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不一樣的我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我有一張瓜子臉,我們班同學都說我像2006年超級女生里的張亞飛,呵呵!眼睛大大的,嘴巴也大,吃起東西來我可是有名的喲!在我們班上我是一個很瘦的女生,就是長的不好,如果長的好的話,我可是有名的大美女喲!
我和別人不同的是別人覺得簡單的題,我卻覺得很難。而我覺得簡單的題,別人卻覺得很難!怪吧!所以我很喜歡做較難的題,有時候考試簡單的題我做不起,被老師叫到辦公室批評了一頓!唉!真悲,有時候較難的題我全做起了,老師又說我是作弊,讓我重新做了一遍,做完了,老師說我是個神經病,比較難的你全會,比較簡單卻不會,真是好倒霉!
雖然我經常被老師叫去,但是我并不感到很難受很委屈,因為我是一個跟大家不一樣的女生。那天我沒考好。在同學的面前被我的爸爸打了一把掌,我的同學都以為我會哭,可是沒想到的是,我竟然沒哭,過了一會兒她們對我說:“你好兇啊!竟然不哭,要是我被打了,絕對要哭的”我微笑了一下,然后回家了。
人就像煙火,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能量,在不同的地方炫彩綻放!
我和大家一樣,是家中的“寶貝女兒”,是學校的小學生,同時也是小主人報的小記者。“女兒”“學生”“小記者”,這些都是我的身份,可是對于愛冒險,喜歡追求不一樣的我來說,這些都太普通啦!我就是我,我要當一個不一樣的煙火,所以我要給自己貼上不一樣的標簽,做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比如,我可以當個“小小美食家”,“小畫家”或是“逗比”……但是這些也太沒有新意啦。我,我必須是那個大千世界中獨一無二的煙火!深思熟慮后,我決定當一個“小作家”。
不一樣的我不僅要當作家,而且要當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家”,于是我自創的小說在班級女生圈中“一炮而火”,受到大家的強烈“催稿”。小伙伴們羨慕和崇拜的目光讓我有些飄飄然;而寫作時,充滿靈氣的筆尖盡情傾訴著我的夢想和未來; 揮灑著的筆墨寫出一個個美麗的方塊字,猶如我豪邁的靈魂在雀躍,在呼喊。寫作的感覺,惟妙惟肖;寫出優美的文章,不但自己有成就感,還可以給大家帶來快樂!而在和同學們分享我的小說時,我莫名的成為了大家的“樹洞”,他們和我分享著成長中的快樂和煩惱,我也會把這些融入到我的小說中,這是秘密也是我們成長的見證!于是他們便稱我為“樹洞·小作家”。雖然我覺得這個稱呼怪怪的,但我還是為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多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標簽感到喜出望外!我的生活也像煙火一樣,多了一種色彩,多了一分絢麗!
我,是學生,是女兒,是小記者,同時也是班級里的小作家,朋友們的知心“樹洞”!我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個有價值的“多面人”,我為這些標簽能在大家心里留下更美好的記憶而奮斗,同時我還要想辦法為自己再貼上不一樣的標簽,相信在我的努力奮斗下,大家會更喜歡我,而我也因為穿梭在這些不同的角色中得到了更好的磨練,過得更加充實,快樂成長!
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我就是我,最出色的自己!
