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活實踐的大學思政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和社會的發展,西方的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輿論向導,加強學生對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熱愛勢在必行。首先,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開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在促進學生正確思想意識建立的同時,也可以引導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促進社會新道德規范的形成。其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也是整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要求,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意識,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更好的承擔起國家的建設責任。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是很多學生心中的“象牙塔”,大學沒有了高中的升學壓力和學習負擔,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初面臨著生活空虛的問題。學生曠課、早退、遲到是家常便飯,泡網吧、沉迷網絡游戲更成為學生的主要活動,大學生受到西方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的影響,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一)道德觀念弱化,價值取向多元化。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承擔者,大學生的思想責任意識應該處于社會的較高層次,但是傳統美德不再受到學生的推崇,集體利益至上、顧全大局、助人為樂以及見義勇為等傳統美德受到學生的冷落,新聞中不乏大學生被救卻神情冷漠的報道,注重張揚個性的同學已經徘徊于社會道德的邊緣。學生道德素質在很大程度上也受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的變革和改革開放的加快導致了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很多大學生更加注重對物質財富的享受,學習中急功近利的現象普遍,很多學生甚至無法完成學業。
(二)大學生的責任感淡化。大學生在張揚個性的同時要更多的關注周圍人的感受,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應該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相適應。但是很多學生不遵守起碼的社會道德,學生更加注重對榮譽、金錢以及權利的追求,學生在未走出校門之前就只注重自身利益的獲得,國家、社會以及集體的利益受到學生的忽視。學生責任意識的淡薄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更談不上國家以及整個民族的發展。
(三)大學校園文化和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大學只是單純的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課程來對待,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開卷考試,很多學生幾乎沒有上過思想修養課程,教師教學模式上的循規蹈矩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發展要求。此外,大學教學管理部門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多元化的校園文化體系不利于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思想。
(四)大學生的自身實踐能力不足。大學生從高中升入大學,學生自我支配的時間增多,但是很多學生將這些業余的時間浪費到打游戲和上網中,學生的意志薄弱,整體的動手能力不強,缺乏吃苦精神和鉆研精神。對很多事物,大學生只是停留在理論認識的階段,對自身錯誤不能及時的總結,積極采取措施進行整改。
隨著經濟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國內外政治環境以及社會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大學生的責任感不強。加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責任觀和價值觀,大學生才能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社會環境以及學校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模式,學校要更新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結合大學生新時期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思想教育方法。
(一)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環境的優化。社會風氣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模式,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以及樹立正確輿論向導是必要的。相關部門要在強化社會治安的基礎上對社會秩序進行整頓,弘揚社會主義、集體主義以及愛國主義等主旋律,對大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此外,相關部門還要加強文化市場的整頓,加強科學理論教育,舉辦生動活潑、團結互助、崇尚文明以及積極向上文化活動,加強健康、進步和高雅文化的傳播,升華學生精神境界,提高學生的精神情操。
(二)校園環境的優化。大學是學生日常行為活動的場所,大學環境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只有建設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進行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順利的進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師要加強對時事新聞的研究,實現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的統一,在完善課程的同時實現學生的發展。新時期,大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壓力,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受到教師的關注。教師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適當的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實現大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學是人生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受課時的限制,很多學生只是單純的對課本上的思想政治理論進行淺顯的了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強。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都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和進步,學校和教師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不斷的進行創新,豐富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四)加強大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只有在進行思想政治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踐性的體驗參與,在學生理性認知的過程中實現學生的實踐性體驗,學生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深刻的認識理論知識的內涵,實現學生對事物的全面認識。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和情感體驗活動,學生也能夠對國家國情以及人文進行深入的了解,通過實踐活動來增加自身和社會的契合度。
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整個社會環境以及學校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變化。大學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學校要堅持正確輿論向導,對學生堅持正面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責任意識。社會環境以及學校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模式,學校要更新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結合大學生新時期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思想教育方法。
作者:苗雪蓮王顯軍單位:大慶油田華誼實業有限公司大慶市讓胡路區富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