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月度考察報告

月度考察報告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月度考察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月度考察報告范文第1篇

關鍵詞:企業管理;財務會計;模板化。

企業管理以財務管理為中心,財務管理離不開規范的財務會計基礎工作。因此,加強企業財務會計基礎工作,不僅是財務會計工作自身的要求,也是記錄、反映、監控企業管理行為和經濟活動的需要,更是加強和提升企業綜合管理的需要。實行模板化的財務會計管理,能夠有效做好企業財務會計基礎工作。

1 開展模板化財務會計基礎工作的意義。

(1)有助于管理規范化。將企業財務活動、會計核算等工作,以模板的形式固化下來,有助于企業管理活動和經濟行為的規范,防止管理隨意性,便于稽核、檢查和監督。

(2)有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將財務會計工作模板化,能夠貫徹企業內控要求,將管理制度格式化、表單化、程序化,能夠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3)有助于充分發揮財務支持企業管理決策的作用。對各類財務報告、財務分析、財務檢查等按照規定的模板進行撰寫,能夠從全面性、強制性等方面進行深刻財務分析,支持企業管理決策,充分發揮財務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有助于提升財會人員的綜合能力。模板化簡潔明了,使財會人員既能從全局、又能從微觀了解具體工作,能夠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管理能力。

(5)有助于提升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財務活動貫穿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會計是企業財務活動的反映,通過實行模板化的措施,能夠實現企業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單化、表單信息化,從而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 模板化企業財務會計基礎工作的內容。

(1)會計基礎工作類模板。主要包括:①各類自制原始憑證,例如原始憑證粘貼單,差旅費報銷單,費用報銷單,原材料入庫、領料單,產成品出入庫單,固定資產折舊計提基礎表,無形資產攤銷基礎表,應繳稅費計算基礎表,各種收入和成本費用結轉基礎表,應付職工薪酬計算表等。②會計手冊,記賬憑證格式,會計賬簿格式,會計報表格式、會計檔案管理等。

(2)財務基礎工作類模板。主要包括:①貨幣資金收支活動方面,例如貨幣資金收支預算及執行表(年度、季度、月度)、貨幣資金收支日報表、資金支付審批單、借款單等。②財務管理方面,例如財務預算及執行情況表、合同審批表等。

(3)財務分析類模板。主要包括:財務情況說明書(年度、季度、月度),企業營業收入、成本、費用、利潤分析,資產負債分析,現金流量分析,財務比率分析等。

(4)財務管理業務類模板。主要包括:①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類模板。財務決算報告,財務預算報告,利潤分配報告,監事會工作報告,關于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的議案,關于公司向銀行借款的議案,關于公司對外提供擔保的議案,關于公司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的議案,關于關聯交易的議案,關于收購股權的議案,關于調整公司會計政策的議案等。②匯報請示類模板。會議紀要,考察報告,盡職調查報告,財務負責人履職報告以及有關財務事項請示等。③財務會計制度類模板,按照企業統一要求制訂。④財務協議合同類模板,按照企業規定和交易方的要求統一制訂。⑤可行性分析模板。投資可行性分析,發行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可行性分析,收購股權可行性分析,設立子公司、分公司的可行性分析等。

3 實行財務會計基礎工作模板化的要求。

(1)模板設計要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要求。財務會計工作政策性強,設計模板時,要認真研究、學習和執行國家相應規定,體現模板的政策性。

(2)模板設計要落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是防范風險、規范運作的有效辦法。各類財務會計模板,要將企業內部控制具體化,以表單為載體,體現模板的流程性。

(3)模板格式設計要規范。無論是表單式模板還是文字式模板,務必按照國家寫作規范來進行,反映文化論文" target="_blank">企業文化特色,結構清晰,內容完整,避免隨意性,體現模板的規范性。

(4)提升模板的執行力。模板是財務會計工作的手段,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加大模板的推行力度,提升財務會計的工作質量,加大對模板執行的檢查監督和考核,體現模板的強制性。

(5)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各項財務會計工作模板,要根據模板所反映的內容,充分利用財務核算系統、計算機以及相關軟件,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體現模板的先進性。

(6)及時更新模板內容。模板內容要結合企業管理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體現模板的及時性。

(7)充分運用模板所反映的內容為企業管理發揮財務的決策支持作用。模板是工具,通過研究模板所反映的企業財務會計情況,及時總結管理經驗,查找管理不足。對于模板反映出的問題,企業管理者應給予足夠的關注,體現模板的實用性。

