法。

 

模板匹配法基本上是一種統計識別方法,就是定義一個標準樣本作為模板,輸入待識別模式與之比較,也就是看兩者是否匹配在一定的誤差范圍內判斷結果。因為每一模板與未知樣品匹配得好壞,取決于模板上各單元與樣品上各相應單元的匹配與否,若分別處于模板與樣品上的絕大多數單元均相匹配,則稱該模板與樣品“匹配得好”,反之則稱“匹配不好”,并取匹配最好的作為識別結果。采用比較多的有光學模板匹配、模擬灰度和數字灰度。SOT—23工藝中采用的就是這種灰度匹配法,提取圖像的灰度作為特征基元來作匹配。

 

2.2劃片工序中的模式識別技術

 

由于生產的線寬微細化(0.5?0.25/mm,開發水平0.18?0.07/mm),并且每四年縮小1/2,為保證數以萬計的芯片得到正確、無偏離、無損傷的切割,就需要高標準的采用模式識別技術的劃片機。劃片工序的流程如圖3所示。

 

此工序中,關鍵是預先對灰度與芯片和間隔寬度的調整與設置,即劃片機的核心技術就是運用模式識別中對灰度特征基元的提取與識別,達到自動識別的目的。一般采用手工與自動配置相結合的方法,隔一定的時間進行人工檢查以免意外損傷。即使是劃片機的一些枝節技術也離不開模式識別技術,如對芯片字符、碼確認的字符識別裝置,就是對最典型最通用的模板識別技術的應用。

 

2.3粘片工序中的模式識別技術

 

粘片工序在SOT—23工藝流程中尤為重要,是承前啟后的關鍵工序,因為粘片的成功數量決定了產品的產量,粘片的質量直接影響焊線工序的質量,所以粘片工序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把歪粘、錯粘、漏粘數目降到最低水平。由于芯片生產的差異,使不同的廠家的產品在圖案灰度與邊緣界定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提高模式識別的能力更為必要。粘片工序的流程如圖4所示。

 

選好標準圖案后存儲到系統中,存儲圖案灰度就是提取一個特征,其中包括了芯片的大小尺寸和灰度等特征,以此作為模式識別的一個標準模板《,在粘取一個目標與模板比較中,就要處理歪斜、灰度過低等現象。設一個待識別目標的某項指標為石,則內-乃|<(/=1,2,3..,為對應此項的閾值)時可以判斷此

 

項指標在所限制的閾值范圍內,符合(或基本符合)決策要求。如果各項指標都在其限定的閾值范圍內,可以判定此目標與標準模板匹配,即各項指標的總和使機器判斷是丟棄或粘取此目標。

 

粘片工序中,在注意熔化溫度的同時,隨時調整標準模板與選擇適當的灰度也尤為重要。

 

2.4焊線工序中的模式識別技術

 

用焊線機把芯片的極點與引線框架焊接起來,引出管腿。由于芯片極點區域窄小,必須保證焊點在極點區域內部,不能有一絲的越出極點邊界和拉絲現象,否則,極點間就會短路。與粘片機相比,焊線機必須具有更強的識別能力,并且在一個芯片上面有不同的極點,識別的區域更為多樣和細微。

 

焊線工序的識別過程類似于粘片工序。

 

對于小尺度芯片,除了正確地把握金線的熔化溫度和焊點大小外,對焊點區域識別的精確把握也是焊線成品質量提高的重要一環,如果對標準模板灰度和坐標位置選擇不當,就會導致大量半成品的浪費。

 

同時,焊線工序對粘片工序有很大的依賴性,如果粘片工序中的漏、歪片和熔化過度片很多,自動匹配就無法進行。若設置為忽略不能匹配的芯片,勢必造成很大的浪費;若用手工單個焊接不能匹配的芯片,會影響流水線的進程。因此,粘片機與焊線機在某些參數的設置上必須協調統一。

 

3結束語

 

模式識別技術在微電子封裝工藝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更為復雜的封裝工藝中,幾乎每一個自動化進程都與模式識別技術相結合。模式識別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半導體分立元器件和集成電路的產量與質量,提高集成化和智能化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沈青,湯霖.模式識別導論[M].長沙: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2]李介谷,蔡國廉.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6.

集成電路的識別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手勢識別;非接觸;紅外;傳感器

中圖分類號:TP39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16)11-0-03

0 引 言

人機交互技術的發展大大增強了應用系統的智能化設計[1],手勢識別[2]也逐漸成為人機交互的核心技術。隨著人機界面技術和設計理念的進步,紅外線接近感應器正逐漸成為非接觸式手勢識別用戶界面的創新點。早期的傳統紅外線接近感應系統由老式光電探測器和光電斷路器組成,其觸發方式基于是否移動或中斷,但這些器件在應用方面受感應器尺寸、功耗和可配置性的限制[3-7]。相比于這些早期的紅外線接近傳感器,Silicon Labs的Si1143傳感器不僅體積更小、功耗更低,還可以驅動多個紅外線發光二極管,可實現高級的多維手勢輸入功能。本文結合面向人機界面應用的Si1143傳感器的優勢,給出了一種非接觸式手勢識別系統的設計方案。該方案支持兩個和三個LED實現更復雜的接近傳感器集成電路,使人們能夠更方便、更安全、更愉快的通過非接觸手勢識別用戶界面。

