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_久久激情国产_久久华人_狠狠干天天操_91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国产乱_1区2区3区国产

首頁 > 文章中心 > 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

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

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范文第1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機化學;教學方法

現階段我國教學事業發展較快,社會以及相關教育部門更加重視各個階段的教育工作。當前高中化學教中有機化學是重要的基礎教學內容,做好有機化學的教學環節也是當前高中化學教師研究的重點教學方向。

一、掌握有機化學的發展趨勢是進行教學的前提

當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要做好有機化學的教學工作,首先需要讓學生對于高中化學有明確的認知理解。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有機化學的實際發展。目前階段的有機化學分為三個時期,分別是提取時期、創立時期以及后期的發展階段。提取時期主要是人們通過有機化學的知識對要去進行研究提取。創立時期主要指的是化合物的基本合成,比如乙酸和油脂等化合物的創立。后期發展是目前有機化學主要的發展趨勢,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構建現代結構理論體系,合成了較多復雜的天然物,以上這些就是有機化學的基本概述。

二、了解有機化學教學難點,強化知識點與高考命題特點的聯系

現階段化學教學課程標準與過去教學大綱之間的目標存在著相應的差異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嚴格按照教材的內容來把握教學的范圍。比如現階段化學教材中增加了“溴乙烷”而刪減了“乙二醇、甲醛和乙二酸”等。

起初大多數學生在接觸學習有機化學時,都表現了極高的興趣。但是隨著課程學習難度不斷深入,大多學生會感受到有機反應方程式較為難寫,在化學式同分異構體的書寫中表F能力較差,知識網絡化的程度較差,知識遷移能力較差等情況。當前新課標理念下的理科綜合卷中的有機化學部分仍舊對傳統的有機化學熱點內容較為關注,其中以社會生活、醫藥以及新材料等內容為教學背景材料,來綜合考查學生對于有機化學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既測驗了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又能以實驗題的內容標準來考察判斷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高中化學有機化學的教學方法探析

1.以教材內容為引導,落實化學教學的目標

目前高中化學教材中包含許多有效的教學框架欄目對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引導。教材中的“交流與討論”、“拓展視野”等欄目,教師要充分發揮出其實際作用,以此對學生開展積極性的引導。教材中所包含的此類知識點能夠有效提升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性,為高中化學教師的教學提供有效的教學空間,能夠為學生創設更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探究教材中教學內容所包含的教學價值。

例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材中的“回顧與總結”的內容,為學生梳理教學的主體以及知識內容的細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全面有效的思維探究,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完全自主化學習。教師再通過的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全面總結,創設更為有有效的探究性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有效地解決問題。

2.以課程標準來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

通過化學教材中所設置的“活動與探究”環節,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能力,從而有效提升有機化學的教學成果。教材中的內容都是根據現階段高中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制定的,內容難易度都有明確的層次劃分,教師要在有機化學的理論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效提升。比如在驗證該反應為取代反應的實驗中,嚴重鹵代烴中的鹵素,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關的實驗材料以及實驗試劑,讓學生進行試劑添加觀察相關的實驗現象,從而得出有效實驗證明。

3.建立有機化學的知識體系

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有機化學的知識價值進行深度探究,逐步輔助形成有機化學的知識體系。比如在教學鹵代烴時,教師可以通過探究性的實驗讓學生掌握教學知識點。比如溴乙烷在NaOH溶液中進行充分的水解過程。教師在探究性實驗開始之前為學生提出相關的探究性問題,如果在實驗中沒有各類添加試劑,能夠判斷出溴乙烷在加熱過程中在NaOH溶液中的化學反應情況嗎?讓學生在預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對水解現象進行自主探究,以此來提升高中生的創新探究性思維能力以及科學素養,從而有效提升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

四、結語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有機化學已經與多個學科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有機化學與生活中各類實際應用較為明顯,所以當前加強有機化學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喜有.高中化學教學中優化有機化學教學方法[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6(12):9.

[2]劉璐.淺談高中有機化學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4(6):36-36.

[3]黃兆金.有機化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界,2015(19):128-128.

