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電氣動實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教學;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FX2N
“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是高職院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的內容涵蓋了液壓與氣壓傳動、電氣控制與PLC、觸摸屏技術、變頻技術等內容。目前,在我國職業教育大力提倡學生創新能力和技能培養的背景下,該門課程采用任務驅動的理實一體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做中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水平。但是,課程的教學效果對于實驗室條件有著極高的要求。一般院校實驗設備有限,學生需要多人共同使用同一臺設備,在調試過程中遇到困難,會花費大量時間來調試。文章旨在通過引入FluidSIM軟件來緩解設備不足的問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軟件仿真的方法來確保所制訂的控制方案和程序編寫的正確性,從而把更多的時間用來做系統調試。
1“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課程概況
目前,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以天煌教儀生產的THJDME-1型光機電一體化實訓考核裝置為主要實訓載體來實施教學過程。根據實驗裝置的結構組成,教學內容整合與優化后分為4個大任務,分別是:送料單元系統安裝與調試;搬運單元安裝與調試;輸送與分揀單元安裝與調試;自動控制系統安裝與調試。
2教學實施及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實施
教學實施過程概況為:(1)教師發放任務單,使學生明確任務要求;(2)整體方案的制定。學生根據任務單的要求完成整體方案設計,包括氣動原理圖的繪制、PLC接線圖及PLC程序的編寫;(3)任務實施。學生根據氣動原理圖完成氣路的連接和調試,根據PLC接線圖完成控制回路硬件接線,完成PLC編寫程序并下載,最后進行系統聯調,實現任務要求;(4)任務考核與評價。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根據任務考核表,對學生任務完成的質量進行打分和評價。對于完成拓展任務的同學,額外加分,以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5)總結與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對于在任務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進行論述,小組之間共享問題及解決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和理論技能水平。學生在下一個任務中可以減少犯同樣錯誤的概率。
2.2存在的問題
本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點:(1)學生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的具體硬件接線及下載所使用的程序,與整體方案不一致。(2)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故障,無法判定是軟件的原因還是硬件的原因。(3)學生對設備不熟悉,會造成大量的元器件損壞,給教師帶來大量的維護工作。(4)學生既要完成方案的制定,又要動手需要大量時間,課程時間較為緊張。(5)受到設備數量的限制,老師無法進行拓展任務的考核。
3引入FluidSIM的課程實施
3.1FluidSIM簡介
