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綠色建筑環境設計

綠色建筑環境設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綠色建筑環境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綠色建筑環境設計

綠色建筑環境設計范文第1篇

關鍵詞:綠色高效;綠色建筑;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Green living has become a common pursuit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A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urban architecture is bound to keep up with the demand of the era of its construction mode is starting to green-efficient paradigm shift,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high-consumption model of development, to meet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This promotes the generation of green building, the building model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at the same time, also played a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reduce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achieve harmony and unity of humanistic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and conform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health.

Keywords: green and efficient; green building;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綠色建筑的內涵

綠色建筑是指在使用該建筑的全過程里,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的條件下,有效利用自然資源,能夠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產生環保功能,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的使用環境的建筑,也被人們成為生態建筑或可持續發展建筑。它作為一種新型建筑模式,引領了現在乃至未來建筑的潮流。

2 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

建筑業作為高耗能產業,在綠色建筑出現之前,一個建筑物從其設計到拆遷的整個周期會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此外,這些能源資源的消耗還帶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從長遠來看,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建筑模式就像是人類在自掘墳墓。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是人們認識到綠色、高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開始支持并倡導綠色生活,綠色建筑也應運而生。而綠色建筑也正是秉承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原則,詮釋了一種全新的建筑設計理念,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詮釋這一設計理念:

2.1 回歸自然 工業化在為人類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著實給現代社會環境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害。此外,工業時代的建筑理念也背離了現代社會的發展模式,不能滿足人們的生存需求。在此基礎上,生態環境、生態建筑成為主流設計理念。綠色建筑將自然環境與人居建筑自然地統一起來,彼此交融,實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有效地保護了自然環境和提高了人居質量。

2.2 節約能源綠色建筑充分運用先進技術解決生態節能問題,利用空氣流通、日光等自然資源,實現了綠色環保生活,在節約能源的同時實現了人們高質量的健康和諧生活,達到了人與自然的有機統一。

2.3 營造健康的居住空間 綠色建筑使用的裝修材料和建筑材料為綠色天然無污染的無害產品,且可以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以及空氣的清新,適合人類居住,利于人體健康,為人們營造了一個適于居住的生存空間。總之,綠色建筑使設計更好地服務于生態保護與居住品質的共同需求,這是現代建筑的一個重要的命題。

3 綠色建筑與環境的關系

3.1 綠色建筑與地域的關系 每一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建筑模式和文化內涵,綠色建筑要按照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在運用先進技術的同時,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經濟條件、文化底蘊等綜合因素。比如說,在熱帶地區與在嚴寒地區的節能標準就不一樣,建筑模式也不盡相同,因此綠色建筑要以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為依托而不能獨立存在。

3.2 綠色建筑與氣候的關系 氣候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可以運用科技手段例如空調來改變生活和工作環境,雖然這是一種巨大的進步,但卻消耗了巨大的能源,嚴重地污染了環境。綠色建筑針對現代建筑模式對人類產生的負面影響,充分考慮氣候與建筑的關系,根據當地氣候特點,按照人體對環境和氣候條件的舒適度要求進行建筑設計。

3.3 綠色建筑與能源的關系 曾有研究表明,在對自然環境造成的整體污染中,建筑業涉及的環境污染比例高達百分之四十,例如,現代建筑很多都大面積采用玻璃幕墻,這一點就對能源造成了極大的浪費,因為玻璃幕墻建筑冬冷夏熱,因此必須依靠空調調節室溫,以至于這類建筑的空調能耗比一般建筑高出三倍。而綠色建筑運用的是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和先進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效率,力求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轉化,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能源的過分依賴,同時也有效地保護了自然環境。綠色建筑有效地符合了人們的居住要求與精神需求,不僅可以創造出通透、有親和力的空間,更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能源,營造一種節能舒適又環保的建筑體系。

4 綠色建筑材料的開發與利用

綠色建筑材料是指有效利用能源和自然資源,采用先進的科技如清潔生產技術,對工業或城市固態廢棄物進行處理而生產的無污染、無放射性,有利于人類健康和環境保護的建筑材料。綠色建筑材料力求以最低限度的環境污染、最小的資源消耗為代價,最大幅度地減少建筑能耗,為人們提供一種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

綠色建筑環境設計范文第2篇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778153);西北工業大學高教研究基金項目(2009gjy03)

作者簡介:劉煜(1968-),女,西北工業大學力學與土木建筑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綠色、生態及可持續建筑研究,(e-mail)liuyu@nwpu.edu.cn。

摘要:在當今能源與環境問題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如何在建筑學專業教育教學中,有效啟發學生提出與之相關的設計策略和措施,成為引發更多關注的研究課題。文章通過傳統建筑設計與綠色建筑設計特征的比較分析,結合綠色建筑設計課教學的實踐經驗,從“觀念”和“方法”教育的角度,對綠色建筑設計課中與“能源”和“環境”密切相關的具體問題進行了探討,旨在對相關建筑教育理論及實踐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學;綠色建筑;能源;環境;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2909(2013)05013704隨著全球“能源”與“環境”問題的日益加劇,“能源”與“環境”已經成為(包括建筑學專業在內)眾多專業領域備受關注的重要議題。研究顯示,建筑的生產和運行能耗占各國總能耗的30%~45%,其排放的污染物占各類污染物總量的10%~20%,因此,建筑對全球的能源與環境問題負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快速興起的“綠色建筑”,是建筑領域在此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新方向。

