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秸稈焚燒的優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農業;秸稈;秸稈處理;問題;對策
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稈生產越來越多,同時,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作物秸稈用作燃料或飼料的比例也越來越少,這直接導致秸稈剩余越來越多,秸稈禁燒問題成了影響環境的大問題,甚至成為政治問題。現以皖北地區典型的小麥--玉米輪作模式為例對這一現象進行討論。
1 秸稈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1.1 秸稈不焚燒的問題
在小麥收獲問題上,由于現在已經推廣了大、中型收獲機器,收獲作業又處在搶時間、搶天氣的緊張時期,政府推行的留茬高度限制在10cm以下的規定事實上很少得以執行,因為收割高度的下降一方面會降低農機作業效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機器作業時發生器件觸地損壞的風險,而留茬過高則會導致下茬作物難以播種,解決此矛盾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焚燒,不焚燒就無法播種下茬作物。不焚燒秸稈,就會造成秸稈堆積問題,秸稈堆在地里會占據生產空間,堆在林間會影響林木生長和增加燒林風險,堆在路邊則影響交通,填進溝塘又會污染水源且妨礙排水泄洪。不焚燒秸稈還會造成病蟲害、草害的嚴重發生,因為作物秸稈可以給病菌、害蟲和雜草提供適宜的繁殖環境。
1.2 秸稈自由焚燒的問題
大量焚燒秸稈會造成環境嚴重污染,造成空氣粉塵多、氧氣濃度急劇下降,從而影響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造成呼吸疾病多發或加劇;大量焚燒秸稈還會造成空氣能見度降低,進而影響交通安全;焚燒還會造成更多的火災事故,特別是對尚未收獲的莊稼和周邊已種植的下茬作物會造成毀滅性損失。大規模的秸稈集中于較短時期焚燒而造成的火災事故,消防部門有限的人力與設備根本無法應對處理。
1.3 當前禁燒的問題
最近幾年,國家推行秸稈禁燒制度,由政府強制禁止焚燒,但這樣也出現了相當多的問題:(1)由于上面講過的原因,禁燒之后無法種植下茬作物,因而使得禁燒命令難以落實,基層干部工作壓力巨大,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仍難達到基本禁燒的理想目標;(2)禁燒制度的實施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對于不聽規勸、擅自焚燒秸稈的農民進行處罰時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3)政府禁燒的結果往往導致群眾不在白天燒而改在半夜燒,或者在麥子收完降雨即將到來之時燒,群眾受搶時播種驅使而集中暴發式共同點火,使鄉村兩級干部根本無力控制局面,這樣一來,由于半夜或陰雨到來之前空氣濕度偏大,燃燒不完全,導致比白天和晴天燃燒產生的污染氣體更多,在事實上加重了環境污染。
1.4 秸稈粉碎還田的問題
從理論上講,秸稈還田可以在減少秸稈存量的同時增加土壤養分含量和減少化肥投入。但事實上,一方面秸稈還田要增加機械設備投入和燃料投入;另一方面,當年秸稈不能完全還田,否則會造成土壤比重下降、孔隙度過大,進而影響作物正常生長,試驗證明,還田比例不宜超過30%;此外,秸稈在田間腐化分解時會吸收土壤中的氮素肥料,在分解完全后才會再釋放出氮素肥料,這樣,作物在播種時不僅不能少施肥料,還要多施肥料,否則下茬作物就會因在苗期缺少氮肥而生長不良;再次,秸稈還田會造成田間病蟲害的發生加重,特別是地下害蟲的嚴重發生,這就必須投入較多的農藥來處理,造成新的污染和經濟投入的增加。
1.5 秸稈用作飼料過腹還田的問題
過腹還田可以消耗相當一部分秸稈,但問題是其間投入的勞動力較大,而且用作飼料的作物秸稈(特別是玉米秸稈)需要青貯才好,而在玉米種植技術中,當前推廣的一項重要的增產措施是推遲收獲技術,這樣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條件下增加產量,技術實施效果好而且極易實施,這就會與秸稈青貯用作飼料的方案產生矛盾,也就是說,把玉米秸稈用作飼料的代價是減少玉米產量。
