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施工機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機械;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U1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幾年來,由于建筑市場不規范,競爭激烈,建筑施工企業作為微利和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少企業在新形勢下調整職能,撤科并室,精簡機構,減員增效,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理念上的偏差,同時,在經濟效益中, 設備管理和維修工作的貢獻究竟有多大,難于用數字表達,即存在不確定性。人們常說管理出效益, 的確是這樣, 管理好一個工程項目使其按合同要求竣工, 要從各方面加強管理?,F代工程施工都是使用機械設備來完成, 因此, 要管好、用好施工機械設備, 是提高施工項目部經濟效益, 增強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一、建筑施工機械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1、安全管理法律體系不健全
建筑設備安全管理應有很強的政策性和法制性, 必須依法行政。我國建筑設備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設同其它方面的行政立法相比,法規體系不健全,法規內容不配套,導致規制組織難以有效開展規制活動。主要表現為:執法依據不足直接影響了執法效力、效果;安全規章制度還比較狹窄;老舊機械的強制報廢等政策法規尚未制訂;法律上職責界限不清,導致責任難以有效落實。
2、人員因素
由于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場競爭,很多企業為了利益而將設備管理部門撤出,就算保留下來,也僅僅是一個空殼,從而導致了大量的管理與技術的人力資源流失,現有管理人員力不從心,再加上部分管理人員缺少責任心,從而出現了監督不到位的局面,使得在建筑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出現了缺少管理、缺少保養以及帶問題作業的現象,從而為施工安全埋下了隱患。
其次,在用工方面,很多企業都在市場中招聘合同工、農民工來代替原有的固定人員。其中,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并且需要較強責任心的機械設備操作人員、裝卸人員,這樣崗位使用的大多也只是經過了簡單培訓就上崗的農民工,從而導致了在操作、安裝卸載的時候出現了較多的安全隱患。
3、施工任務繁重,工作環境惡劣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工期短,同時,不少項目為了降低施工成本,雖然面臨很大的工作任務量,投入的施工機械數量卻不多,完全靠少數機械設備的加班作業來完成施工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機械設備的超負荷運轉,有些時候甚至在帶病作業,極大地影響了機械設備的技術性能狀況與使用壽命,加速了機械設備的老化。
4、施工設備調運頻繁
由于企業內部各個施工項目分布比較散亂,每個項目對機械的需求時間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一臺機械在一個項目部還沒有施工結束,下一個項目又要馬上開始投入使用。對機械設備的需求不確定性和缺少計劃使得公司內部不少機械設備在各個項目部之間的調運十分頻繁,設備材料管理站無法將到了保養期需要進行二保的機械設備召回倉庫維修車間進行維修保養。
二、建筑工程施工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設備管理機構與制度
建立健全塔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特別是塔機安全操作規程,司機、司索人員、指揮人員的持證上崗制度。塔機維護保養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要做到塔機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有規可依。進一步加強安全責任制,使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落在實處。如使用中嚴格按照塔吊機械操作規程和塔吊“十不準、十不吊”進行操作,不得違章作業、野蠻操作,杜絕違章指揮,吊裝前必須對被吊物進行重量估計,嚴禁盲目起吊,夜間作業要有足夠的照明。
2、完善職業培訓,加強安全教育,堅持持證上崗。
安全第一要素是人,人是決定因素。首先,應建立和完善機械工人職業資格制度,加強建筑機械從業人員的職業培訓和安全教育,堅持持證上崗,加大對無證上崗的查處力度,有效杜絕無證操作現象。
隨著建筑機械的產業升級,建筑機械產品的更新換代,大量先進的、現代化的建筑機械進入施工現場,我們不但需要合格的操作工人,更需要合格的維修工人。同時,企業應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完善企業內部監管機制。
安全教育要注重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搞形式化。我們的工人大部分來自農村,文化水平低,采用通俗易懂的漫畫圖解的形式或制作事故幻燈片的形式開展安全教育,往往效果明顯。作業前的安全技術交底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環節。
3、加強對建筑機械的安全檢查及巡查,定期對建筑機械進行維修保養。