迄今為止,世界各國對“綠色建筑”的理論和實踐探討已經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在高等建筑教育領域,如何將“能源”與“環境”問題與 “建筑設計”有機結合,仍然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一、傳統建筑與綠色建筑設計的比較

(一)設計內容的比較

傳統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涉及建筑的尺度、色彩、質感、流線等方面,同時也兼顧與建筑使用者相關的經濟、文化、社會、心理等因素。其所關注的重點,主要在于建筑的“功能”和“形式”。例如:中國在20世紀50~60年代曾提出“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其中前兩項原則與“功能”直接相關,后一項原則與“形式”直接相關。西方社會在現代建筑發展早期,也出現過“形式追隨功能”等主要圍繞“功能”與“形式”特征,影響深遠的設計理念。

與傳統建筑相比,當代綠色建筑設計更加強調對“能源”和“環境”因素的關注,并且提出“設計結合自然”等更加關注自然環境的新的設計理念及表達[1]。根據中國2006年出臺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 ,所有綠色建筑必須考慮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保等方面內容。比較而言,在傳統建筑設計中,是否考慮上述內容,以及考慮的程度,主要取決于建筑師的個人認識、意識和偏好。

(二) 設計過程的比較

傳統建筑設計過程一般由建筑師主導。其主要流程包括方案策劃階段、方案設計階段、施工圖初步設計階段、擴大初步設計階段和詳細設計階段。設計過程基本上可以描述為單一方向的工作流程。在這個流程中,雖然項目立項之初就會組建由建筑、結構、水暖、概預算等多專業人員構成的設計團隊,但只有建筑師的工作自始至終貫穿項目設計全過程,其他領域專業人員大多直到施工圖階段才會真正加入設計團隊,展開具體設計工作。同時,在線性工作流程下,各專業領域人員加入設計團隊開展工作的程序、方式和深度都基本固定并可預期。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劉煜,等綠色建筑設計課中的能源與環境教育探討

綠色建筑設計過程與傳統建筑設計的相同之處,主要在于通常都是由建筑師主導設計過程。其不同之處主要為以下3個方面:首先,在設計團隊中,除了建筑、結構、水暖電、概預算等專業人員之外,一般還需要能源工程師、環境工程師、生態咨詢師等更多特殊專業領域專家加入設計咨詢團隊;第二,綠色建筑設計過程并非單一方向的線性流程,而是螺旋式推進的非線性流程。它是基于多專業參與的多因素復雜決策過程,相比傳統建筑設計需要更多的檢查、評價和決策支持;第三,從綠色建筑設計的最初階段開始,就需要多專業領域人員的密切配合。隨著方案的進展,在不同設計階段可能需要咨詢不同領域的專家,而所需咨詢的專業領域,以及不同專業加入設計討論的時機,可能隨著方案性質的不同和具體進展情況隨時發生變化,并無統一的標準和模式可以參考,有時很難預期。

二、基于綠色建筑設計特征的課程教育

>

既然綠色建筑設計具有顯著不同于傳統建筑設計的內容和過程,在針對綠色建筑的教育和教學中,必然需要探討新的、更加適應這些特征的理念和方法。鑒于綠色建筑關注的重點內容在于“能源”和“環境”問題,下文從觀念和方法的角度,分別探討如何在綠色建筑設計課程中開展能源與環境教育。

(一)綠色建筑設計課中的能源教育

1.關于“能源”的觀念教育

要做出好的設計,首先必須具備好的設計觀念。關于綠色建筑,目前在社會上存在不少錯誤的觀念。例如:節能建筑就是采用了太陽能、地源熱泵等新能源技術的建筑,綠色技術多的建筑就是好的綠色建筑等。對于建筑學專業學生而言,“能源”領域的相關概念,在其主干專業課程(建筑設計)中很少接觸。學生平時從網絡、報紙、期刊等不同渠道接觸到大量與節能相關的概念和信息,對這些信息如果不加分辨地接受,也有可能形成片面甚至錯誤的觀念。

根據筆者多年主講綠色建筑設計課程所積累的教學經驗,在建筑學專業的建筑設計課中開展與“能源”相關的教育時,有必要引導學生從以下3個方面理清基本觀念。

(1)建筑能耗的基本構成。建筑能耗的基本構成包括“運行能耗”(operation energy)和“隱含能耗”(embodied energy)2個部分[3]。“隱含能耗”也稱“含能”,在綠色建筑設計課教學中需特別探討的是 “隱含能耗”的概念。將學生的視野,從建筑建成后的“運行能耗”,擴展到其建成之前各種建筑材料和部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和安裝使用過程中的能耗以及已經造成的環境污染,使其從節能環保角度,具備選擇建筑材料的“獨到”眼光。 (2)建筑節能的基本途徑。建筑節能有“設計節能”和“技術節能”兩大基本途徑。在綠色建筑設計教學中,首先,需要強調“設計節能”的重要價值和巨大潛力,并將其視為建筑節能的首選途徑。引導學生通過各種不同的設計途徑和方法,探索實現建筑自然通風、自然采光和自然調節室內溫濕度等目標,進而達到經濟節能的目的。其次,需要使學生明確,節能技術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只有適用的才是最好的。此外,鼓勵學生在探索設計節能途徑的同時,從集成設計的角度對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進行探索。

