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自然科學的重要性

自然科學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自然科學的重要性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自然科學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關鍵詞:小學自然 實驗教學 重要性

小學自然實驗教學不僅是學生進入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的基礎,因此,小學自然實驗教學水平以及教學質量的好壞不僅對小學生學習情況有一定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教育水平的因素。鑒于此,在小學自然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自然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1.促進社會進步

從世界各國的發展史中可以發現,科學技術不僅是變革的動力,也是一個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但科學的發展和進步主要依靠的還是自然科學的發展。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就要不斷地優化國民素質;為了使我國在世界各國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將小學自然科學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自然科學教育要堅持從小學抓起,激發學生對自然和地理學習的渴望,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自然科學。

2.培養正確的世界觀

世界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世界觀也能衡量一個學生身心是否健康的標準。加強對小學生自然實驗教學,能有效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使其從小就培養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態度,在學習和生活中堅持實事求是的觀念,從而才能更加準確的、科學的認識整個世界。比如在小學自然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通過對自然學科的學習上,能夠使小學生更加清楚地掌握彩虹的形成,并能了解天氣變化的原因;小學生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上,能夠更好的了解世界,增強小學生對美的感受,從而培養小學生形成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

3.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尚淺,因此他們對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在小學自然實驗教學過程中,小學生通過學習后會產生對自然以及美的向往。除此之外,自然科學的知識緊密聯系著其他學科,如大自然中的有些現象與物理、化學知識相關。因此,加強小學生自然實驗教學,能有效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

4.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使得如今的教育教學目的不僅僅限于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以及創新思維能力才是新課改的最終目的。小學生通過自然科學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大自然現象的了解程度,也能更好地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創新型人才。

二、提高課堂教學對策

1.堅持以學生為本

所謂以學生為本,簡而言之,就是以學生的成長成人為本,要明確學生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和潛能的開發。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自然實驗教學時,要明確小學自然實驗教學的目標,以學生的內在需求為根本依據,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2.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來進行自然科學實驗,如開展知識競賽,分組合作等。通過這些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在講解到 《光的傳播》 這一章節時,可以在課堂操作小孔成像等與光的傳播有一定關聯的實驗,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加深刻地觀察到自然現象的形成過程和形成原因。

3.運用新式教學設備

科技改變生活,同時也給現代教育技術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新的活力。在小學自然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運用新式教學設備,如:計算機、大屏幕以及多媒體等。建立新式教學設備的課堂,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動畫、視頻以及圖片等方式展示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示事物的變化,更重要的是能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打破傳統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是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三、結論

綜上所述,小學自然實驗教學的開展,體現了自然科學是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但在此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自然實驗教學的實踐性以及獨立性,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實驗中來,并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斷地充實自己。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注重實驗報告的整理,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整理,才能使學生明白實驗的由來,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實驗。教師在小學自然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充當一個引導者,使學生在自己不斷摸索的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實驗,并養成自主探索的習慣。

參考文獻:

[1]范舉.如何在小學自然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大江周刊:論壇,2012,11(6):254-254.

[2]劉瓊,李立婷.淺談小學自然實驗教學的作用及注意事項[J].文理導航(下旬),2013,26(z1):61-62.

[3]包永梅.淺談在小學自然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09(36):337-337.

自然科學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庫恩:科學革命的闡釋

在人類認識史上,有一個難題一直困擾著哲學家,那就是:自然科學是否存在有方法論的理想模式?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關系是怎樣的?傳統的看法認為:自然科學家說明自然現象;而社會學家則是理解社會現象,一個是關于事實的判斷,一個是關于價值的判斷,兩者之間存著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從19世紀開始逐漸形成兩大對立的派別:一是以實證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哲學家為代表,認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在認識論或方法論上沒有原則上的區分,自然科學在進步和發展中建立的認識論或方法論的理想模式完全適用于人文科學,另一派與此相反,狄爾泰、泰勒等人認為,在闡科學意義上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完全不同:“自然需要說明(explaination),人則必須理解(unelerstanding)”〔2〕庫恩從科學史角度反對實證主義的教條, 同時又對泰勒等人的闡釋學區分不以為然。在庫恩看來,自然科學同樣需要闡釋,也與文化相關。1988年庫恩與泰勒為此展開一場大辯論。泰勒認為,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區別:人文科學的對象本質上是自我解釋的;而自然科學的對象則不必,也不應該被理解為自我解釋。如果說自然科學在某種意義上是解釋的,那么人文科學則是雙重的解釋:不僅提供解釋,而且是解釋的解釋。庫恩基于對自然科學的歷史發展或進步的動態模式,對庫恩的區分方式表示置疑。他認為,“自然科學在任何時候都是建立在現代實踐者從他們的前人那里繼承來的概念基礎上的。這個概念是歷史的產物,它包括在文化中,是現代實踐者通過訓練模仿得來的,而這只有通過闡釋學的技巧,由歷史學家和人類學家去理解其思想模式后,才能影響社會的其它成員?!薄?〕在此, 庫恩已意識到我們所接觸的世界被前理解所表述過的世界;我們關于自然知識,是對先天知識以及它所倒置的成功或失敗的一種反應。如電池、共鳴器或電子振蕩器以及化學反應等,都屬于人類活動的一個有意義的范圍,處于歷史中并具有與歷史不能分割的意義。在他的《從必要的張力》一書序言中,庫恩使用了“釋義學”這個詞,是為了對亞里士多德《物理學》一書作釋義學的理解。庫恩實際上已經揭示了自然科學的釋義學特征。

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實在論問題。實在論是這樣一種觀點,即認為在某些領域里信念的真假,依賴于對象在該領域里的真實特性即它們所擁有的特性,而不管人們的信念、實踐或標準是什么。泰勒就自然科學對象這一意義來說是實在論者,庫恩則在自然科學方面對實在論發起猛攻。在庫恩看來,在不同的時間、地點和環境中,人們對自然會作出不同的科學說明。他引用泰勒《闡釋與人的科學》一文中同樣的“天空”例子說:“雖然我們不能把我們的天空與日本的天空相比較”,但是可以肯定,“我們的天空與古臘的天空是不同的。”〔4〕而且, 我們和希臘人對天空的分類也不同,因為我們的天體分類學與希臘人的天體分類學截然不同。庫恩立論的科學革命,他堅持相互競爭的科學的實踐和標準的不可通的約性,并且否認我們能夠立于科學歷史而達到對世界真正認識。這在人文科學領域如此,在自然界也同樣如此。

