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定語從句講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定語;定語從句;先行詞;關系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1-123-02
定語從句是高中英語語法的一個重點項目,也是大部分學生覺得較難掌握的語法項目。掌握定語從句不僅僅因為它是高考的一個考點,還因為它能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長句、難句,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如何系統地,深入淺出地講解定語從句,讓學生能夠理解、明白到靈活運用就至關重要了。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有效地講解定語從句。
一、定語和定語從句的概念
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定語從句,應該先從定語入手。事實上,英語中的句子成分和中文是相似的。學生對于句子成分,即主語、謂語、賓語、表語、定語、狀語和補語在初中時已經有所了解,教師只要再稍作解釋就能使學生清楚了。那么,什么是定語呢?定語是修飾名詞或者代詞的,可以做定語的除了形容詞外,還有名詞、代詞、數詞和介詞短語等。例如:This is a green cup. 這是個綠色的杯子。中文中“綠色的”就是定語,學生一下就能找到green 這個形容詞在句子中是充當定語的。這時教師再進一步解釋,當這個定語不是由某個單詞或短語來充當,而是由一個句子來充當時,那么這個句子就是我們所說的定語從句。這時教師可以補充幾個例子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This is the cup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這時的講解可以借助母語的優勢,效果更好。“這是我昨天買的杯子。”其中“我昨天買的”就是一個定語從句,用來修飾前面的名詞cup。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發現,有部分學生對于從句是什么還很模糊。雖然高一年的學生在初中時已經對賓語從句很熟悉,對定語從句也有所了解,但是大多都是通過題海戰術訓練出來,遇到題目只會選擇,說不出為什么來。因此教師應該適當講解復合句的概念。復合句是由一個主句加一個或者幾個從句構成的句子。從句只能用作句子的一個成分,不能獨立。例如以下這個賓語從句:We can learn what we did not know. 由what引導的句子就是充當learn 的賓語,因此稱為賓語從句。那么如果當一個句子在主句中充當定語,那就是定語從句了。這樣學生對于什么是定語從句就有了較為直觀的理解了。
當然,我們還可以給出一些例句,利用中文思維幫助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總結什么是定語從句。
二、定語從句中的幾個基本稱呼
1、先行詞和關系詞
在學生弄清楚什么是定語從句之后,就應該弄明白定語從句中的一些稱呼,有利于掌握定語從句的具體用法,尤其是關系詞的選擇。在復合句中修飾名詞或代詞的從句叫定語從句,被修飾的名詞或代詞稱為先行詞,引導定語從句并替代先行詞在從句中充當一定的成分的這個詞稱為關系詞,主要有: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 when, where, why,as 等等。
例如:This is the man who helped me. who helped me 是定語從句,修飾前面的名詞 the man, 因此,the man 就是先行詞。而關系詞who 在意義上等同于the man, 并替代the man 在后面的句子(定語從句)中充當一定的成分,在本句中是充當主語。翻譯為中文:“這就是那個幫助過我的人。”這樣,學生弄清楚定語從句中什么是先行詞,什么是關系詞。關系詞替代先行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一定的成分,充當不同的成分和所修飾的詞的不同是會影響到關系詞的選擇的。
2、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限制性定語從句是句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主句和從句之間不用逗號分開。非限制性定語從句是對主句先行詞的補充說明,沒有這種從句不影響主句意思的完整,用逗號把主句和從句分開。以上所提到的關系詞就只有that 不能用于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其他都可以,并且其他關系詞都是不能省略的。例如:Jack is a man who is honest./I have two sisters, who are both students. 第一個句子中who is honest如果去掉的話句子的意思就不完整了,而第二個句子中who are both students如果去掉的話不會影響主句的意思。
對于英語語法的掌握應該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相應的規則,才能學以致用,真正掌握這個語法項目,定語從句當然也不例外。
3、定語從句中關系詞的用法
(1)基本用法。在弄清楚定語從句的幾個基本稱呼之后,就該著重掌握以下幾個關系詞的用法,主要有關系代詞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 關系副詞when, where, why 和準關系代詞as。
顧名思義,關系代詞的作用應該是代詞,在定語從句中替代先行詞充當代詞能充當的成分:主語、賓語和定語。關系副詞則在定語從句中充當狀語。具體用法如下:關系代詞who用作主語,用于指人;whom用作賓語,也用于指人;whose用作定語,既可指人,也可指物;which用作主語、謂語動詞或介詞的賓語;that在定語從句中可以指人或指物,在從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但不能做介詞賓語。關系副詞when, where, why在定語從句中分別作時間、地點和原因狀語。
(2)關系詞選擇的幾個特殊規則。下面幾種情況下只能用that引導定語從句
① 先行詞是不定代詞all, few, little, much, something, nothing, anything 等。例如:
All that we have to do is to practise every day.