(3)建筑節能的全生命周期經濟分析。經濟性無論何時都是決定建筑設計及技術應用的重要因素,這對于傳統建筑和當代綠色建筑同樣適用。

在綠色建筑設計課中,有必要使學生明確,雖然節能設計及節能技術都有可能增加建筑的初次投資費用(造價),但同時也會減少建筑的運行和維持費用,因此,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其總體費用往往更低。也只有從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才能更加全面地理解綠色建筑的經濟性和合理性。

2.關于“能源”的方法教育

“節能”是綠色建筑關注的重要議題。在傳統建筑學專業教學課程體系中,除了建筑物理課程的熱工章節內容以外,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所接觸到的建筑節能理論和設計計算都非常有限。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對建筑節能設計方法的教育,至少可從以下3方面進行引導、加強和拓展。

(1)基于基本原理的邏輯分析方法。“邏輯分析”是任何科學研究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在以“形象思維”培養占主導地位的傳統建筑學教學中,其重要性往往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視。教學實踐證明,綠色建筑課程教育中,在具備建筑熱工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通過“理性”和“邏輯”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討設計節能的各種可能性,相比課堂講授而言,可以更加充分地激發學生在設計節能領域深入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其設計成果往往也具有更多的新意。

(2)建筑能耗的模擬方法。與傳統建筑設計不同,當代綠色建筑設計中,可以借助軟件分析和能耗模擬,對設計方案的能耗表現進行定量評價。因此,在綠色建筑設計課教學中,有必要引導學生認識能耗模擬軟件的積極作用和意義,并鼓勵其探索和初步掌握簡單建筑能耗模擬軟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建筑能耗的實驗方法。傳統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師往往借助工作模型,推敲和完善建筑的造型及功能;在當代建筑設計中,建筑師應用“造型軟件”進行造型和空間分析;在當代綠色建筑設計中,設計師通過“模擬軟件”,對建筑能耗進行模擬和分析。然而,現有能耗模擬軟件大多是針

對工程專業開發的,對于大多數建筑學專業的學生而言,要掌握模擬軟件的原理和背景,并熟練應用其進行能耗模擬分析的難度比較大。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建筑學專業學生,完全可以基于對熱工原理的基本理解,通過工作模型的制作,結合簡單的實驗方法,實現對節能設計效果的初步比較和分析。例如:利用電吹風、蠟燭、鋸末、碎紙屑等工具完成的簡單吹風實驗,就可以在模型中初步驗證和比較不同設計方案風壓通風和熱壓通風的實際效果;使用手電筒、紙板、布簾等工具完成的簡單照明實驗,也可以初步驗證和比較不同設計方案的自然采光效果等。實驗與軟件模擬的結果,可以互相驗證其有效性,并共同為設計方案的改進和提高提供有益的參考。

(二)綠色建筑設計課中的環境教育

1.關于“環境”的觀念教育

從建筑設計的角度看,綠色建筑設計與環境相關的內容,主要為建筑設計與“環境負擔”的關系,以及建筑設計與“環境質量“的關系。在綠色建筑設計課的環境教育中,需要引導學生在這2方面建立正確的觀念。

(1)建筑設計與環境負擔的關系。傳統建筑設計一般不涉及“環境負擔”的概念,但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建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的議題。在綠色建筑教育中,必須使學生建立并明確“建筑有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負擔或危害”的觀念,并引導其分析建筑在建造、運行和拆除的全過程中,對環境造成負擔或危害的各種潛在途徑,以及避免和減少環境負擔或危害的各種設計策略和技術方法。

(2)建筑設計與環境質量的關系。傳統建筑設計與當代綠色建筑設計都涉及“環境質量“的概念。前者主要從定性角度,分析建筑設計與室內外空間的功能利用、流線組織、視覺表現等環境質量的關系;而后者則從定量角度,強調建筑設計與室內外“空氣質量”“熱舒適度”等物質環境質量的相互關系,包括建筑設計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等大范圍環境質量的相互關系。

可以說,建立從宏觀(全球環境)到微觀(建筑內環境)綜合全面的環境觀念,并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正確理解建筑設計與環境質量的關系,是當代綠色建筑設計課程中環境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2.關于“環境”的方法教育

在綠色建筑設計中,“環境”質量是與“節能”同等重要的問題。在綠色建筑設計課教學中,提高環境質量的方法教育,主要涉及以下3個方面。

(1)環境分析方法。與傳統建筑設計相比,綠色建筑更加強調設計初期的多學科環境分析,包括從場地環境的氣候、地形、地貌、動植物群落、土地資源、水資源等角度,分析其與建筑設計的相互關系,包括潛在的相互影響和利用的可能性等。對不同環境的分析,既可以采用基于邏輯推理的一般方法,也可以采用相關學科領域的特殊方法。在建筑設計課的環境教育中,應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鼓勵、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并探索多種不同的環境分析方法。