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種液壓與氣壓傳動仿真軟件,例如:FluidSIM,automationstudio,AMESIM等。其中FluidSIM較為適合在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使用。FluidSIM是由德國著名公司Festo開發的一款集機電液一體化的綜合仿真軟件。該軟件包含FluidSIM-H液壓仿真和FluidSIM-P氣動仿真兩部分。在“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課程中采用的是FluidSIM-P軟件。該軟件幾乎囊括了所有常用的氣動元件,可以直接將元件拖拽至工作界面然后進行回路的搭建。回路搭建完成后可以通過仿真初步檢測氣路的正確性。仿真過程中能夠清晰形象地看到氣動執行元件的動作過程,且軟件能夠自動檢查氣路連接中存在的問題,提醒使用者進行修改。FluidSIM-P不僅可以進行氣動回路搭建和仿真,還具有電氣控制系統,可以對回路中的控制元件進行控制。該軟件的氣缸上設置有標尺,可以模擬磁性開關的位置檢測功能,獲得傳感器信號。另外FluidSIM-P4.2版提供了DDE/OPC接口,通過該接口可以與PLC控制系統進行聯調,實現機電氣的聯合調試。
3.2FluidSIM與PLC聯調
FluidSIM與PLC之間不能直接進行通信,要借助于第三方。對于西門子PLC,可以采用FESTO公司開發的Vswitch軟件為第三方。Vswitch軟件所提供的協議轉換模式中的一種就是VswitchforFluidSIMandPLCSIM,利用該軟件可以實現FluidSIM-H與PLCSIM的通信,但是DDE通信方式只適用于西門子PLC。THJDME-1型光機電一體化實訓考核裝置中選用三菱FX2N系列PLC為控制器,教學中采用對應的GXWorks2為編程軟件。GXWorks2是三菱電機推出的三菱綜合PLC編程軟件,是專用于PLC設計、調試、維護的編程工具。該軟件自帶仿真器GXSimulator,與傳統的GXDeveloper軟件相比,提高了功能及操作性能,變得更加容易使用。因此本系統的仿真,只能利用FluidSIM-P軟件提供的DDE/OPC接口中的OPC通信方式來實現三菱編程軟件GXWorks2與氣動仿真軟件FluidSIM-P的聯合調試。工業標準(OLEforProcessControl,OPC)規范目前已得到工控領域硬件和軟件制造商的承認和支持,包括OPC服務器和OPC客戶端兩部分。OPC服務器和客戶端之間可以進行數據通信。目前市場上常用的OPC服務器有西門子PLC專用的PCAccess,三菱PLC專業的MXOPCServer以及KEPware公司開發的幾乎支持所有常見PLC設備的KEPServer軟件等。以KEPServer為橋梁實現三菱PLC與FluidSIM-P的通信,必須具備實際的PLC裝置,而MXOPCServer可以實現三菱仿真器GXSimulator與FluidSIM-P之間的通信,不需要PLC實物,能夠真正地擺脫硬件的制約。因此在本課程中采用MXOPCServer作為OPC服務器。以MXOPCServer為OPC服務器,實現PLC與FluidSIM-P軟件通信的過程為:MXOPCServer服務器讀取FluidSIM-P軟件中氣動系統的按鈕及傳感器信號,然后將該信號寫入GXWorks2仿真器。GXWorks2仿真器根據用戶所編寫的PLC程序決定輸出狀態,并將輸出值寫入MXOPCServer服務器以供FluidSIM-P軟件讀取。“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課程中的4個任務均可以使用該方法進行仿真。
4結語
將FluidSIM軟件仿真引入“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課程與GXWorks2進行聯合調試,仿真結果形象直觀,可以確保方案的正確性。學生可以把有限的時間用在硬件的連接、調試及故障的排查上。教師可以通過檢測仿真結果的方法來驗證拓展任務方案的正確性。該措施極大地縮小了故障范圍,減少了故障排查的時間,提高了教學效果。
作者:許璐 單位: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朱紅娟.項目化教學在“機電設安裝與調試”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15(10):212.
[2]林晨.結合FluidSIM軟件與THPYC-1A型實訓裝置在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的教學[J].學術研究,2014(22):284-286.
[3]李現友.FluidSIM在液壓與氣動技術綜合實訓中的應用[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73-76.
[4]盧志芳,於紅梅.基于FluidSIM軟件的液壓傳動系統仿真實訓教學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3(2):168-171.
[5]王曉輝.FluidSIM仿真技術及其在液壓系統設計和性能分析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2(2):143-145.
[6]岳玉環.基于FluidSIM與PLCSIM液壓控制系統的聯合仿真[J].液壓氣動與密封,2012(6):27-29.