甘肅省臨澤縣沙河鎮西寨小學五年級
李佳鑫
在我的生活中我有許多快樂的童趣,可是爸爸的童年與我的童年就不一樣,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我與爸爸不一樣的童年 。
每當吃飯我要挑食時,爸爸總會談起他的童年,聽爸爸說“他童年吃飯時從不挑食,如果挑食了那就得餓肚子,天天都吃玉米饃、玉米粥、小米粥,連大米粥都喝不上,一星期左右才能吃一次白面,幾個月才能吃一次肉,根本就沒見過魚肉什么的,那時連火鍋是什么樣的,我都沒見過,倒是水果、蔬菜可以經常吃,不像你現在吃什么有什么。”這就是爸爸童年吃的飯。
爸爸說完一會兒,見我吃飯乖了,又什么都不說了。飯后,我突然起了好奇心,想聽聽我小時候吃飯都吃什么,于是,我問:“爸爸,我小時候吃什么呀?”爸爸告訴我說“你那時比我幸福多了,你天天都有可以吃白面、白面饃、白面做的飯,大米粥、火腿腸,你小時候最愛喝的是娃哈哈……你都可以吃到。”聽到這里我才知道,原來,爸爸的童年是那么艱辛,貧困,而我現在是多么輕松,快樂。我原以為爸爸的童年比我的童年幸福,實際上我的童年比爸爸的快樂幸福多了。于是我想我再也不能挑食了,要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好孩子。
您好!聽爸爸說你生下我就跑掉了。后來爸爸多方打聽,最終“皇天辜負了有心人”,沒能找到你,他非常傷心。現在我懂事了,盡管我記憶中沒有你的一點印象,盡管你沒有把我養大,但是我還是非常感謝你給了我生命。在我心中你是非常偉大的。
親愛的媽媽,我從小沒有母愛,我十二分渴望母愛,常常一個人幻想你的模樣,甚至夢中傻傻癡想:你一定很漂亮,生下我時曾經對我嫣然一笑吧,為什么輕輕對我一笑你就不見了?讓我哪里去尋找你的愛呢?我深知奢望過,當我猛回首,你會不會在那燈火闌珊處呢?無情的現實最終粉碎了我光彩奪目的肥皂泡。難到人生是一場游戲,一場夢?
媽媽,帶我看到別的孩子在媽媽的懷抱里撒嬌時,當他們受委屈在媽媽的懷抱里又哭又鬧時,我是多么地羨慕啊!我感覺他們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再看看自己猶如孤雁一般,不禁黯然傷神,潸然淚下。爸爸常年在外打工,盡管叔叔嬸嬸盡力照料,可他們畢竟代替不了母愛!
媽媽,我真的好想你,我常常在夜里偷偷地呼喚著“媽媽”這兩個神圣的字眼,細細品味幻想“媽媽”帶來的一絲樂趣。天上的星星啊,也了解我的心,我心中只有你。
媽媽,假如上蒼讓我完成一個心愿,那就是能夠找到你,得到你的愛。有人說“只有失去的東西才覺得它的珍貴”。可我何嘗得到過?
古人云“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我多么渴望媽媽能夠給我縫上一針一線呀!俗話說"母子連心”我奢望有一天我會見到你,用“寸草之心”報答您的“一春暉”----生育之恩。
媽媽,不知你流落何方或身在何處,即使你是“斷腸人在天涯”,我也會在“古藤老樹昏鴉”下等你,希望你早日回到我們的“小橋流水人家”。
媽媽,這是一封沒有地址的信,你不會收到的,但是我希望你能看到。生活,像一團麻,也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因為它包含了人生酸甜苦辣。你要知道,世界上時刻有一顆為你跳動的心------在靜靜地等待。假如有一天我們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我會感謝天,感謝地,感謝日月,讓我們相聚。
祝媽媽一生平安!母子相聚。
您的親生兒子:劉超
2010年2月15日
一、帶著愉悅的心情上路,快樂寫日記
日記是記載個人心事、心里話的一種方法。對于中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也許沒有多少煩心的心思,但多少有點心里話。如果能讓小學生每天自覺動筆寫日記,真實地反映學習中的快樂、收獲、疑問,那將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我每接一個新班時,都鼓勵學生寫日記,給我寫心里話,我把這項活動作為收集學生信息和了解學生習作的途徑。我曾這樣對學生說:我能看出,同學們都很喜歡老師,信任老師,都很想把心里話說給老師聽,老師也很想多聽聽同學們的心里話,但是這樣直白地表達一是浪費時間,二是有的同學當著老師的面不太好意思,如果同學們能把心里話寫在紙上,直接交給老師,那么,老師就能利用晚上的時間,細細地看同學們的心里話了。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此,我每天都能收到一沓大大小小的紙片。上面有寫一兩句話的,有寫三五句話的,也有寫一大段話的。對那些真實表達思想,如實表明看法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漸漸地、漸漸地,學生們體驗到寫心里話的,享受到寫話的樂趣,寫日記便成了孩子們平時快樂的事!