(2)環境模擬方法。在綠色建筑設計中,常常需要利用計算機軟件對建筑設計方案的熱環境、光環境、風環境等進行模擬。和能耗模擬一樣,環境模擬已成為常見的設計輔助方法,因此,在綠色建筑教學中,同樣有必要引導學生掌握常見環境模擬軟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及模擬結果的比較和分析方法。 (3)環境評價方法。隨著綠色建筑的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內外已經建立一批綠色建筑的環境評價體系或工具。其中包括breeam(英國)[4]、leed(美國)[5]、casbee(日本)[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國)[2],以及被稱為第二代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dgnb(德國)[7]。這些體系或工具中的評價指標、標準和權重,對了解“綠色建筑”概念、內涵以及環境與能源問題重要性等國際建筑界的共識問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在綠色建筑設計課的環境教育中,有必要向學生介紹現有國內外主要環境性能評價體系,引導其在設計中正確理解并科學參考和應用這些評價體系或工具。

三、結語

“能源”與“環境”是綠色建筑設計中需要面對的兩大主題。文章結合筆者多年相關建筑設計課程教學的實踐經驗,從觀念和方法的角度,對綠色建筑設計課中“能源”和“環境”主題下需要特別關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初步的總結和探討。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多學科教學的授課水平、多學科教學團隊組建能力,以及多學科教學團隊管理機

等方面因素的制約,綠色建筑教育所倡導的多學科集成化設計模式,在具體操作中面臨諸多困難。如何突破限制,使綠色建筑在“能源”與“環境”等多學科領域的教育主題中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還需要在今后的綠色建筑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中作進一步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伊恩·倫諾克斯·麥克哈格. 設計結合自然[m].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6.

[2] 中國住房與城鄉建設部. gb/t 50378-2006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2006.

[3] 方仲賢,劉煜. 淺論建筑能耗構成之建筑含能[j]. 新建筑, 2012(4): 57-60.

[4] r baldwin,a yates,n howard,s rao, eds. breeam 98 for offices: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for office buildings[s]. 1998, construction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ltd. by permission of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ltd., uk.

[5] 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leed rating system (version 2.0)[s]. 2001.

[6] institut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ibec).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casbee)[s]. 2002, 2004 edition, jap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sortium.

[7] 盧求. 德國dgnb——世界第二代綠色建筑評估體系[j]. 2010(1): 105-107.

energy and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urse

liu yu, li jing, liu jinghua

(school of mechanics,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p. r.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background that nowadays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orldwide than ever before, how to effectively inspire students to develop relevant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s a research task worthy of more attention. based 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e content and process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contemporary green building design, we discussed some concrete issues in views of both concept and methodology, which are involved in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courses and related to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topics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levant architecture design education.

綠色建筑環境設計范文第3篇

關鍵詞:建筑;環境設計;設計思路

1引言

由于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更加重視生活質量,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筑環境設計不僅僅是為人們提供一個舒適的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滿足人們的審美要求。建筑環境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程,涉及到暖通、建筑、電氣等多個專業,由于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筑規模也在日益增大,導致建筑環境設計項目更加復雜。

2建筑環境設計的新觀念

2.1模糊概念

模糊概念和精準概念是屬于對立的關系,模糊概念中沒有清晰的界限。模糊概念是藝術品質中的一個重要特性,通過藝術形式給人們展現模糊性,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讓建筑環境設計更具內涵。在建筑環境設計中,利用模糊概念可以將建筑環境的復雜性,采用形式多樣的朦朧美展現出來,從而更好的滿足公眾的環境需求,將空間的景觀更好的表達出來[1]。

2.2生態理念

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生態理念在建筑環境設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建筑環境設計中,一味的選擇個性化和豪華的設計風格,最終導致人與自然的相處不和諧。而將生態理念運用到建筑環境設計中,注重人與環境的協調統一,在環境設計中通過對空間環境的合理配置,有效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在環境設計中也突出了生態價值觀和生態美學觀,讓人們在利用環境的同時也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讓人們可以更好的尊重環境和自然,在打造優美建筑環境的同時可以確保生態平衡。

3建筑環境設計中的空間利用

3.1空間組合

建筑環境設計中的空間組合包括對比設計、流動處理、序列組合和過度引導等多種形式。空間對比設計是運用明暗對比、高矮對比、大小對比、形狀對比、虛實對比等各種組合形式來增強環境設計的表達效果。例如在環境設計中,可以通過做到虛實比例的恰當,尤其應該留意環境設計的虛處,讓人們看到建筑的同時可以產生無限的聯想,從而產生意境,達到環境設計之外的虛境。流動處理就是利用空間的起承轉合來增加建筑環境的流動感,例如在建筑物的外部環境中,在入口處留下空白的空間,充分利用封閉的空間和開敞的空間的對比以及光影的變化來營造出流動變換的藝術效果。序列組合是按照特定的內容組合合成序列,例如動物園按照動物的品種來安排設計。過渡引導是一種處理空間的重要方法,例如柱廊、檐廊等的運用。

3.2空間分隔

空間分隔就是將建筑中的大空間分成多個小空間,空間分隔又包括實隔、虛隔以及滲透等手段,例如在公園里,通常通過植物、景觀、建筑、山石等將整個大空間分為若干個小空間。在居民建筑的室內環境設計中,就是根據不同的功能將整個大空間分隔成很多個小空間。虛隔主要是將交通隔開,而并不隔斷人們的視線,讓人們可以隔圓相望。實隔是從視線上和交通上同時隔斷,例如密林、天井的設計等。滲透是在不同的空間之間通過藝術手法處理透和圍的關系,例如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滲透等,不僅豐富了建筑環境設計的層次感,還增加了趣味性[2]。