1.6 秸稈生物質發電問題
從理論上講,這樣可以變廢為寶,但問題是建設發電廠投入巨大,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計算,每發1°電都會產生虧損,這樣持續虧損的發電廠的損失最后必然由政府來買單,這是一個不小的投入;其次,秸稈發電所用秸稈在時間上是分散的,而在地點上是集中的,作物秸稈的產生是在時間上集中而在地點上分散,這就要求在作物收獲時有人和設備將秸稈集中到田邊,然后再由車輛運輸到發電廠,中間消耗的人力與物力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交通壓力也會加大,雖然每收獲、集中667秸稈政府補貼10元錢,但農戶仍然虧損。
1.7 秸稈的其他應用方法問題
在制沼發電上,其面臨的問題與火力發電一樣,也是早期投資大、運輸成本高,經濟效益為負且政府補貼巨大;用作造紙時會造成再次污染,且消耗量不大,秸稈處理作用小;工業上用作制作板材、農業上用于制菇、制作工藝品等,這些都是杯水車薪,不影響當前秸稈問題的解決。
2 解決措施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秸稈處理可能有多種方式,每種方式都有許多優點,但每一種方式都不能完全解決秸稈處理問題,這樣,我們就必須綜合分析評判每種處理方式、綜合應用多項技術與政策,按照效益和可操作性進行共同分析,按照順序由重點到一般來綜合解決秸稈問題。
(1)加大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這一技術最易操作、效益最好,應科學制定秸稈還田量與技術操作,并配套相應植保技術,在不影響作物生長和不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前提下實施秸稈還田,初步消耗一定比例的秸稈,這個工作應由科研、農技推廣部門與行政部門配合實施。
(2)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模式的特色,引導當地群眾發展畜牧養殖、食用菌種植、工業板材制造、紙漿制造等消耗秸稈的產業,這部分工作應由基層政府引導、由市場經濟調節,不宜搞政府強制,也不宜做過多的政府補貼。
(3)對于大量生產秸稈而又無法消耗太多的地區,政府可以招標建設生物質發電廠,由國家集中投入補貼資金,在有限的范圍內集中處理大部分秸稈,這部分工作應由政府的較高層來決策完成。
(4)對于綜合應用多種形式仍不能消耗掉的秸稈,政府應積極組織焚燒,焚燒可在政府規定的時間由基層鄉鎮政府安全部門指導,當地村民委員會組織村民在確保安全、天氣晴好、風力不大的情況下分區域點火焚燒,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氣體的產生,也是比較易于操作的方法,這是立足于現實的無奈之舉,也是多年禁燒實踐發現的可行之舉。
關鍵詞: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優點;效益;注意問題
目前在全面發展生態環保農業、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大面積推廣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對于禁止農作物秸稈焚燒、推動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糧食種植效益、提高農民收入、提升玉米生產綜合水平,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要點
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就是在玉米播種時不用撿拾小麥收獲后的殘茬秸稈的情況下,便能夠完成旋耕、開溝播種2種作業的耕作技術[1]。技術要點:一是采用在旋播機上只保留玉米播種腿后3行或4行6~8把刀,其余旋耕刀拆下,即只旋耕播種行寬度15cm左右,其余仍為板茬地,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土壤過于疏松引起的玉米后期根倒伏;二是足墑播種,必要時在玉米播后及時澆1次“壓茬水”,防止吊種,促使玉米迅速出苗,實現苗齊、苗全、苗壯;三是播種行距要保證在60~70cm且直線行走,確保不影響玉米后期收獲聯合收割機的使用。
