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工業旅游策劃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陶瓷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關于它的生產制作更是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德化陶瓷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近幾年德化陶瓷業發展非常迅速,無論是在生產規模、數量、質量方面,還是在工藝、造型、裝飾、包裝方面都有歷史性的突破和飛躍。陶瓷的發展過程是伴隨著中華文明歷史的發展而發展的,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陶瓷旅游文化潛藏著巨大的市場和經濟效益,陶瓷工業旅游的開發卻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本文主要研究了德化旅游工業旅游發展現狀和德化工業旅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一、德化陶瓷工業旅游的發展現狀
(一)德化陶瓷工業發展現狀
德化陶瓷在改革開放以來就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綠色瓷都”這一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傳統產業優勢。陶瓷的發展道路為“傳統瓷雕精品化,工藝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藝化”。在發展的道路上,德化陶瓷被授予很多稱號,1996年被授予“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2003年被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中國瓷都―――德化”稱號;2005年,德化實現陶瓷產值40多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1%;陶瓷業納稅達2億多元,占全縣稅收總額的44%。
(二)德化陶瓷工業旅游資源分析
德化是福建省著名的優秀旅游城市,具有獨特的陶瓷旅游文化優勢資源,其以豐富的陶瓷歷史文化底蘊聞名于海內外,例如豐富的陶瓷古跡、珍貴的制瓷技藝、獨特的瓷業習俗、濃郁的地方風情。近年來在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德化陶瓷文化旅游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擁有宋、元、明、清窯址238處,其中著名窯址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屈斗宮德化窯址”等。
二、德化陶瓷工業旅游存在的問題
憑借德化陶瓷工業旅游的迅猛發展,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的開展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但德化陶瓷生產由于沒有準入門檻,目前還有大型的和許多小而全的陶瓷企業。比如,與景德鎮陶瓷文化旅游開發的現狀對比與自身潛在的開發能力相比,德化陶瓷文化旅游活動的相關開發還停留在初級階段,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和開發潛力。但是德化陶瓷工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程度還不高,還沒有實現兩大產業的有效整合,仍存在著脫節現象,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具體表現在德化陶瓷具有豐富的陶瓷古跡,但是這些古跡沒有深層的開發,陶瓷產品結構不合理,沒有與文化產業很好的融合。
(一)德化陶瓷具有豐富的陶瓷古跡,但是這些古跡沒有深層的開發
目前,德化陶瓷具有豐富的陶瓷古跡,當地人員對其進行了保護,但是并沒有對這些古跡進行深層的開發,沒有在古跡上修建展覽館,展示當時生產陶瓷的現場。由于德化陶瓷沒有進行深層的開發和建設,所以,很少人對其生產工藝非常了解。
(二)陶瓷產品結構不合理,沒有與文化產業很好地融合
德化陶瓷經營的產品主要為西洋工藝瓷,大多數產品都對外銷售。長期以來,德化圍繞陶瓷文化對外開展的旅游產品太簡單,并沒有開發這些項目:深度體驗類、旅游新業態類和專項類旅游產品。雕刻為德化傳統優勢技術,其產品的比重則特別低。陶瓷產業與旅游業都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性,產業關聯性和社會推動性,它們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
三、德化陶瓷工業旅游發展對策
(一)優化德化縣產業的空間結構和完善德化縣的產業結構
陶瓷古窯址作坊和融入其間的文化元素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光輝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化陶瓷具有豐富的陶瓷古跡,德化的陶瓷工業產房主要集中在潯中鎮、龍潯鎮、三班鎮這三個區域。可以將傳統的陶瓷產業向外轉移,新興產業向內轉移,可以進一步優化德化的空間結構。還可以修建娛樂場所,完善德化的購物環境。