1 Si1143的基本特性

Si1143是基于反射的低功率紅外線臨近和環境光傳感器,其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它包括ADC轉換器、可見光光電二極管、紅外線光電二極管、數字信號處理器以及集成的紅外線LED驅動器等。工作時LED發送紅外光被物理反射回來后,由可吸收波長850880 nm的紅外光電二極管接收,而環境光則由可接收波長在500600 nm范圍內的可見光光電二極管接收,然后轉化為電信號經AMUX送入ADC進行數據轉換,進而通過I2C總線將數據傳輸至控制器。接近傳感器的檢測距離和靈敏度由系統的信噪比(SNR)決定,SNR越高,距離越遠。多種可變因素影響系統的SNR,包括環境噪聲/光線補償、光電二極管靈敏度、濾波和模數轉換器(ADC)架構[8]。Si1143的聯合架構優化具有非常高的系統SNR,從而使Si1143接近傳感器具有較遠的感應距離、較高的靈敏度和較快的數據采集速度。

Si1143在廣泛的動態范圍和包括陽光直射在內的各種光源下可提供優異性能,高靈敏度支持在半透明的產品覆蓋物后面靈活放置紅外傳感器。光電二極管響應和關聯的數字轉換電路對人造光閃爍噪聲和自然光顫動噪聲具有優異的抗擾性。Si1143完備的IR感應架構也可在日光下工作[9],其包含一個環境光傳感器,能夠感應高達128 kiloLux的光照度。此外,Si1143的先進架構能夠在25 s內完成接近感應測量,減少了極其耗電的紅外發光二極管的開啟時間,從而實現了低功耗。

Si1143包括最多3個紅外線LED驅動器,可以自由實現檢測距離超過50 cm的一維HI系統或檢測距離高達15 cm的具有手勢感應能力的多維系統。多個紅外線LED燈驅動器能夠實現高級動作和手勢感應,Si1143支持3個LED驅動,支持多軸式臨近運動探測,能夠在多維非接觸式控制中實現創新的三維動作感應[10]。

2 非接觸式手勢識別系統組成

圖2所示為Si1143與控制器的連接電路示意圖。Si1143可與Silicon Labs提供的多種電容式觸摸感應微控制器相結合,包括C8051F700、C8051F800或C8051F99x處理器,組成非接觸式的手勢識別系統,并能用于多種動作和手勢檢測,以及目標物體距離校準應用。Si1143器件的感應模式提供有用信息給MCU,用以確定背景光類型,如日光、熒光燈光或白熾燈光。這種信息具有廣泛應用,可改善IR接近感應、優化紅外感應功耗、增強顯示設備的背景亮度調節功能以及控制系統內的其他設備。

3 紅外技術實現手勢感應

Si1143接近環境光傳感器適用于非接觸式手勢感應,如讀者翻頁,滾動平板電腦或GUI導航。Si1143可提供高達三個LED驅動器,并可在715 cm產品互動區域內感知手勢。我們通過使用紅外線技術實現動作感應,主要采用基于位置和基于相位的手勢感應。

(1)基于位置的手勢感應通過計算對象的位置來實現手勢感應。

(2)基于相位的手勢檢測則通過定時信號的變化來判斷物體的運動方向。

3.1 基于位置的手勢感應

基于位置的運動傳感算法涉及三個主要步驟:

(1)將原始數據輸入轉換成可用的距離數據,

(2)使用距離數據來估計目標對象的位置,

(3)檢查位置數據移動的定時,以查看是否有手勢出現。

3.2 基于相位的手勢感應

基于相位的手勢感應包括從原始數據尋找鄰近測量和尋找每個LED的定時變化反饋。當手放在LED的正上方,將出現每個LED的最大反饋點。如果手掃過兩個LED,可以通過查看其LED首次出現的反饋來確定劃過的方向。

3.3 兩方法優缺點比較

基于位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提供目標的位置信息,并允許系統實現比例控制。基于位置方法的主要缺點是位置計算的精度。位置算法假定LED是球形輸出,但在實際應用中LED的輸出是圓錐形。該方法還假定LED的整個輸出是均勻光強,但實際情況中光強度會衰減。且該方法不考慮目標的形狀,一個獨特形狀的對象會導致位置輸出不一致。例如該系統區別不出手和手腕之間的差異,因此涉及該手腕運動的區域檢測則不太精確。該方法中提供的位置信息用于低分辨率系統是足夠的,但當前的定位算法并不太適合于定點應用。

對于不需要位置信息的應用,基于相位的方法提供了一個非常可靠的方法檢測手勢。每個手勢可以在可檢測區域任一入口或出口進行檢測,該方法的缺點是不能提供位置信息。這意味著可以實現手勢的數量比以位置為基礎的方法更有限。相位法只能從檢測區域區別出進入和退出的方向,無法檢測到可檢測區域中的任何運動。

3.4 兩方法結合提高手勢識別

系統將兩種方法結合,彌補了彼此的缺陷。基于位置的方法可提供某些位置信息進行比例控制,基于相位的方法可以用于檢測大多數的手勢。這兩種方法配合使用,可以給手勢感應提供強大的解決方案。

4 系統軟硬件設計相關

4.1 臨近感應

Si1143可以驅動三個單獨的紅外線LED。將這三個紅外線LED放入L形配置中時,可以對三維臨近場地內的物體進行三角測量。每當到PS測量時,Si1143會進行多達三次測量,具體依據CHLIST中啟用的參數而定。也可以修改這些測量的ADC參數,允許在不同環境光條件下正常運行。在這三次測量中,都可以對LED選擇進行設定。在默認情況下,每次測量打開一個LED驅動器,但容易顛倒測量順序,或讓所有LED同時打開。根據情況,可以將每次臨近測量值與主機設定的閾值進行比較。