月度考察報告范文第2篇

關鍵詞:次貸危機;資產證券化;金融風險

Abstract:This paper generalized the relevant articles and opinions on the U.S. subprime cri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auses and effects. Firstly,it outlined the causes of the U.S. subprime crisis from outside economic circle and internal asset securitization process,and then analyzed its global effects including the effects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capital flow and economic entities. In conclusion,this paper gave some suggestions to Chinese economy on financial risk prevention,financial supervision strengthening,macro-policy balance and mod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subprime crisis,asset securitization,financial risk

中圖分類號:F832.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265(2009)08-0017-05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全面爆發以來,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并不斷向全球實體經濟蔓延。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究竟是如何形成、爆發,會對全球經濟產生怎樣的長期后果,學者們提出了諸多不同的觀點,本文將對這些觀點進行梳理、歸納,在此基礎上提出次貸危機對我國的幾點啟示。

一、美國次貸危機傳導過程及成因

此次次貸危機起源于信貸危機,先是在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相互傳遞,然后傳導至實體經濟并逐漸向全球蔓延。張明(2008)分析了整個過程:基準利率上升和房地產價格下跌引爆了次貸危機,次貸的證券化、金融機構出售風險資產的去杠桿化操作使危機從信貸市場傳導至資本市場;商業銀行為特別目的載體提供的信貸支持及資產價格下跌導致的商業銀行“惜貸”行為使危機再度從資本市場傳導至信貸市場;次貸危機所導致的美國住房投資萎縮通過財富效應、托賓Q效應和金融加速器機制抑制了居民消費和投資,危機從金融市場傳導至實體經濟;在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危機通過貿易和投資渠道,從美國傳導至全球。

從上述傳導過程來看,經濟周期及與之相對應的貨幣政策引致了利率的上升和房價的下跌,使信貸市場出現了借款人違約現象,信貸危機出現,當其轉化成資本市場次債危機后,便通過資本市場價格的變動與銀行體系產生了多維度關聯效應,沖擊整個金融體系,進而通過房產市場的衰退和金融市場的梗阻影響市場主體的消費、投資支出及信心,逐漸擴展到實體經濟,可見經濟周期是誘發次貸危機的外部因素。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則加重了其影響力,這一過程中各方的非理、金融衍生品定價方式的局限及監管的疏漏是導致危機的內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美國的經濟周期及相應貨幣政策

曹紅輝等(2008)指出次級貸款以浮動利率貸款為主,且購房者的信用等級較低,其“貸款價值比”和“債務收入比”較高,對利率和房屋價格較為敏感。這兩大因素又與美國經濟周期及相應貨幣政策相聯系,房地產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對相關各種信用衍生品投資熱情高漲、次級貸款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出現,形成了美國近10年的房市繁榮,但也孕育了次貸危機。在此基礎上,王漪(2008)基于“明斯基模型”對經濟周期引發次貸危機的過程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分析,指出繁榮和危機都始于外部沖擊,正向的外部沖擊給經濟參與者帶來獲利機會,使經濟走向繁榮,金融創新與證券化、美聯儲擴張性貨幣政策都形成了正向沖擊,與此同時也積累了金融脆弱性,表現為信貸門檻降低、評級體系漏洞和風險控制方法缺乏,當投資偏離理性時泡沫開始產生,泡沫大到一定程度時內部人意識到風險而撤出,市價下跌,此時一個負面的外部沖擊就會致使危機全面爆發。美聯儲逆轉性的貨幣政策給予了市場內部人離場的信號,房價泡沫被擠出、次級債產品市值縮水、金融機構虧損甚至破產,以及資產支持證券評級下調均形成了“負向沖擊”,引爆了次貸危機。

(二)內部因素:資產證券化運作過程中的漏洞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證券化的運作流程是:次級抵押貸款公司向低信用購房者提供貸款,并將貸款轉給特別目的機構(Special Purpose Vehicle,SPV),SPV通過承銷者將貸款打包并證券化,經過評級公司評級后在市場上出售給各類投資者,次級貸從而轉變為次級債,在這一過程中環環緊扣,任一方出了問題都會加大整個證券化鏈條的風險,正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各參與主體的非理、證券化產品定價方式的局限及對各環節金融監管的漏洞共同釀成了次貸危機。