監管不力、管理缺位是惡性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按規定建立建筑機械檔案,完整的機械檔案可以向我們提供機械的故障多發部位、故障發生周期、故障發生原因以及故障排除的方法等大量信息,使我們的機械管理更有針對性,可以提高可追溯性,實現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安全保障的目的;企業要根據行業標準要求及產品說明書的要求對設備進行檢查及保養,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排除機械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機械保養水平,保證機械設備不帶病運行。做到:(1)管理者不違章指揮:不以工期緊、任務重為理由,強令操作工在機械有故障的情況下或惡劣天氣情況下冒險作業;(2)操作工不違章作業:每班作業前檢查安保裝置,確認完整有效后才開始作業;(3)修理工不違章修理:開始修理前,首先檢查相關要素,確定修理工藝和安全保障,不盲目拆解,不隨意改代;(4)機械的正確調整是保證設備處于最佳運行狀態的關鍵措施,制動片間隙、齒輪間隙、導向輪間隙、皮帶松緊的調整等對機械安全運行的影響很大。
4、加強操作人員的培訓教育
一項好的制度,要靠人去建立,已經建立了的制度也要靠人去執行。施工現場建筑機械設備只有通過人的操作才能發揮作用。操作工是建筑機械的直接使用者,對于建筑機械情況最為熟悉。因
此,管好、用好、維修好建筑機械,搞好建筑機械安全管理不僅是少數管理者所能解決的, 更要發揮使用者的管理作用, 做到專業管理建立在群眾管理的基礎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為此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人機相對固定的原則。大型建筑機械應建立機長負責制,人機固定應貫穿在建筑機械設備的使用過程,由使用者負責保管、操作使用,安全生產。
(2)以機為主,建立技術檔案制度的原則。技術檔案應包括建筑機械原始檔案,安全驗收資料及臺班記錄等動態資料,以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消除建筑機械流動中對安全因素的不確定,及對設備完好性評估和使用壽命的控制。
(3)以人為本,落實崗位責任制。建立健全操作人員的崗位責任制,是管好、用好建筑機械設備的必要條件,也是搞好建筑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的前提。
(4)做好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安全意識。項目部要經常對建筑設備使用人員進行以安全操作規程為中心的安全教育,堅持先培訓后作業,持證上崗制度,提高操作人員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術素質。
(5)嚴格的安全檢查和事故處理制度。
項目部要形成班檢、日檢、周檢、月檢等一整套安全檢查制度, 定期對在用建筑機械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問題,限期整改,消除安全隱患,保證建筑機械不帶“病”運轉,確保建筑機械設備安全。在發生建筑機械事故時,應按有關規定及時上報,并嚴格按“三不放過”原則進行處理,并把處理情況登記入該設備技術檔案內。
總之,對于施工企業的管理來說,建筑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們不斷地創新、完善機制,從而確保建筑施工當中的機械設備能夠安全運轉,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范金根,周林東,胡瑛穎. 淺談建筑工地起重機械安全問題及對策[J]. 中國建設信息. 2009(16)
關鍵詞: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維修保養
改革開放以來建筑事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施工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施工機械設備在大工作量的條件下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工作效率,但同時不可避免的會出現機械設備的損耗與故障。因此要增加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避免資源浪費,保障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提升經濟效益與施工效率,就要讓施工機械設備充分發揮價值,要求建筑企業了解熟悉機械設備的保養維修。機械設備的長時間使用必然會帶來很大的損耗,所以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就必須與施工同步進行。本文將對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的問題進行探討。
一.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的意義
施工機械設備的保養與維修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在建筑施工單位中對于機械設備的經濟投入占施工投入的很大一部分比重。能否保證好施工企業重要的共有財產時企業能否提升經濟效益的關鍵一環。在建筑施工當中,由于市場競爭與進度要求等多方面的因素,機械設備常常處在超負荷的高磨損狀態中。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保養與維修,必然就會造成設備的使用壽命減短,零部件損壞更新頻繁等,無形之中增加了施工單位的經濟投入量。而對于機械設備的投入我們常常用昂貴來形容。做好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則會提高設備利用率,完好率和生產率,降低施工成本和不必要的開支,提升單位經濟效益。