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范文第2篇

【摘要】高中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并鞏固所學的化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也間接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認真謹慎的科學態度。本文從重視家庭實驗、重視實驗操作和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等進行探索。

【關鍵詞】高中化學,化學實驗,實驗探索,培養能力

化學實驗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化學實驗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物質及其變化規律,實驗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手段,是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環節。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與關鍵。充分利用實驗手段,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技能至關重要。

1.重視家庭實驗,培養學生的興趣

高中化學新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家庭小實驗。家庭實驗基于課本,源于生活,就地取材,靈活方便,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盡情發揮,大膽探索,在實驗的設計、準備,操作、改進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取知識與創造技能。如高中第二冊中測定各類溶液的PH值,改變花的顏色,用銅片和鋁片在一片橘子上做一個原電池,用牙簽、橡皮泥、粘土自制烷烴的分子模型,自造甜酒釀等。家庭小實驗是課堂實驗的延伸與補充,對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培養學生自己獨立操作以及克服困難的毅力均大有好處。

2.重視實驗操作的基礎

實驗試題設計有不少內容來自于基礎,考查要點相當明確。因此,教師就必須把學生實驗技能訓練貫穿于平時的實驗教學全過程,重視演示操作,不能認為可有可無,尤其要對一些學生平時最易忽視又看似簡單的基本操作。應該使學生樹立嚴肅的科學態度和養成良好的習慣,并進而培養成一種科學精神。

3.在實驗教學中培養觀察能力

許多化學實驗現象很復雜,如果只是籠統的要學生看實驗,而不引導學生有方向、有目的性地觀察,學生可能將次要的、非本質的現象當成主要的、本質的現象,或是掩蓋了某些現象,或是實驗現象不易被發現,甚至作出了錯誤的觀察結果。因此,對一個將要進行的實驗,應當引導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可能會出現的現象,并從中設法抓住最主要的觀察內容,應當讓學生熟悉這些化學實驗基本觀察范圍,并在此范圍內選擇重點觀察現象。

4.應重視實驗中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化學實驗中有許多知識要點,可以進行歸納比較,形成發散性思維。例如在進行有機化學總復習時,可以進行如下的歸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對各類有機物實驗條件不太明了,可進行歸類。這樣對養成學生總結、歸納性思維有較大的幫助。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是高中學生實驗中一個比較典型且重要的實驗,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因素、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各種錯誤操作所引起的誤差,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能力。

5.培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首先要重視化學用語的復習,進行強化訓練,例如正確書寫分子式、化學反應方程式、電離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等。其次應指導如何用文字表達,老師要嚴格要求,不斷創設書面表達的情境,在培養口頭表達的基礎上,培養書面表達,注意實驗簡答題的嚴密性,邏輯性,做到文字條理明確,切合知識理論,用語規范、簡煉。正確地把握實際要領。最大限度地完成必要的解答。

再次應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實際教學中常常運用分析、比較歸類、抽象與概括、歸納與演繹等方法,教師應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指導學生科學地審題,注意題中的隱含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切中要害,以解決實驗題中的疑難。

6.利用課堂實驗,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師要善于挖掘具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驗素材,鼓勵學生對這類實驗大膽的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學生對排水測氣一法不太甚了解,老師可利用下列儀器:廣口瓶、導管、量筒等組裝成一整套裝置并加以演示,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直觀認識,并啟發學生導管的長短及水的量對實驗造成的誤差,培養求是精神。乙酸乙酯等好多有機物難溶于水,而且這類物質發生反應時,現象不很明顯。如何解決呢?為了驗證它們的性質,可以設計成如下:在碳酸鈉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通過變成紅色說明碳酸鈉溶液呈現堿性,在不搖動的情況下向碳酸鈉溶液中先后加入一定量的石蕊試液及乙酸乙酯,這樣就形成了鮮明的三色杯現象。緊接著做酯的水解實驗,可以在酯中加入一種可溶于酯而不溶于水的著色劑,例如油漆顏料,加熱后讓其水解,會看到分層現象越來越不明顯,直至消失。這樣從感性上認識到了酯的化學性質。再如象產生倒吸現象、尾氣處理、除雜與干燥等,都可以通過改進實驗的方法,使學生認知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7.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驗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啟發學生發現矛盾和問題,從而培養他們認真鉆研問題和積極的思維,并運用已學過的理論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用實驗事實提出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認真分析,主動尋找答案。這樣,通過實驗可以使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基本知識來分析和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他們獨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和發展他們的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8.培養學生的實驗綜合應用能力