為了動態支持不同的電源使用效率情形,每個輸出的紅外線LED電流都可以獨立設定,可在幾毫安到幾百毫安之間任意取值,因此主機可以動態地臨近探測性能或節能優化。此功能允許主機在一個物體已進入臨近范圍后降低LED電流,并在采用較低電流設置時仍然可以跟蹤該物體。最后通過靈活的電流設置,采用受控制的電流吸收器控制紅外線LED電流,從而提高精確度。

4.2 環境光

Si11413具有能夠同時測量可見光和紅外光的光電二極管,但可見光光電二極管也受紅外光影響。測量照明度時需要與人眼相同的光譜響應。如果需要準確測量照明度,則必須補償可見光光電二極管的額外IR響應。為了讓主控制器可以對紅外光的影響進行校正,Si1143在單獨通道報告紅外光的測量結果。單獨的可見光光電二極管和IR光電二極管適合于各種算法解決方案。主控制器可以執行兩次測量,運行算法推導出與人眼感覺相當的照明度。在主機中運行IR校正算法可以非常靈活地調節系統相關變量。如果在系統中使用的玻璃阻止的可見光超過紅外光,則需要調節IR校正。如果主機沒有進行任何紅外線校正,則可以在CHLIST參數中關閉紅外線測量。

4.3 主控制器接口

Si1143的主控制器接口由SCL、SDA及INT三個引腳組成,設計INT、SCL和SDA引腳的目的是使Si1143通過軟件命令進入關閉模式,而不會干擾總線上其他I2C器件的正常運行。Si1143的I2C從地址是0x5A,可響應全局地址(0x00)和全局復位命令(0x06),但僅支持7位I2C地址,不支持10位I2C地址。

4.4 運行模式

Si1143的運行模式包括關閉模式、初始化模式、備用模式、強制轉換模式和自發模式,在任何時候可以處于眾多運行模式中的一種。且必須考慮運行模式,因為該模式對Si1143的整體功耗有影響。

4.5 命令和響應結構

在讀取或寫入所有Si1143的I2C寄存器(除了寫入COMMAND寄存器之外)時都不喚醒內部定序器。Si1143可以在強制測量模式或自發模式中運行。處于強制測量模式時,除非主控制器通過特定命令明確請求Si1143進行測量,否則Si1143不進行任何測量。此時需要寫入CHLIST參數,以便讓Si1143知道要進行哪些測量。參數MEAS_RATE為零時會將內部定序器置于強制測量模式。處于強制測量模式時,僅當主控制器寫入COMMAND寄存器時,內部定時器才喚醒。處于強制測量模式時(MEAS_RATE=0),耗電量最低。當MEAS_RATE不為零時,Si1143在自發運行模式中運行。MEAS_RATE表示Si1143定期喚醒的時間間隔。內部定時器喚醒后,定序器根據PS_RATE和ALS_RATE寄存器管理內部PS計數器和ALS計數器。當內部PS計數器過期時,根據通過CHLIST參數高位啟用的測量,最多執行三個臨近測量(PS1、PS2和PS3)。順序執行這三個PS測量,從PS1測量通道開始。同樣當ALS計數器過期時,根據通過CHLIST參數高位啟用的測量,最多執行三個測量(ALS_VIS、ALS_IR和AUX)。

4.6 命令協議

與其他主機可寫入的I2C寄存器不同的是,COMMAND寄存器將內部定序器從備用模式喚醒,以處理主機請求。執行命令時,將更新 RESPONSE寄存器。通常在沒有錯誤時,高四位不為零。為了允許命令跟蹤,低四位實施4位循環計數器。一般而言,如果RESPONSE寄存器的高半字節不為零,則表示有錯誤或需要特殊處理。

5 結 語

在各種多元化的手勢識別環境中,當用戶的手被占用、出汗或手持物體而不利于觸摸屏操作時,就要用到非接觸式手勢識別。Si114x系列傳感器的手勢識別系統可以滿足非接觸的需求。Si114x系列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高效節能以及超長感應距離等優點,且封裝體積小,易用性高,能夠用于手機、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個人媒體播放器、辦公設備、工業控制、安全系統、銷售終端和其他設備,可實現高級的接近感應和非接觸式界面。

參考文獻

[1]武霞,張崎,許艷旭.手勢識別研究發展現狀綜述[J].電子科技,2013,26(6):171-174.

[2]陳守滿,朱偉,王慶春.圖片操作的手勢動態識別系統[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22):4-6.

[3]陳龍,陳朝大,鄧禧龍,等.紅外線感應節水裝置效果分析[J].低碳世界,2016(13):4-5.

[4]于乃功,王錦.基于人體手臂關節信息的非接觸式手勢識別方法[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6,42(3):362-368.

[5]關然,徐向民,羅雅愉.基于計算機視覺的手勢檢測識別技術[J]. 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3,30(1):155-159.

[6]李芬蘭,張文清,莊哲民.基于手勢識別的智能輸入系統[J].汕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0-65.

[7]魯姍丹,周松斌,李昌.基于多光源紅外傳感技術的手勢識別系統[J].自動化與信息工程, 2015(2):22-26.

[8]楊碧玲.集成多路LED應用,Silicon Labs接近感應器擴展多種應用[J].集成電路應用,2011(12):27.

