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通信軟件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電信工程管理系統主要包括電信工程項目的基本信息管理、電信工程項目的計劃信息管理、電信工程項目的統計信息管理和電信工程管理系統的維護四個部分。電信工程項目的基本信息管理是基礎部分,囊括了電信工程項目的基本情況。電信工程項目的計劃信息管理和電信工程項目的統計信息管理是電信工程項目調整的依據。電信工程管理系統的維護是要定期對系統的安全和使用進行測試和維護,有效的提高數據和信息的安全,保證整個電信工程管理系統的平穩運行。
軟件工程在電信工程管理系統中的應用是系統的重要特點。因為就軟件工程本身而言,它主要研究的是用工程化方法構建和維護有效的、實用的和高質量的計算機軟件,與電信工程管理系統密切相關。軟件工程涉及到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軟件開發工具、系統平臺、等方面,它的目標是:在給定成本、進度的情況下,開發出具有較高適用性、有效性、可調整性、可靠性、可維護性、可利用性、可追蹤性、可操作性和滿足需求的軟件產品。因而將軟件工程應用于電信工程管理系統中,利用計算機軟件產品可以將電信工程管理系統的質量和開發效率有效提高,減少系統維護困難的問題。總而言之,軟件工程在電信工程管理系統中應用價值極高。
2電信工程管理系統應用價值
工程管理系統利用軟件工程技術,將電信工程項目的全部信息和數據在開發的軟件中進行處理和分析,使電信工程建設項目的管理人員得以從難度較大和較為繁重的工作任務中解放,避免了由于管理人員的失誤造成的損失,將電信工程管理中信息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的效率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電信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效率的極大提高。
電信工程管理系統的應用不僅發揮了軟件工程的巨大效用,還逐步推動電信工程管理走向規范化和科學化,為我國通信事業的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總而言之,電信工程管理系統以其的安全性和效用性值得行業內的大力普及和應用。
關鍵詞: Proteus;COMPIM;虛擬串口;MSComm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6-0261-02
在單片機串行教學及電子產品開發時,通常涉及單片機(下位機)與計算機(上位機)的串行通信,利用串行通信上位機發送命令給下位機,下位機將待顯示數據傳到上位機上顯示,本論文設計收發幀定長21個字節的串行通信,一幀包括2字節同步頭、2字節結束字、1字節命令字、16字節數據。上下位機通過一對虛擬串口進行連接實現雙機通信。
1 Proteus仿真軟件繪制串行通信電路(如圖1)
2 利用kile c51軟件編寫下位機程序代碼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P1_1=P1^1;
uchar Fhead=0xA5,Fend=0x5A,shead=0,send=0; //頭尾字節,找到頭尾標志
uchar x,uartbuf,rdata[20]; //接收變量,接收緩沖21字節
uchar temp,tdata[21]={0xa5,0xa5,16,0,0,0,0,0,0,0,0,0,0,0,0,0,0,0,0,0x5a,0x5a};
uchar scount; //接收有效數據
main()
{ TMOD=0x20; PCON=0x00; SCON=0x50; //設置波特率為9600b/s,10位異步收發,啟動定時器1
TH1=0xfd; TL1=0xfd; TR1=1;
EA=1; ES=1; //開啟中斷
while(1)
{ if(send==1||P1_1==0) //接收到正確數據或按鍵按下時下位機發送數據到上位機
{ tdata[0]=0xa5;tdata[1]=0xa5;tdata[19]=0x5a;tdata[20]=0x5a;
for(temp=0;temp
{ SBUF=tdata[temp]; while(TI==0);TI=0; }
send=0; scount=0;
while(P1_1==0);
} } }
void uart() interrupt 4 using 1
{ if(RI==1)
{x=SBUF;
if(x==Fhead && x==uartbuf) //找同步頭