② 先行詞被序數詞或形容詞最高級所修飾。例如:
The first lesson that I learned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This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book that I have ever read.
③ 先行詞被the only, the very, the same, the last 修飾時。例如:
This is the very book that I want to buy.
④ 先行詞既有人又有物時。例如:
They talked of things and persons that they remembered.
⑤ 當句中已有who時(為避免重復)。例如:
Who is the man that is talking to John?
2、充當介詞賓語關系代詞只能用which指物,用whom 指人,例如:
The settlement is home to nearly 1,000 people, many of whom left their village homes for a better life in the city.
American women usually identify their best friend as someone with whom they can talk freely.
3、as 與which在引導定語從句時的區別
as 與which 都可以代指主句中的一部分或整個句子的內容,有時可以互換,但在下列情況下一般只能用as。
①as引導定語從句可以放在句首,而which則不能。例如:
As we know, more than seventy percent of the earth is covered with water.
②as可表示“正如,正像”,而which 無此意。例如:
He came back home late, as we expected.
③ 當先行詞被the same, such修飾時,定語從句需用as引導。例如:
I bought the same book as you have.
This is such an easy question as everyone can work out.
當先行詞被the same修飾時,that也可以引導定語從句,但意義有所不同。the same... as (指同樣或同類的), the same... that(指同一個)。例如:
This is the same watch as I lost. 這塊表和我丟的那塊一樣。
This is the same watch that I lost. 這就是我丟的那塊表。
三、結束語
本文從解釋定語和定語從句入手,充分利用學生母語的優勢,使學生理解了定語從句的相關基本知識,并且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相應的規則從而掌握定語從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出更多的例子讓學生對例句進行觀察和總結, 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在平常的教學中,還可以通過相關專項練習來鞏固,也可以利用閱讀文章的機會在文章當中講解,筆者把知識的系統傳授和學生的自我發現、探究相結合,效果良好。
【關鍵詞】復合句 特性 交集
近幾年,高中英語教學中一再強調淡化語法,忽略語法。筆者卻認為,在高中英語的學習中,學生只有懂得語法才能更好地學習語言,感知語言以及應用語言。英語語法中一個舉足輕重的項目就是復合句。復合句講解從來都是教師的重點,學生的難點,高考的要點。往往復合句教師講的天花亂墜,學生保持云里霧里是學習這一難點語法的常見的尷尬。今天,筆者想從不同的角度來介紹復合句,使之走下高臺,變得平易近人。
從高考至今,復合句貫穿于單選,完型,閱讀以及寫作各大板塊。其出現范圍之廣,復現頻率之高將其置于無法忽略的重要境地。如,以下是2012年重慶市高考英語科的完型填空,分值30分。其間復合句占有了超過全文一半的比例。能否讀懂全文,從而做出正確的選項判斷取決于能否理解比重如此之大的復合句。由此可見,復合句不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學好英語語言的關鍵。然而,要將復合句講明白,說透徹,卻實非易事。下面,筆者就多年親身教學探索經歷將復合句的講解做一粗淺介紹。
復合句究其從句性質可分為修飾型從句(即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和軀干型從句(即主賓表從句以及同位語從句)。明白兩種從句的本質區別,從而判斷從句的類別,進而理清從句內部的細節。
1.修飾型從句。修飾型從句的主要特點是修飾功能,換言之就是可以刪除掉而不影響主句的完整。如下例:
I won’t call you unless something unexpected happens. (07全國狀從)
We shouldn’t spent our money testing so many people, most of whom are healthy. (07北京定從)
讓學生明白修飾型從句的性質與特點,學生才不會將所有從句混為一談。繼而再給學生詳細解析定語從句內部的規則,和狀語從句的內部規則。比如說,定語從句可以從先行詞的不同類別入手。即,先行詞為人時,關系代詞常用who,that,whose+ 名詞;先行詞為物時,關系代詞常用that,which,whose+ 名詞;先行詞為地點、時間、原因時,從句若完整,常用where、when、why或介詞 + which;若從句不完整,常用that、which。
