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強化商銀信貸風險成本管理的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
轉變發展方式是商業銀行強化風險管理、防范周期性風險的戰略選擇,也是商業銀行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商業銀行的科學發展應當是追求風險調整后收益最大化的有效增長,核心是結構調整,結構調整的重點是信貸結構調整。大客戶不一定是好客戶,上市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中小企業貸款的違約率相對高一些,其預期損失率也高一些,但銀行在價格的話語權上占優勢,能夠以較高的收益覆蓋風險。還有,一些項目在東南沿海一帶沒有競爭優勢,但在西部就有優勢,回報率也相對較高。所以,商業銀行要轉變發展方式,下大力氣調整信貸結構,提高風險調整后的收益水平。
優化信貸風險管理策略
清晰高效的信貸風險管理策略,是商業銀行防控信貸風險的重要基礎。一是要增強信貸風險的預判,健全風險緩釋措施。嚴格落實貸款“三查”制度,通過嚴密的貸前調查和貸中審查,完善授信方案,健全風險緩釋措施,在源頭上控制風險。二是要加強信貸風險研究,準確把握貸款投向。貸款優先向國家政策鼓勵且盈利好、信譽高的行業和客戶投放,加大從產能過剩、前景不看好、高風險行業和客戶的退出力度回避風險。三是要善于和同業合作,分散風險。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即便是雞蛋放到了不同的籃子里,這些籃子也不能栓到一根繩子上,改變“壘大戶”的做法,大額貸款要積極通過銀團貸款的方式分散風險。四是要健全風險補償機制。貸款定價時,一定要考慮風險因素,把風險成本轉嫁出去,預先補償將要發生的風險。五是要及時準確計提減值準備,提高撥備覆蓋率和充足率,增強風險的自我抵御和補償能力。六是要及時通過法律途徑保全債權,挽回或減少風險損失。發現借款人經營活動出現重大不利于貸款安全的情形,要及時訴訟,防止借款人懸空或逃廢債務。
完善風險管理體制機制
完善的風險管理體制機制,是商業銀行控制信貸風險的根本保證。一是要建立相對垂直的風險管理體制,強化風險政策、計量分析、信貸審批、風險監控等在全行整體層次上的集中統一管理。二是要提升大中型企業貸款的經營層級,實行貸款的集中經營,把好貸款的準入關。三是要實行審貸分離和專業專注的貸款審批制度,提高貸款審批的專業化水平,防止“外行人”審批。四是要實行市場營銷與貸后管理崗位職責分離,加大貸后檢查力度,加強借款人的管理,增強第一還款來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提高貸后管理的實效性。五是要嚴格信貸資產風險分類工作,客觀及時準確實施信貸資產風險分類,降低風險分類的偏離度,提高資產減值計提的準確性。六是要加強擔保管理,審慎選擇抵質押物,提高押品的風險緩釋能力和保證人的代償能力。七是要充分利用IT系統,加快風險數據庫建設,夯實內部評級的數據基礎,依靠工具改進和完善信貸風險管理和預警機制,“機控”與“人控”相結合,提高風險管控的效率。八是要建立主動的信貸退出機制,主動從那些前景不看好的領域退出,騰出更多的信貸規模運用到更具價值創造力的領域,提高風險收益水平。九是要建立衡量收益和風險的評價體系,完善貸款價格形成機制。十是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健全信貸風險報告機制,鼓勵暴露風險,防止隱瞞信貸風險的真相。
健全信貸風險管理文化
健全的信貸風險管理文化,是商業銀行防范信貸風險的重要保障。一是要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改變把風險防范和業務發展對立起來的不良習慣。二是要善于用數據說話,改變講故事式的管理習慣。三是要主動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改變風險發生后才去被動化解的習慣。四是要加強信貸隊伍建設,加大業務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信貸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五是要建立暢通的交流溝通渠道,形成管理層與執行層之間的良性互動,發揮整體合力。信貸風險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者對此應有一個全面的正確認識,對信貸業務中的各種不確定性進行有效管理,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貸風險成本的形成與補償、計量與評估、分散轉移與控制的管理機制,全面提升風險管控能力,確保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持續穩健發展。
作者:曾德鴻單位:中國建設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