集成電路的識別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速公路;聯網收費;人工收費(MTC);不停車收費(ETC);

Abstract: When traffic reaches a certain level, the artificial charging methods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unsuited to the needs of the transport development. The use of state-of-the-art electronic means, the vehicle does not need a parking charge tolls system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for social development. Focuses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arging methods, and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MTC and the ETC. Technology is a state-of-the-art automat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 no parking on the ETC Highway Toll System.Key words: highway; interconnection charges; labor fees (M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

中圖分類號:U412.3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09-0020-02

1 引言

我國高速公路的發展目標正在從公路建設的本身向高速公路管理的現代化管理邁進,其轉折性標志在于高速公路路網的逐漸形成,并以此對信息傳輸及交換提出新的要求。進入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各省的高速公路建設部門都已開始籌劃和組建省域內的聯網收費系統。收費方式是指收取車輛通行費中一系列操作過程,涉及到車型分類、通行費的計算、付款方式和是否停車等因素。因為建設收費站投資很大,行駛于一條高速公路上的車輛需多次在主道上停車繳費,造成交通不暢、手續繁雜。所以采用ETC,進而實現收費系統“一卡通”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收費系統“一卡通”工程區域收費公式:全封閉式收費道路的車輛通行費收費原則為“按車型、行駛里程征收”。高速公路路網的路費計算公式為

式中:F為全路程總路費;Fi為第i路段的路費;Li為第i路段的行駛里程;Vi為在第i路段被定義的車輛類別;Xi為在第i路段的其他約束條件;Ki(t,Vi,Xi)為第i路段的費率,它隨時間、車輛類型,以及收費系統其他約束條件(如戶類型,不同付款方式等)而變化。

由于路網費率的約束條件涉及到付款方式,所以非接觸IC 卡是實現收費系統“一卡通”的先決技術條件。以下擬對ETC在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實現區域收費聯網的具體應用。隨著科技的進步,道路收費方式及其設施都不斷地發展,概括起來可分為全人工收費方式、人工收費和計算機管理的半自動以及全自動收費方式等三大類。

2 全人工收費方式

全人工收費不需要配備任何設備。全人工收費方式具有節約投資,簡單易行的優點,目前還有許多收費站點采用。全人工收費的缺點很明顯:它以發出的收據存根作為收費員上繳款的依據,在相當多的車輛在不需要通行費收據的情況下存在明顯的漏洞。雖然收費管理部門可以采用下述措施來避免損失:加強教育、強化監督管理;在封閉式收費系統條件下采用入口收費、出口驗票的方法。但這些措施只能部分解決問題,它無法獲得準確可靠的統計數字用來核查。因此這種方法不宜繼續采用。在此,建議在高速公路的建設中應使高速公路收費系統的建設達到與土建工程同步完工并投入使用,這樣可對高速公路的運營管理起到良好的作用。

3 半自動收費方式

3.1 人工收費、人工判斷車型、車輛檢測器計數、電視監視、計算機管理這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收費方式。在收費站配備計算機系統,收費車道配備車道控制計算機、電動欄桿、車輛計數器、費額顯示器等設備對收費過程進行管理,并配備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對收費過程進行監控。

在這種方式下,人工負責收錢、找零,處理各種特殊情況和判斷車型;計算機管理的收費機負責車輛計數,對收費操作進行準確的分類統計;閉路電視系統則可以通過真實顯現和記錄通過車輛的車型以及處理情況,使系統監督的功能進一步加強。我國已經在濟青、滬寧、環膠州灣等許多高速公路上實施。“九五”期間實施的鄭洛、安新、石安、杭甬、廣深、深汕等高速公路增加的IC卡設備也屬于同一模式。記錄收費及入口地址等信息的通行卡需求量較大,黑龍江省哈大路采用非接觸式IC卡。

3.2 人工收費、自動車輛分型、車輛檢測器計數、計算機管理、輔以電視監視在收費車道的入口處安裝車輛分型設備(或車輛稱重設備),信息自動送到車道控制計算機,收費員據此發卡。有些高速公路將自動分型設備安裝在車道的出口端,此時分型設備僅起校核監督作用,檢驗收費人員判型是否正確。使用情況表明,僅起校核作用的設備,其作用往往是有限的。

車輛自動分型是防止收費漏洞產生的有效措施,由于國內車型十分復雜,靠檢測車輛幾何參數來分類的方法其精度有一定的限制。采用圖象識別方法很有前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車型分類會趨于簡單和規范,將是一種有發展前景的方法。

4 全自動收費方式

4.1 全自動機械收費方式全自動機械收費方式有投幣式和票卡式兩種。全自動機械收費方式在歐美國家曾一度風行,其最大優點在于自動化程度高,節省收費人員。缺點是設備復雜,初期投入和運營維護費用昂貴;另外要求司機必須攜帶大量硬幣或票卡,使用范圍有一定限制。目前僅在輔場合或大型收費廣場開辟若干車道供特定車型(多為小客車)使用。

4.2 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又稱不停車收費系統。為了避免在收費站停車交費所帶來的手續上的麻煩和交通延誤,歐、美、日等經濟發達國家都在大力研究開發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見圖1。

圖1不停車收費車道系統示意圖

這方面的技術已經發展到很先進的程度,并已成為智能運輸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2

Tem)的一個組成部分。

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的技術是完成車種自動識別(AVI-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ion)電子標簽識別(Tag)技術,標簽采用不同技術構成,已發展了三代產品,在收費系統中應用于不同的場合。收費車道設備是不停車收費系統的核心,主要由自動車輛識別裝置(AVI)完成車輛身份參數的快速自動識別,該裝置通過無線電波與車載識別卡實現高速數據轉換,使系統可在極短時間內作出反應,因而車輛通過收費口時,可以不停車快速通過。