關鍵詞 CDIO模式;實訓項目;機電一體化
中圖分類號:G642.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22-0165-02
在即將邁出大學校門之際,部分學生心里存在一種焦慮:畢業是否就意味著失業?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學生個人方面的原因和社會方面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包括: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沒有真正樹立起來,缺乏明確的社會責任感;2)心理脆弱,攀比心強;3)實踐能力差,缺少職業經歷、就業競爭力;4)知識掌握不扎實,缺乏團結協作能力。
以上因素造成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與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加大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 [1]。針對存在的問題,沈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積極開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實施工作,目標是培養能夠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國際視野的高質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1 教學體系中CDIO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入
現有的機自專業課程設置中每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都配有相應的實踐環節,但缺少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的實踐環節。學生通過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及生產實習等環節,雖然能從企業的現實生產環境中了解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可是仍然無法親身體驗整個工程項目是怎樣設計、搭建及生產運行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認真學習和理解美國和瑞典的四所高校創立的CDIO(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mplement,實現;Operate,運作)工程教育理念。CDIO強調工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強調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培養學生職業技能和道德,以及團隊協作和交流[2-3]。這正是解決面臨的教學問題的金鑰匙。
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應用到實踐教學環節中,立足本校的培養目標,整合機電方向多門核心專業課程知識,為機自專業大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增設機電傳動與控制大型集中項目訓練課程。該課程立足于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機電傳動與控制技術及測試技術等多門課程的理論知識,以工程設計任務的方式下達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設計過程中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方法,以實際工程設計方案的形式完成課題,并在實訓工作室的成組設備上實現設計方案。
2 實訓項目的實施策略
實訓項目的工程基礎 沈陽工業大學與亞德克(中國)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卓越工程師”聯合培養實習實訓基地,實訓項目就是基于該實習實訓基地的模塊式柔性自動生產線實訓系統展開的。基本系統由六個站組成,每站各有一套PLC控制系統獨立控制,在基本單元模塊實訓完成以后,又可以將相鄰的兩站、三站直至六站連在一起,學習復雜系統的控制、編程、裝配和調試技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要綜合運用現代實際生產中較流行的、較先進的各種很實用的技術知識點,其中包括PLC控制編程技術、電氣控制技術、氣動應用技術、傳感器技術、機器人應用技術等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采用模塊化的設計對設備進行擴展改造。
實訓項目的實施途徑 學生在認真閱讀實訓指導書的基礎上,掌握實訓工作臺的機械結構、氣動單元和電器單元的組成。根據設備自擬訓練任務或者由教師下達設計任務,學生為完成設計任務需要做以下工作:
1)啟動并觀察裝置的運動過程,繪制出裝置的機構運動簡圖、氣動控制原理圖、系統的機械裝配圖;
2)根據裝置的實際電器接線情況,繪制出電氣控制原理圖及I/O分配表;
3)列出工作臺上所有電器元件、氣動元件的明細表,注明型號等信息;
4)讀出PLC的控制程序,并結合實際運動過程,熟練掌握電器元件、氣動元件及機械機構的工作原理,熟練掌握運動控制程序;
5)根據訓練任務搭建電氣控制系統,編制裝置的運動過程控制程序。
6)在自動生產線上調試控制程序,完成設計任務要求的設備運動。
實訓項目實施過程的管理
1)每五名學生組成一個實訓小組,實行組長負責制,由各小組組長協助指導教師共同完成實訓設備的使用調度工作;
2)實訓時間為期一周,進程安排如表1所示。
3 本實訓項目的特色
以項目設計為導向的綜合能力培養理念 課程體系中與課程對應的實驗和課程設計只是對一門課程知識點的驗證及總結,而本項目是借鑒國外CDIO培養模式,將機電方向所涵蓋的多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知識點融于工程項目設計之中,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做到與企業工作崗位的零距離銜接。
培養學生基于項目、問題的主動學習方法 實訓項目成為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的主線。由于實訓項目的任務下達時間是在學校教學的第六學期,學生將圍繞工程設計任務主動地在第六、七學期開設的各門課程中搜尋專業知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也正是CDIO培養模式所提倡的[4]。
工程項目驗收的考核方式 課程考核以工程項目驗收的形式,根據學生講解設計思路、設備運行演示、現場答辯及設計項目報告等環節,由多名指導教師給出最終成績。評選出考核成績高的小組為全體學生演示設計的成果,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
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實訓課中每組學生都承擔了工程性極強的設計任務,目的是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自學能力、綜合能力、交流溝通與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對大系統的適應與調控能力,只有友好合作、不怕挫折的團隊才能交上滿意的答卷。
4 結論
通過完成生產過程控制任務的設計及實現,對學生進行貼近生產現場的工程實訓,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機械設計、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設計的過程和方法,培養了工程設計能力,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方向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參與研制開發高技術附加值產品的能力和從事工程技術或協調管理的技能。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指導教師充當知識的引領者、項目進行的督查者、實訓生產線的管理者,實現了引導式實踐教學。筆者希望教改經驗對其他工程院校的機械類專業以及其他工程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起到有價值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德全,王立民.當前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及對策[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14(5):117-118.