施工機械設備的保養與維修可以提高施工安全性。在建筑施工的過程當中,與利益與效率并重的可能就是施工安全了。保障施工安全是每個建筑施工單位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而對于機械設備來講,施工單位有時為了利益與效率常常讓機械設備“帶病工作”,又或是機器已經出現問題而未察覺,這無形之中增加了建筑施工的安全隱患。為了避免這些安全隱患的出現,應該對機械設備加以維修和保養。
二.對于施工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中常見的一些問題
(一)缺乏維修與保養的意識
建筑施工首先是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主。在傳統的施工當中,建筑施工單位往往一味地追求施工進度,加快施工節奏,在機械設備高磨損高消耗的狀態下,沒有對設備進行維修與保養的意識。只在意工作任務及眼前狀況,認為機器還能運轉工作就可以施工,只注重使用,對其他問題隱患則得過且過,一拖再拖,等著問題真正出現或是不得不處理的時候才開始著手維修。這顯然是一種目光短淺,只顧眼前,缺乏高瞻遠矚的行為。
(二)缺乏維修與保養的態度
相比于沒有維修與保養的意識。缺乏維修與保養的態度則更令人感到遺憾。很多建筑施工者抱著僥幸心理,對于維修與保養工作往往浮皮潦草的進行,只是簡單地看到維修保養的表面,不深入細致的做好工作。這顯然是由于建筑施工單位自身的不重視,導致整個團隊對設備的維修保養態度不積極。
(三)缺乏明確的責任制度
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工作由誰來做,由誰來負責,很多建筑施工單位顯然還沒有明確的責任制度。由于建筑施工設備屬于單位公有財產,因此導致很多人不注意設備的保養與維修,認為這件事與自己無關,不是自己責任與工作范圍,施工單位也沒有明確的部門來負責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工作,致使責任制度不明確。
(四)缺乏專業的技術工作人員
很多施工建筑單位由有經驗的老員工負責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工作。當然,老員工由于自身經驗豐富,很容易找出機械設備出現問題后的原因所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好機械的維修與保養工作。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設備的更新換代迅速,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的弊端很快會顯現出來。傳統的由老員工負責的模式已經不科學且嚴重阻礙了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專業的技術工作人員應該逐漸占據維修與保養的專門工作地位。
(五)缺乏維修保養的資金設備投入
很多建筑施工單位抱著僥幸心理,不愿意將資金投入到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上去。這顯然是一種缺乏遠見的做法。對于設備保養維修的費用應該占到單位投資當中的一部分。很多機械出事后再維修的費用遠遠要高于維修與保養本身花費的投入。因此,將一部分資金與設備投入到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當中,是一種高效有益的投資。
(六)缺乏設備更新換代工作
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對設備不斷進行更新換代。但是很多施工單位抱著湊合能用的思想一直不對設備進行升級,這在無形之中會使設備老化耗損更為嚴重,對于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工作極為不利。
三.對于施工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的一些對策
(一)高瞻遠矚,工作做在前面
與其等到機械設備出現問題時再去想辦法,不如把工作做在前面。這需要建筑施工單位有高瞻遠矚的思維。把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工作做在前面,不等機械出現故障時再想辦法,防患于未然。定期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定期開展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使之成為周期性、持續性的一項工作。
(二)樹立維修保養意識,貫徹在整個施工單位中
施工單位有維修保養的意識,就要把這個意識,這個思想貫穿到整個施工單位當中。有意識,有思想,工作人員就會在施工當中注意對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工作與保養維修同步進行,使維修保養意識貫穿到整個團隊當中。
(三)加大資金投入,配套相應設備
施工單位重視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最主要的體現就是在于對這方面資金投入與設備配套上。眼光放得長遠,不止注重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是從單位的長遠利益出發,注重長期發展,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專業的技術人員