{shead=1;scount=0;}
if(x==Fend && x==uartbuf) //找結束字
{shead=0;;send=1;}
if(shead==1) //是同步頭非結束字保存數據
{rdata[scount]=x;tdata[scount+1]=x;scount++;}
uartbuf=x; RI=0;
}}
3 上位機串行通信界面設計
利用VB設計數據收發控制界面如圖2,在設計時需要增加外部控件:在工程-部件中選擇microsoft comm control 6.0控件,添加后在工具箱中出現電話機圖標,拖入窗體即可使用。
數據收發控制界面程序代碼如下:
Option Explicit
Dim shuzu(20) As Integer '發送數組的長度
Dim fnum As Integer '接收有效數據在本次接收收據的首位值
Dim lt() As Byte '每次事件接收數組
Dim counter As Integer '計接收有效數組數
Dim TOU As Boolean '數據頭標志
Private Sub Form_Load()
TOU = False
mPort = 1
MSComm1.Settings = "9600,N,8,1" '端口波特率
MSComm1.InputLen = 21 '接收緩沖器讀出字節數或字符數
MSComm1.InputMode = 1
MSComm1.RThreshold = 21
MSComm1.RTSEnable = True
MSComm1.SThreshold = 1
If MSComm1.PortOpen = False Then MSComm1.PortOpen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cmdfs_Click() '發送數據
Dim i As Integer: ReDim shuju(20) As Byte
shuju(0) = &HA5: shuju(1) = &HA5: shuju(2) = &H10
For i = 3 To 18
shuju(i) = "&H" & Mid(txtSend.Text, 2 * (i - 3) + 1, 2)
Next i
shuju(19) = &H5A:shuju(20) = &H5A
MSComm1.Output = shuju
End Sub
Private Sub MSComm1_OnComm() '接收數據
Dim RX_lins As Integer, i As Integer, temp As Byte
fnum = 0
If mEvent = comEvReceive Then
RX_lins = MSComm1.InBufferCount
ReDim lt(RX_lins) As Byte
lt = MSComm1.Input
For i = 0 To RX_lins - 1 '查找同步頭A5
If i >= 1 Then
If lt(i) = &HA5 And lt(i - 1) = &HA5 Then
fnum = i + 1: TOU = True
End If
End If
Next i
If TOU = True Then
For i = fnum To RX_lins - 1
shuzu(i - fnum) = lt(i) '導入數據
Next i
counter = RX_lins - fnum '累加接收到的數據
End If
If TOU = True And counter >= 3 Then '找到頭尾時數據有效
If shuzu(counter - 2) = &H5A And shuzu(counter - 1) = &H5A Then
For i = 0 To counter - 1 '接收數據送至接收文本框顯示
txtRcv.Text = txtRcv.Text & Hex(shuzu(i)) & " "
Next i
counter = 0: TOU = False: fnum = 0
End If
End If
End If
End Sub
4 擬串口的連接
虛擬串口7.2如圖2-2,建立com1和com2為一對虛擬端口,其中com2設為proteus仿真軟件COMPIM串口,com1設為計算機vb界面中的mPort = 1串口,雙機運行實現單片機與PC的串行通信。
5 仿真調試
該實例已通過測試運行正常,實現雙機通信21字節串行通信的傳輸,也可利用其他高級語言編寫上位機界面或計算機串口調試工具。
參考文獻:
[1] 潘新明.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2] 王瑾.PC機與AT89C51單片機的串行通信[J].科技天地,2012(4):83-84.