5 聯網收費

為了將車輛自動分型系統應用于收費實踐工作,首先解決的前期工作是IC卡的聯網,IC卡又稱“集成電路卡”、“智能卡”。將具有存儲、加密及數據處理能力的集成電路模塊封裝于和信用卡一樣大小的塑料片中,便構成了IC卡。

聯網收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高速公路聯網中不同歸屬路段收費單位的收費制式,使其統一,消除不合理的主線收費站和局部性的封閉性收費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高速公路的運營效率。對收費全過程來說,上述信息是非常完整的。在實際工作中,高速公路管理者可以對高速公路收費實行比較有效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操作的誤差,堵塞漏洞;同時可簡化收費過程,采用記帳、預付、信用卡等付款。

美國的高速公路多采用主線收費,收費方式主要有人工收費、司機投幣、不停車收費(電子收費)三種。實際運用時往往是二種或二種以上同時使用,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為了推廣電子收費,對使用電子收費卡的用戶有一些優惠,鼓勵使用電子收費,以提高通行速度,減少收費站擁擠,從而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集成電路的識別方法范文第4篇

RadeonHD7970是全球首款采用28nm工藝的顯卡,這令大家對其超頻性能充滿了性能。

開啟CCC催化劑控制面板可以看到,RadeonHD7970顯卡的核心、顯存默認頻率分別是925MHz和1375MHz(等效5500MHz)。結合《微型計算機》和其他媒體的測試來看,大多數顯卡在不加壓、開啟OverDrive以后,可以直接將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分別超頻至1125MHz和1575MHz(等效6300MHz)。

以《戰地3》為例,超頻后的RadeonHD7970顯卡在ThunderRun和GoingHunting兩個關卡測試(1920×1200,Ultra預設)中,都有17%左右的性能提升。

需要說明的是,催化劑控制中心的超頻上限就是1125MHz/1575MHz,因此如果要進一步提升該顯卡的頻率就必須借助第三方超頻軟件。當筆者通過其他軟件(如MSIAfterbuner)繼續提升RadeonHD7970的頻率時發現,超頻上限仍然被限制在1125MHz/1575MHz。這說明要想進一步提升RadeonHD7970顯卡的核心和顯存頻率,只能依靠一些非常規手段。

為此,筆者將為MSIAfterbuner手動添加非官方超頻模式,具體做法是進入C:\ProgramFiles(x86)\MSIAfterburner目錄當中,用記事本打開MSIAfterburner.CFG文件,找到[ATIADLHAL]段落,將Unofficial OverclockingEULA和UnofficialOverclockingMode的數值從0改成1。然后保存MSIAfterburner.CFG文件,再次運行MSIAfterbuner。此時MSIAfterbuner將彈出EULA最終用戶協議,點擊“是”。

之后進入MSIAfterbuner主界面后,核心和顯存頻率滑動條上的頻率已經全部歸零。但是調節滑動條可以發現,RadeonHD7970顯卡的核心頻率和顯存頻率已經分別可以最大設置到1665MHz和2475MHz(等效9900MHz)。

不過僅僅打開非官方超頻模式,還不能很方便地超頻,因為界面當中的核心加壓一項還是灰色不可選。接下來,還需要點擊界面右下角的“Settings”,進入MSIAfterbuner的常規設置界面,在“兼容性”部分當中,選定“解鎖電壓調整控制”和“解鎖電壓監控控制”)。點擊確定之后,MSIAfterbuner會要求重啟。重啟之后,該軟件已經可以自動偵測到RadeonHD7970顯卡的默認電壓為1174mV了,即1.174V。此外,該軟件的核心電壓滑動條也能提供最小800mV、最大1300mV的調整范圍,設定超過1174mV的值,即是為RadeonHD7970顯卡核心進行加壓。

通過反復測試,筆者手中這款RadeonHD7970顯卡可以在1221mV的核心電壓下,使核心和顯存頻率分別穩定工作在1250MHz和1757MHz上。其超頻幅度分別比官方超頻極限的1125MHz和1575MHz提升了11.1%和11.6%。

超頻后的RadeonHD7970顯卡在《戰地3》的ThunderRun和GoingHunting兩個關卡測試中,平均幀數分別比超頻到1125MHz/1575MHz時提升了15%和14%,較默認狀態更分別提升了34.8%和33.5%。值得注意的是,在超頻到1250MHz/1757MHz之后,RadeonHD7970顯卡在對性能要求更高的GoingHunting關卡中的最大幀數更首度突破100fps大關,顯示出該顯卡在大幅超 頻后帶來的可觀性能。

GPU底層質量也能檢測?