高考化學有實驗習題,它能從中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等綜合應用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應不斷地發掘新的理念,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回顧高考歷史發展,化學實驗題型也趨于合理完善。例如實驗原理題,要求學生從實驗裝置、反應條件、現象及有關數據,根據中學化學實驗原理、儀器及藥品,綜合有關化學知識,進行說理分析推斷,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再如化學實驗報告,是記錄、分析化學實驗的必不可少的一個手段,一個相對完整的實驗方案,往往包括實驗名稱、目的、步驟及結論等,并對有關現象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培養學生求實的科學態度。

總之,我們要重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等。

參考文獻

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體驗;學科味道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1-0008-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1.003

你喜歡化學嗎?如果你是一名從事化學教育的工作者,你用這個問題去問你的學生,你是不是覺得學生的回答越來越讓你失望了呢?

隨著高中課程改革不斷地向前推進,高中化學課程的功能正在從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向尊重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健康快樂的生活、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但是由于長期以來的傳統教育形成的思維定勢和功利主義的影響,以教為主的思想還在嚴重地影響著課程功能的轉變。這導致了化學教學活動中本來應該以學生為主體,體驗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得不到落實,使得學生被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安排給邊緣化了,學習中的過程體驗也就蕩然無存,使得現在的學生不太喜歡化學學科,其內在的是不喜歡傳統的教學模式,無學科味道。他們急切地需要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且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但他們的需求在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就缺乏學習化學的興趣,造成教師教得累,學生也學得累,這嚴重地阻礙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如何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體驗,并讓學生喜歡上化學,師生共同品味化學學科獨特的學科味道,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和體驗學習理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過程體驗的指導理論——體驗學習理論

教育領域的學習理論有多種,比如認知學習理論、行為學習理論、體驗學習理論等。體驗學習理論是1984年美國人大衛·科爾伯提出的。這一理論建立在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萊文的社會哲學、皮亞杰的認知發展論等理論的基礎之上;強調學習過程中體驗的核心角色和情感成分對學習的作用,旨在用“體驗”這個詞來區分體驗學習理論和傳統的認知學習理論與行為學習理論: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體驗學習模型——“體驗學習圈”(見下圖)。體驗學習圈模型主要包括四個步驟,分別是: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主動實踐(積極嘗試),這四個步驟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循環。

由此可見,注重過程體驗這一教學行為的指導理論就是體驗學習理論。

著名教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體驗學習理論就滿足了人的這種需要。在化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運用該理論組織教學,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用自己的各種感官去感受、處理、貯存、應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信息。體驗學習理論最能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二、過程體驗中化學學科味道的呈現——學生喜歡化學的源泉

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教過的學生里,有多少學生在做與化學密切相關的工作?如果答案是幾乎沒有,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你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化學學科的味道或者化學學科的特點充分地呈現出來,沒有讓你的學生從內心深處喜歡上化學。

什么是化學學科味道呢?化學學科味道就是指化學學科特點。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靈魂。通過化學實驗可以探索物質的性質,促進理論的發展。化學實驗的探究是化學學科的最大的味道,也即化學學科的最大特點。

化學物質是成千上萬的,化學現象和性質也是非常復雜的,遇到了具體的化學問題如何解決?用什么方法解決?如何呈現出解決的方案?這就是化學學科的又一學科味道,即化學的思維、語言和方法。比如在課堂上問學生:金屬鎂的熔點為什么比鋁低?較多的學生會回答:因為鎂比鋁活潑。“熔點低”是物理性質,“活潑”是化學性質,這兩者是根本不能用來解釋的。這種答案反映出在這樣類似的問題上,較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用化學思維來回答問題的思維習慣。在化學學科中,有一些很重要的化學思維,如:結構決定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性質決定現象、性質決定用途、性質決定存在。也就是說解釋性質要從結構入手,解釋現象、用途、存在等要從性質入手。由此可見,金屬鎂的熔點比鋁低的原因是:Mg的半徑比Al大,單位體積內的自由電子數Mg比Al少,金屬鍵Mg比Al弱。