論文關鍵詞:網絡病毒 安全 維護
論文摘 要:在網絡高速發展的今天,網絡技術的日趨成熟使得網絡連接更加容易,人們在享受網絡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網絡的安全也日益受到威脅,安全現狀應當引起人們的關注。
目前,國際互聯網和網絡應用正以飛快的速度不斷發展,網絡應用日益普及并更加復雜,網絡安全問題是互聯網和網絡應用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網絡攻擊行為日趨復雜,網絡病毒的發展也同樣迅速,使網絡安全防御更加困難。
一、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
計算機網絡所面臨的威脅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對網絡中信息的威脅,也包括對網絡中設備的威脅,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是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并且能夠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具有寄生性、傳染性、破壞性、潛伏性和可觸發性等特點。
2.特洛伊木馬
特洛伊木馬是一種惡意程序,在用戶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讓攻擊者獲得遠程訪問和控制系統的權限。大多數特洛伊木馬都模仿一些正規的遠程控制軟件的功能,安裝和操作都是在隱蔽之中完成的。
3.拒絕服務攻擊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簡稱,即拒絕服務。造成DoS的攻擊行為被稱為DoS攻擊,其目的是使計算機或網絡無法提供正常的服務。最常見的DoS攻擊有計算機網絡帶寬攻擊和連通性攻擊。
4.邏輯炸彈
邏輯炸彈是指對計算機程序進行修改,使之在某種特定條件下觸發,按某種特殊的方式運行。在不具備觸發條件的情況下,系統運行情況良好,用戶也感覺不到異常之處。但觸發條件一旦被滿足,邏輯炸彈可以嚴重破壞計算機里存儲的重要數據等嚴重后果。
5.內部、外部泄密
由于黑客的目的一般都是竊取機密數據或破壞系統運行,外部黑客也可能入侵Web或其他文件服務器刪除或篡改數據,致使系統癱瘓甚至完全崩潰。外部入侵又分外部網絡入侵和外部實體入侵。內部信息泄密是指單位內部的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無意識地泄露單位機密,或者利用職務之便有意竊取單位機密。
6.黑客攻擊
黑客攻擊是黑客破解或破壞某個程序、系統及網絡安全,或者破解某系統或網絡以提醒該系統所有者的系統安全漏洞的過程。
7.軟件漏洞
軟件漏洞是軟件開發者開發軟件時的疏忽,或者是編程語言的局限性,比如C家族比java效率高但漏洞也多,電腦系統幾乎就是用C編的,所以常常要打補丁。
二、計算機病毒
1.網絡病毒類型
網絡病毒從類型上可分為兩種:木馬病毒、蠕蟲病毒。木馬病毒源自古希臘特洛伊戰爭中著名的“木馬計”,是一種偽裝潛伏的網絡病毒,它一旦發作,就可能把用戶的隱私泄漏出去。蠕蟲病毒是利用網絡進行復制和傳播,主要通過網絡和電子郵件等途徑傳染。蠕蟲病毒是自包含的程序,它能傳播自身功能的拷貝或自身的某些部分到其他的計算機系統中。 轉貼于
2.網絡病毒傳播途徑
(1)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病毒。常見的電子郵件病毒通過E-mail上報、FTP上傳、Web提交都會導致網絡病毒傳播。
(2)通過MSN、QQ等即時通信軟件傳播病毒。打開或下載不明可執行程序可能導致網絡病毒進入計算機。
(3)通過網頁傳播病毒。網頁病毒主要是利用軟件或系統操作平臺等的安全漏洞,通過執行嵌入在網頁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內程序,強行修改用戶操作系統的注冊表設置及系統實用配置程序,或非法控制系統資源為行為目標的非法惡意程序。
三、網絡安全的維護
1.明確網絡安全目標
從技術角度來說,網絡信息安全的目標主要表現在系統的身份真實性、信息機密性、信息完整性、服務可用性、不可否認性、系統可控性、系統易用性、可審查性等方面。
2.采用相應網絡安全技術加強安全防范
(1)利用虛擬網絡技術,防止基于網絡監聽的入侵手段。
(2)利用防火墻技術保護網絡免遭黑客襲擊。
(3)采用VPN技術。將利用公共網絡實現的私用網絡稱為虛擬私用網VPN。
(4)利用入侵檢測技術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采取相應的防護手段。
(5)安全掃描技術為發現網絡安全漏洞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6)采用認證和數字簽名技術。認證技術用以解決網絡通信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技術用于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
