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進行簡單的公式變形。
教學分析
重點:含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難點:含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公式變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試述一元一次方程的意義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2.什么叫分式?分式有意義的條件是什么?
二、新授
1.公式變形
引例:汽車的行駛速度是v(千米/小時),行駛的時間是t(小時),那么汽車行駛的路程s(千米)可用公式
s=vt①
來計算。
有時已知行駛的路程s與行駛的速度v(v≠0),要求行駛的時間t。因為v≠0,所以
t=。②
這就是已知行駛的路程和速度,求行駛的時間的公式。
類似地,如果已知s,t(t≠0),求v,可以得到
v=。③
公式②,③有時也可分別寫成t=sv-1;v=st-1。
以上的公式①,②,③都表示路程s,時間t,速度v之間的關系。當v、t都不等于零時,可以把公式①變換成公式②或③。
像上面這樣,把一個公式從一種形式變換成另一種形式,叫做公式變形,公式變形往往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例3在v=v0+at中,已知v、v0、a且a≠0。求t。
解:移項,得v-v0=at。
因為a≠0,方程兩邊都除以a,得。
例4在梯形面積公式S=中,已知S、b、h且h≠0,求a。
解:去分母,得2S=(a+b)h,ah=2S-bh
因為h≠0,議程兩邊都除以h,得
。
三、練習
P92中練習1,2,3。
四、小結
公式變形的實質是解含字母系數的方程,要求的字母是未知數,其余的字母均是字母已知數。如例3就是把v、v0、a當作字母已知數,把t當作未知數,解關于t的方程。
五、作業作業:P93中習題9.5A組7,8,9。
另: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能靈活運用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夠根據一元二次方程的結構特點,靈活擇其簡單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通過比較、分析、綜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通過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樹立轉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
1.教學重點:熟練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學難點: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學疑點:對“選擇恰當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當”二字的理解.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種方法,四種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選擇什么方法最適當是本節課的目標.在熟練掌握各種方法的前提下,以針對一元二次方程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或者說是用簡單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節課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過直接開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將方程進行轉化,達到降次的目的.這種轉化的思想方法是將高次方程低次化經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為直接開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礎,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數,a≠0,c≥0)結構特點的方程均適合用直接開平方法.直接開平方法為配方法奠定了基礎,利用配方法可推導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較前者簡單.但沒有配方法就沒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獨立的一種方法.它和前三種方法沒有任何聯系,但蘊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開平方法一樣,即由高次向低次轉化的一種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邊易分解,而右邊為零的題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較簡單.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將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及常數項.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組練習盡量讓學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學生練習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學過哪些方法?說明這幾種方法的聯系及其特點.
直接開平方法:適合于解形如(ax+b)2=c(a、b、c為常數,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礎.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礎,沒有配方法就沒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較配方法簡單,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簡單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適用于左邊易分解而右邊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開平方法與因式分解法都蘊含著由高次向低次轉化的思想方法.
2.練習1.用直接開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組練習,學生板演、筆答、評價.切忌不要犯如下錯誤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練習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決代數問題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盡管有點麻煩,但由此法推導出的求根公式,則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練習的第2題注意以下兩點:
(1)求解過程的嚴密性和嚴謹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兩種情況的討論.
此2題學生板演、練習、評價,教師引導,滲透.
練習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練習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變形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將括號展開,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則比較麻煩.
練習5.x取什么數時,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題意得3x2+6x-8=2x2-1.
變形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當x=-7,x=1時,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學生筆答、板演、評價,教師引導,強調書寫步驟.
練習6.選擇恰當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選擇直接開平方法比較簡單,但也可以選用因式分解法.
(2)選擇因式分解法較簡單.
學生筆答、板演、老師滲透,點撥.
(四)總結、擴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對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簡單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應據方程的結構特點,選擇恰當的方法去解.
(2)直接開平方法與因式分解法中都蘊含著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轉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轉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業
1.教材P.21中B1、2.
2.解關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為何值時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書設計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種方法練習1……練習2……
1.直接開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業參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變形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變形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當m1≠1且m2≠2時,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本小節的重點是使學生學會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這也是一種全新的知識,與在一元一次方程兩邊都加上、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或者都乘以、除以同一個非零數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但運用這項知識(這里也表現為一種方法),有時可以簡捷地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因此學生同樣會表現出一種極大的興趣.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學會這種方法的積極性.加減(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要讓學生學會,并能靈活運用.這種方法同樣是解三元一次方程組和某些二元二次方程組的基本方法,在教學中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難點:靈活運用加減法的技巧,以便將方程變形為比較簡單和計算比較簡便,這也要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來解決.