施工單位應該建立完善的設備維修保養的管理制度,并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檢查保養維修。做到責任明確清楚,管理合理規范,運用專業的技術人員,對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做到科學、規范、有效。
(五)完善設備更新換代工作
施工單位在對設備進行保養維修的同時,也應該注意對設備的更新換代。對已經淘汰了的設備應該及時更新,不因一時的拖延而造成更大的損失。新舊設備之間的不配套使用會加快機械的磨損消化,這對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顯然是一個難題。因此注意機械的升級工作,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也是方便了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避免了機械維修保養工作在一些淘汰了的設備上浪費時間資源,做無用功。
總 結:
隨著建筑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建筑施工企業的激烈競爭,機械化設備的使用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和發展的關鍵。機械設備在在施工企業的總資產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做好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抓好設備的管理工作,處理好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中的各項問題,是企業保證施工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升經濟效益,確保施工質量,提升企業競爭力等等的重要保障。只有這樣,才會提升建筑施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其在與同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勝在細節,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楊長清. 淺談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保養與維修[J]. 企業技術開發,2013,17:164-165.
[2]畢云飛. 淺談工程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J]. 黑龍江科學,2013,10:172.
[3]胡洋. 淺談工程機械設備的維修與保養[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3:46.
關鍵詞:施工機械;保養;維修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basic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various kinds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is in widespread use of, so, for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the mechanical equipment is in constant ascension. At present, however, in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e management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widespread use heavy, light management thoughts, make its management, use and maintenance are there exist a lot of problems.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t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s discussed.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intenance; maintenance
中圖分類號:[TJ0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在目前市場經濟規律下,企業之間競爭日益加劇,而現代化設備又是資金密集性裝備,設備投資和使用費用十分昂貴,施工企業講究經營效果,迫切要求提高設備管理的經濟效益。高質量完成施工生產任務的前提和基礎是機械設備的完好運行,而設備保養就是要按照機械設備本身的客觀規律,科學地進行維護和保養,以降低機械零部件的磨損速度,預防故障的發生,從而保持機械設備處于完好的狀態,充分發揮機械效能,最大限度地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壽命。工程機械的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條件和因素的影響,制約了工程機械的使用性能的發揮,甚至還會引起機械故障或安全事故。因此,如何搞好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工作,正確分析與處理管理過程中的各種矛盾關系,及時、優質、高效地做好機械的維修保養工作,對延長機械使用壽命,提高機械完好率,保障施工和生產等各項任務的完成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保養與維修措施