2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的優點
2.1培肥地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
一是農作物秸稈中含有一定的氮、磷、鉀、鈣、硫等農作物必需的營養元素,是豐富的肥料資源,通過帶狀旋耕農作物秸稈直接還田,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促進玉米的生長發育。二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玉米帶狀旋耕播種后,麥茬秸稈主要集中在壟上且與土壤混合均勻,秸稈腐爛快,從而增加土壤有機質。根據測定:小麥籽粒吸收的氮、磷、鉀占整個植株的72%、94%和17.5%,即一般有30%的氮、5%的磷和85%的鉀留在莖稈、葉和根里。如果將500kg小麥秸稈直接還田,就等于施入有機物170~200kg,相當于5000kg土糞的有機質含量,可使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12%左右,有1.5~2.0kg的氮、0.5~0.9kg的磷、4~5kg的氧化鉀歸還土壤。
2.2增強土壤蓄水保墑保肥能力,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能
農作物秸稈在分解過程中進行礦質化,釋放養分,同時進行腐殖質化,使一些有機質化合物縮合脫水,形成更復雜的腐殖質,土壤容重降低0.057%~0.167%,孔隙度增加2%~6%,土質疏松,通氣性提高,犁耕比阻減少,貯存水分、養分能力增強,從而改善土壤的結構及保水、肥、溫、氣的能力。秸稈在壟上的覆蓋可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后,土壤的容重減少、透水性加強,蓄水量增大,同時種植溝較低,能夠充分蓄集雨水,大大增強了玉米的抗旱能力。根據觀察: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示范田種植玉米較常規田耐旱3~6d。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增加,會使微生物的活動大大增強,使土壤團粒結構發生變化,土壤保持疏松狀態[3]。播種消除土壤板結,促成土壤結構的良性循環。
2.3提高播種質量和耕作效率,實現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一是播種質量高。玉米帶狀旋耕播種田塊玉米種植溝(即種床)內秸稈殘茬少,土壤旋后疏松,且農業機械播種深度均勻一致,容易實現苗齊、苗勻、苗壯。二是耕作效率高,農耗時間短,為夏玉米早播爭取時間。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田塊播種前不用撿拾小麥收后的麥茬,可節約農時7.5~15.0d/hm2。三是節約玉米種植成本,有效避免秸稈焚燒,從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和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秸稈就地焚燒和堆積田邊地頭腐爛帶來空氣、環境污染、鄉村道路堵塞交通不便等一系列難題;同時播種前不用撿拾小麥收后的麥茬秸稈,減少了農事用工。節約成本投資450元/hm2,創建了改土培肥、節約生產成本、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玉米種植效益的農業生產生態環保新模式。
3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效益分析
通過近幾年對玉米帶狀旋耕播種技術示范區的田間測產調查和室內考種分析,示范田塊玉米平均產量達到9013.5kg/hm2(其產量構成是:有效穗數6.045萬穗/hm2,穗粒數465.2粒,千粒重320.5g),較對照(常規)田塊玉米平均產量7942.5kg/hm2(其產量構成是:有效穗數5.847萬穗/hm2,穗粒數430.4粒,千粒重315.6g),增產1071kg/hm2,增幅13.5%,增產值2034.9元/hm2(玉米籽粒價格按1.9元/kg計),節約成本投資450元/hm2,節本增效2484.9元/hm2[4]。