2.教法建議
(1)本節是通過一個引例,介紹了加減法解方程組的基本思想和解題過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觀察這個方程組中未知數系數的特點.通過觀察讓學生說出,在兩個方程中y的系數互為相反數或在兩個方程中x的系數相等,讓學生自己動腦想一想,怎么消元比較簡便,然后引出加減消元法.
(2)講完加減法后,課本通過三個例題加以鞏固,這三個例題是由淺入深的,講解時也要先讓學生觀察每個方程組未知數系數的特點,然后讓學生說出每個方程組的解法,例題1老師自己板書,剩下的兩個例題讓學生上黑板板書,然后老師點評.
(3)講解完本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比較代入法與加減法這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雖有不同,但實質都是消元,即通過消去一個未知數,把“二元”轉化為“一元”.也就是說:
這時學生對解題方法比較熟悉,但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這時教師應及時點撥、滲透化歸轉化的思想,并指出這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掌握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
2.能運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訓練學生的運算技巧.
(三)德育滲透點
消元,化未知為已知的轉化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滲透化歸的數學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談話法、討論法.
2.學生學法:觀察各未知量前面系數的特征,只要將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數化為絕對值相等的值后即可利用加減法進行消元,同時在運算中注意歸納解題的技巧和解題的方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使學生學會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二)難點
靈活運用加減消元法的技巧.
(三)疑點
如何“消元”,把“二元”轉化為“一元”.
(四)解決辦法
只要將相同未知量前的系數化為絕對值相等的值即可利用加減法進行消元.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復習上節課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及其解題思想,引入除了消元法還有其他方法嗎?從而導入新課即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2.通過引例進一步讓學生探究是用代入法還是用加減法解方程組更簡單,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用加減法解題的優越性.
3.通過反復的訓練、歸納、再訓練、再歸納,從而積累用加減法解方程組的經驗,進而上升到理論.
七、教學步驟
(-)明確目標
本節課通過復習代入法從而引入另一種消元的辦法,即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二)整體感知
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關鍵在于將相同字母的系數化為絕對值相等的值,即可使用加減法消元.故在教學中應反復教會學生觀察并抓住解題的特征及辦法從而方便解題.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組,并檢驗所得結果是否正確.
學生活動:口答第(1)題,在練習本上完成第(2)題,一個同學說出結果.
上面的方程組中,我們用代入法消去了一個未知數,將“二元”轉化為“一元”,從而得到了方程組的解.對于二元一次方程組,是否存在其他方法,也可以消去一個未知數,達到化“二元”為“一元”的目的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內容.
【教法說明】由練習導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課題,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進行代入法和加減法的對比,訓練學生根據題目的特點選取適當的方法解題.
2.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第(2)題的兩個方程中,未知數的系數有什么特點?(互為相反數)根據等式的性質,如果把這兩個方程的左邊與左邊相加,右邊與右邊相加,就可以消掉,得到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進而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①,得
學生活動:比較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值是否與用代入法得到的相同.(相同)
上面方程組的兩個方程中,因為的系數互為相反數,所以我們把兩個方程相加,就消去了.觀察一下,的系數有何特點?(相等)方程①和方程②經過怎樣的變化可以消去?(相減)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嘗試用①-②消元,解方程組,比較結果是否與用①+②得到的結果相同.(相同)
我們將原方程組的兩個方程相加或相減,把“二元”化成了“一元”,從而得到了方程組的解.像這種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叫加減消元法,簡稱“加減法”.
提問:①比較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是用代入法簡單,還是用加減法簡單?(加減法)
②在什么條件下可以用加減法進行消元?(某一個未知數的系數相等或互為相反數)
③什么條件下用加法、什么條件下用減法?(某個未知數的系數互為相反數時用加法,系數相等時用減法)
【教法說明】這幾個問題,可使學生明確使用加減法的條件,體會在某些條件下使用加減法的優越性.
例1解方程組
哪個未知數的系數有特點?(的系數相等)把這兩個方程怎樣變化可以消去?(相減)
學生活動:回答問題后,獨立完成例1,一個學生板演.
解:①-②,得
把代入②,得
(1)檢驗一下,所得結果是否正確?
(2)用②-①可以消掉嗎?(可以)是用①-②,還是用②-①計算比較簡單?(①-②簡單)
(3)把代入①,的值是多少?(),是代入①計算簡單還是代入②計算簡單?(代入系數較簡單的方程)
練習:P23l.(l)(2)(3),分組練習,并把學生的解題過程在投影儀上顯示.
小結: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條件是某個未知數的系數絕對值相等.