1、施工機械設備保養維修的原則
(1)簡單,費用低,同時保證設備的正常作業,減少零部件的磨損,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特別對大型、進口等主要機械,必須強化必要的技術保養作業,以消除故障隱患,保證設備正常運行。(2)減少磨損?,F代化機械設備是資金密集的裝備,設備投資和使用費用十分昂貴,迫切要求設備管理的經濟效益。因此,必經通過對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來減少設備的有形磨損,減少設備壽命周期內的維修費用和其它非正常性開支。使得企業更為科學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資源,同時達到:“節流、開源”的目的。否則設備就要進行大修或更換新設備,這樣無疑增加了企業成本,影響了企業資源的經濟收益,更有可能隨時影響施工,甚至會波及到企業的聲譽和信譽。(3)機械保養必須貫徹“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原則,做到定期保養、強制進行,正確處理使用、保養和修理的關系,不允許只用不養,只修不養。(4)按機械保養規程、保養類別做好各類機械的保養工作,不得無故拖延,特殊情況需經分管專工批準后方可延期保養,但一般不得超過規定保養間隔期的一半。(5)保養機械要保證質量,按規定項目和要求逐項進行,不得漏保或不保。保養項目、保養質量和保養中發現的問題應作好記錄。
2、建筑施工機械設備的保養與維修措施
(1)提高對強制保養的認識
針對施工機械設備保養的現狀以及施工企業的新特點、新情況,我國提出了機械設備強制保養制度。所謂強制保養,是對保養的硬性規定,必須按時進行,決不能因為施工緊張而不安排時間、人員進行保養。對施工企業來說,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就要及時開展現代化設備管理教育,使各級領導和廣大設備管理者明白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使用壽命,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保養工作的好壞。如忽視機械技術保養,只顧眼前,直到機械設備不能運轉時才停用,則必然會導致設備的早期磨損、壽命縮短,各種材料消耗增加,甚至會危及安全生產。不按照規定保養設備,粗野的使用、愚昧的管理,這與現代化企業的科學管理不相符的。
(2)采用適用的維修新技術
首先,根據設備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在對設備進行維修的同時,適時地進行設備的局部技術改造和更新,建立專業分工的維修體制,配備先進的維修機具,掌握維修新技術,培育維修質量好、工期短的維修能力;對燃料、油料實行科學管理,根據油質化驗結果確定使用期。這樣可以花費較少的資金,提高設備的整體性能,從而大大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設備及時修復。在設備維修工作中要配備技術水平高、經驗豐富的維修人員,突出預防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注重裝配工藝和優化修復工藝。另外,要注意加和設備生產廠家的溝通聯系,與生產廠家建立友好的協作關系,確保機械設備正常運轉,以防因關鍵設備維修而耽誤工期。最后,將技術保養上作制度化、規范化。各類型的機械設備在“使用和保養手冊”中都有明確的保養規定,在實際上作中對此要強制企業相關人員重視起來。
(3)倡導狀態維修
與定期維修比較,狀態維修是一種更科學、更合理的維修方式,它既能保障設備的良好技術性能和技術狀態,又避免了維修過剩和維修不足,使經濟效益到最優。大力推行狀態監測管理,執行以“八定”(定人、定點、定量、定周期、定標準、定表格、定記錄、定流程)為主要內容的設備點檢制度,并依據點檢記錄和看、聽、觸等手段,以及其它各種檢測、測量、監視儀器和儀表所提供的技術數據,同時考慮設備的運行環境條件及運行歷史,對設備的現狀做出評估或故障診斷.以確定下次維修的內容、方法和時間,逐漸、自然地實現了設備維修方式由定期維修向狀態維修的過渡與轉換。在推行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的同時,在施工現場推行以“定點、定質、定量、定期、定人”為內容的“五定”管理,實行標準化作業,大大改進了設備的運行狀態,為實行設備的狀態維修創造了條件。
(4)健全保養維修制度
施工企業應該采取定期維護、保養、檢查(點檢)制,執行“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方針,嚴格執行定班保養、定期保養、巡回保養制度,并按各級保養規程執行,低級保養由操作人員進行,高級保養由維修人員會同機械操作上進行。只有保養做好了,機械出現故障的幾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維修費用,提高經濟效益。同時,維護保養周期應根據機械設備使用維修的實際情況,收集使用維修的各種數據,分析機械設備各子系統的使用標準,故障出現的規律等多種因素綜合確定,其方法有概率統計法、技術一經濟分析法和維護作業統計法等。
