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春節的習俗有哪些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新疆的春節與漢民族的春節不同。漢民族的春節是在農歷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薩克、柯爾克孜、維吾爾、塔吉克等民族的春節是在大地回春、萬物復蘇、禾草噴綠的時候,時間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春分節開始,到清明節結束,稱為“諾魯若孜”。
2、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后,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
(來源:文章屋網 )
一、明確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工作的靈魂,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評價一堂課,應該首先看這堂課目標定得是否合適,為完成目標所采取的教學措施是否得當,教學目標完成情況如何。一節課的三維課程目標應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首先制定全面具體適宜的教學目標,再考慮為完成教學目標應采取哪些措施。在執教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春節知多少》一課時,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回顧春節的生活經歷,重溫春節的快樂。能舉例說出當地過春節的習俗,并對探究中國春節傳統文化有興趣。了解各種春節的風俗習慣,學習收集有關春節的活動信息。
二、運用游戲競賽教學?優化品生課堂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課堂上要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由于一年級的學生剛進入小學,對游戲競賽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對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是渴望而迷戀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所以我采取了游戲競賽教學法,優化《品德與生活》的課堂,進而調動他們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愛上品德與生活課。教學《春節知多少》教學片斷:
春節的風俗你們知道的可真多,老師想要考考大家,現在我們就來一個“春節”文化知多少的游戲競賽。分成四個小組競賽——要求每組選出的參賽者答題,組員可補充,答錯了其他人可以改正。
(一)小組競賽第一輪——小組必答題
1.你知道十二生肖都有哪些?
2.春節時為什么要掃塵?
3.拜年方式有哪些?
4.春節期間哪一天要吃湯圓?
(二)小組競賽第二輪——小組自選題
1.判斷題:下列哪種美食不是過年時必須吃的?
2.給春聯找朋友。
3.燃放煙花時,哪種做法是錯誤的?
4.團圓飯里有哪些寓意?
(三)小組競賽第三輪——小組計時題
1.過春節時都有哪些風俗?
【設計意圖:喜歡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游戲是他們最熟悉,而樂于參與的活動。學生在情境游戲中,提高生活認識,激發道德情感。以學生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經驗為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了解春節風俗的興趣,增強學習趣味與學習動力,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繼續了解春節的習俗,達到課堂的。】
三、注重生活情境創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學生現實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要實現學生的道德發展,在品德與生活課上,教師就要創設學生易于接受的、有興趣的生活情境,把學生引入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促進他們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的發展。教學《春節知多少》教學片斷:
(一)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
1.過年放鞭炮是為了驅除一種叫“年”的怪獸……(學生講神話故事)
2.師:放煙花爆竹為了驅除怪獸,當然這只不過是一種傳說,它象征著喜慶、團結、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托著希望。過年這么高興、喜慶,是不是鞭炮放得越多越好呢?是不是我們什么時候都可以放鞭炮呢?
3.煙花爆竹屬于危險品,誰來說說看,燃放鞭炮的時候都要注意什么?①要選擇空曠的地方,點燃后迅速離開,保持一定的距離;②不要立即去拾落地未響的鞭炮,更不能拿在手里放;③不可將鞭炮放在玻璃瓶罐子里燃放,更不可把點燃的鞭炮甩向他人或有易燃物品的地方;④觀看他人燃放大鞭炮時,微微張開嘴,以保護自己的耳朵。
4.燃放鞭炮時還應注意:
①不要購買假冒偽劣煙火;
②應先閱讀說明,按照正確方法在室外燃放煙花鞭炮。
③我們小朋友燃放鞭炮的時候,應該有家長的陪同。
5.師小結:過春節有喜氣而不喧鬧,放鞭炮是允許的,但一定要依法、文明、安全燃放煙花爆竹,過一個快樂、祥和、安全的春節。
(二)過年的時候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為什么要給晚輩壓歲錢?
1.“壓歲錢”三字本來應該寫作“壓祟錢”,有驅妖鎮邪的意思。壓歲錢據說是能讓小孩子們平平安安地過完新的一年。而現在壓歲錢則是長輩給晚輩的一種祝福,它是傳遞親情和祝福的紐帶。
2.過年你們都收到誰給你們的壓歲錢啊?大家的壓歲錢應該有不少吧!你們是怎樣安排這些壓歲錢的呢?
