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效語文課堂現代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能激起學生的興趣、聚焦學生的關注。孔子有一句教育格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托爾斯泰也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見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一提起語文教學,我們頭腦中的反應不外乎是字、詞、句、章,覺得語文教學再容易不過了,其實不然,語文教學除了對教師很多專業上的要求之外,能否吸引學生的眼球很重要。筆者有機會走進各科課堂,感觸就是:好的課堂教學、高效的課堂都是生動有趣的課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新課導入能成就高效的語文課堂。名師的課堂導入都是別出心裁的,好的導入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知識性,使學生以最佳狀態投入到一堂課的學習當中去。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多積累有趣有用的素材,多磨練自己的教學智慧。要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有好的導入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情境,喚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傳統的教學中黑板、教師、粉筆、錄音機、電腦是獨立而分散的,課堂上很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特別是電子白板教學把老師和多媒體緊密結合,教師只需要計算機、電子白板就可以和學生之間形成交互式學習,它大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信息量前所未有的豐富,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了強有力地后盾,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多的掌握最豐富的知識。一根網線,實現了“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網絡上的知識五花八門,實現了信息的最大化。教師更應該是儲存一江水,澆灌渴望知識的學生,網絡恰恰提供了這種便利。這就需要教師課前多下功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圍繞課堂教學內容,也要“形散神不散”的儲備發掘多方素材,既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也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如教師教學艾青的《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主要是運用詩歌的意象和象征這一鑒賞詩歌的入門方法,研究、探討現代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之美。如果教學內容容量過少,對學生學習詩歌來說是“水過地皮未必濕”。為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拓展知識的寬度和廣度,加大知識密度,從而使學生真正學會詩歌欣賞的技巧即找尋并欣賞詩歌的意象。教師運用教材庫提供的課件資料,按照由“物象→意象→意境→象征意義”的步奏,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詩歌的意境。通過引導學生準確地分析《我愛這土地》的意境及其象征意義,從而很好地理解了詩歌的主題。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這一詩歌欣賞技巧、更多地領悟詩歌的意境美,教師展示配樂朗讀詩歌———席慕蓉的《一棵開花的樹》、《為什么》,《我愿是激流》等多種風格的詩歌,學生自由探討詩歌的意境之美并互相交流自己的體會。這堂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和愿望,學生懇請老師多給他們提供好的詩集,教師用多媒體調出準備好的著名詩集如《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泰戈爾詩集》、《徐志摩詩集》、《汪國真詩集》等。沒有現代教育技術,就不可能瞬時提供如此豐富的詩歌學習資源。學生又讓教師推薦寫詩的指導書籍,我分析了當前詩歌的發展前景,現在關于寫現代詩的指導書不是很豐富,只記得上大學時有《詩的技巧》這樣的書,網上查找卻可以查到關于這方面的寫作技巧、心得體會等。這也是現代教育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之處。《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一堂課看似只是教讀一首詩,但是由于運用了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詩歌的節奏美、意境美深深感染了學生,同時由于大量課外詩歌的引入,為學生開啟了熱愛詩歌的一扇門。它帶來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也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三、正確處理好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毫無疑問是教學改革的一個推手,它的運用極大地影響了教學的方式、理念的改變,推動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打造高效語文課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最忌諱單純的為了增趣而使用。像講授《山米與白鶴》這篇文章,為了醞釀好的情境導入氣氛,教師播放動畫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雖然都有關于關愛鶴的故事,但是所展示的主題顯然有很大的出入,課后想想,這個導入有些牽強,顯然有為了情境而情境之嫌。這樣的多媒體資料的引入和教材中的情境像不相關的兩條直線,它不但對課堂教學起不到作用,反而占用了課堂寶貴的時間。教學是一門藝術,教材、多媒體資料的運用都需要教師精心研究,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擁有駕馭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絕不是有了豐富的多媒體資源就萬事大吉,而一個好的課堂絕不會是多媒體材料的擺放堆積。打造高效課堂要正確處理教材與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運用的關系,教師的運用教材是主,現代教育技術說到底是輔,多媒體技術是為教學服務的,用得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事倍功半。打造高效語文課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引入的材料要圍繞課堂教學。不是知識量越大越高效呢?欲速則不達。堂課知識傾入的量太大會導致消化不良,反而不利于學生吸收。圍繞課堂重難點加大加深知識量也要講究適度,一口吃不成胖子。現代教育技術為打造語文的高效課堂提供了技術和知識儲量的支持,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能感受教學的生動有趣,豐富多彩,使學生能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識,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語文教學變得開放而有活力,增強了學習的效果。
作者:郭愛東單位:遼寧葫蘆島市連山區教師進修學校