在紛繁的物質化學性質中,用化學學科語言將其呈現出來是一種抽象的美,比如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如何看待化學學科關系到化學學科的是否可持續發展,化學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曾經化學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關鍵。但現在的社會上出現的與化學有關的種種現象:毒生姜、塑化劑、鎘大米……化學學科的價值取向是什么?這也是化學學科味道之一。

化學學科的味道,主要體現在化學實驗(探究)、化學的思維、語言和方法以及化學學科的價值取向。上化學課,就得上出化學課的味道,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著過程,品味著化學學科的味道,慢慢地從內心喜歡上化學。

三、課堂教學中注重過程體驗、品味化學學科味道的具體應用

1. 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驗操作體驗

化學實驗既是化學課程的內容,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更是學生“體驗”的有效途徑,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養成不唯書、不唯上、不依賴任何權威的良好習慣。強調化學實驗,其目的不僅僅在于獲得所謂的“正確實驗結果”,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經歷和體驗了獲得實驗結果的探索過程,有了這樣的經歷和體驗,學生才會對什么是科學有較為深刻的理解。所以在化學教學的課堂上大膽地讓學生親自完成可控條件下的探索實驗是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讓學生品味化學學科味道的重要方法。現舉例說明:

在完成蘇教版《化學1》有關硝酸的內容教學后,筆者進行了如下的設計:

教師:展示一瓶無標簽的未知溶液(溶質只有一種),設計實驗證明該溶液是否為KNO3溶液。寫出需要的實驗用品和實驗步驟。

學生:分組相互討論后得出方案:先焰色反應檢驗是否有K+,再檢驗NO3-。

老師:檢查各組方案,目的確保實驗安全。

學生:進行實驗并進行反思、操作的改進。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得出正確的實驗方案。

師生:將完整的正確實驗方案和步驟齊聲朗讀一遍,共同品味化學學科味道。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對硝酸根離子的檢驗一定會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體驗到了學習的過程,增強了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和品味到了化學學科的味道。

再比如乙酸乙酯的制取實驗:

教師:給出右圖實驗裝置圖和相關物質的信息(熔沸點、溶解性)。

學生:動手做實驗。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完成實驗后反思。

師生:共同評價實驗的過程和結果(大概內容見下):

(1)暴沸的問題;

(2)滴加藥品的最佳順序的問題;

(3)倒吸的問題;

(4)溫度控制的問題;

(5)飽和碳酸鈉的作用問題。

除了通過實驗操作這個真實的環境使學生進行操作體驗外,還可以創設模擬的環境讓學生體驗。比如有機物中的同分異構體問題、尤其是有機物分子共線共面的問題。讓學生搭建有機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在搭建的過程中體驗單鍵是可以旋轉的、雙鍵是不可以旋轉的等重要的空間知識。通過這種模擬的體驗,抽象的事物就有了具體的感覺,紙面上的平面結構就能與實踐體驗過程的立體結構對應起來了,處理有機物線面問題就很容易了。

2. 注重學生課堂上對化學問題的表述體驗

化學學科有著獨特的化學思維和方法以及化學用語,用化學語言將課堂上對化學問題的思考過程和結果正確有序地呈現出來是很重要的學習體驗過程。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這樣表述或文字表達的機會,因為學生在表述的過程中也是對化學問題體驗后的思考,是內心活動,也是一種思想層面的體驗過程。規范正確地使用化學用語也能呈現出化學學科的味道。

比如:

教師:水為什么比甲烷穩定?

學生:因為水中含有氫鍵。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其實這里隱含著穩定性、氫鍵、共價鍵的強弱、化學性質等化學用語,對這些化學用語必須熟悉并能夠正確理解相互關系才能正確地回答出這個問題。氫鍵的存在影響的物理性質,如熔沸點、溶解性等,對于水中氫鍵存在于分子間,分子內是H—O共價鍵。物質穩定性是指物質的化學性質,與物質的結構尤其是化學鍵的強弱密切相關。所以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是:因為氧原子半徑比碳原子半徑小,H—O共價鍵比C—H共價鍵的鍵長短,更牢固,所以水比甲烷穩定。

化學用語固然很重要,但在化學學科中對化學問題表述時融合化學用語的修飾語也非常重要。

教師:設計實驗檢驗CH3CH2Br中的溴原子。將步驟用文字表達出來。

學生:①用試管取少量的CH3CH2Br,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②加熱,充分反應;冷卻;