1. 市場主體的非理。

(1)借款者的低儲蓄和過度消費。高消費低儲蓄是美國社會的經濟特征。李石凱(2008)認為美國次貸市場違約的根源在于借款人還款能力的下降,還款能力取決于借款人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儲蓄,前者一直在習慣性增長,后者就構成了消費者違約的關鍵因素。除了儲蓄因素外,盧宇峰等(2008)指出美國低收入階層憑借各種信貸手段形成的過度消費導致了短期投資膨脹和社會總需求擴大,造成利率上揚,隨著還貸期的到來,房地產等大宗商品消費難以維持,最后形成銀行呆壞賬和房地產業的衰退,構成了次貸危機的實體基礎。曹紅輝等(2008)進一步對這種低儲蓄和高消費所形成的過度負債進行了定量描述,并認為過度負債成為次貸危機發生的社會基礎。

(2)特別目的載體“借短投長”的經營特征。張明(2008)分析了SPV在加深市場流動性危機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商業銀行通過設立一個或若干個SPV來間接進行高風險高收益投資,SPV通過發行短期證券即資產支持商業票據來融資,然后投資于更長期限的資產支持證券,靠兩者的息差收入來賺取利潤,如果SPV購買的長期證券價值低于其銷售的短期證券價值,便會面臨資不抵債的風險,如果市場出現流動性短缺,則SPV不能繼續發行短期證券融資,只能在低迷市場拋售資產,造成嚴重損失。

(3)評級機構的評級誤差。在次貸產業鏈中,評級機構的職能是將債務抵押債券(Collateralised Debt Obligation,簡稱CDO)分層,據標準普爾的研究報告,2005―2007年創立的抵押貸款CDO類別中的85%被給予了AAA級,且三大評級公司對證券化資產評級具有相同結果,說明評級誤差已升級成一種系統風險。史健忠(2008)進一步分析了造成這種誤差的原因:首先是評級的非透明性;二是預警能力的滯后性;三是評級技術的局限使得評級機構不能精確地對證券發行人信息進行評估,造成了次債產品信用評級的虛增。

(4)其他市場主體的推波助瀾。曹紅輝等(2008)認為貸款發放機構和投資者的非理也對危機的孕育蔓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次級貸款發放機構大部分缺乏銷售網點,大多以經紀人、客戶為銷售渠道,而且這些機構大多依賴于貸款的二級市場和信貸資產證券化來獲得流動性。相關的機構缺乏有效的貸款審查和風險管理制度,在利益驅動下,忽視了借款人風險。主要投資者如對沖基金、銀行等機構在CDO交易中運用高杠桿比率進行融資,由此使其收益和損失都隨杠桿比率的提高而放大,一旦發生波動,就必將產生連鎖反應,從而造成市場整體波動。

2. 證券化產品結構設計和定價方式的局限。次債產品經過了由次級貸到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再到資產支持證券(Asset-backed Securities,ABS)的多重衍生過程(CDO即是ABS的一種),采用了分檔技術,根據投資者對期限、風險和收益的不同偏好,將債券設計成不同檔級。史健忠(2008)分析了這種多重衍生的結構設計弊端:一是整體次級貸款規模因為CDO的存在而增加。二是CDO的存在使得間接參與次貸危機的金融主體增加。三是CDO拉長了次貸借款人和投資者的距離,使投資者難以正確估計風險。另外,CDO產品流動性較差,缺乏透明的市場定價機制,主要依靠模型計算違約概率及投資損失率,進而確定其價格。黃小軍等(2008)揭示了這種盯模定價方式的局限性:這些模型具有較多假設條件,如市場流動性不存在及對CDO背后抵押證券組合中各種貸款相關性的假設,當次貸危機使市場出現流動性緊縮時,這些貸款間的相關性也發生改變,使得依賴于模型的多層CDO定價體系崩潰,投資者資產價值大幅縮水。

3. 金融監管的缺失。次貸危機產生的制度因素在于金融監管不力,師子奇(2008)分析了監管機構的失職:對抵押貸款標準的降低使相當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購房者通過貸款購買房屋;對評級機構監管的放松也增強了產品評級的主觀性,評級機構的信用增級促進了CDO產品的熱銷,而市場環境改變后大范圍調低評級又極大地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加劇了市場恐慌;對銀行和證券公司監管的放寬也使其將很多虧損的投資科目不列入資產負債表以達到迷惑投資者的目的,監管者并未制定更詳細的規則打擊這種有害行為。辛喬利、孫兆東(2008)指出,CDO產品通過私募出售,價格沒有透明度,監管者并未有任何風險預警,監管處于真空狀態。可見,金融監管缺失助長了市場主體的非理,也成為危機不斷蔓延的根源之一。