(二)將陶瓷業和旅游業進行融合
陶瓷業與旅游業有著天然的產業關聯性,兩者的聯動效應正不斷加強,對優化陶瓷產業結構的作用也越發顯著。德化陶瓷是德化形象的主要代表之一,如何樹立陶瓷工業旅游發展觀則越來越重要。由于陶瓷文化旅游是一個產業的綜合體,它涉及旅游、陶瓷、教育、交通、傳媒、文博等部門,德化陶瓷文化旅游的開發應盡力爭取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和積極配合。
去年12月20日,重慶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的決定》,明確了重慶旅游業發展的目標: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元,全面建成全國重要旅游集散地和西部旅游高地,成為全國旅游強市。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市GDP7%,成為全市重要支柱產業。要撬動重慶旅游產業這塊大蛋糕,需要借力三大杠桿。
杠桿一:梯次開發撬動“日月星”系新格局
按照國際國內一些大城市的做法,一個城市的旅游首先要扮靚主城,其次是亮出特色,最后是點綴周邊,形成“日月星”系的布局。對于重慶來說,主城都市游是“日”,三峽庫區游是“月”,區縣精品游則是“星”。
扮靚做大主城都市游。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中,至少有五大要素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是現代旅游的主要支撐點。重慶主城作為全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到2015年將建成1000萬人口、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目前,主城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收入的70%左右,也必將是未來旅游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要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構建集觀光、休閑、會展、美食、演藝、運動為一體的國際旅游綜合體。
做亮做特三峽庫區游。三峽美景世界獨有,無需再花大力氣去打造,關鍵是要讓游客舒適、愜意地欣賞到這些美景。因此,三峽游的突破口在于郵輪經濟。近幾年,世界郵輪市場年均增長7%,遠遠高于全球旅游業3%的增速。因此,要把發展郵輪經濟作為三峽旅游發展的重點,把郵輪建成旅游目的地,讓游客在飽覽三峽美景的同時,得到超五星級酒店的享受。
提檔升級區縣精品游。仙女山、釣魚城、大足石刻、金佛山、黑山谷等景區已有較好基礎,要通過挖掘文化,大膽改革創新,完善設施,提檔升級,努力成為每年接待游客人次超百萬的精品景區。渝東南和渝東北高山草甸、原始森林、高山峽谷眾多,有很多養在深閨的優質旅游資源。要大手筆規劃、大規模投入,開發建設一批精品景區。
杠桿二:以產業集群撬動旅游大蛋糕
重慶旅游景點多,但分布較散,在旅游產業上也呈現這一特征,品種全,但散而小。所以,重慶必須像抓工業一樣,以產業集群撬動旅游大蛋糕。
做好“中國溫泉之都”產業帶。重慶溫泉資源富集,地熱水資源儲存量約為2667億立方米,日可采資源量121萬立方米。目前已探明溫泉點107處,日涌量達十萬立方米,發展溫泉旅游得天獨厚。經過五年的努力,“五方十泉”基本建成,“一圈百泉”、“兩翼多泉”加快建設。今年,重慶已被國家批準成為全國首個“中國溫泉之都”。溫泉重在管理,要借鑒瑞士、日本的先進建設和管理經驗,推動溫泉上檔升級。同時,以點連線,形成我市獨特的溫泉產業帶。
打造豪華酒店產業集群。專家估算,一個地區有100億元GDP產出,就需要一家五星級酒店。2012年重慶GDP將突破一萬億元,五星級酒店需求應該超過100家。要盡快規劃建設一批五星級豪華酒店,力爭五年后全市五星級酒店總量達100家。
包裝策劃特色文化旅游集群。深入挖掘巴渝、抗戰、三線建設、移民等文化內涵,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建設三峽、抗戰歷史、重慶工業和三線建設博物館群。繁榮旅游文化演藝市場,引進和培育高水平專業演藝團隊,在主城重點景區和5A級景區定期演出。做大紅巖聯線,打造紅色旅游之城。依托名鎮工程,打造一批全國知名古鎮。挖掘工業文化,發展工業旅游。
杠桿三:以宣傳營銷撬動眼球經濟
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經濟,宣傳營銷至關重要。重慶在這方面還欠缺大手筆、大氣魄、大創意。
加強包裝策劃。學習云南宣傳旅游的經驗――當年集中力量推出《印象?麗江》之后,每年推出一個精品景區,做到推出一個紅一個。重慶要加強包裝策劃,每年針對一個主題進行重點包裝策劃,梯次推出重慶旅游精品景區。
提高宣傳檔次。學習國外宣傳旅游的做法,大制作、大創意,甚至延請好萊塢大師制作宣傳廣告片。重慶在這方面也可借鑒,請來國際國內大師,針對重慶特色制作廣告片,在央視、鳳凰衛視甚至歐美及日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強勢傳媒的黃金時段播出,形成眼球吸引效應。
一、指導思想
縣委在宣傳重點上將以牢固樹立“生態立縣,農業穩縣,工業富縣,旅游活縣,和諧興縣”的理念,組織記者采寫生態建設、農業發展、工業建設、文化旅游等外宣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寬領域地推出一批有影響、有深度、有力度的宣傳報道務川的好新聞,為全縣的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二、對外宣傳工作步驟