例2解方程組
(1)上面的方程組是否符合用加減法消元的條件?(不符合)
(2)如何轉化可使某個未知數
系數的絕對值相等?(①×2或②×3)
歸納:如果兩個方程中,未知數系數的絕對值都不相等,可以在方程兩邊部乘以同一個適當的數,使兩個方程中有一個未知數的系數絕對值相等,然后再加減消元.
學生活動:獨立解題,并把一名學生解題過程在投影儀上顯示.
學生活動:總結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
①變形,使某個未知數的系數絕對值相等.
②加減消元.
③解一元一次方程.
④代入得另一個未知數的值,從而得方程組的解.
3.嘗試反饋,鞏固知識
練習:P231.(4)(5).
【教法說明】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地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并能在練習中摸索運算技巧,培養能力.
4.變式訓練,培養能力
(1)選擇: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是()
A.B.C.D.
(2)已知,求、的值.
學生活動:第(1)題口答,第(2)題在練習本上完成.
【教法說明】第(1)題可以用解方程組的方法得解,也可以把四組值分別代入原方程組中,利用檢驗的方法解,這道題能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第(2)題通過分析,學生可得方程組從而求得、的值.此題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四)總結、擴展
1.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思想:
2.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條件:某一未知數系數絕對值相等.
3.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步驟:
八、布置作業
(一)必做題:P241.
(二)選做題:P25B組1.
(三)預習:下節課內容.
參考答案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熟練地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近似值的求法.
2.能用公式解關于字母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能力訓練點:培養學生快速準確的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1.向學生滲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滲透分類的思想.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學難點:在解關于字母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注意判斷b2-4ac的正負.
3.教學疑點:對于首項系數含有字母的方程的解要注意分類討論.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利用公式法不僅可以求得方程中x的準確值,也可以求得近似值,不僅可以解關于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還可以求解關于字母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
(二)整體感知
這節內容是上節內容的繼續,繼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但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深化,會進行近似值的計算,對字母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如何用公式法求解.由此向學生滲透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字母系數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滲透分類的思想,為方程根的存在情況的討論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復習提問
(1)寫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
一般式:ax2+bx+c=0(a≠0).
(2)說出下列方程中的a、b、c的值.
①x2-6=9x;
②3x2+4x=7;
③x2=10x-24;
通過以上練習,為本節課順利完成任務奠定基礎.
2.例1解方程x2+x-1=0(精確到0.01).
解:a=1,b=1,c=-1,
對于近似值的求法,一是注意要求,要求中有精確0.01,有保留三位有效數字,有精確到小數點第三位.二是在運算過程中精確的位數要比要求的多一位.三是注意有近似值要求就按要求求近似值,無近似值要求求準確值.練習:用公式法解方程x2+3x-5=0(精確到0.01)
學生板演、評價、練習.深刻體會求近擬值的方法和步驟.例2解關于x的方程x2-m(3x-2m+n)-n2=0.
分析:解關于字母系數的方程時,一定要把字母看成已知數.解:展開,整理,得
x2-3mx+2m2-nm-n2=0.
a=1,b=-3m,c=2m2-mn-n2,
又b2-4ac=(-3m)2-4×1×(2m2-mn-n2),
=(m+2n)2≥0
x1=2m+n,x2=m-n.
分析過程,b2-4ac=(m+2n)2≥0,此式中的m,n取任何實
詳細變化過程是:
練習:1.解關于x的方程2x2-mx-n2=0.
解:a=2,b=-m,c=-n2
b2-4ac=(-m)2-4×2(-n2)
=m2+8n2≥0,
學生板書、練習、評價,體會過程及步驟的安排.
練習:2.解:于x的方程abx2-(a4+b4)x+a3b3=0(ab≠0).
解:A=ab,B=-a4-b4,C=a3b3
B2-4AC=(-a4-b4)2-4ab•a3b3
=(a4+b4)2-4a4b4
=(a4-b4)2≥0
學生練習、板書、評價,注意(a4+b4)2-4a4b4=(a4-b4)2的變化過程.注意ab≠0的條件.
練習3解關于x的方程(m+n)x2+(4m-2n)x+n-5m=0.
分析:此方程的字母沒有任何限制,則m,n為任何實數.所以此方程不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因此需分m+n=0和m+n≠0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解:(1)當m+n=0且m≠0,n≠0時,原方程可變為
(4m+2m)x-m-5m=0.
m≠0解得x=1,
(2)當m+n≠0時,
a=m+n,b=4m-2n,c=n-5m,
b2-4ac=(4m-2n)2-4(m+n)(n-5m)=36m2≥0.
通過此題,在加強練習公式法的基礎上,滲透分類的思想.