如果說在上述兩個問題中,“庫恩和我(指羅斯)站在一邊”〔5〕始終保持一致的話,那么在最后一個問題上兩人則出現了分歧。這個問題即:對于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來說,是否在認識論上存在有區別的解釋活動?泰勒堅持一種強的觀念,在那里,詮釋是人文科學獨有的;自然科學獨立于文化,因而是非詮釋的。庫恩反對泰勒的區分方式,但仍然承認兩者存在有不同的解釋活動,特別是在實踐中,當我們面對不熟悉的或使人迷惑的本文(text)時,歷史學家和人種學家必須經常進行詮釋,而物理學家或經濟學家則根本不必這樣做。羅斯反對庫恩的這一區分,把科學的解釋范圍界定為實踐的解釋,在這一背景下,任何把科學同其他文化領域區別開來的普通的方法論或合理性的標準,都是不存在的。羅斯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庫恩的這種區分同羅蒂曾經在闡釋學與通常的演說之間所作的區分是相似的〔6〕。

羅斯與庫恩的分歧是從他閱讀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開始的。首先在他對庫恩的“兩種理解”中,羅斯比庫恩本人“更樂于把他的科學陳述觀點遠遠地作為一種實踐,”并聲稱這樣做是“為了加劇兩個庫恩的明顯區分。”他說“我的目的不是詮釋,而為了發展科學的解釋,而這在庫恩那是經常不被注意的”。〔8〕因此與庫恩不同, 羅斯把范式看作實踐活動的共同領域而不是信仰的共同領域。其次,語言與世界實在的關系,在庫恩那里沒有得到有意義的說明。羅斯強調語言和社會實在的不可分離性,認為語言的區分及其使用方式,深深地同我們社會實踐情境聯系在一起。同時這種實踐情境,離開了合適的語言來源就不可能存在。在此基礎上,羅斯提出了他對科學知識的批判分析。

羅斯:科學批判理論

如果說現代闡釋學最初是人文科學陣營內部,以理解作為人文科學獨特方法開始去反對實證主義科學認識論的“稱王稱霸”,那么羅斯與庫恩出發點相同,都是從自然科學出發對泰勒等人的闡釋學進行分析的。一方面與庫恩一致,羅斯看到泰勒為建立人類科學唯一性所作的論證恰恰也適用于自然科學的陳述,從而證明了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并沒有闡釋學方法論的區分。另一方面不同于庫恩,羅斯否認闡釋學或闡釋學的解釋區別于其它質疑形成。他認為庫恩對此所作的區分“是不成立的”?!?〕

羅斯的主要哲學思想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對作為實踐活動領域的科學的關注。第二,我們不能把科學的認識論范圍和科學的政治范圍截然區分開來。正是說明科學知識增長的實踐,在政治范圍內,也必須理解為貫穿科學本身和對我們其它的實踐和團體產生重大影響的,進而最終影響我們自身理解的種種權力關系。

在羅斯看來,“在人文科學中存在有一種與其自身的實踐背景的合法關系,但是這種關系在物理學或生物學中具有同樣的重要性〔10〕。在他的《知識與權力》一書中羅斯談到,科學家經常聯系實踐的敏感性、精確性、有效性以及技術技能從事科學研究。他聲明,重要的不在于我們是否完善地描述自然特征或者自然是否由我們“創造”,而在于我們通過實踐在一定的場境中與自然交往是恰當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羅斯在實踐方面比庫恩走得更遠。羅斯把庫恩科學革命的思想發展為激進的庫恩—庫恩。不同于庫恩:把科學團體當作信仰者的共同體,“對于庫恩來說他們是實踐伙伴的共同體”。(11)前者認為共同體不能容忍基本的異議,后者認為科學共同體充滿了不一致??茖W共同體的特征,是由共同的問題和技巧以及由對相同成果的說明規定的,而不是獨立地由共同輿論決定的。異例不是理論之間的沖突,而是實踐的困難。而危機的到來,則標明科學家們不再有共同的活動領域。區別于庫恩,庫恩并不是強加給科學歷史一個固定的發展模式,常規科學和危機并不是歷史的過程,而是實踐科學的方式。那種通常認為在某一范圍內科學革命核心概念和理論變化是同一的觀點,對于庫恩未必是事實。新的設備、技術或現象,能夠在某一確定的研究中發生同樣的基礎性變化。

羅斯用“實踐理性”代替了長期以來統治科學的“理論理性”,進一步闡明了科學知識與政治和權力的相互關系。在他看來,科學實踐以及自然世界通過實踐呈現的方式,是語言與實踐構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實踐屬于副科學稱為“統治”的領域:“統治并不是僅僅指政治結構或國家的管理……統治就是去構造其他人行為的可能范圍”。(12)一個行為領域,是由材料背景,技術能力和在該背景中的共同理解這兩者組成的。羅斯認為,科學實踐在它有助于以兩種方式構造我們的行為領域這一意義上是政治的。它改變了我們的材料背景和技術能力;也有助于規定(及被規定)表明行為的概念和實踐。他說:“我們同自然世界的聯系……在廣泛的意義上必須被看作是一個政治觀點”。(13)羅斯是從兩個方面闡明科學解釋的政治特征的。一方面科學革命改變了舊的自然秩序的理想,揭示了一個無限的宇宙,同時也是改變了人類面臨的種種問題。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自然世界已不再是中立的,而是不斷變化的。另一方面,我們與自然世界的關系也包含了政治觀點。因為我們對自然的理解及其評估包含了客觀的理性,這種理想反過來又與我們作為行為者的自我觀念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如海德格爾所說:“客觀性是揭示對象的一個主觀的特性”。羅斯強調,無論如何,客觀地理解自然的恰當觀點是什么,并不能從我們是誰以及我們能夠和應該怎樣彼此聯系這些政治問題中分離出來。

對于怎樣理解權力和知識,最近大多數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的解釋是:權力和知識是人類關注的不同領域;但兩者仍以某種重要的方式相互作用。羅斯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在他那里,權力關系,知識的產生和評估“不代表不同的領域”,而是以某種相互關聯的方式“關注同一領域”。(14)在《知識與權力》中,羅斯對權力和知識作了重新的考察,他把權力從狹窄的社會相互運行,展為包括實踐及事物過程變化的更豐富的內涵。同樣地,科學知識也是能動的,知識不是一種擁有或可交換的東西,而是由不同的相互競爭的共同體思考獲得的一個過程。因此,“一個陳述,技能或模式并不孤立地被看作是知識,在對它的認識過程中依賴于其它許多的實踐和能力關系,特別地依賴于再生產的改變的和擴展的關系”。(15)對于這樣一個復雜的實踐領域,羅斯稱之為“場境”(fielel)。它包括了一個比信念網絡更多的內容:技能和技術,可供操作和使用的儀器及物質系統,可用的資源(包括資金、設備、信息及職員等)、團體結構及相關的其它社會實踐或政治關注,等等。

對于權力與知識、科學的關系,羅斯察覺到至少有兩個重要的觀點是傳統哲學未提及的。第一,正是要求對象領域精確或更易于了解后努力,使權力與知識趨于一致。第二,社會運動或變革可能同時在認識論和政治上產生影響。羅斯總結說:“權力和知識既不是兩個不同的東西,又不是同一個東西”。(16)兩者代表我們認識世界和彼此交往的不同方式。沒有對權力與知識的相互關注,就不可能達到對科學知識正確的批判性的認識。