總之,計算機網絡不安全因素的防治,單純依靠技術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絕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術手段和管理機制緊密結合起來,提高人們的防范意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保護網絡系統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楊義先.網絡安全理論與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無線系統、工作原理
中圖分類號:P135 文獻標識碼:A
一、軌道交通無線特點及應用背景
1.1、軌道交通無線系統特點
城市軌道交通具有快速、便捷、大運量的特點。列車自動控制系統(ATC系統)是保障行車安全,提高運輸效率的關鍵技術裝備。從技術角度講,CBTC 系統還處于發展階段。在世界范圍內,能夠提供該系統的僅有Alcatel, Siemens, Bombardier, GE, Alstom 等幾個著名的國際信號廠商。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在修建或改造其信號系統時,選擇了CBTC 信號系統。
1.2、軌道交通無線系統應用背景
CBTC 技術已成為城市軌道交通信號控制系統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由于無線CBTC 系統的技術、經濟優勢,以及采取了開放的國際標準,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使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成為可能, 并有利于實現系統設備的國產化。因此,在上海乃至全國軌道交通建設中,應用無線CBTC 系統必將越來越普及,并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即如何保證無線CBTC系統應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軌道交通中最常用的是采用WLAN技術來實現無線CBTC的,由于列車控制信號的傳輸是基于無線信道為傳輸通道的,因此,如何能在當前這種開放的無線。
二、無線設備安裝的一些考慮
天線安裝的位置應由承包商根據現場無線勘測和計算的結果確定,地下線一般安裝在隧道壁上相對簡單,高架地段的無線環境及安裝條件遠比隧道內復雜,若有可能,應盡量使設備承包商提前介入,進行無線測試等工作,確定天線安裝位置、高度等,并預留安裝基礎 但在工程實施中,高架橋梁進行施工時,一般還沒有選定承包商,不能進行現場勘測,因此在設計階段,天線的安裝可考慮如下方式:
2.1、在采用架空接觸網的線路。盡量利用接觸網桿,天線可安裝在接觸網桿上。無線天線的布置需要適應接觸網桿的布置,可能會用更多的天線完成無線覆蓋,且需與安裝在接觸網桿上的其他設備進行安裝位置的協調。
2.2、 可利用聲屏障基礎進行安裝。在設計時需對聲屏障基礎提出荷載及安裝位置預留要求,對需要安裝天線的部位的基礎進行加固 預留安裝條件滿足安裝天線的要求。
2.3、 無以上條件時。只能采取單獨設置安裝桿的方式,該方式需注意與橋梁專業事先進行協調請其考慮荷載及安裝桿的固定條件 并選用重量輕的天線,同時限制天線的安裝高度。
以上安裝條件是對信號系統設計的限制,需在信號系統招標時通知承包商,使其在投標及系統設計階段有所考慮,合理計算軌旁設備的數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但最終的位置還應根據勘測結果確定,采取適當方式,滿足信號系統的要求。
三、軌道交通無線通信系統
3.1、軌道交通環境描述
軌道交通環境主要包括地鐵隧道環境和輕軌環境,輕軌環境是根據城市的具體條件,運行在地面或高架線路上的快速軌道交通系統。地鐵隧道系統是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的先驅,是由電力牽引運行在地下隧道內。隧道是一個四面封閉的環境,一般隧道界面有圓形和方形兩種。
3.2、軌道交通無線通信系統構成
地鐵無線通信系統構成從功能上可以分成以下幾個子系統,各子系統通過軟硬件結合,協同完成各項功能。各子系統描述如下:
3.2.1、軌旁子系統
軌旁子系統由無線接入點AP、通信介質(光纖、雙絞線等)及網絡通信設備(交換機,路由器等)構成。
3.2.2、車載子系統
車載子系統安裝在列車上,由兩個相互獨立的STA 單元及連接車載網絡的有線網絡構成。兩個STA 分別安裝在列車的車頭及車尾駕駛室,設置兩個單元是由于軌道交通CBTC系統對可靠性有很高要求,雙STA 可以提供備份冗余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無線通信的可靠性。兩個單元通過車內以太網進行內部連接通信,而車載系統與軌旁系統則以無線方式連接進行信息傳輸。
3.2.3、中心設備子系統