關鍵詞:秸稈;面包草;優點;制作
中圖分類號: S81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3)-22-48-1
“面包草”學名叫做“包膜發酵青、黃貯飼草”,因包膜后其形狀像面包,且營養豐富而得名。目前,“面包草”已經是國際上普遍認可的先進飼草加工技術,近幾年在我國也逐漸興起。
1 秸稈面包草的優點
1.1 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及利用率
在制作“面包草”的過程中需要添加乳酸菌,乳酸菌起到了抑制有害菌的作用,與此同時在發酵過程中會使草料變軟,也會產生醋、蘋果、酒等味道,從而提高了適口性,使牲畜的采食率達到95%以上。經過發酵,由于各種酶的作用,使很多牲畜不易消化的粗纖維也得到了降解,從而提高了利用率。
1.2 提高飼草的粗蛋白含量促進提高牲畜的肉奶質量
在發酵過程中,乳酸菌發酵分解粗纖維的同時,菌體本身的蛋白含量也有所增加,進而使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牛羊等產奶家畜通過食用這類飼料能夠有效提高奶中的蛋白含量;而一些肉用家畜食用這類飼料后,可以較顯著的改善肉的品質。
1.3 提高牲畜抗病能力
“面包草”是通過一些有益菌的厭氧發酵而制成的。在密閉的情況下,可以減少一些其他有害菌及有害生物的侵入,控制了腸胃有害細菌的滋生,從而使牲畜的腸道疾病得到控制。另外,添加的有益菌能夠平衡牲畜腸道的菌群,提高了牲畜的機體免疫力。
1.4 提高秸稈飼料的營養成分
“面包草”可以分為青貯、黃貯兩種,其中黃貯比青貯更多。所以干黃秸稈的營養成分相比更高:粗蛋白可達13%~15%,粗脂肪達3%~4%,有機酸、維生素B族含量提高10倍以上;纖維素酶以及各類消化酶的增加,使秸稈利用率高達95%。
1.5 保護環境
“面包草”需要利用秸稈來制作,這樣就避免了焚燒秸稈的現象,從而凈化了空氣;同時,“面包草”中的有益菌群抑制了牲畜腸道中的有害菌,使牲畜糞便中氨的濃度下降,臭氣的濃度也隨之下降,進而使農村農戶或養殖場的環境得到改善。
1.6 養殖效益高
用“面包草”飼喂肉牛、羊日增重提高了30%左右,奶牛日產奶量增加5公斤左右。按照四噸“面包草”可把一頭4000元的架子牛養成一頭育肥牛。每頭育肥牛按售價9000元左右估算,扣除精飼料的投入,一頭牛的利潤可達2500元左右。
2 秸稈面包草的制作流程
2.1 秸稈揉搓
用秸稈揉搓機將秸稈進行揉搓。揉搓的效果可以通過調節錘片的數量進行調整。如果想得到長一點的秸稈、碎料少一點,可以減少錘片;如果想秸稈短一點、碎料多一點,可以增加錘片。
秸稈揉搓機可以通過壓扁、縱切、擠絲、揉碎等步驟將秸稈表面硬質的部分加工成短小碎絲狀適口性較好、利于吸收的飼料,同時又不會破壞秸稈本身的營養。
2.2 秸稈浸泡
制作“面包草”的秸稈含水量需要在55%~65%。當秸稈含水量在40%時,每噸秸稈需要補充水分900公斤左右;當秸稈含水量在10%~20%時,每噸秸稈需要補充水分1900公斤克左右。補充水分時要將秸稈浸泡24小時,這樣才能有效補充水分。另外,也要注意秸稈的含水量不能過多,以避免“面包草”腐爛。
2.3 菌液配制
1000公斤的秸稈需要1公斤的發酵劑。1公斤的發酵劑需要添加5公斤的溫水,添加少許葡萄糖或白糖效果會更好。保持溫水狀態下1~2個小時后,加水稀釋。
2.4 打捆加菌
打捆:通過打捆機進行打捆,在打捆時要注意送草時要快速、均勻、勻速。當草的重量達到65千克時,信號輪會勻速轉動,這時即可扳動繞線離合手柄,開始用細麻繩打捆。
加菌:在往打捆機里送草的同時,加入菌液,使菌液均勻的分布在草捆內。
2.5 包膜
將草捆放置在包膜機的兩平行皮帶之上,手動包膜半周,扳動離合手柄使旋轉架帶動草捆一同轉動,草捆拉伸塑膜自行纏繞,并自動完成包膜工作。當包膜工作完成設定包膜層數后,即自行停止。操作工二人相對抬下,輕輕放置于指定地點。包膜機解決了秸稈發酵的厭氧環境的創建問題。這薄膜表面有粘性,層次間粘結性好、不透氣、不透水;它有足夠的強度且柔軟,耐低溫,在寒冷環境下不脆化、凍裂;且不透明,保證透光率低,避免熱積累;用它包裝好的草捆可野外存放2年以上。
2.6 儲存發酵
經過幾天的發酵,“面包草”內部的溫度會不斷升高。而面包草最適宜的發酵溫度是30℃,如果外界溫度太低,則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溫度,以確保發酵效果。一般當外界溫度達到10℃以上時,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制成“面包草”。