[2]齊建家,劉桂波,何文廣,等.基于CDIO模式的機床電氣控制與PLC課程項目化教學設計[J].中國科技信息,
2012(10):231-232.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設計 加工單元 控制系統 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C-0152-02
近年來,全國各級各類信息化教學大賽如火如荼地開展,極大地推動了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使各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得以不斷推進。本文以“自動線安裝與調試”課程中加工單元控制系統實訓單元教學設計為例,在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設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能力目標:掌握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基本安裝、控制程序的編寫。
2.知識目標:加工單元部件的認識和安裝方法;采用一個按鈕控制啟動/停止的程序設計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相關程序設計引發學生學習PLC綜合控制技術,發展創新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增強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團隊協作精神。
4.職業素質目標:獲取知識能力、知識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例主要講授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安裝與控制,重點是掌握加工單元的安裝與控制程序的編寫;難點是安裝過程中的安裝過程中的細節問題,特別是一些關鍵點,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好,就可能存在很多隱患。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分解動作,反復觀看視頻安裝過程以及各部件的功能,學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安裝過程編程思想。
三、教學對象分析
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大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電氣控制、PLC應用技術、液壓與氣動技術等相關前續課程知識,并掌握了PLC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編程方法。但學生在學習PLC綜合應用過程中,一時難以迅速地掌握相關知識和要領,為此需要通過多媒體課件和教學示范錄像,通俗易懂地講解加工單元控制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編程等學習內容。
四、教學策略與教法設計
課程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法,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安裝與控制系統編程,在實施項目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熟悉關鍵控制程序的編寫。本課例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的“雙教一體化”教學方式,即教師理論講授和學生實踐操作相結合。理論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多媒體網絡課件,生動地教授安裝方法。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實訓,并對一個或兩個小組的程序進行展示,其他同學共同分析,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較好地達到課程設計目標。
五、課程實施的建議
2.教學設計與分析。見表2。
六、學生實訓
1.實訓方式:(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實訓,完成一個按鈕實現啟動/停止的功能;至少用三種方法實現。(2)學生個體進行站點的建立和管理。
2.實訓內容:通過討論各小組分別編寫程序。
3.實訓檢查評價:選出1組同學的練習進行展示;教師再進行總結評價、講解,總結歸納在實訓過程中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七、總結
本課例采用信息化教學設計,以任務驅動法開展教學,充分關注當前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原有枯燥的教學過程變得生動起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信息技術貫穿始終,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問題,拓展了課程教學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宗曉倩,湯慧芹.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的探索[J].科技教育,2015(28)
[2]李科.高職《建筑設備識圖與施工》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建筑給水排水系統圖識讀”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4(15)
[3]王青燕.信息化環境下任務驅動型《配送管理實務》課程教學設計[J].齊鑫物流教育,2014(12)
[4]周紅春,王亞希.高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
[5]龔志剛.中職信息化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8)
[6]盛靖琪,陳永平.自動線安裝與調試[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基金項目】2014年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重點課題(2014JGZ159)