①我們可以將錢用在自己的學習上,購買書籍,學習用品等。②我們可以將一部分錢捐給希望工程,以表達自己的愛心。③我們可以將錢全部交給父母,由他們保管,等需要的時候再向父母要。④我們可以將錢用于保險,為自己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保障。
3.師小結:但有的學生不會合理用錢,將這些壓歲錢都用于買玩具、摸獎、買零食等,這會使你養成亂花錢、不尊重他人勞動的壞習慣。相信每位同學都能合理用好壓歲錢!能夠體會到父母賺錢養家的不容易,并學好當家理財的本領,做個懂事的好孩子。
【設計意圖:春節習俗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也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本環節學生從各個方面交流春節的風俗,進而感受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感受民俗文化的內涵。滲透思想教育,以及人們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四、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與品生學科整合
一、專題細化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和社會實踐中,生活于自然中。因此,綜合實踐活動強調突出學生主體、聯系學生生活,注重實踐以及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這是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主題內容。
例如,中國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寄托了很多美好的故事和愿望。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學生,對中華傳統節日的感受和記憶少之甚少,對傳統節日的情感也越來越淡漠。為了增進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培養他們對民族文化的情感,我在四年級學生中開展《走進中國傳統節日》活動,并設計了《話說春節》《走進端午》《月下中秋》等一系列的小主題研究。
我們進一步細化《走進春節》這個主題活動,該活動是以中華傳統節日――春節的文化內涵為核心的主題。第一階段,學生通過調查、采訪、訪問、信息搜集等活動對春節的時間、由來,還有它的各種習俗進行了詳細的了解,并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做了深入的專題研究,比如:春節為什么定于農歷的正月初一?春節的習俗哪些流傳最廣?春節的由來是什么?春節的各種由來說法有什么共同之處?我們現代人過春節應該注重什么?春節的一些習俗該不該沿用等等。第二階段,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學校里其他年級的同學關于春節的三個基本問題,即時間、由來和習俗,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和分析得出了數據,很多人都不了解。這些數據說明了繼續開展活動的必要性。在課堂上,通過調查數據的匯報,引發學生的思考,產生讓更多人了解春節的愿望,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第三階段,課堂的延伸階段。學生將第二階段的設計制作逐步完善,使作品精美,富有創意。并在春節來臨前一個星期,將所有的制作進行匯總,制作成展板,在校園中展出,吸引同學們來觀看、學習,并通過交流對好的作品進行投票,選出最佳作品,進而對整個主題活動進行全面而公平的總結與評價。
學生以小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自主制訂關于春節節習俗的研究課題,通過合作、調查、采訪、訪問、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宣傳與展示等活動,拉近學生與傳統節日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等特征,使學生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增進學生對傳統知識的探究心理。
二、問題深入
研究從問題開始,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最直接動力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問題。因此,教師不僅要具備這樣一雙慧眼,而且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努力造就學生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并從這些一直在學生身邊或身上發生、演變的問題入手,選擇那些有意義、學生感興趣而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問題來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
比如,在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教師用幾張照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看了照片立刻發現了問題,校園中的角落里有很多垃圾,水房的垃圾桶被塞得滿滿的,掉下來的垃圾弄得滿地都是。老師問:“同學們,你們看了有什么感想?”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我們的校園這么漂亮,真不該有這么臟的地方。”有的說:“我看到剛才的照片里的好多垃圾都是同學們用過的作業紙,我知道這些紙是可以回收的,應該和其他垃圾分開放。”有的說:“我們在校園里看見垃圾該主動撿起來,就不會這么臟了。”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同學們,針對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呢?請你們討論一下。”
之后,有的小組提出應該查找一些資料,把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介紹給大家,同時把我們國家目前的垃圾產生量查一下,公布給大家,這樣讓大家一方面知道垃圾要分類回收,另一方面懂得要減少垃圾的產生。有的小組說,應該對大家進行一個問卷調查,看看同學們平時在學校是怎樣處理自己的垃圾的,都有哪些種類的垃圾?有的小組說,我們還可以請同學回家對家長也做一份調查問卷,看看家庭里都有哪些垃圾,這些垃圾是怎樣處理的?等等。這樣,一個基于學生身邊問題的活動主題“垃圾的分類與處理”誕生了,學生對這個自己設計的主題充滿了責任感。
三、有機整合
綜合實踐活動課涵蓋面廣,處處有題材,關鍵在于挖掘。只要善于挖掘,生活處處是課程。我們可與學校德育活動、學科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活動等有機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效應。因此,活動主題可以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從班級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逐步展開,抓住眼前的、身邊的活動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2010年,第十七屆省運會在江蘇常州舉行,這是一個全省矚目的聚會,是向全江蘇展示常州的機會。同時,這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機。因此,我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在不同年級開發了系列與省運有關的主題實踐活動。如“省運場館我知道”就是四年級“爭做省運小使者”這個大主題下的一個小主題。
活動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上搜集信息、查閱地圖、實地參觀、拍照等多種途徑對省運各個場館,從場館名稱、場館大小(面積、容納人數)、場館地理位置、交通路線、賽時功能、建筑特點、開工、竣工日期(改建日期)、現在工程進度、本場館周圍的環境(綠化、著名建筑、娛樂設施等)、本場館預期效果圖片、場館設計者、場館建設者、場館總投資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資料收集。并以小組為單位將資料進行了匯總、整理和分析,制作展板,進行宣講等等。
通過活動,學生走出了學校,接觸了社會,在活動中得到了全面的鍛煉,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同時,感受到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體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一種民族自豪感,產生了一種為北京2010年省運會做貢獻的美好愿望。
春節歷時15天,也就從大年初一開始,到元月十五元宵節結束。這段比較長的時間是中國人最忙的時候。2022年春節期間窮游好去處有哪些你知道嗎?共同閱讀2022年春節期間窮游好去處,請您閱讀!