如果在購買或比較顯卡時,能事先預知顯卡的GPU“體質”的話,相信是很多玩家樂于見到的。而推出不久的GPU-Z0.5.9軟件已經可以實現這個功能了,因此筆者用它對手中的RadeonHD7970顯卡進行了體檢。

這里所謂的GPU體質主要指GPU芯片的漏電率,在GPU-Z0.5.9中以ASICQuality(ASIC質量)數值來表示。該軟件認為,在一般情況下讀取的數值越大代表芯片體質越好,默認工作電壓就越低,圖形芯片功耗越低,超頻幅度越高。

ASIC即專用集成電路,就GPU圖形芯片來說,它們都是從圓形硅晶圓上切割下來的硅芯片。一般來說,越靠近硅晶圓圓心,切割下來的芯片漏電率越低,多用于高端顯卡當中。相反,芯片漏電率可能會相對較高,一般用于主流顯卡中。而且據筆者所知,對于芯片的漏電率,AMD和NVIDIA都有自己的識別方法。不過現在GPU-Z0.5.9已經可以實現類似的功能了,目前可以被識別的顯卡包括AMDRadeonHD7000系列和NVIDAGeForceGTX400、500系列。

具體方法是運行GPU-Z0.5.9,右鍵點擊軟件界面左上角的GraphicsCard,在彈出的選項菜單中選擇“ReadASICQuality”(讀取ASIC質量)即可。以筆者手中的RadeonHD7970顯卡為例,讀取的ASIC質量為71.3%。從實際使用來看,漏電率檢測結果和超頻、核心電壓無關。顯卡在超頻或者改動顯卡核心工作電壓之后,GPU-Z0.5.9讀取的漏電率數值沒有任何變化。

不過,GPU-Z讀取的數值越高是否代表RadeonHD7970的芯片漏電率越低?超頻越出色呢?據統計,RadeonHD7970的ASIC質量讀取數值大都分布在70%~80%,很少一部分芯片的ASIC質量讀取數值會達到80%以上。大量測試發現,在加壓到1.25V的情況下,ASIC質量讀取數值在76%~80%的RadeonHD7970顯卡的核心頻率有很大機會超到1330MHz;ASIC質量讀取數值在70%~76%的RadeonHD7970顯卡的核心頻率一般最高就在1225MHz~1280MHz;而少部分ASIC質量讀取數值在80%以上的產品的超頻幅度反而有所下降,一般在1260MHz~1290MHz之間。這說明GPU-Z0.5.9讀取的ASIC質量數值基本能夠代表一款顯卡的超頻幅度,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以此來判斷一款顯卡的超頻幅度。

游戲優化

RadeonHD7970作為首款采用GCN架構的顯卡,各大游戲廠商還沒有推出為其專門優化的游戲。持續提升該顯卡在現有游戲中性能的工作,目前主要由AMD催化劑驅動程序研發團隊負責。

不過,作為AMDGame Evolved聯盟成員,著名游戲開發商瑞典DICE已經在2月14日為《戰地3》推出最新補丁。其中就首度為RadeonHD7000系列顯卡進行了優化,提升這些顯卡的在《戰地3》當中的FXAA反鋸齒性能。在這個補丁推出之前,DICE只為采用VLIW架構的AMD顯卡的矢量代碼處理FXAA路徑和NVIDIA顯卡的標量代碼處理FXAA路徑進行優化,并沒有為采用GCN架構顯卡的標量代碼處理FXAA路徑進行優化。因此RadeonHD7970顯卡在這款游戲中的性能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而新補丁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以《戰地3》的GoingHunting關卡測試為例(1920×1200分辨率,Ultra預設,關閉MSAA反鋸齒,保留FXAA反鋸齒),RadeonHD7970顯卡在安裝了新補丁后,性能有3%左右的性能提升。

開啟Tahiti的視頻硬件編碼功能

AMD在核心代號為Tahiti的RadeonHD7900系列GPU中,首度集成了支持視頻硬件編碼的視頻編解碼器引擎(VCE)。VCE對視頻進行硬件編碼有2種模式,在“完整模式”中,H.264編碼的過程幾乎每一個步驟都是由固定功能硬件完成,具有快速性和高效性。不過,這種模式沒有充分利用GPU的其他部分。于是,AMD為VCE添加了混合模式。在混合模式當中,固定功能硬件只進行熵編碼處理,所有其他步驟由GPU靈活進行處理。

現在,索尼的視頻編輯軟件-VegasPro11.0(Build521)已經率先支持Tahiti圖形芯片當中的VCE硬件視頻編碼了。用戶只需要打開該軟件,在Options(選項)Preference(偏好)Video(視頻)界面勾選“GPUaccelerationofvideoprocessing”(視頻處理GPU加速)即可)。

筆者使用RadeonHD7970顯卡和VegasPro11.0軟件對一段視頻進行渲染編碼處理,通過MSIAfterbuner和GPU-Z觀察編碼過程中的GPU占用率在16%左右。這說明該軟件的確可以調動VCE對視頻進行硬件編碼處理。

寫在最后

集成電路的識別方法范文第5篇

關鍵詞:無線射頻識別;食品安全;供應鏈;動物識別

0引言

隨著市場的放開,生豬和豬肉市場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市場混亂、缺乏統一管理、衛生問題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豬肉市場的健康發展。動物跟蹤與識別是利用特定的標簽,以某種技術手段與要識別的動物相對應,可以隨時對動物的相關屬性進行跟蹤與管理的一種技術[1]。生豬管理系統就是動物跟蹤與識別的一個應用,它為加強牲畜的飼養,定期檢查牲畜的健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RFID是利用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信息的,它是自動識別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在農牧漁業中可用于羊群、魚群、水果等的管理以及寵物、野生動物跟蹤[2]。與目前應用廣泛的基于光學技術的自動識別方法(如條形碼和攝像)相比,RFID具有一次處理多個標簽并可將處理狀態寫入標簽、不受大小及形狀限制、耐環境性強、穿透性強、數據的記憶容量大、可重復利用等許多優點。

RFID即射頻識別,又稱為電子標簽(E-Tag),其最早的應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用于區分聯軍和納粹飛機的敵我辨識系統。隨著技術的進步,RFID的應用領域日益擴大。如圖1是一個典型的RFID系統。它由標簽(Tags)、讀寫器(Reader)、天線(Antenna)、主機(Host,用于處理數據的計算機)和應用支撐軟件等部分組成[3]。