③滴加過量稀HNO3使溶液呈酸性,再加AgNO3溶液;

④若產生淺黃色沉淀,說明存在溴原子。

以上加著重號的文字中“少量”的表述是體現學生在實驗中使用藥品的節約意識,“過量”的表述是體現學生在實際操作實驗中的量的意識問題。通過在課堂上的活動探究的體驗以及表述的體驗,學生明白了實驗方案表述的主要化學思路:先操作,再現象,最后結論。

對化學問題的表述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圖像的。建立圖像模型可以很直觀地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如在復習電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展示左圖,要求學生在圖上標出電極名稱、電子、離子、電流遷移方向。學生相互之間討論得出右圖的結果。

最終的這幅圖是由學生參與,通過討論得出的,它系統的梳理了電化學的基本知識,而這些知識又是學生容易混淆的。通過對圖像的描畫,表面上是對知識的體驗,其實是對學習方法的體驗: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3. 注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際生活的體驗

化學作為自然學科,其功能就是讓人們能舒適、健康、快樂地生活。所以化學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這一點,并且在教學設計中要有明顯的體現。在教學設計準備之前,就應該思考哪些教學內容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能不能引入教學過程中?材料如何去尋找?什么樣的材料才是最合適的?

比如:在設計分散系、膠體等內容的教學的時候,霧霾和PM2.5是一個絕對不能回避的問題。什么是霧?什么是霾?霧霾與哪些因素有關?什么是PM2.5?PM2.5分散在空氣中形成的是氣溶膠嗎?將這些問題合適安排在教學環節中,使學生能夠用化學知識來解釋化學問題!

在復習有機物的性質的時候,可以叫學生從家里尋找帶有化學名稱或結構的有機物的圖片來課堂展示。再此基礎上開展對有機物性質的復習。可能有如下的圖片:

針對上面的有機物(常見的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硝苯地平片)的結構,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含有的官能團有哪些?

(2)能否與NaOH溶液反應?

(3)能否與鹽酸反應?

(4)能否與H2、Br2反應?

(5)能否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

美國教育家布朗認為:“學習的環境應該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這里的“真實問題”顯然是指學生的生活實際。“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的生活實際,就是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就應充分挖掘貼近學生生活的信息資源。難忘的化學學習體驗,就要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里,用自己的親歷感悟化學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加強了課堂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聯系。

4. 注重化學學科價值觀的呈現

化學學科價值觀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包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鍥而不舍的探索科研精神、量變到質變的哲學思想等,這些價值觀對于培養成功的化學家是很重要的,但培養對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化學家才是最重要的。這就需要對化學學科本身的價值觀有正確的認識:化學是一把雙刃劍,好的一面可以造福人類社會、壞的一面可以阻礙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無盡的痛苦。所以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這方面的觀點必須明確:支持、贊揚為人類的健康發展進行的科學研究;鄙視利用化學知識損害人類健康和自然環境的行為。

總之,注重課堂上的體驗就是由“以知識為本”轉向“以學生發展為本”,由“課程是知識”轉向“課程是經驗”,就是將教師精心設計掉的體驗過程或者說是經歷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享有親身體驗的權利,“體驗”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參與知識構建的完整過程,成為學習主人,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在體驗的學習過程中,享受化學學科的味道,從內心深處喜歡上化學。敢于轉變教學觀念,讓體驗始終貫穿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夠讓課堂高效,才能夠改變高中化學教學的現狀,促進新課程改革的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 紀鋒.重視學生自主實驗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化學教與學,2013,(5)

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范文第4篇

關鍵詞:有機化學推斷題解題策略解題思路

一、從高考命題角度對有機化學知識進行分析

在近年來的高考命題當中,作為選修部分,通常只會出現一道有機化學推斷題,且考查的知識點內容比較固定,包括以下幾點:①有機反應類型的名稱;②有機物結構當中的官能團及官能團名稱;③同分異構體的數目判定或者對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進行書寫;④重點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述知識點主要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延伸,因此,要正確解析有機化學推斷題,首先需要具備扎實的化學基礎知識,從最基本的羥基、醛基和羧基等重點的官能團入手,掌握基本結構和性質關系,并從乙酸、乙醛、乙醇等典型代表物質引申出該類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從性質入手,逐步掌握官能團的引入、保護和移除,以及碳鏈增減知識,等等,從而利用這些綜合知識對有機合成進行合理分析和正確認識,達到理清解題思路的目的。