幾點結論

從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庫恩與羅斯對科學的闡釋,科學的合理性及其發展,科學與實踐的關系等問題存在著很多共同一致的看法,同時也有分歧。

(1)庫恩與羅斯批判地分析了實證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 從方法論與本體論方面打破了科學理性的一統天下。不同在于,庫恩是從科學革命的角度展開這種批判的。庫恩不滿意于當時邏輯實證主義撇開科學史孤立研究科學著作時,能夠讓歷史發揮更大的作用”。羅斯也反對實證主義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超越根限的地位”。(17)但他是從科學知識與權力的關系,從科學實踐(包括技術設備,物質條件等)的角度進行批判的分析。

(2)羅斯與庫恩都關注于自然科學領域, 關注自然科學的闡釋特征,責怪泰勒等人對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闡釋學區分,認為自然科學也同樣需要闡釋。盡管如此,庫恩還是承認在認識論上存在有不同的解釋活動。他說:“雖然自然科學可能要求一個稱作闡釋學基礎的東西,但它們本身并不是闡釋學的事業。另一方面人文科學則經常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18)它徹底需要闡釋學的闡釋。這是因為人文科學缺乏范式,沒有自然科學式的常規解疑研究。羅斯反對庫恩上述區分,認為它“預設了科學理論的一種構想(19)”

(3)羅斯與庫恩都反對自然科學的實在論, 強調科學本質上不是一項一成不變的事業,反對科學行為定下不變的,不可違反的規則和規范方法論。但是對于范式及科學革命等,兩人仍存在著分歧。作為科學哲學中社會歷史學派的代表人物,庫恩創造性地在科學哲學中引進了心理學與社會學,為突破實證主義的科學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

注:

〔1〕〔7〕〔8〕〔10〕Rouse, Joseph.Knowledge and Power:Toward apolitical philosophy of science,filst published 1987 by lornelluniversity Pxi,chap2,P27,P177,P32,P187,P40,P181.

〔1〕狄爾泰《狄爾泰全集》第5卷P144

〔3〕〔4〕kahn,Tomass,The Natural and the human seience,in the Interpvetive Turn.ed.by David R.Hiley and others,cornell 1991,P22,p19,P23

〔5〕〔6〕〔9〕Rouse,Joseph.Interpretation in Human and Notual Science;in theInterpretive turn,ed,by David R.Hiley and others,cornell 1991,P44,P45注〔3〕P43

Foucault.Michel.The subject and Power;In Dreyfus and Rabinow 1983,P221.

自然科學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關鍵詞:實踐科學;科學知識;權力;地方性;批判

中圖分類號:B77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1)11-0092-04

勞斯的實踐科學觀對傳統的理論科學觀給予了致命的批判,在其《知識與權力――走向科學的政治哲學》著作中,他以實踐為視角展開了自然科學新的解讀路徑。如果說開創實踐科學觀的主要功勞并不隸屬勞斯,但是勞斯對科學實踐的權力維度的闡發是功不可沒的,而對于如何理解科學知識和權力的各自界定以及二者的關系,勞斯首先質疑了傳統的理解方式。在傳統的科學知識解釋框架中,科學知識和權力之間雖然存在著某種外在的互動關系,但是這樣互動關系并沒有建立二者之間的內在關聯。如以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權力為例,我們不難理解培根意指人類只要掌握了關于自然界的科學知識,揭示了關于自然界的秘密,人類便擁有可控制或主宰自然的權力。相反,若沒有關于自然界的科學知識,那么人類難以對自然進行有效的改造。因此,擁有知識是正確介入事物的前提。如此看來,科學知識的認識論地位和權力的運作方式難以形成內在的相互關聯,此即為科學的認識論和政治學之間的分離。當然,這只是傳統的科學哲學解釋框架中界定的“作用于物的權力”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知識和權力的關系。我們同樣可以從傳統政治學視角中解讀知識和權力之間的關系。

權力作為政治學的概念,其顯著特征在于行動者所占有并使用的一種統治工具,所以,權力的本質是壓制性的。在這樣的解讀語境中,政治權力對科學知識的形成并不具有積極的意義,甚至對科學知識的形成構成強大的阻力,而這一阻力主要是對遠離真理知識信念的強制性推廣,“權力可以影響所認識到的事實,但是被認識的事實本身以及對認識而言的事實本身卻不受權力影響。也就是說,權力可以影響我們相信什么,但是至于哪些信念是真的,哪些信念被認為是真的以及這些信念之所以成為知識的辯護根據何在,這些都與權力的觀點完全無關?!边M而言之,權力僅僅作用于對理論的認可或信念的依存性,至于世界本身的改變方式并沒有和權力建立直接的聯系,權力可以改變人們的信念,此種信念真值性的保證無法和權力聯系在一起。更有學者甚至認為:“它是一種將權力僅僅看做是約束、否定和脅迫的傳統。權力是系統地拒絕接受現實,是壓制的工具,是對真理的禁止,權力的效力阻止了或者至少扭曲了知識的形成……”在權力和知識之間產生的壓制和反壓制,束縛和解放之間的斗爭中,權力一直都是知識向前推進的絆腳石,于知識的增長或創造性的發展并未提供積極有效的建設性貢獻。因此,不管從傳統的政治權力視野中解讀知識,還是在科學知識論中解讀權力,科學知識和權力之間的關系始終是外在的相互分離。這種關系可以概括為:知識以其純粹的知識存在,權力以其純粹的權力而存在。

毋庸置疑,傳統的科學觀建立在權力和知識相互外在的基礎上,核心問題在于理論科學觀的誤導,該科學觀明確區分科學的內史和外史??茖W的內史用于解釋科學知識進步的理性、思想以及傳統認識論的主要地位,而將科學外史的社會的,政治的列為可有可無的尷尬處境之中??茖W哲學家勞丹認為,一副完整的真實科學圖景同時需要內外史兩個方面,但是在理解何為科學的本質以及作為理性事業的科學特點的關鍵問題處理中,只有科學的內史才是首當其沖的。因此,科學作為理性的事業意味著科學作為理論如實精確表征了世界的存在方式,在表征視角的構建中,自然科學具有去情境化的普遍性的特征。在勞斯看來,傳統的權力觀和知識論的外在分離,關鍵原因是理論科學觀沒有對科學知識的成因以及科學成果對生活世界的影響進行深入的研究,同時沒有對傳統狹義的壓制性權力拓展到微觀的創造性的權力領域?!拔覀冏詈貌灰褭嗔εc知識對立起來,或者認為它可以與知識分離開來。知識的發展可能會導致新的限制形式,而權力的行使本身就能產生出知識?!?/p>