標簽一般由芯片和天線組成;每個標簽具有唯一的電子編碼。標簽附著在物體上或嵌入物體內用以標志目標對象[4]。根據發射射頻信號的方式不同,標簽可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主動式標簽(又稱為有源標簽)通常由內置電源供電,主動向讀寫器發送射頻信號;被動式標簽(又稱為無源標簽)不帶電池,其發射電波以及內部芯片運行所需的能量均來自讀寫器所產生的電磁波。圖1中所示為被動標簽。讀寫器通過控制射頻模塊向標簽發射讀取信號,并接收標簽應答;同時讀寫器要把時鐘信號和能量也發送給標簽。讀寫器要對標簽的對象標志信息進行解碼并將其連同標簽上的其他相關信息傳送到主機以供處理。RFID讀寫器可以同時讀取多個標簽內的信息。主機負責對讀寫器所讀取的標簽數據進行過濾、匯集和計算,減少從讀寫器傳往企業應用的數據量[5]。

1需求分析

現代化生豬管理系統,要求管理無紙化、有序化、規范化、智能化。智能標簽因為具有防水、防磁、防靜電、無磨損、信息儲存量大、一簽多用、操作方便等特點,所以完全能夠滿足這一要求。同時還應滿足四點要求:①為使操作簡單、方便、友好,要求采用全中文菜單式操作界面。②系統應提供完善的管理功能,自動形成各種報表。③政府需要加強對動物接種與疾病的預防管理。④由于食品安全危機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如何對食品有效跟蹤和追溯成為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

2系統構成及特點

系統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硬件設備(耳標、數據采集器、數據傳輸器);系統軟件(數據采集、信息、數據庫);附加設備(計算機、打印機)。

3硬件設備簡介

3.1耳標

耳標是凱泰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先進技術自行研制的智能電子標簽,專門用于標志和區分不同牲畜的基本信息。在2~8cm的距離內,內碼標志均可讀出。它采用美國大型集成電路,用半導體編碼器進行編碼,內置激光工藝刻錄的64位二進制,全球唯一編碼的硅晶片;外面用強樹脂材料封裝,具有超強的抗沖擊、防靜電、防腐蝕、防水、防塵、耐磨擦等性能。

耳標是無源器件。現場安裝無須布線,不受現場條件限制、無須日常維護,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是國際通用型信息標志物。將耳標釘入牲畜的耳朵中,牲畜很難將它摘下,方便管理。

技術指標:重量為1.0g;識讀次數>100萬次;使用壽命>20年;工作溫度-40℃~85℃;規格為硬幣、鑰匙牌、柱形等多種封裝形式。

3.2數據采集器

非接觸感應式數據采集器是采用射頻識別技術開發的高科技產品。由于讀取標示物內碼時可避免接觸,故記錄器無接觸性的損耗、壽命長。

硬件特性:采用壓模金屬外殼,堅固耐用,可以保護內部電子設備免受沖擊和工作時的意外損傷。沒有可拆動的零件,LCD中文顯示、可充電鋰電池、實時時鐘、非易失存儲器,特別適合于實際工作。

技術參數:處理器為高速32位處理器;顯示器為LCD160×128點陣,四級灰度,EL背光LCD96×64;工作電源為5.6V;通信接口為USB;工作溫度為-20℃~50℃;存儲溫度為-40℃~55℃;記錄容量為4095條,可擴充8190條,可擴展為8MB(NOR)+128MB(NAND);充電電池為970mAH鋰離子電池;待機電流小于1μA。4系統軟件及數據庫選擇

根據項目情況,決定在框架上開發基于Windows平臺的應用程序,信息采集部分采用B/S結構。這種方式下,操作人員可以在任意地點進行處理,提高了各數據采集點工作人員的數據處理速度和安全性。并且,系統可以隨時統計出各養殖區縣的生豬養殖動態數量信息;隨時統計出養殖場數量和規模信息;隨時生成需要的各種統計報表;如果發現問題,可以隨時查到問題豬肉的養殖場信息、加工廠信息,并自動生成事故處理建議方案。

數據庫平臺選用微軟的SQLServer。其事務以及數據完整性邏輯都能作為存儲過程和觸發器直接存于服務器中。這種編程可避免被客戶非法使用或誤操作。此外,預編譯存儲過程的引入使SQLServer在使用關系型數據庫高性能地進行事務處理方面樹立起一個新標準。SQLServerClient/Server體系結構通過數據庫的遠程過程調用為Client/Server及Server/Server的通信提供了綜合的、基于消息的支持。使用數據庫的遠程過程(RPC),任何SQLServer的Client或Server可為訪問網絡上的任何其他Client和Server,還能夠實現跨服務器的事務橫跨多個RDBMS。

SQLServer在分布式聯機系統所必須關注的八個主要問題上,即查詢性能、事務處理能力、高可靠性、場地自治性、可擴展性、可互操作性、應變能力、數據完整性方面都擁有最佳的解決方案。5系統簡介

生豬管理系統工作原理如圖3所示。

生豬管理系統由飼養場、屠宰場和銷售三個部分組成。方案按照現代化管理要求設計,實現對牲畜的來源、日常飼養、接種免疫等相關方面的全方位的計算機管理。目標在于提高牲畜的管理作業效率,提高牲畜的質量。