目前,秸稈面包草的制作已經有了相應的制作機械,可以很方便進行操作,秸稈發酵劑在農資商店也均有銷售。因此,應大力推廣飼用面包草,促進畜牧業的發展。
關鍵詞 秸稈 問題 利用
職業教育尤其是農林專業的教育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高一級院校輸送合格人才,將來在科研領域有所建樹,另一方面為農村培養有知識懂技術熱愛本專業的農村科技帶頭人。我在教學中不僅圓滿完成了教學內容,還有意識引導學生關心農村存在的一些問題。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農戶大多都是小戶型,電飯鍋、電磁爐、天然氣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過去普遍使用作物秸稈作為燃料做飯的做法已經成為歷史。近日下鄉送教活動中看到農村大街小巷都堆放了很多作物秸稈,更有因作物秸稈引起的火災造成的損失已是屢見不鮮。作物秸稈的不合理利用,既造成了能源資源的浪費,也存在很多安全隱患。我就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見解。
一、目前農村處理秸稈中存在的問題
1.亂堆亂放。麥收秋收以后,在田邊地頭、電桿下、街道兩旁隨處可見堆放的作物秸稈,首先是影響了交通,影響了農村環境,與新農村建設格格不入。其次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旦造成火災直接危害了交通、通訊、電力設施,甚至威脅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焚燒。焚燒作物秸稈一般在地里進行,存在很多弊端。(1)煙火沖天,造成煙塵污染及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甚至影響道路暢通。(2)造成養分的浪費,秸稈中有機物全部變成無機物,灰飛煙滅。(3)燃燒造成熟土層的破壞,使有機質變性,有益生物死亡,土壤板結,通透性變差,直接影響土壤的生產力。據報道,吉林一77歲的老人在焚燒秸稈時,因風向變化,燒死在火中,這是血的教訓啊!
3.草木灰墊圈墊廁。農戶還有一些以秸稈為燃料做飯的,柴灰常用來墊廁墊圈,糞尿中的氨態氮與草木灰中的堿性物質發生反應,釋放出氨氣揮發掉,造成糞尿中速效性氮肥的損失,廁所中還會存在一股嗆人的氨昧,危害人體健康。
二、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一些建議,以便提高秸稈的利用率,變廢為寶,減少環境污染,增加農民的收入
1.直接還田。在收完作物后,把秸稈粉碎直接還田。好處:有利于營養物質歸還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改良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增加,在有機物分解過程中,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強了土壤的通透性的保水保肥能力,大大提高了土壤的生產力,有利于土壤的長期開發利用。目前有部分地塊已經做到,但仍有一部分沒有做到。
2.高溫堆肥。把秸稈鍘短,混合人糞尿或家畜禽糞尿,進行堆肥,由于糞肥腐熟要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叫做高溫堆肥。待充分腐熟后施到田間。優點:養分齊全,由于通過充分腐熟,秸稈中的有機物轉化成無機物,當季作物就能見到效益,還可以減少化肥的使用量,節省投入,提高作物品質,適用于綠色食品的生產。也可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3.氣化處理。建沼氣池,以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經微生物的作用發酵后產生沼氣。沼氣即可做飯也可照明取暖,干凈衛生環保,同時可以節約煤電資源。沼氣液可以作為速效肥料追施到菜地、農田和果園,提高蔬菜、糧食和水果的品質。沼氣渣可做緩效肥料,作為基肥,施入田間。