(5)合適的操作人員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的功能不斷的融入到工程機械設備中,這對于工程機械設備操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操作人員良好的技術水平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機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工程機械的損壞,縮短了工程機械的維修時間和維修周期,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要加強對操作人員的素質教育和技術培訓,企業可以針對維修技術的薄弱環節,選擇有主動性、有責任心、有能力的中高級人才參加國家和行業主辦的高級技術人才培訓;或是從工程機械生產廠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聘請專家為本企業有針對性的培訓;或是直接參加工程機械生產廠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舉辦的學習班。然后由這些高級技術人員再負責對企業內部一般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培訓,再由一般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對機械操作手培訓。企業培訓要堅持系統性原則,要有組織計劃地、系統地補充和更新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并要緊密聯系實際,采用分階段逐步提高的辦法培養出知識結構合理。
三、結語
隨著建筑市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建筑施工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與發展,須依靠機械化施工來實現。抓好機械設備的管理和維修工作,直接關系到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企業能否維持穩定協調的發展。在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中,其主要的維護與保養工作屬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施工企業用其先進的管理方法,以科學合理的指導方針,互相協調,探索研究的管理維護手段,把施工機械管理的保養與維護工作逐漸的以規范化、科學化思想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林允明.設備管理[M].北京:機械上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機械設備;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TQ016.5+5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工程越來越顯現出其命脈作用。建筑是決定經濟水平的參照,所以建設高水平工程成為了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而建筑工程機械又是建設的臂膀,所以,嚴格的管理施工機械,才可以為工程質量和工程效益提供保障。
1 施工設備管理的基礎工作
對于建筑工程,不僅是基礎施工階段還整個工程施工期間,對施工的機械設備都有著不同需求,建筑工程施工環境惡劣,設備復雜多樣,機械設備操作技術要求高,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合理的調配工程的機械設備,對各類設備的運行情況要詳細掌握,隨時對設備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以避免安全事故發生。
2 當前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機構不健全
目前,部分建筑施工企業過分注重企業的經濟利益部分,而忽視了機械設備的管理工作,這對于建筑施工的分布廣、設備、人員調配頻繁的施工現場來說,機械設備的安全問題成了最大的隱患。施工企業為了節約開支,精簡了部分管理人員,把機械設備歸納為現場的一部分,覺得和管理部門沒太大關系,這樣就造成了建筑施工企業對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的極大漏洞,嚴重影響了施工的安全,做為一個建筑施工企業來說,需要建立完善的機械設備管理機構,健全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職能。
2.2 機械裝備落后,設備盲目購置
建筑工程是一項復雜繁瑣的工程,不可預見的因素很多。施工機械的數量種類都要根據施工的環境、條件等因素來決定。先進多樣的機械設備配置,對施工方法和工藝的多樣性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雖然設備配置的強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工程質量和進度,但是施工企業也不能只盲目的追求量數量而忽視其對自己企業的適應度。要切合企業實際,根據正式的需求進行購置,才能全方位的發揮機械的高效功能,而且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購置成本。這就要求施工企業要真實的了解自己的公司現狀,對設備配置要有長遠規劃,才能有效避免造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發生。
2.3 機械管理與生產管理存在矛盾
一個企業要保證科學合理的運作,就要重視制度的約束作用。完善的管理,科學的考核,就能極大地調動職工、機械設備的工作積極性,消除“大鍋飯”意識??茖W全面的管理制度也消除了很多管理上的死角,使機械管理不再僅僅是車輛機械的油料和安全的管理。
3 建立健全管理機制