二、有機化學推斷題的解題策略分析

(一)推斷題知識點總結

首先要把握包括烷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芳香烴的各類烴,以及各類烴中碳碳鍵、碳氫鍵的主要性質和化學反應,而且能夠舉一反三地結合類似原理對上述知識進行應用。其次以一些典型的烴類衍生物(如乙醇、乙醛、苯酚)為例掌握化合物中官能團的運用,了解和把握主要官能團的化學反應和屬性。再次通過以上各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掌握有機反應的主要類型。最后綜合運用各種化合物的不同屬性,進行區分、鑒別、提煉和推理未知化學物質的結構,綜合各種化合物的不同類型的化學反應,合成具有相應化學結構簡式的生成物。

(二)推斷題考點透視

有機框圖題是高考的常考題目,一般情況下占理科綜合試卷的14-15分,判斷反應類型的試題占3分;寫出指定有機物中官能團及其名稱占2分;按要求答出指定化學物質的同分異構體占3分;答出起始反應化學物的分子或者結構簡式占3分;答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占3-4分。有機化學物質的推斷題通常有下面幾種類型:①由分子結構推斷化學有機物;②由化學性質推斷化學有機物;③由化學實驗推斷化學有機物;④運用計算推斷化學有機物。

(三)推斷題解題策略分析

化學有機物推斷的解題思路分為順延推導法、逆向遞推和論證猜測法。順延推導法根據題目所給條件順序或層次為解題突破口,運用正向思維層層遞進式分析推導,逐步得出結論。逆向推導法將最后的化學物質作為突破口,向上逐步推導,最后得出結論。逆向推導法是化學有機合成推斷題中運用最普遍的方法。論證猜測法是依據題目給出的已知條件大膽做出假設,然后運用歸納、猜測、選擇等方法,確定合理的假設區間,最后得出結論。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考試得分,有必要將化學有機推斷題中的熱點和難點類型歸納總結出來。以醇為例,類型一通常為催化氧化反應,生成物是醛(或酮)和水,在這一類型的辨析過程中應注意如果B仍然能與銀氨溶液反應或與新制氫氧化銅試劑反應,則說明B一定是醛,而A則為伯醇,否則,說明B一定是酮,而A為仲醇。類型二是消去反應,在生成物中引入不飽和碳碳雙鍵或者三鍵,消去一個羥基可以引入一個不飽和碳碳雙鍵,消去兩個羥基可以引入兩個碳碳雙鍵或者引入一個碳碳三鍵。類型三是酯化反應,生成物常見為鏈酯、環酯、聚鏈酯和水。這種類型中應當注意α―羥基羧酸化合反應產生六元環酯(分子間酯)或三元環酯(分子內酯):β―羥基羧酸化合反應產生八元環酯(分子間酯)或四元環酯(分子內酯)。

三、推斷題中常見的突破口

在解析有機推斷題時,需準確把握解題著眼點,根據有機物性質對官能團進行推斷,由于有機物的官能團通常具備特征反應和特殊的化學性質,因此這些信息均能作為解題的突破口,例如發生銀鏡反應的通常都含有醛基,可與碳酸氫鈉溶液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則分子中含有羧基,能發生消去反應的就一定是鹵代烴或者醇。在解題過程中,反應條件也常作為解題突破口,如“光照”則發生取代反應,“NaOH醇溶液,加熱”則是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濃硫酸,加熱”可以是物質之間發生酯化反應,也可以是醇發生消去反應。還可根據相關數據對官能團的數量進行推斷,例如:每1mol氫氣的產生即對應2mol羥基,每2mol銀的生成則對應1mol醛基,等等。此外,可利用化學產物對官能團的位置進行推斷,例如在遇到能被氧化為羧酸或者醛的羥基一定處于鏈端,而能被氧化為酮的羥基則一定處于碳鏈中間,無法被氧化的羥基碳上一定沒有氫原子存在,這些知識均可作為解題的切入點,對理清解題思路起到促進作用,從而正確解有機推斷題。綜上所述,在解析有機化學推斷題過程當中,需重視審題環節和分析題意環節,以反應物定量變化、官能團變化結合平時所學的化學知識尋找“題眼”作為突破口,根據題目給出的相關信息,理清解題思路,通過合理的推理演算實現解題突破。

參考文獻:

[1]楊慶濤,徐以杰.有機推斷題專項突破[J].新高考:理化生,2012,(4):26-29.

