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化工大學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隨著國內研究生的進一步擴招,多校區辦學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但同時也給教學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文章以北京化工大學為例,分析了研究生多校區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關鍵詞:多校區辦學;研究生管理;高等教育
0引言
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是服務國家教育強國戰略、提高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全球競爭力的基本要求[1]。2021年,全國研究生招生突破百萬,達到117.65萬人。為緩解研究生擴招壓力,擺脫校園面積小、發展受限突出矛盾,創造溫馨適宜的科研學習環境,建設新校區(北京已有多所高校在遠郊建設新校區或布局雄安新區),采取多校區研究生教育培養已經成為眾多高校研究生培養的新模式。因此,著眼多校區研究生教育特點難點,探索多校區研究生教育培養新思路,是多校區高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1多校區研究生管理現狀
1.1多校區辦學是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必然趨勢
大學十五期間教育教學工作回顧
一、“十五”本科教學概況
“十五”(2001-2005年)期間,北京化工大學抓住我國進一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全面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良好的契機,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以全面達到本科教學優秀學校評價指標為目標,從人才培養的實際出發,開拓思路,團結奮斗,真抓實干,教學改革取得了新突破,教學建設取得了新進展,教學管理形成了新機制。
五年來,根據教育發展的形勢和要求,學校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五大精神、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為主導,進一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規劃,加強建設,深化改革,推進創新,提高質量,注重特色”,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教高[2001]4號文件、教發[2004]2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教高[2005]1號文件精神,以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我校2000年本科教學工作會議、第八次黨代會和2003年教學工作會議精神精神,圍繞“一個中心(迎接教育部對我校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確保達到優秀水平)、兩個基本點”(繼續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和加快向現代化教育教學管理體制轉化的進程)和“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原則,實施“北京化工大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行動綱要,以建設與研究型大學相適應的一流的本科教學體系、創建一流的本科教學為目標,以培養適應新世紀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具有國際競爭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重點,積極推動研究型本科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大力加強實踐教學,著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化教學管理,與時俱進,而全面展開本科教學工作。
經過五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萬人辦學規模,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的格局進一步形成,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教學質量得到穩步提高,教學成果有了進一步的產出,教學管理有了突破性進展,全校師生員工的全面教育觀念得到創新、組織管理的行為得到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得到創新,并以創新促進和推動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展開,以創新探究、追尋和確立學校的辦學特色,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本科教育教學水平。在2004年教育部高校水平評估工作中,我校本科教學工作獲得優秀,在社會上產生積極影響。
二、“十五”本科教學主要成績
一、加強圖書館建設:
1、提高存儲容量:以實現自制資源建設----自制電子圖書數據庫;博碩論文數據庫。豐富優秀畢業生論文數據庫和高職學報數據庫等。
根據我院實際和發展的需要,應購買2T的磁盤陣列箱。所需資金約6—8萬元。
2、
加強圖書建設:按高校圖書行業的要求,每年購買新書應為每生3冊。按此計算我院圖書館每年新購圖書應為近9000冊。
所需資金約25--30萬元。
談到去年這個時候收到戴姆勒-克萊斯勒(北京)公司的錄用通知,北京聯合大學畢業生小吳的興奮還是溢于言表。去年上半年小吳到該公司實習,在實習中他發現一個技術難題,而公司的技術人員都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于是小吳將這個問題帶到畢業設計中,經過兩個月的鉆研,問題得到完美解決。公司領導得知后大為驚訝,當即拍板:這正是我們想要的人才,畢業后就來報到吧。小吳說,他能解決這個難題,完全歸功于TRIZ理論的學習與應用。
何為“TRIZ”
TRIZ是什么?它是俄文縮寫轉換為拉丁文字,其意義為“發明問題解決理論”,也有中國專家給它取了一個中國化的名字叫“萃智”理論。
“舉個例子,要讓干果、種子的外殼和果實分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專家對許多物理現象和發明專利進行研究后發現,通過緩慢加壓(大氣壓)然后瞬間減壓,就可以使緊貼在一起的物理性狀不同的物質分離開。掌握了這個規律,許多問題就觸類旁通了。TRIZ就是這樣一門研究發明創造背后的規律、培養創新思維的理論。”創造學專家張武城教授說。
據介紹,TRIZ理論是前蘇聯學者阿奇舒勒歷經50多年,對數以百萬計的專利文獻加以整理、歸納、提煉和重組,建立起的一整套實用的理論方法體系。
在前蘇聯,以TRIZ為核心的創新方法學的教育非常普及,TRIZ是理工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課。
1明確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要求
明確將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在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突出“一定基礎知識支撐、適當寬度專業口徑、突出某一專業方向、強化專業實踐能力、博專共存、以專為主、長短兼顧、持續發展”的特點,強調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強調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培育。通過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突出工程實踐教學,強化實踐技能的培訓;確保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在修訂后開設了兩個培養方向:
(1)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硅酸鹽及耐火材料),培養學生利用高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等),在節能減排的技術改造中發揮作用。
(2)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方向。加強學生對“廣泛材料”了解、認識、掌握的培養模式,通過對先進陶瓷材料、復合與功能材料、薄膜與微晶玻璃、材料表面改性等課程學習,在自主擇業中能快速適應新材料領域的工作環境。我專業在這兩個培養方向上,形成了以國家、企業需求為牽引,將材料基礎研究與新材料應用開發相結合的特色發展模式。
2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優化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市場需求和學科發展,即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做到“一個專業,兩個方向,自主選擇”。“自主選擇”,即強調學生個性發展,增加選修課和選修覆蓋面,使學生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在此指導思想下,對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