二、欣賞沿途精彩的風光,實話實說
校園生活是教師十分熟悉和了解的,所以十分有利于引導學生關愛校園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每接一個新班,我都設法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校園生活的快樂。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并且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想方設法去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如:用眼看一看,用耳聽一聽,用鼻嗅一嗅,動手做一做,用心想一想……活動中學生盡情展示自我,切身地體驗過程。課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科教學的過程之中:動手實驗,制作手工,扮演角色,游戲競賽等。根據小學生最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精心設計游戲內容。如:游戲“傳話”(每組選一名代表上臺,每人一張寫好數字518的紙條。代表看好后,輕聲傳給同桌。這樣,依次向前傳。傳得既快又正確組為勝。結果四組傳出不一樣的答案:第一組:“我一半”;第二組:“五(1)班”;第三組:“是個數字518”;第四組:“518”)游戲前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過程,游戲后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悟出的道理(如:通過“傳話”游戲學生明白了:話要聽清楚了再傳,不然會鬧出許多笑話的)。這樣,學生玩得好,說得好,寫起作文來也有興趣。另外我還根據一年中不同節日特點有布置的開展活動,如:元宵節——玩兔燈;植樹節——植樹;端午節——學包粽子;中秋節——吃月餅賞月等等。此外,面對課堂外涌現的大量信息資源,我用心去捕捉。如: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我最喜歡的節目主持人、我最喜歡讀的書等等,這樣讓學生知道學習不只是“一心只讀圣賢書”還要“兩耳聞聞窗外事”,激發他們說真話、說實話情趣。
三、體驗成長的艱辛快樂,學做真人
農村孩子雙休日除了完成教師布置的少量作業外,大部分時間就是玩。而農村孩子的父母雙休日休息的不多,一年中數得過來的幾天休息,不是忙農活,就是忙家務。多數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工作的辛苦。為此我將“作文與做人”結合起來,有意識地組織開展一些活動,如:今天我當家;我看父母一天都干了啥;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種菜……這樣在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做家務的本領的同時,更讓他們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快樂,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四、參與社會生活,知道生活即作文
我經常帶學生“看”社會,讓他們切切實實的學習從生活中吸取創作素材。如指導他們做一些社會調查,了解身邊的人和事,如利用身邊資源了解工廠造成河道污染的情況,關注馬路邊提前退休的“打牌族”的生活,教他們仔細觀察體驗后作文,學生有話可說,說得真切。社會生活五彩繽紛,我引導學生去接觸社會,布置一些社會實踐性作業,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如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去敬老院給孤寡老人送溫暖;去公園或其他公共場地打掃衛生;調查采訪自己感興趣的人或事;去工廠募捐(當時學校一位女教師的妹妹大學沒畢業便得了白血病,她家庭經濟狀況不是太好的,加之該患者又是本校畢業的學生。結果學生自發組織,寫了橫幅及募捐說明,去了工廠、醫院、街道。他們的舉動感動所有的人,結果募得善款上萬元);去菜場賣菜;找人簽名,每人需簽滿20人以上等。為完成這些作業,學生必須與許多人交往,在此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許多問題,在克服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有各種體驗,這都為學生創造了寫作的源泉。漸漸地,他們知道許多作文材料都來源于生活,生活即作文。
五、領略峰頂的無限風光,感受“我作文我快樂”
成功是巨大的內驅力,驅使他們向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邁進,從而調動了他們的寫作積極性。作文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作文成果的激勵作用,讓學生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讓成功激勵成功”,讓學生知道“我作文我快樂”!
“準備一百頂高帽,送給學生。”這對我們作文評價的啟發尤其大。教師采用賞識評價,能為各類不同學生創設成功的快樂。過去我憑借分數,后來我又依賴等第,想把激勵的問題解決好。可“優、良、及格、不及格”只能對片段和結果的評價,卻不能反映全貌。我想這樣的評價還是太簡單,于是我為每個學生在班級作文園地種下一棵小小的快樂成長樹,把他們平時作文中取得的點點滴滴成功都掛到樹上。如:作文中用上一個好詞語,就掛一片綠葉;用上一個優美的句子,就畫上一根枝條;用上好的段落,就使小樹長高一截、長壯一圈。這樣每次作文后,每個學生的“快樂樹”都有變化,有的越來越茂盛,以至于到最后許多學生的“快樂樹”枝繁葉茂了。學生都有成功的快樂,人人感受到“我作文我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