勞斯針對傳統表象主義科學觀關于知識和權力之間關系理解的誤區,隨即就如何理解科學知識,權力概念進行了創造性詮釋。勞斯首先從科學實踐和科學實驗人手展開了對自然科學的解讀,這得益于庫恩和海德格爾科學哲學思想中實踐概念對他的啟發。當然,勞斯認為不能對實踐作狹義的理解:“我所說的實踐活動并非以運用為目的,而是指實踐的技能和操作對于其自身所實現的成果而言是決定性的……然而這些技能與功績卻很少在哲學上得到應有的評價?!比绻f,勞斯急于倡導復興科學實踐的核心地位,而忽視了科學理論的重要性,這是對勞斯的誤解。勞斯反復強調理論對于科學的重要意義,問題的關鍵是科學的理論和科學的實踐之間復雜關系需要得到重新的表述。他認為,理論和規律只有通過科學的具體實踐中,并通過科學的實例才能得以理解,然這一現象在科學哲學中并沒有得到重視。因此,“這里的問題不是出在是否忽視了科學的一方面(實驗),而傾向于它的另一方面(理論),而是從整體上扭曲了對科學視野的看法?!碑斎?,這樣看法不僅體現在理論和實踐的顛倒式理解,同時以科學的理性身份構成了對科學實踐技能以及行動特征的掩蓋,以至于科學在認識論和政治之間出現了巨大的鴻溝。要走出這一困境,必須給予科學實踐以足夠的重視,勞斯通過對庫恩思想的解讀,將庫恩理解為科學實踐哲學的倡導者,庫恩科學哲學中的“范式”概念成為科學共同體的實踐性把握的重要方式?!胺妒绞紫炔皇谦@得認同的理論的立場,而是概念化和介入特殊的經驗情境的范例性途徑。接受一種范式與其說是理解和相信一個陳述,不如說是獲得和應用一種技能?!褂脙x器和設備,把握改造或介入特殊理論或實驗情境的機會?!眲谒箯膸於魉枷胫袑ふ伊酥匾囊罁瑢嵺`科學對理論科學的批判在于強調了科學共同體作為實踐群體存在的重要性,科學并不是局限在理論方式對異己的自然世界進行表象或直觀,而是直接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介入到世界之中,世界只有在我們的實踐操作和控制中才被我們所把握。不僅如此,勞斯秉承了新經驗主義所奉行的科學實驗優先的觀點。在哈金看來,科學實驗經常追尋自己的方向前進,甚至探索理論尚未深入的領域??茖W實驗活動有相對自主性,實驗擁有自己的生命??茖W實驗的獨立性表現為有實驗技術、工具和程序的開發、完善,這些技巧扮演了科學實驗研究的主導的地位。這一現象的確立,在于科學的進步日益和科學家能否成功地建構新的人工現象相一致的,當今的自然科學研究對象早已不再是早期科學研究

對象那樣便于直接處理的自然物,科學研究的對象由自然物實現了向人工物的轉換。這就意味著傳統的非參與性的觀看方式無法勝任研究客體的需要,因此對研究對象――人工物的制造以及操作控制,僅憑抽象的理論是毫無意義的。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實踐觀倡導的科學研究的實踐建構、實驗建構所需要的技術設備,研究人員的特定社會關系網絡以及研究中遇到的現實實踐性難題都成為科學知識得以可能的關鍵性因素。當然,在理論科學觀的視角中,這些要素均具有偶然性特征,地方性特色,科學知識只有與這些偶然性的特性保持足夠的距離,才能確保作為科學知識的普遍化和去地方性特征。但在勞斯看來:“科學知識在實驗室之外的拓展就是地方性實踐經過‘轉譯’以適應新的地方性情境。這并不是說科學知識沒有普遍性,而是說它所具有的普遍性是一種成就,這種成就總是根源于專門建構的實驗室場所中的地方性之能知?!逼鋵崳P于地方性知識和普遍性知識的角色的轉變意味著一次革命性的顛倒,這也體現了勞斯反復強調的實踐科學觀對理論科學觀的超越,科學實驗或實踐總是從地方性的實驗室開始,然后再推而廣之形成了普遍性的知識。

勞斯確立了科學實踐或實驗派生科學知識的可能性,實踐性的操作對于科學知識的成因的重要性,由此,勞斯解釋了科學實踐和科學知識的同一性。而對于權力的理解,勞斯延續了法國哲學家福柯對權力的解讀路徑。如果說傳統的規范性權力作為狹義的概念使用,其主要的意義停留在宏觀的司法權力領域,如前所述,這種權力具有壓制性而為特定的利益行動者所具有,那么勞斯則借助??聶嗔τ^的解讀,走向了微觀權力領域。按照福柯的理解;“權力必定被分析為是某種循環的東西,或者是以鏈狀的形式起作用的東西。它決不會停留在這兒或那兒,決不掌握在任何人的手中,決不是可以挪用的商品或財富。權力是通過一個網狀的組織被運用和行使的。”福柯對微觀權力的探討避開了規范性權力的宏大敘事分析,集中探討作用于人身體的規訓權力技術運作方式。這種規訓權力技術出現于十八世紀中葉,在物質生產資料不斷走向機器大生產的階段,作為主人的勞動者漸漸演變為機器的附屬物。為維持生產力的持續提高,對人的身體進行權力技術的規訓以滿足機器大工業的需要而變得尤其重要。福柯建立了規訓權力技術和人的身體的新知識之間的關系。不僅如此,福柯對規訓權力技術擴散進行了更多的挖掘,規訓權力技術具有無限滲透功能,各種規訓機構不僅是規訓權力的制造所,而且無限擴展到外部整個世界之中。諸如,精神病院、學校、監獄、醫院、軍營以及工廠既是重要的規訓機構,又是規訓權力涌向整個社會關系和社會實踐的典范。福柯的規訓機構作為權力的誕生地,新的規訓權力得以不斷被創造出來。這給予勞斯極大的啟發,他以實驗室為據點形成了科學實踐的微觀權力視角的分析。勞斯分別從實驗室內部和實驗室向外拓展的過程中對微觀權力展開了論證。拉圖爾認為:在現代科學中,絕大多數真正的新興權力都來自科學,并非來自經典的政治過程。在實驗室內部,實驗室實驗的權力特征表現為隔離、介入和追蹤。科學實驗需要建構一個被隔離的微觀世界,隔離的目的是能夠以特定的方式操作和控制微觀世界,事物只有在介入的方式中才能創造出新的研究領域。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追蹤被建構的微觀世界,追蹤實驗涉及到從建構之處對整個實驗進程的控制。追蹤不僅僅是監視實驗的結果,更主要的而是監視事情的正??刂?。對實驗進行設計,以便讓人能夠全程追蹤,是實驗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勞斯認為,“我們在實驗室中不僅僅對事物進行分割、觀察、分類和記錄。我們還建構、分解事物,并介入其中。物質、粒子、過程、有機體、反應和突變都是實驗室的產物。這些東西以及被帶入實驗室的其他事物以多種‘非自然’的方式呈現自身并相互作用。實驗室是事物被迫出現甚或存在的場所。”不難看出,勞斯所解釋的實驗室的權力特征,權力體現為科學家及其科學實驗材料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系,權力是實驗室重構或塑造內部場景的重要內核。在微觀權力的干預下,事物的可能呈現方式以及被理解的方式便逐一顯示出來。而在科學實驗室之外,科學實踐的權力作用模式更加明顯。我們按照實驗室的微觀世界提供的模式參與了世界的重構和塑造,不過在現實生活世界中接受實驗室這個規訓機構的條件,我們必須為它提供標準化的服務,個人以及社會必須接受某種行為模式。實驗室是一個被精心、細致構造、控制和監視的設備和實踐之網,如果能夠被廣泛實施和塑造,還必須有一定的相關配套設施。首先是技術系統和社會之間在互動的復雜性和緊密耦合性上的增大。其次,自然環境必須被簡化或者對復雜化進行重新組合。另外,實驗室實踐的拓展已經構造或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習慣,諸如,我們采用鐘表(時鐘的出現顯然早于現代的科學實驗室。但除了提供新的、更精確的時間標準以外,實驗室還大大推動了對我們所做之事的計時,從而促進了鐘表的使用)來安排并協調人們的生活,定期接受藥物治療,檢驗食品的化學成分和營養成分,等等。當然,諸如此類的實例仍可以無限制擴展開來。因此,勞斯認為:實驗室實驗的權力關系滲透在我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對事物的塑造之中,這樣的滲透體現在現實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實驗室實踐才是真正改變了我們對自身以及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勞斯對權力的解讀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學概念以及政治機構層面上界定,甚至可以說,權力是在一個全新的視角中走向了公眾的視線之中以及被我們所了解。