企業管理首先就是以市場需求為根本,市場需求的發展演變帶動企業的管理機制的改進,才是一個市場化的良性循環。合理的管理機制包括很多方面,但是能真正完全調動全員積極性,群策群力,認真主動的參與到企業的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方法就是完善的獎罰兌現機制。經濟利益與施工管理有效結合。而且為了更大限度的擴大有利面的影響,要遵循獎大于罰的原則。
3.1 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實施規范化的管理機制。
3.2 制定嚴格的管理方案,并下發到所有操作人員手里,詳細了解施工中的各種相關細則。
3.3 嚴格控制工程機械操作人員的的使用情況,實行嚴要求,高標準,減少事故的發生率。
3.4 堅持機械設備的質量檢查制度。機械設備部每月定期進行一次質量檢查,每次檢查結果通報,并與獎懲掛鉤。
3.5 獎罰分明,對在關鍵崗位和關鍵工種上的機械工作人員,實行獎金上的傾斜政策。
3.6 實行機械設備管理例會。在工程施工的工地,按時招開機械設備管理的例會,這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機械設備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使在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的運行問題和進度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的溝通,并進一步加以完善,設備管理例會使機械設備在施工中的具體使用問題得到了及時的調整及落實,使工程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工程機械設備的合理使用,及工程進度的順利進行。
4 加強設備維修和保養,提高設備完好率
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對于機械設備的維修和保養是設備安全管理的重要一部分,施工是一個連續性的活動,所以對機械設備的需求就更加嚴格,機械設備的完好率和穩定的運行情況是保證工程施工正常進行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機械設備現場,需要有專職檢修保人員對設備進行及時有效的維護,以避免因小故障累積成大事故,導致整個工程停工。所以對于機械設備的檢測是保證機械設備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檢測過程中需要各部門相關人員的協調配合,特別是設備的操作人員,更要及時發現設備的不正常狀況,及時采取措施,以免故障變大,影響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轉。
由于施工的特殊性,對機械設備的維修管理感覺還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部分設備的維護狀況還很不盡如人意,如完成施工任務的設備沒有清洗,嚴重的會造成影響設備的使用效果;部分陳舊的設備維護起來很困難;設備的專業維修人員缺乏,這些都嚴重的影響了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
5 強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質
加強職工隊伍建設,提高其技術素質和業務能力,是強化現場機械設備管理,為安全生產服務的基礎。班組在“三級”安全教育中,設備的安全操作規程,是其中主要內容之一,但設備的完好與否,是同等重要的。我們要杜絕“三違”現象,同樣要強調施工設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它不僅關系到設備的本質安全,同時直接危及操作人員的人生安全。試想,若一臺殘缺不齊的設備,操控困難、運行不穩,或是安全裝置失靈,甚至缺失,其將要產生的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要強化安全教育、全員參與,使“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的自覺行為,在學習教育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質,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積極主動參與設備管理和安全管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施工設備,朝著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設備的操作人員以及檢修人員、管理人員的技術素質、技術水平、必須與其相匹配,否則,不僅不能發揮設備的正常功能,反而容易造成設備非正常損壞,影響設備的本質安全和使用壽命。因此,建立和落實設備的各項管理制度,不斷地進行技術培訓,制定可行的安全操作規程,是保證設備安全的必要條件。
結語
設備安全管理,不僅屬于安全管理的范疇,而且也是設備管理的業務范圍,兩者是交叉相融的。設備的管理不能不講安全,安全管理必講設備的安全。所以,提倡“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無小事、安全從我做起”的全員安全意識,是促進設備安全管理邁向新高度的推動力,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袁魯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9):134.
[2]施寶印.論工程機械的安全管理問題[J].科技與管理,2009(3):45.
[3]段紅升.工程機械安全管理之我見[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01(4):57.