3.3空間改造

在建筑環境設計中,色彩對室內空間具有改造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空間規劃的功能和空間調整的功能。在室內設計過程中,色彩的搭配可以根據室內空間的功能不同來進行規劃,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情感傾向,在進行室內空間改造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色彩的情感傾向,從而更好的實現室內不同區域的功能。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時間和人力,同時還更加經濟方便,最后需要對不同的功能區域進行調色,使不同功能的色彩與整體空間的色彩進行有效的結合。家庭住宅中的臥室,私密性比較高,如果選擇鮮亮的色彩,會使人的精神處于亢奮階段,不利于人們的休息,所以應該選擇淡雅的色彩。針對辦公區域,需要保持人們的頭腦清醒,同時集中人們的注意力,所以可以選定純度較低的活躍色彩,綠色和藍色就是很好的選擇,可以保持人們大腦的活躍。對于餐廳來說,可以選擇橘黃色等暖系色彩。

4建筑環境設計中的色彩效果

4.1色彩烘托

在環境設計中,色彩發揮最大的作用便是烘托作用,尤其是在建筑外部環境的設計中,色彩不僅會影響建筑環境的整體效果,也會影響建筑的整體造型。合理的搭配色彩可以將色彩和室內的空間協調,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空間的設計面積,從而影響人們的視覺感,改變人們視覺中的空間大小。色彩不僅可以裝飾建筑物本身,也可以裝飾用戶的心情。色彩對人們的心理會造成較大的影響這是眾所周知的,在進行室內設計的時候,設計者就可以充分利用色彩調節人們心理的原理來進行設計,通過色彩的搭配來調節不同性格的人的心理,從而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3]。使用黃彩的搭配,可以營造一個溫暖活波的居住氣氛,讓人覺得心情明朗,給人帶來華貴的感覺。紅色系列給人溫暖、大方的感覺,紫色給人高貴、爛漫的感覺,給人一種神秘感,綠色系列給人自然、清晰的感覺,可以使人心情愉悅。

4.2色彩調和

在建筑環境設計中,還應該注重色彩的整體調和性。背景色是室內設計需要考慮的最主要問題,一般背景色的選定應該考慮到室內設計的整體風格。室內設計的背景色包括了天棚、地面和墻體的顏色,所以背景色的設計在選用了這三者的顏色之后,還應該考慮這三者顏色的協調與否,注重的是整體協調,而不應該過于重視某一個方面的背景設定。地面合適的色系不一定適合天棚或者墻體,所以在室內設計過程中也不應該過于使用某一種色系。家具色彩同樣是室內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家具色彩的確定和背景色的確定是一樣的,應該服從整體,家具色彩的搭配應該和室內設計的背景色相協調。在確定了整體裝修的背景色之后,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就是裝修色彩,室內設計的裝修色彩主要包括門窗顏色、通風孔、壁柜和墻裙等地方的顏色使用,裝修的色彩應該是和家具色彩以及背景色彩相協調的,在選定裝修色彩的時候一般不建議根據自身的喜好在確定,而是更應該注重其與整體的協調。

4.3色量運用

色量是指建筑設計中運用色彩的面積和用色的純度。色彩具有調節光線的作用,而不同的色彩調節光線的力度也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不同的色彩的反射率是不一樣的,其中白色的反射率最高,在70%-90%之間,其次就是灰色系的反射率,最后是黑色,黑色的反射率在10%以下。在進行建筑室內設計的時候可以根據樓房和房型的不同用途來進行色彩的合理搭配,使用不同的色量達到不同的效果。對于建筑的外部環境來說,色量的運用以簡單為主,彩度以淡雅為主,明度以明亮為主[4]。

5建筑環境設計的藝術風格

5.1情感表達

建筑環境的藝術設計還應該關注用戶的情感需求,情感元素是藝術的生命,但是情感藝術是無法精確的表達出來的,所以需要借助藝術形式將情感更好的表現出來。不同的室內空間由于色彩搭配的不一樣、空間造型的不一樣以及功能的不同都會給人不同的情感感受和心理體驗。空間的整體感應該和進入這個空間環境的人們心理定勢產生積極的情感融合,只有這樣人們在進入這個空間環境之后才能產生愉悅的情感。如果環境的設計和人們的心理定勢相違背,那么人們就會產生消極的情感反應,甚至會感到壓抑和討厭。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的所有元素在進入人們的感覺系統之后,構成了人的感官體驗,人們對室內環境的認知是由聽覺、視覺、嗅覺等共同完成的,通過動態的組織空間設計元素讓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得到滿足,讓人們感受到更好的藝術魅力。

5.2審美取向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個人的豐富性慢慢就轉化為物的豐富性,人們在追求新奇、個性化的東西,最終都會轉化為物的形態,也就是說物是人們需求的載體。設計師往往和用戶有著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審美價值,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應該對用戶的審美價值取向提出更高的重視。由于人們的主體審美價值取向不盡相同,用戶的差異化、個性化越來越明顯,設計者在進行室內設計的時候已經不能將其看成為自己個人的表演舞臺,室內環境設計已經不能是設計師的自我表達[5]。用戶的審美價值取向受到文化、生活經歷、年齡、性別和職業等的影響,所以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應該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只有這樣環境設計出來的最終效果才能與用戶的審美取向相和諧,從而被用戶接受和感悟。