不可否認,勞斯獨辟蹊徑地開拓科學實踐的微觀權力特征,一方面基于對科學成因的思考以及理解科學對現實生活的不同滲透方式:另一方面是勞斯獨有的科學批判路徑,但這點在學界一直處于被遺忘的角落。簡言之,如何在一個更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重新理解科學的增長所帶來人類自身以及整個世界的改變。勞斯倡導自然科學權力之維的闡發,但他并沒有對自然科學的日益繁榮大唱贊歌,相反,他的整個科學實踐哲學的開創都深深植入了人文精神的關懷。我們只要明白勞斯因法蘭克福學派對科學批判的不滿就能體會到勞斯的主要用意?!拔覀円膊荒芎唵蔚丶俣ǎ@一空前增長所產生的社會和文化的影響始終都是進步的。我們必須要追問,自然科學是如何改變我們的以及采用何種方式才能最具批判性地理解和評價這些變化。”在這種思想背后,勞斯開展了積極意義上的科學批判態度。

可是。如果說科學是如何進行的,科學的目標是什么以及不能在更大的文化情境中把握這些成就的話,那么對科學的批判將失去方向。當勞斯將地方性、情境化等內容引入到對科學實踐的過程中,勞斯同時打開了一個重要的領域,那就是對科學的社會歷史性發現,雖然這一領域在歷史主義科學哲學之后,就不再是私下的秘密。但是勞斯經由科學的社會歷史化的根基中尋找到對科學批判的可能方式,這是一般的科學哲學家所無法達到的。不過,他針對科學的權力滲透而參與世界的改變和塑造時,

其主旨始終帶有既激進同時又溫和的矛盾式批判。一方面,在于他強烈要求賦予自然科學的微觀的政治權力特征,以便構成對自然科學的政治批判。另一方面,涉及到如何對科學的權力特征進行批判時,他認為自然科學對社會和文化生活的影響并非意味著人類的進步,但任何一種拒斥以及拋棄科學的態度都是沒有出路的,我們所能做的便是對自然科學的擴展帶來的影響保持清醒的認識和警醒,以便能夠全面理解科學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塑造?!拔腋信d趣的權力關系不是科學實踐賦予我們對自然的權力,雖然這一層面在我的討論中占據了顯赫位置。相反,我一直都在討論,需要按照權力來加以理解的,需要受到直接的政治理解和政治批判的,恰恰是這些實踐對我們自己,對我們的生活方式的影響。”自然科學是如何改變我們的以及采用何種方式才能最具批判性地理解和評價這些變化,這些足可以體現勞斯和別的科學哲學家不一樣的科學情結。正因為如此,他批判了英美科學哲學界長期以來對科學采取的無批判實證精神,而努力體現歐洲大陸意義的批判精神。

基于以上的考慮,勞斯對實踐科學觀權力之維的闡發開啟了新的理解空間。第一,開創科學實踐權力之維批判的可能性,從科學實踐展示的權力關系中開辟科學的政治學的可能性。勞斯認為,權力的概念構成科學的政治解釋的基礎,自然科學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塑造以及對我們自身的重構,導致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權力概念的新的理解路徑。當勞斯賦予科學實踐效果的微觀政治權力之時,其實也在批判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認識論、本體論、方法論以及政治學等多層的嚴格區別。勞斯通過對海德格爾實踐解釋學的解讀而賦予了自然科學的實踐解釋學特征。在實踐解釋學的視野中,科學褪去了作為理論態度的普遍性的特征,而表現為實踐的地方性和情境性特征??茖W的理解模式不再體現為永恒不變的人與自然之間的既定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為自然科學向社會歷史情境性領域開放提供了可能的空間。不過,勞斯意義上的社會歷史情境性的拓展只是對理性或理論態度主宰科學的一種顛覆,揭示了歷史性的科學實踐對自然科學成因的重要意義。盡管如此,勞斯這一步的跨越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沖擊了傳統理論科學觀的專制統治,同時也沖擊了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間的二分態度,為二者在解釋學視野下的溝通建立了相互關聯的橋梁。因為,在傳統理論科學觀看來,人文科學是自我解釋的,而自然科學不具有人類的自我解釋特征,它通達的是對自然實在的本身的無限制的接近和反映。因此對自然科學理解,自我解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構成了對自然科學的決定性影響?在勞斯看來,不管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人類的自我解釋性都貫穿于其中。這就是勞斯要急切開辟科學的權力維度,或為科學的政治批判提供依據的核心思想。他堅決反對我們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采取的不同批判態度:“人文科學體現了權力的技術、策略或意識形態,體現了權力的支配或意義的消解,因而有必要從事批判性的討論。但他們卻讓自然科學免于同樣的批判?;蛘吒_切地說,他們試圖為自然科學的實踐提供一種無可置疑的政治合法性,并要求我們把它們看做是一切社會性的自我檢驗賴以進行的既定情境?!迸c其說勞斯通過社會歷史情境化的視角而努力消除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在本體論和認識論維度的觀念鴻溝,毋寧說他從人類自我解釋層面上賦予了自然科學政治特征以及由此展開的可能的政治批判方向,而這一政治批判的確立,只有明確了自然科學作為社會歷史情境化的產物方可呈現出來。第二,以地方性微觀權力彌補普遍性宏觀權力的不足。勞斯不滿足于從理論態度中理解自然科學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影響,轉而從地方性的科學實踐態度對揭示世界以及影響世界的優先權。我們通過對勞斯的科學實踐觀所具有的權力的批判視角來看,科學實踐的政治特征正是依托于權力的途徑得以彰顯,但是勞斯科學實踐所展開的權力描述并不是傳統的規范性的政治權力,而是一種非規范性的地方性科學實踐的權力。正因為如此,勞斯極力拓展“政治”一詞的含義??茖W具有政治權力,并非意味著科學一定要走向傳統政治視野中的政治制度中的實踐層面上的政治性,科學具有的政治權力在于科學能夠影響到傳統政治實踐的可能性。勞斯繼承了新經驗主義重視科學實踐以及實驗室塑造所具有的強大的拓展力量,一些本來是非政治機構的科學實踐和行動者卻包含著重大的政治意義,甚至傳統的權力形式對科學的影響必須在貫穿于科學實踐的微觀權力關系背景中才能得到理解。不僅如此,勞斯認為,自然科學的變化改變了我們理解自身方式以及直接關涉到社會政治制度的變化。例如,西方十七世紀經典天文學和力學走向現代形式的發展過程中,這場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自然界的態度,同時這場革命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人是什么的問題。從認識理解、認識物理秩序的反思中,近代哲學的笛卡爾式的主體出現了;人與神的關系呈現出新的形態,這些不僅僅是思想上的變遷。它們同樣與政治關系和政治制度轉換、新的宗教實踐的確立、經濟行為和社會互動的新形式的出現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對自然界的科學理解正在不斷塑造著人的自我理解,同時科學實驗活動以及實驗室在向外拓展的過程中,新的權力也在對人自身以及社會制度構成了影響。勞斯強調微觀政治權力對傳統宏觀政治權力的重要影響,但并不認為微觀政治權力可以取代或完全引領宏觀政治權力,而這一視角的轉換,關鍵在于可以避開傳統政治權力批判的宏大敘事的虛無化,而給予地方性科學實踐的權力尋找批判的依據。因為與傳統的政治統治形式相比,科學實踐的微觀權力對我們的限制以及活動強制要廣泛得多、深入得多。