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過程以及最終的評價,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通過完成項目來進行學習和增長經驗,整個項目實施過程看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項目教學法打破了“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分組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既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研究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協作和互助能力、交際和交流能力等。
二、實施過程以崗位需求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需求
為職業能力培養目標,將職業素養與理論學習、技能訓練有機地融合,以天煌的機電一體化考核實訓裝置為載體實施教學過程,積極采用質疑—思疑—解疑的啟發式教學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完成教學任務。
1)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
通過企業調研并參考機電行業技術資料及相關工作要求可知: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現代化制大國,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企業急需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與維修人員。所以培養與先進制造業相適應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因此,我們綜合了機械、電子、液壓與氣動技術、PLC控制技術等知識和企業崗位技能要求以確保項目化教學的有效實施。
2)選取課程的教學內容
按照“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模式,以天煌公司的光機電一體化設備為載體,將機械技術、氣動技術、傳感器檢測技術、PLC控制技術引入其中,參照大學生技能競賽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對實際工作任務進行解構和重構,整合和優化。這里我們以“搬運單元的安裝與調試”為例來進行介紹。我們將企業調研獲得的崗位要求和相關教材中的知識目標進行整合,制定了與企業崗位要求相適應的“學、做”一體化教學內容。我們將該項目分成以下三個任務,每個任務又分成幾個子任務。任務子任務考核要求配分任務一:搬運單元機械部分的安裝與調試子任務一:搬運單元結構與功能認知結構與功能認知10子任務二:機械結構的安裝與調試機械結構安裝正確10子任務三:氣動控制回路連接與調試氣動回路接線正確10任務二:搬運單元電氣控制回路連接與調試子任務一:電氣控制回路連接與調試電氣回路接線正確符合標準10子任務二:傳感檢測系統連接與調試傳感器連接正確10任務三:搬運單元運行與調試子任務一:編寫PLC控制程序程序編寫正確20子任務二:仿真運行調試仿真模擬正確10子任務三:系統整體調試完成系統運行203)實施項目化教學過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每個任務都按照設定目標、制定方案、任務實施、考核評價和分析總結5步進行教學。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以團隊作為任務的實施者。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將基礎好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和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搭配分成一組,這樣,既可以按時完成項目,又有利于加強學生間的團隊合作能力,提高專業較差學生的能力。分組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制定工作計劃,包括工作流程圖、元器件的選擇、PLC接線圖、I/O端口分配、PLC程序的編寫以及運行調試等內容。在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及時給予指導,鼓勵每位同學積極參與,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能力,共同完成項目任務。當學生遇到疑難問題解決不了時,教師應該采用啟發式的提問,一步步由簡入深解開學生的疑問。當項目無法完成時,應協助小組成員檢查線路和程序,查找原因并排查故障,提高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讓每個小組都能完成任務,使得學生對掌握技能充滿信心。
4)項目考核與評價
采用以項目任務為引領,“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后,我們將理論考核融合在實踐操作中,在完成一個活動任務后,立即進行考核。項目完成后,首先讓小組交叉檢查、交流經驗,通過相互檢查,及時發現各自的不足,從別人的錯誤中總結經驗,提高自己的糾錯能力。當各小組交叉檢查后,教師進行口頭提問和技能考核,檢查學習的效果極其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每一次任務的考核成績相加才是最后課程的總成績,這樣可以引起他們對下一個任務的重視,力爭在下一項任務中努力向上。
三、實施項目教學的意義
實施項目教學后,對學生、教師和企業三方都有益。作為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了操作技能,提高學習效果,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作為教師,項目化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增強動手能力,培養既能說又能做的雙師型教師,同時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提升教科研水平。作為企業,參與項目化教學的學生,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對于他們的就業崗位工作針對性非常強,上手操作維護特別快。
四、總結