5.3地域風格和傳統元素

地域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藝術風情,在建筑環境設計中,巧妙的運用地域文化,不僅可以突出設計師建筑環境設計中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個性,同時還更統一獲得當地人民的喜愛,也可以讓外地的人們感受到當地的獨特文化。通過開敞通透的布局,可以讓建筑形式更加輕巧優雅,表現出一種和諧統一、自然的意境。在建筑風格中,還可以注重中西文化的結合。如圖2,就是兼備中國傳統元素的現代建筑設計圖。文化具有非常強的傳承性,在建筑環境設計中充分利用傳統元素,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精華。在利用傳統元素的時候,并不是簡單的對傳統元素進行復制和模仿,而是通過對傳統元素的轉化和重構,對其進行重新詮釋,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和藝術表現手法對傳統元素進行重新的演繹和創新[6]。

6結語

建筑環境設計中的環境是指室內空間環境、物理環境、視覺環境和建筑物周圍環境等,從自然方面看,應該是客觀環境和建筑內外環境的有機融合,具有非常明顯的社會屬性。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通過對建筑物形狀、色彩和風格對建筑環境進行設計,為了設計出更符合人們審美的建筑環境,設計師需要不斷升華自身的設計理念,提高建筑環境的設計水平,為人們打造一個舒適、優美的環境空間。

參考文獻:

[1]徐偉.環境藝術中的模糊性思維探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5):124-125.

[2]李抒音.環境藝術設計中空間藝術的運用[J].大眾文藝,2013,21(8):9-11.

[3]金娟.建筑環境中的色彩藝術設計研究[J].文藝生活,2012,32(8):215-216.

[4]于洋,劉劍虹.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人文關懷與人文精神的表達與呈現[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4,34(05):93-95.

[5]周成廣.域網建筑協同設計平臺安全性與適用性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0,36(2):16.

綠色建筑環境設計范文第4篇

關鍵詞:綠色技術;綠色環境;設計;應用

綠色技術是指能減少污染、降低消耗和改善生態的技術體系。綠色技術遵循3R的理念,即:Reduce(減少)、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它是構成綠色技術范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綠色技術、綠色設計的概念已深入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綠色技術在環境設計的很多方面已經取得了關鍵性的進步。綠色環境設計必須依賴綠色技術而生成,綠色技術策略應該切實實施相關的理念和技術,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環境保護的理念加上改造生態的知識與能力,以及相關的物質技術手段才形成完整的綠色技術效用。

1 綠色技術在綠色環境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1.1 節約資源與環境保護

與建筑業有關的環境污染對眼下的環境問題要負約50%的責任,其中有相當的比例是因為室內外裝飾中材料的生產、施工與維護造成的。現有的環境設計行業的裝修周期一般為10年,重新裝修時,以前的裝修一般都要拆除,包括各類地板、瓷磚、墻紙、板材等等,這些廢舊材料往往沒有任何利用,直接丟棄,產生大量的垃圾,對環境也造成污染和破壞。因此在環境設計中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了。

現如今“綠色設計”、“綠色消費”等概念成為時代進步的追求。環境設計不能落后于時展的要求,而是應當大力提倡綠色設計與綠色環境消費,并在設計實踐中努力實現綠色設計理念,同時引導大眾樹立正確的綠色環境消費觀。綠色環境設計必須以系統論為指導思想,以創造人類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生存環境為設計追求,反對以犧牲社會資源來追求環境藝術設計的所謂“純藝術化”。

1.2 環境設計師的社會責任體現

設計師的任務就是解決設計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設計來引導社會往正確的方向前進。設計師通過設計實踐,會對社會的自然觀和審美標準產生影響,促進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實現。另一方面,綠色設計本身就來源于設計師對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人是生活在自然中的,社會也是存在于自然中的社會。阿爾多?列奧波德在《大地倫理學》中指出:地球是有機的整體,人類是生物聯合體中的平等成員,人類在自然中的作用不在于征服和統治,而在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去促進人和自然的和睦相處,共同進化。在綠色環境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應把環境保護觀念放在優先的位置,處理好人工環境和自然環境的關系。

1.3 綠色環境設計的內涵及社會價值

美國著名景觀設計師約翰?西蒙茲指出,環境設計師的終生目標和工作就是幫助人類,使人、建筑物、社區、城市以及他們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諧相處。環境設計專業的研究內容是如何協調人與自然、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生物與非生物、生物之間和生態系統之間的關系,最終改善人類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其次,環境價值的體現就是一種環境設計價值的社會體現。綠色環境設計貫穿著設計對象的全過程,將方案的前期概念、方案確定、施工、建成后的使用直到停止使用后的回收過程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慮。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裝修和裝飾,這種包括了設計層和評價層的反復過程,它涉及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內含有設計的社會價值。