綜上所述,勞斯的實踐科學觀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科學形象,同時為我們重新認識和評價當代科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不過,勞斯開啟的科學實踐的權力之維雖然體現了后現代科學新的批判路徑和批判精神,但是傳統的科學批判和傳統的政治權力批判弱化卻是我們必須要重新思考的一個重要話題。

參考文獻:

[1]約瑟夫,勞斯,知識與權力――走向科學的政治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Larry Laudan,Progress and Its Problem[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7,

[3]Ian

Hacking,

Representing and Intervening

自然科學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關鍵詞:醫院;科研瓶頸;突破

一家實力雄厚的醫院,只有好的醫療技術不行,因為沒有科研作為后續之力支撐,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趕不上疾病的變化,最終導致醫療技術水平逐漸落后;只有科研也不行,醫學的最終目的畢竟是治病救人,科研必須轉化為臨床診療技術,才能實現其服務人類的真正價值。醫院要想成為一家生機勃勃有生命力的醫院,臨床、科研兩手抓,兩者都不能偏廢,即科研以臨床為目的,臨床推動科研進步,科研反芻于臨床,兩者之間形成良好互相推動關系。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推行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單位每百名衛生技術人員科研項目經費作為國家監測指標已被納入考核指標體系。在這項指標引導下,醫院的科研發展、作為科研水平衡量指標和科研經費來源的基金爭取,也必然地成為了公立醫院發展的主任務之一。而臨床、科研兩手抓,于醫院而言,在圍繞提升科研的目標下,抓的是投入,包括醫院制度投入、科研經費投入、人才投入、平臺建設投入等。當然,科研的發展投入,視不同醫院而定。醫院的功能、定位和區域衛生規劃不同,決定了科研投入的大小和側重點不同。在符合區域醫療衛生規劃和醫院自身承擔的衛生服務任務、發展目標前提下,科研基礎薄弱的醫院如何在穩步提升臨床的同時,開足馬力,突破科研瓶頸,快速提升科研水平,成為醫院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本文以如何提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為入手點,探討科研基礎薄弱醫院突破科研瓶頸的策略。

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醫院的重要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立于1986年,主要用于支持基礎研究,其成立的主旨旨在推動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發展,促進基礎學科建設。該基金面向全國,資助體系龐大,資助類別多,整個基金資助注重項目申報書質量,基金公平性好。其中,基金的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對申報人職稱、學歷條件要求相對較低,獲資助難度在整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體系中也相對較低,因此,成為眾多科研人員申報科研項目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在當前眾多科研基金對申報單位申報數量限項的情況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因開放性好、資助總量高的優點,也成為醫院特別重視的科研項目申報主要通道之一。同時因其級別高,醫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數量、資助額度、資助類別,也直接反映了該院的醫學基礎研究水平和科研水平。因此,醫院和部分第三方評價體系也普遍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作為衡量單位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標。所以,以提升國家自然基金立項為抓手,通過突破科研瓶頸為目標,達到實現醫院科研發展、醫療水平提升的目的,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二、某市部分醫院202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

根據“東籬科研”統計到的數據,截至2021年8月20日,某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超過50項的醫院有7家,7家中有3家超過100項??梢钥闯?,該市主要醫院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經給予了相當程度的重視。該市主要三甲醫院中,老牌主力三甲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普遍較為理想,后起之秀的醫院也達到20項以上,但仍有少部分醫院立項數未突破10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項能力上,剛剛起步重視的醫院與所在市其它主要醫院差距越來越大。從一個側面反映,目前起步醫院科研能力提升速度遠不及步入良性快速發展的醫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醫院間原科研基礎、醫院發展戰略的運用、醫院層面科研人才儲備與管理、圍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制定的系列制度落實及對科研人員主觀能動性激發上的差異。

三、提升基金資助的主要促進措施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提升,看似項目數、資助金額的提升,實際上是醫院科研水平提升的反映,代表著醫院科研水平的提升。醫院科研水平不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自然不會樂觀。因此,提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情況的措施,實際上是突破科研瓶頸、提升整個醫院科研水平的系統工程。醫院層面的問題解決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突破就主要在于科研人員申報意愿的大小、研究方向、研究內容、投入精力、申報書撰寫技巧等微觀方面。