2.軀干型從句。軀干型從句首先要讓學生從軀干功能上來體會主賓表從句的特性。例如2012年高考全國卷24。
24. It is by no means clear what the president can do to end the strike.
24. Jerry did not regret giving the comment but felt that he could have expressed it differently. (2012 北京)
22. It i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__whether__the old bus station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hotel or not.(2011 重慶)
通過以上例句,學生可以體會到軀干型從句在整個主句中的軀干功能,即主語從句要充當主句主語,賓語從句充當主句賓語,表語從句在主句中充當表語功能。換言之,軀干型從句不可或缺。當學生了解了軀干從句的特性后,再深入學習主賓表從句的細節知識。比如說,從句完整條件下引導詞根據不同的意義選擇where, when,why,how,whether\if, 以及that(特別強調: that 在這些從句不充當成分,只起連接主、從句的功能); 從句不完整的條件下再選用what ,who whatever,whoever ,which + 名詞和whose + 名詞。
關鍵詞:比較法;高中英語;教學
一、比較教學法的含義
比較教學法,顧名思義,即教師以比較的眼光分析教材,用比較的方法分析教法、學法和安排教學過程。比較教學法為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提供理論支持,為教師深入課堂提供更為深入細致的分析指導,其有助于高效課堂的開展和實施。
二、比較法教學的應用實踐
新課標指導下的比較法教學在教學內容分析、教法實效、學法指導方面都有所體現,本文以高中英語定語從句的講解為例具體分析比較教學法的運用和實踐效果。
(一)在教學內容上
a.限制性定語從句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的比較
例:(限制性定語從句)He is the man who I saw yesterday.
(非限制性定語從句)Amy,who is an actress,is in the hospital.
通過比較,學生可以明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區別,正確認識它們的語法異同和句式差異,即限制性定語從句對先行詞起修飾作用,如果去掉主句的意思則不完整明確,這種從句和主句的關系十分密切,寫時不用逗號隔開。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與主句的關系不是很密切,較為松散,從句和主句間用逗號分開,翻譯時,常翻作兩句話。
b.句式結構的比較
在定語從句中,學生會經常碰到一些非常相似的句子,但句子之間輕微的差異選擇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教會學生從比較中探索句子結構,得出正確結論。
例:He has two sons,both of whom are college students.
He has two sons,and both of them are college students.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兩句話的不同點,首先,是有無and的區別,其次是whom和them的區別。第一句是定語從句,因而用both of whom來引導;第二句是并列句,因此用both of them來連接。
c.引導詞的比較
定語從句的引導詞不是很多,但卻差別細微,容易混淆出錯。因此教會學生如何用比較的方法去找出這些細微的差異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學生可以很清楚地分析出:當定語從句缺主語、賓語、表語時用關系代詞,當先行詞做狀語時用where,when,why。
例:This is the house which I lived in 3 years ago.(缺賓語)
This is the house where I lived 3 years ago.(缺狀語)
即通過判斷句子成分可以得出用關系代詞還是關系副詞,也可以通過比較謂語動詞來分析使用哪一個關系詞。這樣,學生以比較來定引導詞,題目就會變得清晰明確了,只有強化比較意識,學生學習定語從句就會輕松很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教學方法上
在定語從句的教學中,我主要設置了三種教法,使用實踐情況如下: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三種方法各有優劣。多媒體教學相對直觀,學生可接受的知識量大,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內容過多,不便于記憶;分組教學法可以實現學生的互補,強化學生的參與程度,缺點是易流于形式;比較教學法作為最常用的學習方法可以幫助教師精確地把握課堂,幫助學生明確知識點之間的差異。不足是:一味的比較會導致教與學的僵化,需要和其他教學手段相結合使用。
三、比較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比較教學法可以幫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但教師不能單純地以比較法去教學,應與其他各種教法相結合使用,這樣才能因材施教,不會有失與偏頗。
2.比較教學法可以幫助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予以評析,但不能以此論“英雄”。教師要通過比較的方式發現落后學生問題的癥結所在,分析其理解有歧義的地方,幫助學生主動思考、取得進步。
3.比較教學法是全方位的。教師要完美地駕馭課堂,就必須花大量時間在教學上,去分析教材、完善教法、指導學法。只有教師盡心盡責、身體力行,比較教學才能真正的開展,否則,只是紙上談兵。
一、從詞性、句子成分入手,掃清語法入門障礙
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我們很多教師都會遇到過學生這樣的問題:什么叫名詞?什么叫副詞?什么叫主語?什么叫賓語? 諸如此類的問題貌似簡單幼稚,卻反應了我們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許多問題。有人認為,小學語法不用教,初中會學。初中老師說學生到了高中,老師會全面地教,而高中老師則認為這些語法問題在初中就應該學過和掌握了。而實際的情況呢,這些詞性和句子成分問題很少有人系統地教給學生,學生在語法課上處在似懂非懂的狀態中,不少學生奉語法為“天書”,長期以往喪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為此,無論是初中入學還是高中入學,有必要首先教會學生最基礎的語法入門知識:詞性與句子成分,以牛津高一英語教學為例,而不是直接開始大量的定語從句知識的講解與訓練。實際上,如果學生對基本詞性和句子成分都沒有搞清楚,講解由關系代詞、關系副詞在定語從句中充當的成分(主、賓、表和狀語)來倒推選擇什么樣的關系詞,又怎么可能理解呢?