2 綠色技術在綠色環境設計中的有效應用

2.1 設計師具有主體概念的積極作用

設計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設計出具有自然感的空間,往往是通過改造建筑使得內外空間相互融合,使得更多的空氣、陽光和水分可以與內部空間保持暢通的同時,也使得外界的景色展現在我們的視野之內。很多的住宅和餐飲建筑都在追求一種自然風,希望以一種自然復古,順應自然的氛圍來贏得客戶的青睞,這事實上給大眾灌輸了綠色生活的理念。在內部環境設計方面,廣泛使用的室內造園方法,也就是在室內多擺設綠化植物,使得室內的綠色感增強。關于室內設計的顏色搭配和材料選擇,設計師盡可能地讓使用者感受自然的趣味,體會自然的味道,設計師關注的就是顏色與材料的組合,從而使綠色技術和綠色環境設計理念完美結合。

2.2 提高環境的健康性與和諧性

在綠色設計理念的實踐過程當中,一是注重與自然環境的藝術性融合,降低污染;二是注重處理人工因素之間的關系,使環境采光、溫度、空氣等系統可以高效運作。從內部環境空間來說,降低甲醛等空氣污染,設計師在環境設計的階段,就會對施工材料進行全方位的考慮、篩選。另外,還會考慮到環境中的放射污染,氡是現代室內環境的主要放射污染物,主要來自于石材。所以,在環境設計的過程當中,常常在人們不常接觸的區域范圍內設置石材元素,并盡可能的使用天然無放射石材。除此之外,設計師還對采光、空氣以及溫度等空間系統的設計元素進行仔細的考究,使室內能夠盡可能地接受自然光照射,使空氣的流通能夠自然、順暢,并使溫度可以始終保持在一個令人舒適的區間內。這樣可減少能源消耗,并與自然環境能夠融為一體,使人工因素與自然生態環境形成一種和諧的關系。

2.3 盡可能利用綠色材料

當前,有許多的材料都以“綠色”為賣點,這為綠色設計理念的實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綠色材料的主要優點在于可以節省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并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綠色材料在功能上也更為杰出,并能夠在回收處理的問題上體現出傳統材料無法達到的環保屬性,最大限度滿足了綠色設計理念的核心需求。通過對綠色材料的應用,有關人的健康的很多問題能得到解決,也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因此在設計中會盡可能的選用綠色材料,這是綠色環境設計實踐應用的一個有效途徑。

2.4 提高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

綠色環境設計活動已經在考慮能源的利用率:盡可能以最低的能源消耗,滿足人對環境的功能需求。要降低能源消耗,主要可以從溫度控制、光線采集、水資源利用以及隔音等方面來實現。例如,門窗對室內溫度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作用,所以在設計中會考慮到門窗的材質和空間位置因素,盡可能使環境空間在不消耗能源的情況下,保持最適宜的溫度。再如,現在的環境設計師們都很注重節約水資源的設計,常常采用廢水回收處理以及雨水收集,用以澆灌綠色植物等等。

3 綠色技術在綠色環境設計中應用的發展方向

3.1 綠色技術要始終圍繞環保與健康的環境概念

綠色材料的應用是綠色技術的基礎,綠色材料有兩層含義,其一是無毒無害無污染;其二是“低碳”,要盡量用大自然中的原始材料,減少地球的排污和排熱,盡量使用可降解材料,比如可再生的藤竹木、可分解的玻璃、可循環使用的鋼材等等。綠色技術應當在人的需求滿足和自然環境保護的平衡思維下,以保護環境、友好自然的方式給人們(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的生活帶來健康、方便、舒適的綠色空間環境。

3.2 智力資源應成為綠色環境設計發展的重要資源

人類社會在發展的過程中認識到智力的重要性,它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最重要的資源。智力資本的發展不僅推動物力資本的不斷創新,而且使勞動者本身的素質提高,使社會財富增加。設計是具有創新性的智力資源,環境設計尤其如此,一個好的綠色環境設計可以節約資源、節省空間,帶給人們健康的生活。故在設計專業教育中,給未來的設計師灌輸綠色環境設計概念也將是長期的重要任務和更重要的發展資源。

3.3 綠色技術在環境設計中的運用應符合知識經濟的發展方向

知識經濟崇尚知識、腦力,重復勞動不再占據主要地位,知識經濟為環境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機遇與土壤。綠色環境設計通過提高產品的科技、藝術含量,提高產品的審美附加值,從而往往能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順應知識經濟的發展方向是綠色環境設計發展的必由之路。設計師應自覺、主動把握經濟社會的特點,在設計思想、設計觀念、設計方法、設計手段等方面做出回應和體現,順應知識經濟的發展方向。

3.4 綠色技術必須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

綠色技術的發展不是孤立、片面的,它必須不斷吸取其他學科的最新成果,從而更好地實現為社會服務的宗旨。在當今,環境設計中智能化設計體系廣泛運用,如智能化的節能減排系統在環境設計中正逐漸被大量運用,如何讓環境設計空間更符合當代及未來人群的需要,綠色技術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的結合是密不可分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環境設計也會隨之進入智能化綠色設計的新階段。

4 結語

綠色環境設計是今后設計界的主流設計方向,而綠色技術在綠色環境設計中的應用就顯得尤其重要。綠色環境設計充分體現了低碳、節能、減排的生態設計觀,同時,綠色思維、綠色理念、綠色生活方式對綠環境藝術設計也至關重要。綠色技術在綠色環境設計中的應用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帶給人類文明長遠的利益。注重綠色技術、注重綠色環境設計,為營造“綠色、和諧、低碳”的環境空間而努力必將是環境設計從業者的責任和設計事務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大衛?伯格曼(美).可持續設計要點指南[M].徐馨蓮,陳然,譯.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2] 黎德化.生態設計學[M].徐馨蓮,陳然,譯.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 Jean Carroon .可持續設計要點指南[M].陳彥玉,等,譯.