中心設備主要包括通信網關服務器、核心交換機和路由器等。其中,通信網關服務器是通信系統的集中管理和控制設備;路由器是通信系統承載的各種應用系統的地面接口設備;核心交換機用于連接軌旁子系統和無線通信服務器。
3.3、無線系統工作原理
軌道交通無線通信系統無線局域網的硬件構成主要有移動電臺STA、接入點AP、交換機及網絡通信介質等。作為無線局域網中最基本的組成單元,移動電臺STA通常是無線終端設備,作為無線信號的接受器,每個STA配備有無線網卡、操作系統和無線電臺通信及網絡管理軟件等。AP作為軌旁子系統與無線網絡的接入點,在設置安裝好后就固定在軌道兩側。作為無線加入點,AP同樣配備操作系統、網絡管理等相關軟件。STA可通過AP接入到有線網絡,并且由通信軟件提供的數據通信功能及切換功能,使移動電臺STA能夠在軌旁無線接入點AP之間進行切換,從而保持與軌旁網絡的持續通信。
STA安裝在列車上,以兩個相互獨立的列車單元而存在,分別安裝在列車車頭與車尾駕駛室,通過車內以太網連接進行相互協同工作。車載控制終端通過移動電臺STA接收軌旁子系統傳輸的下行數據并同時也傳輸上行數據。
無線接入點AP通過光纖、雙絞線等有線方式連接到網絡交換機,是旁軌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信服務器將地面數據發送至AP,作為有線網絡與無線網絡的橋接設備,AP將收到的數據發送至以無線方式與之連接的車載子系統。同時車載子系統在向地面網絡發送數據時,也通過以網橋為工作方式的無線接入點AP。
四、軌道交通無線系統的應用趨勢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壓力會越來越大,呈現出多業務應用的趨勢。除CBTC外,運營公司對無線通信系統提出能夠承載列車控制信息、系統安全監控信息、環境監測信息、氣象信息, 旅客服務信息等等的要求,以真正實現智能化的處理和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務;充分體現科技以人為本的理念。從移動車輛技術實現的角度出發,為了滿足上面的應用要求,如何選擇無線通信系統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鄭國莘,賈明華 移動通信系統模擬測試方法及小尺度模擬測試平臺2009
[2]李干干 無線CBTC的干擾檢測和MAC研究[學位論文]2009
[3]郜春海,Gao Chunhai 基于通信的軌道交通列車運行控制系統[J]-現代城市軌道交通2007(2)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應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于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數據通信是以“數據”為業務的通信系統,數據是預先約定好的具有某種含義的數字、字母或符號以及它們的組合。數據通信是20世紀5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與結合而興起的一種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計算機和通信相結合的產物。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與計算機遠程信息處理應用的發展,數據通信應運而生,它實現了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終端之間的傳遞。由于不同業務需求的變化及通信技術的發展使得數據通信經過了不同的發展歷程。
1通信系統傳輸手段
電纜通信:雙絞線、同軸電纜等。市話和長途通信。調制方式:SSB/FDM。基于同軸的PCM時分多路數字基帶傳輸技術。光纖將逐漸取代同軸。
微波中繼通信:比較同軸,易架設、投資小、周期短。模擬電話微波通信主要采用SSB/FM/FDM調制,通信容量6000路/頻道。數字微波采用BPSK、QPSK及QAM調制技術。采用64QAM、256QAM等多電平調制技術提高微波通信容量,可在40M頻道內傳送1920~7680路PCM數字電話。
光纖通信:光纖通信是利用激光在光纖中長距離傳輸的特性進行的,具有通信容量大、通信距離長及抗干擾性強的特點。目前用于本地、長途、干線傳輸,并逐漸發展用戶光纖通信網。目前基于長波激光器和單模光纖,每路光纖通話路數超過萬門,光纖本身的通信纖力非常巨大。幾十年來,光纖通信技術發展迅速,并有各種設備應用,接入設備、光電轉換設備、傳輸設備、交換設備、網絡設備等。光纖通信設備有光電轉換單元和數字信號處理單元兩部分組成。
衛星通信:通信距離遠、傳輸容量大、覆蓋面積大、不受地域限制及高可靠性。目前,成熟技術使用模擬調制、頻分多路及頻分多址。數字衛星通信采用數字調制、時分多路及時分多址。
移動通信:GSM、CDMA。數字移動通信關鍵技術:調制技術、糾錯編碼和數字話音編碼。
2數據通信的構成原理