筆者首先將中學常見的詞性和句子成分編成口訣,先讓學生記憶并達到脫口而出。
詞性:名動形副數,代冠連感介(共10個,即: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詞、代詞、冠詞、連詞、感嘆詞和介詞,前6個詞性為實詞,在句子中可以充當成分;后4個詞性為虛詞,不能單獨在句子中充當成分);
句子成分:主謂賓表補,定狀同插(共9個,即:主語、謂語、賓語、表語、補語、定語、狀語、同位語和插入語,前面5個成分是句子的主干成分,在句子中這些成分一般不能省略,否則是病句,而且這5個成分的排列是依據英語5種常見簡單句的成分提煉出來的;后4個成分屬于句子中的附屬成分,它們可以省略,不影響句子的完整和準確性)。
其次,針對詞性和句子成分編出語法基本概念表格,并列出一定的例子加以說明,同時出一些輔助理解的練習。比如,選擇一些句子并將部分詞、短語下劃線,讓學生標出它們詞性和成分;列出一些句子讓學生改錯等等。
二、三大句式訓練,提高句子理解能力
英語的語法規則可以簡單地說成造句子的法則,而英語的句式結構又比較固定,不像漢語那樣句子結構靈活性大,因而,掌握好常見的英語句式對于理解句子尤其長句相當重要。
英語中常見的三大句式如下:
(一)簡單句
1、主語+謂語 John came.
2、主語+謂語+賓語 John likes oranges.
3、主語+系動詞+表語 John is happy.
4、主語+謂語+間賓+直賓John gave Mary books.
5、主語+謂語+賓語+賓補John makes Mary angry.
注:簡單句的記憶口訣:主謂、主謂賓、主系表、主謂間賓直賓、主謂賓賓補
英語的語言句式表達主要依靠這五種基本的簡單句結構,再復雜的句子也不過是在句子主干中加入了許多的附屬成分(定語、狀語、同位語和插入語),這五種基本的簡單句也可以看作是英語句法的核心,而英語句子結構與漢語的句子結構靈活性不同,英語句子成分及順序相對比較固定,這要求學生將簡單句的記憶口訣經常掛在嘴上,并達到脫口而出的訓練程度,同時輔助一定的例句和相關的練習題目加以理解。將這五種簡單句的結構熟爛于心,對以后的英語聽、說、讀、寫和翻譯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記憶簡單句口訣時,須將句子成分口訣(主謂賓表補,定狀同插)結合起來記憶。句子主干成分“主謂賓表補”是依據五種簡單句的成分總結出來的,反之也可以依據主干成分“主謂賓表補”構成五種簡單句。“定狀同插”是句子的附屬成分,它們可以省略。因而在學習的實踐中,在理解、分析復雜句子結構時,要善于將句子中的附屬成分省略,將主干成分呈現出來,這樣句子非常就容易理解了。
(二)主從復合句
1、名詞性從句:主語從句、賓語從句、表語從句、同位語從句
2、形容詞性從句(定語從句)
3、副詞性從句(狀語從句)
注:名詞性從句記憶口訣:主、賓、表、同
這里三種詞性的從句的功能就相當于三種詞性名詞、形容詞和副詞的功能,這樣便不難理解了。當然,在學習主從復合句之前,要首先學習了解名詞、形容詞和副詞的句法功能、句子成分以及五種簡單句式基本知識,之后再學習復合句就不難理解了,這也是本文寫作的旨在。
(三)并列句
1、表同等關系并列句:and; neither…nor…; not only…but (also); both…and…
2、表轉折關系并列句:but; whereas; yet; however; still
3、表選擇關系并列句:or; otherwise; either…or…
4、表因果關系并列句:so; for; therefore
注:并列句的記憶可以借助于四個詞:and, but, or, so從而記住四種類型的并列句。
英語中的三大句式可以6個字的口訣加以概括:簡單、復合、并列。
將三大句式搞清楚了,這對今后的英語學習起很大的作用,尤其到學習非謂語動詞、名詞詞性從句時等語法知識,對對句子的成分、句式結構要經常分析,從而判斷是何種類型的句式并選用何種結構非常重要。
此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句式,比如:倒裝句、省略句、強調句等等特殊句式,在學習別加以說明就可以了。
【關鍵字】語法 情景設置 規則探究 生命活力 內化
一、引言
新課程要求改變傳統教學中過分強調語法知識的講解和傳授的狀況,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領悟語法知識要點,要求學生在“做中學”。筆者嘗試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構建一套情境化的教學模式:“創景―體驗―歸納―內化”。即:教師在語法教學中應“創設情景,在情景中體驗語法規則,通過語言操練后,再在語境中內化語法規則,最終獲得新生的語法知識和技能。”筆者從牛津高中英語Module1 Unit 1定語從句的教學課的實例入手,介紹在語法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究規則,體會內化的語法教學模式。
二、教學思路
1.創設逼真情景, 在情景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語法教學的趣味性低、情景性弱,僅靠老師的語言描述是蒼白的。而學生在語法學習時具有“意義先行 "的天性,尤其在情境中獲悉語言意義的能力遠勝于語言的形式或規則。如果在開始授課時,教師直接告知學生所學的語法規則,勢必導致他們喪失興趣。因此,在語法教學中,應倡導意義先行原則,積極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這是“意義先行”的保證,而且有趣的情景能提高學生記憶語法深度,學生在語境中迅速排除語法難點,把握重點。