春節期間窮游好去處成都
去成都,30元就能吃飽吃好的蒼蠅小館遍地都是,千萬不要因為他的裝修不精美就嫌棄他,要知道,只有這里,你才能吃到最地道的成都味道。景點的話,春熙路、錦里、寬窄巷子等著名的景點,都是免費的,這樣一來,你就省了大筆的門票費。至于娛樂項目,極具特色的掏耳朵、按摩等都是幾十元就能搞定,所以說,成都是最省錢最值得去的旅游城市,相信大家都是同意的吧。
吉林
吉林是地處邊疆的多民族省份,是朝鮮族最多的省份,所以說到了吉林,去過的人說一頓朝鮮美食是不可錯過的,但是費用都是很合理的。去吉林旅游,中國十大名山之一的長白山和松花湖是最吸引人的景點,長白山門票125元,松花湖門票30元,200元之內就搞定了門票。而住宿的話,住一家不錯酒店,也就200元左右。
沈陽
沈陽是一座幸福感指數很高的城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沈陽的消費水平不高,人們的生活很富足快樂。在沈陽,餃子、熏肉大餅、火鍋、東北菜等都量大便宜,保證你吃好又不貴。去沈陽旅游,可以不用非去那些景區,畢竟故宮還是北京的更有看頭些,你可以悠閑的逛逛街,吃吃小吃,反而能更好的感受來自這座城市的幸福快樂。
新疆春節的習俗新疆春節習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到來了,全國人民為歡歡喜喜過大年,都開始忙碌起來了,買年貨,貼春聯、貼門神、貼花、放鞭炮、掃塵、洗浴、祭灶、祭祖、守歲、拜年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都開始了,而全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以下是《中國傳統節日網喜蜜滋算命》特別為您整理出新疆各地春節習俗,讓您了解新疆,走近新疆。
新疆以維吾爾族人居多,所以新疆春節習俗也就以維吾爾族習俗為主。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馕、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后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后,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后必須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日食三餐,早飯吃馕和各種瓜果醬、甜醬,喝奶茶、油茶等,午飯是各類主食,晚飯多是馕、茶或湯面等。以面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最常吃的有馕、羊肉抓飯、包子、面條等。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典型食品:維吾爾族最愛吃馕、抓飯、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風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爾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還有:油馓子、銀絲搟面(維吾爾語稱“玉古勒”)、哈勒瓦、羊雜碎、曲連、烤南瓜、黃蘿卜(胡蘿卜)醬等。
春節祝福短信文案1、終于抓到你了,小子不許動,舉起手來,認識的站左邊,不認識的站右邊,想笑的站中間,盯著眼睛看著的,說你呢,快放下手機,雙手抱頭靠墻站好,仔細給我聽著,祝你春節快樂。
2、銀裝素裹中滿是甜蜜的幸福,張燈結彩中滿是飛揚的快樂,歡聲笑語中滿是吉祥的氣息,走親訪友中滿是融融的親情,字里行間中滿是真純的祝福。
春節到了,愿你沉浸在親情的世界里,縱享幸福快樂和吉祥。
3、手機里擠滿了祝福,酒杯里盛滿了佳釀,煙花里藏滿了喜慶,燈籠里點滿了好運,新春佳節到來之際,真心祝你美美滿滿幸幸福福平平安安,豬年大吉!
4、帶著一陣清風,捎去我的問候。
帶著一縷月光,映出我的祈禱。帶著一句祝福,系著我的真誠。謹祝春節快樂,年輕永遠幸福。
5、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群,變化的空間,變化的容顏,變化的語言,不變的是我對你的思念之情,新年快樂!
6、大地回暖春節來,小橋流水百花開。
大紅燈籠掛起來,笑迎賓客喜迎財。過年紅包快拿來,姑娘漂亮小伙帥。煩惱憂愁不再來,福星財神相對拜。新年快樂,恭喜發財!
7、春節到,向你問聲好;福虎嘯,生活步步高;梅霜傲,新春容顏俏;鞭炮鬧,幸福金光耀;枝頭噪,喜鵲把春報;祝你:新春愉快,豬年吉祥!
8、春風柔,春雨綿,春意盎然;
春色美,春花艷,春滿人間;春江綠,春波蕩,春光燦爛。春天的景色真美,春天的味道真甜。祝你新年春風得意,春風滿面!
9、新年到了,衷心祝福你。
祝你年年圓滿如意,月月事事順心,日日喜悅無憂,時時高興歡喜,刻刻充滿朝氣!
10、新祝福不斷,新信息不停,新鮮事不少,新故事不老,新人做新事,新事新氣象,新歌和新舞,新潮新風尚,新時代在飛跑,春節你我共醉倒。
了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悅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干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閱資料,了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衛生,房間的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么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說: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衛生,立春后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
哦,原來是這么回事,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著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咽的吃起來。奶奶說,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么意思?快給我說說。”
爸爸說:“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
我們有說有笑的吃著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么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說法”。
“年夜飯這么有講究?”我纏著奶奶給我說道說道。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敘。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里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后,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紙制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借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初一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么積極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通過查閱資料,我了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初一,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