[2]陳禧音.有機化學推斷題的解題思路[J].大科技,2015,(16):29-30.

高中化學有機物總結范文第5篇

數量這個概念貫穿了高中化學的始終,從元素的概念,原子的組成結構,分子的組成結構,到后來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反應方程式,甚至電子守恒問題,都不可能不提到其中的數量變化.事實上,任何的物質,任何的知識,只要是提升到了科學的層面,就必然會涉及這個問題.如木炭在空氣中會燃燒,這只是個常識的問題,一旦上升到化學的高度,就必然要涉及碳與空氣中氧氣的反應,一個碳原子結合一個氧原子或兩個氧原子形成一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而一個氧分子又是兩個氧原子構成的.再往里推,碳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質子數和電子數都是確定的,也正是這些確定的數量賦予了元素的性質.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高中化學中涉及的元素、原子、分子、物質等化學概念中的數量關系以及微觀與現實中數量的不同和統一問題進行總結和闡述.

一、元素與數量

元素是一類有著相同質子數的原子的總稱,是區別各種物質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氫是氫元素,碳是碳元素,氧是氧元素,水是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元素的概念將這些物質天然地分離開來.同種元素可能有不同種類的幾種原子,如目前發現的氫元素就有三種原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氕、氘、氚,它們的原子核內的質子數都是1,但是中子數分別為0、1和2,原子核外電子與質子數相等都為1,所以化學性質完全相同.三種原子的質量相差很大,基本上是1∶2∶3的關系,在物理性質上有著巨大的差別.氕、氘、氚三種原子就形成了同屬異形體,在化學界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各種各樣的元素的質量在相互比較時,由于質量都非常小,并且每種元素都有若干種類的原子,確實存在著巨大的麻煩.因此,對質量這個量的一種統一就成為解決化學問題的一個關鍵.在化學發展的道路上,人們逐漸認識到,化學元素以及原子之間的差別的本質就是原子核內質子數和中子數的差別,電子數又等于質子數以維持原子的電平衡.而各原子中的質子和中子是沒有區別的.實驗表明,中子和質子的質量幾乎相同,所以人們引入了相對原子質量這個概念來表示原子的質量,與現實中的質量就有了一定的區別.

事實上,人們發明了更加簡便的方法,那就是阿伏伽德羅常數,這個常數為6.02×1023.這樣,對于宏觀與微觀之間的量就通過數聯系了起來,1mol的碳十二原子的質量就是12g,1mol水分子的質量就是18g.

二、化學反應與數的關系

化學反應的本質是原子之間的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結構或者新的分子,也就是形成了新的物質.化學反應也是離不開數量的,不同比例的反應物會生成不同種類的反應產物.

例如,一個碳原子在充分燃燒時可以與兩個氧原子形成CO2,是一種無毒的氣體,但是如果是不完全的燃燒,一個碳原子就只能與一個氧原子結合形成CO氣體,是一種對人類有劇毒的物質.一個氮原子與一個氧原子結合可以形成NO氣體,這是一種無色的氣體,但是當其在空氣中繼續氧化,再結合一個氧原子,就會生成棕紅色的NO2氣體.如果在反應時控制反應物的量不準確,造成反應失敗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三、元素化學性質與數量的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操五月天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国产不卡在线视频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软件 | 美日韩一区二区 | 玖玖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爽 | 日韩电影精品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99视频观看| 欧美精品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 欧美一级片 | 爱爱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99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 久久嫩草精品久久久精品 | 亚洲影院一区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 | 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 黄色片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性色av | 国产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国产日韩视频 | 色网站在线看 |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男男 |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 日本一二三区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不卡 |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调教网站 |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视频 | 欧美日韩三区 |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 中国一级特黄真人毛片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