1、緊緊圍繞“新型材料基地、綠色食品強縣、山水園林城市、人文旅游新區、仡佬文化中心”的目標,發揮資源和區位兩大優勢,加快農業產業化、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三化”進程,實施投資拉動、可持續發展、依法治縣戰略,做好綜合性的宣傳報道工作。認真宣傳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思路、新經驗、新成果。
2、重點做好“百萬山羊”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茶葉生產及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特色農業產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的宣傳報道工作。
3、進一步加大以“園區建設為載體,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宣傳力度。重點做好鎮南鋁工業園區,大坪綠色食品工業園區、汞化工項目二期工程,洪渡河開發,煤礦整合等“一河五礦”開發建設的宣傳報道工作。策劃好以民族文化為紐帶,大力實施文化旅游開發,打好民族品牌等一系列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
4、加強民族文化旅游開發,著力提升“中國的務川,世界的仡佬”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宣傳報道好吃新節,第二屆仡佬文化旅游節,“走進務川,體驗仡佬”文化旅游宣傳周,栗園草場、洪渡河開發等活動,緊緊圍繞仡佬文化做文章,真正把務川建成西南旅游新區、中國仡佬文化中心、世界丹砂文化中心。
5、做好以重點投資項目、山水園林城市、交通水利建設等的宣傳報道工作。結合縣情實際,組織記者、通訊員深入實地采寫惠及民生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典型事例和重點工程,為“北部攻堅,務川先行”提供輿論支持。新晨
6、有針對性地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教育、烤煙生產、基層組織建設、平安務川創建、精神文明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工作的宣傳報道。采取走出去的形式宣傳務川。結合“走進務川,體驗仡佬”文化旅游宣傳周活動,宣傳務川,推介務川,讓世人了解務川,投資務川,建設務川,采取請進來的形式宣傳務川。
[關鍵詞] 工業化 信息化 企業VI 區域VI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36
一、從企業VI到區域VI
隨著九十年代地區經濟的發展,企業競爭逐漸向地區競爭延伸。作為市場競爭的利器,企業形象理論得到進一步運用,如何有效地策劃和導入區域形象或稱城市形象,已成為各級政府重視的問題,被列為區域經濟發展和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內容。幾年前的煙臺、海口、大連、天津以及近期的珠海、廣州、北京等,都在樹立自身形象方面邁開了步伐,顯露出區域形象策劃的雛形。其中大連的“北方香港” 、 廣州的“南國商都”、武漢的“東方芝加”等已有一定影響。連縣級南海市也邀請了廣告公司為之系統性、工程性的區域形象策劃。形象策劃已經由小策劃發展到大策劃, VI形象已不僅是單個的企業形象,而是整合的區域形象。
二、從傳統VI到數字VI
形象識別導入中國已有相當時間,其成績有目共睹,但問題也日益暴露。集中表現在:偏重VI而忽視MI和BI、與企業文化脫節、紙上談兵刻板教條、雷同抄襲屢見不鮮,等等,遠遠沒有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觀上在于國人心理追逐時尚、偏重形式,理解消化不夠, 生吞活剝; 客觀上在于VI脫胎于工業設計時代,仍帶有工業化時代深深的烙印。
最為嚴重的問題是,這種形式主義的形象識別總是強調“導入”,從一開始就陷入MI、BI、VI三要素的小圈子, 雖然容易理解和操作, 但是與經營管理相脫離,未起到VI應有的效果。我們熟知的MI、BI、VI只是企業形象開發初期的基本要素,是一個小循環,這一點從根本上解決了VI現存的問題,也就是說,VI的策劃應重點落實到企業如何在傳播、營銷和管理中塑造形象,而不是只在徽標、口號和員工服裝上做文章,使VI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工作和靈魂,而不是一種“花架子”和“富貴病”。隨著社會從工業化時代向信息化時代轉變,現代企業已經普遍處于計算機化空間之中。目前,Internet用戶已涵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一億用戶,正以每月15%的速度快速增長。1997年,牛津大學計算機專業教授James Martin在他的第100部作品《生存之路--計算機技術引發的全新經營革命》中寫到,世界將發生一場沒有流血的革命,即由計算機技術引發的全新經營革命,其最終結果是計算機化企業的誕生。傳統的非計算機化企業將在這場革命中逐漸消亡。這場革命對VI的影響在于從傳統VI向數字化VI的轉變。