(一)戰略目標建設

戰略目標是醫院所有活動包括科研發展和科研促進行為的指揮棒,科學的戰略目標在科研發展舉措中首當其沖。如前文所述,醫院科研的發展投入,要視醫院的功能、定位而定,要符合區域衛生規劃和醫院發展任務。盲目的科研投入,并不有利于國家醫療衛生機構整體的健康發展??茖W研究不是目的,是手段。各個醫療機構在國家醫療衛生體系中有各自的角色、任務。因此,醫院的科研發展,科研在醫院發展戰略目標中的地位,一定要考慮醫院在區域衛生規劃中的布局地位。因為這是醫院投入資源、獲取資源支持的重要依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級公立醫院、三級公立醫院、專科醫院、綜合性醫院等角色不同,定位有差異,承擔的臨床任務和科研任務不同,政府投入資源自然有差異。相應地,以上醫療機構制定的戰略目標也應依據這一客觀事實??茖W的戰略目標一旦確定,所有制度建設、人才建設、平臺建設、合作交流建設都應僅僅圍繞戰略目標開展。以該市所在省主推的高水平醫院建設而論,高水平醫院在與政府簽訂的目標責任制中,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因此,于以上醫院而言,科研發展作為醫院戰略目標的重中之重,與政府對其定位、投入相符。戰略目標落實分解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上,就是要在尊重科研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醫院現有科研基礎,制定合理的目標立項數,保證指標可登、可及又符合醫院戰略發展高度??茖W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指標確定后,再對圍繞指標需要進行的制度建設、人才建設、平臺建設、合作交流建設進行再構建。

(二)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包括單位內設科研基金制度、人才制度(人才引進制度、科研人員考核制度)、科室主任目標責任制、科研獎勵制度和其它相關政策等一系列制度建設。本文主要討論科研基金制度、人才制度、科室主任目標責任制建設??蒲歇剟钪贫冉ㄔO蘊含在人才制度建設中。1.單位內設科研基金制度建設、人才制度建設。綜合來看各類大學、醫院科研發展之路,單位內設科研基金和引進人才是單位人才培養建設、發展科研的主要途徑之一。顧艷瓊等在《??漆t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情況分析與管理探討》一文中指出,引進人才是提升醫院科研水平的措施之一。要重視青年醫師在科研中的作用,重點培養優秀青年醫師[1]。因此,醫院內設青年科研項目基金、人才科研啟動基金、各基礎研究專項基金、培育基金等,為青年科研人員和引進人才的前期科學研究工作及人才培養提供科研經費支持,為蓄力申報各類縱向科研項目、繼續進行深入持續科學研究做準備,是為提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必要舉措。內培外引政策下,內培盤活現有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對人才稀缺、科研基礎薄弱的醫院來說,空間相對有限;而外引則成為科研基礎薄弱醫院快速提高科研水平的渠道之一。然同樣的政策,具體實施到各家醫院,效果各異。該市部分醫院招收博士后等專職科研人員、提供院內科研經費,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也有醫院設置院青年科研項目基金、引進人才科研啟動基金時間較久,招聘博士工作站人員也初具規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卻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科研經費支持和引進人才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究其原因,在于人才質量上的差異——人才必須有科研潛力和科研能力,否則,占用大量院內科研經費仍然不能呈現應有的效果。因此,對于科研基礎薄弱、優秀科研人才相對匱乏的醫院來說,考慮醫院整體發展、經費投入的相對有限性、人才的成長規律、青年科研人才的招聘成本相對低、聚集速度快等因素,醫院的人才策略應是:(1)嚴把博士后入站標準,加大招聘優質青年科研人員的力度,既重質量又重數量。主要方法:把申請入站科研人員的既往科研成果作為重要選擇標準,同時加大對科研人員科研潛力、科研興趣和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等科研素養的考核。因為優秀的科研人員需要獨立思考、發現科學問題的能力,需要科研素養作為科研職業生涯的開路斧。同時充分盤活、利用本單位現有的優秀科研人員,根據醫院情況獨立或和大學合作招聘優質博士后。通過優質博士、博士后,充實醫院科研人才,帶動醫院、科室科研氛圍,幫助其他人員提高科研能力,繼而提高整個醫院的科研水平。同時考慮醫院自身科研基礎薄弱造成的人才吸引力低、人才粘性低的特性,制定提高吸引人才、提高粘性的措施,如適度提高高于其他醫院的待遇,提供其他激勵措施。(2)加大專職科研人員考核,形成優勝劣汰機制。對設有專職科研崗位的醫院來說,應制定專職科研人員考核標準,設定專職科研人員年度、周期考核合格線,在尊重科研規律的基礎上,要求專職科研人員周期內產出科研成果,形成專職科研人員流動機制。避免一刀切、入職試用期過后即進入編制、無考核的做法。同時針對專職科研人員制定合理的保健、激勵機制。(3)加強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人員的管理。除必要的院級管理外,加強科室、導師對在站人員的管理,實行科室發展規劃下科室主任負責下的導師負責制。把以上在站人員的管理職責分配到科室主任職責中。導師對在站人員學術負責,科室主任對本學科發展負責。(4)引進優秀學術帶頭人。科室發展科研,僅靠一般科研人員難以形成聚力、持久力和實力。優秀學術帶頭人(非必須行政職務)的引進,可以招攬一批優秀科研人員聚集,容易形成科研團隊,穩定科研實力,帶動醫院科研發展。但科研基礎薄弱的醫院引進優秀學術帶頭人具有先天的難度,醫院給予的環境、政策、支持的力度及整個醫院的發展前景可以作為吸引優秀人才的積極因素。2.激活二級單位能動性,強調落實科室主任目標責任制??蒲邪l展固然需要單位層面的重視和推動,需要單位系列政策的支持,但是具體政策的落地,離不開也必然是二級單位起承上啟下關鍵軸的重要作用。如有的醫院雖然明確了醫院發展的科研戰略,并重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工作,但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目前并未取得質的進步。究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二級單位各科室的落實、推行不力。對策:調動激活科室的科研管理能動性,強調落實科室主任目標責任制。(1)醫院層面對科研的重視動員、落實不到科室,則重視效果大打折扣。張秀秀等在《基于某三級甲等醫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現況的科研能力提升探析》一文中指出,完善崗位聘任制度,將其與科研能力掛鉤,把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納入科主任和科室績效考核指標,可以增強科研內驅動力[2]。鑒于此,醫院應點對點把科室科研發展目標和任務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任務、科研團隊建設任務、人才建設任務等寫進科室主任目標責任書中,以此督促、實現科室主任對本科室科研發展的重視。具體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上,除了醫院層面的常態動員外,科室也應常態動員。因為科研項目申報需要前期工作基礎。文字書寫可以短時間內撰寫,而申報書實質內容里的科學實驗無法臨時抱佛腳。由此,由促申報達到促科研工作落實的目的。(2)科室層面的學術交流必須開展。和同行尤其是科研實力強的同行進行學術交流,學習先進經驗,加大科研合作,對推動學科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上,醫院兼顧全院邀請大同行專家培訓,科室則可以根據本科室具體科研實力情況邀請小同行進行精準培訓、指導和幫扶。3.激活科研人員主觀能動性??蒲邪l展人才是關鍵。內因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于醫院而言,醫院科研水平不高,醫院原因是根本。在醫院政策、措施、平臺到位的情況下,于個人而言,個人項目申報連續多年不中標,個人原因是根本。具體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上,如申報書選題不合適,平時未安排好科研工作進度,未注意和同行、專家交流學習,申報書本身質量不高乃至個人科研能力欠缺等因素,是申報書未中標的根本原因。對策:激活科研人員主觀能動性,調動其科研積極性,培養提高科研人員科研素養,對專職科研人員實行流動管理。(1)加強科研人員的科研素養培養、提升。一方面通過導師或科室的督導管理進行提升,另一方面加強對科研人員的各類培訓。全方位提高科研人員學習、研究、創新的積極性。(2)加強各類科研項目進展和結題驗收管理,進一步引導科研人員嚴謹的科研態度,提高科研人員的責任心。(3)落實前文提到的專職科研人員考核制度,切實實施專職科研人員流動管理。