關鍵詞: 建筑施工機械設備 安全管理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建筑工程施工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機械設備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在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時,機械設備引發的安全事故逐年上升,因此如何搞好施工企業機械設備管理,消除安全隱患,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針對當前機械設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多年的管理經驗,作簡要探討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施工單位無設備管理機構或設備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起重機械專業人員實施檢查指導。對租賃設備的管理,偏重于項目部自行管理,缺少公司一級的統一監管。施工現場起重機械的使用與管理完全依賴于安裝維修單位,由于負責設備安裝維修單位的責任心缺失,造成一些起重機械的專項檢查(月檢)流于形式,安全隱患得不到及時的解除而“帶病”使用。
2、監理單位對現場起重設備的使用監管不力。個別監理單位缺乏對機械設備在使用管理基本程序的監管,多數監理單位缺少相應的起重機械專業技術人員,對起重機械使用過程的檢查力不從心。對安裝維修單位的專項檢查內容,未能切實履行旁站、監督,對檢查結果未能做到簽字確認,導致起重機械在必檢內容漏檢、不檢,部分安全裝置和重要零部件失效、缺損的情況下,仍在繼續使用。
3、安裝單位未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進行起重機械的日常專項的檢查與調試:如安全裝置只作表面檢查不作調試且部分漏檢;維修過程往往用簡單;塔吊起重量限制器部件損壞,卻不顧其工作原理就用鐵絲捆綁住,使之限制裝置失效;塔吊附墻裝置未按規定設置、非標附墻桿未經設計無施工圖;起重機械主要機構、裝置的緊固件以小代大以及用鐵絲等替代開口銷等,導致了這些起重機械在使用前就存在了安全隱患。
4、施工項目部未簽訂起重機械專業維修保養合同,卻交由無維修保養資質的租賃單位承擔。檢查發現,大多數施工現場的起重機械月度專項檢查表,檢查結果均為合格,而對照實物抽查結果看,起重機械上存在著多種隱患,包括多項安全保護裝置失效。
5、貨用升降機的樓層停靠裝置,由于設計與制造質量低劣,其連桿機構或轉動塊機構一用就損壞,多數施工現場貨用升降機吊籠停靠裝置名存實亡。瞬時式防墜安全器由于不封閉,現場作業環境又差,易使觸發動作的零部件遭受塵沙污物,而防墜器一旦有阻卡、動作不靈活現象,就失去防墜作用。瞬時式防墜器的定期檢測國家至今未作明確規定,而現場對防墜器的檢查又往往被忽視,重使用輕管理。曳引機傳動的貨用升降機上普遍無起重量限制器。
6、升降機卸料平臺搭設無專項方案、無施工圖,造成平臺搭設隨意性大,臨邊多;人貨兩用升降機卸料平臺的防護門多數未采用鋼板或鋼板網制作、門的鎖止裝置未裝在外側(朝向吊籠一側),作業人員在平臺上可以隨意打開防護門,違背了國標規定;貨用升降機卸料平臺的防護門,多數呈開啟狀態,給施工留下安全隱患。
7、施工單位對使用5年以上塔式起重機管理不夠重視。目前塔機使用頻率較高、又受交變載荷的作用,若存在經常性超載、違章操作的行為,金屬構件會提前疲勞、出現裂紋,所以,必須對5年以上的塔機進行專檢和無損檢測。
二、健全管理措施:
1、施工企業應建立完整的機械設備驗收、備案、檢查制度。
機械設備的管理,應列入重大危險源控制內容。建立企業、項目部二級管理體制,尤其對機械設備安全專項方案的編制、審核、審批,設備及其租賃、安裝、維修保養單位的確定,使用的檢測、驗收,實施嚴格的監管。項目部應與設備租賃、安裝、維修保養單位簽定安全管理協議,明確安全管理責任,企業應認真履行月檢制度,并應實行負責人定期帶班或管班制度,重點抽查機械設備安拆階段的安全技術措施落實情況及設備日常使用中的安全狀況管理。
2、監理企業應強化機械設備的安全管理責任。
項目監理部應編制機械設備管理監理實施細則,明確控制重點、要點,對機械設備的安拆、維修作業應實施旁站監督,對機械設備檢測、驗收、備案應嚴格把關。
3、施工項目部應認真落實長效管理
施工項目部應嚴格執行國家規范、標準,以機械設備安全專項方案為依據,檢查督促租賃、安裝、維修保養單位規范作業,落實安全措施,建立定期的檢查維修保養制度,并認真貫徹落實。尤其對機械設備的主要安全裝置的運行狀態應有效掌控,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項目部應落實機械設備的專人負責制度,確保機械設備的日常檢查維修不流于形式,并做好相應記錄。同時加強對設備操作人員的技術教育培訓, 力求操作使用人員掌握設備的用途、結構、原理、技術性能、使用要點、維護方法、故障的排除及報告的基本知識,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確保機械設備狀態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