著名經濟學家烏家培說:“信息技術本身是一個龐大的擴展的高新技術群,包括電腦技術、電信技術、廣播電視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在信息技術革命中,數字化與網絡化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數字化是指用0和1兩位數字編碼來表達和傳輸一切信息,把電腦二進制方式普遍化。網絡化是指用縱橫交錯的互動式網絡來實現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把電腦互聯網普遍化,貿易環境的數字化要求企業形象數字化”。作為“振興民族工業”的切實步驟,迅速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積極推動中國信息化建設是每個民族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目前國內不少網絡服務公司積極推進企業上網推介, 中國企業信息策劃設計委員會為中國VIS進入數字化時代初步嘗試。在企業形象走向數字化的同時,區域形象及區域旅游形象走向數字化也就成為必然。
設計的數字化是指在設計制作中盡量利用網絡資源以多媒體手段制作理想的圖案文字和文本視覺效果; 文本的數字化是指以VI電子文本取代傳統的印刷品VI手冊,利用其高精度性能使標準色、標準字真正標準化,實施的數字化是指大量通過計算機網絡、運用數字化手段進行傳播、營銷和管理。它克服了傳統VI的諸多不足。
參考文獻
[1] 郭新生《CI設計》[M] 鄭州 河南科技出版社
[2] 徐陽《CIS企業形象設計》[M] 武漢 湖北美術出版社
[3] 黃堅《CI設計》[M]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4] 吳為善 陳海燕《CI的策劃和設計》[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亦作“山砦”;泛指山村。
2、筑有柵欄等防守工事的山莊。
3、舊時綠林好漢占據的山中營寨。
4、指有嫌疑仿冒或偽造第三方商品的生產廠家。
“山寨”這個詞,在即將過去的2008被網絡熱炒了之后,已經融入了普通民眾的生活之中。山寨,指的是盜版、克隆、仿制等,一種由民間力量發起的產業現象。其主要特點主要表現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務實的看,我們提出“山寨旅游營銷”理念――在目前經濟逐漸下滑的大趨勢下,對中小旅游企業是不錯的借鑒。
我們先來看一個旅游景區的案例:杭州雙溪景區的村民仿照奧運鳥巢的造型,用了800根竹子,10多個人經過15天的手工編制,以20比1的比例制作出“竹鳥巢”,并將它作為當地鄉村運動會的會場,開展沙灘排球、弓箭狩獵、滾鐵圈等項目。
相對于北京的“正版”鳥巢,這些材料和規模不一的鄉村版“鳥巢”也體現了人民的創意和技術,而且還有很多優點:“建筑成本低,還沒有污染。”
山寨鳥巢還沒有平息之時――山寨手機、山寨春晚、山寨百度、山寨紅樓夢……有關山寨的品類概念,在2008年風起云涌,十分熱鬧。筆者所在機構在河南鄭州為大眾生態園展開了中原首屆山寨春晚的策劃活動,親身嘗試過后,發現山寨春晚優勢有二:1、眼球經濟(主流媒體紛紛報道);2、節省費用(大眾生態園去年在廟會期間的節目制作費用接近30萬,由于山寨春晚的介入――將此項費用基本節省了下來。)
據此,分析山寨文化并非提倡惡搞與假冒,而是學習來自民間百姓的營銷智慧。一句話――旅游策劃營銷的“大智慧”在民間,誰離市場近,誰和游客親,誰就更能掌握旅游策劃的真諦。
數年前,一個叫孫炯的年輕人根據1930年代的小說和電影《消失的地平線》為西方人提供了關于“香格里拉”的想象而把中甸縣策劃為香格里拉縣。當你隨便問起一個人,哪怕是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喜歡自己的家鄉被叫做“中甸”還是“香格里拉”?都會說:“香格里拉。叫中甸,我們沒錢賺。”老百姓樸素的語言對旅游策劃和創意的力量概括的多么準確啊!說句大實話――山寨旅游策劃師最牛!比所謂十大策劃人、十大營銷人都牛!
提起“山寨”、“盜版”,一些所謂正派人士很是不齒,但筆者不是要旅游企業學其形式,而是學習其中的精髓!要的不是那些給違法的行為,而是這種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尋求旅游企業盈利的敏感度。
而對旅游企業家來講,則更多的是要具備對市場的把握程度。通過分析企業自身在目前市場上面的情況,將現有企業進行簡單的區分,找出與企業自身在經營模式、景區資源、營銷渠道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模板企業,并不斷跟蹤發覺其成功的要訣,而有針對性的進行“盜版”!
比如說宣傳策略的“山寨版”,就需要及時關注模板企業對旅游品牌的宣傳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然后也及時投入跟進。當然,在媒體的版面、展會的位置選擇上,越是距離模板企業近,越能產生較大的效果,這一點很重要――最起碼成為地域性二線品牌中的佼佼者,而無須有淘汰、下課之虞。
相對于大多數企業所不恥的盜版而言,仿造則更容易讓人接受。無論是二戰后的日本電子工業發展模式,還是韓國三星電子、大宇汽車等的崛起,都是從仿造做起,并逐步走上全球巨頭之路的。值得注意的是,國內旅游品牌不能老是橫向比較,要敢于和國航、麥當勞、迪斯尼樂園比服務,比品質――因為游客會拿一流服務和你比,而不是拿你的競爭對手比。
筆者認為一個全國性品牌擴張成功的同時,往往會帶動整個市場的消費趨勢。聰明的地方品牌不需要創新,不需要另辟蹊徑,只需要及時跟風,第一速度搭上車,照樣能夠火一把。盜版就是個極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