四、加大科研瓶頸突破中科研誠信建設

醫院科研需要大力發展,但結合各種激勵或者懲罰性措施的機制也必將對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起到刺激、引導作用。激勵、懲罰性措施是把雙刃劍。正性作用下,可以帶來科研人員、醫院科研的雙繁榮;負性作用下,可能會加劇科研誠信問題———因懲罰或激勵帶來的利益影響導致科研人員鋌而走險。近年來,醫學科研領域頻發的學術不端現象已經引起國家和社會廣泛關注。各級政府行政主管部門頻頻出臺各項規定以期規范醫學科研行為。然學術不端行為屢禁不止,源于科研人員自身學術道德水平和外在政策引導兩個方面。在大力提倡科研興院、科研主導型發展戰略的醫院,對科研的重視、過度重視以及圍繞重視采取的一系列考核、激勵措施,都為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埋下高危影響因素。作為醫院,應從各自具體情況著手,在落實國家科研誠信管理體系建設上,不打折扣,為科研健康發展穿上保護衣。同時,也應該合理設置科研考核、激勵措施。因為作為醫療機構,科研不是唯一,也不是最終目的,醫療同樣是醫療機構使命之一,醫學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治病救人。所以,在以通過促科研實現促醫療的發展過程中,在考核、激勵措施上,對人才評價時,不能唯科研論英雄。人才不是全能,不是人人都具有科研潛力?!叭瞬鸥饔兴耍玫闷湟耍瑒t才著;用非其宜,則才晦?!贬t院也需要各類人才,各類人才也需要得到相應重視,這樣,科研才能健康發展,醫院才能健康發展。加強科研人才科研誠信教育,提高科研人員自身學術道德水平尤為重要。醫院應該把科研誠信教育貫穿到職業教育中,貫穿到科研工作的每個環節中??蒲惺艖土P措施宜重不宜輕,以失信高成本進一步約束規范科研人員科研行為。

參考文獻:

[1]顧艷瓊,周倩,王光花,等.??漆t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情況分析與管理探討[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8,31(5):351-356.

自然科學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驗教具創新

G633.8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發標志著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式進入試點階段,同時也標志著新課程的實驗工作全面啟動。

要貫徹和實施新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師徹底轉變教育觀念,要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融合在教學活動中,用理論來解釋、指導實踐,用實踐來充實、完善理論,確保兩者的統一。然而徹底改變觀念又談何容易!因此,目前我國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尤其是偏遠地區。

面對這樣的問題,作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我必須要思考化學學科的特點,目前化學教學的現狀,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種困難!

一、國內外中學化學實驗的現狀分析

《化學―一門實驗科學》的問世,標志著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由講授走向科學探究。書別強調了化學教學中實驗的重要性,意在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獲得和體驗化學知識的能力,使實驗與討論相結合,真正體現化學實驗的重要性。

在美國,將中學化學實驗室和教室進行了合并,在實驗中推演理念,在理念支撐下動手實驗。課堂實驗也主要采用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教學方法,使化學實驗真正成為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工具。

英國中學化學實驗室雖然沒有和教室合并,但是他們實驗室的利用率高達90%以上。實驗教學更多的是圍繞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而進行,實驗教學不可避免地要讓學生對觀察到的現象作出解釋,同時加強科學方法的訓練

二、 我國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和研究現狀

我國化學實驗教學中有幾個問題較為突出:一是化學實驗學術化傾向嚴重,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實驗教學目的不明確,過分孤立地強調實驗技能的熟練化,忽視科學思維訓練和實驗能力的培養;二是驗證性實驗太多而探究性實驗則相對較少;重視認識性結果,忽視學生的過程性體驗。三是缺乏實驗教具的改進與創新,大部分學校的化學教師只是停留在演示實驗上,從而使學生喪失了學生自主實驗和探究實驗的能力。因此,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中,更應當考慮實驗教具的創新以及實驗過程的設計!因為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一堂高水平的實驗課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力以及科學上的實驗方法的重要的影響因素!

三、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特征①。因為化學實驗教學對于學生的知識技能、科學素B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化學學科的產生、形成及其發展都是建立在科學實踐(實驗)基礎上的。科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是化學科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梢哉f“沒有實驗,任何新的東西都不能深知”①。倘若化學課堂上不做化學實驗,再有才華的學生也學不好化學。也不會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堅毅的科學品質。因為學生科學的世界觀、科學的方法論及良好學風的形成都是與化學實驗教學緊密相關的。正如我國著名的化學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說,“在化學教育中無論如何強調化學實驗的重要性,都不過分;”那到底什么是以實驗為基礎?中學化學課堂應該如何理解以實驗為基礎的實驗課堂改革呢?

高中化學新課程倡導中學化學實驗應以探究活動為主,驗證性實驗為輔助,意在使學生能夠體驗科學家探究科學實驗的過程。并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的是多角度突出化學的學科特征,更好地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具體包含:

(1)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實驗學習化學。例如,通過探究NaCl溶液導電原因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電解質。

(2)利用化學實驗史實幫助學生了解化學概念、原理的形成和發展,認識實驗在化學學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電解質的概念教學中加入電解質的概念的發展史,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及科學方法。

(3)重視通過典型的化學實驗事實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本質和規律。例如,通過呈現難溶電解質在熔融狀態下是否導電的實驗數據,引導學生對電解質的概念重新下定義,并試圖讓學生完善其性質及規律!

以實驗為基礎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設計與化學實驗設計是有區別的。更要考慮實驗教學創新和實驗教具改進!而且在實驗改進上遵循科學發展史,探究其科學本源(當然這對化學教師的學科素養要求較高),這樣對孩子們的化學學科素養的培養將至關重要!

四、基于化學史與創新實驗教具的教學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超碰中文字幕 |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四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 亚洲另类视频 | 日韩精品在线电影 | 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成人热国产成 | 国产精华一区二区三区 | 91av电影在线播放 | 91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福利久久 |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av |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软件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va果冻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第一 | 亚洲国产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v日韩v综合v精品v |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 午夜精品国产精品大乳美女 |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 | 18成人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毛片 | 不卡中文一二三区 | 亚洲 欧美 激情 另类 校园 | 国产欧美在线 | 欧美a∨一区二区三区久久黄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久久久久久精彩视频 | 精品成人国产 | 爱爱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成人av在线播放 | 99re热|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