二、次貸危機對全球及中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首先打破了國內金融市場的均衡,利差的產生激發了金融資本的跨國流動,進而波及商品市場,利率、匯率及通貨膨脹率等價格變量的連鎖反應最終影響到實體經濟。

(一)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次貸危機對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影響較為顯著,使金融機構資產大幅縮水引起賬面虧損,市場對全球金融業在次貸危機中損失金額的估計也不斷增加。然而,次貸危機對我國金融機構的影響較為有限。周小川(2008)指出,中國金融機構次債投資占比較小,并且這些金融機構規模較大,經營狀況較好,少量的損失可以承受。此外,國內銀行業投資海外次貸產品都沒有使用杠桿,且危機對持有次貸資產的中資商業銀行的影響是一次性的,屬于沉沒成本,不會對其未來的經營活動產生太多的影響。吳曉靈(2008)進一步指出,次貸危機不會對中國金融機構造成系統性風險,因為中國金融業經歷30年的改革開放,銀行、保險、證券、信托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不斷健全:以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了成功,證監會等部門對高風險券商的綜合治理化解了股市風險,通過對國有保險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化解了保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對信托投資公司的數輪治理整頓也為其打下了穩健運行的基礎。

(二)對資本流動的影響

次貸危機會導致發達國家流動性出現局部緊縮。危機使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損失慘重,加之市場信心缺失使金融機構謹慎放貸,國際金融體系從原來的流動性過剩轉變成流動性偏緊,許多歐美金融機構出現資金短缺,從亞洲市場抽回資金進行彌補。此外,次貸危機也影響了中國市場的流動性。易綱(2008)指出,次貸危機造成全球流動性從泛濫到緊張,從理論上說應當減少我國的流動性過剩壓力,然而在某些市場發生危機時仍有一些游資需尋求相對安全的市場,中國恰是這樣的市場,因此抽資與進入的資金有可能大致抵消。也有觀點認為次貸危機可能會加劇中國流動性過剩的局面,主要原因一是美聯儲的持續降息形成中美利差倒掛,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二是中國金融體系相對獨立,與美國資本市場的關聯度低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三是中國經濟增長一枝獨秀;四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提高。

(三)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1. 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次貸危機使發達國家貿易環境惡化:歐元大幅升值削弱了歐元區產品的競爭力,歐盟統計局2008年7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2008年5月份外貿逆差約46億歐元,大大超過此前預測的10億歐元逆差。由于進口大幅增加、出口增幅微弱,日本也于2008年8月份出現了26年來首次月度貿易逆差,逆差額達到3240億日元。次貸危機引起的歐美市場需求收縮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同樣影響著中國對外貿易。一種觀點認為影響顯著:如果美國進口下降10%,中國出口將下降3.5%,如果同時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10%,中國出口將下降7%;另一種觀點認為影響有限:中國出口市場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使出口增長與全球需求增長的同步性明顯高于與美國需求增長的同步性,并且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對美出口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品, 其收入彈性相對較小,同時美國經濟放緩后, 美國公司增加業務外包的可能性上升,有利于我國增加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出口。

2. 對制造業的影響。次貸危機使歐美制造業倍受打擊。歐洲制造業已出現自2001年以來的首次衰退,企業主和消費者經濟信心指數持續下跌,歐盟零售銷售月率也自2007年10月開始逐月下降,消費日漸萎縮。

次貸危機所引起的油價高企及美元走軟使中國制造業面臨嚴峻市場環境。油價高企凸顯了接近需求地區制造業的運輸成本優勢,對中國傳統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形成挑戰,加上美元的走軟使美國制造業訂單開始出現回流,這對于有1/4出口份額供應美國市場的中國制造業打擊沉重:從2008年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后的情況來看,2008年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 PMI)自2005年1月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下,為48.4%。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4個月回落,7月已下滑到50%以下。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房產、鋼鐵、紡織行業,據第一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7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完成投資1534.10億元,同比僅增長13.14%,增速較2007年同期回落了13.15%。全國鋼鐵產品價格平均下跌20%。截至2008年10月5日,滬深兩市28家業績預告的房地產公司中,有11家因業績下滑而報憂。