數據終端(DTE)有分組型終端(PT)和非分組型終端(NPT)兩大類。分組型終端有計算機、數字傳真機、智能用戶電報終端(TeLetex)、用戶分組裝拆設備(PAD)、用戶分組交換機、專用電話交換機(PABX)、可視圖文接入設備(VAP)、局域網(LAN)等各種專用終端設備;非分組型終端有個人計算機終端、可視圖文終端、用戶電報終端等各種專用終端。數據電路由傳輸信道和數據電路終端設備(DCE)組成,如果傳輸信道為模擬信道,DCE通常就是調制解調器(MODEM),它的作用是進行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的轉換;如果傳輸信道為數字信道,DCE的作用是實現信號碼型與電平的轉換,以及線路接續控制等。傳輸信道除有模擬和數字的區分外,還有有線信道與無線信道、專用線路與交換網線路之分。交換網線路要通過呼叫過程建立連接,通信結束后再拆除;專線連接由于是固定連接就無需上述的呼叫建立與拆線過程。計算機系統中的通信控制器用于管理與數據終端相連接的所有通信線路。中央處理器用來處理由數據終端設備輸入的數據。
3數據通信的分類
3.1有線數據通信
數字數據網(DDN)。數字數據網由用戶環路、DDN節點、數字信道和網絡控制管理中心組成。DDN是利用光纖或數字微波、衛星等數字信道和數字交叉復用設備組成的數字數據傳輸網。也可以說DDN是把數據通信技術、數字通信技術、光遷通信技術以及數字交叉連接技術結合在一起的數字通信網絡。數字信道應包括用戶到網絡的連接線路,即用戶環路的傳輸也應該是數字的,但實際上也有普通電纜和雙絞線,但傳輸質量不如前。
分組交換網。分組交換網(PSPDN)是以CCITTX.25建議為基礎的,所以又稱為X.25網。它是采用存儲——轉發方式,將用戶送來的報文分成具用一定長度的數據段,并在每個數據段上加上控制信息,構成一個帶有地址的分組組合群體,在網上傳輸。分組交換網最突出的優點是在一條電路上同時可開放多條虛通路,為多個用戶同時使用,網絡具有動態路由選擇功能和先進的誤碼檢錯功能,但網絡性能較差。
幀中繼網。幀中繼網絡通常由幀中繼存取設備、幀中繼交換設備和公共幀中繼服務網3部分組成。幀中繼網是從分組交換技術發展起來的。幀中繼技術是把不同長度的用戶數據組均包封在較大的幀中繼幀內,加上尋址和控制信息后在網上傳輸。
3.2無線數據通信
無線數據通信也稱移動數據通信,它是在有線數據通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線數據通信依賴于有線傳輸,因此只適合于固定終端與計算機或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而移動數據通信是通過無線電波的傳播來傳送數據的,因而有可能實現移動狀態下的移動通信。狹義地說,移動數據通信就是計算機間或計算機與人之間的無線通信。它通過與有線數據網互聯,把有線數據網路的應用擴展到移動和便攜用戶。4網絡及其協議
4.1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ComputerNetwork),就是通過光纜、雙絞電話線或有、無線信道將兩臺以上計算機互聯的集合。通過網絡各用戶可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如文檔、程序、打印機和調制解調器等。計算機網絡按地理位置劃分,可分為網際網、廣域網、城域網、和局域網四種。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網際網;廣域網一般指連接一個國家內各個地區的網絡。廣域網一般分布距離在100-1000公里之間;城域網又稱為都市網,它的覆蓋范圍一般為一個城市,方圓不超過10-100公里;局域網的地理分布則相對較小,如一棟建筑物,或一個單位、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大房間等。
局域網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計算機網絡,一個單位可使用多個局域網,如財務部門使用局域網來管理財務帳目,勞動人事部門使用局域網來管理人事檔案、各種人才信息等等。
4.2網絡協議
網絡協議是兩臺計算機之間進行網絡對話所使用的語言,網絡協議很多,有面向字符的協議、面向比特的協議,還有面向字節計數的協議,但最常用的是TCP/IP協議。它適用于由許多LAN組成的大型網絡和不需要路由選擇的小型網絡。TCP/IP協議的特點是具有開放體系結構,并且非常容易管理。
TCP/IP實際上是一種標準網絡協議,是有關協議的集合,它包括傳輸控制協議(TransportControlProtocol)和因特網協議(InternetProtocol)。TCP協議用于在應用程序之間傳送數據,IP協議用于在程序與主機之間傳送數據。由于TCP/IP具有跨平臺性,現已成為Internet的標準連接協議。網絡協議分為如下四層:網絡接口層:負責接收和發送物理幀;網絡層:負責相鄰節點之間的通信;傳輸層:負責起點到終端的通信;應用層:提供諸如文件傳輸、電子郵件等應用程序要把數據以TCP/IP協議方式從一臺計算機傳送到另一臺計算機,數據需經過上述四層通信軟件的處理才能在物理網絡中傳輸。
目前的IP協議是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的,如202.0.96.133就表示連接到因特網上的計算機使用的IP地址,在整個因特網上IP地址是唯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