實踐教學改革職業標準考核量化高職教學培養的是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能夠勝任職業崗位(群)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實踐教學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對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職業技能鑒定,是衡量從業者知識技能水平的一項考核活動,考核涵蓋職業知識、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在就業準入制度不斷強化的條件下已被越來越來的企業所認可,逐漸成為畢業生的就業憑證。職業技能鑒定在實踐教學改革中能夠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將職業標準有機的融入實踐教學是實現崗、課、證融通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我院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以下簡稱機電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為例,簡要論述將職業技能標準融入到實踐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一、專業崗位(群)能力分析
通過綜合考慮區域經濟發展規劃、開展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加強畢業生就業信息反饋的方式,確定了我院機電專業的專業人才培養為立足吉林,服務東北,主要面向裝備制造、石油化工和交通運輸等行業企業,培養從事機電設備操作、維護、機電設備的組織與管理、機電設備的銷售與技術服務等崗位(群)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熟悉常見機械結構,掌握液壓與氣動相關知識,需具備機電設備零件圖與裝配圖、電氣圖的識讀與繪制能力,具備數控設備的操作編程及維護能力,具備典型機電設備的運行保養及維修能力。具有安全生產的意識和必備的安全知識,具有產品質量意識和質量控制等基本知識,同時養成責任、誠信、合作等良好的職業素質。
圍繞機電專業崗位(群)的從業基本要求了確定人才培養的核心能力,形成了專業人才培養素質要求,參照本科“卓越工程師”培養方式,將專業素質要求總結概括為22條,包括了對人文、科學、知識、技能、素質、法律意思、創新能力及職業精神等職業人才應具備的全方位的基本素質要求。依據專業素質基本要求,結合就業準入制度及機電專業就業的實際情況,最終確定本專業畢業生需取得中級以上機修鉗工、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證,同時可選考車工、銑工、數控車工、可編程控制器程序設計師等職業資格證。
二、構建融入職業標準的實踐教學體系
圍繞機電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并結合相關職業技能標準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以機電行業企業崗位及崗位(群)職業需求為導向,以機修鉗工、維修電工培養為特長,以職業技術素質教育為主線,以專項訓練為基礎,綜合性實訓為強化,頂崗實習為銜接“三維一體,三階遞進,二元并重”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機電設備安裝調試維修保養的一線技術技能人才。具體做法是整合原有的課程和分散的實訓項目,改為理實一體化課程,開設的實踐課程包括3周鉗工實訓、4周機械設備運行維護實訓、4周典型機電設備拆裝維修實訓、3周維修電工實訓、7周的機電設備維修綜合實訓及31周的頂崗實習,實踐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中占的學時達62%。通過由單項到綜合到頂崗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且教學效果良好。
三、對接職業標準的教學實施
教學體系建設完成后,重新修訂了專業教學大綱,將職業鑒定標準的內涵寫入教學大綱,重新整理序化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對接行業企業實際需求。重新編寫了具有職業特色的鉗工、維修電工、機電設備運行維護等特色教材,并結合專業發展規劃建設了滿足職業技能鑒定標準的5個理實一體化教室,并加強實訓室文化建設,更多的融入企業文化,充分體現職業特色。同時,有計劃地安排教師頂崗實習,使授課教師具有行業企業實踐經歷,對職業崗位有深刻認識,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具備雙師素質。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改革了實踐教學考核方式,突出強化過程考核。專業理實一體課程、實踐課程都需要參考職業標準制定實踐考核量化表,通過過程考核量化,使學生在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最終使學生具備從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同時,將職業技能標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改革需要軟硬件同步推進,這需要構建與實踐教學體系相匹配的實訓室,需要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尤其需要搞好校企合作關系,要使實踐教學具備職業性。近年機電專業,在省財政專項建設支持下,已改建鉗工、普加實訓室,擴建了液壓與氣動技術、機電設備維修綜合實訓、機電控制技術、機械創新等實訓室及數控實訓基地。在職教集團的帶動下,在原有校外實訓基地的基礎上,與一汽解放有限公司、長春豐越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為人才培養提高了保證。
四、結論
本文簡要介紹了機電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設計與實施情況,將職業技能標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改革需要軟硬件同步推進,不僅要求有理念設計,還要求教師具備雙師素質,要求具有功能完備的實訓基地,要有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高素質的考評員隊伍,更需要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我們需要不斷探索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志剛,趙遠遠,巢新冬等.“實踐教學改革”助力內涵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2,(4):82-86.
[2]蔣學先,李旭光,何貴香.高職實踐教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的思考[J].廣西教育,2009,(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