4,畜禽飼料。大力發展養殖業,積極推一青貯、氨化、微貯、壓塊等技術混合其他營養成分,制作畜禽飼料,可以加速養殖業拘發展。提高生活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解決了秸稈問題,實現秸稈間接還田,促進生態良性發展。
5.食用菌生產。用作物秸稈作為基質,生產食用菌。食用菌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可以豐富人們的餐桌,也為農民增加了收入,同時變廢為寶。
6.干餾。在限氧情況下,利用自熱式熱解工藝和熱解氣體回收工藝,將作物秸稈跨化為生物質的碳、燃氣、焦油和木醋酸等產品,生物質的碳、燃氣可做生產生活燃料,焦油和木醋酸可用來加工化工產品。缺點是要求工廠化生產,技術含量高。
7.熱解化處理。以秸稈為主要原料混以稻殼木屑及農村可燃廢棄物在氣化爐中腔制燃燒情況下,產生二氧化碳、氫氣、甲皖等可燃性氣體,用來做燃料,可以提高利用率。
8.發展草編藝術。小麥、水稻、高粱、玉米等作物秸稈及其附屬物均可用來制作成草編工藝品,如草帽、草包、草簾、籃子、挎包、裝飾品、壁畫等,既可以豐富生活,變廢為寶,也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最大特點是農閑時節可以做,婦女和老年人也可以做。缺點是技術含量高,要經過一定的專業技術培訓。目前我國的一些草編工藝品已經走出國門,很受消費者歡迎。
在以往麥收之后,農民都會把秸桿垛起來保存起來,等到冬天的時候當作飼料喂牲口或是賣給其他人(用來造紙之類的),每個垛可以賣上幾十元錢;但現在農民種地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喂牲口的逐漸減少,生活質量的提高,農民用機械化收割完莊稼之后,為了省事都直接在地里把秸桿焚燒了;這樣做一方面浪費了資源,另外對大自然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壞!
焚燒秸桿的壞處有如下幾點:
1、污染空氣;消耗大量的氧氣,產生大量的廢氣,不完全燃燒產生的co;
2、控制不好,可引發火災;
3、使土地表層微被殺死;以后要用更多的農藥化肥,如此循環,后果很嚴重;
4、浪費資源;秸桿也是資源,可以對茶園、花卉、苗圃等經濟作物種植進行秸稈覆蓋,既可提高土
壤溫度,又可保持土壤溫度,以有效的提高農作物的成活率等。
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好秸稈資源,變廢為寶,成為農村面臨的重大問題。
沼氣開發利用,既簡便可行,又有利于生態平衡,是解決農村能源供應、保護環境,實現廢棄物資源化,促進農牧業生產發展的戰略措施。若把作物秸稈與人畜糞便置于沼氣池內,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就能把低熱質的固體燃料(秸稈)變成高熱質的氣體燃料--沼氣。同時又可將不能直接燃燒的糞便轉化為可燃氣體,而發酵的殘留物又成了優質的有機肥料。作物秸稈直接用作燃料時,一個五口之家每天需要12.5千克,而將秸稈發酵生成沼氣,每天只需要7.2千克就夠了,不但節約燃料,還可制取有機質含量較高的沼氣肥料。如把秸稈先用作牲畜飼料,再把畜糞下沼氣池作發酵原料,制成沼氣后的發酵殘余物用作肥料,既可使秸稈得到多層次利用,又能有效緩解農村飼料、燃料、肥料緊缺的矛盾。
沼氣是一種易燃氣體,主要成分是甲烷,沼氣正常燃燒時,顯藍色火焰,并釋放大量的熱量,其燃燒的反應式為:ch4+o2co2+h2o,1立方米沼氣熱量,主要是以沼氣中甲烷含量來計算。
因為,1立方米甲烷放出的熱量為35822.6千焦。沼氣中一般含甲烷為50%~70%。所以,1立方米沼氣所放出的熱量為17911.3~25075.8千焦。沼氣要在氧氣助燃的條件下,才能充分燃燒,即一份甲烷需要兩份氧氣助燃。而氧氣在空氣中的含量約為20%,所以,甲烷與空氣的燃燒比例為1:10。由于沼氣中甲烷的含量為50%~70%,因此可算出,1份沼氣大約需要7份空氣混合,才能充分燃燒。秸稈氣化的優點是:
(1)氣化原材料價廉氣化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秸稈、稻殼、玉米芯、木屑、板皮等,原料來源廣泛,價廉易取。
(2)轉換率高秸稈原料的揮發組分高、灰分少、易燃,是氣化的理想材料,氣化爐的轉換效率一般可達到70%以上。
(3)清潔、方便氣化所產的可燃氣用管道輸送給用戶,使用方便,清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