(1)飼養場管理模塊負責牲畜的健康管理和日常管理,具有界面簡潔、反應快速、運行安全可靠的特征。主要功能有:①指定條件(牲畜編號、飼養員編號、出生時間、畜養時間、出欄時間)瀏覽查詢;②指定條件(牲畜編號、飼養員編號、出生時間、畜養時間、出欄時間)打印相關的數據統計報表;③支持規模不同的飼養場;④支持牲畜的日常管理;⑤支持牲畜的健康管理;⑥可進行牲畜的日常查詢和健康查詢等。(2)屠宰場管理模塊主要負責對生豬屠宰之后的管理操作。該部分在Windows系列的環境下運行,界面友好,便于操作,易學易用,而且功能強大、極易擴充。主要功能特征有:①強調以衛生安全為主的管理模式;②生豬出場之后,每一步操作都要求有詳細記錄;③生豬豬肉的等級管理。

(3)銷售管理模塊提供銷售時間查詢,銷售的豬肉等級、重量查詢,生產日期查詢,出場時間查詢等。

以上三個模塊既可以聯合起來,讓領導層對整個過程有一個宏觀的認識,又可以分散開,讓各個部門管理自己的模塊。

5.1飼養場管理模塊

(1)飼養場設定:①對飼養場進行編號,對應到各個不同的飼養場或個人;②對于大型的飼養場,可進行養豬棚的設定;③一個養豬棚又可以有多個豬圈。

(2)生豬基本信息的設定:①對生豬進行編號,詳細記錄牲畜來源、畜別、出生時間、畜養時間、出欄時間;②詳細記錄生豬的體貌特征、日常飲食、病史、生育史;③可以隨時查詢當前每個生豬的健康狀況,是否接受過免疫檢查。

5.2屠宰場管理模塊

(1)屠宰場設定與查詢:對屠宰場基本信息的查詢,可以對某一個屠宰場的當前狀況進行查詢;同時可以針對某一頭豬,進行跟蹤查詢。

(2)豬肉的管理:對屠宰完的豬肉,可以按部位進行檢索,查詢每個部位的用途。

5.3銷售與包裝管理模塊

可對豬肉等級、部位、重量、生產日期和出廠日期等進行查詢。

6使用RFID技術會帶來的便利和優勢

系統的性能特點如下:

(1)感應式數據采集,操作更簡單、便捷。數據采集時,只需將采集器在巡檢點耳標附近輕輕一晃,即可讀出當前信息;

(2)獲得的數據和信息不能被破壞或修改;

(3)系統使用由無源存儲器的射頻芯片組成的全封閉感應信息鈕,具有全球唯一的ID碼,經久耐用,不可竄改或復制;

(4)一次性全封閉封裝成型,耐熱、抗凍、防水、防震、抗電磁波,能在惡劣的環境下正常工作;

(5)無須布線,安裝簡易;

(6)簡單、方便的編碼設置,巡檢點的增減十分方便;

(7)無接觸式數據傳輸,從而無磨損;

(8)完整的軟件配套,使制定及修改復雜的多級管理系統變得非常簡單、方便。

RFID系統能夠在復雜的多步驟供應網絡中跟蹤產品供應情況,是理想的高效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使眾多的行業受益非淺。RFID解決方案在簡化食品供應物流管理方面,能為用戶帶來益處,范圍覆蓋從農場的家畜及新鮮農作物,到人們在餐館里食用的食品以及在超市中購買的包裝食品。

RFID解決方案可確保任何供應鏈的高質量數據交流,讓食品行業實現兩個最重要的目標:①徹底實施源頭食品追蹤解決方案;②在食品供應鏈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

RFID系統可提供食品鏈中食品與來源之間的可靠聯系,確保到達超市貨架及餐館廚房的食品來源史是清晰的,并可追蹤到具體的動物或植物個體及農場。RFID是一個百分之百追蹤食品來源的解決方案,因而可回答用戶有關“食品從哪里來,中間處理環節是否完善”等問題,并給出詳盡、可靠的回答;可有效監控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7結束語

這項被稱為《RFID牲畜安全防疫信息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采用美國Ipico公司的硬件設備,配以自主開發的應用軟件。所有生豬的養殖場、加工廠、屠宰場等環節信息,都將被記錄在有關的RFID芯片和計算機信息系統內,通過鄉鎮一級的電腦終端、縣級數據中心和省級數據中心進行集中處理和上報。做到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信息的公開、透明和高效率反饋,徹底解決問題豬和問題肉的困擾,從而確保消費者能夠吃到放心肉。

參考文獻:

[1]游戰清.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理論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2]FINKENZELLERK.RFIDhandbook: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incontactlesssmartcardsandidentification[M].2nded.WestSussexLand:JohnWileyandSons,2003.

[3]WANTR.EnablingubiquitoussensingwithRFID[J].Computer,2004,37(4):84-86.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簧片| 九九热精品视频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激情欧美激情在线五月 |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九九在线免费视频 | 日日躁夜夜躁 | 成人性调教在线播放 | av高清在线观看 | 成人精品鲁一区一区二区 | 一级片免费视频 | 日韩综合精品 | 亚洲第一页在线 | 精品免费二区三区三区高中清不卡 | 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 | 精品一区久久 | 欧美性一区二区 |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av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 91在线免费视频 | 午夜亚洲一区 | 午夜视频在线 | 性视频在线 | 高清视频黄色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 |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 | 伊人操 | 亚洲欧美在线播放 | 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 俄罗斯一级黄色毛片 | 精品成人av | 精品免费国产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 | 久久久一二三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国裸歌舞团 | 国产福利第一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