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靈活性和開創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學內容的靈活性與開創性
(1)新課改教材以是模塊化方式編撰,先學哪個模塊后學哪個模塊基本上互不影響,因此,教學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要靈活選擇;
(2)教材的版本較多,每種版本各有優缺點,因此,在選用教材時有必要靈活處置,不能太守舊、太僵化;
(3)高效課程教學的基本模式是“先學后教”。有的內容學生在自學中已經完全掌握,甚至超前知曉,這時教師就沒必要花時間講解這部分知識了,如學完等差數列后,等比數列多數學生完全能夠通過自學掌握,因此,教師的作用只是對其掌握程度進行檢測而不是“津津樂道”的講解;
(4)教材中有的例題比較簡單,有的習題反而較難,因此教師在選用例題和習題時,有必要靈活調整;
(5)有些知識和性質隱含于教材的練習和習題中,對這些性質全憑學生的自學不易挖掘整理出來,教師有必要通過提問引導的方式靈活地給予揭示,并督促學生挖掘整理;
(6)課文中有的主線比較清晰,無須運用投影展示,由學生自主閱讀完成,而有的主線較為隱蔽,不通過深刻剖析全靠學生自主閱讀是難以領悟其中精髓的,這時有必要將課文運用投影把不同顏色標注展示出來,引領學生感悟。
二、多媒體運用的靈活性與開創性
多媒體運用的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是否用運課件,用多少課件,什么時間用課件;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用不用多媒體,如何用,運用中要不要家長或教師的監控;檢測題的發放用不用多媒體,檢測題的作答是在紙質卷面上還是多媒體卷面上完成;檢測由自我檢測還是班集檢測進行。
計算數值這種運算性較強的內容用視頻推演往往取不到好的效果,而推理性較強的內容借助信息技術的功能會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哪些內容需要用信息技術,哪些內容不用信息技術,要靈活處理。新授課中,有的概念需要通過列舉大量的實例才能觀察歸納出其本質特征,這些實例用黑板板書的方法展示(如函數概念),既占時間又占篇幅,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此時可以考慮發揮多媒體的功能;有些概念用少量的事例就能說明問題,沒必要用課件了,有的課并不一定將多媒體從頭灌到尾,而要視情況隨時起用和終止;復習課中,對知識體系用框圖方式進行系統歸納時,運用多媒體后不僅能使線條清晰,而且更能節約寶貴的課堂時間。對因為強調規范性必須進行板書的重點題目的示范講解,千萬不要運用多媒體,因為多媒體中設置的內容多數比較呆板且量大,會造成“走馬觀花”式的不良效果;預習課中,書本上有的內容讀起來比較繞口且抽象,為了達到吃透課文之目的,在布置預習內容時應當交給學生相應內容的課件,讓學生借助課件的動畫功能參透書本中所表述的內涵。對為了專門培養訓練閱讀能力而安排的內容,一般不要運用課件中的動畫功能。
傳統的教學程序是:課堂上先講解(研討)課文中的概念和例題,然后再讓學生做課文中的練習題,最后將課文中的習題布置成課外作業。
“先學后教”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把閱讀課文、討論問題、探究案例等都當做作業,對閱讀、討論、探究中獲得的體會和感悟,對實驗、實踐操作中獲取數據也當做作業進行分析加工處理。總之,但凡自主完成的內容都看成了作業,教師的講解相應地變成了作業的點評和指導。在具體布置課外作業時,靈活地視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確定內容,不要一味地把課本上的習題當做課外作業,例如,《必修5》2•5節例3的第(2)問中,教師可將n=11和n=16的情形布置成課外作業,通過學生的計算,最大限度地發揮該例題的示范性作用。
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資料查詢提供了寬廣的平臺,教師如果不靈活處理書面作業與非書面作業的關系,就會因書面作業過多占時間和精力而剝奪學生上網查詢資料的機會。信息技術下的課外作業布置是高效課堂的開創性舉措。
綜上,激發靈活性,打造開創性,是信息技術環境下數學高效課堂的必然選擇。一個保守的封閉的課堂,不可能成為高效的課堂。信息技術為靈活開創的高效課堂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
作者:彭立勃陳謙單位:甘肅省定西市中華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