(四)總結、擴展
1.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要先確定a、b、c的值,再確定b2-4ac的符號.
2.求近似值時,要注意精確到多少位?計算過程中要比運算結果精確的位數多1位.
3.如果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注意首項系數為不為零,其次如何確定b2-4ac的符號.
四、布置作業
教材P.14練習2.
教材P.15中A:5、6、7、8。
五、板書設計
12.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五)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求根公式例1.……例2.……
ax2+bx+c=0(a≠0)…………
練習.……
六、作業參考答案
教材P.14
教材P.15A:5(1)x1≈4.54,x2≈-1.54
(2)x1≈3.70x2≈0.54
6、(1)x1=3,x2=-3;
(2)x1=7,x2=3;
(4)x1=-29,x2=21;
教材P.17B4
解:由題得3x2+6x-8=2x2-1
整理得x2+6x-7=0
學校:古田中學七年級數學備課組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用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會通過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實際問題,理解題意,準確找出問題中數量間的關系,從而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有關方案優化的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學好數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簡單的數學建模思想。
教學重點: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有關方案優化的問題
教學難點: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有關方案優化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知識的回顧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
2、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幾個?
3、下列二元一次方程有幾個解?
(1)2x+3y=12
(2)2x+3y=12
(x,y均為正整數)
(3)2x+3y=12
(x,y均為自然數)
4、列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
二、課題引入
教材P90
拓廣探索中有這樣一個問題:
把一根長7米的鋼管截成2米長和1米長兩種規格的鋼管,怎樣截不造成浪費?你有幾種不同的截法?
思考:如何用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這個問題?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二元一次方程方案設計
例1.為傳承中華文化,學習六藝技能,某中學組織初二年級學生到孔學堂研學旅行.已知大型客車每輛能坐60人,中型客車每輛能坐45人,現該校有初二年級學生375人.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解決下列問題:
(1)這次研學旅行需要大、中型客車各幾輛才能使每個學生上車都有座位,且每輛車正好坐滿?
(2)若大型客車租金為1500元/輛,中型客車租金為1200元/輛,請幫該校設計一種最劃算的租車方案.
變式練習:1.隨著奧運會成功召開,福娃系列商品也隨之熱銷.一天小林在商場看到一件奧運吉祥物的紀念品,標價為每件33元,他的身邊只帶有2元和5元兩種面值的人民幣各若干張,他買了一件這種商品.
若無需找零錢,則小林付款方式有哪幾種(指付出2元和5元錢的張數)?哪種付款方式付出的張數最少?
2.晴晴在某商店購買商品若干次(每次、兩種商品都購買),其中第一、二兩次購買時,均按標價購買;第三次購買時,商品、同時打折,三次購買商品、的數量和費用如表所示:
購買商品的數量/個
購買商品的數量/個
購買總費用/元
第一次購物
6
5
980
第二次購物
3
7
940
第三次購物
9
8
912
(1)求商品、的標價;
(2)若商品、的折扣相同,問商店是打幾折出售這兩種商品的?
(3)在(2)的條件下,若晴晴第四次購物共花去了480元,則晴晴有哪幾種購買方案?
三、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案優化
例2.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某市政府籌集了抗旱必需物資120噸打算運往災區,現有甲、乙、丙三種車型供選擇,每輛車的運載能力和運費如下表所示:(假設每輛車均滿載)
車型
甲
乙
丙
汽車運載量(噸/輛)
汽車運費(元/輛)
(1)若全部物資都用甲、乙兩種車型來運送,需運費元,問分別需甲、乙兩種車型各幾輛?
(2)為了節約運費,該市政府可以調用甲、乙、丙三種車型參與運送,已知他們的總輛數為輛,你能通過列方程組的方法分別求出幾種車型的輛數嗎?
(3)求出哪種方案的運費最省?最省是多少元?
變式練習:為了豐富同學們的知識,拓展閱讀視野,學習圖書館購買了一些科技、文學、歷史等書籍,進行組合搭配成、、三種套型書籍,發放給各班級的圖書角供同學們閱讀,已知各套型的規格與價格如下表:
套型
套型
套型
規格(本/套)
12
9
7
價格(元/套)
200
150
120
(1)已知搭配、兩種套型書籍共15套,需購買書籍的花費是2120元,問、兩種套型各多少套?
(2)若圖書館用來搭配的書籍共有2100本,現將其搭配成、兩種套型書籍,這兩種套型的總價為30750元,求搭配后剩余多少本書?
(3)若圖書館用來搭配的書籍共有122本,現將其搭配成、、三種套型書籍共13套,且沒有剩余,請求出所有搭配的方案.
四、課堂小結:
1、如何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