3. 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次貸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負面沖擊使全球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08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基本停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有所放緩,但增速仍較快。

現有研究從兩個角度分析了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率的影響:一是發達國家經濟減速會通過影響出口而影響我國經濟增長。華而誠(2008)相對樂觀的估計是假定發達國家經濟僅輕微減速,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的整體經濟增長率2008年下降到2.0%,則中國的外貿順差增長率將下降到33.54%,經濟增長率將下降到10.6%。相對悲觀的估計是假設美國經濟顯著衰退,美國、日本和歐元區的整體經濟增長率2008年下降到1.5%,則中國外貿順差增長率下降到25.2%,經濟增長率下降到8.0%。二是美國GDP 增速會通過影響進出口、投資和消費影響中國GDP增速,吳海英(2008)構建模型的估計結果顯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美國GDP增速下降1%,中國GDP增速將下降1.34%。

三、主要啟示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的啟示在于:從次貸危機的成因看,應充分認識金融創新中的各種風險并加強監管。從次貸危機的全球影響來看,應把握好資本市場開放、匯率穩定及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綜合平衡,構筑堅實的“防火墻”;同時也應針對次貸危機沖擊下我國出口、投資需求都有所萎縮的形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消費需求對實體經濟的拉動作用,增強對外界負面沖擊的抵抗力。

(一)充分認識房地產金融創新中的各種風險

美國的次級債是在次貸基礎上經多重衍生而成的金融創新產品,這一金融衍生品在提高住房二級市場流動性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風險:首先是產品定價風險,次債產品的盯模定價方式使其價值過于理論化,理論價值與市場價格極易脫節。二是信用鏈過長而引起信息不對稱風險。信息的不對稱使投資者過分信任評級結果和中介推銷,造成了CDO市場非理性繁榮。三是經濟周期所帶來的系統風險。當經濟處于上升周期時,借款人違約率較低,CDO產品理論價值大幅上揚,刺激了證券化各參與主體的非理,而一旦經濟周期發生逆轉,違約率也隨之上升時就會影響CDO定價模型的假設條件,造成定價體系的崩潰,加之市場主體恐慌性拋售,理論價值和市場價格紛紛踏空,金融危機由此爆發。與美國相比,我國房貸市場不存在如此復雜的證券化鏈條,但也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風險:首先是經濟周期所引起的系統風險,近幾年房地產業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但一旦形勢逆轉出現通貨膨脹,宏觀調控政策轉向可能導致房貸違約率逐漸加大。其次是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我國的住房按揭貸款以浮動利率為主,放貸銀行不承擔利率風險,容易將流動性較強的短期存款長期放貸,形成期限錯配,這種短存長貸的行為日益積累可能引發嚴重的流動性風險。可見,充分認識房地產市場的金融風險是防范危機的基本前提。

(二)在金融創新的同時加強金融監管

證券化在提高住房抵押貸款流動性的同時也帶來一定風險,因此加強金融監管十分必要,這種監管體制包括:第一,加強房貸過程中的信息披露。整個次貸的證券化過程是將風險層層傳遞、逐步化解的過程,監管者應對市場主體的信息披露加強監督,在風險轉化的同時保障信息傳遞的通暢。第二,加強關鍵環節的審查力度。放貸、資產真實出售及信用增級是資產證券化中較為關鍵的環節,也是監管部門監管的重點所在:對借款人的資信狀況應充分考量并及時公開;審核SPV的財務狀況及經營行為,實現最大程度的“破產隔離”。第三,實行風險預警制度。次貸產品的盯模定價使其理論價值與宏觀經濟形勢所決定的利率、房價及違約率有密切關系,因此在經濟周期發生逆轉、評級機構下調次債產品評級之前監管部門就應進行風險預警,使投資者提前作出防范。

(三)把握資本市場開放、匯率制度及貨幣政策的綜合平衡

我國應把握好資本市場開放、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性的綜合平衡。首先,應審慎開放資本市場,密切監視國際游資進行人民幣套利行為,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入的控制,加大對各類金融機構跨境交易的監管。其次,保持人民幣在穩定的基礎上小幅升值,以適當緩解通脹壓力,減少市場主體預期的不確定性。最后,應合理掌握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下通過適度操作保持物價穩定、保持經濟增長是對我國宏觀調控提出的挑戰。