在講授新課之前,我首先先用英語描述一位學生,讓同學們尋找被描述的學生,同時,板書我所說的描述人物的話
Tony is a boy . He is very tall.
He is sitting in the second row. He has short hair
在找到第一位被描述的學生之后,筆者請學生注意黑板上的句子,啟發他們將這些短句連成長句.教師示范用定語從句的關系代詞who , that 連接這些句子,然后讓學生總結規律并模仿將黑板上的句子用關系代詞連起來;
T: Tony is a boy who is very tall. /Tony is a boy that is very tall.
S1:Tony is a boy who/that is sitting in the second row.
S2:Tony is a boy who/that has short hair.
然后讓學生模仿黑板上的句型,用定語從句繼續描述同學,讓其他同學找出所描述的同學。這既能操練定語從句用法,又調動了課堂的氣氛。
2.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互動活動,探究和歸納所學的語法內容。體驗感悟是歸納及建構相關語法項目的規則和功能的重要途徑,但單純、機械的體驗感悟活動(諸如詞性變換、句型替換等)既枯燥又乏味,只會助長學生喪失英語學習的興趣。只有創設一種生動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有效互動,才有深切體驗和感悟。教師應能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挖掘教學情景或素材, 尤其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 使教學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將語法還原成實踐, 讓學生有一種現學現用, 學了就有用的感覺, 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力, 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和有話能說, 使學生逐步形成習慣, 從而掌握該語法項目。
在以上步驟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感悟:定語從句中修飾表示人的先行詞時用who 或that;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出定語從句的結構特征和使用規則。which指物,who指人,它們做主又做賓;that指人又指物,既做主來又做賓。在歸納總結了定語從句中先行詞的用法后, 筆者讓學生看圖片談論學校,練習用who, which或that將短句連成定語從句。
教師呈現一些標有文字注釋的學校圖片,引導學生將圖片上的短句連成定語從句,并用動畫效果來顯示正確語句。
T: Let’s have a look at some pictures of our school. And please try to join two sentences into one sentence, using "who" ,"which" or "that". Many people can remember the gate . It’s so different from others.
S1: Many people can remember the gate which\that is so different from others.
T: Our school also has a long history. THe history is over 100 years.
S2:Our school has a long histore which\that is over 100 years.
3.引入生活話題,模仿表達,把語法規則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和知識。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語法規則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通過進一步的語言實踐活動,使語法規則內化為語言表達的習慣時,語法運用能力才能得以形成并發展,真正提升語法學習的質量。因此,語法學習僅停留在操作階段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課堂情景轉換成生活情境,以實現書本知識向實際生活的遷移,最終完成由“用法”到“使用”的過渡,架設起師生、生生、生本互動的平臺,形成人人參與、真誠溝通的學習氛圍,開創學生思維任意弛騁,從而實現對語法規則的升華和超越的過程――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