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陳華鋼(1968―),男,廣東廣州人,碩士,教授,廣東白云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主要從事綠色建筑環境設計研究。

綠色建筑環境設計范文第5篇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環保;設計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in saving energ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role. Green building is a brand new design thinking and mode, it provides the user healthy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maximum protection environment,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green building design are also discussed, for we exchange.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前言

隨著我國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競爭步伐的加快,國內建筑市場的規范化進展也日益加快。經濟競爭的激烈對于發展相對滯后的建筑設計行業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形勢下的綠色建筑正在迅速發展。在建筑領域里,我們呼吁更多的設計師投入到綠色建筑設計中,提倡各種建筑生態技術的應用,發展綠色建筑。這不僅有助于推動全球環境品質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我國是人口大國,能源消耗大國,因此加大綠色建筑的研究,無論從環境的角度還是能源的角度都將有深遠的現實意義。以自然為本的綠色設計思想正是可持續發展觀的科學體現,并已成為現代文明和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

1.綠色建筑的定義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綠色建筑下了清楚的定義。所謂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綠色建筑即節約能源及資源,在滿足功能需求,布局合理的基本要求上盡量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

2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2.1 節能:減少建筑材料生產運輸過程中的能耗——就地取材,生產節約型材料。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使用過程中的節能,另一方面還要考慮蘊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滿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選用生產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回收利用率較高的建筑材料。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應該盡量就地選材減少運輸過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2.2以合理的設計達到建筑建造過程中材料的節約。

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設計者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在滿足結構要求的基礎上節約材料,充分發揮材料的性能,例如可通過建筑體形設計達到節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狀、進深、體形系數、表面面積系數、長寬比和朝向,合理設計建筑的墻體、門窗、屋頂、熱緩沖區及有效遮陽,提高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也對建筑材料的節約有著重大意義。

2.3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綠色建筑要根據地理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和空調,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筑采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建筑內部不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裝修材料。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當,使居住者感覺良好,身心健康。

3.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

綠色建筑需要人類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反思傳統的建筑理念走低能耗、高科技為手段的精細化設計之路;注重建筑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與傳統建筑相比綠色建筑應特別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3.1節約能源。

隨著國家大力推行節能減排政策,建筑節能是極其重要的方面,因此,綠色建筑設計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遵循節能的原則,即節約對能源及自然資源的消耗,盡量做到無害化、無污染及其可循環。建筑材料方面,應該盡量采用可以易降解、可再生的材料,如竹制品等。與此同時,還要嚴格控制材料的質量,確保材料無污染、無輻射。綠色建筑的綠色建筑設計要求盡可能采取各種手段來創造出一個適宜人們居住的生活環境,與此同時,還實現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

3.2生態和諧。

綠色建筑設計,第二個原則就是生態原則。生態原則要求綠色建筑設計時要注重對建筑物周圍的植被、樹木以及水資源等與人關系的分析,要做到人與自然環境、建筑物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建筑物周圍植被多樣化、對水資源的保護以及合理的綠色建筑設計來實現,而且生態和諧對提升住宅品質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3.3“以人為本”的綠色建筑設計原則。

綠色建筑的最終使用者是人,人本主義的設計理念應該是綠色建筑設計的最基層、最根本原則。因為人作為社會的主體,建筑的綠色建筑設計在追求節能、生態化時絕對不能以犧牲人的生活質量、健康等為代價。

3.4從實際出發,適度原則。

綠色建筑設計也需要從實際出發。有些小區建筑設計時照搬盲從一些國外成功的綠色建筑設計,使得成本大幅度增加,也有違綠色建筑設計的初衷。綠色建筑設計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程成本,但從建筑物全壽命周期來看,經濟效益還是可觀的,絕不是以犧牲經濟利益來換取“綠色”,綠色建筑設計要因地制宜,并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地域條件等因素。

4.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4.1 整體環境的設計

所謂整體環境設計,不是針對某一個建筑,而是建立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從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出發,從場地的基本條件、地形地貌、地質水文、氣候條件、動植物生長狀況等方面分析設計的可行性和經濟性,進行綜合分析、整體設計。

整體環境設計的方法有:

(1)引入綠色建筑理論。

城市開發建設應與當地自然環境、資源、社會、人文等背景相結合,在加快建設的同時,創造性地保護和利用已有條件。一方面,改變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區域劃分、空間結構和資源配置;另一方面,讓城市的歷史文脈、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91精品 | 国产福利不卡 | 91久久国产综合久久91猫猫 |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午夜视频成人 | 黄色av电影 | www.91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播放 |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欧美日韩三级 | 91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 91视频日本 | 麻豆av在线免费看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国产精品视频播放 | 久久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 国产一区日韩 | 久草av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福利片 | 亚洲免费综合 |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 国产日韩中文字幕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冷 | 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大片 | 91麻豆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福利 | 国产一级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 | 黄色伊人网 | 日本中文在线观看 | 综合伊人久久 | 日韩不卡在线 | 久久人人97超碰精品888 | 成人av免费电影 | 国产成人综合视频 | 欧美视频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