(四)順應形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實體經濟帶來了不利影響,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美元的貶值和外需的減少對出口形成打擊,大量的信貸投放又可能導致資產價格出現泡沫,因此盡管一定時期內還需依靠投資來抵御危機對經濟增長的沖擊,但長期內傳統的靠出口和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必須改變,應充分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居民消費在我國GDP中所占的比重僅為35%左右,而其他國家都在70%以上,因此鼓勵消費、增強消費者信心仍是當務之急。總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是在外界負面沖擊下增強我國實體經濟防御能力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辛喬利,孫兆冬.次貸危機[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7.

[2]張明.次貸危機的傳導機制[J].國際經濟評論,2008,(4).

[3]黃小軍,陸曉明,吳曉暉.對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層思考[J].國際金融研究,2008,(5).

[4]王漪.次貸危機產生與發展的根源―基于“明斯基模型”的分析[J].世界經濟情況,2008,(7).

[5]李石凱.低儲蓄率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J].中國金融,2007,(21).

[6]史健忠.次貸危機中評級機構的角色及影響[J].上海金融,2008,(9).

[7]史健忠.CDO 對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8,(3).

[8]李若谷,馮春平.美國次貸危機的走向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國際經濟評論,2008,(2).

[9]卜偉,段建宇.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08,(3).

[10]段霞.次貸危機下美貨幣政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J].現代國際關系,2008,(8).

[11]華迎,陳文敬.美國次貸危機影響與中國宏觀經濟政策[J].國際貿易,2008,(9).

[12]趙坤.當前歐洲經濟形勢及次貸危機對歐洲經濟的影響[J].中國經貿導刊,2008,(8).

[13]張明.“美國次貸危機與中國”研討會綜述[J].國際經濟評論,2008,(3).

[14]周紀恩.從次貸危機根源和實質看宏觀金融風險監管[J].新金融,2008,(6).

[15]焦繼軍.次貸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及政策建議[J].經濟問題,2008,(8).

[16]盧宇峰.收入差距: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與本質[J].統計與決策,2008,(16).

[17]李明偉.金融創新工具缺陷與風險控制缺失―美國次貸危機成因再透視[J].北方經濟,2008,(8).

[18]曹紅輝(執筆).美國次貸危機考察報告[R].中國經濟研究報告,2008,(69、70).

[19]易綱.美國資貸危機:起源、傳導與啟示.人大經濟論壇,2008-1-11.

[20]易綱.次貸危機并未明顯抽出國內流動性[N].第一財經日報,2007-10-29.

[21]師子奇.解析美國金融風暴之原因篇:六因素推動危機爆發.中國經濟網,2008-10-7.

[22]周小川.中國金融機構受次貸危機影響損失數量和比例不大.新華網,2008-3-6.

[23]吳曉靈.次貸不會對中國金融機構造成系統性風險.新華網,2008-9-26.

[24]唐建偉.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金融的影響及其對策.交通銀行研究報告,人大經濟論壇,2008-4-2.

[25]國家統計局國際中心世界經濟分析小組.發達國家經濟下滑間接影響不可低估―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經濟形勢及全年展望(上,下)[N].上海證券報,2008-10-18.

[26]苑德軍.不必過分悲觀中國宏觀經濟走勢―中國銀河證券公司[N].上海證券報,2008-10-17.

[27]鄭楊.美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影響到底多大[N].國際金融報,2008-3-20.

[28]王惠綿.解析美國金融風暴之影響篇:五波危機后誰能接班.中國經濟網,2008-10-7.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精品在线 | 国产5页 | 久久wwww| 日产精品久久久 | 亚洲熟区 |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 最新免费av网站 |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人精品一区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亚洲欧洲 | 91日韩在线 | 欧美精品久久 | a级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亚洲第一 | a级毛片播放| 国产黄色免费网站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 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 欧美精品一卡 | 国产精品第100页 | 国产精品电影 | 91香蕉视频好色先生 | 黄网站在线免费看 | 黄色免费网站视频 | av在线播放网站 | 性疯狂做受xxxx高清视频 | 日韩av综合 |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 | 午夜国产一区 | 久久久久国产视频 | 日本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一级影片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迷 | 麻豆av在线免费看 | 秋霞色| 性欧美另类 | 综合插插插 | xx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